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点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设计综合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点光源跟踪报告

点光源跟踪报告
本方案中,P1口作为AD转换入口, P1^0, P1^1 ,P1^2分别作为左,右以及中间的光敏三极管的输出,用于将输出地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供单片机识别判断. P2^0作为控制舵机的PWM输出,控制舵机转角,进行精确定位.
3.2编程思想
本设计思想:采用三个光敏三极管采集光强,左右两个用于判断光源的位置是在左还是右,中间的用于精确定位点光源.
方案二:采用大功率三极管TIP31C做大功率LED灯的驱动。大功率三极管TIP31C能通过最大电流为3A,完全能够合乎题目的要求。设计时,利用三极管基极电流与发射极电流的倍数关系,设计出一个电流连续可调的恒流源。实验后发现效果比较明显,易于控制。
由于三极管主要就是通过电流的关系而工作的,其电流特性比较稳定,且易于控制,所以本系统选择了方案二。
图2-1光源检测模块1
由运放的特性知:V2=V3,Ir2=0,由反馈特性知:V2=V1=V4* ;
取R3=1K,R4=9.1K;可得Av=10;再加一级电压跟随器可增加电路带负载能力。
2.2高亮度LED灯驱动电路
本方案要求LED灯的电流能够连续可调,所以采用大功率三极管TIP31C来驱动它,利用三极管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的倍数关系来驱动1Wled灯并实现其连续可调的功能。测试时发现其电流受基极的电位计控制,所以能够实现其连续可调,且效果较好。其详细电路图如下图2-3
七.参考文献
[1]康华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高吉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郭天祥.51单片机C语言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6.7%
20度

0.5度
2.5%
30度

点光源跟踪系统设计报告

点光源跟踪系统设计报告

点光源跟踪系统(B题)方案设计报告摘要:本方案使用TI公司生产的MSP430F247为主控芯片,以TPS61062为核心设计了白光LED驱动电路,应用OPA2335作放大器制作了光源检测电路。

本系统利用以激光笔为中心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对称分布的四个光敏三极管为探测端接收光源信号,再利用自适应环境算法、电机分段调速等多种算法实现激光束对白光光源的实时跟踪。

本系统成功完成了基础部分和发挥部分的要求,最终定位误差可控制在1.5cm以内。

关键字: 减速步进电机控制LED电流控制自适应算法一、系统方案的选择1.系统测光部件的选择方案一:以四个光敏电阻为探测端分别对称分布于激光笔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中心处即激光束发光点。

利用光敏电阻在不同光强下电阻值的变化与一个定值电阻串联来输出不同分压值进行判断,当光敏电阻正对光源时电压最大,偏离时电压值线性下降。

方案二:使用四个光敏三极管为测光部件采用方案一的布局方式和工作方式制作探测端,但因三极管有β倍的电流放大作用且光源偏离三极管正对方向时电压值下降的波形斜率更大,所以微小位移的幅值变化更明显。

考虑到二者光敏特性曲线的斜率和幅值变化范围等方面因素,故最终选择方案二。

2.光源跟踪系统转动的控制方案选择方案一:光源跟踪系统由双舵机构成“云台”式结构,机械结构简单、稳定,且舵机在两个方向上都可以做到180°自由的转动,转动速度通过PWM波的占空比控制,但舵机本身控制转角的精度可能使连续小角度定位时产生抖动。

方案二:水平方向利用带减速箱的步进电机控制,垂直方向上利用舵机控制转动。

由于减速箱的使用相当于使步进电机的步长角度变得非常小,使在2米外的光源附近的激光束移动时很平滑,可以做到精确步长控制的连续定位,但缺点是减速箱和电机的完全啮合有一定难度,需要较高的机械加工精度。

综上所述,方案一控制方法最为简易,但控制稳定性可能不足;方案二控制精确度高。

由于本次题目应优先考虑稳定性和准确性,故最终选择方案二。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是基于51单片机的一种照明系统,通过智能化的控制方式,能够实现对LED照明的精确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从系统设计的需求、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三个方面对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通过需求分析,我们确定了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的功能。

该系统需要能够根据光照条件自动调整LED的亮度,在不同的时间段实现定时开关机,同时具备手动控制功能。

此外,还要提供远程控制功能,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

接下来是硬件设计部分。

我们首先确定了基于51单片机的核心控制模块,并根据系统需求设计了相应的电路板。

核心控制模块主要负责控制LED的亮度,采用PWM控制方式,能够实现精确的亮度调节。

同时,该模块还需要实现定时开关机功能,通过计时器定时开启或关闭LED。

另外,为了实现远程控制功能,我们还设计了无线通信模块,利用无线网络实现用户对照明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软件设计是整个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需要编写程序来控制核心控制模块,实现LED灯的亮度调节和定时开关机功能。

其次,需要开发相应的用户界面和远程控制程序,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控制界面,同时实现用户对照明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51单片机的功能和特性,通过编写高效的程序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最后,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还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

通过模拟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异常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同时,还需要进行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保证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中不会出现问题。

综上所述,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从系统需求、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严谨的测试,能够设计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照明体验。

基于MCS-51单片机的光源跟踪

基于MCS-51单片机的光源跟踪

基于MCS-51单片机的光源跟踪
张天钟;姜宝钧;邓兴成
【期刊名称】《实验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06(004)0z1
【摘要】光源跟踪技术是一项实用的技术,在很多领域上都有应用,尤其用在太阳能设备上,能够使其工作效率更高,能量吸收率更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MCS-51实现对光源跟踪的方法.先用光敏晶体管3DU5对光源信号进行采样,将其通过
ADC0809转换成数字信号后,用AT89S52单片机控制小车,完成光源跟踪.
【总页数】3页(P39-40,98)
【作者】张天钟;姜宝钧;邓兴成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202;TP274.52
【相关文献】
1.基于LM3S811单片机的LED点光源跟踪系统的设计 [J], 崔鸣;尚丽
2.基于单片机的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设计 [J], 王菊娇;罗宜春
3.基于430单片机的点光源跟踪系统 [J], 魏春华
4.基于MCS-51单片机的光源跟踪 [J], 张天钟;姜宝钧;邓兴成
5.基于430单片机的点光源跟踪系统 [J], 魏春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设计【摘要】本文针对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进行设计和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问题提出和研究目的。

在详细阐述了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设计原理、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测试和性能分析。

在对设计进行总结,分析了设计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该系统可以实现根据太阳位置自动调整光伏板的角度,提高光伏板的光能转换效率。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光伏板系统的自动跟踪提供技术支持,并为未来的光伏板系统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光伏板、单片机、自动跟踪系统、设计原理、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测试、性能分析、设计总结、优缺点分析、未来展望、研究背景、问题提出、研究目的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但大多数使用的是传统的模拟信号处理电路,这种系统存在体积大、功耗高、灵活性差的缺点。

本研究将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结合传感器实时监测光照强度和位置信息,实现对光伏板的自动跟踪。

通过本研究的实践,将为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资源,提高光伏板的能量利用率,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

1.2 问题提出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问题提出部分。

在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设计中,我们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传统的固定式光伏板存在着只能在固定方向上接收阳光照射的局限性,无法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由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固定式光伏板无法实现持续高效的能量转换。

光伏板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点受到的太阳辐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固定式光伏板无法灵活地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高光伏板能量转化效率,我们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实现自动跟踪太阳位置的光伏板跟踪系统。

这样可以使光伏板始终面向太阳并最大程度地吸收阳光照射,从而提高光伏板的能量转换效率。

本研究旨在解决光伏板固定式安装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设计方案,以期能够实现更高效的太阳能利用和能量转换。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设计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太阳能光伏板已经成为了绿色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光伏板只能在固定的角度接收阳光,这导致了能量利用率的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单片机的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一、设计原理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原理是根据光照角度的变化来调整光伏板的角度,使其始终与太阳保持最佳的接收角度,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光敏元件和控制系统。

光敏元件通常是光敏电阻或光敏二极管,它们的电阻值或电压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而控制系统则是使用单片机进行控制,根据光敏元件获取的光照信息来调整光伏板的角度。

二、设计实现1.光敏元件的选择光敏元件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决定了系统对光照的敏感程度。

常用的光敏元件包括光敏电阻和光敏二极管。

光敏电阻的电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而光敏二极管的导通电流也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系统的光敏元件。

2.单片机的选择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需要选择一个性能稳定的单片机。

一般来说,常用的单片机有STC89C52、AT89C51等。

这些单片机都有着丰富的外设资源和稳定的性能,非常适合作为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的控制核心。

3.系统电路设计在选择好光敏元件和单片机之后,需要设计系统的电路。

通常来说,系统的电路包括光敏元件的接入电路、单片机的控制电路和电机的驱动电路。

光敏元件的接入电路需要将它的电压或电阻值转换成单片机可以接受的电信号,单片机的控制电路需要根据光照信息来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而电机的驱动电路则需要提供足够的电流来驱动电机的正常工作。

4.软件程序设计软件程序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软件程序需要根据光敏元件获取的光照信息来控制电机的转动,以使光伏板始终与太阳保持最佳的接收角度。

基于51单片机智能照明系统的设计

基于51单片机智能照明系统的设计

无线模块
• 此模块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芯片PT2262和 PT2272 。
• PT2262是一种CMOS 工艺制造的低功耗低 价位通用编码电路,PT2262 最多可有12 位(A0-A11)三态地址端管脚(悬空,接高电平, 接低电平),任意组合可提供531441 地址 码,PT2262 最多可有6 位(D0-D5)数据端管 脚,设定的地址码和数据码从17 脚串行输出, 可用于无线遥控发射电路 。
基于51单片机智能照明系统的 设计
系统的工作原理
• 本课题为日常家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款智能照明系统。 它以双向可控硅(晶闸管)为主要核心,根据双向可控硅 的工作原理,通过89C51单片机进行双向可控硅的通断时 间控制,软件方面说,就是根据市电也就是交流电220V 有过零点,根据过零点发出外部中断信号,单片机收到信 号后,发出SCR信号(低电平),通过光电耦合芯片将 SCR信号变为高电平输入到双向可控硅的门极,控制双向 可控硅的导通角,调节电压的大小,达到变换灯泡亮度的 作用来进行调光的目的。而这个外部中断是通过过零检测 硬件模块实现的。并且我们使用无线发射接收集成模块对 此装置的开、关以及变亮、变暗进行调节控制。
• 如上图所示,由光敏电阻控制,选择MG45-12型光敏电阻 器,其它亮阻≤2kΩ、暗阻≥1MΩ的光敏电阻器也可代用, 分压电阻选用50k,当外界光照强调较强时,光敏电阻的 阻值较小,则输出电压接近0V,当外界光照强调较弱时, 光敏电阻的阻值较大,则输出电压接近5V。单片机收到输 出电压做出判断,来实现自动开关功能。
软件的整体框图
谢 谢!
过零检测模块
• 此模块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交流电220V在过零点时产生低电平的脉冲, 使得在软件编程控制灯泡亮度过程中,利用此脉冲来控制双向可控硅 的导通时间,从而达到调节光的亮度的作用,并且还不会发生灯泡闪 烁的现象。也就是说市电的频率与调节灯泡亮度的双向可控硅的通断 的脉冲频率几乎是同频同相的。

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设计报告1

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设计报告1

题目光源自动跟踪系统组别第三组姓名农世安、黄勇深、廖晓系(院)信息工程系班级 11应用电子(3+2)指导教师龙祖连、倪杰、张存吉二O一二年九月三日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要摘本设计以TI公司提供的16位超低功耗、高性能嵌入式微控制器MSP430为核心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检测并指示点光源位置的光源跟踪系统。

循迹小车沿半径r =80cm的半圆黑色循迹线(线宽20mm)自C点运动到D点,在D点停留5S后关掉LED灯并自动返回C点,表示一天周期的结束。

放置在地面的光源跟踪系统,通过运用光敏器件的检测、传感器、AT89S52单片机的强大功能及相关外围电路设计产生控制信号传递给步进电机,使步进电机带动激光笔进行左、右等方向进行光源的实时检测及精确的跟踪。

本文着重讨论电机控制与光源检测定位方法。

关键字光源检测及跟踪光敏器件步进电机目录一、引言 (4)任务与要求 (4)二、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5)1、微控制器模块的选择与论证 (6)2、光敏元器件的选择与论证 (7)3、电机的选择与论证 (8)4、电机驱动模块的选择与论证 (9)5、显示模块的选择与论证 (9)6、方案确认 (10)7、方案论证 (10)三、系统总体设置 (11)1、系统硬件流程图 (11)2、系统软件流程图 (12)四、系统单元设计 (14)1、单片机最小系统 (14)2、电源电路 (15)3、黑白线检测模块 (16)4、电机驱动模块 (16)五、系统总体测试 (17)六、总结 (17)一、引言.任务与要求: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检测并指示点光源位置的模拟光伏发电太阳光自动跟踪系统,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光源B使用单只1W白光LED(不得使用任何聚光装置),固定在一可调速循迹小车上,循迹小车沿半径r =80cm 的半圆黑色循迹线(线宽20mm)自C点运动到D点,在D 点停留5S后关掉LED灯并自动返回C点,表示一天周期的结束。

循迹小车的速度以自C点运动到D点的时间为20~50S 可调节。

基于51单片机点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点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审定成绩: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综合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光源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单位(二级学院):自动化学院学生姓名:专业:自动化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蒋建春设计时间: 2012 年 10 月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制摘要本设计给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点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设计方案, 该设计使用TI公司的超低功耗的AT89C52单片机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主要由电机驱动模块,点光源检测模块,电源转换模块等模块组成。

利用8路光敏电阻来检测点光源的位置并将检测到的信号经过放大后进行AD转换,将转换的结果传给控制器AT89C52单片机,经过过单片机的运算和处理来确定点光源的运动趋势,并将运算的控制信号控制两台步进电机,使其跟随点光源运动。

本设计可以扩展为以后的太阳能发电的自动跟踪系统。

该系统不仅能自动根据太阳光方向来调整太阳能电池板朝向, 结构简单、成本低, 而且在跟踪过程中能自动记忆和更正不同时间的坐标位置, 不必人工干预, 特别适合天气变化比较复杂和无人值守的情况, 有效地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AT89C52单片机,光源,自动跟踪,传感器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3)一设计题目 (4)1.1 基于单片机的光源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 (4)1.2 设计要求 (4)二设计报告正文 (5)2.1 设计方案总体方向的选择 (5)2.1.1 系统方案的拟定 (5)2.1.2 方案选择 (5)2.2 硬件电路的设计 (6)2.2.1 A/D转换模块 (6)2.2.2 步进电机模块 (9)2.2.3 电机驱动模块 (11)2.2.4 检测模块 (13)2.2.5 单片机模块 (14)2.3 系统软件设计 (18)三总体调试 (19)3.1 总体调试 (19)3.2 问题及解决方案 (19)3.2.1 通道比较阀值的设置 (19)3.2.2 电机的防抖 (19)四设计总结 (20)五参考文献 (21)六附录 (22)一、设计题目1.1基于单片机的光源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设计一控制系统,假设有一个太阳能电池板,为了使电池板最大限度的接受光照强度,通过控制器调节电池板的角度使电池板始终正对光线。

2-点光源跟踪

2-点光源跟踪

点光源跟踪系统摘要:本系统是以单片机的最小系统为控制核心,分为点光源、信号采集、信号放大、步进电机和人机交互模块等部分。

该系统通过控制步进电机正反转来追踪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的点光源;当支架用手动方式沿着以跟踪系统为圆心、半径r约173cm的圆周在不大于±45º的范围内移动,也可以沿直线以该圆的一个切线移动,该追踪系统都能锁定点光源的位置。

一、方案论证和比较a)信号采集元件的选择方案一:利用光敏电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减小的原理来提取信号。

光敏电阻比较稳定,能够很好的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而且经济适用;但其反应不够灵敏,而且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方案二:使用光敏二极管作为采光元件。

当遇到外界光照时,光敏电阻内PN结的电子和空穴会增多从而其值会下降。

它感光性能良好,稳定而且反应速度快;但是其电流值太小,不便于信号的提取,后级需要很大的信号放大,这样就导致误差增大。

方案三:使用光敏三极管作为信号提取原件。

光敏三级管不仅采光性能灵敏稳定,而且其本身就具备电流放大作用;如果仍不能达到要求可以使用达林顿光敏三极管来放大电流。

综合考虑上述三种方案,我们最终选择方案三。

b)电机的选择电机是整个系统的动力源,而题目并没有规定使用何种电机,所以在系统设计之初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便是选用什么电机。

方案一:采用直流电动机。

直流电机输出功率大,带负载能力强,驱动电路简单,但精确控制直流电机转动角度不易实现。

方案二:使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件。

给电机加一个脉冲信号,电机就转过一个步距角,具有较强的快速启停能力。

其控制特性如图所示。

θ= ck ,其中θ为步进电机的角位移量,k 为脉冲数, c 为常数。

这一线性关系的存在,使得步进电机只有周期性的误差而无累积误差,这一特性是整个系统方案的基础。

我们采用的是四相八拍步进电机。

C)电机驱动模块的选择方案一:直接用单片机输出四相脉冲来控制L298驱动步进电机正反转,当顺序为A-B、B、B-C、C、C-D、D、D-A时,步进电机正转,当顺序为A-D、D、D-C、C、BC-B、B-A、A时步进电机反转。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是一种使用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的照明系统。

该系统通过使用51单片机的GPIO和串口通信功能,实现对LED照明设备的智能控制,包括亮度、颜色、模式等参数的调节和设置。

系统硬件部分主要由51单片机、LED灯、功率驱动电路、传感器组成。

其中,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负责处理用户的控制指令,并控制LED灯的亮度和颜色。

功率驱动电路用于将51单片机输出的控制信号转换成LED灯的驱动信号,确保LED灯正常工作。

传感器则用于感知环境的亮度和温度等信息,以便系统能够自动调整LED灯的亮度和颜色。

系统软件部分主要包括用户界面、控制逻辑以及与外部设备的通信等功能。

用户界面可以通过串口或者无线方式与系统进行交互,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指令或者调节参数来控制LED灯的亮度和颜色。

控制逻辑部分主要负责解析用户的指令,并根据指令来调节LED灯的亮度和颜色。

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功能主要负责与传感器进行通信,获取环境信息,并根据环境信息来自动调整LED灯的亮度和颜色。

该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1.初始化系统:系统上电后,51单片机进行初始化操作,包括初始化GPIO、串口等相关设备。

2.用户交互:系统等待用户输入指令或者调节参数,用户可以通过串口或者无线方式与系统进行交互。

3.解析指令:系统接收到用户的指令后,通过控制逻辑部分对指令进行解析,确定LED灯需要调节的亮度和颜色。

4.控制LED灯:系统通过51单片机的GPIO和功率驱动电路,将调节后的控制信号发送给LED灯,实现对LED灯亮度和颜色的控制。

5.环境感知:系统通过与传感器的通信,获取环境的亮度和温度等信息。

6.自动调整:根据获取到的环境信息,系统通过控制逻辑部分,自动调整LED灯的亮度和颜色。

7.循环工作:系统根据用户的指令和环境信息,循环执行上述步骤,实现LED灯的智能控制。

总之,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合理设计硬件和软件的结合,能够实现对LED灯的智能控制,提高照明系统的灵活性和节能性。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照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照明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照明效果的需求,因此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基于51单片机设计一种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对光照度的检测和用户设定,实现对LED灯光亮度和颜色的智能控制。

二、系统设计1.硬件设计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光敏电阻、温度传感器、LED 灯和51单片机。

(1)光敏电阻:用于检测光照度,根据光照度的不同,调节LED灯的亮度。

(2)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根据温度的不同,调节LED 灯的颜色。

(3)LED灯:用于照明,可以调节亮度和颜色。

(4)51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根据设定的参数控制LED灯的亮度和颜色。

2.软件设计(1)光照度检测:通过读取光敏电阻的电压值来获取光照度,根据光照度的不同,控制LED灯的亮度。

可以设定光照度阈值,当检测到的光照度低于设定值时,LED灯亮度增加;当光照度高于设定值时,LED灯亮度减小。

(2)温度检测:通过读取温度传感器的数值来获取环境温度,根据温度的不同,控制LED灯的颜色。

可以设定温度范围和对应的颜色值,当温度在设定范围内时,LED灯显示设定的颜色。

(3)用户设定:通过按键输入,用户可以设定光照度阈值、温度范围和对应的颜色值。

设定的参数保存在51单片机的内存中。

(4)LED灯控制:根据光照度和温度的检测结果以及用户设定的参数,控制LED灯的亮度和颜色。

通过PWM控制LED灯的亮度,通过调节RGB三个通道的PWM占空比,实现对LED灯颜色的控制。

三、系统实现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的实现主要分为硬件实现和软件实现两部分。

硬件实现:根据设计方案,搭建光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和LED灯的电路,并将它们与51单片机连接,保证硬件的正常工作。

软件实现:根据软件设计方案,编写相应的程序,包括光照度检测、温度检测、用户设定和LED灯控制等功能代码。

点光源跟踪系统--设计报告

点光源跟踪系统--设计报告

点光源跟踪系统(题目)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检测并指示点光源位置的光源跟踪系统,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光源B使用单只1W白光LED,固定在一支架上。

LED的电流能够在150~350mA的范围内调节。

初始状态下光源中心线与支架间的夹角θ约为60º,光源距地面高约100cm,支架可以用手动方式沿着以A为圆心、半径r约173cm 的圆周在不大于±45º的范围内移动,也可以沿直线LM移动。

在光源后3 cm 距离内、光源中心线垂直平面上设置一直径不小于60cm暗色纸板。

光源跟踪系统A放置在地面,通过使用光敏器件检测光照强度判断光源的位置,并以激光笔指示光源的位置。

图1 光源跟踪系统示意图二、要求1.基本要求(1)光源跟踪系统中的指向激光笔可以通过现场设置参数的方法尽快指向点光源;(2)将激光笔光点调偏离点光源中心30cm时,激光笔能够尽快指向点光源;(3)在激光笔基本对准光源时,以A为圆心,将光源支架沿着圆周缓慢(10~15秒内)平稳移动20º(约60cm),激光笔能够连续跟踪指向LED点光源;2.发挥部分(1)在激光笔基本对准光源时,将光源支架沿着直线LM平稳缓慢(15秒内)移动60cm,激光笔能够连续跟踪指向光源。

(2)将光源支架旋转一个角度β(≤20º),激光笔能够迅速指向光源。

(3)光源跟踪系统检测光源具有自适应性,改变点光源的亮度时(LED驱动电流变化±50mA),能够实现发挥部分(1)的内容;(4)其他。

三、说明1.作为光源的LED的电流应该能够调整并可测量;2.测试现场为正常室内光照,跟踪系统A不正对直射阳光和强光源;3.系统测光部件应该包含在光源跟踪系统A中;4.光源跟踪系统在寻找跟踪点光源的过程中,不得人为干预光源跟踪系统的工作;5.除发挥部分(3)项目外,点光源的电流应为300±15 m A;6.在进行发挥部分(3)项测试时,不得改变光源跟踪系统的电路参数或工作模式;点光源跟踪系统(报告)摘要:本方案所涉及的点光源跟踪系统采用光敏三级管来检测点光源,并且利用比较比较器来判断电压高低,从而获知各个光敏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的强弱来判断点光源的位置。

(完整版)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完整版)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照明在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因而照明节能也日显重要。

现在国内外普及使用的节能开关基本有声控型、触摸型、感光型等。

这几种开关各有自己的弊端,如声控型不适合环境嘈杂场所、感光型开关在无人期间不能自动关闭。

本设计通过AT89C51单片机结合LED照明技术、红外传感技术、光感技术、延时技术、处理等技术来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控制。

单片机通过继电器控制照明设备的打开或者关闭、通过光照检测电路对照明设备周边亮度进行检测,如果亮度不够则单片机同时检测BIS0001芯片是否采集到了人体热释电传感信号,根据有无人体热释电传感信号单片机立刻控制照明设备打开或关闭。

关键词:单片机;传感器;BIS0001;照明控制;节能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of the quality of life in demand is higher and higher, lighting in the propor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thus increasing illumin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lso more and more importantly. Now universal use energy-saving switch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sonic basic type, touch type, photographic type and so on. This several switch have their own disadvantages, such as sonic type is not suitable for environmental noisy places, photographic switch in one period can't shut automatically. This design combined by AT89C51 LED lighting technology, infrared sensing technology, light sensor technology, the delay technique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of lighting equipment. Microcomputer controls lighting equipment open or closed, by the relay ,through the light detection circuit for lighting equipment testing, if surrounding brightness is not enough then microcomputer detect the BIS0001 chip whether collected to human pyroelectric sensing signals, according to whether have pyroelectric sensing signals microcontroller redirected immediately control lighting equipment open or closed.Keywords: microcontroller;sensor;BIS0001;lighting control;energy-sav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前言 (1)1 概述 (2)1.1 课题研究背景 (2)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1.2.1 良好的节能效果和延长灯具寿命 (2)1.2.2 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2)1.2.3 提高管理水平 (3)1.2.4 较好的投资收益效果 (3)2 系统设计方案 (4)2.1 单片机的选择 (4)2.2光照检测方式 (5)2.3 人体感应方式 (5)2.4 延时参数设置电路 (6)2.5 照明设备驱动电路 (6)3 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7)3.1 系统硬件总述 (7)3.2 CPU性能介绍 (7)3.3 主控制机电路设计 (7)3.4 菲涅尔透镜 (8)3.5 热释电传感器及处理电路 (9)3.5.1 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 (9)3.5.2 信号处理电路 (10)3.6 光照检测电路 (11)3.7 控制电路 (11)3.7.1 延时时间选择电路 (11)3.7.2 输出控制电路 (12)3.8 时钟电路 (12)4 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13)4.1 系统软件流程图 (13)4.2 仿真环境介绍 (14)4.2.1 Keil介绍 (14)4.2.2 Proteus介绍 (14)5 系统可靠性技术 (15)5.1干扰产生的后果 (15)5.2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抗干扰设计 (16)5.3 软件抗干扰技术 (17)毕业设计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一些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但大多采用GPS 定位或光电传感器来实现跟踪。

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实现一定的跟踪效果,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如定位精度不高、成本较高等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单片机技术,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以提高光伏板的能量转换效率,降低成本并提升稳定性。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推动光伏板自动跟踪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还能有效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通过智能控制和调节光伏板的角度,使其始终与太阳光保持最佳的垂直角度,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光伏板的能量转换效率。

具体目的包括:1. 提高光伏板的发电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源成本;2. 增加光伏板的寿命,避免因角度不当而导致的损坏;3.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运行;4. 探索光伏板自动跟踪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潜力,为光伏发电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可以验证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为未来类似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1.3 研究意义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的研究对于提高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的自动跟踪调整,可以使光伏板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季节以及不同地理位置更好地吸收太阳能,从而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这对于推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还可以推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和开发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2. 正文2.1 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原理光伏板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原理是基于太阳光的光照度和方向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以最大化光伏板的发电效率。

点光源跟踪系统设计报告

点光源跟踪系统设计报告

点光源跟踪系统摘要: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2618的光源跟踪系统,系统分为可移动光源、光信号接收及处理、亮斑位置调整三个主模块。

可移动光源利用1W白光LED和驱动芯片TPS61062发出亮度可调的光信号;光信号接收及处理模块利用光敏三极管并经过信号调理电路,完成光信号的接收和处理;亮斑位置调整模块由步进电机及其驱动电路组成,是调整亮斑位置的执行电路,MCU对采集的光信号进行处理,并运用比例积分(PI)控制算法与脉宽调制(PWM)完成对电机的控制,从而实现激光亮斑对可移动光源位置的跟踪。

此外,该系统还包含电源、声光报警、液晶显示、拨码开关等模块,人机交互界面友好,使用方便。

关键字: PI控制算法 PWM控制 LED光源步进电机1一、系统方案1. 整体方案选择根据题目要求,此光源跟踪系统可按功能划分为可移动光源、光信号接收及处理、亮斑位置调整三个主模块。

利用光敏三极管将可移动光源发出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由MCU对采集的信号进行计算处理,并控制电机和舵机以调整激光笔的角度,实现激光亮斑对可移动光源的跟踪。

系统整体框图如下图所示:2.主控制器的论证与选择方案一:采用FPGA作为系统的主控制器,对光信号接收及处理系统产生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并控制电机运动。

FPGA速度快,但成本偏高,算术运算能力不强。

方案二:采用MSP430F2618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

该单片机拥有包括ADC 在内的丰富外设资源,且算术运算能力较强,软件编程灵活,可以实现各种灵活的运动控制。

考虑到本系统对速度要求不高,最终采用了方案二。

3. 光信号接收及处理模块的论证与选择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三组光敏三极管,把可移动光源发出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其中两组位于水平面,一组位于竖直面,且每组的两个光敏三极管关于中心对称。

要实现此模块功能,有以下可选方案:方案一:利用比较器,并设置门槛电压为0V,输入信号为每组的两个光敏三极管的分压。

基于单片机的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设计摘要与其他能源相比, 太阳能具有独特的优点, 向太阳这个取之不尽的能源宝库索取能量,实现人类历史上的能源变革,已成为今后能源开发的主要趋向。

用现代化方法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太阳能,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它也存在着间歇性、光照方向和强度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问题, 这就对太阳能的收集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很多太阳能电池板阵列没有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发电效率低下。

据实验, 在太阳能光发电中, 相同条件下采用自动跟踪发电设备要比固定发电设备的发电量提高35%左右,因此在太阳能利用中进行跟踪是十分必要的。

光源跟踪技术是一项实用的技术,在很多领域均有应用,尤其是在太阳能设备上,能够使其工作效率更高,能量吸收率更高。

给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设计方案, 该设计使用TI公司的超低功耗的AT89C51单片机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主要由电机驱动,光源检测等组成。

利用4路光敏传感器来检测光源的位置并将检测到的信号经过放大传给控制器AT89C51单片机,经过单片机的运算和处理来确定光源的运动趋势,并将运算的控制信号传给两台步进电机,使其跟随光源运动。

当水平方向上的2路光敏传感器管测量数值相对接近,同时竖直方向上的2路光敏传感器测量数值也相对接近时,位于竖直传感器中间的激光笔将精确的指向光源。

同时将光敏传感器检测的信号显示在LCD液晶屏幕上。

关键词:AT89C51单片机,光源,自动跟踪,检测,传感器ABSTRACTCompared with other energy, solar energy has a unique advantage, the inexhaustible energy treasure to the sun for energy, realize the energy change in human history, has become the main future energy development trend. With modern method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on a large scal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front of people. However it also has intermittent, illumination direction and intensity of changing over time, this is the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At present many solar panel array did not make full use of solar energy resources, power generation efficiency is low.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 in the solar energy light electricity,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using automatic tracking power equipment to around 35% higher than that of fixed power equipment capacity, therefore in the solar tracking is very necessary. Light source tracking technology is a practical technology, are applied in many fields, especially in solar energy equipment, able to make it work more efficient, higher energy absorption.This design gives a light source automatic tracking system based on single chip design scheme, the design USES TI company's ultra-low power consumption of AT89C51 as the control core of the whole system, mainly by motor driven, light detection, etc. Using four-way photosensitive sensor to detect the position of the light source and detected signals are amplified to controller AT89C51, through MCU operation and processing to determine the movement trend of light source,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control signal to the two stepper motors, to make it follow the light source. When the horizontal 2 road of photosensitive sensor measurements are relatively close, at the same time 2 road photosensitive sensor measurement values o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s relatively close, the laser pointer, in the middle of a verticalsensors will be accurate to point light source. At the same time the photosensitive sensor detection signal is displayed in the LCD screen.Key words: AT89C51, light source, automatic tracking, detection, sensor目录1.绪论 (1)1.1 概述 (1)1.2太阳能的应用 (1)1.3光源跟踪系统发展现状 (2)1.4本文主要内容 (3)2系统设计 (4)2.1系统设计要求 (4)2.1.1跟踪光源设计 (4)2.1.2太阳光角度的计算 (5)2.1.3太阳光强度检测系统 (9)2.2方案比较 (10)2.2.1主控芯片的选择 (10)2.2.2电动机的选择 (11)2.2.3电动机驱动电路的选择 (14)2.2.4传感器的选择 (14)2.2.5显示器的选择 (15)2.2.6转换器的选择 (16)2.2.7太阳能电池板 (16)3硬件设计 (18)3.1硬件方框图和电路设计 (18)3.2主控系统 (18)3.3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20)3.4按键设计 (23)3.5液晶显示器设计 (23)3.6信号采集处理 (24)4软件设计 (26)4.1主流程图 (26)4.2子程序流程图 (26)5系统调试和结果分析 (33)5.1仿真 (33)5.2 调试与分析 (35)总结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附录1 (40)附录2 (41)1.绪论1.1 概述该设计采用Intel公司的超低功耗,低电压,高性能的AT89C51 单片机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由电机驱动,光源检测,采集信号等组成。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中期报告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中期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学生信息: 学号:103512 姓名:赵雄飞 班级:电子S102指导教师信息: 教师号:04109 姓名: 刘建林 职称:副高报告提交日期:2012年5月5日1、本设计已经实现的目标基于单片机的照明控制系统功能如下:a) 人机的交互;b) 照明的启停控制;c) 照明的亮度控制;d) 照明的定时控制;通过本次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使用以软件设计硬件的方法进行产品的设计。

体会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熟练掌握C 语言,熟悉相应的编程软件,为以后从事相应的工作打下一个基础。

2、照明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 系统的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a ) 上位机系统;b )下位机系统;c )通信系统。

这三部分共同完成了主控制器通过有线、无线通信方式与分控制器进行信息交换,达到控制照明灯具的目的。

有线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该多机通信系统采用RS-485半双工主从式通信系统,主机可以发送数据或命令到从机,从机主要负责对分布的照明灯具进行控制,用中断的方式接收主机发来的命令或数据并做出回应。

图1有线通信系统结构框图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也是由主控制器和分控制器两部分组成,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主控主控制器RS485接口RS485接口分控制器 RS485接口 分控制器RS485接口 分控制器 …制器是发送遥控指令、发送数据信息、接收应答信息等,分控制器接收数据与遥控指令,完成对照明灯具的控制。

图2无线数传系统结构框图系统的主控制器通过RS-485总线或无线数传模块将数据或命令发送给分控制器,同时将信息送给数码显示单元进行显示,并有看门狗电路对运行程序进行有效监视。

主控制器硬件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

分控制器接收主控制器的发来的数据和命令,通过可控硅电路对照明灯具进行开关、亮度控制,并且利用实时时钟芯片对照明灯具进行定时开关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光源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良□中□及格□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签名)年月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签名)年月日摘要本设计给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点光源自动跟踪系统设计方案, 该设计使用TI公司的超低功耗的AT89C52单片机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主要由电机驱动模块,点光源检测模块,电源转换模块等模块组成。

利用8路光敏电阻来检测点光源的位置并将检测到的信号经过放大后进行AD转换,将转换的结果传给控制器AT89C52单片机,经过过单片机的运算和处理来确定点光源的运动趋势,并将运算的控制信号控制两台步进电机,使其跟随点光源运动。

本设计可以扩展为以后的太阳能发电的自动跟踪系统。

该系统不仅能自动根据太阳光方向来调整太阳能电池板朝向, 结构简单、成本低, 而且在跟踪过程中能自动记忆和更正不同时间的坐标位置, 不必人工干预, 特别适合天气变化比较复杂和无人值守的情况, 有效地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AT89C52单片机,光源,自动跟踪,传感器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3)一设计题目 (4)1.1 基于单片机的光源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 (4)1.2 设计要求 (4)二设计报告正文 (5)2.1 设计方案总体方向的选择 (5)2.1.1 系统方案的拟定 (5)2.1.2 方案选择 (5)2.2 硬件电路的设计 (6)2.2.1 A/D转换模块 (6)2.2.2 步进电机模块 (9)2.2.3 电机驱动模块 (11)2.2.4 检测模块 (13)2.2.5 单片机模块 (14)2.3 系统软件设计 (18)三总体调试 (19)3.1 总体调试 (19)3.2 问题及解决方案 (19)3.2.1 通道比较阀值的设置 (19)3.2.2 电机的防抖 (19)四设计总结 (20)五参考文献 (21)六附录 (22)一、设计题目1.1基于单片机的光源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设计一控制系统,假设有一个太阳能电池板,为了使电池板最大限度的接受光照强度,通过控制器调节电池板的角度使电池板始终正对光线。

采用步进电机作为角度调整装置,使系统能上下和左右旋转。

1.2设计要求1.绘出电路原理图;2.制作电路图;3.编写程序;4.调试运行。

二、设计报告正文2.1设计方案的选择2.1.1系统方案的拟定1.方案一本方案是由检测电路、AT89C52单片机、时钟电路、A/D转换控制电路等主要模块组成。

传感器部分采用光敏二极管,将光信号变换为电信号。

经过A/D 转换将其转化离散的数字信号。

控制电路以单片机为核心,能够对采集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判断,控制电机运转使太阳能板正对光线。

2.方案二本方案用以单片机STC12C5A60S2为核心,光强度检测模块,时钟模块,步进电机控制电路模块和12864液晶显示等主要模块组成。

传感器采用光敏电阻,STC12C5A6S2单片机自带10位A/D,能够识别模拟信号。

控制电路以单片机为核心,能够对采集的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和判断对步进电机实现控制。

2.1.2方案选择比较以上两方案可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都是通过传感器采集太阳光并间接或直接将其转化成单片机能够识别的信号,通过单片机处理信号并进行判断,步进电机控制电路根据单片机传出的信号转动。

所不同的是采用元器件差异,但从单片机方面考虑,方案一所使用的传统的单片机器件方案二所使用的系列成本低。

根据实际情况方案一的元器件基本都是简单易上手的器件,运用起来比较灵活,原理简单容易理解方便写程序代码。

综合考虑,最后确定选择方案一。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光强度检测电路测量,以光敏电阻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构成光电测量模块。

该系统可分为电源模块电路、光电测量电路、时钟电路、步进电机控制电路、单片机、A/D转换电路。

选用的主要器件有:光敏电阻,时钟芯片74LS74,AT89C52,步进电机与转换芯片ADC0809等。

系统设计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系统设计框图2.2硬件电路的设计2.2.1 AD转换模块1.ADC0809的内部逻辑结构ADC0809由一个8路模拟开关、一个地址锁存与译码器、一个A/D转换器和一个三态输出锁存器组成。

多路开关可选通8个模拟通道,允许8路模拟量分时输入,共用A/D转换器进行转换。

三态输出锁器用于锁存A/D转换完的数字量,当OE端为高电平时,才可以从三态输出锁存器取走转换完的数据。

2.ADC0809引脚结构ADC0809各脚功能如下:D7-D0:8位数字量输出引脚。

IN0-IN7:8位模拟量输入引脚。

VCC:+5V工作电压。

GND:地。

REF(+):参考电压正端。

REF(-):参考电压负端。

START:A/D转换启动信号输入端。

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端。

(以上两种信号用于启动A/D转换).EOC: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引脚,开始转换时为低电平,当转换结束时为高电平。

OE:输出允许控制端,用以打开三态数据输出锁存器。

CLK:时钟信号输入端(一般为500KHz)。

A、B、C:地址输入线。

如图2-2所示图2-2实物图和管脚图ADC0809对输入模拟量要求:信号单极性,电压范围是0-5V,若信号太小,必须进行放大;输入的模拟量在转换过程中应该保持不变,如若模拟量变化太快,则需在输入前增加采样保持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