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简答论述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六、简述题
1. 什么是货币制度?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
2. 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 中国人民银行是如何对人民币发行进行管理的?论述
1. 答案要点: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其构成要素有:
(1)货币材料的确定。
(2)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3)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4)发行保证制度。
2. 答案要点:基本特征有:
(1)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制本位货币,它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黄金基础也已经消失。
(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信用货币实际上是银行债务凭证,信用货币流通也就是银行债务的转移。
(3)具有强制性。
它是法定货币,银行发行的强制流通使用。
(4)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段。
3. 答案要点:人民币现钞的发行主要是通过货币发行基金在发行库和业务库的转移实现的。
发行基金是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发行基金的来源,一是人民银行总行所属印制企业按计划印制解缴发行库的新人民币;二是开户的各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业务库缴存人民银行发行库的回笼款。
保管发行基金的金库称为发行库。
发行基金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业务库是商业银行为了办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而建立的金库,它保留的现金是商业银行业务活动中现金收付的周转金,是营运资金的组成部分,经常处于有收有付的状态。
当商业银行基层行处业务库的现金不足以支付时,可到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其存款账户余额内提取现金,人民币就从发行库转移到业务库,意味着这部分人民币进入流通领域;当业务库的现金收入大于其库存限额时,超出部分由业务库送交发行库,意味着该部分人民币退出流通。
第二、四章
六. 简述题
1.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 商业信用在商品经济中有哪些作用?
3. 银行信用是如何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的?
1.答案要点: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即贷者)和债务人(即借者)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偿还性和支付利息是它的基本特征。
2. 答案要点: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其典型形式是赊销。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任何商品生产者都不可孤立生存,它们之间存在着种种经济联系--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的联系,批发商与零售商的联系,国内工商业与进出口贸易商的联系,等等。
稳定顺畅的联系是商品生产正常进行的必然要求。
若在经济联系过程中,购买方缺乏必要的资本,卖方如有能力提供商业信用,则能弥补缺乏资本给联系带来的阻碍。
这种商业信用广泛存在于商品推销和国际贸易领域中,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生产和流通的作用。
3. 答案要点: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
它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广泛存在于各个经济领域。
(1)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上的局限性。
(2)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使社会资金得到灵活使用。
(3)银行吸收的资金有长期闲置,也有短期闲置的,在调剂资金期限上具有灵活性,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各种不同的需求。
克
服了商业信用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第六、八章
1.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政策性银行有哪些特征?
3.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有哪些不同? 论述
4.简要说明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
(论述)
1、答案要点:金融工具一般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期限性。
期限性是指一般金融工具有规定的偿还期限。
(2)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在必要时迅速转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3)风险性。
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定收益遭受损失可能性的大小。
(4)收益性。
收益性指的是金融工具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特性。
2.答案要点:(1)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2)资金运用有特定的业务领域和对象。
(3)不以吸收存款作为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拨款、发行债券集资或中央银行再贷款。
(4)资金运用以发放长期贷款为主,贷款利率比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低。
(5)不设立分支机构。
3、论述要点:
(1)特点不同。
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 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中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其特点是:交易的金融工具期限长;交易的目的主要是为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资金借贷量大;市场交易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投机性。
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 1 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从交易对象的角度看,货币市场主要由同业拆借、商业票据、国库券以及回购协议等子市场组成。
其特点是:交易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相对较低。
(2)功能不同。
资本市场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场所,它有利于企业重组,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货币市场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
它不仅为各种信用形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为政策调控提供条件和场所。
(3)子市场不同。
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另一个是有价证券市场,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
货币市场则主要由同业拆借、商业票据、国库券以及回购协议等子市场组成。
4、论述要点: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都属于衍生金融工具,但三者又有差别。
(1)期货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相关资产的合约。
(2)期权合约是是一种约定选择权的合约,即对标的物的“买的权力”或“卖的权力”进行买卖而签订的合约。
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3)互换合约是指交易双方在约定的有效期内相互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
当事人按照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时间交换不同金融工具的一系列支付款项或收入款项。
金融互换的标的物有:不同种类的货币、债券以及不同种类的利率、汇率、价格指数等。
一般情况下,交易双方根据市场行情约定支付率,以确定的本金额为依据相互为对方进行支付。
互换合约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形式是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第九章
1. 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分为哪几类?现金资产是收益率最低的资产,那么,现金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越少越好吗?为什么?
2. 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
3. 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特点和作用?论述
1. 答案要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分为:现金资产;贷款;证券投资;其他资产业务等。
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维持正常经营所必需的,为了避免发生流动性危机,银行总资产中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现金资产占总资产比率不是越少越好。
2. 答案要点: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
(1)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原则是指银行具有随时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随时满足存款人提取存款和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的能力。
(2)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具有控制风险、弥补损失、保证银行稳健经营的能力。
(3)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力求获得最大利润,以实现银行的价值最大化目标。
3. 答案要点:
(1 )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的基本特征:有自有资本,依法设立,自主经营,以获取最大的利润为经营目标,在竞争中求发展,求生存。
(2 )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较,其经营对象、活动领域、社会责任及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程度均不相同。
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特殊的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
(3 )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是唯一能够经营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具有信用创造的能力。
第十章
六、简述题
1.中央银行的产生有哪些必然性?
2.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会影响其货币供应量?
3. 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
4.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有哪些业务关系?论述
1.答案要点:(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由于商业银行资金实力、经营范围的限制,其发行的银行券的流通往往受到很大限制,这就需要一个资金实力雄厚且具有权威性的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并保证兑现。
(2)票据交换问题,随着商业银行间互相支付量的增加,有各自银行自行轧差清算已非常不方便,客观上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清算机构,为各个商业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提供服务。
(3)最后贷款人问题,单个银行由于资金有限,容易由于支付能力不足而产生挤兑,为此有必要集中银行的准备金,对某一银行的支付困难实施救助。
(4)金融监管问题,随着银行业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活动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管理,而这种管理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很强,必须有专业性的机构来实施。
2.答案要点: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政府的贷款业务可以对货币供应量实施调节,央行扩大贷款, 直接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从而扩大存款机构的放款和投资能力, 导致货币供应量扩大;再贴现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借贷成本和存款准备金头寸的增减, 调节货币供应量;央行的证券和外汇买卖实际上是向社会注入基础货币, 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增加其货币供应的能力。
3. 答案要点:中央银行是金融管理机关,作为金融管理机关,它是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具有宏观调控、金融管理、金融服务职能。
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提供金融服务的对象与中央银行显著不同。
4 .答案要点: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关系可以从中央银行的职能入手来考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各商业银行均在中央银行开立准备金存款账户用来存放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2)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
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同时同业头寸过紧时,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再贷款,以获取所需资金。
此时中央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保证了存款人和银行营运的安全。
(3)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提供清算服务。
由于各家商业银行均在中央银行开立有存款账户,因此各银行
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业务就可以通过这些账户转账和划拨。
(4)多数的中央银行还负有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的职责。
为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负有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的职责,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退出以及日常业务进行监管。
第十一、二章
1.简述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及影响派生规模的因素。
2.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对货币供给量有什么重要作用?
3.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划分货币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答案要点: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贴现和投资等行为引起成倍的派生存款的过程。
一家银行获得原始存款后发放贷款将使另一家银行获得存款,而另一家银行也因此可以发放贷款,从而使第三家银行也获得存款,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一笔原始存款将创造出成倍的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和存款准备金比率影响着派生规模,分别与其成正比和反比。
2. 答案要点:基础货币指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通货)构成。
在货币乘数一定时基础货币的规模决定了整个货币供给量的规模,它的变动将引起整个货币供给量的同方向的成倍变动。
3. 答案要点: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
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所以,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十四章
1.判定通货膨胀的指标有哪些?
2.货币供给和总需求之间是否适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通货膨胀对分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论述)
1.答案要点: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2)第二种常用指标是批发物价指数,它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
(3)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
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2.答案要点:
(1)货币供给若是适当的,由它作为载体的总需求也是适当的,则可以保证产出的出清。
(2)若企业和个人有过多的货币积累不能形成当期的货币需求,又没有相应的补充货币供给,则会形成总需求的不足。
(3)若扩大投资与提高消费的压力过强或产生财政赤字,要求弥补货币供给而银行不得不扩大信贷,则会导致总需求过旺。
3.论述答案要点:通货膨胀通过物价的变动对分配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依靠固定工资收入生活的成员是通货膨胀的受害者。
由于物价的上涨一般都先于工资的增长,依靠固定工资生活的
成员自然就减少了实际收入而成为受害者。
在通货膨胀过程中从事商业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那些在流通领域哄抬物价、变相涨价、“搭车”提价的不法单位和个人得到了好处。
通货膨胀还改变了社会成员原有财富的占有比例。
对于以货币形式(如存款)持有财富的人,在通货膨胀下显然是受损者;对于那些原来以货币形式负债的人,通货膨胀则减少了他的实际债务,因而是受益者。
如果把社会成员分为居民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由于居民个人在总体上是货币多余者,处于净债权地位,企业和政府是货币不足者,处于净债务地位,因此在通货膨胀下,居民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是受损的,而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则是受益者。
第十五章
1. 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2.简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含义。
3.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4.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哪几个?中央银行在同一时期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能否达到这些最终目标?
5.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是如何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其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论述
6.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如何运用一般性货币政策解决这一问题?(论述)
1.答案要点: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
一是可测性,央行能对这些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
二是可控性,央行可以较有把握地将选定的中介目标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
三是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2.答案要点:所谓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种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标。
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即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一般是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即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
它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失业率降为零,仍存在着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
(3)经济增长即促进经济的增长。
一般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
(4)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与全部或支出保持基本平衡。
3.答案要点: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各国中央银行普遍运用的、对整体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等。
4 .答案要点:西方国家主要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是无法同时达到这些政策目标,因为这四大目标之间任何两个目标之间都有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较明显的如:
(1)稳定物价于充分就业之间,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
(2)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经济增长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往往也较高。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常常发生矛盾。
5.答案要点: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2)如何调控: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超额准备金增加→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超额准备金减少→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降低(3)效果: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调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
因此,不适合微调,也不能经常使用。
(二)再贴现政策
(1)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2)如何调控
再贴现率降低→市场利率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贷款(银行融资成本降低)→信贷规模扩张→货币供应增加
再贴现率提高→市场利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成本增加)→信贷规模收缩→货币供应减少
(3)效果
再贴现政策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告示效果”,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
(三)公开市场业务
(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证券),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2)如何调控:
中央银行买入证券→基础货币投放→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成倍扩张
中央银行出售证券→基础货币回笼→信贷规模收缩→货币供应成倍紧缩
(3)效果:在公开市场业务中
a 、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位;
b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c 、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随时作逆向操作。
d 、通过整个银行系统基础货币总量调控,使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6.答案要点: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投资和消费,从而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紧缩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包括: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提高再贴现率和提高再贴现条件,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超额准备金减少→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2)再贴现率提高→市场利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贴现(银行融资成本提高)→信贷规模收缩→货币供应减少
(3)中央银行卖出证券→基础货币减少→信贷规模降低→货币供应成倍减少。
三种政策工具使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社会总需求降低,在社会总供给不变情况下,通货膨胀得到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