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https://img.taocdn.com/s3/m/329ed73265ce050877321368.png)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教学大纲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80 学分:5 课程编码:02051-02502一、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是大学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必修的一门教育专业课。
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课。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作为合格小学教师所必备的各种基础知识上开设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小学数学知识有关的基础理论: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理论及其四则运算法则的原理和依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编排,以及主要内容的教学要点和教学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1.整数⑴了解自然数的产生。
理解自然数的两重意义和自然数列的性质。
⑵了解数的命名和计数公理。
⑶理解位值原则的记数方法和十进位制,掌握十进制数的读写方法。
⑷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法则。
⑸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定义。
以及和、差、积、商在自然数集中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⑹理解四则运算的运算性质,并能用以说明四则运算计算的计算法则和简便计算。
⑺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理解验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常用的验算方法。
⑻理解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于推理和简便计算。
⑼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括号的使用。
⑽掌握常用的估算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⑾了解应用题的一般概念。
掌握四则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并会编题。
掌握解答整数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2.整数的性质⑴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的概念。
理解和、差、积的整除性定理,以及有余数除法的整除性定理。
⑵掌握能被2或5,4或25,8或125,9或3,以及7、11、13等整除的数的特征。
⑶理解质数与合数、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概念。
掌握判定质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了解算术基本定理。
⑷掌握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以及互质数的概念和性质。
小学数学教案写法大纲
![小学数学教案写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b5a82e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f.png)
小学数学教案写法大纲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数学知识点,能够灵活运用
2. 难点: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示范法:通过示范解题,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3.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点,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数学思维
5. 总结:归纳当天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测验考试:组织小测验或考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
六、教学资料
1. 教材:准备教科书和相关资料
2. 工具:准备教具和实验器材
3. 板书:设计清晰的板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七、教学反思
1. 总结当天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
2. 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大纲范本,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况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祝您教学顺利!。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e9a36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d.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学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96课时×1学期教学对象印度尼西亚三年级小学生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前言经过了两年的华文数学学习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还学会了许多华文数学用语。
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好好利用学生的特点去进行更有效率的教学。
本学期课时安排大约为96课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并会口算及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其次“万以内的加减法(二)”是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一)的延伸及巩固,需要多练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所以教师首先让学生懂得整数的概念,由浅入深进行教学。
对于已经有良好华语基础的学生,教师应该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情趣中学会数学,能更好地参与到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引导孩子们热爱数学,激发他们的最大潜力。
总之,教学需要形式多变、灵活运用。
以下只是本学期课程内容的教学计划编排,也许会有其他原因出现课程的变动,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各班的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本学期教学内容如下:教学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量教学内容:1.毫米、分米(复习:米、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2.千米:1千米(公里)=1000米3.测量与估量物体的长度4.质量单位:吨、千克(复习:克、千克)1吨=1000千克教学重点:1.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2. 会简单物体的测量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概念,1千米=1000米2.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1吨=1000千克3.能够动手操作测量简单的物体及估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的加减法2. 三位数的加减法(口算、笔算)3.加减法的验算教学重点: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2.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递进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
2023年新的小学数学课程大纲
![2023年新的小学数学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2f0715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0.png)
2023年新的小学数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
-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内容
1. 数的认识与应用
- 自然数和整数的认识与运用
- 分数和小数的认识与运用
- 数的顺序与比较
- 数的四则运算及应用
2. 几何与空间
- 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 图形的属性与特征
- 空间的认识与描述
- 几何变换与对称性
3. 数据与统计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数据的表示与分析
- 概率与统计的初步认识
- 数据的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
4. 代数与方程
- 代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
- 简单代数方程的解法
- 代数式的应用与推理
- 几何问题的代数解法
三、教学方法
-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 结合实际问题和情境,提供数学应用的场景
- 创设合作研究和小组讨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四、评价方式
- 组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 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和能力评价
-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
五、其他要求
- 教材教辅选用符合新大纲要求的教材
- 班级比赛、学科竞赛等活动的开展与参与
-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指导
以上是2023年新的小学数学课程大纲的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四川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四川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66700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a.png)
四川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四川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四川省制定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文将从数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学课程的目标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和推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课程的内容数学课程的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方面。
在数与代数方面,学生将学习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等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在几何方面,学生将学习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变换规律,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推理能力。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将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
三、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四、数学课程的评价方式数学课程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和过程评价。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评价外,还可以采用作业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评价时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关注他们的思维逻辑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数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和多媒体教学等。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应选择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
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案大纲
![小学数学教案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90a234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a.png)
小学数学教案大纲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2.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3.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读法和书写规范;2. 加减乘除的基本操作;3. 分数、小数的认识和运算;4. 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性质;5. 时、长、重、温度等的测量和比较;6. 数量关系的探究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1. 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2. 基本算术运算方法的掌握;3. 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性质;4. 测量和比较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教学法;2. 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3. 教师讲解和示范;4. 示范引导和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2. 学习:交代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探究新概念和掌握新方法;3. 巩固:通过练习和巩固训练,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4. 拓展:通过拓展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5. 总结: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掌握情况;2. 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3. 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4.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教学辅助资料;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学生练习册、作业本;4. 教学实验器材。
八、教学安排:1. 每周2-3节数学课;2. 每节课60分钟。
以上为小学数学教案大纲范本,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人教版)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328fedde80d4d8d05a4f54.png)
数学教学大纲一、前言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
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使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和儿展的需要,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只是作为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全国版:教学大纲及要点
![小学数学全国版:教学大纲及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e67ee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b.png)
小学数学全国版:教学大纲及要点导言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学数学全国版的教学大纲及要点。
这些内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的主要目标,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
一、数学教学大纲概述(一)年级目标1. 一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使他们能够理解和使用简单的数和数学运算。
一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使他们能够理解和使用简单的数和数学运算。
2. 二年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和计算技能,开始引入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空间概念。
二年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和计算技能,开始引入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空间概念。
3. 三年级: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入更复杂的几何图形和初步的数据处理。
三年级: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入更复杂的几何图形和初步的数据处理。
4. 四年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扩大几何图形和空间的知识,开始接触初级的代数概念。
四年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扩大几何图形和空间的知识,开始接触初级的代数概念。
5. 五年级:巩固和扩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几何和代数知识,并引入初步的概率和统计概念。
五年级:巩固和扩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几何和代数知识,并引入初步的概率和统计概念。
6. 六年级:对所有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复和巩固,为初中阶段的研究做好准备。
六年级:对所有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巩固,为初中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各年级主要内容1. 一年级:数与运算、初步几何、量与测量。
一年级:数与运算、初步几何、量与测量。
2. 二年级:数与运算的扩展、简单图形的认识、初步的数据处理。
二年级:数与运算的扩展、简单图形的认识、初步的数据处理。
3. 三年级:数与运算的进一步扩展、图形与空间、初步统计与概率。
三年级:数与运算的进一步扩展、图形与空间、初步统计与概率。
4. 四年级:数的四则运算、图形与空间的进一步了解、数据处理。
四年级:数的四则运算、图形与空间的进一步了解、数据处理。
5. 五年级: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图形与空间的深入理解、概率与统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全)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全)](https://img.taocdn.com/s3/m/125c5a2787c24028915fc3f2.png)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乘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会看整时)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和直观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教学内容(一)数与计算(1)6~9的乘法和表内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
6~9的乘法口诀。
用乘法口诀求商。
乘法、除法竖式。
有余数除法。
两步计算的式题。
(2)万和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
百位、千位、万位。
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3)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
用凑十的方法计算竖式连加。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a0b285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01.png)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2. 课程类别:学科课程3. 适用年级:(例如:一年级)4. 学时安排:(例如:每周4课时,共XX周)5. 学分:(例如:2学分)二、课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则。
- 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数学符号、图形和模型。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活动,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面对挑战的勇气。
三、教学内容1. 数与计算:- 整数的认识与运算- 小数的认识与运算- 分数的认识与运算- 百分数的认识与运算2. 几何初步知识:-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3. 量与计量:- 时间和空间的计量- 质量的计量4. 应用题:- 简单的应用题解决5. 实践活动:- 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解决四、教学要求1. 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数的概念、运算和应用题的解决。
- 难点:分数和小数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数学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思维能力。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书面考试,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小学数学》2. 辅助教材:练习册、教学参考书等3. 多媒体资源:PPT、视频、网络资源等---请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对上述模板中的内容进行详细填充和调整。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大纲(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45c81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9.png)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大纲(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大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通常由教育部制定,以下是其中一部分的大纲内容:一、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它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造物品的普遍规律。
二、课程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具备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学建模等能力。
3.培养数学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4.了解数学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5.培养数学的科学素养,包括数学审美、数学探究、数学创新等方面。
三、课程内容:小学数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与代数: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代数式与方程式等。
2.几何与图形: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与位置等。
3.统计与概率: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分析、概率等。
4.实践与综合应用:包括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
四、教学建议: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4.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重视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题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以下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一些主要内容:1.学科教学目的和任务:明确规定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期间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和态度。
2.学科体系:详细说明数学学科的结构和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以及它们在整体中的地位。
3.学科教学内容:明确规定数学学科中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具体范围和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至6年级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至6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d782b5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7.png)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至6年级第一年级:一、数的认识与比较1. 认识0~10的数字和数量关系。
2. 能够辨认0~10的数字并正确书写。
3. 学习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4. 能够在10以内进行简单的数的排序和分类。
二、加减法初步1. 认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及其运算法则。
2. 能够口算0~10以内的简单加法和减法。
3. 学习使用算式表示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三、简单的几何图形1. 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 能够正确观察、辨认和绘制这些几何图形。
四、日常计量1. 认识长度、质量和容量的基本计量单位。
2. 学习使用相应的计量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
3.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
五、数的分解和组合1. 学习将给定的数进行各种加法分解,并进行简单的组合。
2. 能够用简单的算式表示分解和组合过程。
六、数的关系1. 认识数轴上的正数和负数。
2. 能够判断数的大小关系,并用符号表示。
第二年级:一、数的加减法深化1. 学习0~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 能够进行简单的进位与退位计算。
3. 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简单的乘法和除法1. 认识乘法和除法的符号及其运算法则。
2. 能够口算0~10的乘法表。
3. 学习通过乘法和除法运算解决简单问题。
三、分数初步1. 认识分数的概念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2.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初步运用分数的知识。
四、形状和图形的认识1. 认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几何图形。
2. 学习观察、辨认和绘制这些几何图形。
五、时间和日历1. 认识时钟的读法,能够读懂整点和半点的表达。
2. 学习使用日历进行日期的计算和表示。
第三年级:一、整数概念1. 认识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
2. 能够在数轴上表示正整数和负整数。
二、加减法运算1. 学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
2. 能够运用整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分数运算1. 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The Theory of Primary Mathematical Course and Teaching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小学数学研究、教育概论、普通心理学后续课程: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总学分:3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总学时:54学时其中课内实践学时:16学时总体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形势和发展方向,掌握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具体包括:1、了解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正确认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
2、正确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确定、编排特点和分析方法,熟悉现行小学数学教材。
3、了解现代学习理论,以及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方式。
4、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方法、活动的组织、计划的拟定、实施和评价。
5、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教学的地位作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建议,具有一定的实际教学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教学方法:注意追踪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援引较为权威的文献作为立论的依据;注意研究当前小学教育实际,广泛吸收小学教师的教学经验,充实教材内容,验证理论原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取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自学辅导、课例分析、情境模拟、讨论交流、课题研究等方法。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8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
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的特殊重要地位。
2、了解教学计划(或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改革特点。
3、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以及它与1992、2000年大纲的区别和联系。
4、了解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演变;理解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和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理解。
教学难点: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比较、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运用讲解法、讨论法,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了解现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收集有关课程标准的讨论意见。
课后围绕热点问题做文献摘要,并作相应评析。
第一节数学与数学课程一、新技术革命与数学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础,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数学科学与数学教育数学科学。
数学教育。
三、数学课程的改革美国。
英国。
日本。
第二节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一、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总体目标。
学段目标。
二、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第三节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演变一、从清朝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建立新式学校制度。
1912年教育部颁布《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1916年公布《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
1923年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1932年颁布《小学各科课程标准算术》。
1941年公布《小学算术科课程标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颁发的《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1952年颁布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1956年公布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
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1978年公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1988、1992、2000年先后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初审稿、试用、试用修订版)。
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三、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演变知识。
计算能力。
思维能力。
空间观念。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思想品德教育。
第四节中外小学数学课程的比较一、我国和韩国、日本的比较二、我国和俄罗斯的比较三、美国数学课程标准第五节我国数学课程的特点和改革一、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三、教学内容的调整四、关于理性观念、逻辑训练和几何直觉五、关于欧几里得几何与实验几何六、关于几何教学的改革阅读书目与内容: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 新课程理念与创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章小学数学教材(8学时,其中实践4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含义和作用。
了解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选择应考虑的因素与编排原则。
2、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小学数学教材改革基本情况。
3、了解苏教版、人教版、“新世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排特点。
4、掌握教材分析的意义和内容,学会分析小学教材的方法,具有一定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的能力。
教学重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运用文献介绍、小学数学教材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版本教材的设计思路与编排特点;运用网络等手段获取一线教师研究教材的意见和成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分析。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了解现行实验教材的基本情况。
课后就某一课、某一单元、某一册教材写出分析意见。
第一节小学数学教材概述一、小学数学教材及其作用小学数学教材的含义。
小学数学教材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原则思想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应用性原则。
可读性原则。
三、建国以来小学数学教材的历史回顾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全国通用教材简单介绍。
第二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编写的指导思想二、教材的基本特点第三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编写的指导思想二、教材的基本特点第四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编写的指导思想二、教材的基本特点第五节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一、教材分析的意义二、教材分析的内容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分析教材中能力培养的因素和渗透的思想方法。
挖掘教材的德育、美育等非智力因素。
研究教材中的习题。
确定教学目标。
本章实践:(4学时)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形式:小组合作,每小组就一册教材从全册、一个单元、一节课进行分析。
阅读书目与内容: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小学数学新课标资料库.数学卷[M].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3、《小学数学教师》和《小学数学教育》等期刊中介绍现行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文章第三章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6学时)教学目标:1、理解小学数学学习的含义,它有哪些特点?弄清“认知”、“认知结构”、数学认知结构与数学知识结构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小学数学认知的基本形式和特点,理解小学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
2、了解有哪些现代学习理论及其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并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3、理解数学概念、规则学习的基本形式,了解概念、规则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4、知道什么是数学技能、小学数学技能的分类,掌握促进学生数学技能形成的方法。
5、知道数学问题和数学问题解决的涵义,以及数学问题解决一般要经过的几个阶段。
6、知道什么是数学学习情感、数学学习态度,理解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
理解小学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目标,掌握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分析。
教学难点:不同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运用讲解法、讨论法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和价值;运用范例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方法,做一些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了解当代学习理论有哪些流派,各自的基本主张有哪些。
课后完成书后的有关作业。
第一节小学数学学习概述一、小学数学学习及其特点二、小学数学学习的分类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三、小学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数学认知结构。
小学生数学认知的基本方式。
小学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
第二节现代学习理论及其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一、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
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教学观。
第三节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一、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数学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数学概念学习的基本形式。
数学概念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二、数学规则的学习过程数学规则及其分类。
数学规则学习的两种主要形式。
数学规则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数学技能的学习过程一、技能及其分类数学技能。
数学技能的分类。
二、数学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认知阶段。
示范、模仿阶段。
有意识的言语阶段。
无意识的内部言语阶段。
三、数学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动作的定向阶段。
动作的分解阶段。
动作的整合阶段。
动作的熟练阶段。
第五节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一、数学问题和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的结构。
数学问题解决。
二、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了解问题情境。
明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
寻求解决方法。
求得解答并检验。
回顾反思。
三、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分析——综合的过程。
四、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重视解题策略的训练。
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第六节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一、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数学学习情感。
数学学习态度。
二、情感与态度的培养目标三、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途径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教育因素。
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渗透情感与态度教育。
引导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体验。
阅读书目与内容:1、孔企平.《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刘电芝.《小学数学学与教的策略》[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章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10学时,其中实践6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与原则。
理解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分类,掌握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基本的、综合的)教学方法,以及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和教学注意点。
2、理解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知道常见教学手段有哪几种类型,它们有哪些作用,使用教学手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掌握小学数学课的常见课型和它们的课堂教学结构。
4、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能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有效的创设情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5、掌握备课与说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能根据给定的课题进行备课与说课。
6、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和要求,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