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第1讲 什么是哲学

合集下载

哲学概论课件

哲学概论课件

▪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 观映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 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 是物质本身,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 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 形式上是主观的。
▪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 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 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 反作用于物质。
▪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 ⑴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 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 问题。
▪ ⑵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会成为哲学基本 问题?
▪ 首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 题。
▪ 其次,研究和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 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动物听音乐
▪ 动物听音乐”: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如果把哲学当作现成的知识去接 受和套用,虽然可以使用某些哲学概念,但却始终不知道哲学为何物, 因而也不可能真正地进入哲学思考。这就像“某些动物,它们听见了音 乐中的一切的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协调性,却没有透进它们的 头脑。真正的音乐会引起心灵的震荡,真正的哲学会引起思维的撞击。 在哲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会激发我们的理论兴趣,拓宽我们的理论视 野,撞击我们的理论思维,提升我们的理论境界。
▪ II.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 性(生物有机体对直接 的外界刺激作出回答; 生物体为适应环境、获 取维持生存的物质,保 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而发展起来的能力)
▪ III.一般动物的感觉、心理 (较复杂的感觉器官、神 经系统;以不同的感觉视 觉、听觉、嗅觉等,分别 反映外界对象的各种属性; 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和 简单的动机,而且包括知 觉、表象和情绪。)
一、世界观与哲学
▪ 1、世界观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1-哲学概论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1-哲学概论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概论哲学主要研究世界:(1)自然界;(2)人类社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哲学与世界观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3.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4.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哲学:世界观——观世界→世界是什么?方法论——论方法→怎么做?注:在我国,只有马哲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题】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

上述事实说明( ) 。

A.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体现)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D.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1)区别: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2)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宏观指导)。

【习题】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科学:历史、政治、经济思维科学:心理、逻辑【习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中哲学概论

高中哲学概论

高中哲学概论哲学是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的基本问题是世界的本质问题。

一、世界观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世界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世界观,它以社会存在为前提,是被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 1)物质世界及其普遍联系是客观的、实在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具体来说,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世界是多样化的统一,是各种因素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就是普遍联系,就是运动。

( 2)规律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必然联系。

客观事物的发展总要受到一定规律的制约,否则就要发生变化。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与人的意识不可分割,人不能创造规律,但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按照规律办事。

( 2)规律性和必然性是客观的、普遍的,物质运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即都有不同于他事物的质的特点,也就是说都有自己的规律。

二者的关系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根本联系。

在规律面前,人的意识是渺小的,人们只能顺应自然,人的活动受规律的支配。

首先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

感性认识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们能够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但是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内部联系。

理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其次是“意识第一”,重视精神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

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的需要是认识产生的动力。

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1。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哲学概论专题知识讲座

哲学概论专题知识讲座
(2)古代旳朴素形式,即世界旳基质是“原初物质”还是理念旳问题; (3)中世纪经院哲学形式,即神与世界旳关系问题; (4)近代旳完全形式,即世界旳本原“是精神,还是自然界”; (5)当代形式,即人及其活动与世界旳关系问题。 就中国老式哲学而言是: (1)先秦至两汉旳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2)魏晋至隋唐旳有无之辩和形神之辩; (3)宋元至明清旳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
第一章 哲学概论
【学习目旳】 1、一般了解哲学旳涵义、哲学旳功能; 2、了解哲学研究对象和领域、哲学旳基本问题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旳特殊性; 3、了解西方哲学旳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旳
主题。
第一节 哲学旳涵义和功能
一、哲学旳涵义
1、哲学是一种思想活动、精神活动。
思旳对象——人及其与世界旳关系; 思旳方式——抽象理智旳概念; 思旳风格——怀疑和批判; 思旳内容——人旳生活世界。
树立正确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升人旳综合素质; 满足人旳终极关心。
2、昌明科学知识,为实证科学澄明价值基础——哲学旳科学功能 3、推动社会文明——哲学对人类文明旳功能;
●对精神文明旳作用:构建社会理想,人格境界,具有解放思想、批判现实、净 化社会风气之功能;
●哲学对政治文明旳作用:奠定了正义、民主、自由、法制旳观念基础; ●对物质文明旳作用:为人类经济活动旳目旳、动力和手段奠定思想基础。

邓小平
•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 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旳主要领 导人之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旳形成(19世纪40年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旳历史条件
社会历史背景:世界历史形成、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科学前提:对19世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旳新成就旳概括和总结; 直接理论起源:德国古典哲学; 社会人格: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旳精神领袖。

哲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哲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哲学概论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哲学的起源和历史1. 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思想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他们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思考方法,奠定了哲学的基础。

2. 哲学的发展- 在古希腊之后,哲学在欧洲和世界各地有了不同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儒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体系,印度的佛教和耆那教,都是哲学的重要发展。

3. 哲学的分支- 哲学分为多个分支,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

每个分支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问题。

第二部分:哲学的基本概念1.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大分支,主要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原理。

主要问题包括什么是存在、存在的特点和存在的本质等。

2. 认识论- 认识论是哲学的另一大分支,主要研究人的认识活动和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

主要问题包括知识的来源、知识的限制和真理的标准等。

3. 伦理学-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哲学分支,主要问题包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正确的和人应该如何行为等。

4. 政治哲学- 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问题和社会组织原理的哲学分支,主要问题包括政治权力的性质、政府的正当性和公民的权利等。

第三部分:哲学的思考方法和逻辑学1. 唯理主义和唯物主义- 唯理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立场,分别强调理念和物质的决定作用。

唯理主义强调精神和观念的重要性,而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和客观存在的决定作用。

2. 辩证法- 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种思考方法,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变化。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对立面推动的,包括了矛盾的概念、辩证思维和辩证方法等。

3. 逻辑学- 逻辑学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推理的方法。

逻辑学包括了命题逻辑、谬误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等内容。

第四部分:哲学的应用和意义1. 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哲学的基本方法和思考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理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哲学可以应用在伦理道德、政治决策、社会发展等方面。

2. 哲学的意义- 哲学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有深远的影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哲学基础概论知识点总结

哲学基础概论知识点总结

哲学基础概论知识点总结哲学基础概论是哲学的入门课程,旨在介绍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思想,并对哲学的历史渊源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学习哲学基础概论时,我们将会了解哲学的意义和目的,探讨哲学的方法和逻辑,深入探究哲学的主要学派、理论和思想等内容。

下面是哲学基础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哲学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种关于世界、生活、存在、知识、价值和道德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活动,是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综合理论的追求。

2. 哲学的特点哲学是关于根本问题的思考,具有理论性、系统性、批判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3. 哲学的意义与目的哲学的意义在于提供对世界、生活和存在等根本问题的思考方式,其目的在于通过思考和理论建构,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哲学的方法1. 哲学的方法论哲学的方法包括理性的思辨、逻辑的推理和直觉的启发等多种手段,以求得真理和智慧。

同时,哲学方法也包括对世界、生活和存在等基本问题的调查、观察、分析和思考。

2. 逻辑学与哲学逻辑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思维和推理活动的规律,是哲学思辨的基本方法。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1. 知识论知识论是关于知识的本质、来源、范围、条件和价值等问题的研究,是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2.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研究存在的本源、实质、结构和规律等问题的学科,是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3. 伦理学伦理学研究人类行为和价值的理论基础,包括道德判断、伦理规范和人类行为的目的等。

4. 美学美学是关于美的本质、价值和艺术的问题的研究,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四、哲学的主要学派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包括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等。

2. 西方现代哲学西方现代哲学包括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存在主义、分析哲学、实证主义等学派。

3. 东方哲学东方哲学包括印度哲学、中国哲学、日本哲学等,丰富多样,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第一章:哲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哲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哲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哲学的基本问题,如存在、知识、价值、理性等分析这些问题对人类思想和生活的影响1.3 哲学的主要分支介绍哲学的主要分支,如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简述各分支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章:形而上学2.1 形而上学概述解释形而上学的定义和起源探讨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2 存在论介绍存在论的基本问题和方法分析主要存在论理论,如本体论、唯心论、唯物论等2.3 本质论解释本质论的概念和方法探讨主要本质论理论,如属性论、实体论、关系论等第三章:认识论3.1 认识论概述解释认识论的定义和起源探讨认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2 知识的本质和起源分析知识的本质,如真理、信念、经验等探讨知识的起源和获取方式,如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等3.3 认识论的主要问题探讨认识论的主要问题,如认识的可能性、认识的限制、认识的真实性等分析这些问题的意义和影响第四章:伦理学4.1 伦理学概述解释伦理学的定义和起源探讨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4.2 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分析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主要道德理论,如功利主义、义务论、德性伦理学等4.3 伦理学的应用探讨伦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商业伦理、政治伦理、环境伦理等分析伦理学的挑战和困境第五章:政治哲学5.1 政治哲学概述解释政治哲学的定义和起源探讨政治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5.2 国家、政府和政治权力分析国家、政府和政治权力的概念和本质探讨主要政治理论,如民主主义、专制主义、社会契约论等5.3 政治哲学的主要问题探讨政治哲学的主要问题,如正义、自由、平等等分析这些问题的意义和影响第六章:逻辑学6.1 逻辑学概述解释逻辑学的定义和起源探讨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6.2 命题逻辑介绍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如命题、推理、逻辑运算等分析主要命题逻辑推理形式,如与、或、非、蕴含等6.3 谓词逻辑解释谓词逻辑的概念和方法探讨主要谓词逻辑推理形式,如量词、谓词、谓词逻辑推理等第七章:美学7.1 美学概述解释美学的定义和起源探讨美学的research objects and methods7.2 美的本质和标准分析美的本质,如审美经验、艺术作品、美的形式等探讨美的标准,如主观主义、客观主义、历史相对主义等7.3 美学应用探讨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艺术批评、设计美学、环境美学等分析美学的挑战和困境第八章:宗教哲学8.1 宗教哲学概述解释宗教哲学的定义和起源探讨宗教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8.2 宗教信仰和神学分析宗教信仰的本质和形式,如神的存在、神秘经验、宗教教义等探讨神学的基本问题,如神的属性、宗教与道德的关系等8.3 宗教哲学的主要问题探讨宗教哲学的主要问题,如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宗教多元主义、宗教与理性的关系等分析这些问题的意义和影响第九章:科学哲学9.1 科学哲学概述解释科学哲学的定义和起源探讨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9.2 科学理论及其解释分析科学理论的本质和结构,如定律、理论、模型等探讨科学解释的基本方法,如简约主义、因果解释、历史解释等9.3 科学哲学的主要问题探讨科学哲学的主要问题,如科学真实性的标准、科学进步的性质、科学方法论等分析这些问题的意义和影响第十章:当代哲学趋势10.1 分析当代哲学的主要趋势和流派探讨当代哲学的主要趋势,如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现象学等分析这些趋势的特点和影响10.2 当代哲学的重要问题和争论探讨当代哲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争论,如全球化与地方化、科技伦理、性别与种族问题等分析这些问题和争论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和影响10.3 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任务探讨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任务,如批判思维训练、社会道德引导、文化认同建构等分析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挑战和机遇第十一章:哲学与日常生活11.1 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探讨哲学如何影响和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分析哲学对个人决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1.2 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介绍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道德判断、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等探讨哲学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贡献11.3 哲学与当代社会问题分析哲学如何应对当代社会问题,如环境危机、人权、社会不平等等探讨哲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和限制第十二章:哲学与科学研究12.1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探讨哲学与科学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分析哲学对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影响12.2 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科学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如科学真实性的标准、科学理论的验证等分析这些问题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12.3 哲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哲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假设提出、理论建构、科学解释等探讨哲学对科学创新的推动作用第十三章:哲学与人文学科13.1 哲学与人文学科的关系探讨哲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分析哲学对人文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影响13.2 人文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人文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如人的本质、文化认同、道德价值等分析这些问题对人文学科研究的意义和影响13.3 哲学在人文学科中的应用介绍哲学在人文学科中的应用,如文学批评、历史解释、艺术欣赏等探讨哲学对人文学科发展的贡献第十四章:哲学与跨文化交流14.1 哲学与跨文化交流的意义探讨哲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哲学对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价值观的贡献14.2 跨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跨文化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如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普遍主义等分析这些问题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和挑战14.3 哲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介绍哲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如跨文化对话、文化比较、文化交流等探讨哲学在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和谐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哲学的未来展望15.1 哲学的发展趋势分析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变革探讨哲学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5.2 哲学与当代科技的关系探讨哲学与当代科技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分析哲学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反思15.3 哲学的未来任务和挑战探讨哲学在未来社会中的任务和挑战分析哲学如何应对未来社会的变革和需求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哲学概述重点:哲学的定义、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哲学概论全套课件讲稿180页PPT

哲学概论全套课件讲稿180页PPT

、哲学本质的不同理解 ■自哲学产生提来,对哲学本质有不同理解,归 纳起来可分为四大类,有十二种代表性的哲学 观 哲学可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但是,简 略的说,哲学就是爱好认识宇宙万物和自我 思考要知其究竞,为其究竟,以便让人建立知 识和评价的系统。 哲学的本质在于如何有机地使理论艺术和实践 艺术通过逻辑与感悟的结合来表达真值诉求和 善值诉求的统一,以期获得精神和物质的自由 放
谢谢!
供娄浪颓蓝辣袄驹靴锯澜互慌仲写绎衰斡染圾明将呆则孰盆瘸砒腥悉漠堑脊髓灰质炎(讲课2019态 的关系 哲学是各类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是时代精神的 精华。哲学是如此形成的吗?哲学如何发生要 复杂得多。 ■哲学是人类文明高度发畏的产物: 物质文明发畏到一定程度,精神文明发畏 到一定程度,就使得人类的抽象思维能 力逐渐升华为哲学思维,随着人类的实 践需要与发長,哲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哲学概论》教材 ■1.唐君毅:《哲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唐君毅为当代中国哲学 巨匠,其代表作之一的《哲学概论》,为当代中国学者所撰写的规模最宏大的哲学介 绍书。本书内容广泛,且具世界性视野,讨论领域横跨古今中国晢学、西方哲学和印 度哲学的传统,其视角之阔,关怀之广,兼思考之精,可说前无古人。本书虽成书于 上世纪中期,今天仍可以当之无愧地作为是最优秀的哲学作品之一,而且在理论架构 上都深刻体现出当代儒者的情怀和对现实人类社会的道徳忧虑 2.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本书是建国后国内学撰写的 部论析哲学本身而非某一种哲学的有一定分量的著作。通读了全书而且能够形成 个比较完整、比较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关于哲学的观念,学会了一点哲学思维的 方法。 ■3.张天飞,童世骏:《哲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8年) 4.刘永富:《哲学概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5.国内同类其它著作:张世英的《哲学导论》、王德峰的《晢学导论》、童鹰的 《晢学概论》等 6.国外同类著作:索菲的故事、哲学大问题等 哲学概论,其全部内容都围绕讲哲学是什么展开,都在为哲学作辩护

哲学概论》第一章

哲学概论》第一章
事,即什 么都不知道。”(”The only thing I know is : I know nothing.”)
• 柏拉图的哲学之爱(Eros):“柏拉图式的 爱情”
• 从肉体之爱升华到哲学之爱:从追求一个 美的身体出发,为着美本身不断向上攀登: 从一个美体延伸到两个美体,由两个美体 延伸到所有美体。从美的身体走向美的生 活,从美的生活走向美的认识,从所有认 知最终到达那个惟一指向美本身的知识。
• 唐君毅说,“在上述各种学问之外,人必 须有一种学问,去了解此各种学问间可能 有的关系;把各种学问,以种种方式之思 维,加以关联起来,融贯起来,统整起来; 或将期间可能有之冲突矛盾,加以消解。 这种学问,可以说在各种学问之间,亦可 说在各种学问之上,或各种问之下。总之, 这是人不能少的。这种学问,我们即名为 哲学。”
• 在中国,原本无“哲学”一词,“哲”与 “学”两字都有。 “哲”训为“智也”, “学”训为“觉悟也” (“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 “哲”与“学”连名,只限于“哲”或“智” 之学,只有《庄子· 天下篇》所谓道术,魏 晋所谓玄学,宋元明所谓理学、道学、义 理之学与西方Philosophy之名略相当 。
二、哲学的两个基本特征
1、哲学始于惊奇和无知 柏拉图:“惊奇是哲人的感受,哲学始于 惊奇” 。
•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古今来人们开始 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 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要的问题, 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做 出说明。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 惭愧自己的愚蠢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 的是为了摆脱愚蠢。显然他们为求哲而从 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
• • • • • • • •

哲学概论电子文件

哲学概论电子文件
“理则为仁、义、礼、智”
第二章:本体论:形而上学
(2)“天”的主流内涵 A 天的道德之理属于主流内涵
周代统治者:“以德配天”;孔子:“克己复礼”为 仁,并结合仁、礼;孟子把“仁、义、礼、智”之端 归于人的本性,并提出“尽心、知性、知天” ;董仲 舒、宋明理学进一步提出了完整系统的“天理”学说。 ——上述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第一章:哲学的概念:哲学及其他
三、哲学的功能 1.根本的功能:建构世界与批判世界 2.衍生的功能 (1)认识现实世界(更为本质) (2)训练逻辑思维(更为明晰)

讨论
你觉得什么是哲学,它有用吗?
第二章:本体论:形而上学
第一节 本体论的一般理论 一、本体以及本体论 1.本体的理解 (1)词源:on ;ontos;Ontologie (2)概念:存在;本体;本体论 (3)本体论的认识论根源和理想根源
2.中世纪哲学 (1)教父哲学(奥古斯丁、德尔图良) (2)经院哲学(安瑟伦、阿奎那等等) 二、近代哲学 1.16-18世纪哲学 ——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

第一章:哲学的概念:哲学及其他
2.18世纪法国哲学 3.德国古典哲学 三、现代哲学 1.人本主义思潮 ——意志主义 、生命哲学 、存在主义 科学主义思潮 ——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分析哲学
三、哲学的学科 1.哲学上关于哲学学科分类举例 (1)亚里士多德(表1) (2)早期斯多葛派(表2) (3)伊曼努尔•康德(表3) (4)黑格尔(表4)
第一章:哲学的概念:哲学及其他
表一:亚里士多德 l 逻辑学(分析法) l 理论科学(天文学、气象学、生物学、生理
学、心理学)
l l

哲学概论第一章

哲学概论第一章

哲学概论第一章绪论什么是哲学?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意“爱智慧”,哲学家被称之为“爱智者”。

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的最终本原、共同本质、基本状态、普遍规律以及人与世界最一般关系等方面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所提炼形成的理论体系。

学科与学说什么是学科?“学科”是科学存在的实体和基本形态。

具体的学科,是指按知识和科学的分类标准划分出来的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领域。

一般说来,一个学科由它的特定对象,针对对象某一方面、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及人们长期共同积累的相关知识、方法、规范等所构成。

学科的根本观点,在于体现人类认识和知识的公共性。

就是说,学科是人类的公共思想文化平台,是人类的共同财产。

学科的根本特点,在于体现人类知识和知识的公共性。

学科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是人类的公共思想文化平台。

什么是学说?“学说”是学科的现实形态。

是在“学科”这个舞台上的表演。

一般来说,学说是对学科问题的一定解答或反映系统,是在现实中形成的一定相对独立的思想理论体系。

现实的主体多样性(民族性、时代性等)是学说的特点。

因为在现实中,学说总是由现实的人在一定条件下创建的具体理论和方法系统,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形成不同的体系。

二者的关系学科通过学说而存在,只有通过各种学说不断地提出和回答问题,才能使学科得到实现和发展;学说则根植于、隶属于学科而存在,学说接受学科发展的检验而获得生命和归宿。

哲学的学科特征1哲学学科的对象和问题具有高度普遍性。

哲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涉及整个世界万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哲学学科研究的问题,都是带有高度普遍性的问题(不是特殊的细小的问题)2哲学学科的概念和论断具有高度抽象性。

哲学的概念和论断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只有运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概念,才能反映事物的普遍性。

只有运用较大概念做出一般性论断,才能解决哲学中的问题。

3哲学学科的研究和理论具有反思性和批判性。

哲学研究者总是认真反思前人的认识和结论是否正确、全面,总是对其持批判的态度,力求更正确、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第一章:哲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哲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哲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和心灵分析哲学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3 哲学的主要分支介绍哲学的主要分支: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美学等探讨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二章:形而上学2.1 形而上学简介解释形而上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形而上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2.2 存在论介绍存在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观点分析存在论的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等2.3 本质和属性探讨形而上学中的本质和属性问题分析不同哲学家对于本质和属性的理解和描述第三章:认识论3.1 认识论简介解释认识论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认识论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3.2 知识的本质和来源分析知识的本质和来源: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唯心主义等探讨知识的限制和局限性3.3 真理和怀疑论介绍真理的定义和标准分析怀疑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第四章:伦理学4.1 伦理学简介解释伦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伦理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4.2 道德行为的本质和标准分析道德行为的本质和标准:功利主义、义务论、德性伦理学等探讨道德行为的评价和规范4.3 道德哲学的应用分析道德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探讨道德哲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第五章:政治哲学5.1 政治哲学简介解释政治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政治哲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5.2 正义和权利分析正义和权利的定义和理论基础:社会契约论、自由主义、平等主义等探讨正义和权利在政治哲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5.3 国家的本质和目的分析国家的本质和目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全球化等探讨政治哲学对于国家治理和政策制定的影响第六章:美学6.1 美学简介解释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美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6.2 美的本质和标准分析美的本质和标准:审美经验、审美价值、艺术品的意义等探讨美的评价和欣赏方式6.3 艺术和审美哲学分析艺术和审美哲学的基本问题:艺术的定义、艺术的创作和欣赏等探讨艺术和审美哲学在文化和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第七章:逻辑学7.1 逻辑学简介解释逻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逻辑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7.2 形式逻辑和论证分析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则和论证的有效性探讨逻辑学在哲学研究和论证中的应用7.3 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分析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探讨逻辑学在批判性思维和论证评价中的重要性第八章:宗教哲学8.1 宗教哲学简介解释宗教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宗教哲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8.2 神学和宗教信仰分析神学和宗教信仰的哲学基础和问题探讨宗教哲学对于宗教信仰和神学思考的影响8.3 宗教和世俗主义分析宗教和世俗主义的关系和冲突探讨宗教哲学在宗教和世俗主义对话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九章:科学哲学9.1 科学哲学简介解释科学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9.2 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分析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本质和结构探讨科学哲学对于科学理论和方法的评价和解释9.3 科学实在论和科学怀疑论分析科学实在论和科学怀疑论的基本观点和争议探讨科学哲学在科学实在论和怀疑论讨论中的角色和贡献第十章:当代哲学问题10.1 当代哲学问题概述介绍当代哲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探讨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10.2 人文主义和后人文主义分析人文主义和后人文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价值观探讨哲学在人文主义和后人文主义争论中的立场和作用10.3 哲学的未来展望展望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强调哲学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和心灵,这些问题涉及广泛,多样化且复杂。

哲学概论

哲学概论

第一章哲学概论一、哲学和哲学的产生1.“哲”之为“学”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本意的理解2.任何一门具体科学都能给人以智慧,而且哲学智慧还离不开具体科学智慧。

因为当时具体科学不够发达,古希腊人误以为哲学是“知识总汇”。

哲学智慧与具体科学智慧不同,其不是关于世界某一方面或某一过程的知识,而是关于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原或共同本质的学问,它是一种世界观。

3.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宗教也是一种世界观哲学世界观不同于自发的世界观,其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不同于宗教世界观,其对世界本原的把握不是建立在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盲目崇拜上,而是诉诸于人的高度自觉的理性认识。

4.哲学是人类生活实践和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

实在否定了对超自然力量的盲目崇拜因素,最后在对各种实证知识的概括中形成的。

5.哲学产生的四个基本条件:(1)人类实践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才有可能进行专门的哲学研究,构造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世界观。

(2)具体科学初步形成,才对整个世界共同本质作出一般性的概括。

(3)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只有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通过想象去把握共同的本质。

(4)社会集团的利益需要。

产生阶级对立,构造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从理性的高度论证阶级划分和阶级统治的合理性,成为奴隶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一种社会需要。

6.哲学的产生表明:1.时代性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而它所反映的内容也必然具有时代性。

尽管东形式上看,哲学所使用的普遍概念和范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哲学家的思想虽然可以超越现实但却决不可能脱离现实,脱离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而且真正的有意义的超越只有在深刻把握现实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

2.历史性哲学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在不同的时代,哲学家对哲学根本问题的理解和回答会有着不同的特点。

人类不断发展着的认识的历史也就是哲学的历史。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第一章:哲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哲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分支。

1.2 教学目标理解哲学的概念及其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性等。

了解哲学的主要分支,如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等。

1.3 教学内容哲学的定义与起源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主要分支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哲学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哲学概念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哲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形而上学2.1 课程介绍探讨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理解形而上学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教学目标掌握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如实体、属性、关系等。

了解形而上学的主要理论,如本体论、宇宙论等。

理解形而上学在哲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2.3 教学内容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形而上学的主要理论形而上学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形而上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形而上学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形而上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认识论3.1 课程介绍探讨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理解认识论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2 教学目标掌握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如知识的来源、真理的标准等。

了解认识论的主要理论,如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等。

理解认识论在哲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3.3 教学内容认识论的基本问题认识论的主要理论认识论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3.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认识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认识论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认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伦理学4.1 课程介绍探讨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哲学概论第一章范文

哲学概论第一章范文

哲学概论第一章范文引言: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关注的是宇宙、人类和生活的意义以及形而上学的问题。

它试图以理性的方式研究人类的存在和经验,以及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在这个领域中,人们会思考生活的意义、道德的原则、知识的本质以及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一、哲学的定义和起源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hilosophia,意为“爱智慧”或“追求知识”。

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最早的哲学家被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哲学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系统性和批判性思考的形式,它试图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如“什么是真理?”,“我们如何获取知识?”以及“什么是公正和道德?”哲学家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思考,试图寻找并解答这些问题。

二、哲学的主要分支1.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研究对实在的本质和本原性的追求,关注存在、实体和实在的本质。

2.伦理学:伦理学研究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关注对于何为正确和错误、善和恶等道德问题的探寻。

3.逻辑学:逻辑学研究正确推理的规则和原则,关注思维方式、论证的规范和推理的准确性。

4.知识论:知识论研究知识的起源和性质,包括知觉、思维和信念等方面的问题。

5.社会政治哲学:社会政治哲学研究政治体制、社会价值观和权力分配等问题,关注公正和权力的合理性。

三、哲学的重要思想家和理论1.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集合在所著《理想国》中。

他强调理念的存在,并提出了一个完美的理想国家模型。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对逻辑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等领域有着很大的贡献。

他的思想集合在《元学》和《尼科马科伦理学》中。

3.笛卡尔:笛卡尔是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怀疑一切并以“我思故我在”为基础,建立了他独立的哲学体系。

4.康德:康德是德国的哲学家,他的思想集中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中。

他为道德哲学和认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哲学并非只存在于学术理论领域,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哲学概论: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世界的本职问题是哲学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根本观点、看法。

因此,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皆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2.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或者称为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物质与意识哪个是本源、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与存在统一性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被认识的问题。

物质与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意识第二,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意识不过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唯心主义恰恰相反。

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上的认识论问题,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都是历史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1)承认世界的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2)认为世界史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3)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无限多样的统一,突破了世界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态的局限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本身构成了整个世界。

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的,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5.物质的相关理论总结: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

哲学概论

哲学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概论哲学的概念一、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哲学:2、世界观:3、方法论: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①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②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也作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一)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Ⅰ、主观唯心论--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万物皆备于我”(孟子)“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陆九渊)“万物皆在吾心中”“心包万物,心包万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王阳明)“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物是感觉的复合。

”(马赫)“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尼采)“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杜威)Ⅱ、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老子)“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

(程颐)“有是理,后生是气”,“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理在物先,理在事先”(朱熹)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黑格尔)“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柏拉图)例、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

哲学概论第1讲 什么是哲学

哲学概论第1讲 什么是哲学
——庄子
• 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唐子西文录》
(三)在神学和科学之间
•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 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 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 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 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远古的开始,是谁使他流传导引? 天地未成形之前,怎么能成形? 幽与明是如此的混沌一片,有谁能为他分辨极限? 这种氤氲浮动而又充盈的现象,又如何能认识其为 天为地? 明的明,暗的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 世言阴阳与天地参合而生宇宙,究竟哪个是本体? 哪个是作用? 天的体制世传为九重,又有谁人去环绕着度量过? 这是何等大的工程呵!又是谁开始造作? ——屈原《天问》
——罗素《西方哲学史》
(四)哲学诸界说
• 知识总汇说
在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尚未丰富到可以分化出各门科学的时候,哲 学被看作是人类知识的总汇,认为智慧在于知识和经验。
• 形而上学说
认为人类的最高智慧,在于把握一切可感觉事物背后的终极原因 、本质和原则,哲学就是关于“是之为是”(being as being)的学 问。
——黑格尔
• 在深入到大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深层后,对其内涵的评价标准是: • 第一,他的哲学思想是超越时代的„„大哲学家并不是用他的思想 来领会他所处的时代,而是借助这时代使他的思想接触到永恒。 • 第二,„„真正的思想家在他的根源上是有独创性的,即他传达给 世界以史无前例的思想。他的独创性显示在他的著作中和在他的创 造性的成果里,这是不可重复的。 • 第三,大哲学家拥有并非一成不变的内在独立性。这独立性不是刚 愎和执拗,不含有狂热的教条,而是不依赖时间的不断动荡而赢得 绝对的宁静。这种哲学家的独立性是永不故步自封的。

哲学概论 ppt课件

哲学概论  ppt课件

• 笛卡尔说:有的:原则上,他不能怀疑他 自己是有意识的,他存在着。即使他怀疑 一切,他也无法怀疑他在怀疑,也就是说, 他存在着并且是有意识的。我们因此就有 了一种通过测试的候选者,那就是,“我 思故我在”。
例子二:一个叫伊恩(6岁)的小孩家里来 了客人,其中包括3个孩子。他们爱看的电 视节目,伊恩不爱看,而伊恩爱看的节目, 那3个孩子不爱看。他们人多,伊恩只好让 给他们看。可他很委屈,对妈妈说:“妈 妈,为什么3个人自私就比1个人自私好 呢?”
• 但从另一方面说,中国传统所谓‘‘智”, 并不只是西方所谓知识即人之求知之成果, 而是指人之一种德性,一种能力。此种智 与西方所谓wisdom或intellegence之义略同。 中国“哲”字的主要含义是“知人之智”, 而知人之智,是一切智中之最难,也是一 切智之归宿。从这个意义看,中国“哲” 之训为智,其涵义又可比西方Philosophy一 字之原义要深。
① 不是问题的问题 罗素:“桌子存在吗”的问题
• 重要的是,我们所熟悉的桌子虽然一向并 没有惹动过我们的思绪,现在却已经变成 了充满惊人的可能性的问题了。而这些问 题就是哲学中认识论研究的问题,它包括 知识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真理?有可能 知道绝对确定的事物吗?
“哲学,如果它所回答的问题不如我们所 期望的那么多,最低限度也有权利问一些 可以增加对世界的好奇心的问题,并且可 以指出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的表面之 下所潜伏着的奇异和奥妙。”
•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正是因 为不满当时自称为智者(Sophist)之人, 乃自称为爱智者(Philosopher),即哲学 家。
• 苏格拉底说:“我所唯一知道的事,即什 么都不知道。”(”The only thing I know is : I know noth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龙树
•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龙树(约150~250)
——龙树
• 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
——惠能
•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惠能
惠能 (638~713)
——克尔凯郭尔
Kierkegaard(1813~1855)
•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 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康德
• 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 己的理智。
——康德
Kant(1724~1804)
• 哲学史就是哲学。
——黑格尔
• 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 哲学也是一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 时代。
(二)大观念种种
• 上帝是全能的,所以他能造出一座连他自己都搬不动的 山。
——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州云:“庭前柏树子。”
——《五灯会元》
• 思维无内容则空, 直观无概念则盲。
——康德
人死了。
——福柯
上帝死了!
——尼采
•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初入人间智慧门
• 一、哲学先贤祠 • 二、问题与观念 • 三、究天人之际 • 四、传统与方法 • 五、无用之大用
一、哲学先贤祠
• 哲学史所昭示给我们的,是一系列的高尚 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们的展览 ,他们凭藉理性的力量深入事物、自然和 心灵的本质——深入上帝的本质,并且为 我们赢得最高的珍宝,理性知识的珍宝。
•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孟子
•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 矣。
——孟子
孟子(约372~289BC)
• 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故桀纣 无天下,而汤武不弑君。
——荀子
•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荀子 (约313~218BC)

远古的开始,是谁使他流传导引? 天地未成形之前,怎么能成形? 幽与明是如此的混沌一片,有谁能为他分辨极限? 这种氤氲浮动而又充盈的现象,又如何能认识其为 天为地? 明的明,暗的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 世言阴阳与天地参合而生宇宙,究竟哪个是本体? 哪个是作用? 天的体制世传为九重,又有谁人去环绕着度量过? 这是何等大的工程呵!又是谁开始造作? ——屈原《天问》
•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 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 叫做哲学。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 • • • • • • • 1.有没有你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东西? 2.你生活的目标是什么? 上帝掷骰子吗? 3.你信仰上帝吗? 4.善恶有报吗? 5.美是什么? 6.人与禽兽、机器有何不同? 7.你怎样向一位外星来客解释你是谁? 8.“庄生晓梦迷蝴蝶”,你怎样证明人生不是一场梦?
• 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 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柏拉图
• 哲学是死亡的练习。
——柏拉图
Plato(427~347BC)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 有一门科学,专门研究“存在”本身,以 及“存在”凭自己的本性而具有的那些属 性。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384~322BC)
——罗素《西方哲学史》
(四)哲学诸界说
• 知识总汇说
在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尚未丰富到可以分化出各门科学的时候,哲 学被看作是人类知识的总汇,认为智慧在于知识和经验。
• 形而上学说
认为人类的最高智慧,在于把握一切可感觉事物背后的终极原因 、本质和原则,哲学就是关于“是之为是”(being as being)的学 问。
• 一个人怎样才是义的,那就是惟独因信, 即对上帝的话靠记。
——马丁〃路德
• 在他里面,恩典、公义、平安、自由与万 事都应许你了;你若相信,就有一切,你 若不信,就缺一~1546)
• 那个个人。
——克尔凯郭尔
• 问题在于了解自己,认清上帝真正希望我做 什么;问题在于找到一个对我来说是确实的 真理,找到一个我能够为它而生为它而死的 观念。
——庄子
• 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唐子西文录》
(三)在神学和科学之间
•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 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 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 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 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荀子〃解蔽》
• 人生许多悲剧,皆起于威廉·詹姆士所谓“人之盲目”。人皆自见其是而不见人 之是;凡他人所言所行,与自己所认为对之见不合者,即斥为邪说谬行,目为洪 水猛兽,甚且滥用强权,铲除异己。历史中此类事甚多,如孔子之杀少正卯,西 洋旧教徒之杀新教徒,宗教家之杀科学家,即其显例。在此等情形中,往往双方 用意,俱未尝不善,俱未尝不自以为其所言所行为至当而不可易,然而卒至于相 残害,可悲孰甚?推其所以如此,盖由此方不知彼方所言所行,亦自有相当的理 由耳。若吾人对于诸派人生哲学,俱知其意,则可知此宇宙是多方面的,人因其 观点不同,故见解亦异;而见解虽异,固不害其俱有相当的理由。如此则吾人可 养成一种容忍之态度;有此态度则人与人之间,较易调和,而人生悲剧,亦可减 少矣。
——罗素
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 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 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思辩的心 灵所最感到兴趣的一切问题,几乎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而 神学家们的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象它们在过去的世纪里那么 令人信服了。
它在认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智慧归结为人的思维能力、方式 和方法,把哲学看作是关于人的思维方式的学说。
• 人生境界说
把重点放在哲学与人生的直接联系上,认为哲学是思考着、追求 着人生所具有的一种自觉的高尚的精神境界。
• 价值观念说
基本否定了智慧的知识化取向,强调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的使命 和意义,不在于提供知识,而在于提供并说明人类应有的价值观 念系统。
——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 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
老子(约571~471BC)
•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庄子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 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
庄子(约369~286BC)
——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
• 这四大思想范式的创造者都曾产生过历史性的影响,其广度 与深度都是无与伦比的。虽然其他伟大的哲学家在较小的范 围内也有过类似的重大影响,但如果我们从千余年来持久不 断以及无所不包这一视角来看的话,这四位大师的影响力是 如此巨大,以致如果没有他们,那么就不可能有世界哲学史 的清晰认识。
——黑格尔
• 在深入到大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深层后,对其内涵的评价标准是: • 第一,他的哲学思想是超越时代的„„大哲学家并不是用他的思想 来领会他所处的时代,而是借助这时代使他的思想接触到永恒。 • 第二,„„真正的思想家在他的根源上是有独创性的,即他传达给 世界以史无前例的思想。他的独创性显示在他的著作中和在他的创 造性的成果里,这是不可重复的。 • 第三,大哲学家拥有并非一成不变的内在独立性。这独立性不是刚 愎和执拗,不含有狂热的教条,而是不依赖时间的不断动荡而赢得 绝对的宁静。这种哲学家的独立性是永不故步自封的。
• 世界观方法论说
认为哲学的智慧在于获得关于世界人生的普遍性知识和规律性认 识,构建或表达关于世界或宇宙整体的完整而系统的观点、观念 和一般方法。
• 认识论说
认为上述说法难以避免独断论的结果。事实上,哲学只能提供人 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过程及其成果的理论前提和根据,所 以哲学就是认识论。
• 思维方式说
• 语言分析说
认为哲学不是一种知识的体系,而是一种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 活动,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对语言意义的分析。
• 文化批判说
与价值观念说相近,但它更注重强调:哲学的智慧在于对社会历 史和文化的综合考察、批判、超越和重新建构。„„ ——李德顺主编《哲学概论》
• 哲学是一场反对我们的语言给我们的理智所 造成的迷惑的战斗。
——维特根斯坦
Wittgenstein (1889~1951)
哲学家之“见”与“蔽”
• 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 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埶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 人。故由用谓之道,尽利矣;由欲谓之道,尽嗛矣;由法谓之道,尽数矣;由埶 谓之道,尽便矣;由辞谓之道,尽论矣;由天谓之道,尽因矣。此数具者,皆道 之一隅也。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曲知之人,观于道之一隅,而 未之能识也。故以为足而饰之,内以自乱,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 蔽塞之祸也。
• 为什么哲学是每一个人的事业、哲学的事业是什么„„以一 个词来回答这问题,答案是观念。以两个词来回答,答案是 大观念——这些观念(如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等) 对于了解我们自己,我们的社会,以及我们居住的世界,是 基本而且不可缺少的。
——艾德勒《六大观念》
(一)大问题种种
•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