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方法供参考学习

合集下载

咏物诗的鉴赏(共5篇)

咏物诗的鉴赏(共5篇)

咏物诗的鉴赏(共5篇)第一篇:咏物诗的鉴赏咏物诗的鉴赏一、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二、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三、主要表现手法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具体描写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如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四、咏物诗的鉴赏要点1、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还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

一个出色的咏物诗人,就应该像高明的摄影师那样,他的镜头要深入到对象的灵魂,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也就是,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

咏物诗鉴赏公开

咏物诗鉴赏公开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2分) 归纳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 题型(一):物象型 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 问:诗中的物象具有什么特征(品格)?这首诗刻画了怎 下翻飞。(一点一分,答出两点即可) 样的形象? 解题要点: 外在特征+(生存环境特点 )+内在品格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
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 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2分)最后两句 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2分)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是说 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从侧面加强前面一联 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霜禽,既指寒霜中的飞禽 ,也指禽的毛羽洁白如霜。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 息,必须先偷眼看看。这里写出了霜禽对梅花不 敢随随便便,而是既爱且敬。粉蝶如果知道有梅 花,也一定是对她无限深情。这样,梅花的美又 从其他动物如何对待她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了。在 写法上,上句,霜禽欲下当是实写;下句,梅花 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如”“合”这样假 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尊” ,这是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 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 样的豪华。作者在这里赋予梅花以人的品 格。这个“人”,不是那种空虚庸下追求 物质享受的俗人,而是品格高尚的风雅之 士。这样,诗中的梅花形象,就带有作者 本人的浓厚的感情色彩。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的梅花中,从字面上看,诗人是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 贵的品性,而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在以梅 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像诗人自己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 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 人。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两句诗的大概意思是说,那墙 角处挂满枝头的花朵远远地望去就知道不是雪,因为那梅花淡淡的幽 香早已经一阵一阵地飘过来了。“遥知”,即远远地就知道。这一句 说的是一个结果,与下句的“为有暗香来”构成了一个倒装的因果关 系的句式。“暗香”,即梅花淡淡的隐隐约约的幽香时断时续地飘散 开来

咏物诗鉴赏方法(实用)

咏物诗鉴赏方法(实用)

猜猜下面诗歌的所咏何物。
(一)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
(二)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三)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如何鉴赏咏物诗
步骤:
1、分析意象。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之策,被拒不纳。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
高脱俗。表达自己表达
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
和忠贞爱国的情怀。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1、事物特征:
待到秋来九月八, 在百花凋谢后,菊
我花开后百花杀。 花盛开,香透长安。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
2、所言之志:
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 壮志,不甘为人下
咏物诗鉴赏
小试身手,判断下列哪首是咏物诗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历尽风 霜而后凋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 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1、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蝉声远传无需借秋风的特点,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的 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对才华的高度自信。

中考 咏物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中考 咏物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中考咏物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咏物诗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感悟。

与其他类型的诗歌相比,咏物诗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一、咏物诗的特点1. 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特点和品质,并通过比喻、拟人、借代、双关等修辞手法进行形象化描写。

如于谦的《石灰吟》就以石灰为描写对象,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

2. 咏物诗的情感含蓄深刻,常常通过描绘事物的特点和品质,来传达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

比如一首歌颂竹子的咏物诗,可能通过赞美竹子的坚韧不拔、正直高洁等特点,来表达诗人对坚强、正直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3. 咏物诗往往注重通过描绘事物的细节和特征,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意境,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咏物诗,可能通过描绘落叶飘零、枯藤老树等细节,来营造出一种悲凉、寂寥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二、咏物诗的鉴赏方法1. 分析咏物诗的对象和特点。

了解咏物诗所描写的对象以及其内在的品质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一首描写荷花的咏物诗,可能通过描绘荷花的美丽、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等特点,来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2. 理解咏物诗的象征意义。

咏物诗往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描绘某种具体的事物,来传达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

例如,一首描写梅花的咏物诗,可能通过描绘梅花的高洁、坚韧不拔等特点,来象征诗人对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等品质的赞美和追求。

3. 感受咏物诗的情感表达。

咏物诗的情感表达含蓄深刻,需要通过深入的理解和感受才能体会到。

因此,在鉴赏咏物诗时,我们需要结合背景、分析诗眼和意象等方法,来感受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一首描绘秋夜景色的咏物诗,可能通过描绘秋天的寂寥、悲凉等特点,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总之,咏物诗是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学表现形式,通过描绘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感悟。

咏物诗鉴赏要点

咏物诗鉴赏要点

咏物诗鉴赏要点咏物诗鉴赏要点一、概念解说1、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物与景: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与情: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二、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构思上——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三、咏物诗分类⑴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点蜡烛去欣赏花。

将海棠比拟为美人,写出了海棠的娇艳妩媚,深切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

⑵托物言志类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

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⑶咏物抒怀类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如: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咏物诗鉴赏要诀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咏物诗鉴赏要诀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咏物诗鉴赏要诀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各具形态,各有情性,其中颇有些与人情或相近,或相似,或相通的,这就成为诗人们吟咏的对象。

中华诗词中有不少咏物精品,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叹赏。

但要做到领会咏物诗词的精髓,却非易事,因为咏物诗词只是以“物”为吟咏的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而上乘的咏物诗词往往达到“物我一境”的境界,因此,我们必须仔细体贴诗人用意,才能达到鉴赏的目的。

鉴赏咏物诗词的主要秘诀有如下几条: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咏诗的创作应该采用“永不说再见”的咏诗方式。

那么,什么叫“不可分割”?一般来说,诗人应该在咏物和充分利用“物”之美的基础上表达作者的情感,而不是停留在“物”上。

例如,在《读者》第三册苏轼的《水龙韵篇芝罘养花词》中,刘熙载在《艺术概念》中评论道:“东坡的《水龙韵》以一句话开头:“它看起来像一朵花,但它看起来不像一朵花。

”。

“这句话可以用来评论整个词,这是不可分割的。

”换言之,苏轼在吟诵阳化的同时,也在吟诵女性的思想。

二者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达到了“物与我”的最高境界。

这个词中的阳花似乎很深情。

它可以找到一个有梦想的郎,变成浮萍,变成眼泪;也就是说,有思想的女人“郁郁寡欢,无处可去”,找男人的梦想“辽西不到”,以及“春天不打算留下来”。

醒来后,“眼睛是空的,眼泪是空的,黑暗的洒着,懒惰的人把它们抛给谁”,吟诵的东西和歌词就像水中的盐。

因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了这个词,并说:“东坡的《水龙吟》唱的是阳化,与原歌和谐相似,张志福的话与原歌相似,不强。

”余世南、罗斌旺、李商隐的咏蝉诗、杜甫、崔突的独雁咏诗、姜夔的蟋蟀咏诗、林甫、陆游、姜夔的咏梅诗、余谦的咏灰诗、郑板桥的咏竹诗也属于这类精品。

我们必须仔细研究它们,以便举一反三,绕过类比。

我们用余谦的“石灰颂”(千锤万凿出一座深山,熊熊烈火就这么简单。

我们不怕折断骨头和身体,我们应该在世界上留下清白。

)给出这样一个练习题:“石灰在诗歌中的隐喻或象征意义是什么?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认为诗人在同时吟诵莱姆和他自己。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托物言志,咏物“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由形写神,物我一境——所写似物非物,意在写人——写时曲尽“物”之妙处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物——理。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

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义举例】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不谄媚权贵。

具有高风亮节。

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

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或表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

菊——卓尔不群,坚强、坚贞、高洁、宁死不变节(如宋人郑思肖《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隐者形象。

兰花———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

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一、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

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

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

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

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

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

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

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二、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

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

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李贺《南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

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

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

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

“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

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

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

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诗歌鉴赏题,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有利于弘扬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所以成为高考的一道必考题。

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师对解读和赏析咏物诗应作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下面就对这一类诗歌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咏物诗的类型由于社会环境、身份地位、处境等原因,诗人在写作时往往不直接表达志向感情,而是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触之物以深意,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类特殊形式——咏物诗。

1、“托物言志”型。

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

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

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颈联即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

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

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

2、“借物抒情”型。

在这类咏物诗中,托物寓意,借题发挥,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中通过描写柳树的风姿,歌颂春风的神奇力量,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热爱之情。

咏物诗具体可分为: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的,如诗经中的《硕鼠》;抒发愁情幽愤的,如杜牧的《早雁》;写仕途及个人节操的,如柳宗元的《江雪》,表达喜好和情趣的,如元稹的《菊花》;借物来讽喻的,如罗隐的《金钱花》。

咏物诗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咏物诗赏析

咏物诗赏析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写出 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答: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 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 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 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 柳的悲叹之情。 (3)答: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 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咏物诗赏析
1、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 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 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 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 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 趣。 2、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 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 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 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 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 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 心地位、起统领作用的“句”。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诗骨” 是什么? 答:诗眼是“孤”,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 的? 答:颔联: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无云中,真令人心生怜意。 “一片”“万重”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 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 难寻的凄苦之情,也是作者的写照。 颈联: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 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通过 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野鸦毫无愁绪、杂乱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 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咏物诗”阅读方法点拨

“咏物诗”阅读方法点拨

“咏物诗”阅读方法点拨“咏物诗”阅读方法点拨咏物是唐诗中的一种重要题材,它常常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与刻画,来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特定的感情、抱负和志趣。

咏物诗一般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

古代诗人在细致描摹事物时,总是寄托着自己的情感。

因此,在鉴赏这类诗歌时,必须掌握方法,一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正确了解常见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一般来说,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但如果仅仅是客观地描摹,满足于形似,写出的不会是好诗。

所以古人对于咏物诗有一个说法,叫做“不即不离”,就是说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不滞于物),而要切合所咏之物,写出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为此,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意象的特征。

如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正是体现了他对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

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其他的常见意象,如月亮,一般表达“思乡,怀人”之意;梅花,常常是高洁人格的写照;杜鹃鸟,常常表达凄怨哀伤和乡愁乡思;鸿雁,一般表达思乡怀亲、羁旅之悲等等,不一而足。

二是深入体悟诗人在特定条件下的个性情感。

我们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体验作者在所描摹的事物上寄托的个性化感情。

因为面对同样的事物,诗人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所产生的情感是大相径庭的。

这个特定的背景条件比较复杂,有诗人的经历遭际,也有他的情趣爱好,甚至有其观察的角度、深浅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

就拿“梅”来说,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借颂梅花,暗喻了自己不畏强暴的性格;而陆游的《梅花绝句》一诗:“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咏物诗鉴赏方法

咏物诗鉴赏方法

咏物诗鉴赏方法(一)咏物诗的定义咏物诗,又称“咏物体”,是一种古典文学体裁,指运用文字抒发赞美或描写客观事物的诗歌。

它属于象征性思维的特殊形式,在表现形式上有其自身的诗体特色,多数以对比的手法来抒写客观事物,强调主题的气度和诗情,有意宣揚无限境界的美好艺术意境。

(二)正确理解咏物诗1. 尊重自然:咏物诗歌把历史文化和自然信息作为艺术材料,使人们意识到从自然深处藏拥有一种隐秘的力量,贴近自然美,把自然界的美好宁静表达得淋漓尽致。

2. 把握节奏:咏物诗歌的意境是内心的一种体验,也是诗歌的核心内容。

咏物诗的节奏表现,是最恰当的表现方式,可以利用僻韵、夸张等手法表现诗歌的温柔,以及诗歌执著的坚守与热情,以此达到唱物诗最高境界。

3. 注重形式:咏物诗对形式有较高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抒情诗、短句式诗或者联想诗等,以最精致的文字表达自然的美丽。

(三)咏物诗鉴赏方法1. 综观整体:首先要仔细审阅咏物诗的结构,搞清楚整个诗的主旨及抒情脉络,了解整首诗的信息内涵与情感色彩,抓住主题以及其字里行间的柔情细腻,尤其滋润耳鬓心神。

2. 分析形式:要深入分析咏物诗歌的句法与语意,注意诗人选择了怎样的文体,怎样加工语言,是抒发出柔情细腻还是凝重强烈,以及内部结构与主次是如何分布的,这些都是要认真分析的重要视角。

3. 把握情趣:诗中的反复押韵使粗犷的言语增添几分妩媚,交融出一种甜蜜的诗情,让人回味无穷。

要特别关注咏物诗的诗句搭配,以及隐藏的乐意与诗情的质感,把握好细节,领略诗歌的柔美与绚丽。

(四)总结综上所述,咏物诗歌既有它自身的特色,也有它自身的诗体特色。

了解咏物诗歌需要全面囊括它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以及鉴赏方法,以便准确把握它运用的语言、情感与审美价值。

咏物诗歌的本质是深藏的意境,人们要从比喻、写景、比方等手法中,解析咏物诗中暗藏的真谛,使读者能体味到它的温情与绚丽,以传递它萦绕而出的美好感受,以达到最精致的艺术体验。

咏物诗鉴赏(上课用)

咏物诗鉴赏(上课用)

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 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得 都极有分寸。写芍药 “妖”,是写其艳丽、妩 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 花“净”,是洁净之意, 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些都是对这两种名花的 问:请结合全诗评赏前 赞誉之词;诗人并没有因 二句一”妖” 一 “净”的 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 含义及作用。 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 芍药,花开艳丽,更早 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花 为人们所喜爱。 “芙蕖”, 不如牡丹之处(无格、少情) 即荷花,自古以其高洁清 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 静,或孤芳自赏,故刘此 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 诗认为其“净少情”,即 烘托的手法。 纯洁而寡情。
• 2、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 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 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红豆:男女爱情的信物,喻男女爱 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莲:表达爱情 纯洁清高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 高洁的品格
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 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 决不被北风吹落。
2、所言之志: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 高脱俗。表达自己凌然 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 的情怀。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1、事物特征: 待到秋来九月八, 在百花凋谢后,菊 我花开后百花杀。 花盛开,香透长安。
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 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 壮志,不甘为人下 的远大抱负。 士考试,不中。
古人云:“一枝一叶总关 情”“歌诗合为情而发”。以客观事 物为描写对象,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抒发出来或暗示自己的志向情操, 这就是咏物诗的定义。咏物诗常借物 抒情或托物言志。咏物诗的目的不在 “物”,而在“情”。“物”只是一 个载体。要提高赏析咏物诗的能力, 关键是要找准“物”的特点,然后与 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使物品与感情

咏物言志诗鉴赏方法和范例分析

咏物言志诗鉴赏方法和范例分析

咏物言志诗鉴赏方法和范例分析【知识链接】一、概念: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或表达喜爱之情,或托物言志、托物咏怀。

如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二、特点:1、实写形态特征,及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5、标题: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三、咏物诗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题(一)常见类别①单纯咏物。

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

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②托物言志(寓意)。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的理想,或者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

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

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

如宋代名相李纲的诗《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③托物喻理。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提问: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 象有什么不同?都用了 哪些手法?
分析吕诗中木芙蓉的形象:
生长环境:小池南畔 外形特点:红(热烈) 内在精神:着意红、一生开落任东风(不 畏强暴,英勇无畏)
明确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 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 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 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 中的乐观者形象。
手法: 都用了拟人、象征、比喻、托物言志手法
内容小结 描写对象同为客观的木芙蓉,在不同的
诗人笔下却呈现出不同的形象特点,为什么 呢?显然与诗人的经历及情志有关,诗人要 假托笔下的木芙蓉抒怀言志。故托物言志诗 是言在“物”而意在“抒怀”。
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 方法。
1、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温故知新: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竹石有何特点?表达作者何种人生志向?
写作背景:金兵南渡,宋高宗和秦桧 等主和派,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作者 借小池南岸的木芙蓉的“南”暗示为金 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人 世、爱国志士的象征,诗人将“无言” 的桃李的怯懦软弱与“一生开落任东风 ”的木芙蓉不畏强暴作对比,寓意极为 深刻。
小结:吕诗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 风吹雨打的木芙蓉形象。
方法小结 鉴赏咏物诗词的主要秘诀有:

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一、高考真题感知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咏物诗)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参考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

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小结】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二、咏物诗特点: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一特征着力描摹。

思想: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思想感情。

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喻、象征、衬托、对比、拟人。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物:动植物、物品景:自然风景志: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情:热爱、憎恨、赞美、快乐、悲伤等三、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特点、品行)(2)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突出了哪些特征?【例】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诗鉴赏方法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一、意象分析——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二、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三、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具体描写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整体构思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附录:“咏蝉”三绝比较欣赏
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的名作。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现逐一玩味:
蝉(初唐·虞世南)
垂緌引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人称道。

首句“垂緌引清露”,“垂緌”是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息于高处,餐风饮露,故为“引清露”。

这句写出了蝉的清华俊朗的特点。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

“流响”写蝉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用一“出”字,将无形的声音传送写得可感可见。

这句虽只对蝉声远传进行了描写,读者却已可窥蝉的高标逸韵。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秋风的传递所致,诗人却别有会意,强调这是由于“居高”使然。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涵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权贵的帮助,自
能声名远播,真如俗话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

两句中的“自”、“非”,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颇显大气。

这两句看似写蝉,实则带有自况的意味,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内在品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

联系到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赞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虞世南此处表现出来的自信该不为过吧。

咏蝉(初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

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首联在句法上运用对偶,写法上启用比兴,以蝉声来逗起客思。

诗一开始即点出时间:秋天,蝉在日渐萧瑟的秋日鸣叫着;地点在狱中,作为“南冠”(囚徒)的诗人,身心不得自由。

落魄加上孤寂,此时诗人更加深深怀念家园了。

颔联一句写蝉,一句写自己,以“不堪”和“来对”将物我联系在一起。

自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

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想到自己的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高唱,而今不但一事无成,还锒铛入狱。

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做《白头吟》以自伤。

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当权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诚之爱。

颈联纯用比兴手法,两句无一不在说蝉,也无一不在说自己。

“露重”、“风多”比喻政治环境恶劣,“飞难进”比喻自己仕途郁郁不得志,“响易沉”比喻自己言论受到压抑,不自由。

蝉如此,自己也如此,咏物诗写到这种境界,真算是物我融混了。

此处与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尾联再接再厉,仍用比兴。

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自己品性高洁,不为世人了解,反被诬陷入狱,正如屈原在《离骚》中所唱的“世浑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此时有哪一个肯替自己雪冤呢?而今患难之中,惟有蝉能为我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长吟。

蝉(晚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首咏蝉诗,诗人抓住蝉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情思,“为情而造文”。

诗中的蝉,也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

首联闻蝉鸣而起兴。

“本以高难饱”蝉栖息于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

自己因为人清高,所以清贫。

“徒劳恨费声”,蝉由“难饱”而发出的鸣叫声,哀中有恨。

此种鸣叫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所以是徒劳的。

自己因清贫而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但这样的陈情也是白费的。

蝉本无情,无所谓“难饱”与“恨”,其实“难饱”和“恨”的正是诗人自己,只是诗人将这种感情寄寓在蝉身上来表达,更显中国诗歌的含蓄之美。

颔联将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了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

蝉的鸣叫声到五更时分已稀疏得快要断了,可是一树的叶子兀自绿着,并不为蝉鸣的“疏欲断”而悲伤难过,显得那样冷酷无情。

此处涉及到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

蝉声的“疏欲断”与一树的碧绿本无关涉,而诗人却怪树的无动于衷,其实责怪的是有力者不肯出手相助,使自己困顿尴尬的遭遇不能改变。

如此看来便顺理成章了。

颈联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将感情挑得更明。

“薄宦梗犹泛”,诗人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辛苦展转,好象大水中的木头到处漂流。

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顿生思乡之情。

同时“田园将芜”,思归的理由又多了一层。

这两句看似与上文的咏蝉无关,其实正因官小禄微,所以“难饱”“费声”,得力者“无情”,才使诗人动了归隐之心。

尾联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的方法写蝉,同时呼应开头,首尾照应。

蝉的鸣叫声提醒我这个与之境遇相仿的小官,“举家清贫”劳心伤神的漂泊生活不如归家弄田。

同为咏蝉,同样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却呈现出如此殊异的面貌,构成了如此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以上三篇,堪称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