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战争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与中国军政思想
孙子兵法的战争思想特别注重从政治和道德的角度来约束战争,形成崇和止战、奉行防御和注重人道的军事理念。孙子兵法提倡自觉履行贯彻人道主义,这是孙子兵法的主要战争理论。这和中国军政思想相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止战思想、自主防御原则、人道精神、灵活诡异的战略战术。
一.止战思想。
孙武认识到了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存在状态:战争和和平。而战争的破坏性是一直存在的。特别是到了现在武器不断发展,甚至发明了核武器,就使得战争的破坏性剧增。孙子兵法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制止战争,注重外交,强调以谋取胜。孙子兵法中的止战思想可以说对于当代社会的战争和和平有着重要意义。
全争天下,制止战争,力求全胜,是孙子兵法的重要战略思想。在《谋攻》开篇中,孙子就提出:“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未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不难看出”力求全胜“是孙子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全胜这种战略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了战争和战略的层面,成为一个国家大战略的追求的目标,这不仅仅只是靠战争就能实现的。
运用外交,注重计谋。因为战争是太过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有时并不能满足人心,所以孙子兵法认为为了满足全体利益“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理想的胜利。并且孙子兵法推崇上兵伐谋的思想。孙子认为与伐交、伐兵、攻城等实际行动的角逐相比,在认识、思维、心理等方面设谋定策,具有更高的战略价值。由此可见,孙子重视先知后行、以知驭行、知胜行定的战略观。
自孙子以来,中国人就一直反对穷兵黩武,注重外交协商,提倡和平外交。即使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革命采用武装夺取政权的形式是被迫的最后选择。到了新中国,力避战争暴力冲突是中国努力践行的战略诉求。新中国的国际战略目标一直是追求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政治、经济利益得到保证,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和和谐。中国政府提出要建立全球安全秩序,以确保全球人民的利益得到保证。这都是中国止战的军政思想的体现。
二.自主防御原则
在认识到战争的可能依然存在的条件下,而实现的和平原则,在军事上体现为奉行积极防御战略。这种积极防御战略在孙子兵法中有着丰富的意蕴。
慎重对待战争,反对率先开战。孙子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战争不仅重要,而且有大量的消耗,并且有极大的破坏性和风险性。所以孙
子主张,对待战争要慎之又慎,不能意气用事。慎战思想有利于对战争保持冷静的态度,减少战争的盲目性。所以,孙子强调:“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而鼓励“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原则。孙子认识到战争史一种极其危险的谋利工具,很容易使得”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到那个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孙子反复提醒,对待战争”明君慎之,良将慎之“。
坚持后发制人,积极进行防御。孙子的慎战思想表现在军事战略选择积极防御之上。这是他既反对好战,也反对“偃兵”的思想。
而新中国在建立以来就一直坚持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战略原则。从毛泽东起,中国领导人就一直坚持着对外推行和平外交,尊重双方利益的方针。但是中国从来不奉行对外扩张政策,中国一直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扩张主义和干涉主义。中国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中国人却从来不害怕战争,中国人能够积极防御国外对我国强加的任何一场战争,并且敢于、善于打赢任何一场敌人强加于我国的战争。毛泽东一再声明“中国人有这么一条:和平时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能干”。抗美援朝,对越反击战,我国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历次边境自卫反击战,都是坚持后发制人的原则,通过有力的打击敌人来制止战争。这些都是我国止战思想的体现。
三.人道精神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就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斗争。战争的手段可以不受政治、道德和社会的约束。但是如果战争不顾及这些约束,就会使自己陷入政治的被动。即使在战争中能够胜利,那么在政治上,人心上也会输给对方,最后会导致全局的失败。所以孙子兵法一直倡导着战争道义。
注重道德约束,突出政治目的。在古代,每一个文明古国经历各种大小战争,都可能是为了不同的目的,有着极大的区别。而中国的战略文化传统特征是柔性、水性、文性和防御性,在战争上体现就是战争的道德和道义。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连年征战,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儒家的仁学关怀和政治理论,折射了苦难人民在长期战火煎熬中的心灵呼唤。这种呼唤被孙子取向到了军事和政治方面。孙子把“道”作为了决定战争的重要因素,提出“道”的实质就是”民与上同意”。在论将道时,孙子把“仁”作为了五德之一,要求将要爱卒爱民,以国为重。在用间的时候,孙子还提醒“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用间“。这些都体现了孙子注重从道德和政治的角度来考虑军事活动。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就一直十分关注人道。毛泽东就认为,作为政治斗争的最高手段,战争必须始终考虑政治上的的得失和人心向背,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捍卫国家根本利益作为最高原则,在武力使用中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且
中国政府和人民也指出,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和武装干涉,反对各种非正义的战争,提倡冲突通过各方的和平方式来解决分歧。中国军队在战争中严格控制手段,主义在武力问题上遵守国际法规和人道主义原则。甚至在抗美援朝和抗日战争中,我军仍始终实行人道主义,对数万被俘敌军进行各种人道关怀,这与敌人残酷对待我军被俘人员的罪恶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诡异灵活的战略战术
中国战争思想虽然被道德约束,但是这并不是抽象的道德说教和迂腐的政治教条。而是讲究作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兵以诈立,通过计谋来谋道谋胜。中国传统的战略思想提倡在道义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计谋。孙子特别提出“兵者,诡道也”。从军事对抗的角度来看,战争也是一种智力的对抗。毛泽东更为明确的指出: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项物质条件做基础,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管能力的竞赛。所以战争不仅要关心“仁道“,更是要使用诡计来迷惑敌人,来取得主动。
孙子也认为行军作战要先做好计划,在战斗的时候将计划和灵活的作战方式结合起来,能取得更多的优势。“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这就是说科学的计划要和灵活应变结合起来。总之,战争应该是有计划的,战争计划的具体执行要有灵活性,这样才能把握战斗的主动权。
结合孙子兵法和现在的国际状况,中国形成了特色的军政思想。这将使以后中国应对国际冲突和恐怖主义时取得更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