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论文
传承五四精神的议论文(精彩7篇)
传承五四精神的议论文(精彩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传承五四精神的议论文(精彩7篇)“五四”精神的真谛是爱国精神,他是一种对祖国对人·民无限赤诚,对历史,对社会勇于奉献的精神。
五四议论文
五四议论文
五四议论文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起义,表达了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不满,并倡导了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发展,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一场反抗运动,更是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化革命。
五四运动的主要动力源于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束缚的反抗。
中国在那个时候被列强侵占,国土被分割,民族尊严受到严重的侵犯。
同时,封建社会的压迫也使得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受到限制。
因此,中国青年决定站起来,反抗这种压迫,寻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途径。
五四运动还倡导了新文化运动,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
在这个运动中,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文化艺术家起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以自由主义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基础,崇尚个人的主体性和创新的精神。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现代汉语的发展,开创了新文学、新艺术和新思想的时代。
五四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
同时,五四运动还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封建传统文化被认为是束缚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之一。
五四运动中的许多学生知识分子主张摒弃传统道德观念,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导致了一场文化的变革和重塑,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总的来说,五四运动是一场革命性的运动,它不仅仅是一场反抗运动,更是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化革命。
这场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传统。
近年来学界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成果论文
近年来学界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成果论文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近年来学界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成果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近年来学界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成果全文如下:作为近代思想文化界的一场伟大变革,这场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论是在思想文化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新文化运动都给中国社会带来深刻影响。
虽然新文化运动发生在 20 世纪初,但是学界对于新文化运动研究和讨论的热情丝毫未减,且研究成果浩如烟海。
本文主要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意义等方面,对近年来学界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任何事件的形成和发展都不能脱离历史孤立存在,忽视对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的研究,就难以深入理解事件全貌,把握事件发展的规律,从而难以做出科学的评价,新文化运动也不例外。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是这场运动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有学者认为,一方面,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为这场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条件; 另一方面,清末,废除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创办了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有异于传统士大夫的新的知识分子阶层,为这场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受众群体。
[1]作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不仅可以追本溯源,还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理论,对于全面、客观的评价新文化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辛亥革命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夯实了思想文化基础。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所宣传的民主、自由、平等的观点,冲破了中国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束缚,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论文范文
新文化运动论文范文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对中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主要思想与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内外压力。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和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与观点,试图引领中国朝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的问题根源在于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与思想观念,因此他们提出了反对封建文化的口号,试图通过推动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现代化来改变中国的命运。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与特点可以概括为"民主、科学、实用"。
新文化运动提倡人民主权、科学思维和实用主义,主张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积极改变现状。
这些思想与特点体现了当时国际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现代化思想的回应。
在这一时期,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如胡适、陈独秀、鲁迅等相继涌现,他们通过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推动了中国思想与文化的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理论支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
其次,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科学、实用等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推动了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此外,新文化运动还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促进了他们的自觉行动和个人发展,为中国的青年运动提供了动力。
综上所述,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
它通过反对封建文化,倡导民主、科学、实用等理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现代化的思想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推动力。
关于五四运动的论文(精选5篇)
关于五四运动的论文(精选5篇)关于五四运动的论文篇11920xx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20xx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20xx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消息传入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
1920xx年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游行队伍到东交民巷使馆区请愿未果,就前往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是北洋政府与日本具体交涉的亲日派官僚。
当时,曹已吓得躲了起来,愤怒的学生就将在曹宅的章宗祥痛打一顿,并放火焚烧了曹宅。
这时,大批军警赶到,当场逮捕了32名学生。
在广大学生针锋相对的斗争下,在各界的强烈声援下,被捕学生很快被释放了,但运动的目的并未实现。
5月19日,北京大中学校2.5万多人举行总罢课,并进行大规模的爱国运动。
6月3、4、5日,更多的学生走向街头,抗议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学生被捕入狱,当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临时监狱来关押学生。
”骇人听闻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国各地更强烈的反抗。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群起响应,正义凛然、不畏强暴的爱国斗争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据统计,全国有20多个省区,100多个大中城市卷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发的六三运动规模最大。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讨论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讨论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场广泛的思想革命,它对中国社会、文化乃至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对中国的未来产生的积极变革和持久影响。
首先,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节点。
新文化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中国大学校园,以推崇西方文化、批判传统文化为主要特征。
它以胡适、陈独秀等人为代表,探索并倡导了自由民主、科学理性、个人主义等现代价值观。
五四运动则是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时刻,它发生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抗议巴黎和约签字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大规模示威运动。
五四运动不仅迅速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范围和知名度,也使得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得以在更广泛的群体中传播。
其次,五四运动深刻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
五四运动的核心诉求之一是要求实现民主和科学,这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现代价值观相契合。
五四运动呼吁“科学与民主”,强调个人主义和普世价值。
这种呼声对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进一步拓展了它的领域和议题。
此后,新文化运动逐渐转向社会实践,密切关注社会现象,注重基层工作和民众教育,寻求改良和革新的途径。
这使得新文化运动更贴合社会现实,也更符合五四运动的精神。
另外,在思想上,五四运动激发了新文化运动的独特思考方式。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旧文化和旧思想的声音,它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主义观念进行了激烈的批评。
新文化运动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观念体系。
新文化运动强调对传统的批判,主张对思想进行解放和自由。
它呼唤“自由思想”的时代,在男女平等、婚姻观念、家庭伦理等社会道德问题上提出了很大的质疑。
这种思考方式开辟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独特思考路径,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与国家产生的变革,也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1新文化运动论文(独家整理10篇)范文2
2021新文化运动论文(独家整理10篇)范文 新文化运动是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一些新文化运动论文,共同来探讨一下新文化运动这个话题。
新文化运动论文独家整理10篇之第一篇:媒介迭代视域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摘要:人类媒介的迭代往往促使社会发生变革。
古代中国的传播媒介由龟甲兽骨和金石鼎碑迭代为竹简木牍和缣帛,之后,有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古代欧洲的传播媒介从岩壁石刻迭代为莎草纸和羊皮纸,促进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繁荣和社会转型;之后,简牍、莎草、贝叶、缣帛、羊皮纸和桦树皮等传播介质迭代为中国发明的植物纤维纸。
在中国活字印刷思想的启发下,德国古腾堡发明新的机械金属印刷复制技术,由此推动欧洲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蓬勃展开。
由是观之,媒介迭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或不可小觑。
笔者认为,媒介迭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和动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媒介技术迭代:新技术促进新思想传播;二是媒介形态迭代:新媒介构建新文化场域;三是媒介制度迭代:新环境孕养新文化队伍。
关键词:媒介迭代;印刷技术;传媒场域;新文化运动; 人类媒介的迭代,往往促使社会发生变革。
古代中国的传播媒介由龟甲兽骨和金石鼎碑迭代为竹简木牍和缣帛,之后,有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古代欧洲的传播媒介从岩壁石刻迭代为莎草纸和羊皮纸,促进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繁荣和社会转型;之后,简牍、莎草、贝叶、缣帛、羊皮纸和桦树皮等传播介质迭代为中国发明的植物纤维纸。
在中国活字印刷思想的启发下,古腾堡发明新的机械金属印刷复制技术,由此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蓬勃展开。
值此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用媒介迭代视角重新审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空,我们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新的认知。
一、媒介技术迭代:新技术促进新思想传播 钱存训说:"在古代中国,(雕版)印刷术成为一种维护传统文化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四运动的意义800字议论文
五四运动的意义800字议论文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性运动,持续时间从1915年到1920年。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它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的文化觉醒与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首先,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封建主义的思想束缚和文化沉沦。
然而,五四运动中的一些思想家、学者和学生开始关注西方的科学、民主、自由等思想,并积极倡导这些新观念,在社会舆论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的审视,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观念,如民主、科学、人权等,为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铺平了道路。
其次,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困境。
五四运动不仅对政治体制进行了挑战,呼吁民主与平等的政治制度,而且在社会改革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废除家族制度、革命建设共产主义等。
此外,五四运动还对中国的经济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呼吁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强工业化建设,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再次,五四运动在文化领域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五四运动中的一些文学家和学者开始追求新文化,发展了现代文学和新文艺运动。
这其中包括了运用白话文写作、讲述新时代故事、揭示社会问题等,以及推动戏剧和电影等新的艺术形式。
五四运动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道路,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最后,五四运动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四运动中的一些学生与社会活动家开始关注国际形势,并推动了中国的国际交流和参与。
五四运动的思想和理念传播到了国际社会,对亚洲和其他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四运动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国际支持和认可,加快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和地位提升。
总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性运动。
它标志着中国的文化觉醒与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论文《“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点思考》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点思考内容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被普遍视为中国的启蒙运动,它意味着思想的自由,人性的解放和理性的复归。
但是同时很多人认为它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这种“二元论”观点越来越渗透到我们的历史观之中。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未完成的启蒙运动。
它试图用一种自由、理性以及用科学的方法看待、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来推动中国的复兴。
虽然,这个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在推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决不能忽视文化所带来的力量,更不能把本民族的文化弃之不理。
关键词: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传统文化正文:近年来,五四新文化运动被普遍视为中国的启蒙运动,它意味着思想的自由,人性的解放和理性的复归。
但是同时很多人认为它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这种“二元论”观点越来越渗透到我们的历史观之中。
如何理清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传统文化二者的关系一直有所争论。
就这个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孕育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鲁迅、傅斯年、罗家伦、陈独秀、钱玄同等等来看,他们本身就有很好的旧学功底,也是长期被中国文化所化之人。
但是,他们为什么还要回过头来批判传统文化呢?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当时的中国暮气沉沉,只有靠振兴才能拯救中国,而振兴的前提当然就是改革。
在改革的时候就遇到一个问题——阻力非常之大,这个阻力就是来自各种各样的旧的习惯势力和思想文化。
因此,他们才会回过头来,看这个传统文化里头到底有哪些东西是阻碍革新的,把它提出来,要批判这些旧的糟粕,而不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全盘否认。
所以我觉得,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所在。
在“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断层多年后的今天,重新认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文化方向上的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后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有过激之处,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
由于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对追求现代化处于一种“狂热”的心理状态,不分青红皂白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加以鄙弃,就像西方谚语所言“把小孩子和澡盆里的脏水一起倒掉”,结果反而造成欲速则不达。
论新文化运动论文3000
论新文化运动论文3000论新文化运动今天我们来讲一下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新文化运动,我认为这一段历史是开天辟地的,所以我是肯定不可能在一周内的时间内把这部分历史讲好的,所以我们的愚见还请大家见谅理解。
首先,我认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是有着一个递进的关系的,但是性质上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大家去想一下,新文化运动中,我们的那些开拓者们,他们所追求的是个人主义的方向,是像英美方向发展。
而五四运动中,所提到的以工人和学生为主要革命力量的方法,便与新文化运动中有差别了,依我愚见,五四运动是追求的群体主义的方向,这些是想苏俄方向发展。
因此我认为要将两个运动分开来理解和看待。
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要敬佩开拓者的勇气,他们敢于去挑战几千年所建立起来的封建社会秩序,敢于去用自己的呐喊来抨击孔子和文言文。
大家要知道,孔子所建立起来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是中国自古代以来维系起来的信仰。
他们敢于像秩序发起挑战,是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去敬佩的。
正所谓不破不立。
这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儒家、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我们看出,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颠覆中国中心主义,否认自身的文化价值,认同西方文化以及民主共和制,走向了欧洲中心主义。
而他们的思想受西方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我认为是当今思想前列的人了。
经过中国国内数几次的改革之后,都以失败告终深深的刺激了他们,所以才会有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要想彻底改变国人的现状,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这个根本,开拓者们认识到,便是牢固到他们心中的儒家封建思想、不破不立,只有将这个思想所打破,中国人才会有新的剧情发展。
新文化运动所具有的开放意识、反思意识、进化发展观、科学、民主和语言改革都是它与此前"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相联系的思想因素。
而上述几次的失败,也是有反应出国内改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快”。
大家都想着短时间内解决国内的所有问题,幻想着通过几年的变革跟上西方几百年的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近代史五四运动论文
近代史五四运动论文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_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五四运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五四运动论文篇一《论五四运动》摘要:1919年5月4号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无产阶级、农民阶级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关键词:五四运动、历史条件、历史特点、历史意义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条件1.五四运动的爆发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五四运动获得了比以往的革命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在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政府在华势力范围、撤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于6月10日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出席和约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在五四运动中,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
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作文(通用6篇)
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作文(通用6篇)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作文(通用6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作文篇18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发展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它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向了新的阶段五四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反帝彻底性,是以前历次爱国反帝运动所不具备的。
在此以前,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曾掀起过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但在发展过程中,这些革命斗争都存在着某种幼稚病,要么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对帝国主义则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缺乏明确的反帝目标和坚决的反帝决心,如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要么缺乏必要的反帝斗争的策略,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出现盲目排外倾向,如义和团运动。
五四运动则不然。
五四时期的人们,民族意识高涨。
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山东权益的合理要求被否定,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当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有人在《每周评论》上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此前人们以为“公理战胜”,现在则看到,还是帝国主义的权力战胜了,一度对帝国主义抱有的幻想破灭了。
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表现出来的彻底反封建性,首先体现在,它将斗争目标针对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北洋军阀政府,指向那些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卖国贼。
五四运动论文(大全5篇)
五四运动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五四运动论文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也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应万分珍视、大力弘扬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四运动不是凭空发生的,也不是单靠少数先进分子的主观意愿和决心就能够发动起来的。
它是历史大趋势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爱国救亡怒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
说到底,人们被那时祖国苦难境遇激发出来的满腔悲愤,对创造合理的新社会的强烈追求,是五四运动能够发生的内在动力。
生活在今天的年轻人也许很难想象,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何等深重的苦难中;也许很难体会到,那一代中国人在几乎看不到一点光明前景的艰难岁月里,是怎样为祖国的悲惨命运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煎熬。
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居于世界前列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并且在几千年内绵延不绝,从来没有中断过。
但是,中国在近代却大大落后了。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国家炮舰的威胁下,中国开始丧失独立的地位,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了中国人极大的刺激。
翻开20世纪历史的第一页,呈现在中国人面前的是一幅更加惊心动魄的图景:西方的八国联军武装占领中国的首都北京长达一年之久。
中国真的要灭亡了吗?昔日的辉煌同任人宰割的现实之间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对这种屈辱和不幸格外感到无法忍受。
“振兴中华”这个响亮的口号,便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日甲午战争发生的那年喊出来的。
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追求的目标。
但是,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
在这之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出于独霸东亚的野心,开始对中国进行规模空前而野蛮的侵略掠夺。
谈谈五四运动的意义论文
谈谈五四运动的意义论文谈谈五四运动的意义引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群众运动,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其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以及对新文化的推动作用等方面来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
一、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五四运动发生在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运动中,学生们对封建礼教、儒家经典等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许多具有冲击性的观点。
五四运动的推动者们主张“新文化”,倡导科学、民主和自由的理念,将中西文化进行比较,逐渐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基石。
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的变革。
运动的标志性事件——北京学生反对列强干涉中国政治的“五四运动爱国运动大游行”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全国蔓延开来。
此后,民主思想和改革思潮迅速传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
五四运动还促使中国学生和知识精英们站出来领导抗日战争,坚定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敌压迫的决心。
三、五四运动对新文化的推动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运动中,学生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提倡科学和民主,推动了新思想的发展。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迅速发展起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学者和思想家,他们推动了中国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
新文化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改革。
结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群众运动,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推动中国社会政治的变革以及对新文化的推动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深远,不仅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提供了思想和文化上的动力,也为后来的社会变革铺平了道路。
而五四运动的精神依然对当代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应当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作文范文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作文范文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次群众性革命运动,它的发生标志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变革。
与之相伴随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是一场对旧体制和旧文化的挑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进。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运动动因、思想影响以及社会变革等方面来探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和影响。
五四运动的背景是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不满情绪的日益增长。
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成为人们共同的愿望。
同时,旧的封建体制使得中国社会发展滞后,知识分子和年轻人渴望改变现状,追求新的社会与文化观念。
这种背景下,五四运动成为了一种集体行动,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主意识。
五四运动的直接动因则是对巴黎和会的抗议。
当时,列强在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的利益割让给日本,引发了广大学生的义愤。
当时的学生代表们举行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并提出了《五四宣言》。
这一宣言呼吁废除不平等条约、捍卫领土主权以及实现民主与科学。
五四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响应,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激发了爱国热情,让人们意识到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其次,它挑战了旧有的封建思想和文化观念,呼吁进行大规模的文化革新。
这就引出了与五四运动相伴随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思想表现和推动力量之一。
它提倡以科学和民主为基础的新文化,呼吁打破旧观念和旧体制的束缚,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新文化运动以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主要群体,他们以鲁迅、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积极参与运动,提出种种革新主张。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
在这场运动中,人们提出了民主、科学、自由、人权等新概念,并开始反思传统的封建思想和文化习俗。
鲁迅的文学著作和陈独秀的思想理论被广泛传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
新文化运动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
新文化运动论文
新文化运动论文新文化运动论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文化运动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新文化运动论文1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道路。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有了新发展。
尽管1920年后意识形态的要求日益强硬,知识分子言论的内容日益政治化,但不能把新文化现象仅仅轻视为开场或结尾时的一个插曲。
它为富有创新精神的思考和新鲜政治社会观念的普及化,创造了一个相宜的环境。
它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民国初年的幻灭感中失落了的自信和自尊。
因此,一方面,它为有计划地继续追寻目的和方向准备了道路;另一方面,它确立了对新文化思想极为重要的价值——自由探索和自我表现的价值,务实判断和合理瞻望的'价值。
这些价值的确立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判断标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他们据此继续严格地评估后来政治的合法性,直至1949年的巨大转折,甚至延续到这以后。
“ 这个新世界与我们的文明如此不同,身处其中,我们怎能安然无动于衷?”1917年,胡适准备回国承担大任,他在美国已为此做了多年的准备,他写道,“我们如何吸收现代文明,以使它跟我们自己创造的文明互相融合,协调发展?”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包括胡适的批判者和敌人,都会认同这样的态度。
甚至那些怀旧情绪很浓的人,都很清楚不可能再回到过去时代的形态和制度。
只有极少数康有为的追随者,支持清廷于1917年7月短命而愚蠢的复辟。
对于五四前后的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例如胡适来说,问题在于,如何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保持或创造一种连续性,以使中国的存在具有意义。
新文化运动论文2在新文化运动中,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向封建主义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这里的民主是指“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还是指“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呢?要想正确理解民主的含义,有必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
新文化运动论文
新文化运动论文学完新文化化运动这一课,我了解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巨大影响,深刻理解了它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其独特的启蒙性和开创性独立于第一次历史巨变和第二次历史巨变中,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分水岭,而且在中国社会进程中也有着划时代的标志。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巨变的后续,也是第二次巨变的起点。
它反帝反封,运动涉及涵盖的人群之广,尤其是当时的青年人,人人争做新青年,他们民主、科学观念深厚;同时,五四运动也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先声;然后,五四新文化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石,所以说五四运动空前壮阔。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的大解放运动。
它彻底的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国民从五千年的思想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树立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启发着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当时的新思想、新理论的广泛传播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孕育了新中国的希望。
我认为新文化运动一直在持续进行中,每个历史时期都在接受新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在世界文化的冲击下,我国文化发展蓬勃发展,但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中国的迅猛发展和沟通的日益方便,外国文化以及西方流行也开始在中国侵占市场,各种繁多的欧美及日韩文化、产品开始在中国各大中小城市普及,以至于出现了“哈日族”“哈韩族”,过圣诞节,情人节等现象;我国的青年人在接受外国新文化时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很多青年人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日益消亡。
我们知道,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他们国家的社会背景及发展状况慢慢演变出来的,所以不同的国家文化内涵不同。
中国的文化是古老传统的正因为中国的文化很古老,很多国内的年轻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老土,从而导致他们崇洋媚外。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论文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论文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富有民主共和色彩的资产主义革命。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本身具有其缺陷,并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人物,结果以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而衰落。
辛亥革命以及之前的各种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失败的原因都可以归因到没有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以少数知识分子领导的革命并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中国的革命道路应该以人民群众为切入点,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激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动员群众参与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去。
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地陷入半封建半殖民性质的社会。
为了光复中华民族,振兴炎黄子孙,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能够拯救中华民族的各种救国之路。
从林则徐的开眼开世界、到洋务运动、再到维新运动,无不透露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和爱国抱负。
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爱国救国的运动未能达到其预想的效果。
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更令人们对之前所作出的各种努力产生了怀疑,同时反思其失败的原因。
当时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以少数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和革命分子展开的救国方式,往往是得不到理想的结果,甚至是以失败告终。
因此,他们把原因归纳到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上。
他们认为中国国民长期处在封建统治下,其思想顽固愚昧,若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改变国民这种劣根性,就必须解放国民的思想,必须打破封建思想的囚牢。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
创刊之后,《新青年》的编辑部迁至北京大学,与此同时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先后参加编辑部并担当撰稿人,这意味着《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一、动摇国民的劣根性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任务是改变国民的劣根性,因此在《新青年》中提出了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孔家儒学在封建统治中占有正统的地位,直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政府仍然把孔家儒学当作思想统治工具。
关于五四运动的论文(精选3篇)
关于五四运动的论文(精选3篇)关于五四运动的论文篇1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它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从陈独秀等创办的《新青年》开始的。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民主的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对立物是愚昧和迷信,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恶果。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小说《狂人》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新青年》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其尖锐彻底的程度、所向无前的气势,远远超过辛亥革命时期,更不用说以前了,确实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它带来思想的解放,为人们接受新思想作了重要准备。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仍是在西方式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鼓吹以个人为中心的“独立人格”和“个性解放”,着眼点主要是个人权利,而不是人民的整体利益,它不能从根本上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指明真正的出路。
那时,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剧本《娜拉》在中国有很大影响,写的是女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被赞扬为“女性的自觉”。
鲁迅作了一篇《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说:“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
的确,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是那样黑暗,旧的社会不改造,个人再努力也没有前途可言。
离开社会的改造,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连生存也难以得到保障,更谈不上有什么个性解放和个人前途。
如果只停留在文化领域里谈来谈去,仍只会流于空谈,不可能使中国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只能做到那样,但它是不够的,需要继续前进。
于是,“改造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思想界被提到突出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新文化运动论文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中国特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背景下的产物,更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点。
五四新文化运动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历史转折点。
一、现代化的概念
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等变迁的一个过程,它的目标是使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现代的先进科技水平。
而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五四新文化运动集中批判封建纲常名教等旧思想、旧传统,但没有完全否定传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非理性“情绪的宣泄”。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其发展到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冲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阻碍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表现出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二是实现国家现代化。
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归宿,只有在完成了前提的条件下,才谈得上国家实现现代化。
因此,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及与其相互勾结的封建势力的统治,才能成为国家实现
现代化的最基本条件。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民主与科学”。
显示了中国人民要求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主权、使民众从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的坚定信念。
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无不体现出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从封建纲常名教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的斗争精神。
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中国的反帝反封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与妥协性的特征无法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中解救出来。
北洋军阀腐朽的封建统治,与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相互勾结,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一战后的中国更是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五四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国民众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有了更全面明确的认识,并以全民族的力量去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同时也积极参与打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运动中去。
正如五四后孙中山先生指出,帝国主义“不仅是我们走上独立自由道路的主要障碍,而且是我国的反革命最强有力的因素。
”①,“故非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绝对不可能”,所以“尤在打倒军阀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
②因此,五四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民主与科学”便日益深入民心,最后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口号,鼓舞着人们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当巴黎和会实际成为分赃会议,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没有得到
任何利益时,中国现代化运动发生了关键性转折:中国现代化精英开始审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渐渐受到了他们的追捧和信奉。
首先是一战的残酷野蛮暴露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诸如战争、争杀、利己、欺诈等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无疑引起了一直以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为理想、以西方文明的今天为中国现代化明天的现代化精英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度思考。
所以梁启超在战后游历欧洲回国后即宣布欧洲物质文明已破产,必须对欧洲近代文明重新估价。
其次是一战结束后,受西方列强控制的巴黎和会支持日本提出的21条,并同意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的这一强权态度,与俄国十月革命后即宣布废除沙皇同中国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的行动形成了鲜明对照,使中国现代化精英认清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虚伪的真面目。
正如陈独秀指出:“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③而“社会主义要起来代替共和政治,也和当年共和政治起来代替封建制度一样,按诸新陈代谢底公例,都是不可逃的运命”。
④这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精英在现代化价值取向已从最初的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钟爱转向探索到了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这一目标努力。
再次是既然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地开辟了一条通往社会现代化的崭新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而且俄国革命时的处境与中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那么中国也可以效仿俄国走的路。
总之,国际国内情况的变化和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现代化精英对中国现代化走向的认
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思想境界,正是这一转折使中国走上了适合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身波及社会各阶层和全国各地,反映了广大民众对现行政府不满,要求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参与历来被少数军阀、政客操纵的外交内政问题的爱国心理,标志着民众参政意识的觉醒。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真正意义上的民众参政意识还仅仅局限于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对于全国绝大多数的民众来说,他们并不存在民族国家的整体观念,所以更谈不上政治参与的热情。
但经过五四新文化的政治动员,广大民众不仅认识到政府政治的腐败,还要求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运动,为日后形成全国规模的政治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除原有的那些职业团体(如商会、工会、农会、学生会等)、同乡团体和各机关团体团结大批民众外,民众还自发组织起许多爱国团体,他们都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反帝反封的斗争中,显示了民众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通过五四新文化的政治动员,广大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获得极大提高,政治参与意识空前强烈。
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民众已渐渐认识到“救国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就是要推翻卖国政府。
因卖国政府一天存在,它可以在外交上、内政上活动订约借款,压迫国民,为所欲为。
故国民必须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
⑤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重大变迁,有力地推动着中国政治朝民主化方向发展。
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中国特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背
景下的产物,更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点。
五四新文化运动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历史转折点。
注释:
①《广州公报》1924年7月9日.
②《现象报》1924年9月3日.
③③《独秀文存》第243、244、373页,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④《时事新报》1919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