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与青年人是否有必要养生
中医说养生治未病才是健康之道

中医说养生:“治未病”才是健康之道自古以来,中医一直以“治未病”作为对抗疾病的最佳医术。
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就确立下来。
很多医书都列出了各种病症的治疗方剂,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养生智慧,也就是“治未病”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药食同源,以食养生。
从字面上看,所谓“治未病”,就是在疾病到来之前展开医治的工作。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人没有生病,哪里需要治病呢?其实,这就是一种未雨绸缪的远见,如果能在生病之前就采取一系列的手段防止疾病的到来,我们就可以避免疾病带来的痛苦。
这比起生了病再治病划算得多。
中医常说“上医治未病”,意思是最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到来之前就能施展医术,让人不生病。
中医之所以倡导“治未病”,是因为当疾病袭来时,各种治疗手段只能算得上是补救措施。
即使补救有效,也难以让本来健康无恙、充满生机活力的身体恢复到最好的状态了。
所以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将疾病消弭于无形之中才是真正的高明医术。
其实,现代医学也开始意识到“防病”的重要性,对于亚健康状况的关注就表明了这一点。
亚健康是现代医学名词,指经常感觉身体不舒服,但各项指标正常的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但时常会感到身体不舒服,主要表现为“一多三退”,即疲劳多,活力、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减退,经常出现全身乏力、腰酸肢软、心悸气短、头晕耳鸣、动辄汗出、食欲不佳、失眠健忘、心烦意乱、皮肤瘙痒等一系列症状。
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的关注,表明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了预防的重要性。
而对抗亚健康,中医养生无疑是最有力的武器。
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中医不光是枯燥的医学理论,而有很多我们能掌握的简单方法,比如吃什么可以增强身体的正气,遇到小伤小病怎么办,哪些本草是我们应该常备的……了解这些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健康原来如此简单。
中医治未病思想感悟总结

中医治未病思想感悟总结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强调预防、保健和促进人体健康。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通过学习中医治未病思想,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健康。
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的是从整体的视角看待人体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在人体出现疾病时才进行治疗,更加重视预防和保健的工作。
这一理念与西医的“治标不治本”有所不同,强调了病前预防的重要性。
通过中医治未病思想,我们可以了解到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等对健康的积极作用,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习惯,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和生活压力,身心健康也面临着挑战。
通过学习中医治未病思想,我认识到不仅要关注生理的健康,还要注重心理的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可以减轻压力、缓解疲劳,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中医治未病思想还强调了个体的差异性。
每个人的体质和环境都有所不同,要根据个体的特点来进行治疗和保健。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通过辨别身体的症状和表现来确定治疗方法。
通过学习中医治未病思想,我意识到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
只有针对个人的差异性进行治疗和保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中医治未病思想也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
养生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抵御疾病的目的。
养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良好的作息等方面来提高免疫力。
通过学习中医治未病思想,我认识到养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对我们了解健康和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中医治未病思想,我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关注个体的差异性,以及养生的重要性。
青年人养生保健的必要性

青年人养生保健的必要性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青年人往往因为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而忽视了自身的健康问题。
然而,养生保健对于青年人来说,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必要的投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青年人养生保健的必要性。
一、健康是幸福的基础健康是幸福的基础,没有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
青年人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
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学习、生活中去,才能更好地享受生命的美好。
反之,如果身体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二、养生保健有助于预防疾病养生保健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一种预防疾病的手段。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作息习惯等,可以有效地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青年人正处于身体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养生保健对于预防各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三、养生保健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通过养生保健,青年人可以保持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四、养生保健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在现代社会中,青年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
养生保健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放松身心等方式减轻心理压力,使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养生保健的核心内容之一。
青年人应该注重饮食健康、作息规律、适量运动等方面的问题,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少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作息方面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运动方面要适量参加各种运动项目,增强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调整心态。
六、树立正确的养生保健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对于养生保健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偏见。
有些人认为养生保健是老年人的事情,与年轻人无关;有些人则认为养生保健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行为。
中医治未病养生

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中医治未病 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公众对中医治未病养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度仍需进一步 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同时,中医治未病养生行业也需要加强规范化和
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痰湿质
加强运动锻炼,多吃化痰利湿食物, 如薏米、红豆等。
常见体质调理方法
气郁质
保持心情舒畅,多吃行气解郁食 物,如柑橘、玫瑰花等。
血瘀质
多做有氧运动,多吃活血化瘀食 物,如山楂、桃仁等。
特禀质
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免疫力。
PART 03
饮食养生法
食物性味归经理论
1 2
性味
指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和辛、甘、酸 、苦、咸五种味道,与人体脏腑经络和生理功能 密切相关。
三因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 调整养生策略。
常见体质调理方法
平和质
保持良好作息和饮食习惯 ,适当锻炼。
气虚质
避免过度劳累,多吃益气 健脾食物,如黄芪、党参 等。
阳虚质
注意保暖,多吃温阳食物 ,如韭菜、生姜等。
常见体质调理方法
阴虚质
保持充足睡眠,多吃滋阴食物,如绿 豆、冬瓜等。
湿热质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多吃清热利湿食 物,如苦瓜、黄瓜等。
运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运动量适中
根据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 适当的运动量,避免过度疲劳
和损伤。
循序渐进
运动强度和时间应逐渐增加, 不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
持之以恒
坚持长期锻炼,才能取得良好 的养生效果。
中医养生治未病

中医养生治未病中医养生,治未病之道,源于我国千年文化的精髓。
自古以来,中医便强调预防为主,注重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养生已成为每个人关注的焦点。
以下,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医养生治未病的世界,探寻那些蕴藏其中的智慧与奥秘。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构成。
养生之道,在于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平衡气血。
治未病,即未病先防,强调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首先,中医养生注重情志调养。
古人云:“百病生于气。
”情志不畅,易导致气血失调,百病丛生。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情绪,是养生的重要一环。
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练习瑜伽等方式,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其次,中医养生强调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五谷杂粮、水果蔬菜等天然食物具有滋养身体、调和阴阳的作用。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注意食物的搭配,合理膳食,避免过量摄入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同时,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疗方,如脾胃虚弱者可食用红枣、山药等;肝肾不足者可食用枸杞、核桃等。
再者,中医养生重视运动养生。
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如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
此外,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也是养生保健的好方法。
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此外,中医养生还强调起居有常。
古人云:“不卧不安,不食不饱。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有利于人体阴阳平衡。
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
同时,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以免损伤身体。
在中医养生中,还有一些独特的疗法,如针灸、拔罐、推拿等。
这些疗法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总之,中医养生治未病,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养生方法。
它不仅关注人体本身,还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
“治未病”与“人人享有健康”

“治未病”与“人人享有健康”“治未病”与“人人享有健康”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和优势”,其中“治未病”是中医药奉献给人类最先进、最超前的思维,他将人们的认识带入“无病世界”、“无医世界”的崇高境界。
治未病的思维是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唐代孙思邈将能治未病作为最好医生评判的标准:“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於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这与“好的医生应是使人不生病的医生,而不仅是把病治好的医生”的国际标准不谋而合。
治未病的实质是“人人享有健康”。
随着医学目的讨论的深入,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要使“人人享有健康”必须彻底摆脱“疾病治愈”目的的束缚,高度关注“健康保障”而治未病,努力使人人不生病,才可能人人真真享有健康。
目前困扰人类的重大疾病,几乎都是多因素的复杂疾病,一旦“病已成”病魔就会终生缠身,“人人享有健康”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治未病”而阻止其发病。
在中医药的文化中,“治未病”不光要求医生要有高超的医术,有防微杜渐的能力,帮助人们早期发现“未病”或“欲病”,通过调节加以纠正,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况;而且提倡养生保健,强身健体。
《黄帝内经》中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要想不得病,光靠医生还不行,自己还要注意养护正气与趋避邪气。
如何养护正气《内经》提倡“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也就是按照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和生活行为,做到不光无病,而且心情舒畅、社会适应能力强,这样才可能进入到“无病世界”。
“治未病”是超前的思维,引领着人类健康发展的方向,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良剂,他将彻底扭转医疗费用无限制上涨的恶性循环。
“治未病”有什么现实意义

“治未病”有什么现实意义“治未病”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指的是在人体尚未出现明显疾病症状时,采取预防和保健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其重要性在于强调了疾病治疗之外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治未病”强调了人体健康的全面概念。
传统的医学往往着重于治疗疾病,但由于疾病往往在明显症状出现之前就已存在并在发展,因此只依靠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治未病”理念,我们提倡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保护、情绪调整等多个方面,保持身体的健康平衡,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这样就能在发生疾病之前进行干预,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次,“治未病”强调了个体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患者往往被动地接受医生的治疗,忽视了患者自身在预防和健康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
而“治未病”理念强调了健康管理的主体是个体自己,激发个体主动关注自身健康的积极性,使得个体在生活中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积极预防疾病,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治未病”对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医疗模式往往将大量的医疗资源投入到疾病治疗上,而急需医疗资源缺乏的问题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
通过加强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使得医疗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需要。
最后,“治未病”理念对于社会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一个国家的健康程度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大部分人都能够在生活中预防疾病,注重健康管理时,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就会显著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得到大幅度改善。
同时,较低的患病率和较少的医疗支出会大大降低社会的经济负担,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总之,“治未病”作为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不仅涉及个体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也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社会健康发展密切相关。
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生活方式和环境变化,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因此加强“治未病”理念的宣传和实施,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健康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养生与中医治未病理念

养生与中医治未病理念
生活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也越来越突出。
传
统中医文化所倡导的“养生”理念在这个时代愈发重要。
养生一词,最初是指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方式,强调人应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安排生活、饮食、运动和休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医治未病强调的是在人体尚未发病的状态下,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以
及经络气血的流畅,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达到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认为疾病的发生源于体内的阴阳失调或气血不畅,而对此提出的治未病理念强调的是在未患病之前,就要做好身体的调理和保养,使身体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
养生与中医治未病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强调了人体内部的平衡和调整。
养
生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起居饮食、养生保健、适度锻炼等,这些方面在中医治未病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通过适当的食疗、穴位按摩、气功练习等方式来促进体内经络气血的流通,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养生与中医治未病理念并不是一蹴即至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
在
现代社会,人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注重预防医学与中医养生相结合,早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达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只有将养生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健康与幸福。
“治未病”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治未病”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治未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养生预防保健的重要内容。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方面的内容。
这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展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能够采用的预防方法,这样才能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这正契合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中医养生的目的是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做到百毒不侵。
因此,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不要口渴时才开始挖井,为时晚矣。
把“疾病的防治重心前移”,就是告诉大家不要等有了病才把健康当作一回事,尤其是病人,要提倡养生,因为人体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通过一定的预防方法和适量的运动,可以让机体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有助于慢性疾病的康复。
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
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由于疾病的发生与机体的正气和邪气密切相关,应重视调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抵御疾病的发生。
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使气机畅达,坚持进行卓有疗效的保健运动,提高健康水平。
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也是提高正气的重要手段。
还应注意防止邪气的侵害,搞好卫生,防止污染以及避免六淫、七情、饮食与劳逸等致病邪气的侵袭,也是未病先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既病防变是指已经发生的疾病要控制或延缓病情进展,避免或延缓其并发症的出现。
采用中药、针灸、推拿、音乐及运动等疗法有机结合标本兼治,达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目的。
“治未病”观念与现代生活健康密不可分

“治未病”观念与现代生活健康密不可分李富田青州市中医院《黄帝内经》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是目前我们人类从事疾病预防、治疗、保健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与自身的疾病健康越来越重视,但是局限的现代医学只能从微观上去认识疾病,分析原因,只能从寻证医学的角度告诫人们:xx水果含有xx要多吃,xx粮食含有xx要少吃,xx工作时间长易引起视神经疲劳…,对于如何教导人们应该怎样从日常生活中去预防疾病,发现疾病的经验少之有少,聪明的人去找中医寻找答案,可在浮躁的金线社会,很多“伪人士”就打着中医的幌子坑蒙拐骗,让人们受尽”治未病“的苦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从深的一方面去考量现代中医或现代医学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治未病”究竟怎样做才合理。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有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主要指要掌握自然规律,根据天地阴阳法则调和各种方式,有节制、有规律地安排饮食和起居。
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形与神俱”。
也就是一个人要做到形神统一,形神结合。
有形的运动和无形的精神的调和,才叫完整。
这段话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叫做“知道”?,很多人认为是知道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其实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在这里我们要理解为“能根据天地运行的规律明白万物生长的机理,从而总结出生长的规律”,这里要强调“其”,也就是他本人,要有自己本身的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顺从。
很多人有体会,小的时候一上学就全部听从老师或家长的,干什么事都“俺老师说了或俺母亲说了…不对”,把老师或家长当做最权威的“真理”,逐渐长大了才慢慢有自己的认识,“xx说的不一定对,我认为…”这是人类认识事物随着成长阅历不断总结的必经过程,“治未病”的首要基础是你自己的觉悟,也就是你自己本身在几“年级”,如果自己定位不准确就会产生高中生轻视初中生,初中生轻视小学生的思想,总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就成“固执”,就会产生“要有张悟本,茄子绿豆不愁卖”的现象。
少年老成青少年养生保健的重要性

少年老成青少年养生保健的重要性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与成长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
因此,青少年养生保健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少年老成青少年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首先,少年老成青少年养生保健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需要充足的营养和运动来保持健康。
然而,现代青少年普遍存在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等问题,导致肥胖、近视、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的增加。
因此,通过养生保健,青少年可以获得更好的身体素质,预防和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其次,少年老成青少年养生保健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青少年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各种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节和缓解,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通过养生保健,青少年可以学会放松自己,调整心态,提高心理抗压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此外,少年老成青少年养生保健对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也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往往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养生保健,青少年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合理饮食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同时,养生保健还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注重身体健康、尊重生命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那么,如何进行少年老成青少年养生保健呢?首先,青少年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他们应该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高糖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
其次,青少年应该进行适量的运动。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每天坚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此外,青少年还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最后,青少年应该学会放松自己,调整心态,如通过阅读、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综上所述,少年老成青少年养生保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养生保健,青少年可以获得更好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浅谈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养生学的认识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养生学意义刘珍(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教研室湖南邵阳422000)摘要: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有了“治未病”的思想,“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
本文运用养生学原理,从调节机体,顺应四时变化规律;饮食有节,劳逸适度;调摄情志,修身养性;祛除病邪,扶助正气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养生学的意义。
关键词:治未病;养生学;中医理论“治未病”这一学术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两千多年来,《内经》“治未病”这一指导思想对祖国医学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
所谓“治未病”,一方面指未病先防,即“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指发现征兆和早期治疗;还包括已病防变[1]。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
所谓养生,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
养生方法包括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
而中医养生学,指的是在中医学的理论指导下,运用恰当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等)以及适应自然规律等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方式,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目的[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发陈、秋容平、冬闭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强调了应摄生保养于患病之先。
笔者运用祖国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其在养生学的意义。
1 调节机体,顺应四时变化规律祖国医学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作者简介】:刘珍(1979-),女,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与外界环境关系密切。
唐代医学家王冰称:“不顺四时之和,数犯八风之害,与道相失,则天真之气,未期久远而致灭亡,故养生者心谨奉天时也。
”这说明了养生要顺应四时,适应自然,避免外邪侵袭。
青少年的中医养生文化教育与保健

青少年的中医养生文化教育与保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而青少年的健康更是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近年来,中医养生文化逐渐受到社会的,对于青少年的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开展青少年的中医养生文化教育与保健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医养生文化教育中医养生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注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预防。
中医养生文化教育就是通过教授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养生方法,如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心理调节等。
在中小学阶段,可以开设一些中医养生文化的课程,让青少年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知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中医养生讲座、中医养生操练习等,让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中医养生的方法。
二、中医保健中医保健是一种预防和治疗方法,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注重人体内部环境的调节和平衡。
中医保健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医保健可以帮助青少年预防疾病。
通过调节饮食、运动锻炼、心理调节等手段,可以增强青少年的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保健可以帮助青少年治疗疾病。
中医保健不仅可以调节人体的内部环境,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治疗疾病。
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如感冒、咳嗽、腹泻等,中医保健有着独特的疗效。
三、结论青少年的中医养生文化教育与保健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开展中医养生文化教育,可以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养生方法;通过开展中医保健,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青少年的中医养生文化教育与保健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人们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保健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式,逐渐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
中医保健知识涵盖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保健的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与稳定是保持健康的关键,而这种平衡与稳定取决于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国家卫健委:青少年保持健康体重要注重“治未病”

得到改善后,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问题 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 列入精神疾病范畴。对此,陆林指出, 世卫组织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此举使网络 成瘾问题受到社会更多关注,甚至在治 疗时能得到保险支持。他表示,网络成 瘾不应被简单定义为一种疾病,青少年 过度使用网络往往伴随着其他问题,涉 及家庭、学校和孩子自身,问题的改善 和解决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家长正确关 注和教育、学校支持,以及同伴帮助, 都可以减少青少年对网络的过度使用。
少持续 12 个月才能确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
院院长陆林在国家卫健委日前举行的新 闻发布会上表示,统计数据表明,全世 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 是 6%,我国比例接近 10%。目前,我 国关于这一领域的治疗规范仍在制定之 中。
尽管网络成瘾治疗规范尚未发布, 但陆林表示,网络成瘾现象的出现往往 与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有关,临床治疗过度依赖网络的青少年 焦虑、抑郁、多动症时,会按照相关治 疗规范进行。一般而言,这些心理疾病
科普教育,普及超重与肥胖的危害,提 高青少年的防范意识。青少年应定期体 检,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及 早发现、科学判断是否出现超重和肥胖 问题,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对于已经超重肥胖的青少年,丁钢 强建议,除主动科学地安排膳食与运动 外,青少年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应避 免使用饥饿或半饥饿疗法来控制和减轻 体重,切不可盲目服用减肥药品。
国家卫健委明确青少年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已成为社会 关注的焦点,但什么样的行为是网络成 瘾?网络成瘾与一般网络使用的区别在 哪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发布《中 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 版)》,对网络成瘾的定义及其诊断标 准进行了明确界定。
中医治未病的意义

中医治未病的意义中医治未病是指在人体尚未出现明显疾病状态时,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一系列的调养和干预,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它的意义在于提前发现和纠正一些亚健康状况,加强人体的自愈能力,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进程。
首先,中医治未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指人体没有出现明显的疾病,但已经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这些症状提示身体正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如果不及时调整,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疾病。
中医通过观察舌苔、脉搏等指标,对身体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亚健康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调理,帮助人们恢复身体的健康平衡。
其次,中医治未病能够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强调人体的自愈能力,认为人体有着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通过中医的方法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帮助身体排除潜在的病因和病态因素,调整五脏六腑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增强身体的自愈力。
中医的调理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按摩等,这些方法都能够激发人体的正气,提高身体健康的水平。
此外,中医治未病还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中医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以及五脏六腑和经络的协调运行。
在人体内部环境保持平衡时,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很难侵害身体,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中医的调理,使得人体的五脏六腑和经络能够协调运行,促进血液循环、气血畅通,保持阴阳平衡,维持身体的稳定状态。
此外,中医治未病还能够提高生活质量。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容易导致身体和心理的多种问题,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中医注重平衡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膳食、适宜运动、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饮食结构,人们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最后,中医治未病还能够延缓衰老进程。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机能开始下降,容易出现各种亚健康状况甚至疾病。
中医强调养生的重要性,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延缓机体衰老过程,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

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健康理念。
它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理身体、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等方式,达到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的方法。
一、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食疗对养生有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饮食可以补养气血、调整阴阳平衡,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同时,要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脾胃造成伤害。
二、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同时,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传统中医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但要注意,运动要适度,过度运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三、精神调养中医认为,人的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同时,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进行放松身心,达到调节情志的目的。
四、起居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要戒烟限酒,避免不良嗜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是一种全面、科学的健康理念。
它强调预防为主,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精神调养、起居规律等方式,达到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我们应该积极践行这种健康理念,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引言中医治未病,是指在疾病未发生或未恶化之前,通过调理身体、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病情。
这种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体现了中医理论中“治未病”的思想。
本文将探讨中医治未病的现状、疗养保健实践及其未来发展的思考。
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医治未病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市场前景广阔。
政策支持是中医治未病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推动中医药治未病全面深入发展”。
养生当从青年始

龙源期刊网 养生当从青年始作者:西岳来源:《科学养生》2009年第02期我们看到每天早上广场上的晨练者,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朋友。
如果晚上到迪厅、歌厅、网吧、酒吧,则又是青年人浪漫的天下。
有时是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不知天色已晓。
缘此,我们也看到不少青年上班族,早上顾不得吃早餐,就匆匆去单位签到了。
如此长期的起居无常饮食无节,给身体健康带来的隐患是显而易见的。
不少疾病的低龄化趋势,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养生保健应从青年就开始做起啊!古人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治未病就是在疾病未发生时就做好预防。
如果疾病一旦发生,再去医治,病毒对身体的侵淫已是损伤在先了。
青年时期,正是精力旺盛血气方刚的时期,从身体状况来讲,也是未病时期。
但这个时期的身体,虽强健无畏,也需要科学地加以呵护,做好各方面疾病的防治,才会为中老年以后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这个时期忽略了对身体的保养,并无限制地损伤身体,大量透支健康的元素,长期违背体内生物钟在运行中的潜在规律,势必会降低身体器质功能和对疾病的免疫力,使一些本来不该发生的疾病,早早地寻上门来,这种早年得疾、未老先衰甚至是英年早逝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啊!三国时的嵇康曾说:“偏一溉之功者,必一溉而后枯。
”健康和长寿也是一样。
关键在于一点一滴地积累。
没有根深蒂固地培植,也便没有以后的枝繁叶茂。
反之,疾病也是一样,青年时有损健康的一枝一节,也会积多而成重疾,不可救药。
明朝名医万全一针见血地指出:“养生何必到老年,婴儿护养应为先。
童幼有思又有想,不信请君问万全。
”明此,我们说养生保健,一定从童幼青年开始。
尽管时下工作紧张,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使大多数青年人处于疲于奔波拼命挣钱的冷酷处境,但若明白:健康是“1”,而所有财富是“0”这样的数字比喻,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养生保健放在人生重要的位置,做到少而思老,康而思病,未雨绸缪,那么,当人生及至老矣时,就可安心地颐养天年享受皓首之乐了。
“治未病”即是最好的养生

“治未病”即是最好的养生作者:庞国明来源:《祝您健康》2012年第02期中医“治未病”,即采用各种预防的方法,避免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内容广博。
当前,随着回归自然热的逐渐兴起,人类追求返璞归真,养生保健,绿色疗法,“治未病”也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
祖国传统医学一贯主张“上工治未病”。
自《黄帝内经》以来的2000多年,历代医史文献对“治未病”的记载,主要可归纳为两方面:第一,“未病”的涵义。
一指健康状态的个体阴平阳秘、气血调和且又未受病邪侵害,即“无病”;二指处于发病或传变的前期,疾病早期症状较隐匿且轻,即“欲病”。
第二,治未病的具体措施。
一是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因内在脏腑、阴阳、气血、津液功能失调及外界致病因素的伤害,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二是积极治疗刚刚出现的症状,祛除致病因子,避免疾病发展。
简言之,中医治未病包括五个内容: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择时防发。
日常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定期体检见微知著最好每年定期体检,尤其是中老年人。
体检内容既要包括身体疾病、心理疾病,也应包括中医的体质类型和亚健康状态。
这样可以让医生将“辨病”与“辨体”相结合,及时发现“疾病微征”或“隐态”,利于早期获得健康指导和治疗。
还可以向社区及医院提供自己的体检资料,以获得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定期随访。
从而形成“体检-预防-保健-诊断-治疗-体检-康复”,这种环式“治未病”的保健诊疗链。
2重视先兆裁断逆转先兆症状是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关键。
比如对中风的潜证“无者求之”的早期治疗,患者开始出现肢体麻木、沉滞,这些脉络阻滞症状,即给予丹参、红花、川芎、赤芍、鸡血藤等活血通络药物治疗,从而预防中风的发生,治中风于未发之时。
对一些反复发作,发病有规律的疑难痼疾,如现代医学中的免疫性、过敏性及内分泌、神经系统或者一些病因尚未明了的疾病,运用中医“治未病”方法,注意缓解期的扶正固本,结合情绪调摄、体育锻炼,可以取得确切的疗效。
从中医角度谈青年人养生

文章转发自120健康网原文地址:/zhuanjiaguandian/9899472/18635.html养生是指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方法来达到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为目的的医事活动【1】。
一谈到养生,很多人会立刻想到在公园里打太极拳的中老年人。
但是养生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青年人同样需要养生来增强体质、防病延年,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好基础。
中医养生的核心理论是“治未病”,被誉为养生宝典的《黄帝内经》里面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所以青年人应该通过养生来“治未病”,从而使自己的身体保持在真正健康的状态,去充分地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快乐幸福地走过人生旅程。
一、运动篇在《三国志•华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由户枢不朽是也。
”意思是人的身体应该得到适量的运动,但不能够过度,运动能够消化水谷之气,从而使血脉流通,不生病,这就好像是经常旋转的门轴不会腐朽一样。
事实也证明,运动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进程,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更是极为有益【2】。
现在的青年人有许多都沉浸在考学的压力中,每天埋头于书本,而不把运动当回事。
还有的青年人即使没有处在考学的压力中,也宁愿去睡一个懒觉或者把时间花费在网络游戏上,而不去运动一下。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青年人的营养和医疗环境条件都比较好了,而体质却比五六十年代的差了。
运动的方式有很多,青年人可以打篮球、跑步、游泳、登山或者去健身馆,还可以采取中医的传统保健项目,如太极拳、养生操、保健功等等。
总之,要让身体“动”起来,以达到运动养生的目的。
二、节欲篇《吕氏春秋•孟春纪》中写道:“世之贵富者,其子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
遁焉,性恶得不伤?”这和我们现在的情况非常的相似,生活条件好了,身边充满诱惑的东西也多了,这些东西虽然丰富多彩。
但是如果我们每天去追求这些东西,以至于沉溺于其中,必然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人应该如何养生
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身体发育等情况,正处于渐盛 阶段,体内的阴精还没有达到最充盛的程度,肠胃的器官 还比较脆弱。因此,青年人重视人体养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 饮食营养合理,注意保护肠胃 • 保证睡眠时间,防止用脑过度 • 重视精神调养 注意形体锻炼 • 适应自然规律 防止病邪侵害
健康合理规律的饮食
• 五行传变
五行传变中包括母子传变及乘侮关系的传变两种。母子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累子”即疾病从母脏 传来,病依据相生方向侵及属子的脏腑。“子盗母气”即病变从子脏传来,侵及属母的脏腑。乘侮关 系的传变包括“相乘传变”即相克太过而导致疾病传变,“相侮传变”即反克为害。
• 内外表里传变
疾病的内外表里传变主要是指经络与脏腑的内外表里传变。《素问·皮部论》中讲:“邪 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说明了 经络是从皮毛腠理内传于脏腑的传变途径。故而,在疾病产生后可以通过对此传变规律的分 析进行预防。
传统养生术
推拿养生 针灸养生 饮食养生 睡眠养生 运动养生 房事养生 药物养生 环境养生
情志养生 四时养生
太极拳 气功 五禽戏 八锦缎
青年人应该如何养生
青少年时期:“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行动敏 捷)中医学认为,人在青少年时期,身体各部分的器官发育迅速, 五脏六腑功能活动和经脉气血运行都比较旺盛。
祝大家身体健康
Thank you
“治未病”与青年人养生
青年人是否有必要养生?
在我们的印象中,养生是中老年人的事情,年轻人很少关注, 只有当身体出现异常后才会关注养生。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伴随 着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养生锻炼,亚健康问 题也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出现。甚至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 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病的也只占 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 调理精神情志:
即保持精神上清净安闲,无欲无求,保持心志闲舒,心情安宁,没有恐惧,调整自己的爱好以适合世 俗习惯,不生气,不使思想有过重的负担,以清净愉悦为本务,以悠然自得为目的。这样以来,真气深藏 顺从,精神持守而不外散。
• 保持阴平阳密:
《黄帝内经》所说:“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调和阴阳是最好的养生方法,阳 气固密于外,阴气才能内守,如果阳气过于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要亏耗而衰竭;阴气和平,阳气周密, 精神就会旺盛;如果阴阳离绝而不相交,那么精气也就随之耗竭。
中医养生的误区
“养生不关年轻人的事?”。切勿认为养生仅是为了长寿,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 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证人体的健康,同时也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现代人的 压力大了,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呈现年轻化,因此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讲,养生是必不可少 的。
中医养生理念
• 健康——亚健康(衰老)——疾病——过劳死 • 养生目的——健康、长寿
即病防变
既病防变,顾名思义,已经生病了就要及时的治疗,要能够预测到疾病可能 的发展方向,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疾病的发展都有顺逆传变的规律,正确的预测到疾病的发展则能够及时阻断 疾病的加重或转变。在中医理论基础中,脏腑之间有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所以在疾病的发展传变中主要包括五行传变,表里内外的传变。
治未病
《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 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中医中“治未病”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生。主要包括:法于自然之道,调理精神情志,保持阴 平阳秘这三方面。
• 法于自然之道:
顾名思义,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起居能顺应四时的变化:春三月,应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 舒缓身体,以使神志随生发之气舒畅;夏三月,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应使腠理宣统,使阳气 疏泄于外;秋三月,应早睡早起,保持意志安定,使精神内守,不急不躁;冬三月,应早睡晚起,等到太 阳出来再起床,避开寒凉保持温暖,不能让皮肤开张出汗而频繁耗伤阳气。
饮食方式 营养组合+巧选脂肪+三餐定
量+凉吃有益+细嚼慢咽+多吃 多动+少食多餐+摄足微量营养 素=健康+健美
十二时辰养生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睡觉保护阳气(胆经当令) 丑时——肝经造血时间(肝经当令) 寅时——号脉的最好时机(肺经当令) 卯时——空腹喝水,排出毒素(大肠经当令) 辰时——早餐营养要均衡(胃经当令) 巳时——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脾经当令) 午时——睡好午觉养阳气(心经当令) 未时——保护血管多喝水(小肠经当令) 申时——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膀胱经当令) 酉时——预防肾病的最佳时期(肾经当令) 戌时——工作学习的第三个黄金时间(心包经当令 亥时——准备休息(三焦经当令)
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运动是形式,养生是目的。形式灵活多样,且可以自创,只要能够 达到健身的目的即可。
最好的抗高血压运动——散步 最好的抗衰老运动——跑步 最好的健脑运动——弹跳 最好的减肥运动——游泳 最好的防近视运动——打乒乓球 最好的健美运动——体操
适量,是指运动的量要达到个体心身最佳适应次数,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适度,是指运动的度要适合个体心身最佳适应限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愉悦,是指运动时要使个体心身保持轻松、舒畅的整体愉悦状态,不要带着愤 怒去做养生运动。 做到适时、适量、适度、愉悦,运动养生可以说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绝佳 养生方式。
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
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 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亚健康常见于长期处于高压力、无规律的生活状态的人群中。同时,长期缺乏锻炼, 饮食没有规律,也是亚健康的常见人群。我想,这也是现在许多年轻人的通病。
“治未病”就是中医养生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 一,就是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 运动疗法及中草药等多种措施,调养 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增 强人体抗病能力,让人体少生病、不 生病,纵使得病也能尽快痊愈,痊愈 后少复发。中医治未病是中医预防保 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并成为现 代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