心理学第六章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六章犯罪心理学课件

第六章犯罪心理学课件
——DSM—IV中的定义
2023/12/31
第六章
27
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吸毒成瘾的明显特征
❖生理性依赖 ❖心理性依赖 ❖戒断症状 ❖稽延性戒断综合症
2023/12/31
第六章
28
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与习惯性犯罪
毒品成瘾与犯罪行为
吸食毒品
刺激中枢神经
导致幻想
激起犯罪勇气或胆量
引发攻击性犯罪行为
2023/12/31
➢ A.对遵纪守法的宣传再多,都不如严格执法(69.63%) ➢ B.应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增大违法成本,促使人们
自律(20.67%) ➢ C.平时多开展文明行为教育活动(9.7%)
2023/12/31
第六章
13
第二节 人格障碍类习惯性犯罪
2023/12/31
第六章
14
第二节 人格障碍类习惯性犯罪
2023/12/31
第六章
22
第三节 成瘾类习惯性犯罪
2023/12/31
第六章
23
第三节 成瘾类习惯性犯罪
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酒精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赌博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网络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2023/12/31
第六章
24
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含义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
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章
29
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案例分析:
2008年上半年,家住湘阴农村的何某与瘾君子吴某结婚后,经不住毒品
的诱惑,也染上了毒瘾。为满足夫妻俩平日吸毒的开支,吴某试过做生意,

心理学第六章情绪和情感 教学课件

心理学第六章情绪和情感 教学课件
教学中的情绪和情感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让学生处于愉悦、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之中,为认知活动 创设良好的情绪和情感背景。 (2)让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获得各种积极情绪和情感与高 尚情操的熏陶。 (3)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形成良 好的学习心态和好学、乐学的人格品质。 (4)重视教学过程的情绪和情感目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规律
一、情绪和情感的特性
1. 情绪和情感的倾向性 情绪和情感的倾向性是指一个
人的情绪和情感经常由什么性质的 事物引起和趋向什么性质。它是情 绪和情感品质的核心,也是评价情 绪和情感价值的主要方面。
一、情绪和情感的特性
2. 情绪和情感的深刻性
情绪和情感的深刻性是指一个人的情绪 和情感在思想和行动中所表现的深厚程度。
特别拓展
测测你的心理承受力 下面展示一组测试心理承受力的图片,图片本身是静止的。不过由于视觉 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你会看到它们在动。你的心理承受力越强,图片转动越慢。
特别拓展
心境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 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1] 。 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某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小时;另一些心境可能持续 几周、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一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 性质,如失去亲人往往使人产生较长时间的郁闷心境。一个人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如高考被录取,实验获得成功,作品初次问世等),在一段时期内会使人处于 积极、愉快的心境中。人格特征也能影响心境的持续时间,同一事件对某些人的 心境影响较小,而对另一些人的影响则较大。性格开朗的人往往事过境迁不再考 虑,而性格内向的人则容易耿耿于怀 。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表象和想象课件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表象和想象课件

1
表象的概念
表象是对外部对象或事件的心理再现,可以是图像或符号。
2
符号的作用
符号是表达特定含义的对象,如语言、数通过表达特定含义的方式,与表象密切相关。
感觉与感觉表象
感觉的作用
感觉是人类通过感官接收、处 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方式。
感觉表象的生成
感觉表象是根据感觉信息构建 起来的心理图像或概念。
感觉表象的特点
感觉表象具有主观性和相对稳 定性的特点。
想象能力
想象的定义 想象与感知的关系 想象的种类
想象是在脑海中创造或重建感觉经验,不需要与 外部刺激直接相关。
想象与感知密切相关,通过想象能够模拟感知过 程。
包括心理想象、视觉想象、听觉想象等不同类型 的想象。
想象、创造力与学习
创造力的培养
想象能力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在 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表象和 想象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普通心理学中的第六章内容,关于表象和想象的知识。
认知心理学
1 思维的层面
认知心理学研究思维的各个层面,包括表象和想象。
2 信息加工
该领域研究人类如何加工和处理信息,包括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式。
3 学习和记忆
了解认知心理学有助于深入了解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表象和符号
意象与内隐思维的联系
意象与内隐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
回顾与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
通过本章内容,我们了解了心理学中关于表象和想象的重要知识。
2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
学习表象和想象对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 思维的多样性
表象和想象展示了人类思维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程正方《心理学》第6章-思维与想象

程正方《心理学》第6章-思维与想象

三、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


再造想象
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理想 空想
三、想象的种类
(一)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目的性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三、想象的种类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 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如:读小说、看图施工等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 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七)策略与方法
手段—目标分析法 爬山法 目标递归(或逆向)策略 头脑风暴法
"手段—目的"分析法,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排障法"。所有 子目标,其实就是子障碍排除。一个个子目标被实现的过 程,也就是一个个子障碍被排除的过程。
它分这么一些阶段: 第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第二步:确定妨碍目标的障碍。 第三步:分析造成障碍的原因。 第四步:对症下药,排除障碍。
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家、作家、设 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因A﹥B 且B﹥C 则A﹥C
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 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
(二)根据探索问题的答案的方向不同
辐合思维 ——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 个方向提出
第二节 思维过程及规律
一、分析和综合
分析—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特 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在人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或特征结合起来 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 过程的不可分 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 合。

普通心理学-第6章-记忆(新)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第6章-记忆(新)ppt课件

“重复启动”心理测验
•这种测验通常先向被试展示一系列单词,随后让他们做完 形拼写填空的任务。 •通常被试填空的结果,会受到事先所见的单词的影响:譬 如面对“pic____”,如果被试事先看到的单词中有“picture” 这个词,出于心理暗示,他们更倾向于用picture来完成填空 而不是picnic,或者pick。 •这再次说明,虽然亨利不可能说出先前自己看到了什么单 词,但他的大脑中却确实留下了关于这个单词的一些长期的 “记忆”。 •有趣的是,如果事先展示的单词里包括五十年代之后才出 现的新词汇,这种重复启动的暗示效应就消失了。
苏珊设计的实验
• 在一个实验里,苏珊给亨利出示几幅杂志画片,让 他盯着看上一阵。过上十分钟、一天、或者三天之 后,苏珊给他出示同一张画片,外加一张他没看过 的画片,询问他哪一张看起来更加眼熟。
• 在这个测验中,亨利表现得不错。虽然亨利完全不 记得自己看过什么杂志和画片,但他缺失了一部分 重要组织的大脑,却能奇妙地在潜意识里记录下关 于画片的粗略印象,让他对看过的画片产生说不清 道不明的熟悉感觉。
•由于镜像左右颠倒,亨利最开始画得歪歪斜斜,完全无法笔 走直线,但是经过好几天的重复,亨利的表现大为提高,到 最后,他完全可以对着镜子,流畅地画出五角星来。 •他学习的速度虽然比正常人稍慢,可是毕竟能够学会,而且 学会后却并不比别人忘得快——在一年之后,他依然可以较 为流畅地完成这一项任务。
程序性记忆的存在
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很少收外界 因素干扰,比较稳定。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是否有意识参与
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 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 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 前作业产生的影响。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智力课件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智力课件

03 智力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01
遗传因素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智力发展 的基础和上限。
02
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脑神经元的数量和连接方
式上,这些因素决定了智力发展的速度和程度。
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还表现在个体差异上,不同个体的智力
03
发展速度和程度存在差异,这与遗传因素有关。
环境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1
环境因素对智力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它能够影响 智力的发展速度和程度。
2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它 们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是相互交织的。
3
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父母的教育方 式、家庭氛围等方面,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 孩子的智力发展。
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教育是培养智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来提高个体的智力 水平。
05 智力与职业发展
智力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智力水平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智力水平较高的个体通常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概念和信息,从而在职业选择上更加 广泛和多样化。
职业对智力的要求
不同的职业对智力水平的要求不同,一些需要高智力水平的职业如科研、教育、技术等 领域,通常更倾向于招聘智力水平较高的个体。
智力与职业匹配度
智力发展个体差异 的原因
智力发展个体差异的原因也是 多方面的,包括遗传、环境、 教育和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 定了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智力发展个体差异 的教育意义
了解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有助 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 阶段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 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制 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表象和想象课件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表象和想象课件

预见未来
通过想象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 和可能性,帮助人们更好地把 握机遇和应对挑战。
激发灵感
想象能够激发人们的灵感,通 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创意进 行组合,从而产生更为有价值
的创新成果。
05 表象和想象的实验研究
表象的实验研究
表象清晰度与记忆的 关系
研究表明,表象清晰度越高,记 忆效果越好。例如,在记忆数字、 字母或单词时,通过想象具体的 形象可以更准确地回忆和识别。
表象的内容往往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反映或记忆。而想象则可以超 越现实,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可以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形象或概念。
表象与想象的相互影响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个体需要借助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概念。没有表象,想象 就难以展开。
想象可以丰富表象
02 想象
想象的概念
01
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个新形象
既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也可以是过去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简单
再现。
02
想象的特征
想象具有预见、补充知识经验、代替、调节和娱乐的功能。它能够预见
或推测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解决某些现实问
表象的认知过程
表象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 想象等多个环节。例如,在想象 一个场景时,我们首先需要感知 场景中的各种元素,然后记忆这 些元素,最后通过想象将这些元 素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场景。
表象的神经机制
研究发现,大脑中负责表象的区 域主要是顶叶和颞叶。这些区域 在处理视觉、听觉和触觉信息时 起着重要作用。
表象与想象的区别
表象是记忆的再现

第6章 职业生涯《职业心理学》PPT课件

第6章 职业生涯《职业心理学》PPT课件

(或管理)领域内继续学习
•慎重估价自己的动机、才干和价值观,依此决
•在组织中确立一种明确的认同感,成为 定要达到的专业化程度
人所共知的人
•慎重估价组织和职业机会,依此制定下一步的
•承担较高水平的责任,包括对他人和对 有效决策
自己的工作
•解除自己与良师的关系,准备成为他人的良师
•成为职业能手
•在家庭、自我和工作事务间进行一种适当调节
•寻找尝试性工作和兼职工作的机会,检查早期
职业决策
6.2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表6-3
职业周期的阶段和任务
阶段
面临的广义任务
特定任务
•进入劳动力市场,谋取可能成为一种职 •学会如何找一项工作,如何申请,如何进行一
2.进入工作领
业基础的第一项工作
项工作面谈
域(16~25岁)
•达成一项切实可行的心理契约,保证个 •学习如何评估一项工作或一个组织信息
02
6.2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6.2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1.三阶段职业发展论 • 霍尔(Hall,D.T.)提出了三阶
段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他不仅考 虑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所从 事的主要工作,而且描述了个人
6.2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表6-1
霍尔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与需求
阶段
任务需求
社会-情绪需求
早期 培养行动技能
角色:应聘者、
人与雇主的真实需要都能满足
•通过甄选和面试
新学员
•成为一个组织或一种职业的成员
•做出现实的和有效的第一份工作选择
6.2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表6-3
职业周期的阶段和任务
阶段
面临的广义任务
3.基础培训 •应付工作和成员资格的现实冲击

《社会心理学》第6章:从众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第6章:从众PPT课件
高凝聚力的群体使个体感受到更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从而增加从众行为的可能性。
群体领导者的影响力
领导者对从众现象的影响
领导者在群体中的权威地位和影响力使其观点和行为 成为其他成员模仿的对象。
领导者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对从众行为 的影响
领导者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越强,个体越容易接受其观 点或行为,从而增接受信息、处理问题时能够进行 理性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在面对从众现象时,批判性 思维能力能够帮助个体辨别是非、判断真伪,不轻易被群体 意见所左右。
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 力,学会用事实和证据说话。同时,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 决策,不盲目跟从别人的意见和做法。
02 从众现象的理论解释
社会规范与群体压力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群体中会感受到来自其他成员的压力,从而调整自己的行 为以符合群体规范。
详细描述
社会规范与群体压力理论认为,个体在群体中会感受到来自其他成员的压力, 这种压力促使个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群体的期望和规范。这种从众行为通 常是为了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和避免被排挤。
THANKS
群体思维与群体迷思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群体思维可能导致群体决策过于保守或冒险,而忽视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
详细描述
群体思维与群体迷思理论认为,当群体成员过度追求共识和排斥异议时,会导致群体决 策过于保守或冒险。这种思维模式可能导致群体忽视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从而影响群
体的决策质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该理论强调了保持多样性和开放性的重要性。
04 从众现象的实验研究
谢里夫的服从实验
总结词
揭示了群体压力对个体判断的影响
详细描述
谢里夫的服从实验通过观察个体在群 体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发现个体在面 对群体意见时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观点 ,以符合群体标准。

实验心理学经典课件第六章——注意

实验心理学经典课件第六章——注意

三、双加工过程理论及实验
• • 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 控制性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是一种 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 于变化着的环境。由于这种加工受人的意识控制, 所以称为控制性加工,又称注意性加工 • 自动加工(automatic processing)是不需要 应用注意,无一定的容量限制,不受人的意识控 制的加工并且一旦形成就难于改变。
• (二)双耳分听追随程序的实验依据
• 向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靶子词(事先规定的词)和非靶 子词,要求被试追随两耳中的所听到的靶子词(即复述靶 子词)。在实验中,设置了四个条件:
• (1)感觉可辨度低条件;(2)感觉可辨度高条件 • (3)语义可辨度低条件;(4)语义可辨度高条件 • 被试的任务是实验过程中复述在两耳中听到的靶子词, 但实验结束后,要求被试回忆所呈现的非靶子词。
• (四)知觉选择和反应选择模型比较
• 对注意选择模型认为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 之间。不是所有的输入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 反应选择模型则认为,过滤器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凡进 入输入通道的信息都可加以识别,但只有一部份信息才可 引起反应。
• (三)正、负启动的实验依据 • Anderson(1983)把扩散激活看作认知系统
能量的运行,并认为,如果发源于一个结点的激 活在实验中被许多相关物所分占,那么,其中任 何一个特定的激活点所占能量必然会减少,因能 量是有限的。这说明,选择性注意机制之一的目 标激活及其扩散是遵循资源有限理论的。
模型差异分析
目前,心理学界还没有充分证据肯定一个而否定 另一个。但,从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问题而言,两 类型似乎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对立。知觉选择模型的 研究者一般运用附加追随耳程序的双耳分听技术, 将注意引向一个通道,然后再来分析和比较两个通 道的作业情况。可见,研究的是注意的集中性。 • 而反应选择模型的研究者一般运用“不附加追随 耳程序的靶子词的双耳分听技术”,使注意分配到 两个耳朵,可见研究的是注意的分配。由于这两种 实验方法和研究的具体问题不同,必然会反映到实 验结果上,并影响理论分析。

心理学《效度》课件

心理学《效度》课件

的东西,它在测量中占的比例大小即为效度。 Val= Sco2/ St2
2、效度性质
(1) 针对某种测验结果和目的的。是针对 测量的某种特殊的用途,不具普遍性。
(2)心理测验的效度只有程度差异,而不是 “全”或“无”的差别。因而只能用“高 效”“中等”“低效”来评价。
(3)效度指标特别是(SC02)不可能直接得 到的只能是一种间接的估计。
第四节 影响效度的因素
一、测验本身的因素 1、 测验中的词汇和句型不能太难 2、 题意应当清楚。 3、 测题应当适合要测量的结果。 4、 不能提供额外线索。 5、 测题的编制合理程度。 6、 选择题的答案不能有明显的组型。 7、 测量数量(能增加效度) 8、 测验的难度要适当。
二、测验实施方面和计分方面。 测验情景:如布置、材料的准备。 实施过程是否标准。 指导语是否将答题要求说清楚,是否按时限要
2、区分法(组的分类即T检验的差异) 根据被试在准则上的表现,将其分为不同的组别,
那么这些组在预测时也应该有显著差异。如果被证实 则说明这个预测的效度较高。 3、命中率法=录取成功人数/总录取人数。 4、败成比。 失败组超过成功组均数的得分人数与成功 组超成功组均数的人数比。败成比越小,则两组差异 越大。
好的效标的特点
有效性——能反应测验的目的 可靠性——效标必须有高的信度,稳定可靠 可操作——效标可客观测量 实用性——效标的测量简单、省时省力,经济实

第二节 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
1、验证和提高内容效度的方法 : (1)专家评定法,让一组都非常熟悉测量内容的专家,用
逻辑法判断对所研究的领域的取样(测验测题)是否具有 代表性。(这与评分者信度相同因而评分者信度可作为测 验的确良效度指标) (2)比较法:与权威测验比较,如果相关高,就具高效度。 缺点: (1) 是一种符合性判断,缺少量化指标。 (2) 专家对有关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侧重点会影响内容效度 的判断。 2、编制双向细目表。 测验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可能明确而详尽地规定应 测量的领域,编制双向细目表。(适用于教育测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 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 3.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 (1)表达爱的能力。施爱的能力和受爱的能力。--
------懂得爱,有正确恋爱观 ❖ 有了爱,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
❖ 面对爱,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并做出接受、谢 绝或再观察的选择。
❖ (2)拒绝爱的能力。 ❖ 一是要果断、勇敢地说“不”,
❖ 发展爱的能力,就是要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 精神,要培养善于处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 解消除恋爱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为恋人 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 恋。
❖ 4.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 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增强理智感,分 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和途径,在新的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 己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和思想水平。
❖ “爱情把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连结在 一起,它是生物关系和社会关系、生理因 素和心理因素的综合体,是物质和意识多 方面的、深刻的、有生命的辩证体。”
❖ 恩格斯对爱情的本质做了非常精辟的论述 “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 恩格斯还认为,爱情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 提,它是强烈和持久的;同时,爱情中渗 透着道德的评价标准。
❖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教导儿子: “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 运、前途承担责任,首先意味着献给,把 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他(她)缔造 幸福。”
❖ 2.爱情的基本特征
❖ (1)爱情以双方的互爱为前提。列宁曾经说 过“爱情是不可强求的”,它是以当事人 双方互爱为前提的。双方互相爱慕,互相 追求,爱情才会发展,一厢情愿,是不能 够成爱情关系的。
爱情三角

❖ 随着认识的时间增加及相处方式的改变,3种成 分将有所改变,爱情的三角形会因其中所组成元 素的增减,其形状与大小也会跟着改变。三角形 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面积愈大,三角形越 大,爱情就越丰富。斯腾伯格进一步提出:在3 种成分下有8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其分别仅 仅有情感的爱是一种迷恋,仅有承诺的爱是一种 “空洞的爱”,只有接近性的爱才是亲密,情感 与承诺结合是迷恋的爱,情感与接近性结合是罗 曼蒂克的爱,承诺与接近性结合是伴侣的爱,3 个维度结合在一起才是圆满完美的爱。为:
第六讲
大学生 的恋爱与性心理教育
第一节 爱情有关的理论
❖ 一、什么是爱情 ❖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爱
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 弗洛姆认为:爱是我们对所爱者生命与成
长的主动关切,没有这种关切就没有爱。 ❖ 心理学家海德说:“爱情是深度的喜爱。”
❖ 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说:
❖ “爱情是作为男女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 审美感而发展起来的。”
❖ (2)有共同的人生观。恋爱双方对人生目的、 价值观的看法有一致的倾向,有共同的志 向、理想。
❖ (3)忠贞专一。爱情具有排他性,绝不能三心二 意,朝三暮四。专一的爱情既显示了认同道德情 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显示了人对爱情生活 追求的纯洁动机。
❖ (4)爱情是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两性相爱并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爱情应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深 化和升华。恋爱双方要不断地改造、丰富和完善 自己,不断地丰富各自的精神世界,提高道德情 操,完善心理品质,在相爱中提高,在提高中更 加相爱,从而使爱情在人生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 展,日益完善。
❖ 一般情况下,异性感情的发展是沿着熟 人——朋友——好朋友——知己——恋人 这一线索发展的,当一个被确定的意中人 成为自己心中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角色时, 爱情就可能降临。在分享快乐和痛苦、共 同成长的过程中,爱情就会产生和发展。
❖ (3)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
❖ 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业 的关系。
不道德的多角恋爱最终是对所有当事人都 产生不良后果。
为了达到某些个人目的,基于利害关系而 恋爱,将爱情当作谋利手段,害人害己
❖ 3.恋爱中的感情纠葛
❖ 三角恋爱、父母的反对、或周围人的非议、恋人 之间的矛盾、误解和猜疑。
❖ 4.择偶标准不切实际
❖ 选择对象理想化、虚荣心强。
❖ 5.失恋
❖ 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失恋带来的悲伤、痛 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 到伤害。失恋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 失恋所引发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不仅会导 致身心疾病,甚至有可能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激情
亲密
承诺
激情
亲密
承诺
② 通常被称为喜欢。
激情
亲密
承诺
③ 通常被称为空爱。
激情
亲密
承诺
④通常被称为浪漫的爱(红 颜知己)。
激情
亲密
承诺
⑤通常被称为虚幻的爱(闪 婚)。
激情
亲密
承诺
⑥通常被称为友伴的爱 (伴侣)。
激情
亲密
承诺
⑦通常被称为完美的爱
第二节大学生的恋爱和性心理的发展
❖ 一、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 ❖ (一)性心理的概念 ❖ 1.定义:性心理是指与人类“性”有关的心
❖ 二、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 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 (1)懂得爱情的真谛和本质是一种相互理
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 理解------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相
互信任-------自信的表现 ❖ 责任和奉献则展示着个人道德的修养,它
是获得崇高的爱情的基础。
❖ (2)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 :思想品德、事 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应该是理 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 (4)两性恋爱期:寻找适合自己的恋爱对象,对 其他异性关注的程度降低,进入热恋期
(20--30岁)
❖ (二)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状况: ❖ 1.对性知识的关注 ❖ 2.对异性的爱慕 ❖ 3.对性的欲求
❖ (三)大学生性心理发展一般特点 ❖ 1性心理的本能性与朦胧性 ❖ 2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 ❖ 3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 ❖ 4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性
❖ 1爱情 的 含义和本质
❖ 所谓爱情,是指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 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和生活 情趣而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异性的最真 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 侣的最强烈、持久、稳定和专一的感情。
❖ 基础: 生理需要
精神需要
❖ 属性 :
自然性
社会性
❖ 结构:
性爱
情爱
❖ 本质:承担责任,奉献,给予 ----高尚、纯洁
❖ 4.功利型
❖ 有的学生出于为毕业分配寻找出或根据物质功利因素考 虑择偶,往往追求对方具有一定背景家境好或家住大城 市等优越条件。
❖ 5.事业型
❖ 这种恋爱的择偶心理是希望爱情能成为事业的推动器, 成为学习的
❖ 三、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 1.单相思与爱情错觉
❖ 单相思是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 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 情”。-------空虚、烦恼,甚至绝望
❖ 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 轻痛苦。
❖ 致橡树
❖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 不,这些都还不够!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 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珍重每一份真挚的 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
❖ (3)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
❖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间说: “爱的力量只 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 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
❖ 发展爱的能力,并不是非要具体到对某一异性 的爱,可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爱。
❖ 二、大学生恋爱的几种典型类型
❖ 1.消除寂寞型
❖ பைடு நூலகம்生:往往感到孤独、空虚,感情无处寄 托,于是交异性朋友以求解脱。
❖ 老生:因为感到生活太枯燥、单调无聊, 将恋爱当成是调剂心情,丰富生活的手段。
❖ 2.满足虚荣型
❖ 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 往往通过与他人比较和竞争来赢得自我。 “别 人有我也得有”,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 而自卑,为了不输于别人,他们也会匆忙加入 恋爱大军。
理,它包括围绕性欲望、性冲动、性行为、 性满足而产生的认知、情感、需要和经验 等心理活动。
❖ 2.性心理发展过程
❖ (1)性疏远期:生理差异导致困惑、害羞、不安甚 至反感,彼此疏远(小高---初低)
❖ (2)性接近期:因好奇而愿意进一步接近、了解, 产生好感(初高---高低)
❖ (3)性向往期:关注异性,希望博得异性的欣赏, 易冲动,判断水平差,想象过于理想化,感情 易转移(高高---大低)
❖ 爱情错觉则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 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 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 情的来临。-------想入非非,自作多情。
❖ 2.恋爱动机不纯正
❖ 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很少把恋爱行 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
❖ 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搞多角恋爱,甚至 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易引起纷争、不 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造悲剧,
❖ 二、爱情的理论:爱情三角理论(斯腾伯格)
❖ 爱情:亲密、激情、承诺 ❖ 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
归属的感觉,属于爱情的情感成分; ❖ 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
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 动机驱力,属于爱情的动机成分; ❖ 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分,短期的部分 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的部分是指对两 人之间亲密关系所做的持久性承诺,属于爱情的 认知成分。
❖ 周围文化环境中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 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 爱感觉的广告片……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 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面对浩浩荡荡的 恋爱大军, “围城”外的同学似乎有一种落伍 甚至落魄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