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
卫生部:2010年新农合门诊统筹要覆盖50%统筹地区
一
叉融合 。就我们的经验来看 , 医学 背景 的人 员各 占一 2种
半较为适宜 。 23 培 养 模 式 的多 元 化 .
23 1 住院医生的培养 ..
人才 的培养 必须从 基础做起 ,
住院医生培养是毕业后 教育 的起点 , 要针对不同医学背景 的住 院医生制订适宜 的培养计划 。本 院 中西 医结合科 在 全国 中医类系统率先开展 了规 范化的住 院医生培训 , 3年 中西医结 合基 础培训 , 中西 医结合专 科培训 。通过 观 2年 察, 该批培 训学 员 已达 到培 养 目标 , 有待 进 一 步 的接 受
综合 医院 中西 医结合 科 ( 中医
部引进人 才 , 配合进修 学习。人才 的引进工 作必 须慎重 , 要充分考察 , 合理引进 。
小 结 医疗 、 教学 、 科研及学科 的全面发展 , 必将 带 来科 室综合力 的提 高, 经济 效益亦将 得到体 现 , 中医类人
科) 的人员结构大体上分为 2 : 类 一类是 中医学习西医 , 这
要覆盖 5 % 的统筹地 区, 0 有条件 的地方要争取达到 6 %。 0 卫 生部在《 关于落实 2 1 医改任务做好农村卫 生服务有 关.作 的通知》 00年 y - 中提 出, 要推进新农合 门诊 统筹 , 引导农
展 , 疗 规 模 位 居 全 国 同类 科 室 前 列 , 科 发 展 取 得 了标 医 学
2 3 2 学历和学位 的培养 。.
医疗是根本 , 科研是 动力 , 一
个科 室质 的提高 , 必须有赖 于学科 的发展 , 高素质 的人 才 培养尤为关键 。科室一方 面可接 收优秀 的博 士及 硕士研 究生 , 另一方面 可对有 潜质 的本科 生 进行 学历 和学 位 的 培养 。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24•【字号】鄂卫通〔2021〕52号•【施行日期】2021.08.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鄂卫通〔2021〕52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卫生健康委,部省属医疗机构: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国卫医函〔2021〕126号)及《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8〕23号)《湖北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鄂政发〔2020〕26号),现就加强我省综合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下同)中医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综合医院是中医药服务体系的骨干之一,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平台,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
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促进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既有利于提升综合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也有利于提升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可得性,更有利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综合医院要进一步提高对中西医协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中西医协同发展创造条件。
要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经验,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完善中西医结合相关制度,做到中西医结合工作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
公立综合医院应当有院领导相对固定分管中医药工作,负责组织制定医院中医药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协调解决中医药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中医药政策措施的落实,并在医疗管理部门中明确责任人负责全院中医药业务管理。
综合医院中医人才培养途径的思考
摘 要 :综 合 医院特 色 化 中医人 才培 养 是我们 面 临 的紧迫 任 务 。目前 ,综合 医 院中 医人 才培 养存 在许 多 问题 ,主 要 原因 是西 医强势 发 展及
氛 阚 的冲击 和 影响 , 导致 部 分中 医人 员热 衷 于西 医理 论和 临床 技 能 的学 习, 国传 统文 化 与 中医经 典理论 功 底越 来越 薄 弱 。 克服 这些 问题 , 中 要
1 中 国传 统文 化 中医经 典理 论基础 薄弱 中医学 植 . 1
根 于 中 国传 统 文 化 和 中 医 经 典 理 论 的沃 土 ,深 厚 的 中 医
传统文化知 识和博大精深 的中医经典理 论,具备承载和 传承 中医原始 内涵的条件 。多年来综合 医院现代医学 的 强烈氛 围和人 才培养管理模式 对中医文化 是一种冲击和 影响 ,中医队伍中经典理论 教育的成果 在一定程度上被
第 8 第0 卷 7期 总第 8 7期 二 。一 0年 四 月・ 上半 月刊
◎ 健EIR CEO HDD IIE NC f SH" E. 哼M M为 屦
综合 医院 中医人 才培 养途径 的思考
王亚平 上 海 交通 大学附属 第一人 民医院分 院 ( 00 1 2 08 )
’ 徐 佳 上 海 岳 阳 中 西 医结合 医 院 ( 0 4 7) 203
中西医协同科室建设标准
中西医协同科室建设标准
中西医协同科室建设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综合服务能力:具备高素质的医疗团队,包括中西医结合的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诊疗技术的集成以及科研能力等。
2.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需要明确并制定实施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对于中西医协同治疗疗效显著的病种进行临床研究。
3. 团队建设:应建有结构合理、梯队稳定的中西医结合团队,并制定实施“西学中”人才培养计划,注重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4. 科研能力:具备较好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工作基础,围绕专科关键问题或优势领域持续稳定开展研究,并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5. 医院管理制度:医院应重视中西医结合工作,已建立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并纳入医院核心管理制度。
6. 服务规模:申报专科具备一定的服务规模,设置有3个及以上亚专专科方向,专科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牵头成立中西医结合专科专病医联体、联盟。
7. 无违反行风建设要求:申报专科无严重违反医疗卫生行风建设有关要求的行为,近三年无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发生过严重医院感染事件。
以上是中西医协同科室建设标准的一些关键点,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可能会根据地区和医院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医院中医科工作制度
医院中医科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医医院工作制度,保障中医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医药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中医医院,包括综合中医医院、专科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
第三条中医医院应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中医诊疗服务第四条中医医院应设置中医科室,配备相应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
第五条中医医院应建立健全中医药诊疗规范和流程,严格执行中医药技术操作规程,保障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中医医院应开展中医药科研和教学,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第七条中医医院应加强中西医结合,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第八条中医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第九条中医医院应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安全核心制度,包括病历书写、会诊、转诊、危急值报告、医疗事故处理等。
第十条中医医院应加强医疗风险评估和防范,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和安全评审,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四、中医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第十一条中医医院应加强中医人才培养,提高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应开展中医学科建设,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五、医院管理和运营第十三条中医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等。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第十五条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影响力。
六、监督和考核第十六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的监督和考核,确保中医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七条中医医院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和考核制度,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监督和考核。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人才队伍是综合医院开展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及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
医院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各类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
一、建设目标加强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厚植中医药发展人才基础。
逐步扩大医院的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优化队伍结构布局、完善培养模式、健全人才发展制度机制,全面提升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基本要求加大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力度,建立中医药学术带头人制度、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师承教育制度等,培养后备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和优秀青年医师,形成结构合理、梯队清晰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鼓励临床科室配备中医类别医师、“西学中”人员等,按规定开展与其执业范围相符的诊疗活动。
设置中医病房的科室,可根据床位数配备中医类别医师、“西学中”人员数量,医护比、床护比不低于全院平均值。
三、中医药人才培养(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制定完善各级各类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培训计划,通过学历(学位)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
通过临床跟师、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等方式,加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和储备。
支持中医类别医师参加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
(二)中医护理人才培养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提升护理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中医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均应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
高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要设立中医护理教学点,支持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与研究。
(三)中药人才培养制定实施中药审方规则等制度,有条件的医院可开设中药药事服务门诊或咨询窗口,为患者提供中药用药咨询指导。
支持临床药师参加中医相关的在职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参加培训期间保障其学习时间和薪酬待遇。
四、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医院临床医师中医药专业知识技能的岗位培训和轮训,支持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系统学习中医、使其具备本科室专业领域的常规中医诊疗能力,逐步做到“能西会中”。
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标准
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一、科室设置(一)作为医院得一级临床科室。
(二)设立中医病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得5%。
具备一定规模得医院,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独立病区。
(三)设立中医门诊,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3个,二级医院不少于2个。
二、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4名中医类别医师与0、4名护士。
(二)三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临床专业10年以上。
二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
(三)主管中医病房得护士长应当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能够指导护士开展辨证施护与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三、医疗用房(一)门诊诊室得面积应满足开展业务得需求。
三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0平方米,二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平均每床建筑面积;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每床平均净使用面积。
四、设备配备(一)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脉枕、针灸器具、火罐、电冰箱、计算机等。
(二)根据专科业务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得专科诊疗设备。
五、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得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及专科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参照本《基本标准》执行。
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一、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下同)中药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与中药饮片煎煮等服务。
中药品种、数量应当与医院得规模与业务需求相适应,常用中药饮片品种应在400种左右。
二、部门设置(一)中药房由药剂部门统一管理,可分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
(二)至少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有条件得医院可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设置中药制剂室。
乡级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提升方案
乡级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提升方案引言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提高,提升乡级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方案旨在提出乡级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提升的具体措施,以期为乡级综合医院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明确提升目标1.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培养一批具备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医生,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2. 提升患者满意度:以患者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
3. 加强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 培养中医药人才:加强中医药教育和培训,提高乡级综合医院中医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2. 引进中医药专家:邀请中医药专家到乡级综合医院进行指导、讲座和教学,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3.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中医药专项基金,鼓励中医药人员积极开展中医药研究和创新。
三、优化服务流程1. 完善预约制度:设立专门的中医药预约系统,方便患者预约就诊,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 优化诊疗环境:改善中医药科室的诊疗环境,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氛围。
3. 加强信息建设:建立中医药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中医药服务信息的共享和查询。
四、提高服务质量1. 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的中医药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中医药的认识和接受度。
2. 实施个体化诊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药服务。
3. 加强中医药疗效评价:建立科学的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加强中西医结合1. 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鼓励乡级综合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2. 推广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总结和推广一批中西医结合的成功案例和诊疗方案,提高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3. 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加强中西医结合教育和培训,培养一批具备中西医结合能力的医生。
六、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争取政府对中医药服务提升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中医药服务提升提供保障。
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综合医院)设置标准
医结合或中医科室年均门诊量≥40 万例。 (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0 个,其中中西医结
合或中医项目≥2 个。 (")*+,-.' 具备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学科体系,能够探索中西医结合门
诊、多学科会诊和中西医药物并用等临床服务模式,遴选适宜 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病种,制定相应的诊疗指南和方案,建立中 西医结合医疗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带动提升中西医结合诊疗服 务水平。
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综合医院) 设置标准
!"#$%&' 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综合医院)应当为中西医结合 诊疗水平全国领先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全国有较强的医疗 辐射能力和影响力。中西医结合科室诊疗科目设置齐全,具有 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疾病的 能力和经验,在中西医结合防治体系建设中处于引领地位。人 才梯队结构合理,具备能够满足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设施、 设备和科研平台,能够全方位带动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和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坚持卫生健康事业的公益性,认真贯彻落 实医改相关工作,具备承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的 能力和经验。推动中西医结合医疗联合体建设,承担对口支援 任务,引领和推动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 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综合医院)应当满足以下基本 条件: (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二)具备涵盖多个专业的独立设置中西医结合或中医科 室。 (三)中西医结合、中医执业医师占全院医师比例≥10%。 (四)近 3 年,年均出院病例≥8 万例,其中中西医结合或 中医科室出院病例≥2 万例;年均门诊量≥200 万例,其中中西
10
23
2 型糖尿病性足溃疡和周围血管病
24
糖尿病性肾病
25
糖尿病足
医院中西医科室年终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本年度已经接近尾声。
在过去的一年里,医院中西医科室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医院工作总体部署,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中西医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本年度中西医科室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一)科室建设与团队发展1. 科室规模扩大:本年度,科室人员结构得到优化,新增了一批高学历、高技能的医护人员,进一步提升了科室的综合实力。
2. 设施设备更新:为了满足临床需求,科室购置了先进的诊疗设备,如中医理疗仪、艾灸床等,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诊疗环境。
3. 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中西医诊疗水平,培养了一批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医疗人才。
(二)医疗服务1. 门诊工作:本年度,中西医科室门诊量稳步增长,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
科室医师在诊治过程中,充分发挥中西医优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2. 住院治疗:科室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3. 中医特色疗法:科室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深受患者好评。
(三)科研教学1. 科研项目:本年度,科室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基金、省级科研课题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 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分享科室研究成果,提升科室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3. 教学培训:承担医学院校的实习教学工作,为培养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部分科室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导致部分患者就诊等待时间较长。
2.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经费投入有限,制约了科研工作的深入进行。
3. 中医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中医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制约了中医人才的成长。
四、工作展望1.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配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缩短患者就诊等待时间。
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
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瑶臣猎头10-10-27 16:15:11 关注度:169近20年来,在国家的引导和支持下,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迎来了改革的春天,医疗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新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医、教、研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综合医院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目前以“中西医结合为基础,特色专科门诊,专科专病病房”的医疗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
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问题必须服务于医疗模式的转变,根据我们较为成功的经验,兹对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做探讨如下。
1、人员配置1. 1门诊1. 1. 1走特色专科门诊之路目前,综合医院西医各科细分专业越来越细,因此要认真结合本院具体情况,找准西医科室薄弱环节及西医疗效不理想的一些疾病,发扬中医的传统优势,走特色专科门诊之路,以便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优良的中医医疗服务。
循证医学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中医)在诊治老年慢性病、心理疾患、功能性疾病、心脑血管病、脾胃消化病及风湿免疫病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故在门诊应设立覆盖上述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中医)专科或专病,如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肝病、中医肾病、中医脾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糖尿病、中风、风湿病、肿瘤、高血压病及皮肤病等。
此外,应打破传统的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的常规模式,针对不同疾病,准确地选用针法、灸法、按摩及气功等疗法,设立中医针灸、推拿、中医外科等专科门诊。
1. 1. 2走名中医、名专家的精品路线“西医认门儿,中医认人儿”,患者看中医愿意找有名的中医或有绝活的科室。
同时,中医学术流派很多,每个医生都有各自不同的临床实践经验,要尊重中医学术,发挥每个医生的特长。
故在发展特色专病专科门诊的基础上,要逐步创出中医科的精品,树立品牌,培养推出在当地叫得响的名中医和名专家,走名中医、名专家的精品路线。
一级医疗机构增设中医科标准
一级医疗机构增设中医科标准一级医疗机构增设中医科是指在已有一级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诊疗服务。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相关政策规定,增设中医科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标准。
以下是一级医疗机构增设中医科的标准:一、场地和设施要求1. 独立设置中医科,并有明确的标识。
2. 中医科诊疗区域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
3. 设置至少1个中医诊室、1个中医治疗室和1个中药房。
4. 中医诊室应当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并设置诊疗桌、椅、脉枕、中医诊疗仪器等设施。
5. 中医治疗室应当设置治疗床、治疗椅、治疗器具等设施。
6. 中药房应当设置中药柜、药架、药匙、药斗等设施,并保证中药饮片质量。
二、人员配置要求1. 至少有1名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且为主执业机构在本机构的中医类别医师。
2. 中医科医师应当具备3年以上中医临床工作经验。
3. 配备适量的护理人员,负责中医科的护理工作。
4. 配备适量的药剂人员,负责中药房的管理和中药制备工作。
三、诊疗服务要求1. 开展至少3类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中药煎剂等。
2. 提供中药饮片处方和中药煎剂制备服务。
3. 开展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中医咨询服务。
4.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
四、管理制度要求1. 制定中医科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诊疗安全。
2. 建立中医科医师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医师业务水平。
3. 建立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中药饮片质量。
4. 建立健全中医科病历管理制度,规范病历书写。
五、质量控制要求1. 中医科诊疗服务应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2. 定期对中医科医师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诊疗水平。
3. 加强对中药房的管理,确保中药饮片质量合格。
4. 定期对中医科诊疗服务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
综上所述,一级医疗机构增设中医科需要满足场地、设施、人员、诊疗服务、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和标准,才能保证中医科的正常运行和诊疗质量。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六篇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六篇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篇1 为加快我院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促使各学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我院医学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从全院各学科中择优选拔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经过计划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实践经验、领先技术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医院创建新一代青年医学学者队伍,形成各专业优秀学科带头人梯队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医院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方案的实施是在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医院科教科、人事科具体负责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选拔范围、条件及要求(一)选拔范围:全院临床、医技、药学及护理学科卫生技术人员。
(二)申报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医德高尚、治学严谨,身体健康,具有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精神;2.年龄:40周岁以下(申报当年);3.学历学位:本科学士及以上;4.外语:大学英语六级(或取得全国卫生系统外语水平考试合格、硕士学位全国英语考试合格、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五级等);5.计算机:取得江苏省信息化素质培训合格;6.职称: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7.论文:在省级以上正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8.科研:承担区级以上科研课题(前三名),或有完整的科研设计书,处于预试阶段拟准备申报的科研课题;9.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为科室业务骨干,具有发展潜能;10.近三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工作差错,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或获院级以上表彰。
具备上述条件,择优选拔。
(三)要求:青年人才培养对象所在科室必须能切实保证按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并且能保证提供优秀导师(一般为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在临床及科研一线固定带教。
四、选拔程序(一)申请1.由个人申请并填写青年人才工程培养申请书。
2.科室(部门)初审后推荐至科教科。
2024年科室人材培养和人材梯队建设计划(二篇)
2024年科室人材培养和人材梯队建设计划人才培养是科室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推动科室人才建设,建立科学的科室人才梯队,结合我科室人力资源现况,我科室制定了在全面提升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科室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方向。
针对科室年经医生多,且均无行医执照的问,要积极应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
从基础抓起,带动科室素质、科室医疗技术水平整体提高。
结合目前科室发展现况,将分三个阶段,阶梯性完成科室人材的人材培养及梯队建设:一、培养人才(初始阶段大约____年)为保证科室发展的长远需求,及配合医院长期发展,我学科将从个体素质提升、临床工作能力培养、科研教学能力加强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当前注重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良好临床思维的建立,过硬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
通过理论学习、技能培训,临床指导,发扬老师生对年青医生的帮、传、带,从病历书写、临床查房能力,基本手术技能等最基础的方面开始,打好人材成长的坚实基础。
从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相互竞争,客观评价几个方面,创造人材成长的良好环境。
为后期进一步优秀人材的选择,专业带头人的境况打下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为人材的培养、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成长、工作环境。
同时建立一支基础扎实,符合基层临床医疗工作及发展需求的医疗队伍。
二、组建专业、亚专业团队(发展阶段大约____年)在完成初始阶段的后期,结合医院、专业、亚专业发展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科室成员进行专业、道德、品质、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核,选拔专业或亚专业发展需要的人材,有针对性选送人材进修学习,提其高综合素质,培养成科室学科发展的领军人物或者申请引进科室发展需要学科带头人,建立工作团队,开拓科室业务发展空间。
三、团队健康发展及后备力量的培养(成熟阶段)建立工作团队,在领军人物带领下,不断开拓科室业务发展的新书面,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积极的竞争机制,人情化的关怀机制,保护团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开拓的活力。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6篇
中医药人才培育计划和实施方案6篇方案人才培育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
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育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医药人才培育计划和实施方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中医药人才培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医院“人才培育计划”选拔和培育实施方法为加强我院人才的培育,建设医院临床教育、科研和管理队伍的后备人才库,促进队伍的建设,现设立医院“人才培育计划”,以促进医院的进展。
“人才培育计划”的选拔、培育和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重点加强各重点专科、领先专科、新兴专科等的建设,由本人申报或科室推举申报,医务科组织专家评议和审定。
“人才培育计划”选拔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批选拔名额为20名,并就其中优秀者(5名)推举参加医院“优秀青年医生”的评审。
一、选拔条件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及工作责任感,能乐观承担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任务,具有奉献精神。
2、年龄40周岁以下,具有硕士讨论生学历毕业满1年以上,具有本科毕业学历毕业工作满3年,具有大专学历毕业工作满4年,具有中专毕业学历毕业工作满5年的在职临床工作人员。
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业务能力。
4、擅长团结协作,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5、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二、选拔程序1、本人申请、科室推举,填写《医院人才培育计划推举表》。
2、“人才培育计划”的选拔采纳申报者自荐由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及主管科室对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工作目标的科学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等进行评议,然后由“人才培育计划”评议小组审定批准,报院务、党委会通过。
3、入选“人才培育计划”者在院内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结果无异议后,医务科公布“人才培育计划”正式名单。
三、资助经费1、入选“人才培育计划”者培育期为两年,最高资助额为1万元人民币,并以第一年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经费资助的依据。
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管理指南
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管理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中国医疗体系中,中医药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
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目录前言 (5)组织领导及管理措施 (6)中医临床科室功能定位与设置 (8)中医专病(专科)建设 (11)中药房建设 (14)中医药人才培养 (17)中医药科学研究 (21)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建立协作机制 (24)中医药科室中医药文化建设 (26)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和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国中医药发〔2008〕14号),进一步提高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水平,在总结军地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制定了《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用于指导各级各类综合医院(含专科医院)的中医药工作。
《指南》编制分为资料收集、素材整理、实地调研、分类编写、修改完善、专家论证等几个阶段,历经2年左右的时间。
其间,广泛听取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综合医院、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指南》分为前言、组织领导及管理措施、中医临床科室功能定位与设置、中医专病(专科)建设、中药房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建立协作机制、中医药科室中医药文化建设共9个方面,对综合医院如何开展中医药工作做了详尽的介绍,力争在内容上适应需求、突出重点,体现《指南》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本次《指南》编写工作属于首次尝试。
受水平所限,《指南》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请各地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综合医院和有关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对《指南》做进一步修改完善。
组织领导及管理措施一、组织领导(一)医院应有熟悉中医药政策和知识的院长或副院长分管中医药工作,负责组织制定医院中医药发展的措施与办法,协调解决中医药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有关中医药政策措施的落实。
医院中医科管理制度
医院中医科管理制度医院中医科是指医院中专门负责中医诊疗服务的部门,具有重要的医疗功能和特殊的管理需求。
为了保障医院中医科的高效运作以及提供优质的中医服务,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人员管理、病历管理、药品管理和质控管理等方面探讨医院中医科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医院中医科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合理的人员配置和科学的管理能力影响到中医科的正常运转和工作效率。
在医院中医科管理制度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 人员聘用与岗位培训:明确中医科各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合理设置岗位职位并进行招聘和培训。
对医生、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临床水平和服务质量。
2. 值班轮岗制度:建立中医科的值班制度,确保科室内有足够的医护人员提供全天候的中医服务。
3. 临床轮转:对医生进行定期的临床轮转,使其能够熟悉不同临床情况和治疗方法,提高综合诊疗能力。
二、病历管理病历管理是医院中医科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规范临床操作和提高医疗质量。
以下是病历管理制度的要点:1. 病历书写规范:医生应按照规定的病历格式和操作流程书写病历,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计划。
2. 病历保密:医院应制定保密政策,保护患者的隐私和病历信息安全。
只有授权人员可以查看和使用患者病历。
3. 病历归档与保存:按照规定的期限和方式,将病历进行归档和保存,确保病历的可追溯性和长期保存。
三、药品管理药品管理是医院中医科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和监管都需要严格管理。
以下是药品管理制度的内容:1. 药品采购与储存:医院应建立药品采购与库存管理制度,确保供应商的合法性和药品质量的安全性。
对药品进行分类存储和定期检查,确保药品的有效期限和质量。
2. 药品使用与登记:医生在使用药品前应经过严格的处方审核,并在患者病历上记录使用的药品信息。
护士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剂量给予患者药品,并进行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
瑶臣猎头10-10-27 16:15:11 关注度:169
近20年来,在国家的引导和支持下,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迎来了改革的春天,医疗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新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医、教、研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综合医院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目前以“中西医结合为基础,特色专科门诊,专科专病病房”的医疗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
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问题必须服务于医疗模式的转变,根据我们较为成功的经验,兹对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做探讨如下。
1、人员配置
1. 1门诊
1. 1. 1走特色专科门诊之路
目前,综合医院西医各科细分专业越来越细,因此要认真结合本院具体情况,找准西医科室薄弱环节及西医疗效不理想的一些疾病,发扬中医的传统优势,走特色专科门诊之路,以便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优良的中医医疗服务。
循证医学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中医)在诊治老年慢性病、心理疾患、功能性疾病、心脑血管病、脾胃消化病及风湿免疫病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故在门诊应设立覆盖上述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中医)专科或专病,如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肝病、中医肾病、中医脾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糖尿病、中风、风湿病、肿瘤、高血压病及皮肤病等。
此外,应打破传统的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的常规模式,针对不同疾病,准确地选用针法、灸法、按摩及气功等疗法,设立中医针灸、推拿、中医外科等专科门诊。
1. 1. 2走名中医、名专家的精品路线
“西医认门儿,中医认人儿”,患者看中医愿意找有名的中医或有绝活的科室。
同时,中医学术流派很多,每个医生都有各自不同的临床实践经验,要尊重中医学术,发挥每个医生的特长。
故在发展特色专病专科门诊的基础上,要逐步创出中医科的精品,树立品牌,培养推出在当地叫得响的名中医和名专家,走名中医、名专家的精品路线。
1. 1. 3以中医功底较为深厚的中年以上人员配置门诊
基于走特色专科门诊和名中医、名专家的精品路线,门诊人员的配置应具备以下优势: ①
中医功底深厚; ②对某一专科专病有特长; ③具有一定影响力; ④门诊时间相对充分,工作
岗位较固定。
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应选择中医功底较为深厚的中年以上专家级人员配置门诊。
1. 2病房
1. 2. 1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现代医学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先进的诊疗技术相继涌现。
而传统的中医理论体系则有其相对稳定性,因而出现了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在发展速度上的矛盾。
中医药学科置身于现代医学的大范围,必须勇于打破学科界限、拓宽学科口径,坚持交叉建设原则,才能不断促进中医药技术快速发展。
通过几代人的摸索和发展,中西医结合是综合医院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来讲,综合医院内的中医病房基本上是以中西医结合为主开展工作的。
1. 2. 2走专科专病病房之路
综合医院的中医类病房设置规模往往较小,不可能象中医医院那样对所有科室进行设置,只能根据科室的历史沉淀和医院自身实际情况来设置,选择某一专科或专病作为突破口。
若病房规模较大,可选择2~3个专科来发展,若病房规模较小,应选择2~3个专病来发展。
对专科及专病的选择,必须立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优势和特色的科室或病种,且
所在医院需具有一定的西医支持力量和较为充足的病源。
对专科、专病的建设必须持之以恒,要有深度,倡导学科交叉,通过一定时间的建设,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学术影响,才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1. 2. 3以中西医结合人员配置为主
目前,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在岗医生基本上都是从各级中医院校毕业的“学院派”或西学中人员,故对中医及西医均有认识,奠定了中西医结合诊治的基础。
且在综合医院内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有一定合适的环境及各种有利条件,比如设备齐全的医疗辅助科室,西
医科室的交叉学习和交流等,较单纯中医医院而言,综合医院均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及科研
工作提供了先天优势。
因此,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的病房人员设置应以中西医结合人员为主。
2、人才培养
一门学科或科室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故人才培养是关键。
通过调查发现,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的人员素质往往位居医院的中下游,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学科发展水平低下; ②经济收入较
低;③综合医院中医类人员相对不受重视; ④难以接收到高素质的毕业生。
由于上述这些原因的限制,使得科室凝聚力相对较弱,与西医兄弟科室相比,缺乏竞争力,科室得不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本院中西医结合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医疗规模位居全国同类科室前列,学科发展取得了标志性成果—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3,被授予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勤部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全国示范单位。
总结其成功的经验, 人才培养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2. 1科室领导高度重视
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的发展除了尽可能从医院争取到一定的扶持政策外,主要是发挥科室自己的能动性。
要想从相对落后、相对薄弱的科室跃升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必须从人才培养做起。
科室领导应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在科室倡导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尊重人才的氛围。
2. 2人才结构合理化
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的人员结构大体上分为2类:一类是中医学习西医,这类人员多在中医院校接受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教育,中医知识相对较强,西医系统学习基础不够;另一类是西医学习中医,这类人员多在西医院校接受的西医教育,西医知识相对较强,中医系统学习基础不够。
就综合医院中医类科室来讲,医疗模式主要是中西医结合,门诊以特色专科为主,病房以中西医结合专科专病为主,这就要求我们的医生必须具备中西医结合的知识
结构,中医和西医深度交叉融合。
就我们的经验来看, 2种医学背景的人员各占一半较为适宜。
2. 3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2. 3. 1住院医生的培养
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基础做起,住院医生培养是毕业后教育的起点,要针对不同医学背景的住院医生制订适宜的培养计划。
本院中西医结合科在全国中医类系统率先开展了规范化的住院医生培训, 3年中西医结合基础培训, 2年中西医结合专科培训。
通过观察,该批培训学员已达到培养目标,有待进一步的接受检验。
2. 3. 2学历和学位的培养
医疗是根本,科研是动力,一个科室质的提高,必须有赖于学科的发展,高素质的人才培养
尤为关键。
科室一方面可接收优秀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另一方面可对有潜质的本科生进行学历和学位的培养。
2. 3. 3进修交流学习
根据不同的医学背景选择相应的进修内容,西学中人员可选择学习中医,中学西人员可选择学习西医。
科室亦可根据学科发展情况,派专人进修学习。
同时,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由于规模限制,往往不能较为全面的掌握目前中西医结合的优势领域,故相应同类科室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需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取长补短才能随时立于不败之地。
2. 4人才的合理引进
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的临床和科研发展方向尤为重要,由于科室规模的限制,
选择的方向不宜过多,因此科室必须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
一个新的方向,可以从小到大,逐步发展,亦可从外部引进人才,配合进修学习。
人才的引进工作必须慎重,要充分考察,合理引进。
小结
医疗、教学、科研及学科的全面发展,必将带来科室综合力的提高,经济效益亦将得到体现,中医类人员在全院的社会地位也将所有提高,这些改变将会大大提高科室凝聚力,加大对人
才的吸引力,人才培养将得到良性的发展,是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来源:医院数字图书馆)
(本文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毛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