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历史第一课练习题.doc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及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名人排行榜”中,右图人物排在第 82 位。下列关于这个历史人物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隋文帝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统治 20 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
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D.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排列, 正确的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C.①开始开凿大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始开凿大运河 ③灭亡陈朝
4.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7.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看
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1
2.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这个存在 30 多年的王朝,在中国历
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隋朝的基本特征是( )
A.经济繁荣
B.二世而亡
C.短暂而繁 荣 D.节俭盛行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
5.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NhomakorabeaA.长安
B.涿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课堂达标测试题多套试卷附参考答案A卷一、选择题1.古代的长安被称“六朝古都”,许多统治者曾定都于此。
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①西汉②东汉③隋朝④秦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2.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是()年A581 B公元前589 C589 D6053.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个朝代()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从诗中可看出诗人皮日休对大运河的评价()A.符合史实,认为开凿原因是隋炀帝专为观赏琼花B.不符合史实,夸大了运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C.符合史实,认识到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D.不符合史实,因为它没达到“千里”二、填空题1.隋朝注重节俭的皇帝是()。
2.()年,()在位时开通了大运河,它以( )为中心,北达(),南至(),自北向南分为()()()和()四段,其中最长一段是()三、简答大运河的开通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B卷一、选择题1.隋末家住涿郡的商人沿新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必须经过()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2.位于淮水与黄河之间的一段河叫()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3.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A统一南北B灭陈C修建仓库D开通大运河4.下列人物最符合“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的人是()A汉文帝汉武帝B隋文帝隋炀帝C秦始皇秦二世二、填空题1.()年()建立隋朝,定都于()。
2.()年,隋军灭()统一南北。
三、材料题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材料三:“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李敬方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中三位诗人各自的观点是什么?(2)你支持哪一观点?试述理由。
C卷一、选择题1.一考古队在西安考古发掘,不可能发掘出的是()A .西汉都城遗址B .隋朝都城遗址 C. 三国时蜀国都城遗址2.下列不属于隋朝做出重要贡献的是()A.重新统一中国B.开凿大运河C.形成开元盛世局面3.隋炀帝去扬州(江都)观赏琼花不必经过()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4.隋朝618年灭亡,其寿命有()年A.35B.36C.37D.38二、材料题“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试卷(含解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1题)1、某班同学设计了一期纪念“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板报,在板报中最可能涉及到的远古居民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原始居民2、我们现在发现的远古人类的遗物,如门齿、头盖骨等都是 ( )A.深埋于地下的原物B.化石C.经过加工的仿制品D.冷冻的真人3、同学们开展模仿“ 山顶洞人一天的生活” 的体验活动。
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A.使用青铜器B.使用彩陶C.使用磨制石器D.懂得人工取火4、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牙齿、头盖骨、石器等化石,可作为研究北京人的()A.影像史料B.文献史料C.实物史料D.口述史料5、火的发现与使用对人类生存和进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列远古人类中懂得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6、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遗址中发现粗糙的石器、碳屑和烧骨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山海经》中的记载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7、以下示意图说明 ( )A.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70到20万年B.狩猎是北京人主要的生活方式C.化石是了解北京人特征的主要证据D.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略小8、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
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A.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山顶洞人B.小芯: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C.小华: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D.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9、按时间顺序,下列原始人类排列正确的是 ( )①炎黄部落②河姆渡人③山顶洞人④半坡人A.②①③④B. ③④②①C.③②④①D.①②③④10、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B.磨制石器 -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C.青铜农具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D.铁制农具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11、下列文物所存在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②元谋人的牙齿化石③河姆渡人骨耜④北京人使用的石器⑤半坡彩纹陶盆A. ④①③②⑤B. ②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①⑤D. ②④①③⑤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三维同步训练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维度A】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隋朝的建立者是:()A.杨广B.杨勇C.杨业D.杨坚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 D.608年3.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一个水利工程,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并且在今天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灵渠5.“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在隋朝时被称为:()A. 杭州B. 余杭C. 江都D.建业6.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7.隋朝大运河经过下列哪些城市:()①洛阳②涿郡③余杭④江都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②③④8.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北魏二、填空题:9.公元__________年,杨坚夺取_______________的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___________。
之后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_______________,重新统一南北。
10.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__公里。
【维度B】能力提高三、动脑筋11.填图请依据《隋朝大运河图》,填出下列地区:中心:__________________北达:____________________(今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__________(今名:____________________)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一、选择题1.“自西晋永嘉之乱,中国境内的分裂战乱达三百年之久,至此□□□再造统一之局,并下开李唐的盛世”。
“□□□”处应是(A)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高祖D. 唐太宗2.有这样一个王朝:历经二世而亡,却繁荣一时,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个朝代是( A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3.隋朝虽然短暂,但在历史上却留下了光彩的一页,这里的“光彩”指的是( A )①统一全国②开凿大运河③创立科平制④民族关系融洽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假如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A )A.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B.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C.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D.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5.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的出行方式应是( C )A、乘汽车B、坐轿子C、乘船D、坐火车6.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的考试制度。
这种不论出身和门第,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最早出现在(C)A. 秦朝B. 西汉C. 隋朝D. 唐朝7.隋朝的建立者是( D )A.杨广B.杨勇C.杨业D.杨坚8.“他在位期间成功地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他改革制度,注重吏治;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使国家安定,经济繁荣。
”这位皇帝应该是(B)A. 汉武帝B. 隋文帝C. 隋炀帝D. 唐玄宗9.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B )A.581年B.589年C.605年D.608年10.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B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11.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D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温故知新
北朝
十
蜀
六 北国
东 北魏
三 国
魏
西 晋
方: 并 存
魏
(鲜卑族)
西 魏
北齐 581年
北周
隋
吴
南东 方: 晋
宋 齐梁陈 589年
南朝
第一第课一单元隋:繁朝荣与的开统放的一时与代 灭亡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建立与统一
我是杨坚,是北周的_外__戚___,历史
上把我称为_隋__文__帝__。__5_8_1_年,我
3、评价大运河。 积极意义:
消极意义: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谢谢 观看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
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 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
——袁刚《君王的比较与隋炀帝的事功与保证 》
结合材料与教材,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目的是?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
D ,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
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隋朝的统一
B.隋朝的灭亡
C.开创科举制度利工程隋朝大 运河,完成下列各题。
1、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 隋朝大运河
2、大运河的起止点是哪里?中心在哪里? 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中心洛阳
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 605年起 开凿者 隋炀帝
概况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 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重点习题

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灭陈
3、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
(1)、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①政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统治者: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4、隋朝统一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为后来经济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5、隋统一的条件(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答:客观:(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2)、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3)、南方陈政权的腐败。
主观:(1)、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2)、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6、隋统一的影响
答:(1)、隋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实现大规模统一。
(2)、隋的统一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答:(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2)、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
(3)、为了巩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
(4)、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8、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答: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七年级下历史练习题1 第一、二课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填空
1、隋文帝_____ 在 _____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大运河是______下令修建的。
3、__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4、科举制在_______时期正式确立。
、
5、贞观之治是__________开创的,_______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_________时
期开创了开元盛世,唐朝达到顶峰。
6、________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臣,唐太宗称他为“镜子”。
7、贞观时期在政治上明确了______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_____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8、在三省六部制中,三省有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六部指的是
_____ 、 _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
9、_______开创了殿试,亲自选拔人才。
二、简答
1、隋朝统一的意义。
2、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及意义。
3、科举制度创立的作用(意义)。
4、贞观之治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下册历史第一课练习题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A.xxB.xxC.xxD.xx
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A.581年B.605年C.589年D.611年
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xx
C.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xx在于:
A.满足xx游xx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增强了xx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5.xx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攻打xx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D.攻打xx
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
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
A.xxB.xxC.xxxxD.xx
8.曾三次派人去xx的隋朝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炀帝D.唐太宗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C.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
二、多项选择题
10.隋朝封建xx的表现有:
A.隋朝官仓储粮多B.造船技术水平高
C.xx商业盛极一时D.开凿大运河
1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
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
B.社会秩序安定,xx经济文化得到交流
C.南方经济发展,xx差别缩小
D.北方民族大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
三、材料解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
承其全实,遂恣荒淫。
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卒死者十二三。
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
……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
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杜佑《通典历代xx户口》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是什么?
②这段材料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xx?
参考答案
一1.B2.C3.D4.C5.B6.D7.C8.C9.B二10.ABCD11.ACD
三12、①隋亡原因在于: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
②所举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征吐谷浑,三征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