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意义

合集下载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分析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分析

1 O7 一
剩余价值生产 出来后 ,还要在资本家间进行分配。剩 余价值 的分配 理论是 马克 思剩余价 值理论 的重要 组成部
会 发 展 到 一 定 的 历 史 阶 段 , 生产 力 发 展 到 一 定 程 度 的基 础
上,劳动者才 能在满足 必要 劳动 和必要劳动产 品之外提供
剩余 劳动 和剩余产品 。这也只是一种可能性 ,要把这种可 能性变成现 实性,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
2 、 二 重 性
( 二)剩余价值 的分配
( 一)剩余价值理论产生 的历史背景
在马克思 以前,古典经济学家和 空想社 会主 义者都 曾 经对剩余价值进 行过探 索。但 是,古典经济 学家受到历史 的和阶级 的局 限,都没有从剩余价值 的具体 形式中抽 象出 剩余价值 的一般形式 。而空想社会主义者误认为剩余价值 的存在是对价值规律 的破坏 ,断定 资本和劳动 的交换 是不
成为商 品是 资本主义生产 的基本特征和必要条件 , 创 立了劳
动 力商品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不仅揭露 了资本主义剥 削的实质 、无产阶级与资产 阶级对立 的经济根源 ,而且使无 产 阶级 明白了 自己在经济上受剥 削、 政治上受压迫的真正原 因, 并向他们指出了推翻 资本主义 生产 方式和最后 消灭阶级 的历史使命 ,唤醒 了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 。

所 以资本主义社会 的剥削关系几乎完全被商品交换关系
的表面现 象所掩盖 。直 到剩 余价 值理论创立 ,对此类 问题 做 出科学 的回答 ,马克思研究 出该理论是一项伟大 的历 史 功绩 ,使我们对剥 削及剩余价值 问题 有了全面系统的 了

资本主义生产 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 , 剩余价值体现 资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摘要]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加深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分析它是否与当代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资本、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了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因为它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对指导如何消灭剥削在当代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以及探究其对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否依然有指导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来源现实意义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地研究了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5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详细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各派的理论观点,肯定了他们在科学理论上的贡献,批判了他们的谬误,公正地评价了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透彻地阐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

马克思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评价各个学派、各个代表人物的原则和依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概述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

19世纪的资本主义正处于早期的成长阶段,社会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企业经营规模也不是很大。

当时的生产主要依靠工人体力来完成,资本家想获得高额的利润只有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这样工人的反抗情绪很激烈,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摘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它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尽管当代的发展与当时已有加大不同,结合新的实际情况,深化和发展剩余价值理论,依然具有适用性,因为它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对指导如何消灭剥削在当代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关键词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竞争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丽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就是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 从而变革生产条件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从而缩短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工作日部分。

马克思提出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相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在现代正确深化理解和运用剩余价值依然有着深刻的意义,可以正确地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

消灭私有制并非是单纯地建立公有制,也并非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读为实现传统的全民所有制,而是要实行社会所有制。

马克思认为实行国家所有制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实行社会所有制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建立公有制,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和必须实现社会所有制。

因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才能实现完全社会生产,这种社会生产要求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作为国家所有制主体的国家也就消亡了,国家所有制也不存在了。

在存在国家的条件下,所实行的只能是公有制,而不可能是社会所有制。

关于社会主义竞争问题。

马克思在分析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时, 科学论证了竞争规律的作用, 并明确指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在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实现的, 竞争与信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大杠杆。

一般而言, 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 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所特有的范畴, 而且竞争规律会伴随着传统商品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化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济学家, 虽 然从 不 同的 角度 和 不 同的 问题 研 究 出发 , 已经 开 始 相当一部分人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抱有偏见 ,
运用 了利润和地租 的概念 , 并且不同程度地知道了利润和地租 所 以在西方主流经济学 的分配理论中, 重“ 物” 轻“ 人” 也就显 都只不过是劳动者 向 自己雇主提供 的无酬产品中的一部分 。 得理所当然 ,其 中他们所宣扬 的三要素论是十分典型的。按 但是这些古典经济 学家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被恩格斯称为是 照这种理论架构 , 企业使用资本 、 劳动、 土地等“ 生产 要素” 制 个“ 从来没有” 的缺陷: 第一是古典经济学家从来没有超出工商 造产 品, 并按计算 出来的对总产 品所增加的贡献 ( 即边际产 品) 业生活上流行的关于利润和地租的概念狭小范围的约束 ; 第二 向每 一要 素付酬 。如果一切进行正常,所付 出的酬金总数 则 是古 典经济学家从来没有把产品的无酬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 刚 好 等 于 企 业 实 际获 得 的净 收 入 。在这 种 过 程 中 ,资 本 获 得 研 究; 第三是古典经济学家从来没有对产 品无酬部分 的起源 、 利润 , 劳动 获 得 工 资 , 土地获得地租 , 这 些 收 益 都 是 它 们 提 供 性质 、 以及 制 约 其 随后 的价 值 分配 的规 律 有一 个 清 楚 的 理解 。 的服务报 酬, 各种生产要素谁也不会剥削谁。 而《 资本论》 从分析商品开始 ,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 通过对资
而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开始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通过对资3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进行剖析提出了劳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主要是以19世纪的英国为研究动二重性劳动力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基本范畴深刻对象的它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和分配关系的研究为劳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的深刻分析和批判,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的分配和使用等内容。

首先,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在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与其自身劳动力价值之间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被雇佣为工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力价值由其生活和再生产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他们实际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其次,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本特征。

资本家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通过购买劳动力的方式获取剩余价值。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而剩余价值的实现则是通过商品的交换和资本的再生产来实现,最终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

再次,剩余价值的分配和使用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重要问题。

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但却并不是由劳动者自己来支配和使用,而是由资本家占有和支配。

资本家利用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实现资本的积累,同时也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和享受。

总之,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认识到劳动者的剥削和资本积累的矛盾,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目标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同时,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为建设更加公平和和谐的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哲学原理

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哲学原理

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哲学原理摘要:1.剩余价值论的基本概念2.剩余价值论的主要内容3.剩余价值论的意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4.剩余价值论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正文: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卡尔·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系统阐述。

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力的剥削机制,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剩余价值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围绕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展开。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际创造的价值与其所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剩余产品则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产品中,除去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生产资料的价值部分之外的那一部分。

剩余价值论的核心观点就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通过支付劳动者低于其实际创造价值的工资来占有和扩大自己的财富。

剩余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劳动力的商品化。

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售给资本家,资本家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只是劳动力的价值,而非实际创造的价值。

第二,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创造。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实际创造了远远超过其工资的价值。

第三,资本家的剥削行为。

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实现了对劳动者的剥削。

第四,剩余价值的分配。

剩余价值在资本家、地主和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剩余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即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这一理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为后来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剩余价值论在当代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剩余价值论为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当前社会的经济问题。

其次,剩余价值论提醒我们要关注劳动者的权益,推动劳动保障制度的完善。

再次,剩余价值论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通过革命斗争实现对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除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其经济学理论中的一项核心概念,给予了我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刻认识。

这一学说在当代仍然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启示,对于理解和评估当代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当代意义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超过维持其自身生存所必需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劳动者,并将劳动力变为商品进行交换的方式,剥夺了劳动者对劳动产品的占有权。

作为对劳动力的购买者,资本家只为劳动力的维持支付对应的工资,而剩余价值则成为资本家所有。

简而言之,劳动者创造出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用于扩大自身财富,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与激化。

其次,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是利润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将剩余价值分为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延长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的产生,而绝对剩余价值则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来实现。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通过技术进步、劳动组织的改革以及对劳动力的深度剥削,不断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的程度。

同时,资本家为了增加绝对剩余价值,不断延长劳动时间,限制劳动者权利,使其承受更大的工作强度。

因此,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激烈阶级斗争。

最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帮助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

剩余价值的产生与资本家对劳动力的剥削密切相关,揭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这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当代社会的剥削与不公现象,为寻找建设公平正义社会的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引。

其次,剩余价值学说也提供了对经济危机的解释。

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本无限扩张的逻辑与无法满足无限增长的需求之间形成了矛盾。

对剩余价值学说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提供了改革与调整的方向。

论述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论述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论述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是他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机制和劳动者的困境。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详细论述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一、引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的产物。

在这个理论中,马克思试图解释为什么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获得与其劳动所创造价值相符合的报酬。

通过对商品交换、货币流通以及资本积累等方面进行分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存在的阶级矛盾和剥削关系。

二、商品和劳动价值在马克思看来,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最基本的单位。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方面。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或者具有某种功能;而交换价值则是指商品在市场上可以与其他商品相互交换的能力。

而劳动则是创造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是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不同商品的劳动价值取决于生产这些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

如果生产一件衬衫需要10小时,而生产一双鞋子需要20小时,那么衬衫的劳动价值就是鞋子的一半。

三、剩余价值和剥削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并支付给他们一定的工资。

然而,马克思指出,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所获得的工资。

这种超过工资部分的价值被称为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得的。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工人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并以此换取生存所需的报酬(即工资)。

然而,由于劳动力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当工人投入自己的劳动力时,他们创造出来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获得的工资。

这种差额正是被资本家占有并用于扩大自己的财富的剩余价值。

四、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困境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资本积累的趋势。

随着资本家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会将剩余价值重新投入到生产中,以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

这种不断扩大的资本积累导致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但同时也加剧了无产阶级的困境。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1. 引言1.1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深刻分析和批判。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在雇佣工人生产商品时,工人创造的价值高于他们自身的劳动力价值,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转化为利润。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源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使剩余价值成为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制度维持的基础。

剩余价值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包括加剧阶级矛盾、不平等现象的加剧以及导致资本主义危机等。

剩余价值理论在学术界引发了诸多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剩余价值只是一种分配问题,而非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问题,也有学者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提出批评。

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的概念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价值大于自己所得到的工资,剩余的部分被资本家占有。

也就是说,剩余价值是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力所得工资之间的差额。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和动力。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来实现剥削,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财富。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通过剩余劳动来实现的,即工人在创造自己的生活资料后,还要为资本家创造超过自己所得工资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揭示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

只有当工人阶级意识到自己的剥削状况,并且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才有可能改变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方式,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剩余价值的概念】2.2 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劳动力商品价值和工人劳动力实际价值之间的差额。

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商品来雇佣工人,使工人成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秘密,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即资本家剥削工人所赚取的超过工人劳动价值的部分。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本质表现,也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利用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来获取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三、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和再投资,从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更多的利润。

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的循环和积累,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实现了分配。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秘密,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剩余价值理论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剥削工人所赚取的超过工人劳动价值的部分是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实现的重要目标。

在当代社会,剩余价值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剩余价值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仍然没有改变。

无产阶级仍然在为解放自己和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而剩余价值理论则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结合了生态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的知识,旨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我们将回顾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阐述马克思如何在他的经济学理论中构建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接着,我们将分析剩余价值学说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实际运用,揭示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的深刻揭示。

在概述部分,我们还将简要介绍剩余价值学说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影响,包括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被后来的学者和政治家用于理解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

我们还将概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目的,阐述我们将如何通过对剩余价值学说的深入研究,来揭示其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潜在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为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二、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作为其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这一学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内容: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他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指出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

这一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深入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通过劳动不仅再生产了自己的劳动力价值,还生产出了一个超出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即剩余价值。

这个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利润的源泉。

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形式: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马克思探讨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以利润、地租和利息等形式瓜分。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摘要】本文将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背景和意义入手,通过分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剩余价值与剥削的关系、剩余价值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的争议与发展,探讨该理论在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总结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启示以及对当代经济的启示,为读者提供关于这一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当代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探寻其在经济学领域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剥削、经济、争议、发展、启示1. 引言1.1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背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其著作《资本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深刻分析。

在19世纪,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了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日益尖锐。

马克思在这个背景下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存在的剥削现象。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为基础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己的工资,多余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就被资本家占有,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特征之一。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依然具有启示意义,为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1.2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矛盾和剥削现象,为人们理解现代社会经济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收入不平等的根源。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帮助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资本和劳动力的关系,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和矛盾。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一旦绝对剩余价值的方式陷入困境则转而采取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主要的手段是通过科技进步通过各种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虽然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超出环境的承受力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
剩余 价值 理 论 的基 本 内容 及 其现 实 意 义

摘 提供 ̄
外 ,必须是一无所有 的 , 他既没有任何的生产资料 ,也没有任何 的生活 资料 ,所 以不得不靠出卖 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 自己的生 活 ;第二 ,劳动 力所有者具有人身 自由 ,能够将 自己的劳动力 当作商 品出卖。但是 ,劳 动者不能 出卖劳动力的所有权 ,只能 出卖劳动力的使用权 ,而 且是出让
这个商 品流通公式 中,商品所有者一般来说 是用 自己的商品换取他人 的 货 币的 , 然后再用换得 的货币购买一些 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由于它们 都
是 以商 品货 币形式进行运动 ,表现形式有相似之处 。 马克思把 G — w— G 这 个公式称 为资本总公 式。因为这 个公式不 仅 仅适用 于一般 意义上 的产业资本 ,同时也适用于借贷资本和商业 资本 等 其他各样 各种 资本 的运动形式 。 这个资本 总公式 G —w—G韵 矛盾 ,就 是从形式上看 ,终点 G化 起

要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核心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是人类经济研 究史上重 大的理论 飞跃,不但为分析 资本主义制度 . s - . - j t - ,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 了一般的科 学依据和理论指南。 因此 ,我们 有必要 深化对 剩余价 值论的认识 ,加 强对马克 思剩
余 价 值 论 现 实意 义的 认 识 。 关 键 词 :剩 余 价 值 理 论 ;基 本 内容 : 现 实 意 义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1. 引言1.1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概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深刻揭示。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的价值与其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劳动者实际创造的价值中被剥削的部分。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存在的剥削现象,即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但只能获得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工资,剩下的部分则归资本家占有。

马克思认为,剥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剩余价值,进而扩大自己的资本积累,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不断增长的“资本主义的财富之山”。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劳动者进行生产劳动时,通过不断增加劳动力价值而创造出的超过工资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主要通过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来实现,资本家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来维持和扩大其资本。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的潜在矛盾与危机,并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也引发了许多学术争议,有些人认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不符合现实经济的规律,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一理论对于理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剥削与剩余价值的关系剥削与剩余价值的关系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马克思看来,剥削是指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力来获取更多利润的行为。

而剥削的根本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让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

工人的劳动力只能创造出等同于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而资本家通过支付工资,获得了工人所生产出的商品的全部价值。

这就导致了剥削的存在。

剥削的实质就是资本家占有并侵吞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工人所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额。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劳动的直接产品,是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之外的部分。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产业工人是剩余价值的主要创造者,他们通过 劳动将原材料转化为商品,并创造出超过自身 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在产业工人之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劳 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工人的议价能力,工人 的工资水平通常由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决定。
产业工人的工资通常以计时或计件的方式支付, 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工人的工资都只能获得 其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资本流通与剩余价值流通
资本流通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
资本家通过资本的流通,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组织生产,实现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的流通形式
剩余价值在资本流通中表现为利润、利息、地租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即无偿占有 劳动者创造的剩余劳动。
货币流通与剩余价值流通
货币流通是剩余价值实现的环节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完善市场机制和现代 企业制度。
02 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来增加 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区别于 封建生产的一个基本特征。
生活资料的价值。
剩余价值率
03
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
度。
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历程
古典政治经济学时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开始探讨剩 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但未形成 完整的理论体系。
空想社会主义时期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 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对未来社会 的设想,但未揭示剩余价值的本 质。
通过货币的流通,商品被销售出去,实现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关键词: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现实意义摘要: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为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规律,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依然有指导价值与现实意义。

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

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根据,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_丈思想武器。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终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基本形成阶段:19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的全面确立阶段。

列宁高度评价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剩余价值理论也是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科学的重要标志。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剩余价值实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其主要内容是劳动力成为商品时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是提高剩余价值率,基本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根据他创立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入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工人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即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工人的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

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是劳动过程也是价值增殖过程的科学论断。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剩余价值所下的定义是:由雇佣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的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其内容主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资本主义工资理论等等。

它们深刻地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的源泉,是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经济现象的一把钥匙。

具体来说,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大致应涵盖以下几个层面。

一、劳动力商品理论。

要想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资本,资本是怎样产生的这两个基本问题。

对此,马克思从资本总分式的矛盾人手,通过分析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联系与区别,科学揭示了资本的基本涵义,即资本是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从而展现了资本的本质。

与此同时,马克思从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即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是“自由的劳动者”,这里所说的“自由”具有双重涵义,一是“人身自由”,二是“自由得一无所有”正是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货币才真正转化成为资本,货币所有者才成为资本家。

由此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既然劳动力成为商品,那么它必然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对此马克思首先系统分析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与价值构成,在此前提下重点揭示了劳动力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

正是因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创造新价值的特殊属性,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为了进一步阐明剩余价值生产的真正来源,马克思首先详尽分析了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即“作为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这一分析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一般与特殊有机结合的逻辑方法。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学术论坛·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白鹤 胡镔豪 周立皓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 610213摘 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作为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出发点,社会主义也因其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本文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并阐述这一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现实价值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1.1剩余价值的生产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正在努力提高工人的剥削程度。

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工作的剩余时间。

这是必要的,以减少剩余增加工作时间的操作时间。

前者产生的绝对剩余价值,在过去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必须分配在工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货币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

工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租金是剩余价值的转变。

剩余价值的划分表明,工资工人不仅被企业主利用,也被所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者利用。

无产阶级要摆脱剥削,必须反对一切剥削阶级,推翻剥削制度。

1.2剩余价值的分配一旦生成或分配投资剩余价值,就由资本家负责分配。

剩余价值分配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利润和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人们面前是一样的,利润支付的剩余价值。

由于剩余价值仅与可变资本相关,利润以资本主义预付资本的比例表示。

这也使剩余价值成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进入利润空间。

结果是利润的真实性质和起源被完全隐藏,价值决定的基础也被覆盖,结果是利润被转换成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从马克思的观点来看,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社会类别,而是除了原始社会以外的其他社会常见的类别。

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和破坏模式,必然会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经济的存在,剩余劳动力必须实现为剩余价值,即剩余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中隐含“创造性劳动创造剩余”因素, 不过,由于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创造性劳动不占主导地位, 因此,马克思没有强调这个因素,相反,他注重的是重复 劳动和价值的创造,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价值的积累,将剩 余看作是价值的多余部分,他没有能够直接提出“创造性 劳动创造剩余”的命题,对以知识为本质的使用价值的积 累估计不足,并使得他的价值论在逻辑上存在一定的内在 不协调。所以,我们明确提出“创造性劳动创造剩余”这 个命题,这样一来,劳动价值论的内在矛盾就消除了,并 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劳动价值论,使之能与知识经济 时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 就个别企业来说,可能由于其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而它仍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或价格出售,所以,它能获 得剩余价值。但对整个部门或整个社会来说,就不存在剩余劳动时间, 没有剩余价值!从直观上来看,这是因为还有一部分企业的个别劳动 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是亏损的。从整个部门或整个社会来 说,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企业的盈余的总和恰好等 于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企业的亏损的总和,两方面 相抵,整个部门或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之和等于零!




对我们今天的企业来讲, 科学技术的作用日趋重要, 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千方百 计地加大资本投人力度, 另一方面还必须强化国民的科技意识, 特别是在目前 发展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正确处理好技术进步与劳动替代、科技开发与成 果转化、内部攻关与外部引进等方面的关系, 以全面推动企业科技潜力的充分 发挥。 二是大力提高与优化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注重人力资源开发, 发挥我国相对优 势。实践证明, 没有高素质的合格的人力资源, 任何雄厚的资本与先进的科技 都只能是潜在生产力, 难以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在 生产力的诸要素中, 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我们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条件 下, 应采取全方位的措施, 切实提高人口质量, 全面优化与改善劳动者的文化素 质、技术素质、心理素质、应变素质, 以满足现代科技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客观 要求因为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运行的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 资本增殖能力及水 平的最根本最关键的条件就在于劳动者素质, 换言之, 在于劳动力商品的质量, 所以加大人力资本投人与注重人力资源开发, 将是关系到我国资本增殖总体水 平的关键所在。 三是加强分工协作, 整合资源配置, 科技提高效益, 马克思关于分工与协作的原 理, 同样适合于我国的改革与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 不仅 有分工协作的必然性, 而且也有分工协作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应从政策引导、法 律保障、资本支持等多个层面, 为企业之间、个人之间、地区之间的横向分工 与横向联合创造条件, 借助于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 全面优化我国资源配置格 局, 有效发挥各种资源的内在潜能, 从而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动力。 四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推动资本增殖效益。管理出效益, 管理也是生产力, 应 当成为当代人的共识, 因为马克思早已指出“ 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 或共同劳动, 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 以协调个人的活动, 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 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
•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而被 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从上看, 剩余 价值是超过原价值的余额。从质上看, 是物化的剩余劳动。 假定工作日长度和必要劳动已知, 则二者之差就是剩余劳 动。在工作日长度已定的前提下, 要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就要用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方法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从 而便剩佘价值增加。“ 改变的不是工作日的长度, 而是工 作日中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必要劳动时间是由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 劳动力的价值又是由再生产劳动力 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就要求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而同 种生活资料价值的降低, 没有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不可能 的。因此, 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 从而 变革生产条件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 力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从而缩短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 要的工作日部分。 通过以上的分析, 马克思提出了相对刹余价值的概念。 相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相应地延长剩 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中的矛盾 剩余价值是总体存在还是个别存在
• 1.根据价值规律,从整个部门或社会来看,不存在剩余价值。根据马 克思的观点,商品的价值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以使用价 值为前提,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复杂劳动是简 单劳动的倍加。并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的积累还是知识的积累
这个矛盾与剩余价值中的矛盾是相联系的
• 1、关于价值积累与知识积累。如果整个部门或整个社会没有剩余价 值,那么,社会扩大再生产就不可能。但是,在资本周转中对固定资 本的分析时,又隐含着一种即使不考虑剩余价值的积累情况下的资本 积累的可能性 • 2、真正的矛盾。当然,我们应该明确,我们说整个部门或整个社会 没有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就不可能存在,指的只是价值形态上的扩 大再生产不可能,而并非实物形态上的扩大再生产不可能。而在实物 形态上资本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可能的。此外,我们还应该搞清楚, 个别企业价值形态上的扩大再生产也是可能的。所以,真正的矛盾是, 整个部门或整个社会没有剩余价值,不存在扩大再生产是符合现实的 吗?初看起来,似乎是不符合的,因为,随着人类的发展,经济世界 的商品量和价值量似乎都是迅速增加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当代意义
•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给我们最大的理论启示就在于 资本增殖的方法及途径选择。既然我们已经承认了资本范 畴的现实存在, 那么, 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增殖的方法与途 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今天追求资本增殖的重要参考。 •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分析, 结合我国改革实践, 我们认为, 社 会主义条件下资本增殖的实现至少应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一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 全面提高企业 劳动生产效率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三个阶段的更替, 不仅体现了科学技术 的发展轨迹, 更重要的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效率的提高 与资本增殖程度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 马克思明确指出科学 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的要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从部门结构来分析,又必须用到剩余价值。马克思在分
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条件时 ,忽视了或抛开了“社会 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这个限制,在利润理论中,如阐述利润平均化时,也 是这样加总的:个别资本的利润首先在一个部门内部平均 化,然后在整个社会资本的总和中平均化为一般P′,即平 均P′,就有总利润率,即∑m:∑(C V)或=∑m/∑(C V) 或=社会剩余价值/社会总资本。 这就使得部门结构分析与整体分析在剩余价值上产生了一 个内在的矛盾。
• 4.阶级剥削还是个别剥削。如果我们从微观上肯定马克思的剩余价值 论,那么,从宏观上,从一个部门或整个社会来说,就不是一般的利 润率平均化,而是利润的零化。其社会意义上的结论就是,工人可能 仅受个别资本家的剥削,而不受他所属的部门的资本家的剥削,不受 全体资本家的剥削。也说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个别工人和 个别资本家对立,而不存在整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当然, 如前所述,这是假定是以充分竞争和“市场均衡”为前提的。严格来 说,这个条件是不存在,但是,在现代国家的管理之下,包括反垄断、 对劳工的保护和工会加强等因素,使得充分竞争和“市场均衡”(特 别是劳动力的供求均衡)接近于现实,因此,现代社会的阶级剥削是 弱化的。其实,这个结论从直观上来说也是好理解的:人们劳动的时 间、强度和复杂程度都没有增加,但获得的物质生活水平却越来越高, 怎么好简单地说受到剥削呢?这同样多的劳动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产品 的真正来源是创造性劳动所推动的知识或技术的积累。这意味着,即 使有剥削,也主要是对创造性劳动的剥削。
• 3.企业微观层进到部门宏观层对剩余价值分析。马克思在企业这个微 观层次上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时采用的是另一套概念,这就是劳动力 的价值、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等等。他认为,劳动者在劳动的一 段时间内,只是再生产自己劳动力的价值,这个叫必要劳动时间,这 段时间耗费的劳动叫必要劳动。而超出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被 资本家无偿占有,它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两种方法或情 形,一是工作日的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称之为绝对剩余价值。另 一种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按照生产力水平与单位商品成反比的 规定性,一个企业,只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超过社会平均水平, 就会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这样,他还会获得一个个别 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即超额剩余价值。显然,这个超额剩余价值 来源于创造性劳动,正是创造性劳动提高了个别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而创造性劳动成果是被无偿吸收到资本当中的。但是,在同一生产部 门内部,一个企业这样做,其他企业也会这样做。因此,会使得劳动 生产力普遍提高,超额剩余价值消失。其实,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同 样如此,并且当大家都延长工作日时,绝对剩余价值也会消失。 这表明,个别企业可能存在剩余价值,但整个部门、整个社会可能并 不存在剩余价值,特别是从长期来看更是如此。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主要内容及其当代意义
华梦丹 华珉 吉晨 郭振楠 李亚曦 章程鹏
剩余价值理论
• 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 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 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概括地说,马 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 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 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 学说。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 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 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 胜利的历史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