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境美学--概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生物学来说,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 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 对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 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对企业和管理学来说,环境指社会和心理的条件, 如工作环境等。 对热力学来说,是指向所研究的系统提供热或吸收 热的周围所有物体。 对化学来说,是指发生化学反应的溶液。 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来说,是指围绕人群周围的 空间及其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 素的总和。在实践层面多指是指建筑室内空间和建筑物 周围空间及聚落空间的景观条件。
(4)狄德罗(Denis Diderot)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上承亚里士多德,下启车尔 尼雪夫斯基,在西方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狄德罗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最杰出的美学家, 他对美学的贡献就在于美的分类上,打破了“美 在理性”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美在关系”的新 看法,认为“美”是一个存在物的名词,它标记 着存在物一种共有的性质,这个共有的性质就是 “关系”。这就是“美在关系”的含义。 关于美感问题,狄德罗认为,审美鉴赏不单是 审美感受力,也是审美创造力。从审美感受来说, 关系的知觉是美感的基础。这种关系的知觉主要 来自于视听感官和触觉感官。
(4)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克罗齐是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 美学家、政治家。 克罗齐称他的哲学为精神哲学,他的主要著作是 《精神哲学》四卷本,包括了他的哲学体系的各 个部分,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篇幅最少的《美 学——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1901)。 仅从书名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克罗齐美学理论的 核心是将美学与表现统一起来。他认为美学就是 直觉的科学,而直觉就是表现,而且只是表现 (没有多于表现的,却也没有少于表现的)。
2.1、美的探索 —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
在西方
1 从精神世界出发探索美的本质(主观论)
代表人物有: 柏拉图(Plato) 普罗提诺(Plotinos) 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 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1)柏拉图(Plato)
公元4世纪,柏拉图提出了“美是理念” 的定义,并提出了美的类型说。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中心,它的整 个美学思想都建立在这一核心学说基础上。 理念论的基本内容是将理性世界和感觉世 界对立起来,认为感性的具体事物不是真实的 存在,在感觉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永恒不变的、 独立的、真实存在的理念世界。
对于艺术,克罗齐认为,它也是一种借助于形象的表 现,因而同直觉是完全统一的。克罗齐将艺术创造的 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诸印象;二,表现,即心 灵审美的综合作用;三,快感的陪伴,即美的快感, 或审美的快感;四,由审美事物到物理现象的翻译。 他认为,真正算得上是审美的最重要的是作为“表现” 的第二阶段。既然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克罗齐 认为,作为美,亦可将其界定为表现,或者叫做“成 功的表现”。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 继承和发展了克罗齐的美学学说,把艺术和美视为主 观情感外化的美学学说。克罗齐的主要美学著作是 《美学原理》,科林伍德的美学著作是《艺术原理》。
(2)道家美学——自然无为
道家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是老子,但道家美学 的真正代表者是庄子及其学派。道家美学的全部 思想建立在关于“道”的理论基础之上。 在道家看来,真正的美不是世俗人们所追求的 感观声色的愉快享受或权势欲望的恣意满足,也 不是儒家仁义道德的实现,而是一种同自然无为 的“道”合为一体、超越人世的利害得失、在精 神上不为任何外物所奴役的绝对自由的境界。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 美从之”都是要表明美在于超功利的自然无为。
(3)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者,杰 出的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出生于佛罗伦萨 附近的芬奇镇,14岁时移居佛罗伦萨,学习绘画。 在达芬奇的一生中,尤以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达芬奇提倡研究自然,把自然看成是科学的唯 一对象,并肯定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有其客观的 必然性。 重视科学方法论问题的研究 。 不论是他的绘画还是他的设计和发明,都遵从 了这些原则,从自然的特征出发,探求着美的表 达。
4 中国古典美学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 (1)大羊为美:以用为美、以饰为美; (2)无害为美:《国语》伍举论美; (3)中和为美:《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仪; (4)仁为美: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 (3)充实之谓美:孟子“充实之谓美”的论断; (4)老庄美丑关系和审美态度的表述:“天地
‘理念世界’
‘可知世界’ ‘居间世界’
‘世界’
‘物质世界’ ‘百度文库见世界’
‘影像世界’
所谓理念,是一种独立于人类和可见世界之外的 宇宙精神和原则,是一种至善至美的真实存在,它 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亘古不变, 理念是万物之美的源泉,是真正的“美本身”
(2)普罗提诺(Plotinos) 普罗提诺把柏拉图的某些美学思想进一步 深化,同时又把柏拉图的理念学说向着神秘主 义的方向发展,建立了新柏拉图主义。 他主张世界的本原是“太一”,即神,在 他的《九章集》中有两章是专门谈美的。他继 承了柏拉图理念的说法,但认为最高的理念是 “太一”,是“神”。“太一”是至善的、完 满的,从它流溢出“理性”,从“理性”流溢 出“灵魂”,再从“灵魂”流溢出物质世界。 当理念流入到混乱的事物中,使之取得了整一 的形式,就产生了美。
(3)楚骚美学——浪漫主义 战国后期,随着楚国文艺的发展,出现了以屈原 为代表的楚骚美学思想。楚国在战国后期已进入了 奴隶制时代,并且深受北方文化的影响,比起北方 文化来,它更多地保存了氏族社会的遗习和风尚, 加上南北自然环境的重大差异,形成了和《诗经》 所代表的北方文艺很为不同的,以《楚辞》和楚国 工艺为代表的南方文艺,产生了与之相应的审美意 识,即楚骚的美学思想。 楚骚美学思想是儒、道两家的一种特殊结合, 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两家的优点,避免了两家的缺 点。
3 从社会生活来探求美的本质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唯物 主义哲学家、美学家、作家、文学评论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名言是“美是生活”, “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特征”。这句话出自车 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具 体表述是:“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 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 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 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有大美而不言”、“道体即美”、“美即逍遥和自 由”;
(5)《乐论》是中国最早的美学专著。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道家、楚风、 禅宗是支配和影响中国数千年美学思想的 四大主干。 儒家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的乐观奋斗精神、 道家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超脱 态度、 屈原的“虽九死而毋悔”的执著顽强 的情感操守、 禅宗的“万古长空,一朝明月”的形 而上心理境界,都表明了中国哲学指向的 最高精神阶段不是宗教,而是美学。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提出了 “美即和谐” 的著名命题,开始了人类追寻美的本质的先河。 后来,赫拉克利特接受了毕达哥拉斯“美即和谐” 的观点,并认为一切和谐都是对立面的斗争所产 生的。他提出了所谓的两种和谐,即“自然”和 “艺术”,它们都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 谐,只不过艺术的和谐模仿于自然。也就是说, 他认为美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美,一种是艺术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美的本质的解释体现了形式 美学的一些特点,比如有机统一、比例、和谐、 对称、均衡等,认为艺术的美学价值就在于形式 本身,与任何内容因素,如思想、情感、主题、 题材、现实等无关。
(2)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 亚里士多德根据他的哲学原则,概括希腊的艺 术经验,写出了代表他美学思想的主要著作《诗 学》。 亚里士多德对美学思想的贡献主要在艺术美的 形态上,即“模仿说”,这是他的美学和艺术哲 学的核心,肯定艺术是客观自然、生活的“模 仿”,艺术品要与自然、生活“相似”,认为艺 术美是对现实美的模仿。 另外,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整体”,他一再 强调,美的事物应该是一个象我们的身体一样的 “活的东西”,因而它的长短、体积、比例等外 部特征都是我们可以感知的。
2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探求美的本质 (客观论)
代表人物有: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狄德罗(Denis Diderot)
(1)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与伊奥尼亚学派相对立 的南意大利学派的创始人,是古代最初的唯心 主义哲学家的代表人物。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的和谐论中,包含 着丰富的辩证思维的萌芽。他们系统地列举了 许多对立面,诸如:规定与无规定,奇与偶, 一与多,左与右,正与反,静与动,直与曲, 明与暗,善与恶,正方与长方等等。他们把这 些对立面与“和谐说”联系起来,构成了整个 宇宙的和谐论。
第二节 美是什么?
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
下列这些事物中,能发现一个叫“美”的东西吗?
“美是难的”
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让苏格拉
底和希庇阿斯进行了一场对话。苏格拉底 向希庇阿斯请教“美是什么?” 希庇阿斯的第一个回答:“美就是一位漂 亮的小姐。” 希庇阿斯的第二个回答:“美不是别的, 就是黄金。” 柏拉图最后慨叹道:“美是难的。”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的主要特征: 1)肯定了美是理念 2)美的理念要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 3)感性形象既然是理念的自我显现,二者的 统一是必然的 黑格尔把根源于理念的艺术类型划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象征艺术。指“艺术前的艺术” 例 如金字塔、神庙等; 第二种是古典艺术。也叫“理想艺术” 例如 希腊艺术,尤其是雕刻艺术; 第三种是浪漫艺术。 典型代表是诗歌和音乐。
(3)黑格尔(G. W. F. Hegel) 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美 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 是他整个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体 现。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精神性的理念, 整个世界不外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自我实现 的过程。艺术的根本观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 形象来显示自己、认识自己,“美是理念的感 性显现”就成为黑格尔美学的核心。
环境美学
主讲:王赢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环境美学概论
第二章 城市环境的美学特征 1 城市环境概论 2 城市建筑的美学特征 3 城市街道的美学特征 4 城市广场的美学特征 5 城市绿化的美学特征 6 城市濒水空间的美学特征 村落环境的美学特征 自然环境的美学特征
第三章 第四章
课程安排:课堂讲授+课下阅读 结课方式:考试+读书笔记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述美的本质的目的是为了 论证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问题,在这个美学 的基本问题上,他坚持现实生活高于艺术,艺 术的目的和本质就在于再现生活。现实美是艺 术美的理论根据,他由此推论出真正的美是在 现实还是在艺术,从而提出现实美与艺术美谁 更高的问题。 他的结论是现实美是真正的美,因而现实美 高于艺术美。“现实比起想象来不但更生动, 而且更完美。想象的形象只是现实的一种苍白 的、而且几乎总是不成功的改作”。
(1)儒家美学——善
儒家美学的创始者和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他 的儒家美学思想建立在其“仁”学的基础之上。 孔子从他的“仁”学出发,总结、概括和发展了前 人的言论,第一次深刻地解释了美与善的关系、审 美与艺术的社会作用等问题。 他把外在形式的美称为“文”,把内在道德的善 称为“质”,认为文、质应该统一起来。 外在形 式的美可以给人感官愉悦,但只有与善统一起来才 具有真正的价值,真正的美就是人与人之间有亲疏 差等的互助互爱,即实现“仁”这个最高原则。
第一章
环境美学概论
第一节
环境的内涵
环境在英文Environment中词根environ的意思为 包围、围绕、环绕。一般认为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 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 与某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 的环境。因此,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一定主 体而言,主体不同,环境内涵不同,即使是同一主体, 由于对主体的研究目的及尺度不同,环境的内涵也不 同。对某个具体生物群落而言,环境是指所在地段上 影响该群落发生发展的全部有机因素和无机因素的总 和。
对生物学来说,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 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 对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 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对企业和管理学来说,环境指社会和心理的条件, 如工作环境等。 对热力学来说,是指向所研究的系统提供热或吸收 热的周围所有物体。 对化学来说,是指发生化学反应的溶液。 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来说,是指围绕人群周围的 空间及其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 素的总和。在实践层面多指是指建筑室内空间和建筑物 周围空间及聚落空间的景观条件。
(4)狄德罗(Denis Diderot)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上承亚里士多德,下启车尔 尼雪夫斯基,在西方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狄德罗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最杰出的美学家, 他对美学的贡献就在于美的分类上,打破了“美 在理性”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美在关系”的新 看法,认为“美”是一个存在物的名词,它标记 着存在物一种共有的性质,这个共有的性质就是 “关系”。这就是“美在关系”的含义。 关于美感问题,狄德罗认为,审美鉴赏不单是 审美感受力,也是审美创造力。从审美感受来说, 关系的知觉是美感的基础。这种关系的知觉主要 来自于视听感官和触觉感官。
(4)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克罗齐是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 美学家、政治家。 克罗齐称他的哲学为精神哲学,他的主要著作是 《精神哲学》四卷本,包括了他的哲学体系的各 个部分,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篇幅最少的《美 学——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1901)。 仅从书名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克罗齐美学理论的 核心是将美学与表现统一起来。他认为美学就是 直觉的科学,而直觉就是表现,而且只是表现 (没有多于表现的,却也没有少于表现的)。
2.1、美的探索 —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
在西方
1 从精神世界出发探索美的本质(主观论)
代表人物有: 柏拉图(Plato) 普罗提诺(Plotinos) 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 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1)柏拉图(Plato)
公元4世纪,柏拉图提出了“美是理念” 的定义,并提出了美的类型说。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中心,它的整 个美学思想都建立在这一核心学说基础上。 理念论的基本内容是将理性世界和感觉世 界对立起来,认为感性的具体事物不是真实的 存在,在感觉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永恒不变的、 独立的、真实存在的理念世界。
对于艺术,克罗齐认为,它也是一种借助于形象的表 现,因而同直觉是完全统一的。克罗齐将艺术创造的 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诸印象;二,表现,即心 灵审美的综合作用;三,快感的陪伴,即美的快感, 或审美的快感;四,由审美事物到物理现象的翻译。 他认为,真正算得上是审美的最重要的是作为“表现” 的第二阶段。既然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克罗齐 认为,作为美,亦可将其界定为表现,或者叫做“成 功的表现”。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 继承和发展了克罗齐的美学学说,把艺术和美视为主 观情感外化的美学学说。克罗齐的主要美学著作是 《美学原理》,科林伍德的美学著作是《艺术原理》。
(2)道家美学——自然无为
道家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是老子,但道家美学 的真正代表者是庄子及其学派。道家美学的全部 思想建立在关于“道”的理论基础之上。 在道家看来,真正的美不是世俗人们所追求的 感观声色的愉快享受或权势欲望的恣意满足,也 不是儒家仁义道德的实现,而是一种同自然无为 的“道”合为一体、超越人世的利害得失、在精 神上不为任何外物所奴役的绝对自由的境界。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 美从之”都是要表明美在于超功利的自然无为。
(3)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者,杰 出的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出生于佛罗伦萨 附近的芬奇镇,14岁时移居佛罗伦萨,学习绘画。 在达芬奇的一生中,尤以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达芬奇提倡研究自然,把自然看成是科学的唯 一对象,并肯定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有其客观的 必然性。 重视科学方法论问题的研究 。 不论是他的绘画还是他的设计和发明,都遵从 了这些原则,从自然的特征出发,探求着美的表 达。
4 中国古典美学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 (1)大羊为美:以用为美、以饰为美; (2)无害为美:《国语》伍举论美; (3)中和为美:《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仪; (4)仁为美: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 (3)充实之谓美:孟子“充实之谓美”的论断; (4)老庄美丑关系和审美态度的表述:“天地
‘理念世界’
‘可知世界’ ‘居间世界’
‘世界’
‘物质世界’ ‘百度文库见世界’
‘影像世界’
所谓理念,是一种独立于人类和可见世界之外的 宇宙精神和原则,是一种至善至美的真实存在,它 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亘古不变, 理念是万物之美的源泉,是真正的“美本身”
(2)普罗提诺(Plotinos) 普罗提诺把柏拉图的某些美学思想进一步 深化,同时又把柏拉图的理念学说向着神秘主 义的方向发展,建立了新柏拉图主义。 他主张世界的本原是“太一”,即神,在 他的《九章集》中有两章是专门谈美的。他继 承了柏拉图理念的说法,但认为最高的理念是 “太一”,是“神”。“太一”是至善的、完 满的,从它流溢出“理性”,从“理性”流溢 出“灵魂”,再从“灵魂”流溢出物质世界。 当理念流入到混乱的事物中,使之取得了整一 的形式,就产生了美。
(3)楚骚美学——浪漫主义 战国后期,随着楚国文艺的发展,出现了以屈原 为代表的楚骚美学思想。楚国在战国后期已进入了 奴隶制时代,并且深受北方文化的影响,比起北方 文化来,它更多地保存了氏族社会的遗习和风尚, 加上南北自然环境的重大差异,形成了和《诗经》 所代表的北方文艺很为不同的,以《楚辞》和楚国 工艺为代表的南方文艺,产生了与之相应的审美意 识,即楚骚的美学思想。 楚骚美学思想是儒、道两家的一种特殊结合, 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两家的优点,避免了两家的缺 点。
3 从社会生活来探求美的本质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唯物 主义哲学家、美学家、作家、文学评论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名言是“美是生活”, “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特征”。这句话出自车 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具 体表述是:“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 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 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 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有大美而不言”、“道体即美”、“美即逍遥和自 由”;
(5)《乐论》是中国最早的美学专著。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道家、楚风、 禅宗是支配和影响中国数千年美学思想的 四大主干。 儒家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的乐观奋斗精神、 道家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超脱 态度、 屈原的“虽九死而毋悔”的执著顽强 的情感操守、 禅宗的“万古长空,一朝明月”的形 而上心理境界,都表明了中国哲学指向的 最高精神阶段不是宗教,而是美学。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提出了 “美即和谐” 的著名命题,开始了人类追寻美的本质的先河。 后来,赫拉克利特接受了毕达哥拉斯“美即和谐” 的观点,并认为一切和谐都是对立面的斗争所产 生的。他提出了所谓的两种和谐,即“自然”和 “艺术”,它们都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 谐,只不过艺术的和谐模仿于自然。也就是说, 他认为美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美,一种是艺术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美的本质的解释体现了形式 美学的一些特点,比如有机统一、比例、和谐、 对称、均衡等,认为艺术的美学价值就在于形式 本身,与任何内容因素,如思想、情感、主题、 题材、现实等无关。
(2)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 亚里士多德根据他的哲学原则,概括希腊的艺 术经验,写出了代表他美学思想的主要著作《诗 学》。 亚里士多德对美学思想的贡献主要在艺术美的 形态上,即“模仿说”,这是他的美学和艺术哲 学的核心,肯定艺术是客观自然、生活的“模 仿”,艺术品要与自然、生活“相似”,认为艺 术美是对现实美的模仿。 另外,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整体”,他一再 强调,美的事物应该是一个象我们的身体一样的 “活的东西”,因而它的长短、体积、比例等外 部特征都是我们可以感知的。
2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探求美的本质 (客观论)
代表人物有: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狄德罗(Denis Diderot)
(1)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与伊奥尼亚学派相对立 的南意大利学派的创始人,是古代最初的唯心 主义哲学家的代表人物。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的和谐论中,包含 着丰富的辩证思维的萌芽。他们系统地列举了 许多对立面,诸如:规定与无规定,奇与偶, 一与多,左与右,正与反,静与动,直与曲, 明与暗,善与恶,正方与长方等等。他们把这 些对立面与“和谐说”联系起来,构成了整个 宇宙的和谐论。
第二节 美是什么?
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
下列这些事物中,能发现一个叫“美”的东西吗?
“美是难的”
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让苏格拉
底和希庇阿斯进行了一场对话。苏格拉底 向希庇阿斯请教“美是什么?” 希庇阿斯的第一个回答:“美就是一位漂 亮的小姐。” 希庇阿斯的第二个回答:“美不是别的, 就是黄金。” 柏拉图最后慨叹道:“美是难的。”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的主要特征: 1)肯定了美是理念 2)美的理念要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 3)感性形象既然是理念的自我显现,二者的 统一是必然的 黑格尔把根源于理念的艺术类型划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象征艺术。指“艺术前的艺术” 例 如金字塔、神庙等; 第二种是古典艺术。也叫“理想艺术” 例如 希腊艺术,尤其是雕刻艺术; 第三种是浪漫艺术。 典型代表是诗歌和音乐。
(3)黑格尔(G. W. F. Hegel) 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美 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 是他整个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体 现。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精神性的理念, 整个世界不外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自我实现 的过程。艺术的根本观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 形象来显示自己、认识自己,“美是理念的感 性显现”就成为黑格尔美学的核心。
环境美学
主讲:王赢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环境美学概论
第二章 城市环境的美学特征 1 城市环境概论 2 城市建筑的美学特征 3 城市街道的美学特征 4 城市广场的美学特征 5 城市绿化的美学特征 6 城市濒水空间的美学特征 村落环境的美学特征 自然环境的美学特征
第三章 第四章
课程安排:课堂讲授+课下阅读 结课方式:考试+读书笔记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述美的本质的目的是为了 论证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问题,在这个美学 的基本问题上,他坚持现实生活高于艺术,艺 术的目的和本质就在于再现生活。现实美是艺 术美的理论根据,他由此推论出真正的美是在 现实还是在艺术,从而提出现实美与艺术美谁 更高的问题。 他的结论是现实美是真正的美,因而现实美 高于艺术美。“现实比起想象来不但更生动, 而且更完美。想象的形象只是现实的一种苍白 的、而且几乎总是不成功的改作”。
(1)儒家美学——善
儒家美学的创始者和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他 的儒家美学思想建立在其“仁”学的基础之上。 孔子从他的“仁”学出发,总结、概括和发展了前 人的言论,第一次深刻地解释了美与善的关系、审 美与艺术的社会作用等问题。 他把外在形式的美称为“文”,把内在道德的善 称为“质”,认为文、质应该统一起来。 外在形 式的美可以给人感官愉悦,但只有与善统一起来才 具有真正的价值,真正的美就是人与人之间有亲疏 差等的互助互爱,即实现“仁”这个最高原则。
第一章
环境美学概论
第一节
环境的内涵
环境在英文Environment中词根environ的意思为 包围、围绕、环绕。一般认为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 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 与某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 的环境。因此,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一定主 体而言,主体不同,环境内涵不同,即使是同一主体, 由于对主体的研究目的及尺度不同,环境的内涵也不 同。对某个具体生物群落而言,环境是指所在地段上 影响该群落发生发展的全部有机因素和无机因素的总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