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的正确用法和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正确用法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88279d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f.png)
抗生素的正确用法和注意事项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滥用或不当使用抗生素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等。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我们需要了解其正确的用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一、正确使用抗生素的方式:1. 严格遵循医嘱:抗生素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剂量使用,不得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如果感觉症状缓解,也不能自行停药,需要按照完整疗程完成治疗。
2. 按时服药:抗生素使用需遵循规定的服药时间,不得忘记或错过服药时间。
如果错过服药时间超过四个小时,应及时补药,但不可一次性服用双倍剂量。
3. 带水服用:大部分抗生素需要用水冲服,而且最好空腹服用。
药物可以更好地在胃肠道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避免饭后立即服用,以免药物与食物发生相互作用。
4. 注意保存条件:抗生素在保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光、防潮和避免高温等,以免药物因不适合的储存条件而降低疗效。
二、抗生素使用的注意事项:1. 需要医生判断:在感染疾病初期,如果没有医生的诊断和判断,不应盲目使用抗生素。
不是所有感冒和发热都需要使用抗生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这些药物。
2. 不可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没有效果。
因此,不应当将抗生素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病毒引起的疾病。
滥用抗生素不仅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还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需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免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4. 防止过敏反应:有些人对某些抗生素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疹、呼吸困难等。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5. 寻求进一步检查: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出现加重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认感染疾病的原因和病情的变化。
综上所述,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5a916a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3.png)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抗生素是一种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兽医领域。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已经成为导致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公共健康,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关于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临床使用原则1. 只在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而对病毒感染无效。
因此,在不确定感染类型的情况下,应该避免滥用抗生素。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2. 使用适当的抗生素: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对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作用。
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医生应该根据细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同时,医生还应该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例如对药物的耐受性和过敏史。
3. 使用正确的剂量和疗程: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和感染类型等因素进行调整。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已经缓解,也不能中途停药,以免导致感染复发或产生耐药性。
二、药物储存和使用注意事项1. 储存条件:抗生素应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和高温。
药品瓶上标注的储存条件必须遵守。
2. 注意药品过期日期:使用过期的抗生素可能会导致疗效降低或不起作用。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请检查药品包装上的过期日期,并遵守医生的处方。
3. 避免滥用和分享:抗生素是处方药物,不应该随意使用或与他人分享。
每个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单独使用医生开具的药物。
4. 遵守用药时间和频率:按时用药是保证抗生素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患者应该遵守医生建议的用药时间和频率,确保药物能够达到有效浓度。
三、预防抗生素耐药性的措施1. 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感染病的发生,减少使用抗生素的需求。
2. 增强自身免疫力: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3. 遵守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等,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与合理配比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与合理配比](https://img.taocdn.com/s3/m/d514a19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c.png)
避免滥用: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
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与合理配比
汇报人:XX
目录
01
抗生素的基本知识
02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03
抗生素的合理配比原则
04
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5
抗生素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抗生素的基本知识
1
抗生素的定义和作用机制
定义:抗生素是一种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药物。
作用机制: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蛋白质合成、核酸复制等过程,达到抑制或杀死细菌的效果。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可以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不多用”的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抗生素的分类和适应症
抗生素的分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
适应症: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有不同的适应症,如青霉素类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头孢菌素类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等
肝肾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升高等
二重感染:导致正常菌群失调,引起其他感染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2
遵医嘱用药,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抗生素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应根据病情、患者体质等因素确定,不可随意增减。
抗生素使用指南
![抗生素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d7d7dc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f.png)
抗生素使用指南抗生素使用指南一、背景及目的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医疗问题。
因此,为了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特制定本抗生素使用指南。
二、适应症1.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咽炎等轻型感染可暂不使用抗生素,应以对症治疗为主。
- 合并中耳炎、鼻窦炎等并发症者,推荐使用第一代口服抗生素。
- 重症病例、合并炎症扩散及其他严重并发症者,推荐使用静脉注射的广谱抗生素。
2.下呼吸道感染:- 轻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急性阻塞性肺炎等,可采用第一代口服抗生素治疗。
- 重症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肺炎克雷伯等多重病原体感染者,推荐使用第三代静脉注射抗生素。
3.尿路感染:- 轻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可使用第一代口服抗生素治疗。
- 重症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推荐使用第三代静脉注射抗生素。
4.皮肤软组织感染:- 浅表感染,如脓疱疮、蜂窝织炎等,可使用第一代口服抗生素治疗。
- 深部感染,如皮下组织感染、伤口感染等,推荐使用第三代静脉注射抗生素。
三、抗生素选择1.根据感染类型:- 轻型感染:可选择狭谱抗生素。
- 重症感染:推荐使用广谱抗生素。
2.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老年患者或特殊人群:- 对于老年患者、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优先选择对其较为安全的抗生素。
四、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剂量- 抗生素使用时间一般为7-10天,严重感染可延长至14天。
- 抗生素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来确定。
五、药物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可能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药物相关性肠炎等。
- 禁忌症包括对该类抗生素过敏、肾功能不全、妊娠期等。
六、抗生素联合使用- 抗生素联合使用需慎重,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且应在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的指导下进行。
七、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常见抗生素药物说明书- 附件2:抗生素使用记录表- 附件3:抗生素耐药性监测报告八、法律名词及注释:- 1.抗生素耐药性: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抗生素无法有效治疗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63090f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9.png)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种药物,对于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细菌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必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一、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避免滥用。
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普通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剂量。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疗程,避免过长或过短。
一般而言,抗生素的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来确定。
4.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只有在必要时,才考虑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
5.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其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二、抗生素使用管理1. 建立健全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监管,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2. 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提高抗生素使用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3. 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监管,严格执行药品审批制度,确保抗生素的质量安全。
4.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医生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和能力。
三、抗生素使用监督与评估1. 加强对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
2. 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对医疗机构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其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四、加强科研和新技术应用1. 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科研投入,研究新型抗生素和治疗方案,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2. 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如分子诊断技术、抗菌肽等,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常见抗生素的使用指南
![常见抗生素的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fe2cb1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6.png)
常见抗生素的使用指南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
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抗药性问题的产生。
为了合理、准确地使用抗生素,以下是常见抗生素的使用指南。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如喉炎、皮肤感染等。
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前需了解个体对青霉素的过敏史,如有过敏史或不明原因的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
2. 青霉素类抗生素需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剂量和用药时间的服用。
3. 治疗中应按规定时间间隔服药,避免漏服或过量服用。
4. 青霉素类抗生素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服,如双硫仑、甲磺酸吗啉霉素等,应避免同时使用,如果需要配伍用药,应咨询医生。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疾病。
使用时需注意以下方面:1. 使用前须告知医生是否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2. 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服用。
3.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在空腹或饭后1小时后服用,并饭后再服用保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
4. 使用期间如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就医。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严重感染的治疗,如败血症、骨髓炎等。
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前需进行肝肾功能检查,确保肝肾功能正常。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需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剂量和用药时间的服用。
3. 用药期间应监测肝肾功能和药物血药浓度,以避免药物过量或肝肾损害。
4. 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出现听力变化应及时就医。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孕妇和儿童不宜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以免对胎儿和儿童的骨齿发育产生影响。
2. 不宜空腹服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建议饭后1小时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 避免与乳制品和抗酸药物同服,以减少药效的降低。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d22c9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3.png)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包括:
1. 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治疗的指南和临床实践指南。
2. 临床诊断应该准确,必要时应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种类和抗生素的敏感性。
3. 抗生素的使用应该遵循适当的剂量和给药路径,并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时长使用,不可过早停药或过长使用。
4.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抗生素,不可随意调整剂量或中断治疗。
5. 抗生素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因为抗生素无法杀灭病毒。
6. 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尽量使用狭谱抗生素,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7. 患者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过敏反应、肠道紊乱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8. 患者在用药期间要避免饮酒,因为抗生素和酒精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9.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使用抗生素时应尽量遵医嘱,避
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10. 患者严禁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83477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9.png)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
一、基本原则
指征明确:仅在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或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依据病原: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二、应用方法
剂量与途径
重症感染或难以到达的感染部位,采用大剂量抗生素。
轻症感染首选口服给药,重症感染则初始使用静脉给药。
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生素,仅在特定情况下作为辅助治疗。
给药次数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药效学,确定给药次数,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疗程
抗生素疗程应足够长,以确保病原体被完全清除,通常为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对于特定疾病(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等),需要长程治疗。
三、注意事项
避免滥用: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预防耐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监测不良反应:注意监测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四、联合用药
指征明确:仅在特定情况下(如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使用联合用药。
药物选择:选择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
通过遵循以上指南,可以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项
![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74d0e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2.png)
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项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能有效地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但是,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处方。
不要自行购买抗生素并将其用于治疗,因为不同种类的细菌和疾病需要特定的抗生素。
错误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或不必要的副作用。
2. 严格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使用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指示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
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也不要过早停止使用,即使症状好转。
遵循完整的抗生素疗程能够确保杀灭细菌,并降低耐药性的风险。
3. 不要共用或共享抗生素抗生素是个人特定的药物,不应共用或共享。
即使在疾病相似或症状相同的情况下,抗生素也需要因个体情况而异。
共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微生物的传播,增加耐药性的风险。
4. 不要存留未使用的抗生素当医生给你开具一瓶抗生素时,你需要按照指示完成疗程。
不要保留未使用完的抗生素并在下次发生相似症状时继续使用。
因为抗生素的有效期有限,而且抗生素不适用于所有疾病,因此需要医生的指导才能正确使用。
5. 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还需留意是否有同时使用其他药物的情况。
某些药物可能与抗生素发生相互作用,降低抗生素的疗效或导致不良反应。
在服用其他药物之前,务必告诉医生你正在使用抗生素。
6. 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抗生素在治疗感染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包括恶心、腹泻、头痛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或不可忍受的副作用,应立即咨询医生并停止使用抗生素。
7.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感染,而非预防感染。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某些手术前或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病患。
然而,这种情况应该仅在严密监测下进行,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综上所述,抗生素是一种有力的药物,但其合理使用对于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减少细菌耐药性至关重要。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edd71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3.png)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对于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的建议:
1.严格掌握适应症: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遵循适应症,避免滥用。
只有在明确感染或炎症的情况下,才应考虑使用抗生素。
2.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3.足量足疗程用药:抗生素的使用应足量足疗程,以保证治疗效果。
避免过早停药或减量,以免导致感染复发或耐药性的产生。
4.避免联合用药:一般情况下,不推荐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如果需要联合用药,应选择具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
5.严格遵守用药剂量和时间: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时间进行用药。
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6.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7.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非处方药中常见各种口服抗生素,但是非处方药有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隐患,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8.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
总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需要医生、患者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我们可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bef138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b.png)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正确的抗生素剂量和使用时间对于治疗效果和预防耐药性的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应用的指南,包括剂量的确定和使用时间的安排。
一、抗生素的剂量确定抗生素的剂量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感染严重程度以及细菌的敏感性等。
下面是常见抗生素剂量的一般指导原则:1.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G的成人剂量为每日6-24克,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细菌的敏感性来确定具体剂量。
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50-200万单位。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的成人剂量为每日0.5-2克,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和细菌的敏感性来决定具体剂量。
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20-40毫克/千克。
3.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氟氧西林的成人剂量为每日500-750毫克,分次口服。
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20毫克/千克,分次口服。
4. 青蒿素类抗生素:青蒿素的成人剂量为每日500毫克,连续3天。
儿童剂量为每日10毫克/千克,连续3天。
5. 其他抗生素:不同抗生素的剂量根据具体药物性质和临床需要来确定,需要严格遵循药物说明书和医生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剂量仅供参考,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二、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安排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需要不同的使用时间。
一般来说,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应遵循以下原则:1. 确诊感染后尽早使用:一旦诊断出细菌感染,应尽早开始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 按医生建议完成疗程:抗生素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全程使用,即使症状好转也不能自行停药。
过早停药可能导致感染复发或耐药菌株的出现。
3. 定期评估疗效: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定期复诊以评估疗效的好坏。
若症状未改善或细菌仍对抗生素敏感,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使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7258e5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7.png)
抗生素使用原则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症。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加重医疗负担,引起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正确地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抗生素使用的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1.明确适应症:抗生素应该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特性和患者的情况来选择,而不是一刀切的使用。
2.遵医嘱使用: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药物使用说明或处方使用抗生素,不可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或频率。
3.不得滥用:抗生素不是常规的“防感冒”药物,平时健康人群不应该滥用抗生素。
4.定时停药: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应该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的疗程完成,不应过早停药或延长使用时间。
避免不必要的使用1.避免感冒、发热等症状过度使用:感冒、发热等症状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应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2.避免用于非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性感染、真菌感染等非细菌感染,不应该使用抗生素,应选择其他适当的药物。
预防和控制耐药性1.避免过度使用:避免因为患者追求“快速好转”而滥用抗生素。
2.遵守使用规范:正确使用抗生素的药物剂量、频率和疗程是预防耐药性的重要措施。
3.根据细菌敏感性选择抗生素:在明确病原体情况后,应该根据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合理选择。
4.定期评估疗效:定期评估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必要时进行调整。
总结正确使用抗生素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做到合理使用、避免滥用、预防和控制耐药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滥用对健康和社会的危害。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使用抗生素时谨记以上原则,共同维护自身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原则
![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f4a91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3.png)
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原则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人们对其使用的原则也越来越重视。
正确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感染症,但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式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增加,甚至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以下是抗生素使用的基本原则,希望能够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1. 确认感染类型: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首先要确认感染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感染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因此正确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医生会通过病原体培养、血液检查等方式来确认感染类型,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遵医嘱使用: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不要擅自增减药量或延长或缩短用药时间,以免影响疗效或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也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不要自行更改用药方案。
3. 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并非万能药,不是所有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
对于病毒性感染或轻微感染,不应盲目使用抗生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药物浪费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应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4. 完成疗程: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按照医生开具的疗程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不得中途停药或减少用药量。
即使症状好转或消失,也不能擅自停药,必须完成整个疗程,以免病原体未完全清除而导致复发或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5. 注意过敏反应:在使用抗生素时,要密切观察自身是否有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皮疹、呼吸困难、肿胀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对于已知对某种抗生素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以免引发严重过敏反应。
6.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会影响抗生素的吸收、代谢或排泄,从而影响疗效或增加药物毒性,因此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7. 注意儿童和孕妇:儿童和孕妇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格外注意。
儿童的用药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不能随意使用成人剂量。
孕妇在使用抗生素时要选择对胎儿无害的药物,并避免影响胎儿的发育。
抗生素使用的流程
![抗生素使用的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0a992b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a.png)
抗生素使用的流程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使用抗生素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抗生素使用流程的概述。
1.确定感染部位和病原体:抗生素的使用首先需要确定感染的具体部位和病原体,可以通过对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的分析来进行判断。
2.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基于病原体的敏感性和患者的特殊情况,医生将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分为广谱和窄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效,而窄谱抗生素仅对一些特定的细菌有效。
3.结合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有时,医生会从感染部位获取标本,通过药物敏感性测试来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些测试结果将有助于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4.确定药物剂量和用法: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并结合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确定正确的药物剂量和用法。
5.开具处方并购买药物:医生将根据患者的需求,开具抗生素的处方,患者可以凭处方到指定的药店购买抗生素药物。
6.服用抗生素:患者需按照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剂量和用法服用抗生素。
通常情况下,抗生素需要固定时间间隔服用,比如每日两次或每六小时一次。
7.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患者需要遵守一些注意事项。
例如,避免与该药物相互作用的食物或药物的摄入,遵循正确的用药时间和剂量,及时停药或调整剂量以响应患者的症状反应或药物浓度监测结果。
8.症状观察和疗效评估: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患者和医生都需要密切观察症状的变化和疗效的评估。
如果症状缓解,表明抗生素治疗有效。
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恶化,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9.完成全程治疗:即使症状缓解,患者也必须按照医生的指示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
在不完全治疗的情况下,细菌可能会产生耐药性,并且复发的风险增加。
10.积极处理副作用: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恶心、腹泻、皮疹等。
如果出现不适或副作用,患者应积极与医生沟通,并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11.防止滥用抗生素:对于一些常见的病毒感染,如感冒和流感,抗生素是无效的。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课件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78614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0.png)
03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CHAPTER
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滥用会导致病菌产生耐药 性,使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
耐药性的产生会使抗生素的有效 性降低,甚至失效,给治疗带来
困难。
耐药性的产生也会使抗生素的用 药量增加,甚至需要更换更高级
别的抗生素。发生率,给患者带来额外的身 体负担。
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强大抗菌 作用,对葡萄球菌、链球菌、 肺炎球菌等也有良好作用。
氯霉素类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 菌均有抑制作用,通常为抑菌 剂。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通过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菌壁自 溶或细胞壁水解。
破坏细胞膜结构及功能
选择性地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靶位结合 ,影响膜通透性,使细菌死亡。
总结词
预防感染需靠良好的卫生习惯,而非抗生素 。
误区四:随意停药不会影响疗效
澄清
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的指导,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总结词
随意停药会影响疗效,甚至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谢谢
THANKS
总结词
医生应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抗生素的适应症,合理开具处 方。
VS
详细描述
医生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抗生素的种类 、适应症、不良反应和合理使用方法。在 开具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抗生素的 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 使用。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总结词
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监管力度。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抗生素简介 •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建议 • 抗生素使用误区与澄清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b1495c5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4.png)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引言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抗生素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医学领域对付细菌感染的方式。
然而,由于滥用和误用,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预防其滥用,本文将介绍抗生素正确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确定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情况1. 合理诊断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确保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因为抗生素只能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性感染无效。
正确诊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并减少对人体微生物群的负面影响。
2. 医患沟通医患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患者需要详细描述症状和既往过敏史,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医生则应仔细询问患者有关过去使用过哪些药物以及其效果等信息。
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类型和剂量的抗生素1. 基于细菌敏感性测试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进行抗生素的选择。
如果可能,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对哪种抗生素最敏感。
这样可以增加治疗的准确性,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2. 谨慎选择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可以同时对多种类型的细菌产生杀菌作用。
然而,滥用广谱抗生素会增加耐药性和对微生物群落的不利影响。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如严重感染或无法确定细菌类型等,应尽量选择狭谱抗生素。
三、严格按照医嘱用药1. 遵守剂量和使用时间在使用抗生素时,患者要按照医嘱准确使用剂量,并且完成整个疗程。
过早停止或自行增减剂量都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和耐药性产生。
2. 不共享或再利用切勿共享自己的处方药物或使用他人留下来的过期药物。
每个人的病菌类型和耐药性都不同,共享或重复使用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并增加细菌的抗药性。
四、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和潜在风险1. 常见副作用使用抗生素时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以及对其他药物的影响。
如果出现不适或其他异常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
2. 抵制滥用与耐药性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且可能在未来遭遇更严重感染时无法有效治疗。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个人和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93bb30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b.png)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xx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了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防止滥用抗生素,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体医务人员和与医院药品管理有关的工作人员。
二、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遵循抗菌谱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耐药率低的原则选择药物。
2. 合理使用抗生素,注重疗程防止抗生素滥用。
严格控制抗生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使用,如预防用药、治疗严重感染、免疫抑制治疗等。
3.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病例,应先使用抗生素,待检验结果明确后再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
4. 遵循抗生素使用规范,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加强药品的临床监测,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三、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1. 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过敏史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按照剂量、疗程等要求规范书写处方。
2.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静脉输注使用,确需输注抗生素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控制输注速度和剂量。
3. 医生应及时评估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登记制度,记录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疗程等信息,以便进行临床分析和评价。
5. 医院应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和管理,指导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传播。
四、抗生素使用监督与考核1. 医院应建立健全抗生素使用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2. 对于违反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医院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包括责令改正、扣罚奖金、暂停处方权等措施。
3. 医院应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和流程。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医院药学部负责解释。
抗生素使用指南及适应症介绍
![抗生素使用指南及适应症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10b2d6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f.png)
抗生素使用指南及适应症介绍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许多细菌已经产生了耐药性,使得原本治疗有效的抗生素逐渐失去了功效。
为了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我们有必要了解抗生素使用的指南及其适应症。
一、抗生素使用指南1.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应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
在治疗细菌感染之前,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对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减少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不能治疗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滥用抗生素只会增加耐药性的发展。
在没有确切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产生细菌耐药性。
3. 按照剂量和疗程使用: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
不要中断治疗或过早停药,即使症状缓解也要完成整个疗程,以确保细菌彻底被清除,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4. 不共享、不乱用抗生素:不要将自己使用的抗生素分享给他人,也不要擅自使用别人的抗生素。
每个人的病情和细菌耐药性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细菌感染,需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二、抗生素适应症介绍1. 上呼吸道感染:有轻度的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通常由病毒引起,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如果有严重的呼吸困难或化脓性分泌物,可能存在细菌感染,需要按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
2. 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是尿路感染常见症状。
常见的病原体是大肠杆菌,可以通过尿液培养来明确诊断。
对于无症状性细菌尿,女性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抗生素,男性、孕妇或有免疫抑制情况下需用抗生素治疗。
3. 腹泻:腹泻通常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抗生素只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如沙门氏菌感染等。
4.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症状是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通常由病毒引起。
抗生素只在存在细菌感染或并发症时才使用。
5. 皮肤感染:常见的皮肤感染包括脓疱病、红斑狼疮、疖肿等。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局部炎症的程度以及患者的免疫状态,医生会酌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剂量频率和疗程的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剂量频率和疗程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b6e503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1.png)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剂量频率和疗程的注意事项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剂量、频率和疗程的注意事项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起到抑制或杀死细菌的作用。
然而,不正确或滥用的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发展,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正确地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以及在剂量、频率和疗程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抗生素的使用原则1. 合理使用:抗生素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得随意自行购买和使用。
2. 确定感染类型:对于确定的细菌感染,需使用特定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未明确感染类型的情况,应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
3. 避免滥用:不应将抗生素用于未经确认为细菌感染的病情,如感冒、感染性咳嗽等。
二、抗生素的剂量、频率和疗程注意事项1. 剂量选择:抗生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
建议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中规定的剂量使用。
2. 用药频率:抗生素的用药频率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进行调节。
一般情况下,每日给药3次或4次可以保持药物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但也需因个体差异适量调整。
3. 疗程长度:抗生素的疗程一般为7-10天,但根据病情的不同,疗程长度可能有所调整。
患者在症状缓解后,也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全程疗程,以免病情复发。
4. 停药时间:当病情好转后,抗生素的使用应该继续一段时间,以确保细菌完全消失。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感染的部位来决定停药时间。
三、附加注意事项1. 遵循医嘱: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不得随意改变剂量和频率。
2. 饭前或饭后:一些抗生素需要在饭前或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 不同药物相互作用:某些抗生素与其他药物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特别是其他处方药或非处方药。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避免与医生未知的药物同时使用。
4. 药物过敏:如果患者对抗生素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5. 老年人和儿童使用:老年人和儿童的抗生素使用需特别谨慎,剂量和疗程可能需要根据年龄来调整。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e02b63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1.png)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对许多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正确使用导致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加重,因此正确使用抗生素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抗生素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正确使用抗生素,保障自身健康。
一、根据医生指导合理使用使用抗生素之前,首先应该咨询医生,得到专业的建议和处方。
抗生素是处方药物,需要经过医生的诊断和判断才能决定是否使用,以及具体使用的种类和剂量。
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不正确使用的问题,甚至加剧耐药性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始终遵循医生的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二、按时按量使用在医生指导下,我们需要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间隔正确使用抗生素。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疾病的类型、病情的轻重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综合因素来确定使用的剂量和使用的时间长短。
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来使用,并且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提前停药。
按时按量使用抗生素可以保证药物的疗效,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三、遵守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首先,应该注意是否有对抗生素的过敏史,如果有过敏反应,应该及时告知医生,并避免使用相同成分的抗生素。
其次,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要避免饮酒,因为酒精可能会干扰抗生素的药效。
此外,一些抗生素可能会对其他药物产生相互影响,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期间,要特别咨询医生是否可以同时使用其他药物。
四、按疗程坚持使用抗生素的使用通常需要一个完整的疗程,即使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症状好转或消失,也不能随意停药。
停药过早可能导致感染没有完全清除,细菌可能重新滋生,导致疾病复发。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的期间,我们应该坚持完成医生规定的疗程,确保感染完全治愈。
五、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滥用是导致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滥用抗生素包括未经医生指导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将抗生素用于感冒等病毒性疾病以及没有完成使用疗程就停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的使用通识教育课程论文(2014 -2015学年第二学期)药品安全与生命健康-抗生素的使用姓名:潘泳妃摘要我国研制一个抗生素大约需要十年时间,而产生耐药菌素却在两年之内,未来呈无有效抗生素的可怕趋势。
抗生素的使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武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保护功不可没。
但滥用抗生素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如抗生素的毒性反应、过敏性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抗药性等。
为了防止和减少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患者更应该正确充分了解抗生素带来的效用。
关键词抗生素;健康;合理使用抗生素1 抗生素的定义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抗菌素的多种方法获取形式致使抗生素可以工厂化大生产。
2 抗生素的发展1928年,英国科学家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偶然发现了青霉素(penicillin)。
1938年,Chain和Florey等科学家又成功地从点青霉(penicillium nature)的培养液中分离制得青霉素。
40年代初期,随着培养方法的改良青,霉素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从而很快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产量迅速增加。
1958年,发现了青霉素的活性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并通过6-APA的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青霉素。
随后,对头孢菌素C结构进行改造研究,分离出母核7-氨基头孢霉烷酸(T-ACA).目前,大多数半合成头孢菌素均为母核7-ACA中的7位氨基酸及3位乙酰甲基进行化学改造制得的衍生物。
1960年,通过对四环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大环内酰抗生素、利福平类抗生素等相继进行化学改造,获得了大量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力强、稳定、毒性小、易吸收等优点的半合成抗生素。
80年代后发现的新抗生素的特点是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肿瘤活性物质、杀虫剂等药理活性物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3 几种常见抗生素的特点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不同的抗生素药物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
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
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
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
3.1青霉素类常用的有青霉素G、青霉素V、甲氧西林(新青I)、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等。
3.1.1适用范围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主要优点为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少,孕妇及儿童使用较为安全。
3.2 头孢3.1.1适用范围菌素类3.2.1第一代:有头孢氨苄(先锋4号)、头孢唑林(先锋5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以及头孢羟氨苄等。
3.2.1.1适用范围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3.2.2第二代:常见的有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等. 比第一代抗菌谱广、抗G-菌作用比第一代强,但抗G+菌的作用不如第一代,肾脏毒性低;第三代:常用的有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肟、头孢克肟等。
3.2.2.1适用范围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系统、胃肠道感染和败血症等;具有抗菌谱广、抗G-菌活性比第二代强、抗G+菌的作用不如第二代,体内分布广、对人体毒性低等特点。
3.3 氨基糖苷类是广谱抗生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依替米星、奈替米星为常用品种3.3.1适用范围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良好的杀菌作用,适用于下呼吸道、泌尿道、肠道感染等。
不同的品种特点不同。
其中,依替米星、奈替米星抗菌活性较强、耳肾毒性较低;链霉素现主要用于治疗结核;大观霉素(壮观霉素)可用于治疗淋病;新霉素因耳毒性大,仅用于口服和局部外用。
3.4喹诺酮类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抗菌药物,主要有诺氟沙星(氟哌酸)、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等。
3.4.1适用范围诺氟沙星主要用于肠道感染与尿路感染;依诺沙星和培氟沙星可治疗全身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和胆道感染、妇科感染等;环丙沙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品种,适用于治疗全身各处的感染,安全有效;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对呼吸道感染效果最好.3.5大环内酯类常用的有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
3.5.1适用范围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特别适用于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所引起的感染,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此类抗生素。
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便宜,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不如红霉素。
克拉霉素还可用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4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
4.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肽聚糖,而合成肽链的细胞器为核糖体,核糖体是细菌的唯一细胞器。
但是使用频繁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
这一作用的达成依赖于细菌细胞壁的一种蛋白,通常称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和这种蛋白结合从而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所以PBPs也是这类药物的作用靶点。
4.2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素。
4.3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
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福霉素(放线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4.4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核酸的功能阻止了细胞分裂和/或所需酶的合成。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萘啶酸和二氯基吖啶。
5 抗生素的使用误区虽然滥用抗生素并非消费者的本意,但由于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
针对这种现状,两位专家一一剖析了消费者在使用抗生素中的9大误区。
5.1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
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
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5.2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
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5.3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
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5.4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
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
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
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5.5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
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5.6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
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
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
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
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5.7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
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
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5.8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
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
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5.9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
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
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