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关系研究综述(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关系研究综述
顿珠扎西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 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信息所应达到的质量要求,它着重研究财务报告目标信息要求的质的方面,突出了信息的有用性。

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特征,可靠性与相关性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着矛盾,本文将对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更好的理解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有所裨益。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可靠性 相关性
一、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含义
所谓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即所表述的应是意欲表述的,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

由于用户对用于编制信息的规则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可靠性在不同用户之间是各不相同的。

同样地,不同的用户会根据各不相同的可靠性来收集信息。

根据SFACNo.2,可靠性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可验证性、如实反映和中立性。

而I ASC将可靠性定义为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谨慎性和完整性(杨翼飞,2006)。

对于相关性,有这么一个特殊的解释,即 通过帮助使用者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事件的结果,或证实或更正先前的期望,从而具备在决策中导致差别的能力 (FASB SFACNo.2,1980)。

也就是说,相关性是指与决策相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导致使用者的差别是相关性的本质特征。

此外,相关性有程度之分,特定信息的相关性在用户之间会变换,会根据其所做出决策的需要和具体内容而有所不同。

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必须含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基本质量。

二、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的理论基础
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关系的理论基础是会计目标(石中美, 2006)。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个代表性的学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

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受托管理的情况,应以客观信息为主;决策有用学派则认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根本目标就是向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他们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

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导致的会计目标的不同选择将影响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优先层级关系。

前者注重于可靠性,后者则强调相关性。

从目前总的发展趋势来看,强调向信息使用者提高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的决策有用学派占了主导地位。

赵德武(1997)在研究会计目标时,将两个学派的观点进行了内在的统一,提出了会计目标的融合理论。

同时,融合理论也认为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生成系统和会计信息分析利用系统的有机统一,生成系统侧重于反映经管责任的会计目标,而分析利用系统侧重于反映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目标。

这两个目标构成了一个整体,表现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同时反映了可靠性与相关性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三、国外研究概况
威廉姆 R 司可脱(2004)认为,在非理想状况下,通常须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

现实世界总是处于非理想状况下的,于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经常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之中。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在某一时期突出对相关性的要求,而在另一时期则突出对可靠性的要求
La w rence&M c Allister(1994)从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标准出发,通过对美国1994年前117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对比分析,检验了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权衡关系。

其结论是同等条件下在两者之间权衡时,更多地选择相关性的会计信息。

另外,在相关性和可靠性具体内容的样本检验也发现,两者之间有显著的差异,也偏向于相关性。

W all m an(1996)的观点更为激进,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会计界对相关性的关注。

他提出了所谓的彩色报告模式,并将相关性演绎到了极点,认为相关性是首要的,不可或缺的。

Holt hau s en&W at(2001)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四、国内研究概况
在我国,理论界对会计信息质量做了大量研究,尤其是作为核心特征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王保平(1997)从对会计政策影响的角度探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认为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一定质和一定量的会计信息,实际上是可靠性与相关性相互斗争与相互妥协的结果,相关性的加强会导致可靠性的削弱,而可靠性的提高又以牺牲相关性为代价。

不同程度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组合就构成了对同一会计事项会计处理的不同会计政策。

朱元午(1999)以 改进企业报告-面向用户 为出发点,认为应正确处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过于强调相关性和过于强调可靠性都可能招致失败。

葛家澍、刘峰(2003)认为有些标准本身让信息提供者处于 两难 的境地,如 预测价值 与 不偏不倚 等等;或给信息使用者增加理解与使用信息的困难,如对 相关性 的刻意追求,往往意味着牺牲必要的 可靠性 ,信息使用者很难判断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质量高低。

因此,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运用应当慎重。

葛家澍(2004)还指出,I ASB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CF所认可的主要质量并不完全相同(如英国的CF指出,当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冲突时,强调的是可靠性基础之上的相关性)。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把相关性列在可靠性之前。

葛文认为可靠性应在相关性之前。

就是说,当一种方法所能提供的信息不可能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两个方面等量齐观时,应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相关性的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课题组(2006)在研究建立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时,将现代会计分为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主要是面向过去,它要以事实为依据,强调的是信息的真实可靠与可追溯;管理会计主要是面向未来,它要以事态发展趋势为依据,来决定企业未来的行为,强调的是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

在财务会计领域,真实性优先于相关性,而在管理会计领域,相关性则是首要质量特征。

五、结语
在会计信息质量特性中,相关性与可靠性有时会发生矛盾。

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葛家澍(2006)指出 我认为,若把它们分为两个层次进行考察,则孰轻孰重就不难解决。

葛文把准则、制度的制定即报告内容结构的设计看作第一层次。

在这一层次上,准则制定机构是责任人。

他们应把相关的报表项目作为关注的重点。

否则所制定的财务报表就变成无用的信息。

这时也应考虑可靠性,这是预期的可靠性。

在制定财务报表时,若意欲规定的相关项目预期不能可靠地计量,甚至不能用货币量化,那就必须从报表中删除这一项目。

因为这一项目的相关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关于第二层次,指的是编制和提供报表、审计报表及其使用者。

主要的责任人是指财务报表的财会人员、财会主管和企业主管,这就是他们都要重点关注可靠性。

如果缺乏可靠性,则财务报表的相关性同样会化为乌有。

在第一层次,相关性只表现在项目即定性说明上,这时并无货币金额,无所谓可靠与否的问题,而在第二层次,报表项目的相关性已不容置疑,问题在于它表现的货币金额即定量表述是否如实反映。

这里,可靠性是第一位的,没有可靠的数字,等于失去了相关性。

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角度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考察,我们发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本质在于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期望目标存在差异性。

只有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内在分歧,才能真正解决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这一切必须基于完善的会计原则规范体系和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进信息提供者、使用者质量目标的动态均衡,切实达到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保平、蔡涛,论可靠性相关性之间的矛盾对会计政策的影响, 四川会计 ,1997年第3期.
[2]朱元午,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兼论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 会计研究 ,1999年第7期.
[3]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几个问题,中国农业会计.
[4]葛家澍、杜兴强,关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思考, 财会通讯 ,2004年第11~12期.
[5]杨翼飞,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夏冬林,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其特征, 会计研究 ,2004.01.
[7]赵娟,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 财会研究 ,2005年第6期.
[8]石中美,论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 财会通讯 ,2006年5月.
28
学术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