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_____A : 知识经验B : 观念和信念C : 道德认识D : 道德观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填空题品德是许多心理成分的“有机结合物” ,在品德形成过程中被称为“催化剂”的是____。
参考答案: 道德情感3、单选题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_____A : 从众B : 服从C : 认同D : 内化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4、单选题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4-8 岁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属于下列哪个阶段?_____A : 他律向自律过渡阶段B : 他律阶段C : 前道德阶段D : 自律阶段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这里考察的知识点是教育心理学中品德发展一章中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5、简答题简述道德判断与评价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从他律到自律; (2) 从效果到动机; (3) 从律他到律己; (4) 从片面到全面;(5) 从笼统到具体。
6、填空题学生的不良行为分为____和不良品德行为两种。
参考答案: 过错行为7、单选题皮亚杰认为,_____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 : 10B : 9C : 12D : 18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10 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 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 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椐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45题)1、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的()。
A.自我认识B.自我调节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答案】 C2、后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是()。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抑制D.负抑制【答案】 B3、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阿特金森B.弗洛伊德C.维果茨基D.苏格拉底【答案】 C4、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不包括()。
A.遵从B.顺应C.认同D.内化【答案】 B5、5月4日,某机构投资者看到5年期国债期货TF1509合约和TF1506合约之间的价差偏高,于是采用卖出套利策略建立套利头寸,卖出50手TF1509合约,同时买入50手TF1506合约,成交价差为1.100元。
5月6日,该投资者以0.970的价差平仓,此时,投资者损益为()万元。
A.盈利3B.亏损6.5C.盈利6.5D.亏损3【答案】 C6、(2017年真题)基金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的约定不包括()。
A.投资期限B.投资范围C.投资限制D.投资收益【答案】 D7、升学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A.标准参照测验B.形成性测验C.总结性测验D.常模参照测验【答案】 D8、(2016年真题)假定一只股权投资基金的收益分配顺序如下:A.12%B.16%C.17.6%D.14%【答案】 C9、某股票当前价格为63.95港元,下列以该股票为标的期权中内涵价值最低的是()A.执行价格为64.50港元,权利金为1.00港元的看跌期权B.执行价格为67.50港元,权利金为0.81港元的看跌期权C.执行价格为67.50港元,权利金为6.48港元的看跌期权D.执行价格为60.00港元,权利金为4.53港元的看跌期权【答案】 D10、升学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A.标准参照测验B.形成性测验C.总结性测验D.常模参照测验【答案】 D11、在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
【精品】XX大学《心理学》第十二章 品德心理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品德心理一、名词解释1.态度:2.品德:3.道德:二、判断()1.平日里说的“人格有问题”是指品德败坏。
()2.态度是与生俱来的,与后天学习无关。
()3.一定的态度总是与一定的行为一一对应的。
()4.品德是对整个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5.品德形成总是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的。
三、填空题1.态度通常包括三种成分:、和。
其中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品德包括、、和四种成分。
2.皮亚杰首创_ 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科尔伯格采用的是。
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的三种水平是水平、水平和水平。
三、选择题1.小学低年级儿童对事物好坏判断总是易受老师的影响。
儿童行为的最适当解释是()。
A这阶段儿童道德判断处于皮亚杰的“权威”阶段;B观察学习;C害怕老师的批评;D儿童有模仿的天性。
2.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B他总是烟酒不离;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3.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桌下,以防老师发现。
根据态度和品德的定义这种行为反映的是儿童的()A品德;B不良品德;D不能确定;D嫁祸于人4.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A.态度的认知B.态度的评价C.态度的情感D.态度的意向5.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提出的。
A.埃里克森B.费斯廷格C.班杜拉D.皮亚杰6.人们在具有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A.道德信念B.道德动机C.道德意志D.道德知识7.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不稳定的8.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9.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doc
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能力成分2.()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3.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5.—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像的C.行为的D.伦理的7.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0A. 0—5岁B. 6-8岁C. 8〜10岁D. 10—12岁8.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2的态度和行为()oA.与他人基木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9.与遵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0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10.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遵从B.接受C.认同D.内化11.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2.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A.家庭教养方式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13.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A.依从B.认同C.同化D.内化14.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像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形象的道德情感15.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o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16.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志C.道德动机D.道德知识17.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A. ''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18.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科尔伯格研究道德的方法是_____。
A : 情景故事法B : 道德两难故事法C : 道德故事法D : 示范榜样法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水平六阶段) 。
2、单选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_____。
A : 依从B : 认同C : 内化D : 服从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因此,答案选 C。
3、单选题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_____A : 知识经验B : 观念和信念C : 道德认识D : 道德观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4、多选题一般认为,品德包括的基本心理成分有_____A : 道德认识B : 道德情感C : 道德意识D : 道德行为参考答案: ABD本题解释:【答案】ABD。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C 应该为道德意志,而不是意识。
5、单选题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成分是_____A : 认知成分B : 情感成分,C : 意向成分D : 情境成分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着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6、单选题下列基本要素符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这四句话含义的一项是_____。
A : 知、情、信、行B : 知、情、意、行C : 知、情、体、行D : 知、信、意、行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填空题内化阶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____和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 自觉性主动性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学生过错行为的是_____A : 调皮搗蛋B : 恶作剧C : 考试作弊D : 未经允许拿他人东西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学生的不良行为可分为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两种。
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区分。
学生的过错行为是指那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问题行为。
调皮捣蛋、恶作剧、起哄、无理取闹、作业和考试作弊等属于过错行为。
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则是指那些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3、多选题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有_____A : 前习俗B : 习俗C : 后习俗D : 他律阶段参考答案: ABC本题解释:【答案】ABC。
解析:他律阶段是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4、单选题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_____A : 前习俗水平B : 习俗水平C : 后习俗水平D : 他律水平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水平六阶段)5、单选题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_____A : 道德认识B : 道德情感C : 道德意志D : 道德行为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6、单选题“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这一年龄阶段处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_____。
A : 前习俗水平B : 后习俗水平C : 习俗水平D : 公正道德阶段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二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9.与遵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10.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14.一般而言,教师向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 ),一条是( )。
15.强化决定学习者是否把学会的行为表现出来,即强化对人的行为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强化包括( )、( )和( )三种形式。
三、简答题
1.简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2.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8.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19.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态度的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即注意,如学生愿意听各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反应”,即愿意并实际参加某项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评价”,即按价值准则行动后获得满意感或愉快感,赋予自己的行为以某种价值;“组织”,即价值标准的组织,判断各种不同价值标准间的联系,克服其间的矛盾和冲突;“性格化”,即将各种价值观念组织成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使之成为个人的性格的一部分。上述价值内化的各级水平实际上也就是态度变化的水平,但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1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1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单选题]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江南博哥)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能力成分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因此,答案为B。
[单选题]2.()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因此,答案为C。
[单选题]3.情操分为三类,它们是()。
A.理智情操、美的情操、思想情操B.道德情操、美的情操、思想情操C.理智情操、道德情操、美的情操D.思想情操、理智情操、道德情操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情操分为三类:①理智的情操,又称认识性的或逻辑性的情操,是在学生的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真理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②道德的情操是评价个人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情操的核心部分。
③美的情操是通过观赏自然景物、欣赏文艺作品和社会生活关系的节奏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单选题]4.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观念并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
因此,答案为B。
[单选题]5.某学生在考试时正想作弊,突然与老师的目光相遇,一种不安之感制止了作弊,这种道德情操从形式上看主要是()。
A.伦理道德情操B.理情道德情操C.直觉道德情操D.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道德情操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道德情感如果按其形式可分为,直觉的道德感、形象性的道德感和伦理性的道德感。
直觉的道德感是由具体情境而引起的,以迅速产生为特点,对道德行为具有迅速定向的作用。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第12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学习目标】1.识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2.识记品德的实质与结构;3.了解态度与品德的关系;4.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5.掌握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改变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6.能够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和指导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核心讲义】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1.态度的实质与结构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1)态度的实质①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②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③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2)态度的结构①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②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③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种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品德的实质与结构(1)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理解这一定义,应注意:①品德不是个体的先天禀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③品德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2)品德的心理结构①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②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③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3.态度及品德的关系(1)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范围较大,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成为品德;(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态度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
但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称为品德。
二、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1.道德发展阶段论(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是一种无道德规则的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②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③可逆性阶段(8~10岁):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④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2关
1.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____与内化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认同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____,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参考答案:模仿3.影响态度与品德的学习的内部条件是认知失调、态度定势、____。
参考答案:道德认知4.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____,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参考答案:认识与体验5.遵从大多数人的定型意见,遵从惯常的角色行为,并能按人的意向进行判断。
这在科尔伯格看来,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在____。
参考答案:习俗水平6.品德等同于道德。
_____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道德与品德的关系的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名师点睛】品德也叫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道德是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趋势来支持的行为准则的总和。
两者有联系也有差别: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道德的发生和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发展,而品德不同,它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其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更重要的是受个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制约,即有赖于个体的存亡。
因此,将两者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7.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是从自律道德阶段到他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
_____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答案】错误。
解析: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规律包含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1~2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8.如果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的结果不一致,就会妨碍道德观念的形成。
_____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答案】正确。
解析:这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通过道德实践,获得与道德知识相符合的道德经验。
道德知识在道德实践中被证实,道德规范便具有了可信性,学生的亲身体验会使外在的道德知识转化成内在的道德观念。
2022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及练习: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2022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及练习: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2022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及练习: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复习要点】一、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单选题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_____。
A : 甲同学错误大B : 乙同学错误大C : 两者都没错D : 两者错误一样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儿童道德阶段论。
其中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是以服从权威为主要特点的。
此阶段,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思维具有刻板性,作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尺度,反应在道德判断上的主要表现是单纯以数量判断错误的大小。
2、单选题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_____A : 行为方式B : 意向或意图C : 行为习惯D : 语言或行为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3、单选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_____。
A : 依从B : 认同C : 内化D : 服从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因此,答案选 C。
4、单选题下列基本要素符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这四句话含义的一项是_____。
A : 知、情、信、行B : 知、情、意、行C : 知、情、体、行D : 知、信、意、行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5、填空题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____与内化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 认同6、单选题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_____A : 道德情感不深B : 缺乏合理行为技能C : 道德认识不足D : 道德意志力不够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善于分析具体情境后再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与方法,或不具有某些行为技能。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知识点新版考题
教师招聘题库带答案《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1.简答题。
试述根据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如何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
2.单选题。
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_____。
A、道德动机B、道德评价C、道德行为习惯D、积极的道德情感3.多选题。
一般认为,品德包括的基本心理成分有_____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识D、道德行为4.单选题。
一个孩子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五个碗;另一个孩子在柜子上拿糖吃,打破了一个碗。
谁犯的错要大一些?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阶段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属于_____A、两难故事法B、对偶故事法C、个案分析法D、文献研究法5.单选题。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斯腾伯格B、科尔伯格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6.填空题。
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依照由低到高分别为____、____和____。
7.简答题。
刚上一年级的小刚,在超市拿起话梅就吃,被同学告诉老师。
老师找到小刚,问他为什么吃话梅。
小刚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
”老师说:“你的话梅是哪儿来的?”小刚说:“妈妈买的。
”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小刚说:“用钱买的。
”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小刚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
”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钱,然后才能买话梅来给你吃。
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话梅的!”小刚说我知道了,老师。
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老师说:“小刚不是,小刚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
”问题: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什么?对小刚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8.单选题。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_____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9.填空题。
____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10.填空题。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____,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1、填空题遵从大多数人的定型意见,遵从惯常的角色行为,并能按人的意向进行判断。
这在科尔伯格看来,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在____。
参考答案: 习俗水平2、单选题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_____A : 从众B : 服从C : 认同D : 内化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单选题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4 ‐8 岁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属于下列哪个阶段?_____A : 他律向自律过渡阶段B : 他律阶段C : 前道德阶段D : 自律阶段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他律道德阶段 (2~8 岁) :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
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4、单选题道德认知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儿童道德认知分为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的研究者是_____。
A : 维果斯基B : 皮亚杰C : 科尔伯格D : 奥苏贝尔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5、填空题在科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____。
参考答案: 前习俗水平6、填空题内化阶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____和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 自觉性主动性7、单选题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_____A : 依从B : 接受C : 认同D : 内化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点:第十二章 品德心理
第十二章品德心理(一)什么是品德1、识记品德:品德是指个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这旨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2、领会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与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联系说,离开道德就谈不上有个人品德,个人品德的内容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
个人品德的发生、发展与道德一样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但是,两者又有区别。
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它不以个人的存在、品德的好坏为转移;而品德的发生、发展则有赖于某一个体的存在。
道德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二)品德的结构1、识记道德认识:是指个人本对道德知识和行为远规范的了解、领会及掌握。
道德情感:是指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个自觉地确定道德目的和动机,并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和动机的心理过程。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2、领会我国传统的品德结构观点:在我国,许多学者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首先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组成,四者紧密相联,彼此依存。
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学者对知、情、意、行见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继承。
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
林崇德的品德系统结构观点:其认为,品德结构是个多侧面、多形态、多水平、多联系、多序列的动态开放性的整体与系统。
它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1、品德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即道德动机系统和道德行为方式系统。
2、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品德心理特征系统。
3、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系统,即品德的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
章志光的品德形成三维结构:其认为,品德结构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和定型结构三个断面或维度进行探讨,这些结构和宏观的社会环境及微观的群体环境发生关联或相互制约,就构成了一个包括品德机制在内的大的社会动力系统。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态度是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_____的反应倾向。
A : 持久性与稳定性B : 稳定性与短暂性C : 一致性与短暂性D : 持久性与一致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它不同于能力,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态度决定个人完成任务的意愿;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2、单选题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_____A : 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己的利害关系B : 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C : 着眼于正义和个人尊严D : 着眼于法律的权威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后习俗水平主要是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
3、简答题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外部条件: (1) 家庭教养方式; (2) 社会风气; (3) 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 (1) 认知失调; (2) 态度定势; (3) 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填空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____。
参考答案: 内化5、单选题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_____。
A : 品德B : 态度C : 意向D : 个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6、单选题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_____A : 比较不稳定的B : 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 : 时稳时变的D : 比较稳定的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考查品德的概念。
十二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2.(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3.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8.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9.与遵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10.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遵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11.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属于(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12.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
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13.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A.依从 B.认同 C.同化 D.内化14.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像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18.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19.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20.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教师考试——小学心理学热点考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小学心理学热点考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信念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2.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3.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策略系统D.价值体系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5.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_____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3.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_____。
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_____,_____,_____。
6.态度的结构包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_____。
三、简答题简述良好品德的培养。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C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精析】A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3.【精析】D考查内化的定义,应识记。
4.【精析】A认同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5.【精析】B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
二、填空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日期:2008-12-25]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一、选择题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能力成分2.(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3.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8.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9.与遵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10.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遵从B.接受C.认同D.内化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863c1178.aspx11.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属于( )。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2.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
A.家庭教养方式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13.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A.依从B.认同C.同化D.内化14.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像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形象的道德情感18.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19.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20.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863c1178p2.aspx二、填空题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 )。
2.态度的结构包括:( )、( )、( )。
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和( )。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 )三部分。
5.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从( )到( )的发展过程。
6.( )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7.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 )。
8.文化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只是让个体掌握( )的那一套道德准则体系。
9.强化是( )的核心概念。
10.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的惩罚服从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 )或( )。
11.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必须加强( )的教育。
12.在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具体方法上,教师应采用( )的教育方式,反对死板的说教和强硬的灌输。
13.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 ),亦称( )。
14.一般而言,教师向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 ),一条是( )。
15.强化决定学习者是否把学会的行为表现出来,即强化对人的行为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强化包括( )、( )和( )三种形式。
三、简答题1.简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2.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3.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4.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5.简述道德品质不良的转化的一般过程。
四、论述题1.请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2.请阐述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863c1178p3.aspx一、选择题1.B解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因此,答案为B。
2.C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因此,答案为C。
3.B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观念并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
因此,答案为B。
4.A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因此,答案为A。
8.D解析:认同的含义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因此,答案为D。
9.A解析: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因此,答案为A。
10.C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认同就属于形成过程中的第二阶段。
因此,答案为C。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863c1178p4.aspx11.B解析: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属于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中的第一阶段。
因此,答案为B。
12.B解析:道德认知是属于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同伴群体的影响属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
因此,答案为B。
13.B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因此,答案为B。
14.C17.B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前习俗水平的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因此,答案为B。
18.C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后习俗水平的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也就是第三选项的良心或原则取向。
因此,答案为C。
19.B解析:权威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因此,答案为B。
20.D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因此,答案为D。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863c1178p5.aspx二、填空题1.内部状态2.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3.心理特征;倾向4.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12.诱导性13.观察学习;社会学习14.言语教诲;身体力行15.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863c1178p6.aspx三、简答题1.简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答:(1)态度的实质①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反应准备状态,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态度作为一种内部状态,可直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态度与行为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②态度与能力不同,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态度则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即决定人们愿不愿意完成某些任务。
③态度是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的。
态度不是天生的,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也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改变的。
(2)态度的结构①态度的认知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往往是积极的;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因而也常常是消极的。
对于某些对象,不同个体的态度中所含认知成分是不同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的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
②态度的情感成分。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被认为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在人的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不同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
(2)态度和品德的区别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包括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对劳动、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
其中有些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则不涉及,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比如,我们经常说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但这并不等于品德不良。
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
从态度的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即注意,如学生愿意听各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反应”,即愿意并实际参加某项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评价”,即按价值准则行动后获得满意感或愉快感,赋予自己的行为以某种价值;“组织”,即价值标准的组织,判断各种不同价值标准间的联系,克服其间的矛盾和冲突;“性格化”,即将各种价值观念组织成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使之成为个人的性格的一部分。
上述价值内化的各级水平实际上也就是态度变化的水平,但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
总之,态度和品德有一定的区别,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属于同质的问题,所以不对二者做严格区分。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863c1178p7.aspx3.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他律道德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在6岁以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
他们在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
儿童在6~10岁期间,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在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他们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
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2)自律道德阶段在1O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