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

合集下载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学发展的含义(一)、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岁)学前阶段4、童年期(6-12岁)小学阶段,相对平稳5、少年期(12-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6、青年期(15-25岁)高中阶段,身心逐步成熟期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儿童期(童年期,这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其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判道德行为3、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的依从性或者同调倾向;4、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价自我。

(二)、少年期特点1、从依赖期向独立期过渡(最显著特征)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三)、青年初期1、智力发展显著(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并从一般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的利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2、自我意识增强3、性意识发展三、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教育意义(阐述见教材)(一)、学习准备(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

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育一、小学生认知的一般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对时间的延缓反应困难、对事物清晰、本质、精确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二)、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在记忆上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由具体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

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

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记忆(一)填空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集中性和指向性是注意定义的基本特征。

4.注意的特征(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稳定性。

5.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6.感觉的规律表现: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联觉。

7.知觉的特性表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8、在心理学上,把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它是以差别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9、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呈现是_反比_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反映。

11、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四个基本环节。

12 短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内的记忆。

13 长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上的记忆。

(二)单项选择题1.注意概念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是( C)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2.无预定目的且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C )C.注意D.思维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5.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D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6.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D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7.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体现了(C)注意品质。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8.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体现了(B)注意品质。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及记忆发展与教育x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及记忆发展与教育x
及时反馈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记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理解学生的记忆发 展阶段:短期记忆、 长期记忆、工作记 忆等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 活动:游戏、讨论、 实验等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利用记忆规律:重 复、间隔、联想等 帮助学生更好地记 忆知识
设计合理的教学进 度:根据学生的记 忆发展特点合理安 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避免过度学习或学 习不足
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设定明确的目标:设定具体、可衡量的目标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保持专注:避免分心专注于当前的任务 练习冥想:冥想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注意力的训练与培养
专注力训练:通过游戏、阅读等方式提高专注力 记忆力训练:通过记忆游戏、背诵等方式提高记忆力 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 心理素质培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
反馈与评价:及时 给予学生反馈和评 价帮助他们了解自 己的学习情况激发 学习动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中小学生的记忆发展
第三章
记忆发展的特点
短期记忆: 容量有限 容易遗忘
长期记忆: 容量较大 不易遗忘
记忆策略: 通过重复、 联想等方 式提高记 忆效果
记忆内容: 以形象记 忆为主逐 渐发展抽 象记忆能 力
记忆时间: 随着年龄 的增长记 忆时间逐 渐延长
记忆能力: 随着年龄 的增长记 忆能力逐 渐提高
案例四:某大学历史课 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引导 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历 史知识和人物。
案例对教育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注意感知及记忆发 展是教育中重要的 一环需要教师关注 并引导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2、种类 不完全遗忘与完全遗忘 暂时性遗忘(如“舌尖现象”)与永久性遗忘
3、原因 A、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至 消失的结果。 B 、干扰说:遗忘是因为记忆材料之间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 记忆就能恢复。 C、压抑说:遗忘是情绪或动机、欲望等受到压抑所致。 D 、线索依赖说。该理论认为,在信息提取时,由于缺乏适当的提取 线索而产生了遗忘,遗忘是由检索困难引起的,而不是记忆痕迹消退 所致。
3、知觉的理解性
人们总是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知 觉对象进行理解,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
四、知觉的特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仍然 保持不变的特性。
五、观察力及其培养
(一)观察与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也叫“思维知觉”。 观察力:是指对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的能力,是智 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节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 的一种伴随状态。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
注意的本质特性:指向性与集中性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某一或某些对象,而同 时离开其它对象的特征.它使心理活动有了反映的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并深入进行下去 的特性.它使心理活动停留在选定的对象上并深入进行加工。 任何心理活动要想开始并且最终有一定的结果,都离不开注 意力。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二、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1、定义 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 志努力的注意。 2、影响因素 当前刺激物的特点: (1)相对强度的刺激物; (2)刺激物的新异性; (3)对象的运动变化; (4)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单题)(一)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二)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三)讲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论述题)基本任务包括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两方面:1,作为基础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揭示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科学领域中向纵深发展。

2,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应用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学习特点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简答题)(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研究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而起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地位。

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简答题)(一)客观性原则: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

(二)系统性原则: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加以考察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自组织性上。

(三)发展性原则: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它表明在对个体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对其加以分析。

(四)教育性原则:要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五)实践性原则: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的生活环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表情等),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pz_填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pz_填空}。

【答案】稳定的态度|行为方式|2、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pz_填空}和{pz_填空}两个方面。

【答案】性格特征差异|性格类型差异|3、依据心理活动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pz_填空}与{pz_填空}。

【答案】外倾型|内倾型|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A.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B.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C.父母性格、学校教育、同辈群体D.家庭教养方式、校风校纪、同辈群体【答案】A【解析】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不管是什么社会,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基本上都是家庭、学校、同伴以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等社会宣传媒体。

5、在认识方式中,有一种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这种认知方式是()。

A.沉思型B.辐合型C.冲动型D.发散型【答案】D【解析】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6、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A.2岁B.3岁C.4岁D.4到5岁【答案】C【解析】已经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到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7、儿童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这一思维特征出现在()。

A.具体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A【解析】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8、个体的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部分:学习目标本部分旨在帮助考生明确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包括: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 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的分析和理解。

4. 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

5.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核心内容纲要根据教育部人事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制定的《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以下为核心内容纲要: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

-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小学生身心发展- 小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第三章:小学生认知发展-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 小学生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的发展。

- 小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第四章: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 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小学生情绪情感调控的方法。

- 情绪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五章:小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小学生人格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 个性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第六章:小学生社会性发展- 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小学生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的发展。

- 社会性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第七章: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心理活动- 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

- 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 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

第八章: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

-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

- 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要求。

第九章: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和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教育心理学的伦理问题。

第三部分:重点题库详解以下为精选习题及其答案,覆盖了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答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 影响因素: • 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 二是人本身的状态
2.有意注意
• 定义: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 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 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有意注意的特征: • 一是有预定的目的 • 二是需要意志的努力
3.有意后注意
• 定义: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 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
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 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和
顺序性的反映。包括:对时间的分辨、时间 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计和对时间的预测。 • 运动知觉:是指人对物体的运动特性的知觉。
(三)知觉的特性
• 1.知觉的整体性
• 含义:是指人在过去 经验的基础上能把由 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 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 体的 特性。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含义 1.定义:
•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性
• 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 • 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
深入下去。
3、注意与心理过程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的功能
• 选择功能:使心理活动有一定的方向性。 • 保持功能:体现在注意在时间上的延续。 • 调节和监督功能:体现在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的需
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 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本章内容概要
• 第一节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与教育 • 第二节 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与教育 • 第三节 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与教育
• 一、什么是注意 •二、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三、 中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四、 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 有意注意转化为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第2节(小学试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第2节(小学试题)

( )。
难点知识的时间应把握在( )。
A.在教学的影响下,有意注意开始发展, A.15~20分钟
而无意注意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B.25~30分钟
B.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对抽象材 料的注意逐步发展
C.30~35分钟
C.在整个小学阶段内,教学的抽象性是引 D.35~40分钟
起儿童注意的重要条件
因为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课堂
(4)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随年级升高而日益 增强。
(5)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过渡到有一定概括程度、 涉及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
第二节 小学生身心发展
某次小学五年级的英语期中测验,全班同学 的成绩均不理想,很多学生只考了50多分, 班主任王老师对这次考试的成绩很不满意, 命令全班学生回去以后将做错的试题重新抄 下来,每题抄写十遍,再做十遍。
第二节 小学生身心发展
1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16.“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 )。
A.遗传因素
A.阶段性
B.环境因素
B.顺序性
C.学校教育
C.不平衡性
D.个体因素
D.个别差异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成熟、 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
(2)意义记忆迅速发展。大部分低年级小学生在学 习时,更多的是运用机械识记的方法,这主要是 由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有限,缺乏一定的知识 经验,言语发展不充分,不熟悉意义识记的方法。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掌握 学习方法和技巧,促使记忆方法由机械识记向意 义识记过渡,意义记忆开始迅速发展。
C.美感
D.幸福感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追求 真理时,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新版教育心理学教材参考答案

新版教育心理学教材参考答案

北京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材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C、5.D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学与教所涉及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2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A、2.D、3.B、4.B、5.C 6.B 7.C二、填空题:1.成熟;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成熟和学习;3.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4.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5.掌握型、理解型、人际型、自我表达型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最邻近发展区?最邻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是: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与教育
一、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含义
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聚精会神) 注意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伴随状态,而非一种独立的 心理现象。(注意听、注意看)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对象而离开其余对象的特性(商场购物)
集中性: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安培演算)
• 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在注意对象相同的情况下,活动任务越复杂, 需关注细节越多,注意的范围就越小。 • 个体的知识经验 个体在某一方面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对这一方 面的整体知觉能力就越强,因而对这一方面的 注意范围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英语阅读) 2、注意的稳定性
(1)涵义 • 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不同学段学生注意稳定性比较)
(二)信息的贮存(保持) 1、保持及其特征 保持是把通过识记所获得的信息保存在头脑中并 加以巩固的过程。
保持不是消极被动的贮存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 保持的内容会发生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3 、语义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对事物的关系 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 4 、情绪记忆:是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 感为内容的记忆。
5 、运动记忆:是个人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的运 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
1 、感觉记忆:是通过感觉获得的信息,在大脑 中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的记忆。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对信息进行选择,是心理活动指向有意义的、符合 要求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激(读报) 2、维持功能 即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紧 张度和强度(外科手术医生) 3、调节和监督功能 控制心理活动向一定方向和目标进行,是注意适时 转移和适当分配(飞行员)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用 控制与利用(P25——27)
JPKC
(一)无意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 素
•优化教学环境 •注重教师仪表行为 •规范学生行为
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
•教师语言技巧 •合理安排板书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JPKC (二)有意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汉字实验表明,对没有内在联系的单字只能看清 3~4个,对内容有联系的组成词或句子一般可看到5~6个字。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JPKC
注意对象的特点
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 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也就越大,反之注 意的范围就越小。
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在注意对象相同的情况下,活动任务越复杂,越 需要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注意的范围就越小。
JPKC
第二节
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与教育
一、什么是感知
JPKC
(一)感知的含义
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 知过程的开端。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 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 属性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感觉是人脑接收信息的过 程,知觉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JPKC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指向范围越大,集中性就越差;注意的指 向范围越小,集中性就越好。 注意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伴随状态。
(二)注意的功能
JPKC
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
调节和监督功能

第二章 第三节 幼儿记忆的发展(练习)(人教版第二版)(解析版)

第二章 第三节 幼儿记忆的发展(练习)(人教版第二版)(解析版)

2.3:幼儿记忆的发展一、填空题1.德国心理学家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并绘制了遗忘曲线。

该曲线表明,遗忘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即。

【答案】艾宾浩斯先快后慢2.记忆是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加工和的心理过程。

【答案】保存加工提取3.记忆主要包括、再认和回忆几个基本环节。

【答案】识记4.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可将记忆分为无意识记和,按照识记材料的性质以及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

【答案】有意识记意义记忆5.成人通常很少能回忆起三四岁之前发生的事情,这种现象叫做。

【答案】婴儿期记忆缺失6.识记某种材料后经过若干时间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这种现象被称为。

【答案】记忆恢复现象7.在整个幼儿期,识记始终占主导地位。

【答案】无意8.幼儿对处于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信息回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信息,这种现象称为和。

【答案】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二、选择题1.下列有关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照记忆的目的性可以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B.幼儿只有机械记忆,没有意义记忆。

C.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D.“记”是“忆”的前提。

【答案】B【解析】由于幼儿的知识和经验较少,难以将新材料与已有经验加以联结,同时,幼儿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不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因此,相对于成人来说,幼儿较多地使用机械记忆。

但是,幼儿使用机械识记多,并不是说幼儿不使用意义识记。

幼儿在使用机械识记学习一个材料时,也是在他现有的水平上努力地理解新材料。

最典型的是年幼儿童背唐诗,他是按自己的理解背诵材料的,比如幼小儿童准确无误地背出了诗歌,但对诗词的解释却完全是个人的。

2.“死记硬背”属于()。

A.机械识记B.意义识记C.有意识记D.无意识记【答案】A【解析】机械记忆是在不理解内容的条件下利用复述完成的识记,“死记硬背”就是通过不断重复完成的识记方式。

3.在大街上遇到一个老同学,能立即把他认出来,这种心理现象叫作()。

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共同构成了记忆系统。
复述
信 息
注 感觉记忆 意
短时记忆 未经复述 和加工
遗忘
长时记注意 编 和编码 码
消失
三种记忆的关系
(三)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指记和忆的完整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

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实验结果
1、对词数记忆等简单的任务没有影响,但是对于较 复杂问题,如推理、单词联想等,接受过感觉剥夺 的被试不如未接受感觉剥夺的被试好。 2、50%的被试报告有幻觉。如:光的闪烁,狗叫声, 有人把床垫抽动,冰冷的钢块压在额头上等

二、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肤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味觉、 嗅觉 2、内脏觉 3、本体感觉 运动觉:是反映人体各个部位的位置、运动以及肌 肉收缩程度的感觉。 平衡觉:由于人体的方向、位置和在空间运动速度 的改变,刺激了耳朵里的前庭器官,在大脑皮层里 所引起的有关方向、位置和速度的感觉。

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类
暂时性遗忘是指那些已转入长时记忆中的内容
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当条件下还可能恢复。
永久性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经过重新学习
则永远不能恢复的现象
遗忘的进程和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用实验的方法对遗忘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曲线图, 该曲线图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在质上的变化,大致呈现三种变化:
内容变得简略、概括,不重要的细节逐渐趋于
消失
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原材料中某些特点更加突 出和夸张
识记变形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记忆(一)填空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集中性和指向性是注意定义的基本特征。

4.注意的特征(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稳定性。

5.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6.感觉的规律表现: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联觉。

7.知觉的特性表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8、在心理学上,把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它是以差别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9、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呈现是_反比_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反映。

11、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四个基本环节。

12 短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内的记忆。

13 长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上的记忆。

(二)单项选择题1.注意概念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是( C)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2.无预定目的且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C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5.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D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6.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D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7.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体现了(C)注意品质。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8.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体现了(B)注意品质。

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9.上完语文课很快转移到数学课中,这体现了(C)注意品质。

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10.12岁以上的少年的注意力的可以连续集中( C )分钟左右。

A.20B.25C.30D.4011.初二到高二时的注意转移发展的特征是( D )。

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下降D.停滞1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 A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13.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说这朵花是红色的,很香,这样的心理活动是(B )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14.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说这朵花好漂亮,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 )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15.喝了中药后再来喝开水,觉得开水比往常的甜,这是( B )的心理现象。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 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1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A )的作用。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 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17.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C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18.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 D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19.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D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0.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B )特性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21. 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C )A. 识记保持、回忆、遗忘;B. 再现再认、回忆、遗忘;C. 识记、保持、再现回忆D. 保持、再认、遗忘、回忆22. 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D)A. 语义记忆;B. 短时记忆;C. 情节记忆;D. 感觉记忆23.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C )组块A. 5±2;B. 6±2;C. 7±2;D. 8±224. 信息在短时记忆里的保持时间大约为(C )A. 5秒;B. 20秒;C. 1分钟;D. 2分钟25. 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后面部分比中间部分容易记住,原因是学习材料的后面部分只是受到( A )影响。

A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C 干扰抑制D 双重抑制26. 绝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回忆起自己第一次约会时的情景,这种记忆叫做(D )A. 程序记忆;B. 语义记忆;C. 陈述记忆;D. 情景记忆27. 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B )A. 意义记忆;B. 情绪记忆;C. 形象记忆;D. 情景记忆28. 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B)A. 冯特;B.艾宾浩斯;C. 韦伯;D. 费希纳29. 前面学习的知识对后面学习的知识的干扰作用,叫做(A )A. 前摄抑制;B. 倒摄抑制;C. 思路干扰;D. 学习干扰29. 后面学习的知识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的干扰作用,叫做(B )A. 前摄抑制;B. 倒摄抑制;C. 思路干扰;D. 学习干扰31 系列位置效应表现为(D)A. 开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B. 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C. 后边位置的材料记得好;D. 两头的材料比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32、(三)多项选择题1、注意是指人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BD )A 选择性B 集中性C 判断性D 指向性2、注意的特性是(ABCD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2、注意的功能是(ACD )A.选择功能B.迁移功能C.保持功能D.调节功能2、注意的种类是(ACD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3 注意分配的条件是(AC )A.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熟练的,或只有一种不熟练,其他都是熟练的;B. 同进进行的活动只能有二种且熟练。

C. 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联系D. 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不一定有密切联系。

4、感觉的规律有(ABCD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5、知觉的特征是(ABCD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6. 记忆具有(ABCD )四个环节A. 识记;B. 再认;C. 保持D. 回忆7 遗忘是指(BC )A.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B.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C.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D. 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8. 遗忘理论包括(ABCD )A. 衰退理论;B. 干扰理论;C. 动机性遗忘理论;D. 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9. 记忆的系统有(ACD )A. 感觉记忆;B. 形象记忆;C. 短时记忆;D. 长时记忆10. 记忆的品质包括(ABCD )A. 记忆的敏捷性;B. 记忆的持久性;C. 记忆的准确性;D. 记忆的准备性(四)判断题1.注意作为一个特殊的心理状态,始终伴随心理过程的而存在。

(×)2、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一种伴随状态。

(√)3、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

(×)4、人是不能一心二用的。

(×)5、小学生的注意范围和成人一样的。

(×)6、注意的稳定性越好,注意的转移能力越强,有意注意的保持就越难。

(×)7、感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8、知觉的理解性主要受知识经验、言语的指导作用和等因素影响的。

(√)9、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0 长时记忆里储存的大量信息会干扰新信息的学习。

(×)11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

(×)12、120%的过度学习是提高记忆效果的最经济有效的选择。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记忆的保存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五)名词解释注意、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注意转移、感觉、知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六)简答题1.简述注意的品质。

2.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3.简述感觉的规律。

感觉的规律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联觉4.什么是感觉,知觉?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5.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感觉能力?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答:衡量一个人的感觉能力是通过感受性和感觉阈限进行的。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之间成正比关系。

6.简述知觉特征7.简述中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的特点8、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因素有哪些?9、如何增强记忆力?10、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11、简述科学的记忆方法。

(七)案例分析案例一、一位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满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问题:1、请你判断,教师如此布置教室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2、如果你是教师,你应该如何布置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室环境?为什么?答:1、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2、略案例二、.我们在听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时却觉得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其原因是:发生了时间错觉(1)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发生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一个报告,如果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人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2)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也是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能引起积极情绪体验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

相反,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

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

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就是这个原因。

案例三、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非常熟悉的事物,用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可过一会时间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

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为什么?从心理学上讲,遗忘可以分两种: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临时性遗忘,这是一种假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久遗忘,这是真遗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