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案件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附答案及解析 案例讨论九:马加爵案等(附带民事诉讼与诉讼和解)

案例讨论九、马加爵案(附带民事诉讼与诉讼和解)案例一:马加爵案、张君案与艾绪强案2004年2月13日至15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用铁锤将4名同宿舍同学逐一杀害。
被执行死刑后,马加爵的全部财产只有一台电脑,而且已经十分破旧,对于4名被害人家属提出的赔偿要求(其中2位家属曾分别提出了高达82万元的赔偿要求)差得太远,而马加爵的家人也表示没有能力代为赔偿。
随着马家爵伏法,受害者家属的赔偿要求化为泡影。
1991年6月至2000年9月,张君单独或组织、指挥他人在重庆等地持枪持械抢劫、故意杀人、抢劫枪支弹药22次,致28人死亡,5人重伤等。
2001年4月21日,张君系列抢劫杀人案一审宣判,张君等14名罪犯被依法判处死刑。
50多位受害人家属曾对张君犯罪集团提出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但其时张君的财产仅2300元。
无奈之下,受害者家属放弃了赔偿要求。
2005年9月11日,艾绪强骗乘一辆出租车,将司机杀害,然后将出租车驶入北京市王府井步行街,冲撞多名行人,致两名路人死亡,6名路人受伤。
2006年5月30日,北京市二中院判处艾绪强死刑,并赔偿死者家属和伤者经济损失共102万余元。
但艾绪强身无分文,两位死者家属当庭提出希望能获得国家赔偿,法官解释,犯罪行为人罪责自负,国家不能为艾绪强的个人行为承担赔偿责任。
问题1:被害人权利与被害人诉讼权利主要有哪些?问题2:对于上述案件你认为应当采取何种措施解决被害人的民事赔偿问题?案例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案2004年2月8日,天津市津南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被害人赵某的家属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李某赔偿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内的多项经济损失近70万元。
2004年11月,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以李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同时判令其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各项经济损失50万元,其中包括精神抚慰金4万元。
此案法院支持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马加爵案例分析

马加爵案例分析
马加爵案例是一起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刑事案件,各个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争议。
马加爵是中国一位已故民间经济学者,他在2005年因涉嫌非法集资罪被捕,并最终被判处死刑。
这个案
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其中包括了审判过程的合法性、法律的公正性、司法体系的透明度以及死刑制度的问题。
首先,马加爵案件的审判过程引发了许多质疑。
一些观察者指出,马加爵被捕和审判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地方。
比如说,马加爵多次被羁押而没有被正当审讯,他的家属也没有被及时通知他被捕的消息。
此外,一些证据和关键证人的证词也存在一些疑点,而马加爵的辩护律师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遭到了一定的限制。
其次,马加爵案件引发了对中国法律体系的质疑。
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司法体系在处理这类刑事案件时缺乏透明度,相关程序也不够公正。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民间经济活动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但是法律和监管体系并没有相应的改革和完善,这导致了一些合法经济行为与非法集资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
再次,马加爵案件使人们对中国的死刑制度产生了思考。
马加爵作为一名经济学家,虽然涉及到了一些非法集资行为,但是一些人认为死刑是过于严厉的刑罚,不符合国际人权标准和法治精神。
他们主张,应该对这类犯罪采取更加合理和恰当的刑罚,如剥夺政治权利、处以刑罚等。
综上所述,马加爵案件是一个复杂而引人思考的案件,它揭示了中国法律体系的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应该重视和关注这些问题,并通过改革和完善法律体系来保障公民的权益和司法的公正。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和讨论死刑制度的合理性,并寻求更加人道和公正的刑罚方式。
马加爵案(修订版)

144 总 结
社会舆论的影响
马加爵案也暴露了社会舆论对事 件的影响。媒体和社会的过度关 注和炒作,使得事件的影响扩大 化。这种现象不仅对马加爵本人 造成了伤害,也对其他学生和家 庭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扰。因此, 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事件, 避免过度炒作和恶意渲染
145 总 结
*
*。*,*。*,*。*, *,*,*
02.
除了对马加爵案的回顾和反思,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 入思考
142 总 结
*
*。*,*。*,*,*,*
143 总 结
家庭教育的缺失
马加爵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的父母过于严厉,缺乏对他的关爱和支持。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场 所,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目录
CONTENTS
Part 01
事件经过
Part 02
调查和审判
Part 03
影响和反思
Part 04
总结
2
马加爵案
马加爵案是2004年发生在云南 省昆明市的一起影响全国的恶
性事件
马加爵是一名云南大学生化学 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的学生, 因为与同学之间的琐事,怀恨
在心,产生了报复心理
这起事件中,马加爵使用铁锤 和水果刀等凶器,先后杀害了
2 调查和审判
*,*。2004*3*15*, *。2005*4*28*,*,
*,*
3 影响和反思
3 影响和反思
1 *。*。*,*
对于马加爵本人,他的行为反映出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和
2
挣扎。他的行为是不理智的、不正确的,也是不可原谅的。 他的错误行为给他自己带来了无法挽回的后果,也给其他
马加爵案件分析

4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
1
马加爵案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一方面,该案件突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引发了对大 学教育、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反思
2
3
另一方面,该案件也引发了对社会公正、贫富差距等问题的讨论, 一些人认为这些因素可能对马加爵的犯罪行为产生了影响
5
法律判决
法律判决
最终,马加爵被判处 死刑并执行。这一判 决表明了我国法律对 此类极端暴力犯罪行 为的严厉打击和惩罚
6
总结
总结
马加爵案件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刑事案件, 它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 公正等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该案件也提 醒我们,对于类似的行为需要及时采取 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避免类似的悲剧再 次发生。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关注,帮助他 们持和援助
马加爵案件也表明,社会支持和援助对于防止类似 的悲剧发生至关重要
同时,对于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 的关注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问题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 助,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0
法律制度和司 法实践
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
➢ 马加爵案件的判决结果表 明,我国法律对于极端暴 力犯罪行为采取了严厉的 惩罚措施。然而,这也引 发了对法律制度和司法实 践的进一步思考。如何在 保护社会安全和维护人权 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在打 击犯罪和保障司法公正之 间取得平衡,这些都是我 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8
犯罪预防和干 预
犯罪预防和干预
马加爵案件表明, 对于类似的极端暴 力犯罪行为,预防 和干预至关重要
01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 关注和投入,提供必 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

添加标题
一、案例梗概
2004年2月23日在云南大学学生宿舍317房发现四具被害尸体。 2月24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
3月15日罪犯在海南三亚被抓获。
4月22日被判处死刑。 6月17上午9时被枪决。
二、犯罪起因
邵瑞杰:马加爵大学三年半最好的朋友,因为打牌与马加爵发生口角,批评了马加爵的为人,于是被杀。
人类社会发展所经历的各阶段都存在利益倾向的差异,都存在获利阶层呾失利群体,都 存在大量的消极因素,而这些消极因素的存在,对个体来讲,它只是外在的东西,并 不会强加亍个人的心理之中,形成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关亍犯罪心理形成的内化机 制也充分说明了,主体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指性格中的不良因素)对外界消极 因素的选择性反映,是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唐学李:只因为他暂时借住在马加爵宿舍里,那两天又总是睡在宿舍不爱出门,妨碍了马加爵的杀人计划,因而被杀。 龚博:因为过生日没请马加爵,而邵瑞杰又用此事教训马加爵:“就是因为你人品不好,所以龚博过生日都没叫你” 因而被马加爵怀恨,惨遭杀害。 杨开红:马加爵正在宿舍里处理杀死邵瑞杰时留下的血迹时,恰巧来到马加爵的宿舍找人,马加爵担心事情泄露,杀 害了杨开红。
马加爵不良性格因素:过分自尊与过分自卑、自小形成的内倾型性格
(三)被朊友抙弃,丧失精神依托,是马加爵犯罪心理恶化的“导 火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的需要属亍高层次的需要,而归属与爱的需要属亍较低层次的需 要,需要层次越低,满足需要的动机他人尊重的需要得不满足时,他会
三、案例分析
(一)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马加爵犯罪心 理的“滋生点” (二)马加爵性格中的不良因素是其犯罪心理 形成的“发生器”。 (三)被朊友抙弃,丧失精神依托,是马加爵 犯罪心理恶化的“导火绳” (四)凶残的犯罪行为,是马加爵犯罪心理巨 大释放的必然
大学生杀人法律经典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林某,男,1990年出生,某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2013年3月,林某因感情纠纷,将女友李某杀害。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一起典型的大学生杀人案件。
以下是该案的基本情况和法律分析。
二、案件经过2013年3月,林某与李某相恋。
起初,两人感情融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某逐渐对李某产生不满。
他认为李某过于任性,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导致两人关系紧张。
某日,林某因琐事与李某发生争吵。
在争吵过程中,林某情绪失控,持刀将李某杀害。
案发后,林某将李某尸体藏匿于家中,企图逃避法律责任。
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展开侦查。
经过调查,警方在林某家中找到了李某的尸体。
随后,林某被抓获归案。
三、法律分析1. 犯罪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林某持刀杀害李某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
2. 刑事责任林某作为硕士研究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
然而,他在感情纠纷中丧失理智,故意杀害李某,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的刑罚为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鉴于林某的犯罪情节,法院依法对其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 附带民事诉讼李某的家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林某赔偿经济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法院审理认为,林某的犯罪行为给李某的家属造成了经济损失,判决林某赔偿李某家属经济损失人民币十万元。
四、案件启示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业、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
因此,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 加强法制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震惊国内的十大学生杀人恶性案件

震惊国内的十大学生杀人恶性案件1、马加爵连杀四人。
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的一起刑事案件。
此案件由于作案者为大学生,出身卑微,手段残忍而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
马加爵曾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
2004年3月15日被公安部列A 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杀人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打牌争执。
2004年寒假马加爵因为打工没有回家,留在学校住宿。
邵瑞杰和唐学李提早回到了学校。
唐学李原本是住在校外的出租房的,只是因为那几天还是假期,校内宿舍的床位空置率较高而入住邵瑞杰和马加爵的317室。
案发前几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
曾被马认为与其关系较好的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马认为他的这番话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转而动了杀机。
2、44刀惨案。
紫溪中学学生宿舍3栋401室,李国阳刺了舍友徐振宇19刀,汪磊25刀。
2010年12月11日7时20分,犯罪嫌疑人小阳在楚雄市紫溪中学401宿舍持刀对同宿舍睡觉的同班同学小宇进行刺杀。
同宿舍同班同学小磊发现后起床,小阳又持刀在宿舍内将小磊刺伤并致其倒在地上。
小阳作案后企图跳楼,被其他宿舍的同学发现后制止,随后小阳持刀割腕自杀。
其他同学见状后找到学校宿舍管理员报告了情况,随后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120急救医生将小磊、小宇和小阳3人立即送到楚雄州人民医院抢救,小磊、小宇经抢救无效死亡,小阳经救治后现无生命危险。
3、残杀女友。
2011年5月8日下午15时许,中南大学南校区升华公寓15栋、16栋宿舍下发生一起命案。
一男子持刀将该校一女生杀死,随后自杀。
警方初步查明,嫌疑人王某,因追求女生被女生拒绝将其杀害。
4、美女杀手。
中国历年高校犯罪案例

中国历年高校犯罪案例一、马加爵案。
1. 事件概述。
这事儿可真是轰动一时啊。
马加爵是云南大学的一名学生。
他和同宿舍的同学闹了矛盾,不过这矛盾可不是小打小闹的那种。
据说就是一些日常相处中的摩擦,像打牌的时候怀疑同学作弊啦,然后他就心里特别不爽。
这哥们呢,一怒之下就丧失理智了。
他用锤子把同宿舍的几个同学都给锤死了,那手段是相当残忍啊。
然后他还试图逃跑,把尸体藏在宿舍的柜子里。
最后当然是逃不掉啦,警方费了一番周折把他给抓住了。
这事儿当时让全国都震惊了,大家都不敢相信一个大学生能做出这么恐怖的事情。
2. 影响。
这个案子对高校的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各个大学都开始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开始搞心理健康普查之类的活动。
而且对宿舍关系的引导也更重视了,毕竟谁也不想再发生这样的悲剧。
二、药家鑫案。
1. 事件概况。
药家鑫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
有一天他开车不小心撞到了一个骑电动车的女子。
按正常来说,撞到人了就赶紧救人呗。
可这药家鑫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
他下车看到那个女子在记他的车牌号码,可能是害怕被讹诈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他就拿出随身携带的刀,对着那女子连捅好几刀,把人家给捅死了。
这事儿曝光后,舆论一片哗然。
大家都觉得这小伙子怎么这么心狠手辣呢。
一个学音乐的大学生,应该是有文化有素养的,结果做出这样丧心病狂的事情。
2. 后续影响。
在审判过程中也引起了很多争议,关于他的量刑啊,还有他的家庭背景是否影响判决之类的。
不过最后他还是被判处了死刑。
这个案例也让大家对大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大学生可不是只学知识就行,道德和法律底线必须得守住啊。
三、林森浩案。
1. 案件详情。
林森浩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呢。
他和同宿舍的黄洋关系本来还算可以,但是因为一些琐事就心生怨恨。
他竟然用实验室里的一种剧毒化学品——N 二甲基亚硝胺,投放到宿舍的饮水机里。
黄洋喝了水之后就中毒了,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不幸去世。
这事儿在复旦大学这样的名校发生,真的是让人很痛心。
案例分析之马加爵案

案例分析之马加爵案一:“马加爵案”回忆2021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觉察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身。
2月25日云南省公安厅发出,悬赏15万元人民币缉捕云南大学凶杀案犯法嫌疑人马加爵。
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同窗非老友。
2月26日广西自治区发出通缉令,并悬赏5万元缉捕马加爵。
此前,警方查明,马加爵为宾州镇人。
3月1日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法嫌疑人马加爵。
悬赏2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发布通缉。
3月6日马加爵父亲同意记者采访时,写下,劝儿自首。
他在信中说:“你平常都说长大了要报答父母恩,此刻从你失踪后,咱们天天都放声大哭,你母亲已经病得很重了,她是何等想看见你啊!……儿子,你从小确实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小孩,咱们相信,你可不能让咱们永久去经受这种痛楚的。
”3月初公安部统一指挥针对马加爵的全国大排查,全国显现数十名“疑似者”。
警方查明,2月15日,马加爵曾在云南省工商银行支行储蓄所分两次提取了350元和100元人民币现金;2月8日至13日和2月15日马加爵上过互联网,查询赣州市、湖南邵东县和广州市等地的地理、交通、就业等情形,并阅读了有关身份证的制作、核查等有关规定,访问过互联网上“公安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等网站。
上网时刻集中在晚上11时至第二天7时。
3月12日公安厅转发公安部查缉马加爵线索的通告:警方调查觉察,马加爵极可能于2021年2月17日下午乘火车离开昆明前去广东,所涉车次及时刻包括:2060次昆明—湛江,时刻为20:41;1166次昆明—广州,时刻为23:23。
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被捕,本地公安部门正对其进行审讯。
公元2021年6月17上午9时,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了以判处马加爵死刑,终身的刑事裁决。
宣判终止,马加爵即被押赴法场执行死刑。
4月22日,昆明中院发布审理了马加爵涉嫌故意杀人、附带民事诉讼一案,并于4月24日作出刑事附带民事裁决,认定马加爵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令马加爵补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李文杨、唐先和人民币两万元,补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邵渭清、黄燮梅人民币两万元,补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杨绍权、马存英人民币两万元。
马加爵案情介绍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标题
马加爵案情介绍
作案手段
马加爵为了杀害同学,购买了石工锤、黑色塑料袋以及 胶带纸。他制造了假身份证,以便逃离昆明。他利用同 学们的疏忽,趁他们不备时,用石工锤猛烈击打他们的 头部,使他们失去反抗能力,然后将他们藏匿在衣柜中 并处理好现场
马加爵案情介绍
影响与后果
这一恶性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云南 省昆明市公安局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侦查, 并迅速锁定马加爵为嫌疑人。此案被视为中 国高校中罕见的恶性杀人事件,对全国的校 园安全敲响了警钟
马加爵案情介绍
1 背景与起因 3 作案手段 5 法律制裁
-
目录
CONTENTS
2 作案经过
4 影响与后果 6 社会反思2
单击此处添加
马加爵,一名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 业的学生。2004年2月,因为与同学在打牌过程中发生 言语冲突,产生了杀害4人的念头
THANKS!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老师和一起成长的同学,是你们在我的 大学生涯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本论文能够顺利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张老师,
感谢您的耐心指导,您辛苦了!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标题
马加爵案情介绍
作案经过
2月13日晚上: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用石工锤砸向 唐学李,然后将其砸死藏在衣柜中 2月14日晚上:邵瑞杰上网回来,在洗脚时被马加爵 用石工锤砸死 2月15日中午:马加爵在处理前晚留下的血迹时,杨 开红来找马加爵打牌,被后者用同样手段残忍杀害
2月15日晚上:马加爵骗龚博去打牌,之后惨遭毒手
马加爵案情介绍
法律制裁
经过一天的审理后,法庭宣布休庭。最终在 4月24日宣判,马加爵被判处死刑。这一判 决体现了中国法律的公正和严厉,也给受害 者和家属带来了安慰
故意杀人案例分析

故意杀⼈案例分析图为马加爵在庭审中案情简介2004年2⽉上旬,就读于云南⼤学⽣命科学学院⽣物技术专业学⽣马加爵,与同学唐某某、邵某某、杨某某、龚某4⼈在打牌过程中发⽣⾔语冲突,产⽣了杀害4⼈的念头。
2⽉13⽇晚间,在宿舍⾥,马加爵⽤事先准备好的⽯⼯锤击打同学唐某某头部,致其死亡,并⽤塑料袋扎住唐某某的头部藏进⾐柜锁好,并认真处理好现场。
2⽉14⽇晚,马加爵⽤同样的⼿段将邵某某杀害。
2⽉15⽇,马加爵分别于午时与晚间,再次⽤同样的杀⼈⼿段将同学杨某某、龚某杀害。
作案后,马加爵带着现⾦和作案之前制作的假⾝份证,乘坐昆明⾄⼴州的⽕车逃离昆明。
2⽉23⽇,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到云南⼤学学⽣举报后,⽴即展开侦查。
随即云南省公安厅发出A级通缉令,并⾼额悬赏捉拿犯罪嫌疑⼈马加爵。
3⽉1⽇,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犯罪嫌疑⼈马加爵,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通缉并⾼额悬赏。
3⽉15⽇晚,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4⽉22⽇,昆明市中级⼈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马加爵涉嫌故意杀⼈、附带民事诉讼⼀案,对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进⾏了调查。
被告⼈马加爵的指定辩护律师出庭辩护,被告⼈马加爵依法进⾏了⾃我辩护,并在法庭审理结束时,作了最后陈述。
部分⼈⼤代表、政协委员,4位被害⼈的亲属,被告⼈马加爵的亲属,新闻记者等100余⼈旁听了庭审过程。
法庭经⼀天的审理后宣布休庭,于4⽉24⽇宣判⼀审判决结果。
宣判后,马加爵没有提出上诉。
判决结果昆明中院⼀审认定,被告⼈马加爵仅因和同学之间发⽣琐事纠纷,即产⽣杀害同学的犯罪故意,并积极准备、实施、完成了整个犯罪过程,⾮法剥夺他⼈⽣命权利,在整个犯罪过程杀⼈犯意坚决,作案时⼿段残忍;在犯罪⾏为完成后畏罪潜逃。
其犯罪⾏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已触犯了国家刑律,构成故意杀⼈罪。
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刑法》及《中华⼈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相关规定,对被告⼈马加爵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判令马加爵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李某某、唐某某⼈民币2万元,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邵某某、黄某某⼈民币2万元,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杨某某、马某某⼈民币2万元。
你还记得04年的马加爵事件吗?马加爵事件的全部经过

你还记得04年的马加爵事件吗?马加爵事件的全部经过2004年一起马加爵事件是震惊了全国人民,时至今日马加爵事件的阴影还存留在很多人的心中。
马加爵事件的影响实在是非常大,作为同年多时的宿友竟然被杀,马加爵并没有就此作罢,而是连杀了几人之后逃离云南,马加爵的杀人动机是什么?接下来小编来为你介绍马加爵事件的全部经过。
马加爵事件:马加爵,男,汉族,广西宾阳人,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
2004年3月1日被公安部列为A级通缉犯,3月15日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
2004年4月24日被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04年6月17日被依法执行死刑。
马加爵事件回顾: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到报案之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备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
经查死者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的4名学生,唐学礼、杨开红、邵瑞杰和龚博,在经过现场勘查和访问之后认定4人的同学马加爵有重大嫌疑。
而此时马加爵已经失踪数日。
2004年2月25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8万人民币捉拿马加爵,3月1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全国公开统计马加爵。
经过警方调查,马加爵曾经上过互联网查询江西、湖南、广东等地的交通、地理、就业情况,并浏览了一些关于身份证制作、审核等有关规定。
马加爵极可能于2004年2月17日下午乘火车离开昆明前往广东,所涉车次及时间包括:2060次昆明—湛江,时间为20:41;1166次昆明—广州,时间为23:23。
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
2004年4月22日,昆明中院公开审理了马加爵事件,于4月24日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认定马加爵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判马加爵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李文杨、唐先和人民币两万元,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邵渭清、黄燮梅人民币两万元,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杨绍权、马存英人民币两万元。
马加爵事件

马加爵事件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6幢317号宿舍发现4具男性尸体,经查死者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的4名学生,唐学礼、杨开红、邵瑞杰和龚博。
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4人的同学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
而此时马加爵已失踪数天。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出生,今年不到23岁,杀人手段却极其残忍。
警方发现尸体死亡原因都为脑部钝器击打所致。
2月24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3月1日又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通缉令,悬赏20万,查缉马加爵。
据介绍,马加爵平时爱踢足球和打篮球。
四个死者中,除龚博住在另一幢楼外,马加爵和唐学礼、杨开红同住第6宿舍楼317房间,邵瑞杰则住在隔壁的316室。
五个人同级,常在一起打球。
据同学说,马加爵生性比较粗暴。
平时打球,只要有人踢不好或无意间踢到他身上,他便会动怒,有时甚至翻脸骂人。
马加爵有几个广西老乡以前常来找他玩,后来渐渐不来了。
还有同学回忆,马加爵以前经过316室,只要听到里面的音乐声大一点就会破口大骂。
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动了马加爵的东西,马加爵发现后便一直记恨在心,从此不再理睬该同学。
同学都说他性格孤僻,不太好处。
据马加爵以前的中小学老师讲,马加爵读书比较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据马加爵在落网后交代,他之所以杀死同学,起因只为一次打牌时吵架。
自认为打牌不作弊的马加爵,对唐学礼等人说他打牌经常作弊心生怨气,由此产生杀念。
马加爵已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并已执行。
但是,马加爵事件引发的思考却并未就此结束。
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罪大恶极的杀人犯马加爵被判处死刑,有的人大快人心,有的人痛苦流涕,有的人因此发财,有的人浑水摸鱼。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1.案件概述马加爵杀人案,是指发生在某地的一起连环杀人案,共涉及10名受害者,时间跨度为2010年至2012年。
马加爵是案件中的主要嫌疑人,通过对其犯罪行为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其犯罪心理和动机。
2.背景调查2.1 嫌疑人个人背景马加爵,男性,现年45岁,曾在某市工作。
嫌疑人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但社交能力较差,在工作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挫折感。
2.2 受害者背景受害者均为年轻的女性,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
他们大多数是单身,有些是大学生或在校学生,存在各类社交关系,但无法找到类似之处。
3.犯罪心理分析3.1 嫌疑人的个性特征嫌疑人具有恒定的沉稳个性,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但是内心的压力会逐渐积累,导致情绪爆发。
3.2 犯罪动机分析马加爵在与他人交往时,感到自己受到了忽视和排斥,内心愤怒和不满导致他对年轻女性产生了深深的憎恶情绪。
他通过杀害女性来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和权力感。
4.犯罪心理学分析4.1 犯罪手段嫌疑人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杀人手段,并且在每次作案后会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布局,能够展示他对犯罪过程的掌控能力。
4.2 作案动机通过对受害者的调查,发现马加爵在作案前会进行一定的物色和观察,选择那些与自己产生冲突或无法控制的女性作为目标。
5.心理分析与研究5.1 犯罪心理学的应用通过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马加爵对受害者的憎恨心理以及他对犯罪过程的满足感。
5.2 心理帮助与预防针对类似的犯罪行为,应加强对潜在犯罪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相关的心理帮助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阻止潜在犯罪的发生。
6.附件附件1:马加爵案件相关文件附件2:受害者调查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陪审团:指由法院选任的一组由普通公民组成的特殊团体,负责在部分案件中拿出裁决。
2.刑事犯罪:指违犯刑法规定,以罪事人身、财产权益为对象的违法犯罪行为。
3.犯罪心理学:专门研究犯罪心理的一门学科,通过对犯罪分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行分析,揭示他们犯罪的动机和心理机制。
大学生犯罪案例案例一

大学生犯罪记录案例分析案例一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广西宾阳人,身高171.5厘米,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
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
2004年3月15日被公安部列A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案例分析: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马加爵案发生之后,许多社会公众,包括一些媒体,对马加爵表现出了同情,把其杀人动机归结于他的贫困和受到的“歧视”,及因此而对社会产生的仇恨。
案例二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
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案例分析:学生算得上是高素质的人群,是什么使得他们当中有的人变得如此暴力和凶残呢?心理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
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
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
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感悟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
1:简介
1.1 背景介绍
1.2 犯罪案件概述
2:犯罪行为分析
2.1 杀人动机分析
2.2 作案手段与准备
2.3 犯罪心理分析
2.4 犯罪心理学术理论探讨
3:个人背景调查
3.1 马加爵的家庭背景
3.2 教育经历与职业情况
3.3 人际关系与社交活动
4:犯罪心理剖析
4.1 马加爵的心理特征
4.2 早期偏好与行为倾向
4.3 马加爵的受害者选择模式
4.4 犯罪手法的变化与适应能力
5: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5.1 社会环境的影响
5.2 生活压力与心理反应
5.3 自我认同与归属感
5.4 地理、文化与社会因素对行为的影响6:法律心理学分析
6.1 证据的分析与评估
6.2 罪责与负刑能力判断
6.3 犯罪心理学在法律定罪中的应用
7:犯罪预防策略
7.1 早期犯罪预防
7.2 心理健康辅导与治疗
7.3 社会支持与正面影响力
7.4 犯罪侦查与安全防范
附件:
附件一、马加爵的个人犯罪记录
附件二、相关调查报告与证据材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正当防卫:指的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为了保护合法权
益而实施的防御行为。
2:行为动机:指犯罪者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动机或目的。
3:罪责刑事责任能力: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自己的犯罪
行为负有的刑事法律责任。
4: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与刑事司法系统有关的心理学科。
马加爵事件案例分析

马加爵事件案例分析马加爵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一起备受关注的案件,涉及到了政治、法律、社会等多个领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在这个案例中,马加爵被控制造、贩卖毒品,最终被判处死刑。
这一事件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司法公正、法律适用和人权保障等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马加爵事件的背景。
马加爵是一名年轻的男子,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
然而,由于一时的冲动和错误判断,他卷入了毒品交易的泥沼。
在警方的追捕下,他最终被捕并被控制造、贩卖毒品罪名成立,被判处死刑。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一方面有人认为对于毒贩应该严惩不贷,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判决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其次,我们需要对马加爵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从法律角度来看,毒品犯罪一直是我国法律严厉打击的对象,对于制毒、贩毒的行为,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的处罚。
因此,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马加爵被判处死刑是合乎法律规定的。
然而,从人权和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死刑作为一种极端的刑罚,一直备受争议。
在这个案例中,一些人质疑是否给予了马加爵充分的法律援助和辩护,是否在判决的过程中考虑了他的个人情况和自首态度等因素。
最后,我们需要对马加爵事件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观点表达。
对于这个案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黑白来进行划分,而是需要充分考虑到法律、人权、社会公正等多个因素。
在打击犯罪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到犯罪背后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因素,给予适当的关怀和教育。
对于类似的案件,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法律的公正适用和人权的保障,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公正的法律环境下得到公平的审判和对待。
综上所述,马加爵事件是一个复杂的案件,涉及到了法律、人权、社会公正等多个领域。
在对待这样的案件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避免简单的以偏概全,保证法律的公正适用和人权的保障。
希望通过对这个案件的深入分析和讨论,能够引发更多人对法律、社会和人权等问题的思考和关注,为建设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马加爵事件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身高171.5厘米,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
被害四人杨开宏,云南省红河州人;龚博,陕西人;唐学李,云南省怒江人;邵瑞杰,广西梧州人,五人为室友,他们平时经常在一起活动。
马加爵在小学成绩较好,小学时期的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思维开阔、敏捷。
马加爵进入宾州中学就读初中时,由于语文科成绩不理想而被分配到一般班级。
由于家境原因,马加爵在中学食宿方面都非常节俭。
由于其成绩优异,学校将其升到快班。
马加爵还获得了一次全国物理竞赛的二等奖。
1997年,马加爵考进了广西的重点高中宾阳中学。
此时他性格更加封闭,并在高三学年的1999年11月离校出走到贵港市,并因形迹可疑被抓捕至派出所。
回到学校后,他一下子恶补功课,成绩突飞猛进。
2000年9月他考进了云南大学。
有同学认为,他曾尝试融入大学生活,却因为自己的行为举止遭到嘲笑而开始变得暴躁。
据介绍,马加爵平时爱踢足球和打篮球。
四个死者中,除龚博住在另一幢楼外,马加爵和唐学礼、杨开红同住第6宿舍楼317房间,邵瑞杰则住在隔壁的316室。
五个人同级,常在一起打球。
据同学说,马加爵生性比较粗暴。
平时打球,只要有人踢不好或无意间踢到他身上,他便会动怒,有时甚至翻脸骂人。
马加爵有几个广西老乡以前常来找他玩,后来渐渐不来了。
还有同学回忆,马加爵以前经过316室,只要听到里面的音乐声大一点就会破口大骂。
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动了马的东西,马发现后便一直记恨在心,从此不再理睬该同学。
同学都说他性格孤僻,不太好处。
据马加爵供认,杀人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打牌争执。
2004年寒假马加爵因为打工没有回家,留在学校住宿。
邵瑞杰和唐学李提早回到了学校。
唐学李原本是住在校外的出租房的,只是因为那几天还是假期,校内宿舍的床位空置率较高而入住邵瑞杰和马加爵的317室。
案发前几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
千里谋杀案云南

第一篇千里谋杀案,云南《【八十年代至今重大刑事案】马加爵杀人案》马加爵杀人案核心提示此次案件的犯人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身高175厘米,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
被害四人杨开宏,云南省红河州人;龚博,陕西人;唐学李,云南省怒江人;邵瑞杰,广西梧州人,五人为室友,他们平时经常在一起活动。
马加爵在小学成绩较好,小学时期的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思维开阔、敏捷。
马加爵进入宾州中学就读初中时时,由于语文科成绩不理想而被分配到一般班级。
由于家境原因,马加爵在中学食宿方面都非常节俭。
由于其成绩优异,学校将其升到快班。
马加爵还获得了一次全国物理竞赛的二等奖。
1997年,马加爵考进了广西的重点高中宾阳中学。
此时他性格更加封闭,并在高三学年的1999年11月离校出走到贵港市,并因形迹可疑被抓捕至派出所。
回到学校后,他一下子恶补功课,成绩突飞猛进。
2000年9月他考进了云南大学。
有同学认为,他曾尝试融入大学生活,却因为自己的行为举止遭到嘲笑而开始变得暴躁。
案件经过据马加爵供认,杀人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打牌争执。
2004年寒假马加爵因为打工没有回家,留在学校住宿。
邵瑞杰和唐学李提早回到了学校。
唐学李原本是住在校外的出租房的,只是因为那几天还是假期,校内宿舍的床位空置率较高而入住邵瑞杰和马加爵的317室。
案发前几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
曾被马认为与其关系较好的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马认为他的这番话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转而动了杀机。
马加爵利用电脑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确定用杀人后流血相对较少的铁锤作为他的作案工具,同时查阅了一些省份的地理资料及登录过公安部的网站。
他在自己电脑上查阅的这些资料后来成为警方的查案线索。
[4]马加爵到一个旧货市场买了一把石工锤,据其自称为了使用方便,他请店主把锤子的木柄锯短。
十大杀人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一:张某某故意杀人案【案件简介】张某某因与前妻感情纠纷,怀恨在心,持刀将前妻杀害。
经法院审理,张某某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法律分析】张某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案中,张某某的行为情节恶劣,后果严重,依法应被判处死刑。
二、案例二:李某某抢劫杀人案【案件简介】李某某为获取财物,持刀抢劫,在抢劫过程中将被害人杀害。
经法院审理,李某某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法律分析】李某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和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应数罪并罚。
本案中,李某某的行为情节恶劣,后果严重,依法应被判处死刑。
三、案例三:赵某某故意伤害致死案【案件简介】赵某某因邻里纠纷,持刀将邻居杀害。
经法院审理,赵某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法律分析】赵某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本案中,赵某某的行为情节恶劣,后果严重,依法应被判处无期徒刑。
四、案例四:钱某某强奸杀人案【案件简介】钱某某为满足性欲,强奸被害人,在强奸过程中将被害人杀害。
经法院审理,钱某某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法律分析】钱某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和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应数罪并罚。
本案中,钱某某的行为情节恶劣,后果严重,依法应被判处死刑。
五、案例五:孙某某拐卖妇女儿童杀人案【案件简介】孙某某为谋取非法利益,拐卖妇女儿童,在拐卖过程中将被害人杀害。
经法院审理,孙某某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法律分析】孙某某的行为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和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和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和故意杀人罪应数罪并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加爵案件
简介:2004年寒假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打工没有回家,留在学校住宿。
邵瑞杰和唐学李提早回到了学校。
唐学李原本是住在校外的出租房的,只是因为那几天还是假期,校内宿舍的床位空置率较高而入住邵瑞杰和马加爵的317室。
案发前几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
曾被马认为与其关系较好的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马认为他的这番话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转而动了杀机。
马加爵利用电脑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确定用杀人后流血相对较少的铁锤作为他的作案工具,同时查阅了一些省份的地理资料及登录过公安部的网站。
他在自己电脑上查阅的这些资料后来成为警方的查案线索。
马加爵到一个旧货市场买了一把石工锤,据其自称为了使用方便,他请店主把锤子的木柄锯短。
马加爵把锤子藏在宿舍楼内厕所的隐蔽处,但后来却被人偷走。
他又到同一间商店再买了一把锤,并同样让店主锯断。
他还买了日后用于捆扎尸体的黑色塑料袋、胶带纸,又制作了假身份证以备逃跑时使用。
唐学李的存在成为马加爵杀人的障碍,因此马决定先除掉他。
2月13日晚,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用石工锤砸向其头部,杀死唐学李后马用塑料袋扎住唐的头部,藏进衣柜锁好。
14日晚,邵瑞杰回到宿舍,因隔壁宿舍同学已经回来他只好回到317室。
马加爵趁其洗脚时用石工锤把他砸死。
15日中午,杨开红到 317室找马加爵打牌,马趁机用同一办法将他杀死。
当晚马加爵到龚博的宿舍,跟龚博说317室打牌三缺一,将其引到317室后杀死。
四人的尸体均被马加爵用黑色塑料袋扎住头部后放入衣柜锁住。
据马加爵本人事后指称,当时曾有一广西老乡过来找马加爵打牌,马加爵曾打算将其杀死,因其曾为马加爵到饭堂拿饭,加上马加爵觉得他平时对其不错而没有动手。
15日当天,马加爵到云南省工商银行汇通支行学府路储蓄所分两次提取了350元和100元人民币现金。
杀死4人后,马加爵在2月17日带着现金和自己之前制作的假身份证乘坐火车离开。
在火车站他的假身份证被警察查到,但由于其案情还未被发现,他得以逃脱并乘坐到广州的火车离开。
2004年2月23日中午13时18分,结束寒假刚返校不久的云南大学北院鼎鑫学生公寓6幢317室两名学生感觉宿舍有异味,遂一起打扫卫生,发现本室一衣柜内有液体流出并带有臭味后,随即向学校宿舍报告,保安撬开后发现四名学生尸体都被藏在宿舍内的四个衣柜里,校方随即向昆明市公安局报警。
案件反思:
2004年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落网的消息发布后,社会给予强烈关注,不少媒体纷纷发表文章进行探察和评论。
毫无疑问,马加爵蔑视和践踏法制的恶劣行径令人发指,这是对法治社会的公然挑战。
面对如此骇人听闻的血案,我们应从多个视角加以审视,特别应注意从中总结出一些教训。
针对媒体对马加爵案的报道情况,有评论者也进行了毫不客气的诟病和质疑:马加爵被捕了,那些摩拳擦掌的各路媒体的英豪们纷纷“倾巢出动”,以最快速度“杀”向被锁定的各个预定目标,就像在空中巡游的老鹰,一看到地面上有猎物便俯冲而下,采访警员,采访马加爵,采访举报者,采访马的家人……
在接受了众多采访之后,马加爵的父亲马建夫老人向媒体发出哀求:“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儿子身上,苦痛由我这个做父亲的来承担,不能让你们(媒体)也受累了……这件事情已经让我们很疲惫了,请大家不要再来打扰我们。
”
我们的媒体并没有给予马加爵的父母和亲属以相应的“关照”,我们从报道中看不出媒体对马加爵父母亲属的同情与抚慰、宽容与援助,有的只是“窥探”的冲动与“揭秘”的快感……
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保护何在
3月17日,几家大型新闻门户网站当天公布了马加爵写给叔婶的一封家信。
予情,马加爵写给叔婶的信,应该是私人信件;予理,作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这封信件必须接受审查,如果司法机关确认信中没有谋划串供的言辞,这封信就应该送达收信人,媒体要公布这封信件,也必须经过马加爵或其亲属的同意与授权,否则就会侵犯他的通信权和隐私权。
毕竟目前,还没有哪家法院宣布剥夺他的政治权利,其公民权依然受到法律保护。
“绝命书”
是怎么得到的是经过了谁的授权
“性格孤僻”等同于“杀人倾向”
不少媒体报道说,在父母和老师眼里,马加爵曾经是个优等生。
小学他得了很多奖状,初中还获得过一次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
不过,在成长的岁月里,他始终内向寡言、不擅与人交往。
也许这种性格障碍造成了他的偏激行为。
那么,这样报道是否给读者带来了负面的印象:性格孤僻的人是否有“杀人”倾向渲染开来,这些人脑门上岂不被贴上了“可能杀人”的标签,他们要如何与人交往,又如何能够赢得周围人的尊重
日益泛滥的媒体“娱乐综合症”
案件发生以后,一些不知该称其为新闻或其它什么的文字,堂而皇之地冲杀在一些媒体的版面和网页上:“马加爵是一个具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与某大学艺术系男生存在同性恋行为……”“星象学家认为,马加爵生于5月4日,他的星象预示他有强烈的暴力倾向……”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媒体并没有站在严肃和富有责任感的社会立场去追寻线索、发布信息,而是道听途说了一个“同性恋倾向”便如获至宝、悉数照登;没有这样的猛料,那就到子虚乌有的星象学说中依附一些谈资。
大家看完哈哈一乐,也算完成了传播的任务。
在“马加爵命案”中见到的少数媒体让人迷惑不已的举动,或许可以“娱乐综合症”名之。
媒体,不应该总是严肃地板着面孔。
但是,如果认为什么都可以拿来娱乐一下,则容易丢
失媒体生存的社会价值根基。
当前在一些媒体日渐泛滥的“娱乐综合症”,值得社会各界去反思其根源和背景。
当然,我们更应充分肯定媒体在马加爵案件报道中的积极功效。
人们看到,马加爵案发生一个月来,社会舆论和有关部门特别是一些媒体通过大量的采访报道,使人们对马加爵本人心理畸变的原因有了某种程度上的认识,而且对其亲人得知马加爵杀人犯罪后的悲伤、愧疚等心情,有了真切的感受。
这种人性化的舆论环境和导向难能可贵。
2004年3月17日,邹云翔先生曾说,“有关报道提及贫穷曾经驱使马加爵到搬家公司工作,每天以一个馒头度日,贫穷并不必然导致反社会的性格产生,但常常与贫穷相伴的自卑却往往使人仇视社会;同时马加爵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学生,到达城市往往又产生了文化上的不适应,妨碍了其对于所生活环境的认同。
当文化的不适应与贫穷交结在一起、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时候,人的性格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被扭曲,任何一个小小的挫折都可能导致扭曲的性格的总暴露,从而产生了非理智性的犯罪恶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大学生的精神疾患问题,只停留在精神的“疗治”上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必须特别注重精神、物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利用,避免简单化。
但是,也必须强调指出:一个人没有得到别人的尊重,或者贫穷,绝不应当用杀人来进行报复。
不能把一切都归咎于社会、归咎于他人。
我们要警惕一种貌似深刻的社会学解释,模糊、替代甚至颠覆着维系文明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正当行为规则:每个人只是他自己,他
要承担自己行为的一切风险。
我们要实施一种普遍的文明教化,把有关人和文明的最基本规则,灌输给每个人,使这些戒律能够在激情、在罪恶的欲望涌动的时候,有效地起到约束作用。
还应当看到,困扰人们的心理与精神疾患,不只在高校发生着,它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笔者非常认同这样的见解:SARS、禽流感、生产安全事故等等,只是人们看得见的“浅层风险”,而更加威胁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层风险”,则是人口结构失衡、生态危机、精神疾患等诸多问题。
为此,我们不仅要努力化解显性的“浅层风险”,还要干预更有威胁性的“深层风险”。
可以说,目前,防治社会“深层风险”,对于确保社会安全运行,意义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