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2019年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20世纪初,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逐步兴起和发展的歌唱文化,一般是指为学堂唱歌或学堂开设音乐课而编制的歌曲。
学堂乐歌在借鉴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洋的基础上,传播西方音乐知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促进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形式的建立以及推动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等方面彰显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一、学堂乐歌概述
(一)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于欧美列强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的时期,在维新变法新思潮的影响下,中国一批有志青年为了探寻富国强兵、反帝反封建的救国之路,东渡到日本学习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音乐教育,以实现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对我国青少年学生实施美育和德育教育。
(二)学堂乐歌的内容
学堂乐歌在中国灾难重生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与发展,其内容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学堂乐歌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中国人民群众抵御列强入侵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富国强兵、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潮;其二,对“军国民教育”进行积极宣传和大力推行;其三,反映拥护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新政的革命心声,提倡追求男
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民主精神;其四,表现学习新文化的欲望,倡导“移风易俗”的民主思想,同时学堂乐歌结合学校教育和生活现状,向青少年进行热爱生活、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
(三)学堂乐歌的表现形式
一般情况下,对“学堂乐歌”歌曲的编写是以日本、欧美等国家的现成歌调为蓝本,填配进去我国自创的歌词,甚至有时存在将同一曲调反复填配不同歌词的情况。
而以我国传统音乐曲调为基础进行填配歌词的歌曲以及由我国音乐家自创曲调填配
歌词的歌曲相当少见。
学堂乐歌歌词的创作强调“言文一致”,并使其适合儿童的需要,大部分歌曲采用单音歌唱的方式,即齐唱曲调,而多声合唱的方式较少,并且歌曲的作者对歌曲音乐表现形式并无过多要求。
所以,我国学堂乐歌的表演形式常见于学校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歌唱,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的基本乐理知识和记谱法。
二、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学堂乐歌为我国近代音乐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19世纪末期,在变法维新思潮的影响下学堂教育逐渐兴起,学堂乐歌随之出现。
在我国,学堂乐歌的发展,充分体现了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属性。
自古以来,我国比较重视音乐教育,但在当时的历史时期,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属性并未彰显,其仅仅为统治阶级服务,对人民而言,政治意义不太明显,自西周到大唐,音乐教育都只是作为帝王培养礼乐祭祀以及享乐的一种工具。
直至
20世纪初,随着学堂乐歌的出现,中国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属性才得以彰显,并逐渐被群众接受和认可。
其中由音乐教育家沈心工创作的《男儿第一志气高》是我国首部学堂乐歌。
这首歌的歌词中充分地体现了爱国、为国的政治含义,还有其后期创作的《中国男儿》、《警醒歌》、《国脉》以及《何日醒》等作品,歌词中政治意义的体现也越来越明显,音乐教育也从为统治阶级服务,逐渐转变为群众反帝、反封建和表达爱国热情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学堂乐歌中政治属性的体现,不仅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我国近代音乐教育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学堂乐歌促进了我国近代音乐教材和音乐师资力量的建设
在早期的学堂教育中,没有正规的音乐教材,虽然后期成立了新式学堂,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也没有正式的教材和歌集,并且在该时期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从而导致我国的音乐教育仅能以日本教习为主。
沈心工在回国任教期间,发觉我国的音乐教材严重缺乏,其开始创作并编写歌集,相继出版了《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以及《心工唱歌集》等作品。
其在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上,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举办美育音乐会、乐歌讲习会等。
此外,学堂乐歌以其自身具备的政治属性,充分地展示了其社会功能,也激发了社会各界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奠定了其在近代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乐歌活动较为典型的音乐表现形式为集体合唱,该形式为五四运动后人民群众的歌曲体裁
提供了条件,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学堂乐歌不仅为中国近代音乐提供了诸多优秀作品,而且在培养师资方面也展现了其强大的社会功能,其对推进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学堂乐歌明确了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目的、内容和程度
20世纪初由于学堂乐歌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近代学生的音乐教育走向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不但促使学校音乐教育初具规模,而且明确了教育目的、内容和程度,从而也标志着学堂乐歌成为了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04年,在《学务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应有益于“德性风化”,并将修养性情、健体强身作为乐歌课的教学目的。
同时,根据教育程度的不同,音乐教育的授课内容和教育目的也有所区分。
如,将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定位为助其发育、德性涵养、心情和悦;小学音乐教育的授课内容为“授以平易之单音乐歌”、“渐进则用表谱授以单音乐歌”;师范学堂中音乐教育的授课内容为“授以单音歌、复音歌及乐器之用法,并授以教授音乐之次序法则”。
到1923年,随着学制系统的改革,学校的音乐教育课堂也随之进行了革新,明确了音乐教育目的为既能使学生歌唱单复音的歌曲,掌握普通的乐理知识,又能激发学生欣赏文艺的兴趣,培养学生涵养美的情感。
此外,还在音乐教学内容上将乐理教学细分为音乐常识、读谱法、和声学初步三项,将歌唱教学细分为歌曲和基本练习两项。
(四)学堂乐歌促进了我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学校的发展
学堂乐歌的出现,有效地促进了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以音乐为主的教育机构也随之诞生。
1927年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的成立,使我国近代音乐教育从此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随后一些学院也纷纷开设音乐系,如杭州艺术学院音乐系、北平文理学院音乐系、广州音乐学院等等。
这些音乐学院及音乐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使我国音乐教育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也为未来音乐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学堂乐歌在促进音乐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结论:
总而言之,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其对于促进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学堂乐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历史遗产,同时也引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走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因此,学堂乐歌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