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职攻读能源工程学院工程硕士(单证)

合集下载

太原理工大学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内部讲义,押题

太原理工大学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内部讲义,押题

2015年太原理工大学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GCT)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内部讲义,押题招生人数:600人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我校在2014年继续招收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

根据学位办〔2014〕18号《关于2014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定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一、工程硕士报考条件2012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学士学位,或者2010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本科毕业证书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以及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二、报名方式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考生于6月20日—7月10日访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址:),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考生登录入口:/zzlk,按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注册、上传电子照片、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生成并打印《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名登记表》。

考生于7月11日—14日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以及《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名登记表》,到省学位办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

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只完成网上报名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的,本次报名无效,所缴报名考试费不予退还。

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

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

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我校自1998年开始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

十七年来,招收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两万二千多人,现已有一万多人获得硕士学位,目前在读工程硕士研究生一万余人。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5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15]20号)文件精神,安排我校2015年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具体事宜如下:学位授予1、学位论文(1) 聘请导师:我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正、副双导师负责制。

为了坚持实行高等学校与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合作培养的精神,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聘请工作由导师和学员双向选择,正导师必须由我校相关专业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担任,副导师一般应由考生所在单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进入学位论文开题之前确定导师,并填写“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聘请导师登记表”,报我校相关部门备案。

(2) 开题报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来自于工程实践和生产第一线,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开题前成立以正、副导师为主,由学校或企业的老师组成的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依据、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科学论证,写出篇幅不少于5000字的书面报告并填写“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3) 阶段报告: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开题报告完成半年后,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充分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阶段报告由正、副导师组织进行,研究生全面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成果,听取与会人员的审查意见,修改并完善学位论文,同时写出篇幅不少于6000字的书面报告并填写“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阶段报告”。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2009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复试工作通知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2009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复试工作通知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2009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复试工作通知一、复试分数线:(一)参加2009年GCT联考复试分数线工程硕士:GCT成绩总分不低于185分,单科不低于30分;(二)持2008年GCT有效成绩申请参加我校2009年工程硕士第二阶段测试的考生,单科最低成绩不低于30分,总分不低于200分。

二、录取资格审查工作(一)资格审查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不允许参加复试。

(二)考生须提供的材料1、参加第二阶段考试的所有考生需填写《2009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学院在复试之前交到研究生院综合处备案。

2、凡未进行资格审查的进入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学院统一收齐考生的报名登记表,学历、学位证书及身份证的原件及复印件、《2009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一式二份后,于复试前到研究生院综合处进行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复试。

3、考生需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的真实性,一经查实不属实,即取消学习资格。

4、复试费用100元/人,用于复试。

三、复试内容工程硕士复试工作测试内容为:专业课笔试及面试。

笔试科目“热工基础”总分100分,考试时间2小时;面试小组由不少于3人的同一专业领域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并建议邀请企业专家参加。

面试小组根据专业要求确定面试内容,重点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基本素质及从事报考领域专业的能力和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

面试中应采取泛问与追问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察考生工作业绩、科研成果、专业知识、个人兴趣和研究计划。

面试成绩满分为100分,每名考生面试时间一般应在15-20分钟。

面试情况要有记录,面试要当场给出成绩和评语,并填写《面试考核表》(见附件一),面试记录不得更改并需妥善保存。

四、复试工作具体安排1、复试安排笔试时间:2010年1月8日8:00-10:00地点:动力楼311面试时间:2010年1月8日10:00-11:00地点:动力楼3112、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务必携带以下证参加考试:GCT联考准考证、身份证。

在职工程硕复试安排

在职工程硕复试安排

2015年在职工程硕士复试安排根据国务院学位办相关文件要求,2015年在职工程硕士复试由我校自行组织,现将复试安排通知如下:一、复试考生名单2015年报考大连交通大学在职工程硕士且GCT成绩达到206分及以上的考生,可获得复试资格(见附件一);考生个人GCT成绩可登陆网上报名网站/查询。

二、复试时间及地点1、复试时间安排:2016年1月9日—2016年1月10日;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报到:2016年1月9日8:30—11:00地点:研究生学院楼205房间2)笔试:2016年1月10日8:30—11:303)面试:2016年1月10日13:00—2、复试地点:大连交通大学沙河口校区(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三、资格审查1、资格审查表: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管理信息平台下载本人《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

2、《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在学信网做学历在线认证);在国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应提供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认定证书。

3、毕业证、学位证和身份证原件,并交本人毕业证、学位证和身份证复印件。

四、复试考试科目复试分为笔试及面试,笔试考试科目如下:面试前填写“2015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附件二),面试时交给主考老师。

五、录取原则复试成绩=笔试成绩*0.4+面试成绩*0.6面试成绩低于60分,或复试成绩低于60分,即为复试成绩不合格。

复试成绩合格的考生,依据考生GCT成绩由高到低依次录取;若GCT成绩相同,则按照专业领域内复试成绩由高到低依次录取。

教育部下达的我校招生限额为78人。

复试成绩预计在1月15日左右公布,录取通知书将于3月底发放。

附件一复试名单附件二2015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编号(考生不填):此表面试时交主考老师。

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内部讲义,押题

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内部讲义,押题
“GCT”命题依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第二阶段:由考生本人持符合我校当年录取分数线的“GCT”成绩,参加由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笔试)和专业综合能力测试(面试)。
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参考书籍可咨询相关领域所属学院。
2.考试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第一阶段全国联考时间::2015年10月26日上午8:30-11:30。
2.现场确认。考生于7月11日—7月14日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以及《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到各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注:报考我校的四川地区考生现场报名确认地点在西南科技大学校本部行政办公楼6楼研究生部;报考我校的省外考生可在考生工作地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指定地点现场确认、考试。
1.网上报名。考生于6月20日—7月日访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址: ),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管理信息平台(/zzlk),按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注册、上传电子照片、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生成并打印《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
四、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以国家正式发文为准)
1.考试科目
工程硕士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第一阶段: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 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全国联考,其试卷由四部分组成: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基础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外国语运用能力,每部分100分,满分400分,考试时间3小时,每部分45分钟。
七、收费标准
学费标准:2.4万元(包括课程学习、论文指导和论文答辩费),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分别缴纳1.2万元。教材费按实收取。(学费标准若有调整,以四川省物价部门批复为准)

2015年度单独组织考试招收四年以上工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

2015年度单独组织考试招收四年以上工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
学院名称
专业代码

085500
机械
机械工程(单独考试考生选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85600
材料与化工
材料工程(单独考试考生选项)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085400
电子信息
控制工程(单独考试考生选项)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085800
能源动力
电气工程(单独考试考生选项)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085900
土木水利
建筑与土木工程(单独考试考生选项)
体育部
045201
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单独考试考生选项)
外国语学院
055101
英语笔译
英语笔译(单独考试考生选项)
外国语学院
055102
英语口译
英语口译(单独考试考生选项)
外国语学院
055105
日语笔译
日语笔译(单独考试考生选项)
艺术学院
130100
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理论(单独考试考生选项)
艺术学院
135108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 (单独考试考生选项)
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单独考试考生选项)
冶金学院
085600
材料与化工
冶金工程(单独考试考生选项)
冶金学院
085800
能源动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单独考试考生选项)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85400
电子信息
电子与通信工程(单独考试考生选项)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85400
电子信息
计算机技术(单独考试考生选项)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

2015年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根据《关于2015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15]20号)和《关于做好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录取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15]40号)的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2015年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考试及复试工作方案,具体通知如下:一、复试工作原则1. 坚持科学选拔。

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采用多样化的考察方式方法,确保生源质量。

突出对专业素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2. 体现学院是招生的主体,导师是招生第一责任人的研究生招生工作理念,坚持导师为主导的专业领域复试小组集体决策制,加大导师在复试及录取中的权重,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指导教师具有录取与否的决定权。

学院对本院的研究生招生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3. 强化完善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机制健全,自觉接受考生和社会的监督。

二、复试组织管理及工作职责1.各学院成立由主管院长担任组长的在职工程硕士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学院复试细则并组织实施,指导和培训专业领域复试工作组和资格审查工作组。

负责对参加复试而未予录取考生的必要解释和遗留问题处理。

2.各学院按专业领域分别成立若干个专业领域复试小组。

每个专业领域复试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

在各学院在职工程硕士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具体实施面试和实践能力等考核。

专业领域复试小组成员需现场独立评分,在评分前可以召开复试工作小组会议,研究对考生的考察评价意见。

3.各学院成立由研究生教学秘书担任组长的资格审查工作小组,负责对考生的有效身份证件、学历学位证书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并建立考生个人材料档案。

三、复试准备工作1.制定复试细则各学院在职工程硕士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制定复试细则(具体要求见附件4),确定资格审查小组、专业领域复试小组成员名单、复试考生名单(含专业课名称),12月30日前报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核,并于复试前一周在本学院主页显著位置公布。

天津大学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 考生情况登记表

天津大学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 考生情况登记表
天津大学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
考生情况登记表
编号(考生不填):此表面试时交主考老师
报考类型
□工程硕士 □公共管理 □风景园林 □职业教师
报考领域
姓名
参加全国联考准考证号
参加全国联考成绩
科目1
科2
科目3
科目4
总成绩
总成绩百分位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学位时间
所学专业
工作单位
职务
职称
联系电话
手机:电话:
E-mail
通信地址
邮编:
工作业绩
任现职从事工程技术或管理方面业绩和成果,内容包括:获奖(级别、排名)、专利(类别、授权情况)、发表论文(刊物名称、时间、排名)等。(面试时须提交有关复印件)
面试专家组填写
面试
情况
记录
面试成绩:
面试
专家
签字
学院盖章:
年 月 日
注:面试成绩以百分制登记。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内部讲义,押题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内部讲义,押题

2015年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GCT)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人数,在职工程硕士(GCT)考试复习大纲指南,参考书目,在职工程硕士(GCT)考试历年真题,内部讲义,在职工程硕士(GCT)考试押题招生人数:20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15年在职工程硕士(GCT)招生简章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是我军唯一一所培养战略导弹部队基层指挥技术军官及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综合院校。

它创建于1959年,前身是西安炮兵学校,1963年更名为“西安炮兵技术学校”,1969年归建第二炮兵,1977年更名为“第二炮兵技术学院”,1988年改为“第二炮兵工程学院”,2011 年成立“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1978年恢复本科教育,197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院校,1995年被总部列为全军研究生培养重点建设院校,2003年被确定为全军现代化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院校。

学校位于西安东郊,距市中心约20公里,占地1700余亩,为全国、全军重点院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

学科授权体系日臻完善,涵盖工学、理学、法学、军事学、管理学5个学科门类,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8个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素质较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全国高校教学名师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长江学者1名,中国科协“求是”奖获得者10名,4名教员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等功;科研学术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国家军队优秀教学成果奖30余项,科技进步奖500余项,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3项;教学设施齐全,拥有多种型号核常导弹武器系统及配套训练场地,一批设备先进实验室和专业教室,能够基本满足现有教学训练和科研需求;人才培养效益明显,先后为部队培养输送了近3万指挥和技术人才,其中114人成长为军职以上干部,二炮部队旅团主官、参谋长多为我院毕业生,被誉为战略导弹部队军官的摇篮。

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内部讲义,押题

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内部讲义,押题

2015年广东工业大学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GCT)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章、招生人数,在职工程硕士(GCT)考试复习大纲指南,参考书目,在职工程硕士(GCT)考试历年真题,内部讲义,在职工程硕士(GCT)考试押题招生人数320人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是国家多渠道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自1999年起同意我校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继续招收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及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MBA),其中工程硕士在16个工程领域招生,分别为: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材料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动力工程、工业设计工程。

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

一、报考条件1、工程硕士2012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学士学位,或者2011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本科毕业证书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以及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二、报名办法2015年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报名工作采用全国统一网上报名与各考区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6月20日—7月10日:考生访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址: ),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考生登录入口:/zzlk),按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注册、上传电子照片、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生成并打印《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名登记表》(记住网络报名编号)。

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样表

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样表

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样表)考试所在省市及城市:
姓名姓名拼音
第二代
居民身
份证电子照片考生上传电子照片
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籍贯民族
国籍政治面貌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工作单位性质
工作单位所在省市工作单位名称
参加工作时间年月技术职称行政职务
工作岗位考生来源移动电话
工作电话家庭电话亲友电话
通信地址邮政编码
最高学历年月毕业于学校专业证书编号
最高学位
年月获学校专业学士学

证书编号报考学校报考学位类别应试语种
报考专业或领域报考院系报考研究方向
备注
(签字前,请认真核对上述内容)
诚信考试承诺书
一、我已阅读《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新18号令)和《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考
试考生守则及违规处理规则》,愿意在考试中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如有违反,自愿接受相应处理。

二、我保证所提供的以上信息真实、准确,并愿意承担由于以上信息虚假或错漏带来的一切法律责任
和后果。

三、如因不符合报考条件而未被招生单位录取,所造成一切后果由我个人负责。

考生签名:
年月日考生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人事部门盖章经办人签字:
经办人联系电话:
年月日考生工作单位省级主管部门推荐意见:
省级主管部门盖章经办人签字:
经办人联系电话:
年月日招生单位审核意见:
招生单位盖章经办人签字:
经办人联系电话:
年月日附件1:
附件2:
2015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
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
编号(考生不填):此表面试时交主考老师。

2015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

2015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
Email地址
通信地址
邮编:
2015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
编号(考生不填):此表面试时交主考老师
报考领域
姓名
参加国家考试准考证号
参加国家考试成绩
综合能力
英语
英语百分位
总成绩
总成绩
百分位
何年毕业于
何校、何专业
工作单位
职务
职称
主要工作
岗位经历
工作业绩
成果情况
内容包括:获奖(级别、排名)、专利(类别)、发表论文(刊物名称、时间、排名)等。(面试时须提交有关复印件)
Email地址
通信地址
邮编:
2015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农业硕士学位
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
编号(考生不填):此表面试时交主考老师
报考农推领域
姓名
参加国家GCT
考试准考证号
参加国家GCT考试成绩
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基础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
外语运用能力
总成绩
总成绩
百分位
何年毕业于
何校、何专业
工作单位
职务
职称
2015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
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
编号(考生不填):此表面试时交主考老师
报考工程领域
姓名
参加国家GCT
考试准考证号
参加国家GCT考试成绩
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基础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
外语运用能力
总成绩
总成绩
百分位
何年毕要工作
岗位经历
工作业绩
成果情况
内容包括:获奖(级别、排名)、专利(类别)、发表论文(刊物名称、时间、排名)等。(面试时须提交有关复印件)

2015级信电学院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单证)录取名单

2015级信电学院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单证)录取名单

2015级信电学院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单证)录取名单准考证号码年级学号姓名性别学位名称专业录取状态153308521102242015级Z15030399任超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71072015级Z15030401吴勇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70272015级Z15030402蔡珊珊女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57042015级Z15030403贺倚帆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99172015级Z15030404王瑞云女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2308522125222015级Z15030405王卓慧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91152015级Z15030406赵旋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57132015级Z15030407赵泓女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71112015级Z15030409方庆铃女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90042015级Z15030410陈忆瑜女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104152015级Z15030411史骏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60092015级Z15030412周杨女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99012015级Z15030414石休令女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71242015级Z15030415马海鑫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99242015级Z15030418龚庆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70062015级Z15030420叶舟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104142015级Z15030421麻津泾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100162015级Z15030422陈涵逸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46072015级Z15030423颜霓女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69162015级Z15030424崔彬彬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74022015级Z15030425郭龙瀚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96052015级Z15030427沈骏杰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103052015级Z15030429潘天?女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87292015级Z15030430方旭尧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59202015级Z15030432蔡江鹏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3048012015级Z15030433周永平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51272015级Z15030437翁蒙婷女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73262015级Z15030439胡景博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49032015级Z15030441王卿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44032015级Z15030444戚浩明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77232015级Z15030447陈形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49192015级Z15030448唐斐女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98292015级Z15030449徐斌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63152015级Z15030450陈楚楚女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98212015级Z15030451黄伟康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55262015级Z15030452徐列炫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67112015级Z15030453郭励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101092015级Z15030455徐贤叁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89302015级Z15030457朱睿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100272015级Z15030458宋雁斌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44222015级Z15030460潘昕瑜女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2015级信电学院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单证)录取名单准考证号码年级学号姓名性别学位名称专业录取状态153308521080262015级Z15030461柏田田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62292015级Z15030465包兴刚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608523035232015级Z15030400周江伟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608523018192015级Z15030419刘艳杰女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608523041212015级Z15030440李宗宇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608523052232015级Z15030443魏松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608523002102015级Z15030454周骁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608523085172015级Z15030456刘保华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108521112172015级Z15030431周大伟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108521055192015级Z15030436计强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108521106162015级Z15030413杨永键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108521060182015级Z15030438曲?杰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108521060042015级Z15030459蒋飞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4408523090112015级Z15030417杨旺旺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4408523066162015级Z15030426刘念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4408523119212015级Z15030442方军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4408523088062015级Z15030445彭钊腾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4408523054152015级Z15030446苟吉伟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4408523088262015级Z15030464李亮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108521012262015级Z15030408陈路俊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208527069282015级Z15030416陈韬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68072015级Z15030428李居强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108521009132015级Z15030434张新兵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108521060022015级Z15030435李亚成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108521012302015级Z15030462杨烨男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108521121282015级Z15030463于丽爽女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81012015级Z15030498王洁男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77282015级Z15030500丁上奔男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72232015级Z15030503金玉花女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69192015级Z15030504方晓辉女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78022015级Z15030505闫华男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正式录取153108521029042015级Z15030496房梁男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正式录取153108521121262015级Z15030502李论高男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正式录取153108521139142015级Z15030506周冬男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正式录取154408523045272015级Z15030501蔡志龙男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正式录取153308521070012015级Z15030499范蓉女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正式录取154408523072102015级Z15030497李毅男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正式录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年在职攻读能源工程学院工程硕士(单证)(动力工程专业)专业课考试大纲一、参考书目:1)《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内容类似的其它教科书;二、考试大纲基本要求:1)掌握有关热量传递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计算方法;2)掌握导热、对流、热辐射和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特点和基本关系式,并能熟练应用;3)掌握工程传热问题的基本计算方法,并具备相应的计算能力;4)能运用有关传热基本知识分析工程传热问题,解释和分析有关传热过程和传热现象。

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第1 节传热学的研究内容及应用第2 节热能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第3 节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二)要求了解传热学的基本概念、三种传热模式及其基本规律,了解传热过程、传热系数和传热热阻,能够运用三种传递热量的基本方式分析热量传递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换热方式,应用热阻的概念进行简单传热过程的计算和分析。

本章的重点是三种基本传热模式、传热过程分析及热阻分析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三种基本传热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式,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l.1 热流量和热流密度的概念、单位及相互关系。

l.2 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傅里叶定律的基本式。

1.3 热对流的基本概念、对流表面传热系数和牛顿冷却公式。

1.4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和斯蒂潘-玻尔兹曼定律(四次方定律)。

2、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式,达到“识记”层次。

2.1 传热系数和传热热阻的定义、单位及相互关系。

2.2 传热系数、传热热阻与热流和温度的关系。

3、对流传热表面传热系数与传热系数的应用,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1 对流传热表面传热系数的大致数值范围,定性了解。

3.2 传热系数的大致数值范围,定性了解。

3.3 传热环节、传热过程与传热热阻分析。

第二章稳态热传导(一)课程内容第1 节导热基本定律第2 节导热问题的数值描写第3 节典型一维导热问题的分析解第4 节通过肋片的导热(二)要求掌握傅里叶定律,了解导热系数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和各类材料的大致数值情况,了解变导热系数问题的处理方法,理解各向同性物体导热问题的导热微分方程式及定解条件,能计算常物性无内热源的一维稳态导热问题,掌握热阻分析方法及其在多层壁导热计算中的应用,会分析和计算等截面直肋和环肋的导热问题。

本章的重点是傅里叶定律、导热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一维稳态无内热源导热问题的计算求解。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导热基本定律——傅立叶定律,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l.1 傅立叶定律的基本表达式和向量表达式。

l.2 傅立叶定律中各个符号的名称、物理意义及单位。

l.3 傅立叶定律的适用范围。

2、导热系数和导温系数,达到“领会”层次。

2.1 各类材料的导热机理、导热系数λ与哪些因素有关。

2.2 导热系数λ的大致范围(定性)。

2.3 保温材料的定义及多孔材料等保温材料的基本保温机理。

2.4 热扩散率(导温系数)的定义及与导热系数的区别与联系。

3、导热微分方程及其定解条件。

3.1 导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依据以及直角坐标下几种典型方程的适用条件,达到“领会”层次。

3.2 三类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达到“识记”层次。

4、一维稳态无内热源导热问题的计算,达到“识记”层次。

4.1 单层与多层平壁的温度分布曲线、平壁导热热阻。

4.2 单层与多层圆筒壁的温度分布曲线、圆筒壁导热热阻。

4.3 肋片的作用、肋效率定义及利用肋效率计算单个肋片散热量。

4.4 肋面总效率、肋化系数及肋化表面的散热量计算。

4.5 利用肋片导热解分析温度计套管的测温误差。

第三章非稳态热传导(一)课程内容第1 节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第2 节集中参数法第3 节典型一维物体非稳态导热的分析解(二)要求掌握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及热扩散率,了解集中参数法的适用条件,能用集中参数法分析计算非稳态导热问题,能用诺谟图计算一维平壁和圆柱及简单形状多维物体的非稳态导热问题。

本章的重点是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和集中参数法的应用。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非稳态导热过程的基本概念及特点,达到“识记”层次。

l.1 非稳态导热特点、温度场及正规热状况阶段的概念。

l.2 Bi 数和Fo 数的表达式、物理意义及其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2、集中参数法,达到“识记”层次。

2.1 原理和适用范围。

2.2 计算式及其应用。

2.3 时间常数、加热与冷却速度比较。

3、诺谟图的应用范围及多维问题求解的乘积法,达到“理解”层次。

第五章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一)课程内容第1 节对流传热概说第2 节对流传热问题的数学描写第3 节边界层型对流传热问题的数学描写第4 节流体外掠平板传热层流分析解及比拟理论(二)要求掌握牛顿冷却公式和速度边界层与温度边界层的概念,了解对流传热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对流传热现象的分类和研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温度场计算表面传热系数。

本章的重点是牛顿冷却公式、对流传热的影响因素、速度边界层与温度边界层的概念及其应用,以及雷诺比拟。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对流传热的基本公式,达到“识记”层次。

1.1 牛顿冷却公式及其应用。

1.2 从温度场t 求解表面传热系数h 的换热微分方程。

1.3 影响h 的因素。

2、边界层理论,达到“领会”层次。

2.1 速度边界层与温度边界层的定义及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

2.2 边界层类型流动与传热的基本特点。

2.3 导出边界层方程的数量级比较法。

2.4 求解h 的几种方法的特点。

3、Nu 数、Re 数、Pr 数及St 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达到“识记”层次。

4、比拟理论,达到“领会”层次。

4.1 比拟理论的基本思想。

4.2 雷诺比拟的基本思想、结果及适用范围。

4.3 紊流切应力和紊流热流密度。

4.4 雷诺比拟的修正。

第六章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一)课程内容第1 节相似原理第2 节相似原理的应用第3 节内部强制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第4 节外部强制对流传热第5 节大空间与有限空间内自然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二)要求理解相似原理在指导对流换热实验的安排及数据处理方面的作用,掌握管内流动换热入口段及充分发展段的概念,能选用合适的公式计算:管内层、紊流换热、外掠单管及管束的换热、以及简单形状物体的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了解有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特点。

本章的重点是能用合适的准则方程式计算外掠平板、圆柱和管内的强制对流换热,竖壁及横圆柱在大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会分析有关问题。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相似原理。

1.1 两个同类物理现象相似的充要条件,达到“识记”层次。

1.2 相似理论的作用,达到“领会”层次。

1.3 临界Re 数、定性温度、特征尺度及特征速度,达到“领会”层次。

1.4 几个常用相似准则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达到“识记”层次。

2、内部强制对流传热实验关联式的应用。

2.1 入口段与充分发展段的h,达到“识记”层次。

2.2 实验关联式的应用,达到“领会及计算应用”层次。

2.3 入口段效应和弯管效应,达到“领会及分析应用”层次。

3、外部强制对流传热实验关联式的应用。

3.1 流体流过平板的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达到“领会”层次。

3.2 流体横掠单管流动的特点及边界层分离,达到“理解”层次。

3.3 管束的排列方式(叉排和顺排)的特点,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达到“领会和分析应用”层次。

3.4 实验关联式的应用,达到“领会及计算应用”层次。

4、自然对流传热实验关联式的应用。

4.1 自然对流的定义和起因,达到“识记”层次。

4.2 大空间自然对流边界层中的速度与温度分布,达到“领会”层次。

4.3 Gr 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有限空间中的Gr 数,达到“识记”层次。

4.4 自模化现象,达到“领会”层次。

4.5 实验关联式的应用,达到“领会及计算应用”层次。

第七章相变对流传热(一)课程内容第1节凝结传热的模式第2节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其计算关联式第3节膜状凝结的影响因素及其传热强化第4节沸腾传热的模式第5节大容器沸腾传热的实验关联式(二)要求了解珠状凝结和膜状凝结现象,理解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各段的沸腾状态,了解影响凝结换热与沸腾换热的主要因素,能计算层流膜状凝结及大容器中的核态沸腾换热。

本章的重点是膜状凝结的热阻、膜状凝结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情况,大容器饱和沸腾的沸腾曲线、沸腾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临界热流密度。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凝结换热。

1.1 两种凝结形式及其成因,达到“领会”层次。

1.2 膜状凝结的主要热阻,达到“识记”层次。

1.3 Nusselt 简化假定,达到“领会”层次。

1.4 膜状凝结换热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强化换热的基本原则,达到“领会”层次。

2、沸腾换热。

2.1 沸腾的种类,达到“领会”层次。

2.2 沸腾曲线, 达到“识记”层次。

2.3 影响大容器沸腾的关键因素,达到“领会”层次。

2.4 临界热流密度和烧毁点,达到“识记”层次。

第八章热辐射基本定律和辐射特性(一)课程内容第1节热辐射现象的基本概念第2节黑体热辐射的基本定律第3节固体和液体的辐射特性第4节实际物体对辐射能的吸收和辐射的关系(二)要求了解热辐射的本质,掌握黑体、灰体、漫射体、黑度、吸收率、反射率及穿透率的概念,掌握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及基尔霍夫定律,理解普朗克定律、维恩位移定律及兰贝特定律,了解影响实际物体表面辐射特性的因素,理解与分析温室效应。

本章的重点是热辐射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以及基本定律的适用条件。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热辐射相关的基本概念,达到“识记”层次。

1.1 热辐射的定义和特点。

1.2 黑体、白体、灰体、漫射体、镜体、透明体的定义及特点。

1.3 吸收率、反射率、穿透率、黑度、发射率的概念。

1.4 人工黑体模型。

1.5 辐射力、定向辐射强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辐射基本定律。

2.1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及其应用,达到“识记”层次。

2.2 普朗克定律、兰贝特定律,达到“理解”层次。

2.3 维恩位移定律及其应用,达到“识记”层次。

2.4 三个层次上的基尔霍夫定律,达到“领会”层次。

3、温室效应,达到“领会与分析应用”层次。

第九章辐射传热的计算(一)课程内容第1节辐射传热的角系数第2节两表面封闭系统的辐射传热第3节多表面系统的辐射传热第4节气体辐射的特点及计算第5 节辐射传热的控制(强化与削弱)第6 节综合传热问题分析(二)要求理解角系数及有效辐射的概念,能用代数分析法及图线法计算常见几何结构的角系数,能计算充满透热介质的由二个和三个灰体表面组成的封闭空腔中每个表面的净辐射换热量和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量,理解遮热板原理,了解气体辐射的特点。

本章的重点是辐射换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角系数及其算法。

1.1 角系数的定义和相关性质,达到“识记”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