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痿中医诊疗方案
骨痿的中医辨证论治
骨痿的中医辨证论治
第30页
我院惯用治疗骨痿中成药
❖ 六味地黄丸 ❖ 仙灵骨葆胶囊 ❖ 藤黄健骨片 ❖ 血府逐瘀胶囊 ❖ 血府逐瘀口服液 ❖ 祖师麻片
❖ 大活络胶囊 ❖ 丹参多酚酸盐 ❖ 血栓通/血塞通 ❖ 红花黄色素 ❖ 疏血通 ❖ 灯盏花素冻干粉
骨痿的中医辨证论治
丹皮。 ❖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骨痿的中医辨证论治
第20页
❖ 肾阳虚型
❖ 证候:腰膝酸软而痛。畏寒肢冷,尤以下 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 黧黑。或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男子阳痿; 或大便完谷不化,五更泻泄;或浮肿,腰 以下为甚;甚则腹部胀满,全身肿胀;心 悸咳喘;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
骨痿的中医辨证论治
第23页
❖ 肾精不足型
❖ 治则:补肾填精壮骨。 ❖ 方药:大补阴丸合二至丸。
❖ 组成:熟地、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 蜂蜜、女贞子、旱莲草。
❖ 中成药:壮腰健肾丸
骨痿的中医辨证论治
第24页
❖ 气血两虚型
❖ 证候:腰背酸软而痛,四肢乏力,尤 以下肢为甚,关节酸痛。头晕目眩, 神疲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 眠。舌淡而嫩,苔薄白,脉细弱。
作用于 椎体或 髋部、 腕部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
当代医学对骨痿认第5识页
当代医学对骨痿认识
❖ 主要原因:骨质退变,骨骼钙丢失,临床上以原 发性骨质疏松症或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多见,而又 以老年性骨质疏松占绝大多数。
正常骨组织
骨痿的中医辨证论治
骨质疏松
OVCF
第6页
当代医学对骨痿认识 ❖定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
痿病诊疗方案+路径表单
痿病的诊疗方案一、概念痿病是由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经脉失养,以肢体软弱无力,经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病症。
多见于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病变,肌萎缩侧束硬化,周期性麻痹等。
二、诊断标准1.疾病诊断标准1.1中医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肢体经脉弛缓,软弱无为,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2)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
严重者可见排尿障碍,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3)常有久居湿地、涉水淋雨史。
或有药物史,家族史。
(4)可结合西医相关疾病做相应理化检查,如有条件应做CT、磁共振等。
(5)应注意与痹证、风痱、震颤等鉴别。
1.2 一般分期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1.3 西医诊断标准(1)急性脊髓炎①急性起病,病前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
②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的脊髓横断性损伤,即包括了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③脑脊液压力正常,常规、生化检测可见淋巴细胞及蛋白含量可轻度增高。
④MRI检查可见脊髓内节段性长T1、长T2信号。
(2)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①急性起病,常有感染史。
②肢体远端呈手套、袜套样分布的对称性感觉障碍及弛缓性运动障碍,对称性植物神经障碍。
③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④肌电图可见去神经性变性。
2.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1、湿热浸淫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麻木不仁。
或发热,小便赤涩热痛。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脾胃虚弱起病缓慢,渐见下肢痿软无力,时好时差,甚则肌肉萎缩。
神倦,气短自汗,食少便溏,面色少华。
舌淡,苔白,脉细缓。
3、肝肾亏虚:病久肢体痿软不用,肌肉萎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二便失禁。
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4、气滞血瘀四肢痿软,麻木不仁,肌肤甲错,时有拘挛疼痛感。
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三、观测指标(一)安全性观测1.一般体检项目。
痿病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格林一巴利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发病特点①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
有外感温热疫邪或涉水淋雨,居处湿地或接触、误食毒物;有饮食不洁或房劳、产后体虚或情志失调;有禀赋不足,家族遗传或劳役太过或跌仆损伤。
发病或缓或急。
②多以上肢或下肢,双侧或单侧出现筋脉弛缓,痿软无力棋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
也可首先出现眼睑或舌肌等头面部位的肌肉萎缩。
③男女老幼均可罹患。
温热邪气致痿,发病多在春夏季节。
(2)临床表现肢体痿弱无力,其则不能持物或行走。
肌肉萎缩,肢体瘦削,有时伴见肌肉斶动、麻木、痒痛。
可出现睑肌、面部肌肉瘫痪或舌肌痿软,严重者可导致祚咽、尿便障碍,呼吸困难,肌力下降,肌肉萎缩或假性肥大。
必要时肌电图、肌活检和酶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吉兰-巴雳综合征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 43 (8):583〜586)。
(1)常有前驱感染史,呈急性起病,进行性,多在2周左右达高峰。
(2)对称性肢体和延髓支配肌,面部肌肉无力,重症者可有呼吸肌无力,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3)可伴轻度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4)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5)电生理检查提示远端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F波异常、传导阻滞、异常波形离散等。
(6)病程有自限性。
(二)证候诊断1.湿热浸淫证:病起发热,热退后或热未退即出现肢体软弱无力,身体困重,进展迅速,心烦口渴,便干,尿短黃,舌质深红,苔薄黄,脉细数。
2.脾胃虚弱证:病情稳定,肢体痿软无力,时好时差,其则肌肉萎缩。
神倦,气短自汗,食少便瀟,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缓。
骨痿中医诊疗方案
骨痿(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骨痿属痿证之一,症见腰背酸软,难于直立,下肢痿弱无力,面色暗黑,牙齿干枯等。
由大热灼伤阴液,或长期过劳,肾精亏损,肾火亢盛等,使骨枯而髓减所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骨病学》(ISBN 978-7-117-16005-6/R·16006)(张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一版)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制定。
主症:周身骨痛,腰背酸软疼痛,常易抽筋、多汗,下肢痿软无力,不能持重。
2、西医诊断: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骨痛和/或脆性骨折史。
(2)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降低超过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T值≤-2.5)。
(3)影像学提示有骨质疏松。
(4)应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或其他骨骼疾病。
(二)证候诊断1、肾虚血瘀型:腰背酸痛,双膝行走无力,甚则轻微运动可引起胸背剧痛,或腰弯背驼,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2、肝肾亏虚型:患部酸楚隐痛,筋骨痿弱无力;表现为早衰,发脱齿摇,健忘恍惚,舌红,脉细弱。
沉重乏力,有压痛。
表现为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三)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以“腰痛”相鉴别,二者共有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
“腰痛”疼痛部位比较固定,且有时向下肢放射;本病为腰背部广泛性疼痛,临床易于鉴别。
(2)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做骨密度检查和拍X片可见“骨痿”患者骨量明显减少;而后者可见椎间隙变窄,但骨量无减少。
最新87-康复科--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医诊疗方案(版)
87-康复科--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典型脊柱骨折外伤史,于伤后立即发病。
(2)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肌肉萎缩、瘫痪为主症。
(3)西医学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肌萎缩,或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符合神经、肌肉系统相关疾病诊断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二)证候诊断(1)瘀血阻络证:肢体痿软、肢体麻木、大便不调(秘结或失禁),小便不调(癃闭或失禁),局部肿胀,痛有定处,或有皮下瘀斑,腹胀,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2)气虚血瘀证:肢体痿软、肢体麻木、大便不调(秘结或失禁),小便不调(癃闭或失禁),伤处肿痛,肌肉萎缩,面色淡白,腹胀,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3)脾胃虚弱证:肢体痿软、肢体麻木、大便不调(秘结或失禁),小便不调(癃闭或失禁),肌肉萎缩,神倦,气短自汗,食少腹胀,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缓。
(4)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肢体麻木、大便不调(秘结或失禁),小便不调(癃闭或失禁),肌肉消减,形瘦骨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5)气血两虚证:肢体痿软、肢体麻木、大便不调(秘结或失禁),小便不调(癃闭或失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瘀血阻络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生地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气虚血瘀证治法:健脾益气,活血通络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等。
骨痿
骨痿(肝肾亏虚)2014年05月04日15时31分患者姚良兴,男,78岁,退(离)休人员,住院号14050067;于2014年05月04日09时03分因反复腰背痛20余年加重伴活动受限一周门诊入院。
一、病例特点:1.病史:自诉20年前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无低热寒战,无瘫痪,大小便无异常,曾多次住院治疗,诊断为"重度骨质疏松症"1周前其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自服药无缓解,今日为求系统诊治,来我院就诊,经门诊以重度骨质疏松收住我科,病程中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心肌缺血、慢性胃炎病史。
否认糖尿病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输血史及重大外伤史,既往对青霉素过敏,否认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2.中医四诊:神志清楚,面色红润,目光有神,形体适中,营养中等,腰膝酸软,腰骶压痛,弯腰弓背,颠簸痛甚,时时胸闷气喘,口唇紫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mmHg/90mmHg。
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D=3.0mm,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呼吸音稍粗,肺底可闻及少量湿罗音,未闻及及哮鸣音,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律齐,HR=78次/分,心尖搏动正常,叩诊心界向左下增大,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分,肛门会阴未查,排泄物未见,脊柱见专科检查,四肢无畸形,生理反射存,病理反射未引出。
4.专科检查:胸椎生理曲度明显后凸,腰椎生理曲度尚可,腰骶部压痛,叩击痛(+),腰部主动活动度欠佳,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70°(+),双侧4字试验(-).5.辅助检查:X线片示:1、胸椎骨质增生,2、腰椎骨质增生退变;5、左侧坐骨陈旧性骨折;3、骨质疏松X线征象(各椎体骨皮质毛糙硬化,骨小梁稀疏,多椎体呈楔形形变)二.拟诊讨论: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综合四诊,本病属中医骨痿范畴,属肝肾亏虚之证,盖因年老体衰,或冷热不适,致肝肾精血不足,骨失荣养,稍经劳累则易见腰膝酸软,腰骶压痛,弯腰弓背,颠簸痛甚,时时胸闷气喘,口唇紫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治“骨痿”“骨痹”骨质疏松症
中医治“骨痿”“骨痹”骨质疏松症01-02老年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骨痹”等病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临床须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型证见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患部痿软微热,关节僵硬。
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宜滋阴壮骨,益肾填精,方选左归丸,药由熟地黄、山药、枸杞、山茱萸、牛膝、鹿角胶组成。
脾气虚衰型证见腰背酸痛,双膝行走无力,甚至轻微运动就胸背剧痛,或腰弯背驼,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眦白或萎黄,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治宜健脾益气、温阳补肾,方选参苓白术散,药由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茯苓、人参、白术、山药、陈皮、炙甘草组成。
肾阳虚衰型证见腰膝酸软而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晕目眩,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黧黑,或阳痿,或大便泄泻不止,完谷不化,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胖,苔白,脉沉弱。
治宜温肾助阳补虚,方选右归丸,药由熟地黄、制附子、肉桂、菟丝子、鹿角胶、枸杞、杜仲、山茱萸、当归组成。
肾精不足型证见患部酸楚隐痛,筋骨痿弱无力,表现为早衰,发落齿摇,健忘恍惚,舌红,脉细弱。
方选河车大造丸,药由紫河车、熟地黄、天冬、麦冬、杜仲、牛膝、黄柏、龟甲组成。
(陈伟雄/荐)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预防老年痴呆症,减缓因机体衰退导致的记忆力下降,平时就应该注意生活调理。
怎么提高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症呢?多吃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含优质蛋白质的鱼类、贝壳类食物;每天补充一只鸡蛋,鸡蛋里面含有丰富的卵黄油,对提高记忆力有帮助;蔬菜和坚果类的摄取也同样重要,核桃油有提高记忆力的作用;深海鱼类,譬如海鳗、深海神经鲛,其油可以刺激大脑皮层,加快大脑内部血液供氧循环,提升机体的免疫力。
多参加提升脑力的活动,譬如下棋、打麻将等。
经常下棋的老年人出现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是最低的,每次下棋时间不宜过长。
骨痿中医护理方案试题
骨痿中医护理方案试题摘要:一、引言二、骨痿的定义及病因三、中医护理方案1.辨证施护2.中医治疗措施3.生活调养四、中医护理方案在骨痿治疗中的应用案例五、总结正文:【引言】骨痿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中医在治疗骨痿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本文将介绍一种中医护理方案,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骨痿的定义及病因】骨痿,又称骨痹,是指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肾虚、血瘀等原因导致的骨关节疾病。
中医认为,骨痿的发生与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因包括外邪侵袭、内伤积损、劳累过度等。
【中医护理方案】【辨证施护】中医治疗骨痿强调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因进行个体化护理。
一般可分为风寒湿痹型、热痹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不足型等,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中医治疗措施】1.中药疗法:根据辨证结果,选用具有祛风湿、补肝肾、活血化瘀等作用的中药进行内服或外敷。
2.针灸疗法:选取局部阿是穴及足三里、阳陵泉、肾俞等穴位,运用补泻手法,达到通络止痛、调和气血的目的。
3.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舒筋活络,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
【生活调养】1.注意保暖:避免风寒湿邪侵袭,尤其是在寒冷天气要注意保暖。
2.合理饮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补充富含钙、磷、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3.功能锻炼:进行适当的关节功能锻炼,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关节的稳定性。
4.保持良好心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有利于病情恢复。
【中医护理方案在骨痿治疗中的应用案例】患者,男,56岁,因“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就诊。
经过中医辨证,诊断为肝肾不足型骨痿。
给予中药疗法(如独活寄生汤加减)、针灸疗法(如足三里、阳陵泉、肾俞等穴位)及生活调养等综合治疗。
经过2周的治疗,患者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改善。
痿证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
痿证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痿证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痿者,痿弱无力,举动不能也。
经言∶五脏皆能使人痿。
以五脏各有所主,如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膜,肾主骨髓。
所主不同,故有脉痿、肉痿、筋痿、骨痿之异。
然经又谓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
〔足弱不能行也。
〕言五脏之痿,皆因于肺气之热,致五脏之阴俱不足,而为痿。
五痿虽异,总曰痿,悉因肺热。
其论肺热之由,谓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肺志不得伸,郁而生火,发为肺鸣,而喘息有声;鸣则肺热叶焦,皮毛虚弱,而为急薄,热气留着不去,而及于筋脉骨肉,则生痿。
此自肺而病及他脏也。
而心脾、肝、肾亦各有因热致痿之由。
谓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者,生于心气之热。
又谓居处湿地,肌肉濡渍〔侵也。
〕发为肉痿者,生于脾气之热。
又谓入房太甚,宗筋驰纵,发为筋痿者,生于肝气之热。
又谓水不胜火,骨枯髓虚,发为骨痿者,生于肾气之热。
此自他脏而病及于肺也。
其辨五痿之色症,谓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肾热者,色黑而齿稿。
夫病而毛败爪枯齿稿等症,则势已频危,而治之诚难。
考其论治之法,则言治痿独取阳明。
以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聚于前阴,为诸筋之会。
凡一身之筋,皆属于此,主束节骨而利机关。
故阳明虚则宗筋纵;腰间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此所以独取阳明也。
按士材云∶痿为重疾。
经言病本五脏各有,而独重太阴肺经者,以五脏之火热熏蒸,则金必被克,经言治法,亦随五脏见症各调,而独取阳明胃经者,以胃主纳水谷,化气血以灌溉于四肢,阳明虚则五脏无所禀,不能行血气,濡筋骨,利关节,故肢体中随其不得受水谷处,即不用而为痿,不独取阳明而何取哉。
取阳明者,或清胃火以救肺热,或培胃土以生肺金,皆是也。
丹溪有云∶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不实,何胃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
斯言意实相同。
盖泻南则金不受邪,而水有所生;补北则金不受窃,而火有所制,同一救肺也。
痿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XX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出版)。
(1)发病特点:①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
有外感温热疫邪或涉水淋雨,居处湿地或接触、误食毒物;有饮食不洁或房劳、产后体虚或情志失调;有禀赋不足,家族遗传或劳役太过或跌仆损伤。
②多以上肢或下肢,双侧或单侧出现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也可出现面瘫或眼肌麻痹等。
③男女老幼均可罹患。
(2)临床表现肢体痿弱无力,甚则不能持物或行走。
肌肉萎缩,肢体瘦削,有时伴见肌肉瞤动、肢体麻木、痒痛等。
可出现面瘫或眼肌麻痹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0年发布的《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
(1)症状进展超过8周,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2)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多数呈对称性,少数为非对称性(如MADSAM),近端和远端均可累及,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伴有深、浅感觉异常;(3)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4)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或异常波形离散;(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6)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医脑病学》(王永炎、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
(1)脾胃亏虚证:四肢麻木无力,甚则肌肉萎缩。
手足欠温,神倦倦怠,食少便溏,面色少华。
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2)肝肾亏损证:肢端麻木,甚则感觉消失,肢体痿软无力或拘急疼痛,肌肉萎缩,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遗精。
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
(3)气虚血瘀证:四肢痿软无力,麻木、疼痛,肌肤甲错,时有拘挛疼痛感。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或沉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脾胃亏虚证治法:补脾益气、健运升清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等。
骨质疏松症(中医骨痿)诊疗规范
骨痿(骨质疏松症)诊疗常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l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原因所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多发于60岁以上老人中发病率约为60%,且女性远超过男性。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一、病因病机目前普遍认为OP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多种内分泌紊乱(包括性激素、甲旁腺素、降钙素、前列腺素、活性维生素D以及相关的促激素等)、营养因素(钙缺乏或吸收不良)、遗传因素(VDRG、ERG、Ⅰ型胶原基因、IL-6基因、TGF-β1基因、胶原酶基因等)、废用因素以及吸烟酗酒等等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1、内分泌紊乱: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性激素。
众所周知,雌激素水平下降是POPⅠ型的主要病因,一方面,导致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和活性降低,减少肠道钙吸收,同时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受体直接抑制成骨细胞活性,骨基质形成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而致降钙素水平降低,增强了破骨细胞活性,并增强了骨对甲状旁腺激素的敏感性,使骨吸收增多,综合结果,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骨质疏松。
【孙文山:骨痿汤-治骨质疏松】
【孙文山:骨痿汤-治骨质疏松】
孙文山骨痿汤治疗骨质疏松医案
【组成】熟地黄25g,山药20g,淫羊藿、枸杞各15g,骨碎补、自然铜、菟丝子、党参、白术各12g,当归、川芎、茯苓各10g,地龙、甘草各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适用于骨质疏松脾肾相虚证,其症腿膝酸软,关节疼痛,食少乏力,气短倦怠,不耐久劳,劳则加重,脊柱侧弯,舌质淡胖有齿痕,脉虚细。
【方解】本方中,熟地、淫羊藿补肾中真阴真阳;菟丝子、枸杞子入肾益精填髓;山药合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益气健脾;自然铜、骨碎补入骨补骨;当归、川芎、地龙活血通络。
诸药合用,使肾气充盈而骨得滋养坚实,脾气健旺则气血生化有源,充养先天之精,濡养筋脉及滑利关节,血脉和畅则通则不痛。
【加减】肾阳虚畏寒者,加肉桂8g,杜仲12g;肾阳虚盗汗者,加龟板12g,黄柏8g;气血两虚者,加黄芪20g,首乌20g;有外伤史,疼痛剧烈者,加鸡血藤12g,赤芍10g。
【医案】徐某,女,63岁。
1993年11月28日初诊。
腿痛酸软10年,伴神疲畏寒,头晕目眩,食少乏力。
2天前不慎扭伤脚踝,疼痛增加。
查体:行走困难,夜间疼痛尤甚,有压痛,面色苍白,舌质淡胖有齿痕,边有少许瘀点,脉虚细。
X线摄片显示骨质疏松。
证属脾肾阳虚,瘀阻脉络。
治宜补肾健脾,活血止痛。
方用骨痿汤加肉桂8g,杜仲、赤芍各12g。
4剂后疼痛减轻。
续治1个月生活可自理,3个月后诸症悉除,随访至今未复发。
骨痿的辩证施护
骨质疏松症(骨痿)辩证施护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节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已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最为常见。
辩证施护分为三型:1.肝肾亏虚型:①肾阴虚损型②肾阳不足型治法:补肾填精,生髓壮骨。
施护:服用补髓丹加减,中药和饮食要热服。
忌生冷的食物,可食用猪骨豆汤,生地黄鸡。
①肾阴虚损型治法:补肾益阴,强筋壮骨。
施护:宜甘润益肾之剂,以补阴配阳。
使虚火降而阳归主阴。
服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
饮食应避免膏粱厚味,忌过于苔寒,忌辛燥。
②肾阳不足型治法:温补肾阳,强筋壮骨。
施护:忌梁润,忌辛散。
宜甘温益气之品,以补阳配阴。
多食干姜、山药、桂圆以温补肾阳。
服用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
2.正虚邪侵形施护:宜补益脑肾,重视食疗。
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3.先天不足型施护:应重视运动锻炼,经常参加户外运动,促进气血运行。
[预防保健]1、多食用富含钙质的食品,例如牛奶、豆制品、虾、鱼、海带、木耳、黑芝麻。
2、戒烟限酒,少食高糖、高脂、高盐类食物。
3、适量运动、充足阳光,锻炼因人而异,防治意外发生。
4、补钙时应注意:不易空腹补钙、宜夜间补钙、补钙后多喝水、高钙食品避免与菠菜同吃。
5、保持良好的姿势,立争直立、正坐,床铺要松软而承托力均匀,能延缓和减轻变形,避免卧位转动时引起疼痛。
必要时早期使用腰围。
[功能锻炼]1.每日坚持体操锻炼,如:扩胸运动、深呼吸运动、身背运动、下肢后提运动和下肢外展运动等,早晚各一次,每次约20min.2.坚持步行500—1500米,每日1—2次。
3.每日还可参加气功、太极拳、舞剑等活动。
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筋脉弛缓,肢体活动不利或软弱无力,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2)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
严重者可见排尿障碍,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3)视物昏渺,日久目盲,甚或出现暴盲。
(3)可结合相关疾病的理化检查及影像学资料。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2016年发布的《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成人NMOSD诊断标准(IPND,2015)AQP4-IgG 阳性的 NMOSD 诊断标准(1)至少1项核心临床特征(2)用可靠的方法检测 AQP4-IgG 阳性(推荐CBA法)(3)排除其他诊断AQP4-IgG 阴性或 AQP4-IgG 未知状态的 NMOSD 诊断标准(1)在1次或多次临床发作中,至少2项核心临床特征并满足下列全部条件:1)至少1项临床核心特征为ON、急性 LETM 或延髓最后区综合征;2)空间多发(2个或以上不同的临床核心特征);3)满足 MRI 附加条件(2)用可靠的方法检测 AQP4-IgG 阴性或未检测(3)排除其他诊断核心临床特征(1)ON(2)急性脊髓炎(3)最后区综合征,无其他原因能解释的发作性呃逆、恶心、呕吐(4)其他脑干综合征(5)症状性发作性睡病、间脑综合征,脑MRI有NMOSD特征性间脑病变(6)大脑综合征伴有NMOSD特征性大脑病变AQP4-IgG阴性或未知状态下的NMOSD脑MRI附加条件(1)急性ON:需脑MRI有下列之一表现:1)脑MRI正常或仅有非特异性白质病变;2)视神经长T2信号或T1增强信号>1/2视神经长度,或病变累及视交叉(2)急性脊髓炎:长脊髓病变>3个连续椎体节段,或有脊髓炎病史的患者相应脊髓萎缩>3个连续椎体节段(3)最后区综合征:延髓背侧/最后区病变(4)急性脑干综合征:脑干室管膜周围病变注:NMOSD: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AQP4-IgG:水通道蛋白4抗体;ON:视神经炎;LETM: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二)证候诊断1.湿热浸淫证:视物模糊,逐渐加重,单眼或双眼视力逐渐下降,直至不辨人物,甚至不分明暗,可伴有眼球转动痛、压痛,而外眼轮廓无异常。
治疗痿症的偏方
治疗痿症的偏方
治痿汤:组成:淫羊藿30g,熟地黄18g,巴戟天12g,附片(先煎)18g,龙骨(先煎)18g,天麻12g,杜仲12g,白蒺藜30g,茯苓18g,猪苓12g,桂枝15g,白术24g,山药18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培补肝肾,健脾利湿。
主治: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中医辨证属肝肾不足,脾失健运,筋骨失养所致者。
按语:本证属筋痿、骨痿,为肝肾之病。
治当补益肝肾,以地黄饮子合五苓散培补肝肾,健脾利湿。
其中前方温而不燥,为补肝肾之良方。
配后方以祛湿,湿去本虚则温补为宜,八味丸或天雄散加减。
起痿汤:组成:沙参9g,党参9g,石决明15g,牡蛎30g,当归9g,赤芍药12g,丹参15g,小蓟草30g,牛膝9g,仙茅9g,仙灵脾15g,虎潜丸(分吞服)9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平肝潜阳,滋阴活血。
主治:运动神经元病,症见下肢瘫痪有冷感,麻木痿软无力,不能站立,舌质红,脉细弦。
按语:本方证可因情绪激动,气逆于上,肝阳随之升动,血行不畅而致下肢筋脉失常。
故以石决明、牡蛎、沙参滋阴潜阳;党参、赤芍、牛膝益气活血;仙茅、仙灵脾、虎潜丸补肾养筋;或加丹参行血,狗脊、续断、桑寄生强筋骨。
在痿症已基本痊愈时给当归、赤芍、丹参、珍珠母、牡蛎、牛膝、狗脊、桑寄生、虎潜丸以巩固疗效。
骨痿——精选推荐
⾻痿⼀、概述⾻痿中医范畴属“肾虚”“⾻蚀”“阴疽”等,类似于本病的症状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书中有云“肾⽓热,则腰脊不举,⾻枯⽽髓减,发为⾻痿”。
现代医学归为⾻质疏松症,该病是由于多种原因致⾻量减少,造成⾻脆性增加,容易发⽣⾻折的全⾝性⾻病。
其产⽣和发⽣都是在⽆声⽆息中进⾏的,很多⼈多在发⽣⾻折以后才发现⾃⼰患上⾻质疏松。
⼆、病因原发性⾻质疏松症,基本病因不明,继发性⾻质疏松症则继发于其他⼀些疾病或⽣理异常。
对于原发性⾻质疏松症,其病因及危险因素有以下⼏种:1.年龄:多见于五六⼗岁左右及以上的⼈。
2.性别:⼥性多于男性,尤其绝经后⼥性。
3.长期服⽤药物:糖⽪质激素、抗癫痫等药物。
4.长期卧床,运动减少。
5.营养缺乏:多见于吸收或消化功能较差者。
6.有家族遗传病史。
7.长期酗酒、吸烟。
8.过多⾷⽤咖啡、碳酸饮料或浓茶。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主要为疼痛,甚⾄可因疼痛影响⽣活质量。
特征是难以明确具体部位的疼痛,但腰背部最明显,疼痛强度不⼀;疼痛清晨较重,或可由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后略微活动引发,充分活动后可缓解,但负荷过重、过久后⼜加重,可持续数天或数⽉。
四、并发症及危害该病悄⽆声息的发病特点,使其成为中⽼年⼈的“隐形杀⼿”;可致患者⾻折及再次发⽣⾻折的风险⼤⼤增加;长期反复疼痛及容易⾻折的风险,严重影响该⼈群的⽣活质量以及⽣存质量;长期治疗耗资巨⼤,给个⼈、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五、预防与调护1.改变不良的⽣活⽅式,规律作息时间,戒烟、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等。
2.多运动,接受适当的⽇光照射,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
3.⽇常⽣活:预防跌倒的家居及活动安全,有效减少⾻质疏松患者⾻折的发⽣。
4.合理饮⾷:均衡营养,必须做到种类全,数量⾜,⽐例适当。
通过饮⾷的⽅式来补钙和预防⾻质疏松,既经济⽅便⼜营养健康。
中国⼈的饮⾷习惯造成中国⼈⾷物中钙含量普遍不⾜,因此,应尽可能通过调整饮⾷习惯来补钙,如含钙丰富的⾷物,包括奶类、鱼类、⾁类、⾖类及⼀些海产品等;避免不合理配餐,如避免菠菜与⾖腐、⽜奶及⾼脂⾷物同餐,避免以未发酵⽽制成的⾯包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痿(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骨痿属痿证之一,症见腰背酸软,难于直立,下肢痿弱无力,面色暗黑,牙齿干枯等。
由大热灼伤阴液,或长期过劳,肾精亏损,肾火亢盛等,使骨枯而髓减所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骨病学》(ISBN 978-7-117-16005-6/R·16006)(张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一版)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制定。
主症:周身骨痛,腰背酸软疼痛,常易抽筋、多汗,下肢痿软无力,不能持重。
2、西医诊断: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骨痛和/或脆性骨折史。
(2)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降低超过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T值≤-2.5)。
(3)影像学提示有骨质疏松。
(4)应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或其他骨骼疾病。
(二)证候诊断1、肾虚血瘀型:腰背酸痛,双膝行走无力,甚则轻微运动可引起胸背剧痛,或腰弯背驼,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2、肝肾亏虚型:患部酸楚隐痛,筋骨痿弱无力;表现为早衰,发脱齿摇,健忘恍惚,舌红,脉细弱。
沉重乏力,有压痛。
表现为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三)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以“腰痛”相鉴别,二者共有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
“腰痛”疼痛部位比较固定,且有时向下肢放射;本病为腰背部广泛性疼痛,临床易于鉴别。
(2)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做骨密度检查和拍X片可见“骨痿”患者骨量明显减少;而后者可见椎间隙变窄,但骨量无减少。
二、治疗方案(一)辩证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现将临床上常见的二种症型和相应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1、肾虚血瘀型症状:腰背酸痛,双膝行走无力,甚则轻微运动可引起胸背剧痛,或腰弯背驼,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治则:滋补肝肾活血祛瘀方药:右归丸合身痛逐瘀汤加减。
熟地黄15g,制附子6g,肉桂6g,山药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烊化),枸杞子12g,杜仲12g,山萸肉10g,秦艽10g,川芎10g,桃仁12g,羌活12g,没药6g,香附10g,五灵脂6g,牛膝12g,地龙10g,当归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一般1—3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2、肝肾亏虚型症状:患部酸楚隐痛,筋骨痿弱无力;表现为早衰,发脱齿摇,健忘恍惚,舌红,脉细弱。
沉重乏力,有压痛。
表现为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治则:滋补肝肾补气活血方药:右归丸合归脾汤加减加减。
熟地黄15g,制附子6g,肉桂6g,山药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烊化),枸杞子12g,杜仲12g,山萸肉15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5g,当参10g,白术12g,茯苓10g,炙甘草6g,黄芪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3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预防骨质疏松除药物治疗外,同时要应用营养、饮食、运动等方法同时并用,常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中成药及注射液治疗中成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常用的药物有:藤黄健骨丸、仙灵骨葆胶囊、壮骨关节胶囊等;藤黄健骨丸功效:补肾,活血,止痛。
口服。
一次1-2丸,一日2次。
适用于肾虚血瘀型。
仙灵骨葆胶囊功效: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壮骨。
用于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所致骨质疏松症,口服,一次3粒,一曰2次;4—6周为一疗程。
壮骨关节胶囊功效:补益肝肾,养血活血,舒筋活络,理气止痛。
用法:口服:一次6g,一日2次,饭后服。
用于肝肾不足,气滞血瘀。
针剂:补肾活血止痛类药物: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红花注射液、丹红注射液。
(三)西医药物治疗临床应用骨肽类制剂或鲑鱼降钙素类药物静脉滴注(日一次)配合口服钙剂或者静脉滴注磷酸盐类药物(针对重度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骨折或骨转移瘤患者)配合钙剂治疗,效果显著。
(四)中医外治法1、中医特色疗法(1)针灸:肾阴虚者取肾俞、照海、三阴交;肾虚者取中脘、气海、命门;气血瘀滞取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属于虚证针刺手法以补为主,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施治留针15~20分钟,10次为1疗程。
(2)拔火罐:一般在身柱、命门、阳关、肝俞、肾俞、脾俞处拔火罐。
具有补肝肾,强壮筋骨等作用。
用法: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10次为1疗程。
(3)温和灸:取关元、气海、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每穴施灸5~7分钟,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4)中药熏蒸:独活、秦艽、桑寄生为治肾虚髓亏型骨痿, 躯体疼痛外用要药; 乳香、没药、红花、牛膝、土鳖虫活血通络, 化瘀止痛; 川断、桑寄生、补骨脂、千年健、补肝肾, 强筋骨;上药水煎取汁100mL加入我院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熏蒸腰背部。
以1个月为1个疗程。
全方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 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禁忌症:皮肤过敏者忌用。
2、其他疗法推拿按摩:指背按揉足三里:被按摩者取仰卧位或直坐位。
按摩者食指屈曲,以指背按揉足三里穴2~3分钟。
按揉时用力不可过大,以被按摩者能耐受为度,至局部会有酸胀感为宜;按揉悬钟:以一手拇指或食指指腹着力于一侧悬钟穴按压1~2分钟,可做顺时针、逆时针的揉法,以局部有酸痛感为宜。
(五)手术治疗(骨质疏松合并椎体压缩骨折)新鲜的压缩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陈旧的压缩骨折影响正常生活采用椎体后凸截骨术。
(六)护理。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患者住院后提供一个理想的治疗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作好一切生活护理并且加强基础护理。
有计划的进行护理工作。
3.观察患者眼、舌、舌苔、脉象以及关节疼痛的程度、性质、持续时间及情志、饮食、睡眠、四肢活动度、精神状态等相关因素以利于维医护理。
4.情志护理: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病人情绪最佳时间。
注意说话方式,语气。
在护理过程中应多给病人安慰和关怀,耐心的向患者用通畅的语言详细讲解骨质疏松症的知识。
如发病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治疗目的、现状、目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预后、饮食、生活习惯等情况,要做好思想疏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进行功能锻炼时播放舒缓音乐稳定患者心态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5.饮食护理与忌口:骨痿患者一般多见老年人,所以更注重饮食。
清淡、低蛋白、低热量、易消化食物。
要及时进餐,不可暴饮暴食。
进食时充分咀嚼食物,尽量避免摄取高热量、高蛋白及寒凉等刺激性强食物。
如:抓饭、烤肉、羊肉汤等。
内服清除剂的阶段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羊蹄,羊肉汤等,适量增加食用蔬菜、水果及纤维等食物。
孕妇、儿童、老人、发热、体弱、消化道疾病患者有营养科更进一步配合调整饮食。
忌口:生冷、辛辣等刺激性强食物,包括凉皮、海鲜、辣椒、酒、酸奶等。
6.给药护理:给病人调药时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
汤剂宜温服。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用药方式。
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合并用药时要注意前后时间间隔(15~20分钟),以避免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对于一些口服苦涩药物时加入柠檬蒸馏水或檀香蒸馏水以减轻药物的苦涩感。
三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痊愈:腰背酸痛,双膝行走无力等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能正常工作,X线(并有骨折患者)检查可见骨折愈合;好转:腰背酸痛,行走无力等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改善,但疼痛仍存在。
未愈:腰背酸痛,双膝行走无力等主要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X线见骨折未愈合。
四难点分析(一)难点问题1、对于老年人重度骨质疏松引起的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往往不能通过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椎体成形术)给予满意的疗效。
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好的方法不多。
2、由于缺乏循证医学的依据,中医药在骨质疏松诊断、治疗、疗效评价方面主要依据现代医学的检查。
采用中医药的治疗,影响对中医药疗效的评价。
3、治疗所用中医药多为复方制剂,其成分复杂,具体治疗机制阐述不明,临床中经验论过重。
(二)解决思路和措施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的作用,并使其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1、积极开展重度骨质疏松引起的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改善生存质量。
对于重度骨质疏松者应积极应用中医药进行防治,发挥其特长。
2、从整体上系统的研究和提高中医药干预骨痿疗效,建议开展骨痿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寻能符合和反映中医特色及优势的疗效评价体系。
3、积极开展骨质疏松症治疗研究,阻断或延缓病情的进展。
因为如何阻断或延缓骨量的丢失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因此,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运用补肾壮骨、活血化瘀通络等治法,提高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
4、积极开展中医外治法治疗骨痿的研究。
挖掘整理中医药治疗骨痿的传统外治法,正确运用现代物理治疗方法(经皮离子透入等),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外治治疗方案,并在协作组内开展临床验证研究。
五疗效分析通过对国内外骨痿(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案进行梳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一套突出中医特色,解决疑难问题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确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对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常见症状:腰背酸痛、骨痛、腰膝酸软、耳鸣、乏力等消失或基本消失的患者到达85%以上。
(二)对理化指标的改善1、通过观察骨量变化、腰背痛改善情况以及血钙、X线(并发骨折的患者)等改变,衡量治疗效果。
如重度骨质疏松并发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经手法复位或椎体成形术后,可见X线上椎体高度明显改善(接近正常)。
2、经过治疗后患者腰背痛症状消失,骨面密度值上升0.06g/cm2(1992年第一届国际骨代谢学术会议及《骨质疏松症》的判定标准);或者患者腰背痛症状显著好转,骨面密度值上升0.06g/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