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重点内容
![沉积岩石学重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fd321f50b4e767f5bcfce84.png)
1、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份,通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和沉积环境和散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3、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转变、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转变的一种作用。
4、阻碍造岩矿物风化稳固性的因素:与它们的结晶温度有关;与其化学成份的化学活泼性(主若是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关;与其晶体构造特点及化学键强度有关。
5、母岩风化的时期性:破碎时期(碎屑时期);饱和硅铝时期;酸性硅铝时期(粘土型风化作用);铝铁土时期(红土型风化作用)。
6、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碎屑残留物质,母岩的岩石碎屑或矿物碎屑,是碎屑沉积岩的要紧原始物质;新生成的矿物,是在化学风化作用进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是组成粘土岩及其他沉积岩的要紧原始物质;溶解物质,主若是指在化学风化进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份,形成化学岩、生物化学岩或生物岩。
7、层流(laminar flow)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紊流(turbulent flow)一种充满了漩涡的急湍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那么,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刻而转变,彼此彼此掺混。
雷诺数(Re) = 惯性力/ 粘滞力= V2d2ρ/Vdμ = Vdρ/μ V—水的流速,d—颗粒直径,ρ—水的密度,μ—动力粘滞系数佛罗德数Fr = 惯性力/ 重力= V2 / Lg8、牵引流(Traction current)—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
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路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沉积岩石学的读后感
![沉积岩石学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798ceb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a.png)
沉积岩石学的读后感以前我对石头的印象,那就是硬邦邦、没啥特别的东西,顶多就是用来铺路或者盖房子。
但是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沉积岩就像大自然写的一部史书,每一页、每一行都藏着地球过去的秘密。
你看那些层理构造,一层一层的,就像蛋糕一样。
这可不是大自然随便堆起来的,它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沉积环境。
就像我们从衣柜里的衣服分层能看出来不同季节的穿衣喜好一样,沉积岩的层理能让我们知道当时是河流在奔腾、湖泊在静静沉睡,还是海洋在轻轻荡漾。
我就想啊,这每一层岩石,是不是都像地球的日记,记录着那时候的风风雨雨、沧海桑田呢?还有那些化石,简直就是这本书里最精彩的插图。
它们就像时间胶囊,把远古生物的模样原原本本地保存了下来。
我读到那些古生物如何被埋藏在沉积物里,然后又经过漫长的岁月变成化石的时候,就像在听一个神秘的传奇故事。
比如说三叶虫化石,小小的一个东西,却能让我们想象到几亿年前的海洋里,它们在海底爬来爬去的样子。
这就好比我们从一张老照片里看到了祖先的生活场景,真的很神奇。
书里提到的各种沉积岩的分类也特别有趣。
砂岩、页岩、石灰岩,就像不同性格的小伙伴。
砂岩就像个大大咧咧的硬汉,颗粒比较粗,给人一种很实在的感觉;页岩呢,就像个细腻的小姑娘,一片一片的,感觉很文静;石灰岩则有点像个优雅的绅士,有时候还会因为化学成分的变化变得千奇百怪。
了解了它们的特点之后,再看到路边的石头或者山上的岩层,就感觉像是见到了老朋友,能跟它们打个招呼,知道它们的来历了。
不过呢,这本书也不是那么好读的。
有些专业术语就像拦路虎一样,什么“粒度分析”“成岩作用”之类的,刚开始真的把我搞得晕头转向。
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到处都是陌生的路标。
但是随着不断地读下去,就像在迷宫里慢慢找到了方向,这些术语也变得亲切起来。
毕竟想要了解沉积岩的奥秘,就得和这些术语交个朋友。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https://img.taocdn.com/s3/m/8658dc0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9.png)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是矿物学和地层学的综合,它研究沉积建造体的结构、形态及成因。
它是研究地球历史演化的一门学问。
沉积岩石学研究的是如何形成我们看到的今天沉积物,以及如何通过解释物质的沉积组合物来了解古地质现象的。
沉积岩石学的基本原理是,当沉积物被搬运、风化并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时,它们形成了次年代或沉积岩石学里所说的建造体,这些建造体可用来推断环境、温度、磁场等。
沉积岩石学分析沉积建造体特征,从而确定环境及古生物活动,以推断古地层构造及演化。
沉积岩石学也可以用于研究大气变化和全球变化,因为这些建造体可以作为研究时代的生物指示物。
沉积岩石学的应用还包括勘探石油、煤和矿产。
沉积岩石学可以用来解释沉积物的构成,从而协助找到石油勘探或矿藏选择点。
沉积岩石学不仅在研究过去的古地质情况有重要意义,在对当今地质环境和资源的利用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这是一个关系到地球的未来和发展的重要学科,不可忽视。
沉积岩石学课程设计
![沉积岩石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cc7bf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e.png)
沉积岩石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沉积岩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2. 学生能够了解沉积岩石的形成过程、成岩作用及地质历史;3. 学生能够认识沉积岩石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及地质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显微镜、岩石薄片等工具,对沉积岩石进行观察和分析;2. 学生能够运用地质图、剖面图等资料,解读沉积岩石的分布规律和地质环境;3. 学生能够运用沉积岩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沉积环境、预测油气资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沉积岩石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习地质科学的热情;2. 学生能够认识沉积岩石在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增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3. 学生能够通过沉积岩石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团队协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沉积岩石学的学科特点,以实际案例为引导,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掌握沉积岩石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为实现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和实践操作,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沉积岩石基本概念与分类- 沉积岩石的定义、特征及分类依据;- 常见沉积岩石类型及其特点。
2. 沉积岩石的形成过程与成岩作用- 沉积物的来源、搬运、沉积过程;- 成岩作用类型及对沉积岩石性质的影响。
3. 沉积岩石的观察与分析方法- 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制作与鉴定;- 地质图、剖面图的解读与分析。
4. 沉积岩石的应用- 沉积环境判别与恢复;- 油气资源预测与评价。
5. 实践教学与案例分析- 实地考察沉积岩石露头;- 分析特定油气田沉积岩石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沉积岩石学的基本理论、观察分析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明确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52027f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7c.png)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沉积岩: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沉积物沉积后转变为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以前或者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作用以前所发生的一切作用。
风化作用:牛顿流体:重力流: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非牛顿流体:急流:障碍物处激起浪花,一涌而过,只在障碍物附近的水面有所升高,而对稍远的上游水不发生任何影响缓流:在障碍物处发生水面跌落,而障碍物上游水面发生壅高,并延伸到上游相当远处层流:一种平缓的流动,水质点做直线运动,流体上下层之间无质量交换紊流:一种急湍的流动,水质点运动轨迹极不规则,流体上下层之间经常有质量交换碎屑流:一种砾、砂、泥和水相混合的高密度流体,泥和水相混合组成的依靠杂基支撑着砂、砾使之呈悬浮状态搬运,沿着斜坡运动。
颗粒流:由松散的颗粒(砾、砂)所构成的重力流。
由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所产生的支撑应力,保持颗粒呈悬浮状态被搬运。
液化沉积物流:沉积物孔隙中富含水,当孔隙水的压力超过静水压力时,即可产生超孔隙压力,使流体向上流动来支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即沉积物发生“液化”。
浊流:主要由砂、泥和水充分混合的高密度流体、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并使之呈悬浮状态。
30-40%泥+砂;极少的砾。
密度高者达1.5-2g/cm3。
机械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沉积的过程中,按粒度、密度、形状等差异发生有序沉积的现象。
胶体溶液:介于粗分散系(悬浮液)和离子分散系(真溶液)间,粒子直径介于1~100nm间,多呈分子状态。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泼性或溶解度的差异,以及受所处环境pH和Eh的影响,按一定顺序依次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现象。
沉积岩的构造: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排列方式和相互关系流动成因构造: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时,由于介质(如水、空气)的流动,在沉积物内部或表面形成的构造,属流动成因构造。
层理构造:沉积岩岩石性质沿垂向上的变化或差异而产生的层状构造,可通过矿物成分、颜色、粒度、形状、排列或填集方式的突变或渐变显现出来。
沉积岩石学其它沉积岩及矿产
![沉积岩石学其它沉积岩及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0b7408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6.png)
沉积岩石学:其他沉积岩及矿产1. 引言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地球表面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和矿产。
除了常见的砂岩、泥岩和石灰岩等沉积岩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沉积岩及矿产也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其他类型的沉积岩及矿产,包括变质沉积岩、风成沉积岩、盐岩和石盐矿等。
2. 变质沉积岩变质沉积岩是指在变质过程中形成的沉积岩。
变质是地壳中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岩石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
常见的变质沉积岩包括云母片岩、角闪片岩和石英岩等。
云母片岩是由于泥岩在变质过程中含有大量云母矿物而形成的。
云母矿物的存在使得片岩具有良好的层理和裂隙,使其在建筑和装饰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角闪片岩是由于沉积岩中含有角闪石矿物而形成的。
角闪石的存在使得片岩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久性,因此常用于路基和道路建设中。
石英岩是由于沉积岩中含有大量石英矿物而形成的。
石英岩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常用于建筑和路面材料的制造。
3. 风成沉积岩风成沉积岩是指由风力作用下沉积形成的岩石。
风力可以将细小颗粒的沉积物吹起并搬运到远处,形成风成沉积。
黄土是一种常见的风成沉积岩。
黄土是由于风力搬运和沉积细小颗粒而形成的,在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分布。
黄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对植物生长和土壤保持有重要影响。
沙丘是由于风力堆积沙粒而形成的风成沉积岩。
沙丘常常呈现波浪状的形态,形成了壮观的沙漠景观。
4. 盐岩盐岩是一种富含盐类矿物的沉积岩。
盐类矿物主要包括氯化钠和硫酸钠等。
盐岩通常形成于古代的海水湖盆中,在干旱和高温的环境下,湖水中的盐类矿物逐渐沉积形成了盐岩。
盐岩具有较低的硬度和可溶性,容易被水侵蚀形成独特的地貌景观。
盐岩地貌常常包括盐穴、峡谷和盐湖等。
盐岩还是重要的矿产资源。
盐类矿物在化工和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原料。
5. 石盐矿石盐矿是指含有大量石盐的沉积岩,石盐主要是指氯化钠矿物。
石盐矿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盐湖和海洋中。
《沉积岩石学》课件
![《沉积岩石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82937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4.png)
本课程将为您详细介绍沉积岩石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分类、组成特征、形 成过程及其在地质学、环境学等领域的应用。
沉积岩分类
碎屑岩
由机械作用在原地或通过水、风等运移后形成。
化学沉积岩
由化学反应或生物过程形成,在浅海或盐湖等场所集中分布。
有机碳酸盐岩
由生物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以氧化碳为主要成分。
环境地质工程应用
山区公路
沉积岩的联系作用,重要地形制约功能,其稳定性 对经济建设至关重要。
土地污染治理
沉积岩中储存了全球大部分含水层的淀积物,统计 分析含水层储量分布及渗透性。
结论及参考文献
总结
沉积岩的应用涉及能源、环境、水利、土地利用 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萨姆·鲁伯特(Samuel Rubert ),2019年:《沉 积岩与地球历史演变》
沉积作用
水力作用
如河流、湖泊等水体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风力作用
如沙漠中的沉积过程,常见的是风成岩和风积岩。
生物作用
生物形成的化学沉积物,如海洋生物活动形成珊瑚 礁、贝壳等沉积物。
古环境解译
1 岩心分析
通过岩芯的颜色、组成、 结构等特征,还原古代环 境变化的过程。
2 沉积面分析
通过不同的沉积作用类型 及他们之间的层序关系, 分析不同沉积环境形成过 程。
3 古生态学研究
通过古生物群落的组成特 征、种类分布等揭示古代 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
石油资源勘探
地质条件
盆地、断陷、海岸线等得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沉积岩形成环境的变迁,形成 石油的主要地质条件。
勘探技术
包括物探技术、测井技术、地 震排采及勘探技术等一系列先 进技术。
沉积岩资料(完整)
![沉积岩资料(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c5c62b1ea216147916112801.png)
名词解释: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分、结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风化作用:就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载荷——流体中除流体本身之外所包含的全部物质。
牵引流——由流体的流动来携带载荷移动。
如河流、波浪。
重力流—流体与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流体,它的流动主要是由于作用于高密度流体的重力所引起的。
牛顿粘滞定律(内摩擦定律)—在流体二元平行直线运动中,内摩擦力F 的大小与流速梯度du/dy和两个流层的接触面积(S)成正比。
F =μ·du/dy·S τ=F/S=μdu/dy式中τ为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du/dy为流速梯度,μ为动力粘滞系数牛顿流体——符合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τ随du/dy变化,μ为定值。
非牛顿流体——不符合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μ不是常数。
沉积分异作用:母岩的风化产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其本身的特性,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按一定顺序沉积下来浊流:是一种高密度的流体,常以体积巨大的块体进行运移,故又称为密度流或块状流。
由浊流搬运、沉积而形成的岩石叫浊积岩,它是一个成因概念,不代表某种岩石类型,而是岩石组合。
沉积期后作用:沉积物形成以后转变为沉积岩,到沉积岩的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以前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作用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之后,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在沉积物沉积过程中及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前形成的构造即原生构造。
固结成岩之后形成的构造为次生构造层系又称丛系:是由成分、结构和产状上相同的许多细层组成的。
沉积岩石学书籍
![沉积岩石学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12a603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7.png)
沉积岩石学书籍如下:
1.《沉积岩石学》(第五版):这本书是中国沉积岩石学领域的经
典教材,系统介绍了沉积岩石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包括沉积岩的形成、组成、结构和构造等方面的知识。
2.《现代沉积学》:这本书介绍了现代沉积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
应用,涵盖了沉积环境、沉积物、沉积体系、古地理和古气候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现代沉积学的必备参考书。
3.《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指南》:这本书是岩相古地理学领域的
经典著作,详细介绍了岩相古地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沉积相分析、古地理重建和沉积盆地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4.《沉积学原理》:这本书系统介绍了沉积学的原理和应用,包括
沉积物的形成、搬运和沉积过程,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以及沉积岩的组成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5.《古海洋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古海洋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
古海洋环境的重建和分析方法,包括古海洋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地球历史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https://img.taocdn.com/s3/m/22177a2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f.png)
沉积岩石学沉积岩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通常指形成于水域环境中的岩石。
它由碎屑物、胶结物及生物遗体组成,主要由颗粒组成,因此也叫颗粒岩。
按其成因分为海相和陆相两大类。
沉积岩一般是固态物质,并多以泥或泥晶质的状态存在。
它具有层状结构,通常具有清晰的层理构造,但如果成岩作用过程中生成了气孔、杏仁等晶状体时,则不具备层理构造。
在沉积岩中,泥晶质的灰岩和页岩经常含有化石,所以又称化石岩。
沉积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和MgO,其中胶结物主要为钙质胶结物或硅质胶结物,生物遗体通常以碎屑物的形式存在,有些生物遗体甚至可以在沉积岩中保存成化石。
2.沉积岩具有层状构造与粒间孔隙构造沉积岩的层状构造,通常是在应力或张力作用下发生成岩变质时形成的,具有清楚的层理构造。
如常见的石灰岩就是在应力或张力作用下发生成岩变质时形成的,并保留了原岩的层状构造。
3.沉积岩具有生物的和物理的多样性由于地质历史上的长期演化过程,生物进化繁衍产生了多种生物,生物死后的遗体也堆积于各处,这些遗体经过生物成因风化形成有机残骸堆积物,再经过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生物遗体有细菌、藻类、底栖生物、浮游生物、软体动物、甲壳类和鱼类等。
沉积岩具有非均质性和层理性。
沉积岩中的颗粒或生物碎屑之间无明显界线,因而颗粒或生物碎屑之间的界线亦即粒间孔隙是多种多样的,正是这些孔隙使沉积岩成为多孔介质。
例如石灰岩中的孔隙为薄膜状,大理岩中的孔隙呈分散状或柱状。
5.沉积岩具有多样性,但不均匀性及有些特殊性1.同一矿区或矿田内,不同的建筑群体采用同一类型的岩石; 2.用一套工艺方法采集到同一种建筑用石材,但在有关标准中,这种石材被列为特定的建筑用石材。
3.在不同的场合,同一种建筑用石材所要求的建筑等级不同。
4.在不同场合,同一种建筑用石材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或技术要求。
5.同一种建筑用石材,其形成过程和用途不同,则价格可能有很大差异。
沉积岩可划分为三大类:( 1)海洋沉积岩:包括滨海砂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和火山岩;( 2)湖泊沉积岩:包括淤泥质粘土岩、硅质灰岩和石膏;( 3)沼泽沉积岩:包括泥炭、腐泥和泥炭化的草皮、泥炭化的植物根茎。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https://img.taocdn.com/s3/m/acea1ab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4.png)
名词解释:2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petrology)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质科学。
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沉积条件、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及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变化。
3风化作用: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4风化壳/风化带:由残余物质自称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5层流:是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的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现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6紊流:是一种充满了漩涡的急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苏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7雷诺数(Re):判别层流和紊流的准则。
表示惯性力与粘带力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数值,为一无量纲数。
(当Re为1左右时,流动呈层流型,当Re大于40时,则出现“卡门涡街”,这时的流动叫做紊流或涡流。
)8弗劳德数(Fr):在明渠水流中,按流动强度的不同可出现急流、缓流和临界流3种流态,这3种流态的判别标准是弗劳德数。
表示惯性力与重力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
9牵引搬运/牵引作用:能使碎屑物质作底负载移动的各种作用的总称。
牵引流的搬运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流体作用于碎屑颗粒上的推力(即牵引力),另一个是载荷力(或负荷力)。
10牵引流:符合牛顿流体定律,属静水流作用的流体,能沿沉积床底搬运沉积物,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波浪流等。
11沉积物重力流:非牛顿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重力流。
等深流:是由于地球旋转的结果而形成的温盐环流,这种底流平行于海底等深线作稳定低速流动,主要出现在陆隆区。
浊流:是深水沉积物重力流的一种类型。
是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体。
内波:是存在于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或是具有密度梯度的水体之内的水下波。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https://img.taocdn.com/s3/m/32a7b725f46527d3240ce099.png)
第一章绪论1.沉积岩的概念: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之一。
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生物来源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搬运和沉积的方式:1)物理搬运和沉积作用 2)化学搬运和沉积作用3)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3.沉积岩中矿物成分的特征:1)高温矿物罕见 2)低温矿物富集3)特有的自生矿物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1.风化作用概念: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因温度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地壳表层的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
2.分类:按性质分:①物理风化作用②化学风化作用③生物风化作用3.元素迁移序列4.岩石风化程度1)石英:石英在风化作用中稳定性极高,它几乎不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一般只发生机械破碎作用。
2)长石:风化稳定性仅次于石英,在长石类矿物中,钾长石的稳定性较高,多钠的酸性斜长石次之,中性斜长石又次之,多钙的基性斜长石最低3)云母:白云母的抗风化能力较强,黑云母的抗风化能力较弱4)铁镁硅酸盐矿物,抗风化能力较差。
稳定性:橄榄石<辉石<角闪石5)碳酸盐矿物:稳定性低,易溶于水;干旱条件近源快速堆积可形成岩屑6)粘土矿物:很稳定(自身是在风化条件下或沉积环境中生成)7)硫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风化稳定性差,最易溶于水8)岩浆岩及变质岩中的一些次要矿物或副矿物:差别很大5.为什么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差别如此之大?1)造岩矿物分化分异作用2)矿物的结晶温度(鲍文反应序列)3)矿物的晶体化学性质6.母岩风化的四个阶段性:机械破碎阶段饱和硅铝阶段酸性硅铝阶段铝铁土阶段7.母岩风化产物:1)碎屑残留物质:主要是母岩的岩屑和矿物碎屑,在风化作用的第一阶段最为发育 2)新生成的矿物:主要指在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如水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蛋白石、铝土矿、褐铁矿等 3)溶解物质:主要是指母岩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如Cl、S、Ca、Na、Mg、K、Si、Fe、Al、P等8.风化壳概念:由风化残余物质(包括碎屑残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风化矿物)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叫风化壳或风化带。
细粒沉积岩石学
![细粒沉积岩石学](https://img.taocdn.com/s3/m/a5e17d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f.png)
细粒沉积岩石学细粒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由细粒沉积物形成的岩石及其产生的环境。
细粒沉积岩石通常是由粉砂、粘土、淤泥等颗粒较小的沉积物经过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
本文将介绍细粒沉积岩石学的基本概念、岩石分类、形成机制以及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细粒沉积岩石学基本概念细粒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物在成岩作用下的压实和胶结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形成的岩石的一门学科。
细粒沉积岩石主要包括砂岩、泥岩和粉砂岩。
细粒沉积岩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沉积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
细粒沉积岩石分类根据颗粒大小和岩石成分的不同,可以将细粒沉积岩石分为不同的类型。
其中,砂岩主要由砂粒组成,粒度在0.0625至2毫米之间;泥岩主要由颗粒直径小于0.004毫米的粘土颗粒组成;而粉砂岩则介于砂岩和泥岩之间,粒度在0.0625至0.004毫米之间。
细粒沉积岩石形成机制细粒沉积岩石的形成机制主要取决于沉积物的质量和产生的环境。
在浅海、湖泊和河流等环境中,沉积物主要是通过水力作用沉积下来。
随着沉积物的沉积,压实作用逐渐发生,使沉积物的孔隙度减小,并产生一定的胶结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细粒沉积岩石会逐渐形成。
细粒沉积岩石的应用细粒沉积岩石学在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对细粒沉积岩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环境的演变过程。
根据岩石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可以推断古气候、古地形以及地质构造等信息。
其次,细粒沉积岩石学还可以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领域。
在石油和天然气富集的地区,通常会有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岩石,通过对这些岩石的研究,可以找到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可能富集的区域。
此外,细粒沉积岩石学还可以应用于煤田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领域。
总结细粒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由细粒沉积物形成的岩石及其产生的环境。
细粒沉积岩石主要包括砂岩、泥岩和粉砂岩,形成过程包括沉积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
细粒沉积岩石学在地质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了解古代环境的演变过程,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以及煤田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等领域。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2b4be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3.png)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的是地壳表层沉积过程和沉积物的形成、演化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它是理解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的关键领域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重要的沉积岩石学知识点,帮助你复习和加深对这一学科的理解。
1. 沉积岩的定义和分类沉积岩是由沉积过程中的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岩石,包括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质沉积岩。
碎屑岩是由碎屑颗粒通过风化、运输和沉积过程形成的,如砂岩、泥岩和砾岩。
化学沉积岩是通过溶解和沉淀过程形成的,如石膏、石灰岩和盐岩。
有机质沉积岩是由有机物质的沉积和压实形成的,如煤和页岩。
2. 沉积过程和环境沉积过程包括侵蚀、运输、沉积和成岩。
侵蚀是指岩石和土壤颗粒被水、风或冰等力量剥蚀和搬运的过程。
运输是指颗粒通过水流、风或冰等介质进行迁移的过程。
沉积是指颗粒在水流、湖泊、海洋等沉积环境中沉积下来的过程。
成岩是指沉积物在地壳深部经过压实、胶结和结晶等作用形成岩石的过程。
沉积环境可以分为陆相环境和海相环境。
陆相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沙漠和冰川等,而海相环境包括海洋和海岸带等。
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影响沉积物的特征和组成。
例如,在河流环境中,颗粒会受到水流的剥蚀和搬运,形成粗粒砂岩;而在海洋环境中,颗粒会受到海水的化学作用和生物活动的影响,形成石灰岩和珊瑚岩。
3. 沉积岩的特征和识别沉积岩具有一些特征,可以用来识别和解释它们的形成环境。
例如,砂岩通常具有粗粒结构和明显的层理,反映了沉积过程中的颗粒运动和分选作用。
泥岩则具有细粒结构和均匀的颜色,反映了沉积过程中的细粒沉积和胶结作用。
石灰岩通常具有均匀的结构和明显的化学沉积特征,反映了海洋环境中的生物活动和溶解沉淀作用。
另外,沉积岩中的化石也是识别和解释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
化石是过去生物的遗存或痕迹,在沉积岩中可以提供关于古生态环境和地质年代的信息。
例如,化石中的叶子和树干可以表明当地曾经是一个森林环境;而化石中的海生生物可以表明当地曾经是一个海洋环境。
沉积岩石学(word)
![沉积岩石学(word)](https://img.taocdn.com/s3/m/bfd2aeadd1f34693daef3e46.png)
绪论第一节:概念和术语1,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沉积岩是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在地球表面出露面积最广(75%). 沉积岩是在表生条件下,由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逐渐被埋藏过程中又经成岩改造而成的成层岩石。
可从四个层面来理解沉积岩的定义:1)沉积岩的基本特征(成层性、含化石、具沉积构造)2)形成在表生条件下;3)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水成、风成、冰成;4)从沉积物转化为沉积岩需要一个成岩过程.2, 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是研究沉积岩(包括沉积矿产)的特征、成因、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规律的一门地质学科,它是“岩石学”的一支独立分科。
3, 沉积学(Sedimentology)最初是研究沉积物的学一门科。
后来扩展为既包含研究现代沉积物,又包含研究沉积岩的特征、成因及相关地质规律的学科。
这一术语是沃德尔(Wadell,1932年)提出的.4, 沉积环境(depositionalenvironment)指沉积物堆积场所的地貌特征与沉积作用的总和。
如:河流环境的地貌特征为下切的沟谷(具有一定坡度),沟内有阶地、边滩或心滩,沉积作用为流动的水体(水流)。
又如:湖泊环境的地貌特征为陆地上具一定面积的积水洼地,沉积作用为波浪、沿岸水流及淡水生物活动等。
5, 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沉积物或沉积岩中的岩石学和生物特征的总和,它是一定沉积环境的沉积响应。
沉积相是有一定空间尺度的地质实体。
如:河流相主要为砂砾岩或粉砂岩组成,具交错层理,只能保存植物树干化石。
又如:湖泊相常有暗色泥岩或细粉砂岩组成,水平纹理,含植物叶及淡水动物化石。
又如:珊瑚礁为水深小于200米浅海相。
第二节:沉积岩石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研究内容1)沉积岩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2)沉积岩特征:宏观的颜色、成份、结构、沉积构造及生物特征;微观的、成份、结构、显微构造特征;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岩石学的读后感
![沉积岩石学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ccde18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1f.png)
沉积岩石学的读后感读完沉积岩石学这本书啊,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石头的奇妙之旅。
以前看石头,就觉得无非是路边那些硬邦邦、灰扑扑的东西,顶多就是形状有点特别。
可这沉积岩石学一讲,那石头可就像是一部部地球的史书啊。
每一层沉积岩就像是一页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地球过去的故事。
你看那些砂岩,就像一群粗旷的大汉,颗粒比较大,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是经过了风吹呀、水流的搬运呀,那些大颗粒就像一群旅行者,在大自然的力量下聚集到了一起。
我就想啊,这就好比一群人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召集到一个地方,然后组成了一个独特的部落。
再说说页岩,页岩就像是细腻的小书生。
它的层理特别薄,一片一片的,感觉像是地球精心书写的小楷。
这页岩里可能还藏着古代生物的化石呢,就像是小书生的口袋里装着古老的宝贝。
想象一下,多少亿年前的小生物在海里游着游着,突然就被埋在了泥里,然后经过漫长的时间,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化石,被封印在页岩里,这多神奇啊。
石灰岩也很有趣。
它像是一个化学小天才的杰作。
那些碳酸钙啊,在海里沉淀、堆积,然后就形成了石灰岩。
有些石灰岩溶洞里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和石笋,就像是石灰岩这个舞台上的奇特雕塑。
我感觉石灰岩就像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建筑大师,用自己独特的材料建造出了一个个神秘的地下宫殿。
不过学这沉积岩石学也不容易呢。
那些各种各样的岩石分类、沉积环境啥的,就像一团乱麻。
有时候感觉自己的脑子就像一个被搅浑的小池塘,啥东西都在里面打转。
但是当你慢慢理清楚的时候,就又有一种成就感,就像是解开了一个超级复杂的谜题。
这门学科还让我对地球的变化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
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魔法师,不停地变换着各种法术,让这些岩石形成、变化。
而我们人类在这个漫长的地质历史面前,就像一个小蚂蚁,只占了那么一丁点儿的时间。
不过呢,我们却能通过研究这些沉积岩,去窥探地球这个大魔法师的秘密,这也是很了不起的事儿呢。
沉积岩石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地球古老历史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魅力、充满故事的石头世界。
沉积岩石学第一章
![沉积岩石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440c9229650e52ea55189886.png)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一、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1、沉积岩概念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2、“地壳表层”地壳表层是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
这是包围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
沉积岩就生成在这个层圈中。
所以可以把它称作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
3、“地壳表层条件”1)、温度:地壳表层的温度变化范围不大。
非洲中部地表最高温度可达85℃,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勒拿河右岸北极圈内的维尔霍扬斯克最低温度达-70℃。
地表的最大温差150—160℃左右。
2)、压力:海平面的压力为1atm,山区不到1atm, 200m水深的浅海海底压力约为20atm,最深海海底的压力约为1000atm以上。
绝大部沉积岩形成的压力在1~20atm的范围内。
3)、水和大气的作用: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营力,也是母岩风化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搬运的主要介质;绝大多数沉积岩都是在水体中沉积的,所以有些人把沉积岩称作“水成岩”。
其实水成岩只是沉积岩的一部分,还有主要由风作用形成的“风成岩”和主要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碛岩”。
4)、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也是沉积岩形成的重要因素。
生物礁石灰岩、硅藻岩和煤等主要是由生物遗体形成的,此即所谓的“生物岩”。
有些沉积岩是在生物作用的影响下或参与下,通过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则称为“生物化学岩”。
5)、事件沉积作用:目前已发现的事件沉积作用及其岩石类型,如沉积物重力流和浊积岩、风暴沉积作用和风暴岩、洪水沉积作用和洪水岩、等深流沉积作用和等深积岩、地震沉积作用和震积岩、火山爆发—沉积作用和火山碎屑沉积岩以及陨石雨作用和陨石岩等。
它们与其它正常沉积作用和沉积岩共生在一起。
二、沉积岩的分布1、沉积岩的分布1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分布甚广,陆地面积的大约3/4为沉积物(岩)所覆盖着,而海底的面积几乎全部被沉积物(岩)所覆盖。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https://img.taocdn.com/s3/m/0d41fef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f.png)
沉积岩石学沉积岩石学是研究岩石在地表环境中形成的过程及其后来的演化而具有的特性和规律,并阐明其空间分布、形成机制、相互关系及与生物活动之间的关系等的一门科学。
沉积岩是由风化作用和搬运作用的产物经过风化作用,由外力搬运到沉积盆地中堆积下来的,或者在海洋中形成的沉积物。
它包括了除了岩浆岩以外的各种火成岩以及许多变质岩和沉积岩。
所谓沉积岩石学就是研究和解释沉积岩的形成、分布、特征、成因和它们在成岩过程中的作用和变化。
岩石,是由矿物颗粒(也可称为矿物集合体)组成的,即通常我们所指的固体。
矿物集合体内部的物理、化学特性是各不相同的。
它们在外力作用下被搬运和沉积下来的时候,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内部结构均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所以,不同的沉积岩反映了不同的成岩作用,记录了各种成岩历史条件的信息。
但是,由于成岩作用及其产物——沉积岩的非均质性,造成了研究的困难,即使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利用密度梯度仪、水声方法等,仍然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
要了解成岩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成岩作用的影响,只能靠自然地理条件下的野外观察,获得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各种测试数据。
再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将各种数据归纳整理,分析其内在的联系。
尽管如此,但是这些资料所反映出的,仅仅是沉积岩的某些特征,例如岩石的颜色、构造、纹理、成分等等。
另外,由于上述原因,也无法准确预言某一地区的沉积岩的特征。
如果将沉积岩比喻为矿产的“矿脉”,那么各种测试数据则相当于“地质资料”。
沉积岩的储量是根据地质资料预测的。
地质资料中主要的是地质图,它是一种直观的地质现象和特征的图件。
在野外采集和观察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大小不等、颜色不一、粗细不同的碎屑物。
如果没有认真进行观察,很容易将其误认为岩石,或者用其他人工方法如将岩石劈开等处理后,便把这些“岩石”认为是该地区的沉积岩。
这样说来,沉积岩的研究中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岩石的鉴定,二是沉积岩的成因。
研究这两个问题的科学称为“岩石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条件:
地球表面及附近,包括大气圈的下部、生物圈、水圈和 岩石圈的上部。
(1)温度:常温(-100—1000C) (2)压力:常压(1atm-200atm) (3)大气:富含Co2、O2和其它气体。
(4)水体:各种大气降水、河流流水、海洋水、湖泊水和地下 水等。
(4)生物:各种植物和动物 岩浆岩、变质岩一般形成于较深的地下,其形成条件 为:高温(一般>3000C)、高压(一般>1000atm),基 本无大气、水和生物的参与。 沉积岩在地下深处如果受到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则会逐渐向变质岩转变,甚至被重新溶熔形成岩浆。 因此,沉积岩仅在地表及附近形成。
第二节 沉积物质的来源
沉积物质的来源主要有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 生物物质和宇宙物质等。
一、母岩的风化产物
母岩:为沉积岩原始提供物质的早期岩石(岩浆岩、变 质岩和先成沉积岩)。 母岩区(物源区):是指提供沉积物的地区。一般为地 势较高的地区,如山区。 风化作用:指物质为适应周围环境而发生的一切变化。 早期岩石(母岩)在形成时,大多位于地表之下(高位、高 压、无(少)水-空气-生物的参与),当它们因构造等作用 而出露于地表时,周围环境(地表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些暴露的岩石为了与周围环境达到平衡,必将发生一系列 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风化作用。按变化过程和特征又可分 为物理(机械)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等。
2、研究手段
(1)传统方面 野外及钻井岩心的宏观(肉眼)、微观(放大镜)观 测和统计,室内显微镜的观测和统计研究等。 (2)现代手段 多种测试及分析手段,如差热分析、X-衍射、同位素、 电子探针、古地磁、阴极射线、扫描电镜等。
3、涉及学科
矿物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大地构造学、自然地理 学、海洋地质学、流体力学和气候学等。
在钾长石的风化过程中,最先带出的是钾,其次是 硅,最后是铝;与此同时,OH和H20逐渐加入到矿物的 晶格中,破坏矿物的内部结构,形成新的矿物(一般为 粘土矿物)。水白云母和高岭石是钾长石的过渡风化产 物,铝土矿才是最终产物,但大部分钾长石仅转变为水 白云母和高岭石。
一般来说,母岩在温湿气候条件下易形成伊利石 和蒙脱石;持续的湿热条件下易形成铝土矿;风化作 用持续时间长或气候湿热可形成高岭石。 (三)生物风化作用 一些植物生产的根劈作用、动物的挖潜作用、动植物在 活动过程中产生各种产物(如释放出的有机酸可导致化学风 化作用的加速等)导致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
2、分布
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地表及附近。其体积占地壳体积的5 %,分布占陆地表面的75%,占洋底表面的100%;厚度一 般5-6km(最薄为0,最厚达10-11km),大陆地区厚, 大洋薄(其洋底多为疏松的沉积物堆积)。
由于沉积岩是由先成岩石经过后期改造(风化、搬运、 沉积和成岩作用等)而形成的一类岩石,因此也称为次生 岩(secondary rocks)。又因为沉积岩主要是在水体中形成 的,故也被称为水成岩。
(二)生物物质
一些动植物在死亡后,保留下来的硬体部分可成为沉积物的组分;或 大量堆积在一起形成生物岩,如礁灰岩、生物(屑)灰岩、煤、硅藻土 等。
(三)宇宙物
极少。
上述沉积岩的原始物质(主要是母岩的风化产物和生物物质) 一旦形成后,除部分残留于原地构成风化壳外,其余绝大部分 在各种介质(流水、风、冰川)和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搬运至其 它地方堆积下来,此过程就是搬运作用。
(二)沉积岩石学
研究沉积岩的学科称为沉积岩石学。 1、研究内容
(1)分类及命名 具成因意义的分类;三级命名。
(2)成分及结构组分特征 基本组成、粒度(大小)、分选、磨圆、球度、圆 度、表面征和沉积构造等。 (3)成因及影响因素 沉积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其组合的旋回变化与大地 构造和海平面(湖平面)升降的关系等。
1、溶解物质
岩石中的易溶矿物,如食盐(Nacl)、石膏(Caco3)等 以及不稳定矿物(如铁镁硅酸盐中的橄榄石、辉石、角闪石、 黑云母和铝硅酸盐中斜长石)的金属阳离子(Na、K、Ca、 Mg等)在水的作用下形成水合阳离子而成为溶解物质。
2、不溶残余物(新生物质)
母岩中的易溶离子被带出,以及外界组分(H2O和CO2等) 的加入等,会形成一些新的物质。主要是粘土矿物和铁、铝 等难溶离子的氢氧化物和含水氧化物。 粘土矿物多是铝硅酸盐矿物、铁镁矿物和火山玻璃等的 水解产物,不同的原生矿物、不同的气候条件和风化作用持 续时间的不同,可形成不同的粘土矿物。
沉积岩的成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 沉积岩、沉积岩石学、沉积相、沉积环境、沉积学 (一)沉积岩(sediment rocks)
在地表条件下,母岩的风化产物、生物、火山物和宇宙 物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形成的 一类岩石。一般先形成疏松沉积物(sediments),再经埋藏 改造在地下不很深处形成沉积岩;有时在地表条件下,由胶 结作用也可形成沉积岩。
(一)物理风化
主要由于温度的变化、构造和重力等导致岩石发生物理(机 械)的破碎作用。
机械破碎产物:物理风化的结果并未改变原岩的基本性质, 仅使其由大变小,形成粒级较小的机械碎屑,既可以是岩屑,又 可以是矿物碎屑。 物理风化作用在寒冷的极地或干旱的沙漠地区尤为发育。
(二)化学风化
主要由于水、大气与岩石发生一系列的反应(水化作用、氧 化作用、溶解作用和交代作用等),使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形成溶解物质,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物质。
如钾长石的风化过程:
K〔AlSiO8〕
钾长石
部分K2+、Si4+和Al3+的带出和 H20的带入 Al3+的全部带出 <1
KAl2〔(Si,Al)4O10〕n 〔H2O〕
水白云母 SiO2 · nH20(蛋白石)
K2+全部带出
Al2〔Si4O10〕 〔HO〕8
高岭石
Si4+的全部带出
Al2O3 ·Nh20(铝土矿)
母岩的风化产物有三大类:机械破碎物(岩屑、矿物 碎屑)、不溶残余物(新生物质)和溶解物质。这些物质 构成了沉积岩的主要原始物。
二、其它物质
(一)火山物质
主要是火山喷发时形成的各种火山碎屑物质,如火山弹、火山灰和 火山尘等。这些物质经过大气或水的搬运作用,在火山口及附近堆积下 来,形成火山碎屑岩或火山碎屑质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