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2018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讲课资料

合集下载

2018年版思修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教案

2018年版思修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教案

2018年版思修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教案授课内容:课程导⼊—理性爱国钓鱼岛事件回顾: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屿的主岛,位于台湾东北外海,战略位置重要,资源丰富。

甲午中⽇战争之后,钓鱼岛被⽇本从清政府⼿中抢了去,1945年⽇本战败后,钓鱼岛由美国监管,1972年美国⼜将钓鱼岛移交给⽇本。

此后,钓鱼岛风波就⼀浪⾼过⼀浪,成为中美⽇及台湾所关注的焦点。

爱国——该如何表达?⽇本政府及某些右翼分⼦对待钓鱼岛的态度,激起了中国⼈的强烈愤慨,很多年轻⼈通过各种⽅式表达了不满。

14年8⽉19⽇上午,北京、济南、青岛、⼴州、深圳、太原、杭州等中国10多个城市均有规模不⼀的群众聚集、游⾏,⾼喊抵制⽇货的⼝号,抗议⽇本右翼分⼦当天⾮法登上中国的钓鱼岛。

爱国——该如何表达?西安9〃15“打砸抢烧”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百七⼗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数额巨⼤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爱国主义作为⼀种思想理论和主张,是⼈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种集思想、情感、意志为⼀体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调节个⼈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价值规范和法律规范;是在⼈类进程中形成、发展和巩固起来的⼀种团结、凝聚国家、民族,推动历史发展的强⼤精神⼒量,是民族精神的核⼼。

爱国主义是中化地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精神动⼒。

机关报形势下爱国主义有了新的内涵。

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做⼀个⾃觉的、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中国⼤学⽣的基本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的民族精神和以改⾰创新为核⼼的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起的精神纽带,改⾰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量。

⼤学⽣要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最根本的是要努⼒做忠诚的爱国者和勇于创新的实践者。

思修2018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

思修2018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
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
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 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 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1)团结统一 (2)爱好和平
(3)勤劳勇敢 (4)自强不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民族精神的一切成 果,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 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 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 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 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 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案例:
延安精神(1935年到1948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 创新 ,实事求是 。
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 团结一致;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 民创业;艰苦奋斗,不断革命。实质和核心是: 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第一节
弘 扬 中 国 精 神
中国精神的是兴国强国之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 神的统一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道德理想,也称人格理想,指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 的目标。道德与信念密切相关,它是靠内在的信念和社会舆 论来维系的,人的良心就是一种道德信念的形式。一个人认 为自己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样的人格形象, 学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这是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理想追 求。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的魅力,成为一 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既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又是生活幸福的根本。

教案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教案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实现中国梦想需要中国精神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热情不足,上课睡觉、打游戏现象普遍,对上课态度不够端正,教师只有通过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加耐人寻味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年月日
【第一部分】中国精神的内涵
1.1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是在实现民族繁荣、国家富强的同时,为全人类谋福祉的中国精神核心。中国梦激励着每个中国人为之奋斗,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连接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对中国梦的追求和信念。
教学预期
结果预测
学生理解了课本的中国精神,但能否将所学精神付诸实践还得进一步考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时间分配
教学
备注
课程导入
播放有关中国精神的有关视频
视频
10
激发学生趣,引起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导言】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精神支柱。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中国精神的内涵,将其融入教学和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具有弘扬中国精神的意识和行动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教案将围绕中国精神的内涵、培养中国精神意识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展开。
第三章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中国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4.实现中国梦想需要中国精神
2.教学媒体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5.中国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6.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7.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表现: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古人对理解的不懈追求上。

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内含: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内容: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的集体意识。

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

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伴随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的长河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

思政课公开课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PPT(15分钟)

思政课公开课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PPT(15分钟)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实现民族 复兴的 精神指引
凝聚中国 力量的
精神纽带
兴国之魂 强国之魄
提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者的有机结 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 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 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 所认同的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道德规范、 精神气质的总和。是 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精神支柱。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强国之魂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出中华文明,同时形成了 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崇尚精神的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之一。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重精神表现在中国古人对人格理想 的不懈追求上
“仁”“正名”“礼” ——儒家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重精神表现在中国古人对人格理想 的不懈追求上
仁:在《论语 颜渊》有个学生问何 为“仁”,子曰:“爱人”真正爱人 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是 仁爱: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的仁 爱。所以在《论语》中可以看出,孔 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 性,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所以 “仁人”与“全德之人”同义,“仁” 可以译perfect virtue(“全德”)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 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 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 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 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 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思修考点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精神的表现有:●①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②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兼相爱,交相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③对品格养成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将“立德”置于“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认为教化的目的“明人伦”,是培养有道德的人,而且提出了“改过”“慎独”“重行”“内省”“自讼”“居敬”等行之有效的修养方法。

●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伟大创造精神●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伟大工程●伟大奋斗精神●开拓辽阔海疆;开垦广袤粮田;治理大江大河●战胜自然灾害;建设城镇乡村;发展各类产业●伟大团结精神●共同保卫祖国、抵御外辱●伟大梦想精神●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支柱●(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2018版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爱国主义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PPT

2018版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爱国主义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PPT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11
想一想
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 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大学生如何为国家富强、民 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呢?
12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3
中国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 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
2、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视频:中国女排夺冠,彰显中国精神。
6
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 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中华民族从来就有爱国主义 的光荣传统。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 爱国奋斗史。
目录
2、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3、做忠诚爱国者
13
一、爱国主义到底是个啥?
某大学新生的第一次升旗仪式开始前,发生了如下对话:
雯雯:“琳琳,你看过《战狼2》吗?每当我看到升国旗我就想起电影最后一 幕,吴京用自己的手臂高高举起国旗,那一幕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琳琳:可不是嘛,我被感动的哭红了眼睛,中国太帅了......
16
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 统一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 文化

思修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课件

思修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课件

2024/4/7
思修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内涵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2024/4/7
思修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 爱国主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写成了《通典》;明代的李时珍30余年修成《本
草纲目》;清代写成的学术史著作《宋元学案》,
是从黄宗羲开始,经过黄百家、全祖望、王梓材等
先后补充订正,才最后完成的。古人刺骨悬梁、穿
壁引光、积雪囊萤、等勤奋好学的故事更是世代
相传。 2024/4/7
思修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4)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根本要求
“人”或说“人民”是构成“祖国”或“
民族”的最基本的要素。正由于各族人民
在共同生活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
的文明、进步的社会制度,才使得祖国源
远流长, 成为富有实际内容、富有生命活
力的有机整体。爱人民是对祖国山河的爱
的深化和拓展,是爱国主义更深层次的内
容。 2024/4/7
思修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2024/4/7
思修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在为学从政方面,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无一不是通
过勤奋的攻读和顽强的奋斗而获得成功的。“业
广惟勤”、“报德明功,勤勤恳恳”是为政的最基
本要求,《尚书》中强调为政者要以周文王等人为
榜样,不贪图安逸,废寝忘食。后世致力于事业学
问的有志之士,也无不刻苦。唐代杜佑30年时间

思政课公开课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PPT(15分钟)总结.ppt

思政课公开课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PPT(15分钟)总结.ppt
一、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二、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三、推动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论语·雍也》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重精神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 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强国之魂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出中华文明,同时形成了 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崇尚精神的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之一。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重精神表现在中国古人对人格理想 的不懈追求上
“正名”:名实相符,每个名(君臣 父子……)都含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都必须相应地履行他们责任和义务。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重精神表现在中国古人对人格理想 的不懈追求上
总之:儒家基本精神诉求就是拿得起, 两个字就是“有为”要求人们“立德 立言立功”是一个为群体着想的精神 诉求。 儒者以天下为己任,它激励人们树立 起担当意识、责任意识要解民之倒悬。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重精神表现在对欲望进行引导和控制上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有精神追求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强调用道德理性 和精神品格对欲望进行引导和控制。

《思修》第三章 中国精神

《思修》第三章 中国精神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爱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弘扬爱国主义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四)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把弘扬爱国主义和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提倡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不同的文 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坚持立足民族,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经济全球化 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基础 西方一些人鼓吹的政治、文化一体化,实质上是企图借助经济全球化推进本国的 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尊严。反对“普世价值观” 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面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修》第三章 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表现: 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还表现在对理想人格的推崇上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四 个伟大)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改革是破除社会发展障碍、寄发社会发展活力的引擎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民族精神贯穿始终,时代精神是某一时段民族精神的表现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改革是动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

18思修第三章弘扬民族精神与爱 国

18思修第三章弘扬民族精神与爱 国

• (二)、现代的统治权民授的观念,又称“契约论”。 • 到16~18世纪,许多西方思想家都用契约论说明国家的起源和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英国的T.霍布斯、J.洛克,法国 的J.-J.卢梭都是契约论的代表。 • 17世纪,约翰洛克《政府论》,成为现在西方国家的理论基础。 • 自然人本无政府,自然资源可以随便获取,但是因为加入了自 己的劳动,就成为私有财产。个人让渡出司法权。管理者(即 后来的政府)最主要的职责是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 • 统治权力不能继承,一个君主死了,就应由民众重选。被推举 出来实行管理的人没有时间从事生产,所以人们公摊一些钱物 给他们以作补偿,这就形成纳税制度。
• 爱国:外争主权,内求善治。 • 一个国家要获得国民的认同感,不能通过不断地制造外部的敌 人,而是要有充足的自我。 • 这个自我,一方面,国民共享由共同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历史 文化记忆和价值观,同时又容许不同的民族和族群有文化上的 自主性;另一方面,有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制度(state),这 个制度既符合世界的主流文明,又具有中国的特色。对外国家 有主权,对内人民有权利。
• 第二,好的社会能够保证百姓有各种自由。只要不妨碍别人同 样的自由,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每个人 的自由仅止步于别人同样的自由。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我 不能做的事别人也不能做。没有特权者,他们能做的事我却不 能做。他们的自由比我的自由更重要。
• 第三,好的社会能够保障百姓的基本温饱,不会生产倒退,搞 得民不聊生,吃不饱,穿不暖。或者横征暴敛,不顾百姓的死 活,奉养一批特权者享受无度,高高在上。
I
• 国家起源理论。 • 最有代表性的有神权论、暴力论和契约论。 • (一)、神权论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 力来源于神(天、上帝)。 • 托马斯· 阿奎那:教皇是基督的代理人,国家必须服从教会,国 王必须服从教皇。 • 神权论从16世纪开始衰落,但至今在一些国家仍有影响。 • 中国古代社会,普遍信奉“天道”,说国家的权力来自“天命”,把 帝王称为天子。形成了“打江山,坐江山”的观念。政权是靠武 力打下来,但假托神授,以取得合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长征精神 • 延安精神 • 西柏坡精神 • 雷锋精神 • 铁人精神 • 两弹一星精神 • 载人航天精神 • 98抗洪精神 • 抗震救灾精神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
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 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 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 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 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就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 本宗旨,始终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做“一个高 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 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加 强公民道德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培育 和弘扬民族精神,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大力 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追求和精神境界。
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 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 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 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1)团结统一 (2)爱好和平
(3)勤劳勇敢 (4)自强不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民族精神的一切成
第一节


中国神的是兴国强国之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道德理想,也称人格理想,指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 的目标。道德与信念密切相关,它是靠内在的信念和社会舆 论来维系的,人的良心就是一种道德信念的形式。一个人认 为自己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样的人格形象, 学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这是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理想追 求。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的魅力,成为一 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既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又是生活幸福的根本。
铁人精神
“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 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 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 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 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 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 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 “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 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 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
“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 理与其他民族关系上的宽广胸襟。
(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要以宽阔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 要弘扬古代民族精神,更要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发扬光大的民族精 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 2、要以实践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要以创新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诸多“精神”及政 治语汇中的一个,象征了在欠缺良好环境下,从事科学 技术开发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兴国政策的开端。
一个个英雄群体用智慧、汗水 甚至生命谱写的“女排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 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等,更是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 神脊梁。这些感动中国的先进 典型、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和 英雄群体,是当今中国时代精 神的生动写照。他们或承载人 民至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的价值追求,或体现 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淡泊名 利、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或 展现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 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或彰显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情 怀。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在改革 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 崭新精神风貌和高尚精神品格, 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 力。
具体而言:
●无论是爱国主义,还是改革开放,都只是民族精神和时代 精神的“核心”,而非“全体”
●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国古代精神,使中国精神具有深 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分量
●一百七十多年民族发展历程凝成中国近现代精神,使中国 精神具有明确的民族指向和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创造中国现当代精神,使中国精神迸发 出巨大力量和绚丽光芒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案例1】文天祥宁死不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案例2】朱自清(1898-1948)的民族气节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 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泽 东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延安精神(1935年到1948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
创新 ,实事求是 。
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 团结一致;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 民创业;艰苦奋斗,不断革命。实质和核心是: 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 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 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 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 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 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 的核心和灵魂。
果,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历代杰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都站在维护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的高度,坚持“和为贵”。
宽厚仁爱的原则,主张用心易、和平方式处理复杂的民族 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使各民族能够和睦相处、友好 相待。
“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观念,深 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表现了各民族之间以和 为贵、携手共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