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与顺应

合集下载

幼儿学数学的同化和顺应

幼儿学数学的同化和顺应

幼儿学数学的同化和顺应一、同化与顺应的概念1. 同化- 在幼儿数学学习中,同化是指幼儿将新的数学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

例如,幼儿已经认识了数字1 - 5,当他们学习数字6时,如果他们能够理解6也是一个表示数量的符号,并且和之前认识的数字在数概念体系中有类似的意义(都是用来计数、表示物体的数量等),那么这就是同化的过程。

- 以形状认知为例,幼儿先认识了圆形。

当他们看到盘子、车轮等圆形物体时,就建立了圆形的概念。

之后看到一个新的圆形的硬币,他们能很快把硬币的形状归到圆形这个概念里,这就是对圆形概念在新事物上的同化。

2. 顺应- 顺应是指当幼儿现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的数学知识时,他们需要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知识。

例如,幼儿最初认为所有能滚动的东西都是圆形的。

当他们看到圆柱体(如易拉罐)时,发现它虽然能滚动,但和之前认识的圆形有不同之处(有两个圆形底面和一个曲面)。

这时候幼儿就需要改变他们原有的“能滚动的就是圆形”这种认知结构,建立起关于圆柱体的新认知,这个过程就是顺应。

- 再幼儿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时,他们一开始可能只是通过直观的物体数量多少来判断。

但当学习到负数概念时,他们原有的比较大小的认知结构(多的数大,少的数小)就无法适用了,需要调整认知结构来理解负数的大小比较(在数轴上,越往左的数越小等),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二、同化和顺应在幼儿数学学习中的具体体现1. 数概念学习- 同化- 幼儿在学习数的顺序时,先学会了1、2、3的顺序,当学习4、5、6时,如果他们能够按照之前的数数规律(每次增加1)来理解这些数字的顺序,这就是同化。

他们把新的数字顺序知识纳入到已有的按顺序数数的认知结构中。

- 在认识数的组成方面,幼儿如果已经知道2可以分成1和1,当学习3的组成(3可以分成1和2、2和1)时,能根据对2的组成的理解方式(把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3的组成,这也是同化的表现。

- 顺应- 当幼儿从认识自然数扩展到认识分数时,他们原有的数概念认知结构(一个物体就是一个整体,用1表示等)就需要改变。

同化和顺应

同化和顺应

同化和顺应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另外的两个基本概念,皮亚杰所下的定义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在认识过程中,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之中,以丰富和加强主体的动作,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则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使主体适应环境。

在皮亚杰的早期著作中,“把有机体的元素”,“同环境的元素”“结合在一起的关系”称为“同化关系”,把“环境施加压力的结果”称为“顺应”。

在皮亚杰的学术生涯中,对于同化和顺应,早期和后期的观点是相当一致的。

在他后期的重要著作《皮亚杰的理论》一书中,他以新的形式详细说明了同化与顺应的概念,皮亚杰说:“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中或已完全形成的结构内。

”[4] “生物的同化如果没有它的对立面——顺应,从来不会自身单独存在。

……我们把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称为顺应。

”[5]皮亚杰指出,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作为适应的两种机能,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没有顺应就没有同化,没有同化同时也就没有顺应。

同时他指出,同化和顺应不是两个独立机能,而是适应的两种机能的极点,“同化是客体对主体的适应,而客体同时丧失自己的特征。

相反,顺应是主体过去已经形成的反应对客体的适应,并且向新的反应方式过渡。

”[6]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同时发生,共存发展的,并且二者相互包含。

他认为人们认识事物必须依赖原先已经形成的图式。

皮亚杰描述说,凡能在行为中可以重复和概括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图式。

他把图式假定为人们表征、组织和解释自己的经验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心理结构,一个图式即一个思维或动作的模式,是一种组织起来的处理信息、分析经验、指导行动的心理蓝图,“智力在把某些新的因素纳入到先前的图式之中的同时,又不断地改变着这些后来形成的图式,以便调整它们,使之适应新的情况。

顺应和同化最直接的例子

顺应和同化最直接的例子

顺应和同化最直接的例子
同化:同化是儿童把新的刺激纳入已有图式的认知过程,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者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影响图式的生长。

简单来说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从而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

在同化的过程中图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例如:5岁的毛毛第一次参观海洋馆,当他看到玻璃展缸内的潜水员时,大喊:“看,消防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毛毛的认知过程属于(同化)。

顺应: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

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例如:小强原来认为空气没有质量,经老师实验演示,他认识到自己错了,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小强的这一认识变化过程属于(顺应)。

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题干中小强认识到空气有质量,改变了原有的认知结构,属于顺应。

扩展资料
【同化】例如:某小朋友,父母教他“天上飞的,白色的、有翅膀的,叫鸟”。

某天,天空飞来一架飞机,小朋友见了,大声喊“大白鸟、大白鸟”!——这就是同化现象
【顺应】例如:2、3岁的小朋友会有“泛灵论”的现象,认为“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所以看到玩偶掉地上会说“玩偶别哭,
抱抱你”。

等他长大一些,发现玩偶不会讲话、不会笑,是没有生命的。

小朋友改变了之前的认识,重新认识到“原来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有的东西是没有生命的”。

——这就是顺应现象。

什么是同化和顺应

什么是同化和顺应

什么是同化和顺应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图式看成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化和平衡。

1、同化: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到头脑中原有图式之内,是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吸收一样。

2、顺应:顺化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和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浅论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对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在儿童心理学史上,历来有遗传论与环境论的争论。

遗传论者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

英国的高尔顿曾用家谱法来研究天才遗传的问题,他得出的结论是,名人的亲族易成名人,这便足以证明血统有力地影响着个人的发展,也就是说,天才基本上是遗传的。

环境论者持相反的论点。

在他们看来,遗传只是给予了某种可能性,唯有环境和训练才能决定其发展的结果。

有的甚至认为环境决定一切,根本否认遗传因素。

行为主义的创始者华生就曾说过:“给我一打健壮的孩子,在我的特别环境里教养他们,我可以担保任择一个训练,可以使之成为任何专家——医师、律师、画家、企业家,同样可使之成为乞丐盗贼,不管他们祖先的才能、嗜好、品性和种族是怎样。

”①这种自信来自于他用实验方法直接控制环境因素的动物研究。

随着遗传论与环境论的论辩,可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放弃了激进的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方的观点吸收到自己的阐释框架中。

也就是说,强硬的遗传论者或环境论者均相应变成了温和的遗传论者或环境论者。

大家都认识到,儿童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与文化等)两种势力交互作用和共同决定的。

有的学者将遗传比作种子,把环境比作土壤。

有土壤无种子固然长不出植物来,有种子而无土壤也不可能发育成长。

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

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

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好嘞,今天咱们聊聊“同化”和“顺应”,这两个词听起来很复杂,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例子,咱们慢慢说来,绝对让你会心一笑。

先说同化吧,想象一下,你在一个新地方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周围的同事都喜欢喝咖啡,你却偏偏是个爱喝茶的人。

可是没多久,你就发现,大家的工作时光都是在咖啡香中度过的,聊着聊着,你的茶也渐渐没了存在感,最后你也开始跟着他们一起喝咖啡。

你一开始可能觉得这不太对劲,但慢慢地,你也开始爱上那浓郁的味道,甚至每天都忍不住要喝几杯。

就这样,你在不知不觉中同化了,融入了这个新的环境。

也许你不再是个茶迷,变成了咖啡控,但这就是生活嘛,谁还没点妥协呢?再说顺应。

想象一下,你家附近的新开了一家餐馆,菜做得可不错,但服务员总是很忙,没时间照顾你。

你习惯点一份经典的牛排,结果却发现,他们家主打的是寿司。

开始你可能会想,“这又是何必呢?”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开始尝试那些奇怪的卷寿司,意外地发现,哇,居然味道还不错。

顺应就是这个意思,你在适应新环境的时候,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想法和习惯,接受那些原本不在你舒适区的东西。

这时候,你或许会感觉到,生活的乐趣原来就是在于不断尝试新事物呀。

说到这里,顺应和同化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我们都在不断地调节自己。

为了融入一个团体,你可能需要放下自己的坚持,选择接受那些你原本觉得不太喜欢的东西。

这不就是顺应嘛?而当你越来越融入其中,就会出现同化的现象,慢慢地,你甚至会开始喜欢原本不太感冒的事情。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魔幻?但生活就是这么神奇啊。

举个更生活化的例子,想象一下你在外地旅游。

刚到那儿,你可能会觉得语言不通、食物奇怪,心里默默想着:“我才不想尝试这道什么怪东西呢!”可是,不久后,你的好奇心战胜了顾虑,尝试了当地的美食,哇,居然味道好得让你刮目相看。

可能第一口时你有点抗拒,第二口就不自觉地开始点头,第三口,你已经停不下来了。

慢慢地,你从一个外来者变成了当地的美食探险家。

举例说明同化顺应的例子

举例说明同化顺应的例子

举例说明同化顺应的例子
摘要:
1.什么是同化和顺应
2.同化和顺应的例子
3.同化和顺应的区别
4.总结
正文:
一、什么是同化和顺应
同化和顺应是心理学中常见的两种认知过程。

同化是指个体在接触到新的信息或知识时,将其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而顺应则是指个体在遇到新的信息或知识时,对其作出适应性调整,从而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二、同化和顺应的例子
1.同化的例子:一个小朋友,父母教他天上飞的、白色的、有翅膀的叫鸟。

某天,天空飞来一架飞机,小朋友见了,大声喊大白鸟、大白鸟!这就是同化的例子,因为小朋友将飞机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鸟相融合,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

2.顺应的例子:一个小朋友,在父母教他认识鸟后,某天在公园看到一只孔雀,虽然孔雀与常见的鸟有所不同,但小朋友仍然能够将其识别为鸟,并称赞其为漂亮的鸟。

这就是顺应的例子,因为小朋友在遇到新的信息(孔雀)时,能够对其作出适应性调整,从而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三、同化和顺应的区别
同化和顺应的主要区别在于,同化是将新的信息与已有认知结构相融合,而顺应是在遇到新的信息时作出适应性调整。

同化强调的是信息的融入,而顺应强调的是信息的调整。

四、总结
同化和顺应是认知过程中常见的两种方式,它们帮助个体在面对新的信息和知识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将新的信息与已有认知结构相融合,而顺应是在遇到新的信息时作出适应性调整。

幼儿同化和顺应的简单例子

幼儿同化和顺应的简单例子

幼儿同化和顺应的简单例子
以下是 8 条关于幼儿同化和顺应的简单例子:
1. 你看呀,宝宝看到大人用勺子吃饭,自己也拿起勺子去舀食物,这就是同化呀!宝宝把看到的行为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啦!
2. 哎呀,当孩子发现圆形的球可以滚动,那他再看到其他圆形的东西是不是也会觉得能滚动呀,这难道不是同化在起作用嘛!
3. 孩子原本只知道牛奶是白色的液体能喝,后来看到豆浆也认为能喝,这多明显的同化呀!
4. 宝宝以前总认为玩具车是用来推着跑的,当看到别人用玩具车来撞积木,他也试着这么做,这不就是顺应了新的玩法嘛,多有趣!
5. 想想看,孩子一开始只知道用手抓东西吃,后来学会了用筷子,这就是顺应呀,改变自己来适应新情况呢!
6. 哇塞,当宝宝看到大人穿鞋子出门,他也把自己的小鞋子穿上,这不是同化是什么呀,真可爱!
7. 小朋友原本会用蜡笔画直线,后来看到别人用蜡笔画曲线,自己也跟着画曲线,这就是在顺应呀,多厉害!
8. 孩子一直以为所有动物都有四条腿,当看到鱼只有尾巴没有腿游来游去,他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认知,这就是顺应啦,是不是很奇妙呢!
总之,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同化和顺应不断作用,让他们更好地认知和适应这个世界呀!。

顺应和同化的区别

顺应和同化的区别

同化和顺应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都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机能,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同化:儿童原有认知图式认为哺乳动物是胎生的、生活在陆地的,了解到马的成长后知道马是胎生,是哺乳动物,将新信息纳入到原结构.
顺应:同样认知结构,了解到鲸鱼并非生活与陆地但也是哺乳动物这个事实后,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不再将生活在陆地作为哺乳动物的必要条件,这就是顺应.。

同化和顺应的概念

同化和顺应的概念

同化和顺应的概念在人类社会中,个体和群体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联系在不同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其中同化和顺应是两种常见的群体关系。

同化是指不同的群体在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强制或自愿地接受其他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使得不同的群体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顺应则是指在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不同的群体通过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逐渐调整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以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同化和顺应的概念、特点、利弊以及如何在实践中选择适当的方式。

一、同化的概念和特点同化是指不同的群体在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强制或自愿地接受其他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使得不同的群体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同化通常发生在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中,被强势群体主导和控制。

同化的特点包括:1、强制性。

同化通常是由强势群体主导和控制,强迫弱势群体接受其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2、单向性。

同化通常是从强势群体向弱势群体传递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而不是相互交流和融合。

3、文化失落。

同化会导致被同化群体原有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逐渐失落,被强势群体的文化所替代。

4、文化冲突。

同化可能会引起被同化群体对强势群体的反感和抵抗,导致文化冲突和社会不稳定。

二、顺应的概念和特点顺应是指在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不同的群体通过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逐渐调整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以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

顺应通常发生在平等的社会关系中,需要双方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

顺应的特点包括:1、相互尊重。

顺应的前提是双方相互尊重和理解,接受彼此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2、相互包容。

顺应需要双方相互包容和容忍,接受彼此的差异和不同。

3、双向性。

顺应是双方相互交流和融合,而不是单向传递。

4、和谐共处。

顺应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谐共处,建立互利互惠的关系。

三、同化和顺应的利弊同化和顺应都有其利弊,需要在实践中选择适当的方式。

同化的利弊:1、加速融合。

同化和顺应的概念

同化和顺应的概念

同化和顺应的概念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常常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文化,而同化和顺应成为了两种常见的适应方式。

同化是指一个群体或个体在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或环境时,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思想或习惯,以达到与所接触的文化或环境相似的程度。

而顺应则是指在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或环境时,个体或群体不改变自身的本质特征,但会采取一些适应性行为,以适应所接触的文化或环境。

同化和顺应都是人类适应不同环境和文化的方式,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同化是一种主动的适应方式,它要求个体或群体在接触到不同文化或环境时,主动地改变自身的行为、思想或习惯,以达到与所接触的文化或环境相似的程度。

而顺应则是一种被动的适应方式,它要求个体或群体不改变自身的本质特征,但会采取一些适应性行为,以适应所接触的文化或环境。

同化和顺应的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同化通常适用于两种文化或环境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比如移民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或群体需要主动地改变自身的行为、思想或习惯,以适应新的文化或环境。

而顺应则适用于两种文化或环境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比如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城市或地区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或群体不需要改变自身的本质特征,但需要采取一些适应性行为,以适应新的文化或环境。

同化和顺应也存在着一些优缺点。

同化的优点是可以帮助个体或群体更好地适应新的文化或环境,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但同化的缺点是可能会造成个体或群体失去自身的独特性和文化认同感。

而顺应的优点是可以帮助个体或群体在适应新的文化或环境的同时,保留自身的独特性和文化认同感。

但顺应的缺点是可能会造成个体或群体在新的文化或环境中难以融入,从而影响其适应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个体或群体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同化或顺应的适应方式。

如果个体或群体发现自身与所接触的文化或环境差异较大,可以选择同化的适应方式。

如果个体或群体发现自身与所接触的文化或环境差异不大,可以选择顺应的适应方式。

同化顺应平衡的概念

同化顺应平衡的概念

同化顺应平衡的概念同化顺应平衡,这几个词听起来好像挺高深莫测的哈,但其实啊,在咱生活中那可是处处都有它们的影子呢!你看啊,同化就好比咱吃东西。

咱吃下去的东西,身体把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这就是同化呀。

就像咱学习新知识,把别人的经验、知识变成自己脑袋里的东西,这也是同化呢。

比如说咱学骑自行车,一开始啥都不懂,看着别人骑,自己慢慢模仿,这过程不就是在同化嘛!然后一点点地,咱就会骑了,这同化多神奇呀!那顺应呢,就像是咱遇到困难的时候。

路走不通了,咱就得想办法绕个弯儿,不能死磕呀!就像水一样,遇到石头就绕过去,这就是顺应。

咱在生活中也得这样,环境变了,咱就得跟着变,不能死脑筋。

好比说你原来在一个地方生活得好好的,突然换了个新环境,那你就得顺应新环境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呀,不然得多别扭呀!再说说平衡,这就像咱走路。

两条腿得协调好,才能走得稳当,不然就得摔跟头。

生活也是一样啊,工作和休息得平衡好,不能光知道工作,累垮了身体可不行。

就像咱不能光吃肉不吃菜呀,营养得均衡不是?学习和娱乐也得有个平衡,光学习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呀!同化顺应平衡,这三个家伙可是相互关联的哟!同化好了,顺应起来就更容易;顺应得好,平衡也能把握得更好。

就好像一个连环套,缺了谁都不行呢。

咱想想啊,要是咱不会同化新知识,那咱不就一直原地踏步啦?怎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呢。

要是不会顺应环境的变化,那遇到点挫折不就傻眼啦?怎么能在这复杂的世界里生存下去呢。

要是把握不好平衡,那生活不就乱套啦?一会儿累得要死,一会儿又闲得无聊。

咱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喜欢画画,那你学习各种绘画技巧就是同化呀,根据不同的绘画主题和风格去调整自己的画法就是顺应呀,而不能整天只顾着画画,还得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平衡呀。

所以说呀,同化顺应平衡这三个概念,可别小看它们哦!它们就像咱生活中的好帮手,能让咱的生活过得更精彩、更有滋味呢!咱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把它们运用到咱的生活中去,让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顺应和同化的概念

顺应和同化的概念

顺应和同化的概念
顺应和同化是两种社会文化交流和互动的方式。

顺应(Acculturation)是指一个文化群体在与其他文化群体接
触和交流时,借鉴并适应其他文化的元素并融入自己的文化中的过程。

这种文化融合往往是双向的,即每一方都会对另一方的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顺应的过程可能是渐进的或者较快的,取决于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接受程度。

同化(Assimilation)是指一个文化群体在与其他文化群体接
触和交流时,放弃自己的文化特征和习俗,逐渐接受并融入其他文化中的过程。

这种文化融合往往是单向的,即一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另一方的文化,并在持续的接触中使后者逐渐丧失自己的特色。

同化可能是结果自愿的,也可能是被迫的。

顺应和同化的概念描述了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不同方式,反映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力量关系和交互作用方式。

在实际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往往会产生多种结果,包括顺应、同化以及部分保留和反抗等。

儿童心理学同化与顺应的概念

儿童心理学同化与顺应的概念

儿童心理学同化与顺应的概念
在儿童心理学中,同化与顺应是两个关键概念,它们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核心要素。

同化是指儿童将新刺激或信息整合到已有认知结构或图式中的过程。

换句话说,同化就是儿童把新的经验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或者把新的信息解释成自己熟悉和理解的形式。

例如,一个儿童已经知道苹果是水果,他可能会把香蕉也归类为水果,因为香蕉和苹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可以被他的认知结构同化。

顺应则是指当儿童遇到无法被已有认知结构同化的新刺激或信息时,他们的认知结构会发生变化以适应新刺激或信息的过程。

换句话说,顺应就是儿童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信息或经验。

例如,如果一个儿童从未见过菠萝,他可能会对菠萝的外观和味道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刺激,他可能需要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接受菠萝是一种不同于苹果的水果。

同化与顺应的相互作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

通过同化和顺应的平衡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不断地适应新的经验和刺激,从而得到发展。

这种发展是儿童学习的过程,也是他们理解世界的基础。

同化和顺应的概念和例子

同化和顺应的概念和例子

同化和顺应的概念和例子
1. 同化呀,就好比你到了一个新环境,慢慢接受并融入那里的文化和习惯,就像你本来不吃辣,但去了重庆后变得无辣不欢了!比如说一个北方人去了南方生活,时间久了也会习惯每天冲凉。

2. 顺应呢,就是顺着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呀。

好比天气突然变冷了,你就会乖乖穿上厚衣服来顺应这种变化呀,就像你本来喜欢晚睡,但第二天要早起,你就得顺应调整作息时间。

3. 同化可以是学习一门新语言,你会逐渐用这门语言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不是很神奇吗?比如学英语多了,有时候思考问题都会不自觉用英语的逻辑呢。

4. 顺应是当工作要求你掌握新技能时,你努力去学习和掌握,不就是在顺应这种工作的需求嘛!就像突然让你用一个新软件,你也得赶紧学会呀。

5. 同化也像你在新的朋友圈子里,慢慢被他们的兴趣爱好所影响,最后自己也喜欢上了,你说奇妙不奇妙?比如朋友们都爱钓鱼,慢慢你也跟着爱上了。

6. 顺应就是当潮流变化时,你跟着改变自己的穿着打扮来匹配呀!像以前流行阔腿裤,很多人就顺应潮流穿上了。

7. 同化是不是有点像把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在一起,最后变成一种新的颜色呀!比如把开朗的人和内向的人放在一起久了,内向的人可能也会变得开朗些呢。

8. 当规则改变了,你就得顺应它呀,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就好像游戏规则变了,你就得按照新规则玩下去,否则就没法玩啦。

9. 同化和顺应无处不在呢,它们就像我们生活的调味剂,让我们不断变化和成长!我们可不就是在同化和顺应中不断适应这个世界呀。

我的观点是:同化和顺应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它们能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环境,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的概念

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的概念

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的概念皮亚杰是20世纪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认知发展理论家,他提出了同化和顺应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在儿童认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含义、作用及其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应用。

一、同化和顺应的概念1. 同化同化是指个体通过将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融合来理解新的事物或现象的过程。

简而言之,同化是将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其适应已有的认知结构。

2. 顺应顺应是指个体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使其适应新的信息或环境的过程。

简而言之,顺应是通过调整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信息或环境。

二、同化和顺应的作用1. 同化的作用同化有助于个体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个体更好地理解新的事物或现象。

同化还有助于个体对新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归纳,从而形成更加完整和稳定的知识结构。

2. 顺应的作用顺应有助于个体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从而使个体更加灵活和适应。

顺应还有助于个体发展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促进认知发展和成长。

三、同化和顺应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应用1. 同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应用在儿童认知发展的早期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比较简单和稳定,他们通过同化的过程来理解新的信息和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结构逐渐复杂和多样化,同化的作用逐渐减弱。

在这个时候,顺应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儿童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信息和环境。

2. 顺应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应用在儿童认知发展的中后期阶段,顺应的作用逐渐增强。

儿童开始接触更加复杂和抽象的知识和概念,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知识和情境。

在这个时候,顺应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还可以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

四、结语同化和顺应是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了儿童认知的成长和发展。

在实践中,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儿童更好地应用同化和顺应的原则,以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

同化与顺应名词解释

同化与顺应名词解释

同化与顺应名词解释
同化和顺应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

同化是指一个个体或者群体逐渐融入到一个特定的环境或者文化中,最终实现与这个环境或者文化的统一或一致。

在同化的过程中,个体或群体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包括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规范等方面的改变,以便与新环境或文化相适应。

同化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层面上,例如个体融入到社区、移民融入到新国家的社会等。

顺应是指个体或群体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或者文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观念,以确保与环境或文化之间的和谐与协调。

在顺应的过程中,个体或群体不一定完全融合或统一于环境或文化,而是通过一定的调整和妥协,确保自己的需求与环境或文化之间的平衡。

顺应可以发生在个人生活中的日常事务中,也可以发生在社会或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制定和规范遵守中。

同化和顺应在某种程度上都涉及到个体或群体的变化和调整,但两者的差别在于:
1. 目的:同化的目的在于实现与环境或文化的一致,个体或群体需要遵循环境或文化的规范和价值观;而顺应的目的在于适应环境或文化,个体或群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

2. 自主性:同化往往强调个体或群体的被动性,他们需要按照环境或文化的要求来改变自己;而顺应更强调个体或群体的主
动性,他们可以选择如何适应环境或文化。

3. 程度:同化通常需要较大的变化和调整,要求个体或群体彻底地融入到新的环境或文化中;而顺应可以是一种相对较小的调整,个体或群体可以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适应新的环境或文化。

总的来说,同化和顺应都是为了适应新环境或文化,但在目的、自主性和程度上有所不同。

同化强调个体或群体与环境或文化的统一,而顺应强调个体或群体对新环境或文化的适应和调整。

同化和顺应的主要内容

同化和顺应的主要内容

同化和顺应的主要内容以下是 7 条关于同化和顺应的主要内容:1. 同化啊,就好比你到了一个新环境,慢慢接受并融入那里的文化和习惯。

就像我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学着当地人的说话方式和用词,这难道不是一种同化吗?顺应呢,则是当环境变化时,你要随之改变自己来适应。

好比天气突然变冷,你就得赶紧穿上厚衣服呀!2. 同化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

比如你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让自己变得和别人一样优秀,这多厉害啊!而顺应有时候是不得不做的,像到了高原地区,难道你不顺应缺氧的环境吗?不顺应可能就难受啦!3. 同化是不是像你喜欢上一个人的爱好,然后自己也变得热爱起来呀?比如你的好朋友喜欢画画,你也跟着喜欢上了。

顺应呢,就如同坐过山车,你得顺应那速度和刺激,不然可就玩不下去咯!4. 想想啊,同化有时候是为了找到归属感。

就像在一个团队里,你得跟大家保持一致才能有融入感呀,这不是同化吗?顺应则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你去新公司工作,得顺应公司的规章制度吧,不然咋呆得下去呢,你说是不是?5. 同化能够让你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可以让你更容易被接受。

就好像你学会了大家都懂的网络用语,交流起来就更顺畅啦。

顺应则是为了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比如说搬家到了新地方,得顺应新的生活节奏呀,这很现实吧!6. 同化可以是模仿他人的优点,让自己变得更好,这多有意义呀!像看到别人很有礼貌,你也学着礼貌待人。

顺应就是在困难面前调整自己,好比遇到挫折,不顺应还能咋样呢,总不能一直消沉下去吧!7. 同化和顺应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呀!它们让我们不断变化和成长。

同化促使我们学习新东西,顺应让我们能够适应不同场景。

我们要善于利用它们呀,不然怎么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过得精彩呢!我的观点结论:同化和顺应是我们适应生活和社会必须掌握的能力,它们让我们适应不同的状况,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

同化与顺应

同化与顺应

同化与顺应引言:在人类社会中,同化和顺应是两个相互联系但却截然不同的概念。

同化意味着一个个体或团体在融入某一整体时失去其个性和独立性,而顺应则表示适应自然环境或社会条件而不失去个体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同化和顺应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社会层面。

本文将探讨同化和顺应的含义、影响和应用,并深入讨论它们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一、同化的含义和影响1. 同化的定义和范围同化是指一个个体或团体在融入某一整体中时,逐渐失去其个性和独立性的过程。

在社会学领域,同化常常指向少数群体融入主流文化或社群的过程。

2. 同化的影响同化对个体和社会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对于个体而言,同化可能会导致文化身份的丧失、社会压力的增加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对于社会而言,同化可能会导致文化多样性的减少,减弱社会的包容性和创新力,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和不公正现象。

二、顺应的含义和影响1. 顺应的定义和范围顺应是指一个个体或团体适应自然环境或社会条件的过程。

顺应可以包括从个人层面到群体层面,从适应环境到适应社会的各个方面。

2. 顺应的影响顺应对个体和社会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个体而言,顺应可以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心理韧性,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对于社会而言,顺应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和共同发展。

三、同化与顺应的应用1. 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同化和顺应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化教育强调将学生纳入主流文化或价值体系中,以融入社会。

顺应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2. 组织管理在组织管理中,同化和顺应也有着不同的应用。

同化管理强调统一规范、集中控制,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一致性。

顺应管理则注重灵活性和适应性,强调员工的参与和创新能力。

3. 跨文化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

同化和顺应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化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相互理解,但也要注意避免文化冲突和文化侵略。

同化和顺应的区别语言学

同化和顺应的区别语言学

同化和顺应的区别语言学同化和顺应都是语言学中用来描述语音变化的概念。

它们都是指在一些特定的语音环境中,某些音位的发音会受到周围音位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然而,它们在具体的变化规律和影响范围上有所不同。

我们来看同化。

同化是指在一定的语音环境中,一个音位的发音会受到其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使得两个相邻音位在发音上变得相似或相同。

这种相似或相同的发音可以是声音特征、调值或音系成分等方面的变化。

同化可以分为前向同化和后向同化。

前向同化是指一个音位的发音受到其后紧邻的音位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例如,在英语中,词尾的/t/音在接连的/m/音后会发生鼻化,如"cat" [kæ̃m]。

这里的/t/音在接连的/m/音后发生了鼻化,即/t/变为了/n/音,这就是一种前向同化的现象。

后向同化则是指一个音位的发音受到其前面紧邻的音位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例如,在法语中,词尾的/n/音在接连的/l/音前会发生音位鼻化的变化,如 "un livre" [œ̃n livʁ]。

这里的/n/音在接连的/l/音前发生了鼻化,即/n/变为了/ŋ/音,这就是一种后向同化的现象。

与同化相比,顺应的概念稍微复杂一些。

顺应是指一个音位的发音会受到其前后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使得整个音序列在发音上更加协调一致。

顺应可以分为协同顺应和调序顺应。

协同顺应是指一个音位的发音会受到其前后相邻音位的某些特征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以便使得整个音序列在发音上更加协调一致。

这种特征可以是音调、音量、音长等。

例如,在汉语中,某些连续的高平调音节在发音时会发生调值缩短的变化,如"妈妈" [mā'ma]。

这里的第一个高平调音节在发音时发生了调值缩短的变化,以便与后面的高平调音节在音调上更加协调一致。

调序顺应则是指一个音位的发音会受到其前后相邻音位的调序关系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以便使得整个音序列在发音上更加协调一致。

同化跟顺应的区别例子

同化跟顺应的区别例子

同化跟顺应的区别例子以下是 6 条关于同化跟顺应的区别例子:1. 同化就好像你去了一个新地方,发现大家都爱吃辣,你本来不太能吃辣,但慢慢地你也跟着吃辣了,这就是同化。

就好比我之前去重庆,周围人都无辣不欢,我不也慢慢接受了那种辣的口味嘛!而顺应呢,则是当你到了一个全是左撇子的环境,你不会也变成左撇子,而是改变自己做事的方式去适应他们,比如摆放物品啥的会考虑到他们。

这区别是不是还挺明显的嘞?2. 同化可以说是你融入一个群体,跟他们变得越来越像呀!比如说你加入了一个舞蹈社团,大家都喜欢跳街舞,你也渐渐爱上了街舞,这就是同化嘛。

再看看顺应,好比你和一群高个子打篮球,你不会突然长高呀,但你会调整自己的打法来配合他们呀,对吧!这就是同化和顺应的不同呀,好理解不?3. 同化不就是你进入一个新班级,看到大家都喜欢某一款游戏,你也开始玩而且越来越痴迷,这就是跟着同化啦。

可顺应呢,就像你到了一个都说方言的环境,你不会去学说那种方言,但你会努力听懂并用普通话跟他们交流,这就是顺应呀。

这两者的不同大家应该能体会到吧?4. 同化像是你原本不喜欢听摇滚音乐,但你的好朋友们都热衷,久而久之你也喜欢上了,就这么同化喽。

但顺应呢,假如你在一个都是长跑健将的群体里,你不会一下子也能跑那么快呀,但你会根据大家的节奏来安排自己的训练呀,这可不是同化哦,这是顺应呀。

这区别能分清吧?5. 同化有时候就像你进入了一个时尚圈,大家都流行穿某种风格的衣服,你也跟着穿起来了,这就是在同化嘛。

然而顺应呢,是你进入了一个经常需要熬夜工作的团队,你不会让自己也变成夜猫子,但你会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来配合工作,这明显就是顺应呀。

这同化跟顺应分得清不啦?6. 同化比如你去国外生活,慢慢习惯了国外的饮食习惯,这就是同化呀。

但是顺应呢,是你来到一个全是素食主义者的地方,你不会也变成素食主义者,但你会知道在和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选一些他们能吃的菜呀。

同化和顺应真的不一样啊,难道不是吗?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同化和顺应虽然都涉及到与环境的交互,但方式和结果真的很不一样呢!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它们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化与顺应
学习的两种重要形式:同化与顺应
-------关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涂荣豹的数学教学认识论”的一点比较及心得
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也不起因于客体,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识的生长不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而是个体在认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在数学学习上,就是同化和顺应,下面结合两位老师的观点,来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
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图式看成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化和平衡。

1、同化: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到头脑中原有图式之内,是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吸收一样。

2、顺应:顺化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和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3、平衡: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

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同化、顺应和平衡经过相互作用,推动认知活动的发展,图式正是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构成更高一级的形式。

二.涂荣豹:认知的学习形式。

1、同化学习。

与较多的已有知识具有联系的新知识,可以把新知识放在大量的已有知识之中,将它们充分的建立联系,使新知识的意义与旧知识的意义融合在一起,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即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

同化的概念是指把给定的东西整合到一个早先就存在的结构之中。

所谓同化学习,就是当新的数学内容输入以后,主体并不是消极地接受它们,而是利用已有的数学认识结构对新知识内容进行改造,使新内容纳入到原有的数学认识结构中,这一过程就称为同化。

在同化的过程中,主要是辨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并由原有的旧知识作为固定点,把新知识归属于原认识结构,同时使原认知结构得到分化和扩充。

2、顺应学习。

如果数学新知识在原有的数学认识结构中没有密切联系的适当知识,这时如果要把新知识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像同化学习那样通过与相关旧知识建立联系来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就比较困难。

这时必须要对原有数学认识结构进行改组,使之与新知识内容相适应,从而把它纳入进去,这个过程叫作顺应。

如果说同化学习主要是新知识适应已有知识的过程,那么顺应学习主要是已有知识适应新知识的过程。

三、自己的心得。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涂老师从数学的角度,对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加于诠释,让我们读起这些认知理论时,感觉更亲切,掌握更牢固。

下面我也来说说我对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理解。

现在很多知识,都采用“树型结构”进行编排,这种“树型结构”就相当于我们头脑中的已有认知结构,当新知识产生后,如果新知识和原有认知结构里的旧知识有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就被纳入原来的“树型结构”中,这就是顺应,这是对内容的补充与丰富;如果新知识和原有认知结构里的旧知识没有联系,当新知识要被纳入原有“树型结构”时,就只能改变原有的结构,这是就是顺应,这是对结构的补充。

综上所述:对于课堂教学,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促使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同化和顺应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
一般原理,并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使认知结构获得发展。

然而,目前认知学习理论强调激发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建构和发展当前的知识,例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盖茨就曾经对教师们提出如下建议:如果有人问,“你是教数学的吗?”最恰当的回答是:“我不是教数学的,我是教学生学数学的。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