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由此可见,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最终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服务。
如何抓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呢?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体会。
一、善于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充分把握儿童的这一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儿童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阅读的成功。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让情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教师要是一位动情和煽情之人。
要想感动学生,让学生对文章情深似海,我们教师必须要走进文本和作者交流,充分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以此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起共鸣,正所谓学会“煽情”。
此环节在课堂引入上至为关键。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可以设计简朴而充满理性,凝重而饱含激情的导语(“圆明园”——融汇了整整六代皇帝的浩荡皇恩,更凝聚了151年的能工巧匠的风雨兼程,凝聚了古往今来的一切奇思异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奇迹般的园林,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东方神话,却那么悄然又轰然地毁灭在两个强盗之手),为文章的学习铺下慷慨、悲怆的基调,让学生对圆明园的情恩在脑中弥漫和升腾。
二、尝试品味词句情感是不能靠传授灌输的,而应是学生自发生成,是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品词感悟,从而产生的共鸣。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想和语言本是平行一致的,并无先后内外的关系。
”那么如何在与文本对话中激发学生情感呢?找关键的词句就是不错的方法。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找出体现周总理这一夜“简朴”的生活词句——“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阅读教学之我见
阅读教学之我见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
要想使这几种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一个持久的培养过程。
能否把其中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其它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呢?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认为阅读教学的改革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运用这些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成果。
一、更新理念,角色定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新的课程理念变教师是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思维碰撞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
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教材上没有的,教师预先也没有想到的,这种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热生活,关注生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的习惯。
二、转变方式,激活资源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
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
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
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
“文本与阅读主体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畅所欲言,可充实完善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读书,我不敢说是经国之大业,但确实是立身之根本。
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是值得众多语文老师深思的一个问题。
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就是希望学生在离开了教师的耳提面命,也能兴致盎然地自主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可是达到这一点实非易事,我觉得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用心地给学生插上阅读的隐形翅膀,认可他们,指引他们,给他们信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情趣,方可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使其终身受益。
1认可个性阅读,给予阅读信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如今的学生青春不再有防线,精神也不再有枷锁,他们喜欢想我所想的,喜欢说我爱说的,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权力。
所以我们应适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尽情的表现自我,并认可他们,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张扬,阅读才会出新。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情感参与的过程,体现着强烈的个性特征。
因此学生禀赋的差异,再加上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角度,对文本的解读是不同的。
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解答,只要学生大胆发表出自己独特见解,小到一个词语的理解,大到对文章主旨的认识,只要合理即可,无所谓对与错。
所以我们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切忌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否则只能是限制甚至扼杀了学生充溢着灵性的解读。
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九年或十二年学习生活的孩子,对于所阅读的内容整天处于被动的解读、标准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那么,怎么能激发他们的阅读情趣?我们又怎么能够想象和指望他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在他一生中,又如何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去年我市语文中考试卷现代文阅读《春卷》有这样的一道主观题:17.正如《端午的鸭蛋》《春酒》等,舒婷笔下的春卷极富人情味,它们都是“舌尖上的感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之我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与写作教学一样,是字、词、句、段、篇基本功的“组装”、运用和熟练的过程。
同时,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获得知识、积累丰富的信息资源、掌握大量的鲜活的词汇,是增长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没有一定量的阅读,便很难于写作。
因为阅读面过于狭窄的缘故,很多学生为写作文大伤脑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腹中空空,没有几点墨水,下笔难免抓耳挠腮,如挤牙膏。
或者词汇贫乏,翻来覆去还是那么几个词。
但是,不少同志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肯在阅读教学上多下功夫。
在课堂上抄抄笔记,写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便了事,更没有课外阅读的要求。
因此,语文总是学不好。
上了初中,还是不会阅读,一篇简单的文章读上半天,依然不知所云。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笔者以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
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读书能力,训练语感,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农村的实际,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榜样引路。
教师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用伟人的例子引导学生读书。
如: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毛泽东……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教育学生应多读书,多学习。
2.美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
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阅读是理解吸收语言信息的最主要手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激发求知欲望等。
现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阅读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拿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用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提示的“学习重点”、课后练习、课文的有关注释,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者的基本观点,文章中蕴含的知识点和文章的语言特点。
通过阅读对文章的体裁、内容以及主题有初步的感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创作手法、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把握作者运思成文的过程。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前面的“学习重点”的阅读明确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策划的重点学习目标,认识并掌握阅读文本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这是自主阅读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课后练习本身就是阅读学习这篇课文要达到的目的和实现的目标。
它是对“学习重点”的具体体现,是思维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教师要指导学生横向触类旁通,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方式,以便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
第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习惯。
一篇文章包含的知识能力点丰富多彩,文章的特点各有千秋,甚至连知识点的答案也不具唯一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珍视自己对教材、对问题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充满生命力的火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普遍意识里的语文,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阅读。
阅读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必须,是人习得知识的基础,也可以说的是一种生存方式。
如果说,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入口,那么阅读则始终贯穿于语文教育之中,是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需培养学生的文字素养,有陶冶情操与健全人格的任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与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目的、内容与要求方面有一些变化,在阅读的目标里体现出了整体性、阶段性与渐进性,适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设定的每个学段的阅读目标都有一定梯度,更优化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
归纳小学各学段目标的主要内容如下:在第一学段(1~2年级),引导学生入门阅读,使学生喜欢阅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进行阅读,喜爱图书并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学习默读,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阅读过程情感体验;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方法要求“用普通话初步学会默读”,并学习略读,能借助字典、词典与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语言,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逗号与句号的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半用法,诵读优秀诗文并背诵部分优秀诗文等;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默读作出速度的要求,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叙事性作品等,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背诵的优秀诗文60篇,并对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要求等。
二、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1.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在树立“学生观”的过程中难免摆脱不了封建时代“长幼尊卑”与“师道”的束缚,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仍然长时间处于控制课堂的地位,也就是一种“教师霸权”的现象,使得学生失去了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的机会,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照本宣科”,而不是主动地探究“真情实感”,造成了教师、学生以及知识(指课本)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初中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阅读教学之我见一、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
具体要求是:(1)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2)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
(3)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
二、故事吸引,情境感染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
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的浓厚兴趣。
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
三、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阅读教材平等“对话”语文课是要读书的。
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
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
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1)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2)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3)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
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在相互尊重、相互倾听、相互交流的和谐氛围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不断调整并充实自己的经验世界。
“阅读是使人精神得到成长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与基本途径。
”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从而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并走出文本,融入生活?一、潜心会文本——生本对话课堂上,学生不是单纯地接受,而应通过文本试图找“一束思想的芦苇,一个灵动的智慧,一种悠久的情怀”,同时又与文本展开认知、思维的较量。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应力求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自读自悟。
在教学《槐香五月》这篇课文时,教师先提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并边读边想五月的槐花怎么样?用笔画一画相关的句子,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在书中空白处写写。
学生带着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
自读后,在交流时,学生发言踊跃,都能把自己的点滴感受表达出来。
学生在自读中通过“‘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之蜜。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等句子概括出槐花之香。
还有的学生在自读中抓住“清香”“醇香”“浓香”“浸”“香海”等词语感受出了槐花之香。
接着指导学生练读他们找出的句子,通过动情、陶醉地朗读,学生感悟出文本的语言美,语境美;同时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读书做记号,写下阅读感受,留下思考的痕迹。
学生只有熟读课文,与课本对话,悟出其中的某些东西,才能走近作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合作交流——生生对话语文学习常常表现为学生的个体化行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可能一样,学生对阅读内容必然有个性化的反应,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
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平等友好地对话,这样,对其中任何一个学生个体来讲,他的学习资源有多么的丰富!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预设交流阅读感受,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朗读、合作创作、交流体验等,这样互动学习,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能感受到合作的力量。
初中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阅读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阅读方法想象力课外阅读阅读是获得信息和知识,吸取精神营养,提高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我们的精神世界得以丰盈,心灵和思想日渐成熟。
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愈来愈受到重视。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倍受关注,下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一、阅读教学现状1. 教师过于看重思想内容的分析,以致阅读课成了中心思想分析课,甚至成了思想教育课,一味向学生灌输所谓的思想。
这样的阅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倦,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主观能动性被扼杀。
2.阅读指导程式化,几乎都是介绍时代背景、注音、解词、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等。
这种程式化的阅读教学,怎能不让学生昏昏欲睡。
3.肢解课文,过分强调对字、词、句、段的分析,而忽略了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结果把一篇完整的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
4.重提问,轻学生自主理解。
讲解时问题多多,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永远具有话语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简短的文章的理解也是这样,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只能使学生的思想僵化,失去独立思考能力。
二、原因分析1.教师认为自己总比学生高明,学生只有经过教师的讲述才能理解课文,生怕学生理解错误。
山东著名特级教师董衡在《难忘三节课》一文中说:“(这些十二三岁的学生)记忆力强,思想敏捷,活跃,好发问,好讨论,喜观察,善模仿,求知欲强。
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启迪其智慧,活跃其思维,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启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就会越学越聪明,创造力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
”许多本来喜欢语文的学生越教越疏远语文,甚至厌恶语文的原因,正是因为教师教得不得法,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造成的。
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阅读教学之我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也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整体把握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学习;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新课标在关于阅读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对话教学即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对话交流。
阅读也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从学习小学语文的第一篇课文开始,儿童正规的阅读活动也就开始了。
然而,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儿童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被动阅读的居多,喜欢阅读并自觉主动地阅读的人却少之又少。
因此,耗时费力的阅读教学值得我们深思。
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是人生阅读的起点,也是阅读的第一阶段,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儿童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一进小学,认识一些汉字,就会产生认读词语、短句的欲望。
如果因势利导,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会使儿童持续阅读,逐步变成自觉的要求、爱好和兴趣。
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过程,或简洁生动的导语,或借助挂图、实物、音像手段把学生带入课题情境,以激发兴趣。
或提出问题,造成悬念,激起遐想,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我在教授《望天》这一课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出示“小查理”的图画,引出课题。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他在抬头望什么?学生情绪激昂,有的学生说望小鸟,有的说望飞机,有的说望飞碟或外星人。
到这时,我把话锋一转:“答案就在课文中,你想知道,就去读课文吧!”于是,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全身心的投入阅读。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这就产生了一种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习惯上称“练习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
灵活 变换 角度 . 设丰 富的教 学情景 。 创 并把 学生 引入情 景 , 而使 从
学生对学 习产 生兴趣 , 萌发 求知欲 , 引学生主动地去 探索延伸 。 吸
例如 , 在教 学《 美丽的小 兴安岭》 一课之 前 , 我先 布置学生 观察
入 角色” 强化 感受。 ,
由读到写是 学生阅读能 力的进一步提 高和升华 。 这里说 的写 ,
并不是说 写写生字 、 写写课 文 , 而是从大语 文教学观来 考虑 。从低 年级阅读教学 中的写句子 , 到中年级 的写片段 , 再到高 年级 的把人 物、 动物 、 活动 、 件等 写具体 . 事 这并不 是一 日之功 。 需要 语文 教师
能解决课文 中的问题 . 而且有 一个 明确 的阅读思路 。 掌握 了这 种阅
我根据讲解 的需要 , 时运用 电教 手段 , 适 如播放 多媒体课 件和
录音 带 , 学生获 得形 、 、 的直观 感觉 ; 出示相 关的摄影 、 使 声 色 或 图
读 方法 , 学生对 阅读课文 的理 解会感觉轻松许 多。
赞美之情 。
像《 大灰狼》= 生童话》 格林童话》 《 安徒 H 《 等许 多童话故事 集纷纷 在同
学 们中传 阅。几年下来 , 我发觉学生似 乎已经养成 了一种 习惯 : 有 问题找资料 、 有空 闲翻书架 。 以说到现在 为止我们班 的学生 已经 可
这一 环节 中让学 生能发现 问题 , 到整体感知课 文所 要表达 的一 做
我充分利用 实物指导学 生进行细致 的观察 ,加深 对课 文内容
个 大概意 思是什么 ; 然后 让学生 “ 想一 想” 者写 这些 内容 的 目的 作 是什么 ; “ 再 议一议 ”不仅 要找 到 以上 问题 的答案 , , 还要 “ 议一 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阅读已经成为学生求知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以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阅读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在引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升,使学生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过程中,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以完善,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思想感情。
经过长期的实践,笔者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摸索出了以下四点经验:一、语文阅读教学文本化众所周知,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特别是散文、小说、诗歌等一些文学作品,是学生积累语言、学习写作很好的范本。
文章中有很多的美词佳句、名人名言,还有很多激动人心的优秀事例,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写作的最好示范,只要学生学会把阅读中积累的这些材料学以致用,那么,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不会文思枯竭,语言乏味。
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字词(它是阅读的基础)、重视背诵(在背诵中增强语感)、重视摘抄(分门别类地抄,便于学习和查找)、重视文本的阅读指导(多读字词、多读课文、特别是精彩的片断,要细细的体会、品味),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些,才会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二、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和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质量。
具体的做法是:(一)正确用好导读,注重个性阅读在教学中,我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例如,在教学《为你打开一扇门》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扇门,让同学们想像,门后有什么?你最渴望打开一扇什么门?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卡通之门”、“科技之门”、“文学之门”……直观的画面,激情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一、概述阅读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扬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
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一个人的内涵,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通过阅读,可以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可以以史为鉴,也可以间接增强一个人的爱国情操。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一)情景模拟,创设问题,提高阅读教学1.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创设阅读环境。
情景模拟方法则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深刻的了解作者的创作心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教师有效地引领和激发学生独立性思维和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对所创设的模拟情景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
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了,现代社会科技技术发展迅速,幻灯片,投影技术,电脑特技等等不仅丰富了社会,对于教学而言更是必不可少。
例如:教《济南的冬天》,可以把粉妆玉砌的济南冬景放映出来;教《木兰诗》,可以播放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卡通片段;教《钱塘湖春行》,可以播放一段春意盎然的电视录像片,让学生仿佛身处早春美景中。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更容易对课文产生深刻独特的见解。
2.恰到好处的设置问题。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提问题是必要的。
如何设置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这个问题挖掘学生的思想则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设置问题,不能盲目的设置问题,对于学生可以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
比如:第一,在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设置问题。
一般学生对于易错的地方容易产生错误的见解,这时候教师巧妙地设置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具有针对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
由提问再引发思维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第二,通过对课外资源的考察,设置问题。
新课程要求学生的阅读范围不能仅仅限制于课本,更多的是对于学生课外视野的考察,即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也积累了知识,锻炼了思维。
第三,在无疑处结合模拟的情景设置问题。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情的写法。教读诗歌应培养学生诵读、 鉴赏
殊地位。这样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并 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 中,这样做 有利于学生对课外作品的理解、 鉴赏。 二、 兴趣为先 。 习惯为重
教 师 应 想 方 设 法 激 发 学 生 的 阅 读 兴
诗歌 的能力 ,让他们 明确诗歌 中意象的特 丛书 , 阅读 著名的成语故事 、 民间故事等 。
阅读教 学从 广义上讲 , 包括课内阅读 和课外 阅读 两种 。
根 据本 人在教学实践 中的观察 , 语文
能力好 的同学 无不得益 于得 法的课 外阅 分 法 , 在互相质疑 、 解疑 的过程 中 , 理解课 的不足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 可 以让学
读 。吕淑湘先生在《 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 文 , 让学生真正走进书本。在课 内阅读教学 生 自主 捐 书 , 一个 学生最 少捐一 本 , 也 可 的问题 》 一文 中也谈 到这 种情况 : “ 少数语 中有意识地 介绍一些与课文相 关的作 家、
五、 学会甄别 。 汲 取营 养
孟子 日: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说 学 习别人的作品不能照单全收。 因为我们 所 阅读 学 习的名家 名作 虽 然有很 高的艺 术性和思想性 , 但它们毕竟是特定时代 的
位被 关在密封的铁皮屋里快窒息 的人 :
现在( 课 改后 ) , 铁皮屋 已被 打开 一扇 窗 , 这 个人 已经缓过 气来 ,但还 是有气 无力
阅读教 学是 语文教 学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因而语 文教学的改革 , 首先应该是阅
读教学 的改革。
、
课 内长 骨 。 课 外长 肉
教师应加强课 内阅读的指导 ,教给学 学 ” 为“ 乐学 ” , 也就 是从被 动阅读 转化为 生阅读的方法。因为课内阅读是课外 阅读 的基础 , 课外阅读是课 内阅读的延伸。应该 先改变课 内阅读 的方式 ,变学生的被 动学 习为主动学习。采 用小组互助学 习提 问加
阅读教学之我见
阅读教学之我见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多种多样阅读的机会,调动和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充分锻炼他们的才华。
正如作家肖复兴所言:“能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
”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我提几点浅薄的看法。
1.用自身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淀,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
我时常在学生群情激昂时,给学生朗诵了自己创作的小诗。
我并不是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而是在用自己的文学素养浸润着孩子们;我经常和学生谈起自己所看的书籍,有意无意的引导他们去阅读一些有益的文学作品,我常告诉孩子们,冰心的文章,那种温婉,那种大家闺秀的淑女气质,是我一生所向往的。
《三国演义》、《水浒传》中,那些好汉们的洒脱性格值得我们学习。
我在引导学生喜欢读书,我在感染学生爱学语文。
2.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
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
我在教学中紧抓教材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这是我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的一种方法。
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
我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
二、授课形式应灵活多样诵读课,就是吟诵、朗读课文。
新课标下阅读教学
新课标下阅读教学之我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文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标语文阅读阅读兴趣课外阅读创新意识“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
”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不利于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淡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师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教法,学生以抄、背为主要学法;课堂教学以“复制”为中心,教师往往习惯于根据教学资料来分析、肢解文章,习惯于在字、词、句、段、篇上零敲碎打,咬烂嚼碎之后“喂”给学生。
由于教师太注重讲解,从而导致了一些弊端的出现:老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老师的思考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个性学习的余地,影响了对文章的感悟。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大胆放手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思考,引导他们质疑、探究、体验,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化的阅读感受。
二、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才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从而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
1.激情导入,引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故事、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画、一段音乐、一段录像、实物等导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阅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重要窗口。
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时间上要有充分的保障,课内要有足够的阅读时间,课外阅读时间作为课内阅读时间的延续;阅读内容上要广泛涉猎,辩证扬弃,先兼容并包,后含英咀华;阅读形式要不拘一格,采用多种手段,尝试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活动要反复开展,激发兴趣,强化习惯,提升能力。
一、时间保证,空间造势现代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
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是书声朗朗,而不是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回答。
如果学生的阅读时间太少,阅读次数和阅读量不够,且阅读的形式单调枯燥,那么,学生的积累和吸收必然不够,这就会影响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导致他们对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无从品味欣赏,对文中的思想感情也难以感受把握。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聪明的教师一定会把时间留给学生,放手让他们进行充分的阅读,让其在阅读中思考、理解、品味。
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家里渡过的,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家藏万贯不如书香盈室,书籍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
家长自己首先要做一个阅读者,然后才可能做一个引导者。
家长要尽量少带孩子逛商场、多逛书店;少进饭馆、多进图书馆,让孩子在书香的浸润中慢慢提高文化品味。
有些家长过于注重家中的干净整洁,常常把书籍报刊束之高阁,这是不可取的。
聪明的家长应该允许并原谅孩子“乱翻书”。
客厅、厨房、卧室、阳台上报刊点缀其间,孩子在耳濡目染下阅读习惯就会渐渐养成,文化素质自然也就会慢慢得到提升。
二、广泛涉猎,含英咀华阅读教学,不分课内课外,不避大俗大雅,只要思想内容健康,行文规范,没有错误,任何报刊书籍,都可以去读。
只要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一定能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阅读路子来。
阅读教学之我见
阅读教学之我见凡事兴趣应是先导,小学生更是如此,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渴望,书读的多了,知识就多,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
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在平时工作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围绕读书开展益智、健身、有趣的活动少年儿童,尤其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最富于幻想,最易接受新鲜事物。
渴望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
常常会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对什么都感兴趣,见到一朵花而产生喜悦心情,见到别人画画,他也想学画画。
广泛的兴趣能使儿童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获得丰富的指示,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供形成中心的可能性。
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孩子们读书,寓读书于活动之中。
少年儿童直观感受和观察能力较强,在专人指导下,能使兴趣深化。
把兴趣变成乐趣,再把兴趣与远大目标和理想相结合变成志趣。
二、为培养读书兴趣,要经常讲解读书的重要意义并把读书和青少年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例如:爱迪生、鲁迅、高尔基、华罗庚等人无不是从小酷爱读书,从书籍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脑子变得日益聪明起来的,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伟大的科学家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这些伟大的名言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
一个人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将受益一生。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杨乐,科普作家叶永烈都是由于他们在少先队员时,参加了读书活动,引起了专业的兴趣,才一步步深造,自学成才的。
为培养读书兴趣,推动课外读书的开展,学校领导和少先队的辅导员应经常利用队日开展读书活动,表扬喜欢读课外书的同学。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阅读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整个教育环节的中心,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词汇量,还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面,从而为语文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进行阅读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和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想要阐述的观点和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情感等等。
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学生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一则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它伴随着人的一生,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使学生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书中讲授的道理,使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
例如: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有关的阅读重要性的名言(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等等),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关于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的小故事,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习惯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利用阅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21世纪,电视、电脑已经是学生们获得信息知识的主要来源,人们越来越忽视阅读的重要性,然而电视和电脑都已将故事中的人物给予了定型,学生们的想象力开始下降,首因效应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们只是接受电视和电脑中的图片形象,导致学生的想象能力开始下降。
所以,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让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的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对故事中的蛇和农夫的形象,进行描述,一千个读者,就会出现一千条蛇的形象和一千个农夫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要去否定任何一个学生的想法,教师要保护每个学生的想象力。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教师要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阅读”是对文本的解读,“教学”是师生和文本的对话,任何阅读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是文本的“历史视界”和读者的“现实视界”的碰撞。
因此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师生双方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它包含了文化背景、文本、师生、对话、过程这几个动态和静态的要素,其总目标为五个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课标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形成语文能力和语文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熏陶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
可是在“重应试”的指挥棒下,在课程改革大潮的挟裹之下,在各种理念的倡导之下,语文的阅读教学却发生了异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①忽视基础能力和知识积淀的建构,盲目的追求新奇,语文课堂唯美化,显得花俏浮躁。
②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③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大张旗鼓地搞课题研究,华而不实。
④高喊学科渗透的口号,语文教学的本位缺失,出现非语文的倾向。
⑤“讨论”、“合作”、“对话”的蔓延,把不准教学内容的脉,课堂教学“信天游”,无目标倾向。
⑥教材处理、教学语言的模式化,束缚了教师的创造力,导致教师反思、调整和重构能力的丧失。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枢纽,语文知识的传递、情感态度的发展及写作技法的把握都融合在阅读教学中。
但是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们的课堂华而不实,如果我们不从这样的“怪圈”中走出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保持理性,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正确地处理好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阅有所得,读有所获。
一、把握语文的特点,立足文本,以“言语”为教学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它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并重的,文本的人文性是通过文本的语言来传达的,作者的情感是通过他们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有机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之我见
摘要:语文能力的基础与核心是读写能力,提高读写能力的根本方法之一应是扩大阅读面、增加语言积累。
目前,我们语文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主要依据是课本,而课本中文章篇目却很有限,仅例文而已,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指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
近年来,中考多用课外材料考查阅读能力,更推动了师生用心去研究课外阅读。
具体的过程指导,是各显神通的阵地。
这里笔者根据近年的摸索,并借鉴一些同仁的高见,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1、激发阅读兴趣
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何愁他们不去读呢?何愁他们不读得“欣然忘食”呢?因此,教师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那么,具体该怎样做呢?
(1)以读促读。
学生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后,进而引导他们读与之相关的一组文章。
如读了《最后一课》,学生有感于都德对韩麦尔先生的深细描绘,教师适时推荐《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再联系古典名著《水浒传》,指出《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性情各异,作者把他们描绘得形像逼肖,呼之欲出,值得深读。
(2)以说促读。
教师定期组织阅读积极分子介绍文坛新动态,
推介新作品,谈自己的阅读心得,讲讲课外阅读的收益。
有了榜样示范,有积极分子带动,整个班级的阅读氛围自然要好许多。
(3)以看促读。
在这样一个资讯社会,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刺激正与书争夺着那些单纯的花季少年。
在许多孩子眼里,电视、网络游戏远比书来得亲切生动。
影视作品大多已制成了光盘在市场上出售,假期中,各大电视台也纷纷播映。
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作品的同时,收看这些影视作品,他们对原著的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
(4)以诵促读。
有位外国朋友曾经说过,你们中国人说话就像唱歌似的,真是美极啦!为什么汉语有这样神奇的音感效果呢?原因之一,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不同声调的语汇组合排列起来,就会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教师如能利用汉语的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朗诵课外凄物中的精美语段,势必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而且,朗诵的过程是学生对作品不断认识的过程,朗诵是一种艺术创造!要想朗诵好,就必须潜心钻研原作的风格和感情,这样必然会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和喜爱。
当学生爱上了朗诵,可以说他也爱上阅读了。
(5)以写促读。
教师结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布置写作的话题。
如读《水浒传》,可以写一写《(水浒>人物系列谈》、《我最欣赏的(水浒)英雄》;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写一写《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保尔精神》;读《朝花夕拾》,可以写一写《鲁迅的童年生活》等。
这样做就促使学生仔细深入地研读作品。
(6)以演促读。
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读
老舍的《茶馆》,就让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些片段进行表演。
读其它的叙事性作品,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短剧,利用活动课在班内表演。
表演的同学固然要精读原作,看完表演的同学也会怀着强烈的欲望争相阅读原著。
(7)以展示阅读成果促读。
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
他们或对作品中的人物品头论足,或对作品的语言、技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此时应适当引导,让他们把写的随笔、读后感整理出来,张贴在教室里展览。
学生在尝到初步成功的乐趣之后,阅读的劲头就更足了。
(8)以生活情境促读。
“书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当学生遇到挫折、困难而迷惘、彷徨时,我会引导他们到书中寻找答案。
有的学生由于考试失利意志消沉,我会推荐他读《贝多芬传》,看看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在失聪后的心路历程,学习他“扼住命运咽喉”的不屈精神。
有的学生在取得了一些成绩后骄傲自满了,我便推荐他读爱迪生和居里夫人的传记,看看这两位在各自领域做出非凡贡献的人是何等的谦逊1
2、指导阅读方法。
(1)“精读”与“略读”并举。
中国自古到今积累了精读的丰富经验,阅读教学使用得最多的也是精读法。
精读对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对于如此多的书籍报刊,仅用精读法是绝对不行的。
现代人要有“一视就理解,
一视就成诵”的略读快读能力,而这种能力,既非天生具备,也不是学生自能习得,而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阅读学专家曾祥芹曾在《阅读技法系统》中提出略读的几种方法:浏览泛读法、提纲挈领法、搜寻猎读法、不求甚解法、扩散参读法等,让人受益匪浅。
(2)“积累”和“表达”并举。
有这样一个比喻,阅读者应该更像蚂蚁、蜘蛛、还是蜜蜂?蚂蚁只会辛勤搬运,比喻读者只重积累,久而久之,难免成为“两脚书橱”。
蜘蛛只知吐丝,比喻读者只重表达而忽视积累。
只有蜜蜂,它采得百花之粉,酿出醉人之蜜,比喻读者既重积累,又重表达。
阅读者应该像蜜蜂一样。
(3)尊重阅读个体,提倡个性化阅读。
阅读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交流活动。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作品的意义不仅蕴含在作晶中,更不是老师通过讲解告诉学生的,应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独立地感知、理解的。
总之,语文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制定指导策略,使中学生的阅读目的、阅读书目和阅读量更明确,阅读方法更加合理和多样化,力图避免以往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雷同,使本文更具时代性和指导性。
通过指导力求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