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第1讲 什么是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 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柏拉图
• 哲学是死亡的练习。
——柏拉图
Plato(427~347BC)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 有一门科学,专门研究“存在”本身,以 及“存在”凭自己的本性而具有的那些属 性。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384~322BC)
——庄子
• 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唐子西文录》
(三)在神学和科学之间
•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 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 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 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 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初入人间智慧门
• 一、哲学先贤祠 • 二、问题与观念 • 三、究天人之际 • 四、传统与方法 • 五、无用之大用
一、哲学先贤祠
• 哲学史所昭示给我们的,是一系列的高尚 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们的展览 ,他们凭藉理性的力量深入事物、自然和 心灵的本质——深入上帝的本质,并且为 我们赢得最高的珍宝,理性知识的珍宝。
• 为什么哲学是每一个人的事业、哲学的事业是什么„„以一 个词来回答这问题,答案是观念。以两个词来回答,答案是 大观念——这些观念(如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等) 对于了解我们自己,我们的社会,以及我们居住的世界,是 基本而且不可缺少的。
——艾德勒《六大观念》
(一)大问题种种
•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孟子
•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 矣。
——孟子
孟子(约372~289BC)
• 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故桀纣 无天下,而汤武不弑君。
——荀子
•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荀子 (约313~218BC)
——《荀子·解蔽》
二、问题与观念
• 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对诸如生命、我们知道什么、我们应当 怎样做或应当相信什么这样一些重大问题的探究。它是一种 对事物寻根究底的过程,一种对那些在大部分时间里被我们 认为是理所当然、从未有过疑问或从未明确表达出来的想法 提出根本质疑的过程。
——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黑格尔
• 在深入到大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深层后,对其内涵的评价标准是: • 第一,他的哲学思想是超越时代的„„大哲学家并不是用他的思想 来领会他所处的时代,而是借助这时代使他的思想接触到永恒。 • 第二,„„真正的思想家在他的根源上是有独创性的,即他传达给 世界以史无前例的思想。他的独创性显示在他的著作中和在他的创 造性的成果里,这是不可重复的。 • 第三,大哲学家拥有并非一成不变的内在独立性。这独立性不是刚 愎和执拗,不含有狂热的教条,而是不依赖时间的不断动荡而赢得 绝对的宁静。这种哲学家的独立性是永不故步自封的。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二)大观念种种
• 上帝是全能的,所以他能造出一座连他自己都搬不动的 山。
——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州云:“庭前柏树子。”
——《五灯会元》
• 思维无内容则空, 直观无概念则盲。
——康德
人死了。
——福柯
上帝死了!
——尼采
•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罗素《西方哲学史》
(四)哲学诸界说
• 知识总汇说
在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尚未丰富到可以分化出各门科学的时候,哲 学被看作是人类知识的总汇,认为智慧在于知识和经验。
• 形而上学说
认为人类的最高智慧,在于把握一切可感觉事物背后的终极原因 、本质和原则,哲学就是关于“是之为是”(being as being)的学 问。
——尼采
Nietzsche (1844~1900)
• 语言是存在的家。
——海德格尔
• 当诗人说出本质的言词,存在者才第一次 就其所是得名……于是事物才始闪出光芒 ,而人的此在从而才被树立在牢固的牵连 之中和根基之上。
——海德格尔
Heidegger(1889~1976)
• 对不可说的,要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
——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
• 这四大思想范式的创造者都曾产生过历史性的影响,其广度 与深度都是无与伦比的。虽然其他伟大的哲学家在较小的范 围内也有过类似的重大影响,但如果我们从千余年来持久不 断以及无所不包这一视角来看的话,这四位大师的影响力是 如此巨大,以致如果没有他们,那么就不可能有世界哲学史 的清晰认识。
•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龙树
•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龙树(约150~250)
——龙树
• 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
——惠能
•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惠能
惠能 (638~713)
•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 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 叫做哲学。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 • • • • • • • 1.有没有你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东西? 2.你生活的目标是什么? 上帝掷骰子吗? 3.你信仰上帝吗? 4.善恶有报吗? 5.美是什么? 6.人与禽兽、机器有何不同? 7.你怎样向一位外星来客解释你是谁? 8.“庄生晓梦迷蝴蝶”,你怎样证明人生不是一场梦?
——冯友兰《人生哲学》


从前游说之士中受片面认识所蒙蔽的,就是杂乱学派的一些学者。墨翟因 为只强调实际功用而受蒙蔽,因而不懂得礼乐文采的重要;宋钘因为只强 调寡欲作用而受蒙蔽,因而不懂得必要的欲望的重要;慎到因为只强调法 力功用而受蒙蔽,因而不懂得贤人的作用的重要;申不害因为只强调权势 的重要而受蒙蔽,因而不懂得教化人们明白道理;惠施因为只强调诡辩言 辞的作用而受蒙蔽,因而不懂得实际事物的情况;庄周因为只强调消极顺 应自然而受蒙蔽,因而不懂得人的力量的作用。所以,如果只从功利的角 度来论道,人们就都会去追求功利了;只从欲望的角度来论道,人们就都 会去追求满足欲望;只从法的角度来论道,人们就都会去硬套法律条文了 ;只从权势的角度来论道,人们就都会去争做势利小人了;只从言辞的角 度来论道,人们就会去学习巧言辩说了;只从听天由命的角度来论道,人 们就都会去消极地顺从命运的安排了。 这几种不同的角度,都只是“道”的一个侧面。所谓“道”,它本身固定 不变,但能极尽事物的一切变化,仅从某一个侧面是不能完全概况“道” 的。陷于认识片面的人,对“道”的一个方面进行考察,就不可能真正认 识“道”。所以如果把片面认识当作全面认识而加以炫耀,那么对内就会 使自己糊涂,对外就会使别人迷惑,在上面君主因此会使下面的百姓受蒙 蔽,在下面百姓因此会使上面的君主受蒙蔽,这就是片面认识蒙蔽的灾祸 啊。
——克尔凯郭尔
Kierkegaard(1813~1855)
•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 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康德
• 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 己的理智。
——康德
Kant(1724~1804)
• 哲学史就是哲学。
——黑格尔
• 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 哲学也是一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 时代。
——黑格尔
Hegel (1770~1831)
•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 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
——马克思
• 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 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为现实,就不可能消 灭自身。
——马克思
Marx(1818~1883)
• 上帝死了,要重新评价一切。
——尼采
• 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 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 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 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
——罗素
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 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 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思辩的心 灵所最感到兴趣的一切问题,几乎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而 神学家们的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象它们在过去的世纪里那么 令人信服了。
——《荀子〃解蔽》
• 人生许多悲剧,皆起于威廉·詹姆士所谓“人之盲目”。人皆自见其是而不见人 之是;凡他人所言所行,与自己所认为对之见不合者,即斥为邪说谬行,目为洪 水猛兽,甚且滥用强权,铲除异己。历史中此类事甚多,如孔子之杀少正卯,西 洋旧教徒之杀新教徒,宗教家之杀科学家,即其显例。在此等情形中,往往双方 用意,俱未尝不善,俱未尝不自以为其所言所行为至当而不可易,然而卒至于相 残害,可悲孰甚?推其所以如此,盖由此方不知彼方所言所行,亦自有相当的理 由耳。若吾人对于诸派人生哲学,俱知其意,则可知此宇宙是多方面的,人因其 观点不同,故见解亦异;而见解虽异,固不害其俱有相当的理由。如此则吾人可 养成一种容忍之态度;有此态度则人与人之间,较易调和,而人生悲剧,亦可减 少矣。
它在认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智慧归结为人的思维能力、方式 和方法,把哲学看作是关于人的思维方式的学说。
• 人生境界说
把重点放在哲学与人生的直接联系上,认为哲学是思考着、追求 着人生所具有的一种自觉的高尚的精神境界。
• 价值观念说
基本否定了智慧的知识化取向,强调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的使命 和意义,不在于提供知识,而在于提供并说明人类应有的价值观 念系统。
——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 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
老子(约571~471BC)
•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庄子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 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
庄子(约369~286BC)
• 哲学是一场反对我们的语言给我们的理智所 造成的迷惑的战斗。
——维特根斯坦
Wittgenstein (1889~1951)
哲学家之“见”与“蔽”
• 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 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埶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 人。故由用谓之道,尽利矣;由欲谓之道,尽嗛矣;由法谓之道,尽数矣;由埶 谓之道,尽便矣;由辞谓之道,尽论矣;由天谓之道,尽因矣。此数具者,皆道 之一隅也。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曲知之人,观于道之一隅,而 未之能识也。故以为足而饰之,内以自乱,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 蔽塞之祸也。
• 语言分析说
认为哲学不是一种知识的体系,而是一种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 活动,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对语言意义的分析。
• 文化批判说
与价值观念说相近,但它更注重强调:哲学的智慧在于对社会历 史和文化的综合考察、批判、超越和重新建构。„„ ——李德顺主编《哲学概论》

远古的开始,是谁使他流传导引? 天地未成形之前,怎么能成形? 幽与明是如此的混沌一片,有谁能为他分辨极限? 这种氤氲浮动而又充盈的现象,又如何能认识其为 天为地? 明的明,暗的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 世言阴阳与天地参合而生宇宙,究竟哪个是本体? 哪个是作用? 天的体制世传为九重,又有谁人去环绕着度量过? 这是何等大的工程呵!又是谁开始造作? ——屈原《天问》
• 一个人怎样才是义的,那就是惟独因信, 即对上帝的话靠记。
——马丁〃路德
• 在他里面,恩典、公义、平安、自由与万 事都应许你了;你若相信,就有一切,你 若不信,就缺一切。
——马丁〃路德
Luther (1483~1546)
• 那个个人。
——克尔凯郭尔
• 问题在于了解自己,认清上帝真正希望我做 什么;问题在于找到一个对我来说是确实的 真理,找到一个我能够为它而生为它而死的 观念。
• 世界观方法论说
认为哲学的智慧在于获得关于世界人生的普遍性知识和规律性认 识,构建或表达关于世界或宇宙整体的完整而系统的观点、观念 和一般方法。
• 认识论说
认为上述说法难以避免独断论的结果。事实上,哲学只能提供人 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过程及其成果的理论前提和根据,所 以哲学就是认识论。
• 思维方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