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迁移《鲁教版》
高中地理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 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 鲁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315e5a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b.png)
汇报人:
目录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定义
人口迁移:指人口在空间上的 移动包括永久性迁移和暂时性 迁移
人口流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 移动包括日常流动和季节性流 动
永久性迁移:指人口从一个地 方永久性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暂时性迁移:指人口从一个 地方暂时性迁移到另一个地 方一段时间后返回原居住地
日常流动:指人口在居住地和 工作地之间的日常移动
工资水平:工资 水平高的地区对 人口吸引力大
就业机会:就业 机会多的地区对 人口吸引力大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不同宗教信仰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语言文化:语言和文化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社会习俗:社会习俗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政治因素
政策影响:政府政策对人口迁 移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战争影响:战争对人口迁移和 人口流动的影响
政治稳定:政治稳定对人口迁 移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对人口迁 移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人口迁移和流动 地形:平坦的地形有利于人口迁移和流动 水源:充足的水源有利于人口迁移和流动 土壤:肥沃的土壤有利于人口迁移和流动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人口迁移 与人口流动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层面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口迁 移与人口流动的保障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引导人口合理 流动
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 城市承载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育提高技能 增强适应能力
个人层面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 社交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机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2 人口迁移课件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2 人口迁移课件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718c54d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5.png)
4.深圳吸引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优美 B.城市等级较高
√C.经济发展迅速
D.文化底蕴深厚
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较多,因此吸引大量人口流入。
5.TOP10城市中前五位都在广东省,与此现象
关系密切的因素有
①城市间距离 ②发展水平差距 ③就业机
会 ④语言沟通 ⑤风俗习惯
A.①②④
B.②③⑤
答案 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大;煤、 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条件较好。
2.[综合思维]1985年后人口迁移又从东北迁回山东,称“雁南飞”现象, 其产生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依靠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 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二是移民自身受到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 情、乡情吸引。
弊 • 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 难度
• 在就业、住房、交通、卫生、教 育、医疗和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 巨大压力
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 暂时离开原居住地的人口移动现象
影响因素 • 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工作
学习
旅游
探亲
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口流动
原因: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增大 特点:由农村涌向城市特别是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 方式:以自发流动为主 目的:务工和经商
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的影响
利
弊
促进经济发展、调节人口空间分布、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等
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入地住房、交通、市政设 施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 的问题
导练
(2022·江西南昌期中)近年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都推出了 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 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下图为“‘抢人 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中小城市人口迁移推力的是 A.生活成本低
2025年高考地理鲁教版配套复习课件 第2节 人口迁移
![2025年高考地理鲁教版配套复习课件 第2节 人口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52de1e6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8.png)
2025年高考地理鲁教版配套复习课件第2节 人口迁移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课程标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强基础必备知识基础落实一、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人口迁移 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1)概念:人口变换常住地的 。
(2)影响:使人口 变得复杂。
(3)分类:一般分为 和国内人口迁移。
空间移动空间分布国际人口迁移2.特点(1)人类社会早期:人类为满足生存需求而经常迁移。
(2)古代农业社会:与寻求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联系紧密;以 迁移或大批迁移为主。
(3)15世纪至19世纪特点以跨越大洲、海洋的远距离 为主,人口迁移 ,持续时间长原因受 发展和 扩张的影响 流向主流是从“ ”迁往“ ” 集团性国际人口迁移规模大资本主义殖民主义旧大陆 新大陆(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①国内人口迁移以向 迁移为主。
②国际人口迁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例如,人口趋于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 定居移民比例减小, 的外籍劳工增多;人口迁移目的和形式日益 等。
城镇永久性非定居多元化思维拓展·再提升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易错易混·再判断(1)小明去美国留学不属于人口迁移。
( )(2)19世纪以前,人口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 )(3)大洋洲一直是国际人口迁移的迁入地。
(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以定居移民为主。
( )××√ ×旁栏边角·再利用读教材必修第二册P11图1-2-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示意”,思考下列各题。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入地区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大洲?这些地区有何共同点?提示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多为经济发达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的地区差异。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南美洲及北美洲人口迁移方向有什么变化?提示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南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北美洲一直为迁入地区。
人口迁移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口迁移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d3ff779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4.png)
3、但影响图乙中人口迁移的主要 因素是______。
气候
4、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 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 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
有计划 有组织 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合作 探究
活动探究 1:人口迁以基本知识
材料 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关系图(图甲)和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示 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由经济欠发达地 区移向经济发达地区。
合作 探究
活动探究 3:综合应用
材料一 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海外侨胞超4 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被认为是国
际上的最大移民群体,且有逐年扩大趋势,其中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中国移民的最主
要聚集地。
材料二 漫画《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合作 探究
活动探究 3:综合应用
材料一 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海外侨胞超4 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被认为是国
际上的最大移民群体,且有逐年扩大趋势,其中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中国移民的最主
要聚集地。
材料二 漫画《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3、我国海外移民数量逐年增多,对我国产 生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3. 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 )
A. 生态环境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4. 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社会经济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③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⑤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导学 检测
第一节 人口分布
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083a2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5f.png)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本节内容主要从三方面分析了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及其特点,解释了什么是人口迁移,依据图文资料归纳了人口迁移的特点;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概括了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气候、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等)和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战争、文化、生态环境等),分析了决定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作用;3、案例:中国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分析了中国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特点以及影响。
区域认知:了解国际和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能够总结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资料和身边案例,能够说出自身所在区域人口迁移的状况及原因。
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世界和中国的人口迁移特点2.人口迁移的影响3.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主要环节与时间教师(讲解、提问、演示)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导入时间:0-1分钟15世纪到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势美洲“新大陆”等未开放地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人口大多从贫穷的落后地区移向富裕发达地区。
问题:人口迁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同学们,请先思考这一问题。
接下来的内容将会给你们揭晓答案,听讲、思考、讨论人口流动时间:第6分钟板书:(二)人口流动(讲述并PPT展示相关内容)定义:通常是指由于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周期流动:定期外出在新地点居住一定长的时间后返回居住地。
往返流动:往返于工作场所和居住地点的人口流动,外出时间一般不超过一昼夜。
认真听讲、做笔记过渡思考:我们了解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那么你们知道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吗?思考人口迁移特点时间:7-11分钟板书:(三)人口迁移特点人口迁移在不同空间范围和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6edd8b8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6.png)
应用体验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流入人口占比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 图示信息反映出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C )
A.从山地、高原到平原地区
B.从西部地区到东部地区
C.从内陆地区到沿海地区
D.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
[解析] 读图可以看出,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省级行政区人口以流入为主,安徽、
表现
实例
政治性的国际人 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非洲国家独 口迁移急剧增加 立,原殖民者返回迁出国
国际人口迁移的 流向发生很大变 化 人口迁移新形式
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乡;西欧各国迁出人口减少;美国作为人口 迁入国,来自欧洲的移民减少,拉丁美洲和亚洲成为主要来源地
新兴城市出现、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造成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居住地 迁入地
2. 影响因素:__收__入__因素、距离因素、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生态环境变化等。
三、案例: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 国内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特点:持续时间长、_规__模___大__、迁移目的和形式复杂多样等。 2.国内人口迁移:历史上,我国发生过多次规模较大的人口迁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3. 人口流动的概念: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__暂__时__离开原居住地的人口移 动现象。 4. 人口流动强度:主要取决于__经__济__、文化发展水平。 5.人口流动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自发性地涌向城市,特别 是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
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共27张ppt)
![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680092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c.png)
2 人口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入地的居住、交 . 通、市政设施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情境导入
西双版纳是个旅游城市,与旅 游相关的吃喝玩乐,各个领域里都 有东北人的身影。从吃上说,告庄 西双景的江边夜市,很多都是东北 人经营的。东北人改良了当地的傣 味儿,很受北方人欢迎。甚至连傣 味儿饺子都出现了,非常稀奇。
思考:
如今,越来越多的东北元 素出现在西双版纳,这里为何 如此受东北人的喜爱?
THREE
geograp hy
三、案例:我国的人口迁移 与人口流动
POPULATION
三、案例: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我国国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 多,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差 异显著。
因此,国内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具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迁移目的 和形式复杂多样等特点。
图1-2-4 我国历史上的部分人口迁移示意
合作探究: 探究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冰雪地带
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冬季严寒;工业密集,环境污染严重; 地价上涨,就业机会减少等推力因素,使得人口大量迁出。
阳光地带
西部和南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发达,就业机会多; 纬度低,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等拉力因素,使得人口大量迁入。
思考:还有其他因素会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吗?(如: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传统观念)
vector of powerpoint. I am alone, and feel the charm of existence in this spot, which was
created for the bliss
图1-2-1 15—19世纪的国际人口迁移示意
第二节人口迁移-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人口迁移-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b0e33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1.png)
第二节人口迁移-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了解全球范围内人口迁移的情况;3.分析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4.理解人口迁移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
2. 全球范围内人口迁移的情况•全球范围内人口迁移的类型:国际迁移、内部迁移等;•重点分析一些有代表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欧洲难民危机、美国移民问题、中国内部人口迁移等。
3. 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北美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欧洲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亚洲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非洲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4. 人口迁移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迁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人口迁移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了解全球范围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理解人口迁移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全球范围内人口迁移的情况,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宏观的人口迁移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深入了解人口迁移的具体情况和影响。
2. 讨论法针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人口迁移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对不同意见的交流和碰撞,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各种人口迁移事件的背景、原因及其对于全球发展的影响。
3. 归纳法通过对各种人口迁移事件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人口迁移事件的共性和规律,并从中找到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和趋势。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新闻视频等方式引入,让学生认识到人口迁移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也意识到不同地区的人口迁移有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影响。
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
![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1469650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0.png)
[微点拨] 图示法记忆国际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
[关键能力] 1.人口迁移的判断标准 判断某人口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标准,即空间移动、常 住地变换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现象,才能称为人 口迁移(如下图所示):
2.不同时期(“二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比较
时期
15~19 世纪
[思考探究] 1.产生“走西口”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自然灾害。
2.我国历史上“走西口”中人口的迁出地与迁入地分别是指哪里? 提示:迁出地主要指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迁入地是指内蒙古高原。
3.“走西口”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的资源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该地 的经济发展。
答案:1.B 2.A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 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回答 3~4 题。
3.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4.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理清教材] 本节共设置三个标题内容。第一个标题“人口迁移及其特点”部分,教材 首先简要定义人口迁移,然后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 原因,并辅以示意图直观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第二个标题“影 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部分,教材以图文形式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 移的 “推拉理论”,并进行简要分析。“推力”因素主要将人口从本区域向 外推移,“拉力”因素则将人口吸引至本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和生 态环境等都与“推力”和“拉力”相关联。第三个标题“案例:我国的人口迁 移与人口流动”部分,首先通过示意图直观展示我国历史上的部分人口迁移的 时间、路线和主要原因,然后通过统计图展示我国人口流动状况,说明我国人 口流动特点及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 人口迁移》优质教学课件(统编鲁教版)
![《第二节 人口迁移》优质教学课件(统编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d07e2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4.png)
政治中心变动
政治变革。中国古代都城的改变引起大量的人口迁移 。
巴西利亚、堪培拉首都的建立,促使了大量的人口迁 移。
政治因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根本、最主要因素 ②交通通讯因素 ③国家政策 ④家庭和婚姻(家庭主要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婚姻主要是青年人) ⑤文化背景
清末民国时期,山东等地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导致大量人口迁 移到东北地区
2.1980年以来,为什么黑龙江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 现象?
(1) 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
快的省份,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由人口净迁出省变为净迁入省。
(2)是移民自身受到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乡情吸引。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及意义 2.掌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通过资料和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一、人口迁移及特点
人口迁移: 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
特征:
空间移动 居所改变
它反映人口在地域之间的动态变化,使人口空间分布变得复杂。
探究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自主探究】
15世纪到19世纪和二战后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路线
项目
15到19世纪人口迁移
二战后人口迁移
原因 (1)地理大发现
(2)新航线的开辟,便捷了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特点 (1)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1)国内以向城镇迁移为主
第二节 人口迁移《鲁教版》
![第二节 人口迁移《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8a4875eefdc8d376ee32ea.png)
【合作探究1】
讨论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①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 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②沙漠地区因缺水引起的人口外迁。 ③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④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⑤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永久性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 动人口增加;迁移形式多样化
具体 流向 食物充足之地
欧洲---美洲、大洋洲、非 洲;
非洲---美洲、亚洲; 中国、日本、印度人---东 南亚和美洲
北美、欧洲、大洋洲变为迁 入地区; 亚洲和拉丁美洲为迁出地区
人口 流动
方向
总特点 主要迁出地 主要迁入地 主要方式 主要目的
困难等问题。
概念 国际人口迁移
分类 国内人口迁移(四种)
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气候,土壤,水源,
地形,环境,灾害)
经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及通讯)
政治(国家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对环境 的影响
社会文化 (文化教育,家庭
婚姻,宗教信仰)
课堂练习
1.有关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下列叙述
②80年代以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向东南沿海城市 (政策优惠)
③90年代后期向西部迁移人口增多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白人大量移向美洲 (掠夺资源占用土地)
⑤南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人口流动
通常是指因工作、学 习、旅游、探亲等原 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 住地外出活动,而不 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 现象
居住地永久性 或长期改变, 变更户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充足之地
欧洲---美洲、大洋洲、非 洲;
非洲---美洲、亚洲; 中国、日本、印度人---东 南亚和美洲
北美、欧洲、大洋洲变为迁 入地区; 亚洲和拉丁美洲为迁出地区
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 四川、广西、山东、安徽、浙江等
广东、上海、北京等
自发流动
务工和经商 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推出了 允许农民进城的政策
气候因素是其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②淡水
荒漠化与移民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 化,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人类生活、生产 的空间布局,从而决 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 和规模。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淡水天然分布状况的依赖程度有所 减弱,但是淡水资源仍然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条件 。
①气候;
自然 生态 环境
②淡水; ③土壤;
因素 ④矿产资源;
⑤自然灾害
思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哪 些?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①气候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 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 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 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 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 响人口迁移。
南方阳光地带
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内迁移( AB) 哪些是国际迁移( C)D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B、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D、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世界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相关资料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为欧 洲向新大陆的人口迁移创造了条件。(1)欧洲人迁往美洲: 到达美洲的欧洲人,除了殖民主者外,还有以下几种人:一 种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在生计 无靠的情况下,飘洋过海,到美洲谋生;另一种是受政治和 宗教迫害,在欧洲无法立足的人。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 洲: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展开了残酷、野蛮的奴隶贸易。在400多 年的奴隶贸易中,估计从非洲运到美洲的黑人有1200万~3000 万(3)亚洲的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迁往东南亚、美洲。19 世纪末、20世纪初,有大批亚洲人在受帝国主义分子诱骗或为 了逃避本国统治者的压迫,来到东南亚、美洲的矿山和种植园
2.分类
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 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
农村→农村
迁移的主要类型.
农村→城市(城市化) 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口迁移是 城市→农村(逆城市化 哪一种形式? 也叫郊区化)
城市→城市
2020/11/25
1、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BC)D
A、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B、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C、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第二节 人口迁移《鲁教版》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三、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阅读课文有关内容思考: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同一个概念吗? 为什么?
1.人口迁移: 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
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充当劳工,现在大量的华人、华侨就是这样来的。
19世纪前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
合作探究
土地开垦的吸引 或逃避灾荒、战 乱、宗教迫害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义扩张
逐水草而居
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 已开发国家向未开发国家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永久性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 动人口增加;迁移形式多样化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的因素是推力因素; 吸引移民迁入新居住地的因素是拉力因素
思考讨论
2008年春节前后,电视剧《闯关东》在各省、地电视台滚动热播,
讲述的是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 至东北。据统计,整个清代闯关东的山东移民占当时整个东北人口的近 一半。改革开放后山东经济增长迅速,现在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完全
人口迁移判断的标准:①必须改变定居地
②改变定居地需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 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2、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
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短期离开原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 之间的迁出和迁入, 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 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 口移动现象
通常是指因工作、学 习、旅游、探亲等原 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 住地外出活动,而不 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 现象
居住地永久性 或长期改变, 变更户籍
临时或短期离 开居住地外出 活动,且不变 更户籍
都是人口空 间移动的现 象,都能引 起人口数量 的变化
在2010年春节的前后 ,由佛山、东莞、广州等 珠三角城市农民工组成的
“摩托车返乡大军”,浩
浩荡荡开上了国道。这些
“摩托车返乡大军”属于
人口迁移吗?
【学以致用】
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①高一106、107班同学外×出春游 ②为了准备艺术节演出上×街购物 ③张成同学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④英国某口语老师来√我校执教 ⑤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 难民
⑥王艳随全家从甲县搬到乙县并转入当地中学读书√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判断A1到B1\A2和C1到A2/C2是否是人口迁移。
A
B
A2Leabharlann A1B1C
C1
C2
A1→B1、C1→A2属于人口迁移 A1→A2、C1→C2不是人口迁移
2.分类
①按地理范围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2007年3月29日11时18分
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清代,大批华北饥民为什么要“闯关东”?自改
革开放后,东北地区许多人口为什么返乡回迁?引起 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合作探究1】
讨论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①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 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②沙漠地区因缺水引起的人口外迁。 ③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④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⑤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