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事故类型(新版)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最新版)及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最新版)及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今天小编整理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最新版)及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采购、储存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预防火灾、爆炸、中毒及环境污染等意外事故发生。
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公司危险化学品的日常安全管理。
3.职责3.1. 行政部负责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的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
3.2. 采购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采购供应,并提供新的危险化学品危险性能资讯。
3.3. 生产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入厂检验。
3.4. 仓管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储存及管理。
3.5. 生产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3.6. 安全管理部门、义务消防队负责组织火灾事故的紧急救援,安全管理部门、生产部、行政部、义务消防防队负责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紧急求援。
3.7. 副总经理负责新的危险化学品申购审批。
4.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4.1. 行政部负责对公司从事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进行有关危险化学品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安全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4.2. 新的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应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5.危险化学品的采购5.1. 危险化学品由采购部统一采购,采购部应掌握供方准确资讯,确保危险化学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5.2. 申请采购的危化品须经质检部和仓管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6.危险化学品的贮存6.1. 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专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
6.2. 危险化学品应当分类、分项储存,堆放时堆架之间的主要通道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得超量储存。
6.3. 危险化学品仓库应经常保持整洁,对散落的危险化学品要及时清除,用过的棉纱头,应放在指定地点妥善保管、定期处理。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https://img.taocdn.com/s3/m/b91856ea0029bd64793e2c17.png)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一、危险化学品分类危险性分类(比较通用的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又引用“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为规范性引用文件,而GB12268-2005 危险货物品名表又将“GB 6944《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作为引用文件。
危险货物的危险性按照GB 6944分为9类,有些类别再分成项别。
第1类:爆炸品1.1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2项: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3项: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4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1.6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第2类:气体2.1项:易燃气体;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2.3项:毒性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4.1项:易燃固体;4.2项:易于自燃的物质;4.3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5.1项:氧化性物质;5.2项: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有毒品)6.1项:毒性物质;6.2项:感染性物质。
第7类: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性物质;(腐蚀品)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二、各类化学品的危害特性1、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三篇)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一定危险性质的化学物质,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性质。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危险性分类标准(GHS),危险化学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易燃物质:易燃物质是指在常温下即可燃烧的物质,如气体、液体和固体。
常见的易燃物质包括气体(如乙炔、氨气)、液体(如乙醇、丙酮)和固体(如纸张、木材)。
易燃物质的危险特性主要包括易燃性、可燃性和爆炸性。
2. 易爆物质:易爆物质是指在受到热源、火焰或撞击等外部条件刺激下会产生剧烈化学反应并迅速释放大量能量的物质。
常见的易爆物质包括硝化油、硝酸酯和过氧化物。
易爆物质的危险特性主要包括易燃性、不稳定性和爆炸性。
3. 有毒物质:有毒物质是指对人体或环境具有危害性的物质。
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吸入、接触皮肤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影响。
常见的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化合物、有机溶剂和农药等。
有毒物质的危险特性主要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癌性。
4. 腐蚀物质:腐蚀物质是指能够腐蚀金属、损伤皮肤和眼睛的物质。
腐蚀物质可以在与金属接触时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金属腐蚀和损坏。
同时,腐蚀物质也可以引起皮肤灼烧和眼睛刺激等伤害。
常见的腐蚀物质包括酸类(如硫酸、盐酸)和碱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腐蚀物质的危险特性主要包括腐蚀性和刺激性。
5. 刺激物质:刺激物质是指能够刺激人体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等组织的物质。
刺激物质的主要危险性是对眼睛和皮肤的刺激作用,常见的刺激物质包括氯化氢、苯酚和甲醛等。
刺激物质的危险特性主要包括刺激性和对眼睛的刺激性。
除了以上几类,还有放射性物质、压缩气体、氧化剂和生物危害物等危险化学品。
这些危险化学品具有不同的危险特性,需要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总之,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来确定。
了解和掌握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对于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点

上述14个步骤,是包括危化品事故在内的 各类事故的发生、应急救援、调查处理、结案 一般性程序。然而由于危化品事故的固有特点, 危化品事故在一些关键步骤处理上具有鲜明的 特点。
三、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处理的特点
(一)根据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化学品特性布置现场抢 救和应急处理,避免发生次生事故
2010年1月7日17时24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316#罐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1人重伤、5人 轻伤。
事故原因是:316#罐区R202球罐出料管弯头母材焊缝 热影响区存在组织缺陷,致使该弯头局部脆性开裂,导 致碳四物料大量泄漏,泄漏汽化后的碳四物料蔓延至罐 区东北侧丙烯腈装置焚烧炉,遇焚烧炉明火引燃爆炸
316#罐共有各类储罐29个,分为3个罐区,主要储存 石脑油、拔头油、三苯、丁二烯、碳四及其烷烃类物料。 针对此种情况,现场抢救和应急处理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2013年10月
(二)在事故调查组技术小组人员与现场清理人员的 配合下,妥善处理现场,注意收集现场物证材料
3.具有连锁性。 危化品事故具有连锁发生的特点,易发生次生事故、 环境污染事件等,如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7·16” 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曾造成了大面积海域污染。 4.救援、救治难度大。 危化品事故现场往往存在发生次生事故的隐患,并 且应急救援工作常常涉及多部门和多种救援专业队伍 的配合协调,致使危化品事故的现场急救的组织工作 难度很大。 5.后果严重。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
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点:
1.生产、储存环节事故发生的几率大 。 2011年至2013年上半年,危化品事故在各个环节的 分布是:生产环节54起,使用环节5起,运输环节3起, 储存环节2起,其他环节2起。 2.爆炸、火灾、中毒窒息事故所占比重大。 2011年至2013年上半年,共发生危化品事故122起, 其中爆炸事故58起,中毒窒息事故41起,火灾事故14 起,这三种类型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2.6%。
易燃易爆危险品分类及危险分级(最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易燃易爆危险品分类及危险分级(最新版)易燃易爆危险品分类及危险分级(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易燃易爆危险品指遇火、受热、受潮、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容易燃爆的物质。
按形态,易燃易爆危险品可分为气体、液体、固体、粉尘等四类。
一、可燃气体可燃气体指凡是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爆的气体。
气体的燃烧与液体和固体不同,不需要蒸发、熔化等过程,速度更快,而且容易爆炸。
1·可燃气体危险特性分级可燃气体(蒸汽)按爆炸极限下限分为2级:(1)1级指爆炸极限下限(容积%)小于等于10的可燃气体,如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水煤气、天然气等绝大多数可燃气体均属此类;(2)2级爆炸极限下限(容积%)大于10的可燃气体,如氨、一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等少数可燃气体属此类。
在生产或贮存可燃气体时,将1级可燃气体划为甲类火灾危险,2级可燃气体划为乙类火灾危险。
2·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主要有:(1)温度爆炸性混合物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下限越低,上限增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爆炸危险性增加;(2)氧含量混合物中氧的含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是爆炸上限提高的更多。
危险化学品安全类别划分标准

危险化学品安全类别划分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
第六类: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第八类: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危化品的分类危化品指的是具有燃烧、爆炸、腐蚀、毒性、放射性等危险性的物质。
根据物质的危险特性,一般将危化品分为以下几类:1.易燃危险品易燃危险品是指那些在正常温度下能够燃烧或能够加速燃烧的物质。
例如,液体、气体或固体燃料、油类、沥青等。
对易燃危险品要格外小心,必须防止火源和氧气的接触,避免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2.易爆危险品易爆危险品是指那些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自行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例如,火药、炸药、喷雾器等。
使用易爆危险品时要特别小心,防止其接触火源或静电电荷等,以免发生爆炸及其它意外事故。
3.有毒危险品有毒危险品是指那些对人类、动物、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的物质。
例如,烟雾、有毒气体、强酸、强碱等。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一、易燃气体
28
河南消防职业培训学校(漯河站) 2019/8/14
1.易燃易爆性
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处于燃烧浓 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着火源都能着火或爆炸, 有的甚至只需极微小能量就可燃爆。易燃气体与易燃 液体、固体相比,更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一燃 即尽。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易 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氢气 (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的爆炸极限的范围分 别为:4.1%~74.2%、12.5%~74%、5.3%~15%。同时, 由于充装容器为压力容器,受热或在火场上受热辐射 时还易发生物理性爆炸。
危险化学品在不同的场合,其叫法不一。如:在生产、 经营、使用场所统称化工产品,一般不单称危险化学品; 在运输过程中,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上运输、 航空运输都成为危险货物;在储存环节,一般又称为危 险物或危险品。当然作为危险货物、危险物品,除危险 化学品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物品。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中 称呼也不一样,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 称“危险物品”,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称 “危险化学品”。
Ⅰ组
常温 常压
实验人员将手指伸 入浸泡有黄磷的水 中,并与固体黄磷 充分接触,3分种后 ,用水洗涤观察。
感受:水下人体肌肤与黄磷 接触像与石头接触一样,无 任何不适;
现象:水洗后,手指肌肤有 粗糙感。
黄磷固体在水中对皮肤没 有灼伤作用;但稀磷酸( PH<4)对肌肤有一定的 腐蚀性。
Ⅱ组
常温 常压
将固体黄磷用手直 接拿住,从水中拿 出,在空气中停留 约15秒,然后迅速 放回水中。用水洗 手观察。
执行第三点,就是紧急送医!因为酸的化学反应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模版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模版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等特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一定威胁的化学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危险化学品,国际上普遍采用了危险化学品分类系统。
危险化学品分类主要依据化学品的物理性质、毒理学特性、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区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1. 爆炸品爆炸品是指能够在特定条件下迅速放出大量能量并引起爆炸的物质。
根据不同的爆炸机理和特性,爆炸品又分为炸药、火药、雷管等多种类型。
爆炸品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2. 氧化剂氧化剂是指能够较容易地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释放氧气并支持燃烧的化学品。
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能够加剧火势和燃烧速度。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在处理和存储氧化剂时,需要注意避免与易燃物、可燃物等物质接触,以免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3. 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是指具有低闪点和挥发性的液体,遇到明火、高温或火花时容易燃烧或爆炸。
常见的易燃液体包括酒精、汽油、溶剂等。
易燃液体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避免与高温物体接触,同时要配备适当的灭火设备和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
4. 酸和碱酸和碱都属于腐蚀品,即能够损害人体组织或其他物质的化学品。
酸通常呈酸性,碱则呈碱性,两者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腐蚀性能。
在处理酸和碱时,需要注意防止溅入眼睛、皮肤接触或误食等事故,同时要妥善储存和使用。
5. 毒害品毒害品是指能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包括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等。
毒害品的危害取决于其毒性和浓度,其接触途径有吸入、皮肤接触、误食等。
在处理和储存毒害品时,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口罩、手套等。
6. 吸入性毒剂吸入性毒剂是指能够以气态或颗粒形式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对肺部造成损害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吸入性毒剂包括苯、甲醛、氨气等。
在接触吸入性毒剂时,需要注意使用防护设备,保持通风良好的工作环境。
化工事故主要类型及应急处置原则课件PPT

主要内容
一、化学品危险特性及分类 二、化工事故主要类型及典型案例 三、典型化工事故的处置原则 四、我国预防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管理思路 五、加强化工事故应急处置的几点建议 六、大型油罐全表面火灾扑救技术方案和分析
2
一、化学品危险特性及分类
种类繁多: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化学品已超过1000余万 种。其中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的化学品有4.5万种, 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的危险化学品有3823种,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的剧毒化学品有335种。
2012年6月29日4时19分,广州沿江高速南岗段发生一起货车与油罐 车(装有溶剂油)追尾重大交通事故,油罐泄漏,溢油流到桥下货柜 堆场,引发大火,事故造成20人死亡,27人受伤,其中18人重度烧伤 。
2012年8月26日2时许,陕西省延安市境内的包茂高速公路安塞 服务区南出口处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双层卧铺客车和一辆甲醇运 输罐车追尾后两车起火,造成36人死亡。发生事故的客车核载39人, 实载39人,事故发生后仅有3人逃生。
(3)有毒有害( 毒性、腐蚀、环境污染、职业健康)
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即染毒动物半数死 亡的剂量或浓度。此是将动物实验所得的数据经统计处理而 得。
毒害品的分级,按化学组成和毒性大小,分为: 一级无机毒害品一级有机毒害品 二级无机毒害品二级有机毒害品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
我国把爆炸下限<10%可燃气体划为一级可燃气 体。存在一级可燃气体的场所在《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中规定为甲类危险场所。
2008年8月26日6时45分,广西河池市广西维尼纶公司发生厂 区空间爆炸恶性事故,造成20人死亡、60人受伤,周边3公里内约 1.15万名居民被紧急疏散。
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1、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1.1.危险化学品特性(1)本公司丙烯腈、氯苯、乙基氯化物等为可燃、易燃液体,在贮存、运输过程中若发生泄露,可能引起爆炸、火灾等事故。
(2)本公司三氯乙酰氯、乙基氯化物、氢氧化钠为腐蚀类化学品,如发生储罐、生产设备罐体泄漏,导致人员伤害,造成经济损失。
(3)本公司化学品三氯乙酰氯、丙烯腈、毒死蜱原药为中等毒化学品,一旦进入府河,对下游河水造成严重影响。
其危险特性详见附件九。
1.2危险化学品分布情况公司事故风险潜在于生产装臵、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等环节。
表8.1-7 湖北犇星农化有限责任公司功能单元划分序号单元名称单元作用主要危险物质1 生产车间生产三氯乙酰氯、丙烯腈、乙基氯化物、氢氧化钠、毒死蜱等2 仓库及罐区储存各类物品丙烯腈、氯苯、氢氧化钠、乙基氯化物等1.3 可能导致的事故分析本公司危险物质主要为三氯乙酰氯、丙烯腈、氯苯、乙基氯化物、氢氧化钠、毒死蜱原药。
储罐区的丙烯腈、氯苯均属易燃液体,泄漏后易引起燃烧爆炸,公司事故风险主要类型有:(1)丙烯腈、氯苯储罐泄露引发的火灾或爆炸;(2)三氯乙酰氯、丙烯腈、毒死蜱原药等毒物泄露;(3)三氯乙酰氯、乙基氯化物、氢氧化钠腐蚀物质泄露。
公司危险化学品可能导致的事故主要为泄漏、火灾、爆炸,详见附件十。
预防措施见综合应急预案4.1。
(1)丙烯腈储罐泄露引发的火灾或爆炸;本公司所用原料中丙烯腈为易燃、易爆、易挥发物质,火灾分类为甲B类,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且丙烯腈的爆炸极限为 2.8-28%,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因此生产过程中尤其需要引起注意和高度重视。
公司丙烯腈储罐破裂事故易导致火灾危险,根据事故模型设定泄漏量为1386kg,由此算得火焰高度为18.5m,燃烧时间232s。
现对其热辐射危害距离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8.3-2。
表8.3-1 热辐射通量对应的损害情况热辐射通量(KW/m 2)对设备的损害对人体的损害损害级别37.5 操作设备全部损坏1%死亡/10秒100%死亡/分钟A25.5 在无火焰,长时间辐射下,木材燃烧的最小能量重大损伤/10秒10%死亡/分钟B12.5 有火焰时,木材燃烧塑料熔化的最低能量1度烧伤/10秒1%死亡/1分钟C4.0 - 20秒以上感觉疼痛 D1.6 - 长期辐射,无不舒服感E表8.3-2 火灾热辐射危害范围子项储罐破裂释放量(kg)1386 燃烧速率(kg/m2〃s)0.076 燃烧时间(s)232火焰高度(m)18.5不同辐射通量对应半径(m)37.5 KW/m27.3 25.0 KW/m29.6 12.5 KW/m214.7 4.0 KW/m226.1 1.6 KW/m240.4根据表8.3-2可以看出,如果储罐破裂导致丙烯腈泄漏发生火灾事故,最大危害半径为40.4m。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与后果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与后果(一)危险化学品事故危险化学品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撞击、振动、接触热源或火源、日光曝晒、遇水受潮和遇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的化学品。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危险化学品主要危害包括活性与危险性、燃烧性、爆炸性、毒性、腐蚀性和放射性。
由于危险化学品具有上述特性,因此危险化学品大量排放或泄漏后,可能引起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可污染空气、水、地面和土壤或食物,同时可以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引起群体中毒甚至死亡事故发生。
总之,危险化学品事故系指一种或数种物质释放的意外事件或危险事件。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激变性、群体性,在发生重大或灾害性事故时常可导致严重事故后果,因此现场急救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医疗救护工作,有其特定的内涵,再加上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常常涉及多部门和多种救援专业队伍的配合协调,致使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现场急救的组织工作尤其重要。
(三)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后果引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原因很多,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所以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后果也大不相同,可引起爆炸和燃烧,或中毒,因而常常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上行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导致液氯大面积泄漏。
中毒死亡者达28人,送医院治疗285人,疏散村民群众近1万人,造成京沪高速公路宿迁至宝应段关闭20个小时。
2005年11月13日,吉林双苯厂一车问发生爆炸,造成当班的6名工人中5人死亡、1人失踪,事故还造成60多人不同程度受伤,爆炸后紧急疏散近1.2万名大学生和3万居民,避免造成进一步的人员伤亡.危险化学品事故对作业人员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1.中毒引起中毒的危险化学品有以下种类:气体(如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刺激性气体如氮氧化物、氯、氨、二氧化硫等),有机溶剂(苯胺、三硝基甲苯等),以及有机磷农药等。
危险化学品(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危险特性及事故类型

危险化学品(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危险特性及事故类型分析了原油、天然气、液化气、轻质油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提出了可能引发的井喷、火灾、爆炸、中毒、环境污染等事故发生的机理。
石油开采业为石油化工、石油炼制提供主要原料来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能源产业。
石油开采过程中生产的危险化学品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甲烷)、液化石油气、稳定轻轻等,属于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液化气体。
由于所处理物料的危险性及工艺过程的危险性,对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掌握石油开采过程中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事故类型,对保证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石油开采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按照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类别划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其危险性包括燃烧性、爆炸性、腐蚀性、活性和毒性等。
危险化学品事故往往具有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损失巨大的特点。
如1948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650人丧生、数千人受伤;1993年8月5日深圳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6万人转移。
这些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事故,尽管起因和不尽相同,但都是失控的偶然事件。
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大量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化学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
1.1石油1.1.1理化特性深色粘稠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并可与水形成乳状液;相对密度(水=1)0.8~0.98;pH值7;沸点(℃)常温-500℃;闪点(℃)28;爆炸极限1.0%~10.0%。
1.1.2危险性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我国原油多属石蜡基原油,以烷烃对人的影响为主。
【可编辑全文】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及燃爆特性

甲类
8
PH3磷化氢
第类
有毒气体
强还原剂。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
9
CH4甲烷
第类
易燃气体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甲类
10
CH3F氟甲烷
第类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他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甲类
32
P4白磷;黄磷
第类自燃物品
危险特性:白磷接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燃烧和爆炸。在潮湿空气中的自燃点低于在干燥空气中的自燃点。与氯酸盐等氧化剂混合发生爆炸。其碎片和碎屑接触皮肤干燥后即着火,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
甲类
33
汽油
第类 易燃液体
危险特性: 易燃,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危险。挥发的气体对人体有害。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当达到一定温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甲类
34
清 漆
第类 中/高闪点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本品的稀释剂由易燃液体溶剂油、苯类、酮类、酯类、醇类等组成,几乎都是有机物,绝大部分都是能够燃烧的。挥发出来的蒸汽和空气混和达一定比例后,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它的蒸汽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如遇到静电、火花、火星等,就容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危险化学品分几类

危险化学品分几类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及废弃处理等过程中可能对人类健康、财产以及环境造成危害、危险或者深切影响的物质。
根据其危害程度和特性,可以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几类。
本文将从危害特性、危害程度以及使用领域等多方面来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一、按危害特性:1.易燃物易燃物是指在20℃下容易燃烧、能够自行燃烧或者加热后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
大多数易燃物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蒸气压,容易发生爆炸、火灾等危险事故。
常见的易燃物有汽油、煤油、乙醇、丙酮、液化气等。
2.氧化剂氧化剂是指能够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
它们的存在可以加速其他物质的燃烧反应,极易引起火灾或爆炸。
常见的氧化剂有硝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3.毒性物质毒性物质是指能够对人体或其他生物体造成损害或危险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食入、皮肤吸收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生理、生化、免疫等方面造成损害或毒性反应。
常见的毒性物质有氰化物、酸、碱、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有机溶剂等。
4.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散发放射性能量、放射性杂质或者其他放射性能量所产生的物质。
放射性物质极易对人体造成辐射损害,引起疾病或者癌症等。
常见的放射性物质有铀、钚、镭、氡等。
二、按危害程度:1.特别危险化学品特别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对人类、财产及环境造成巨大损害的化学品。
其危害程度较高,需要严加控制。
常见的特别危险化学品有氯气、硫酸、氰化氢、硝酸等。
2.剧毒化学品剧毒化学品是指对人体有极其严重危害作用的化学品。
其毒性大、浓度低,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严重影响。
一旦接触,要立即进行抢救。
常见的剧毒化学品有砒霜、三氯甲烷、氟化氢酸等。
3.易制爆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是指容易发生爆炸的化学品。
当这些化学品受到刺激或者受到不适当处理时,会引发强烈的爆炸能量,对人体、财产和环境可能造成巨大的破坏。
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与特点

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与特点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与特点一、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一)危险化学品事故大分类化工企业的原料、中间体和产品大多是危险化学品,发生的事故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较大的大多是危险化学品事故。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特性,以及危险化学品事故定义的研究,将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型分为6类:(1)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2)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3)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窒息事故(4)危险化学品灼伤事故(5)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6)其他危险化学品事故(二)危险化学品事故小分类上述6类危险化学品事故可分为若干小类,具体分类如下:(1)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指燃烧物质主要是危险化学品的火灾事故。
具体又分若干小类,包括易燃液体火灾、易燃固体火灾、自然物品火灾、遇湿易燃物品火灾、其他危险化学品火灾。
易燃液体火灾往往发展到爆炸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单纯的液体火灾一般不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由于大多数危险化学品在燃烧时会放出有毒气体或烟雾,因此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中,人员伤亡的原因往往是中毒窒息。
(2)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指危险化学品发生化学反应的爆炸事故或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的物理爆炸事故。
具体又分若干小类,包括爆炸品的爆炸,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的火灾爆炸,易燃液体的火灾爆炸,易燃气体爆炸,危险化学品产生的粉尘、气体、挥发物的爆炸,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的物理爆炸,其他化学反应爆炸。
(3)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窒息事故:指人体吸入、食入或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或者化学品反应的产物,而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
具体又分若干小类,包括吸入中毒事故(中毒途径为呼吸道)、其他中毒和窒息事故。
(4)危险化学品灼伤事故:指腐蚀性危险化学品意外地与人体接触,在短时间内即在人体被接触表面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明显破坏的事故。
腐蚀品包括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和其他不显酸碱性的腐蚀品。
化学品灼伤与物理灼伤(如火焰烧伤、高温固体或液体烫伤等)不同。
危化品安全风险及事故认识

危化品安全风险及事故认识一危化品与安全1.危化品的分类及其危险性按照《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危化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危化品具有不同程度的燃烧、爆炸、毒害、腐蚀等特性,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火源、日光、暴晒,遇水受潮、温度变化或遇到性质相抵触的其他物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引起燃烧、爆炸、中毒、灼烧等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事放。
(1)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化学品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临界温度低于50℃。
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3)易燃液体本类化学品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怀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4)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与特点

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与特点一、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一)危险化学品事故大分类化工企业的原料、中间体和产品大多是危险化学品,发生的事故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较大的大多是危险化学品事故。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特性,以及危险化学品事故定义的研究,将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型分为6类:(1)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2)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3)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窒息事故(4)危险化学品灼伤事故(5)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6)其他危险化学品事故(二)危险化学品事故小分类上述6类危险化学品事故可分为若干小类,具体分类如下:(1)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指燃烧物质主要是危险化学品的火灾事故。
具体又分若干小类,包括易燃液体火灾、易燃固体火灾、自然物品火灾、遇湿易燃物品火灾、其他危险化学品火灾。
易燃液体火灾往往发展到爆炸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单纯的液体火灾一般不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由于大多数危险化学品在燃烧时会放出有毒气体或烟雾,因此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中,人员伤亡的原因往往是中毒窒息。
(2)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指危险化学品发生化学反应的爆炸事故或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的物理爆炸事故。
具体又分若干小类,包括爆炸品的爆炸,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的火灾爆炸,易燃液体的火灾爆炸,易燃气体爆炸,危险化学品产生的粉尘、气体、挥发物的爆炸,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的物理爆炸,其他化学反应爆炸。
(3)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窒息事故:指人体吸入、食入或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或者化学品反应的产物,而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
具体又分若干小类,包括吸入中毒事故(中毒途径为呼吸道)、其他中毒和窒息事故。
(4)危险化学品灼伤事故:指腐蚀性危险化学品意外地与人体接触,在短时间内即在人体被接触表面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明显破坏的事故。
腐蚀品包括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和其他不显酸碱性的腐蚀品。
化学品灼伤与物理灼伤(如火焰烧伤、高温固体或液体烫伤等)不同。
物理灼伤是高温或低温造成的伤害,使人体立即感到强烈的疼痛,人体肌肤会本能地立即避开。
危化品 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 什么是雷德气压? • 雷德蒸气压(reid vapour pressure):汽油 挥发度表示方法之一种,指汽油在摄氏 37.8℃(100℉),蒸气油料体积比为四 比一时之蒸气压。
• 测定:将汽油放在一密封容器内,上面 有四倍于液体容积的大气容积,在温度 为37.8℃时测出的油蒸气压力。
3
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分类
• • • •
• • • • •
第l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 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 (GB13690-1992)
20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特性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不允许泄漏。其原 因除有些气体有毒、易燃外,还因有些 气体相互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爆 炸。 例如:氢气与氯气、氢气与氧气、乙炔与 氯气、乙炔与氧气等。 因此,凡内容物为禁忌物钢瓶应分别存放。
21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特性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具有爆炸性外, 有的还具有易燃性(如甲烷、氢气、液 化石油气)、助燃性(如氧气、压缩空 气)、毒害性(如硫化氢、二氧化硫、 氯气等)、窒息性(如二氧化碳、氮 气),虽无毒、不燃、不助燃,但高浓 度将导致人员窒息死亡。
22
第四节 易燃液体
• 本类物品指闭杯闪点≤61℃的易燃液体、液体 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 其危险性已列人其他类别的液体。闭杯闪点是 指采用闭杯的方式测定得到的闪点。 • 本类物品在常温下容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 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汽车加油站存在地 沟、洼坑等时,汽油蒸汽在此集聚,遇到引火 源就发生爆炸,其原因就是汽油属于此类易燃 液体,具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化⼯⽣产危险的原因:1. 化⼯⽣产的物料绝⼤多数具有⽕灾、爆炸、毒性等危险性;2. ⽣产⼯艺过程复杂、⼯艺条件苛刻,⾼温、⾼压、强腐蚀;3. ⽣产规模⼤,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4. ⽣产设备⾼⼤等特点。
何谓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产、储存、运输、使⽤、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
第⼀节危险化学品分类第l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体和液化⽓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有毒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依据《常⽤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第⼆节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触发因素作⽤下,能发⽣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量⽓体和热量,使周围压⼒急剧上升,发⽣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外界触发因素——如受热、压、撞击等也包括⽆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爆炸危险,或仅产⽣热、光、声响或烟雾等⼀种或⼏种作⽤的烟⽕物品。
按危险性分为5项。
①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梯恩梯(2,4,6-三硝基甲苯)、⿊索⾦(环三次甲基三硝胺)、泰安(季戊四醇四硝酸酯)、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硝化⽢油等烈性炸药,⽆烟⽕药、硝化棉等⽕药,⿊⽕药及其制品,爆破⽤雷管、⾮电雷管、弹药⽤雷管等⽕⼯品均属此项。
②具有抛射危险,但⽆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带有炸药或抛射药的⽕箭、⽕箭弹头,装有炸药的炸弹、弹丸、穿甲弹,⾮⽔活化的带有或不带有爆炸管、抛射药或发射药的照明弹、燃烧弹、催泪弹、毒⽓弹,以及摄影闪光弹、照明弹、不带雷管的民⽤炸药、民⽤⽕箭等,均属此项。
③具有燃烧危险和较⼩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速燃导⽕索,点⽕管,点⽕引信,油井药包,礼花弹等,均属此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事故类型(新版)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事故类型(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分析了原油、天然气、液化气、轻质油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提出了可能引发的井喷、火灾、爆炸、中毒、环境污染等事故发生的机理。
石油开采业为石油化工、石油炼制提供主要原料来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能源产业。
石油开采过程中生产的危险化学品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甲烷)、液化石油气、稳定轻轻等,属于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液化气体。
由于所处理物料的危险性及工艺过程的危险性,对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掌握石油开采过程中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事故类型,对保证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石油开采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按照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类别划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其危险性包括燃烧性、爆炸性、腐蚀性、活性和毒性等。
危险化学品事故往往具有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损失巨大的特点。
如1948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650人丧生、数千人受伤;1993年8月5日深圳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6万人转移。
这些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事故,尽管起因和不尽相同,但都是失控的偶然事件。
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大量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化学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
1.1石油1.1.1理化特性深色粘稠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并可与水形成乳状液;相对密度(水=1)0.8~0.98;pH值7;沸点(℃)常温-500℃;闪点(℃)<28;爆炸极限1.0%~10.0%。
1.1.2危险性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我国原油多属石蜡基原油,以烷烃对人的影响为主。
长期接触烷烃,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尤其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胃肠道疾病发生率增高和机体抵抗力下降等。
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原油易出现油疹,主要为痤疮和毛囊炎型变化。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对空气、水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受撞击、摩擦,遇明火或其它点火源有爆炸危险。
使用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2天然气(甲烷)1.2.1理化特性常温下为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相对密度(水=1)0.42(-164℃),(空气=1)0.55;熔点(℃)-182.5;沸点(℃)-161.5;饱和蒸气压(kPa)53.32(-168.8℃);燃烧热(kJ/mol)889.5;临界温度(℃)-82.6;临界压力(MPa)4.59;引燃温度(℃)538;最小点火能(mJ)0.28;最大爆炸压力(MPa)0.717;闪点(℃)-188;爆炸极限5.3%~15.0%。
1.2.2危险性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险: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空气中含量达25%~30%以上使氧含量明显降低而能引起一系列缺氧症状。
如含硫化氢及一氧化碳,毒性增加。
接触高浓度时常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率加速等症状。
严重时可出缺氧窒息、昏迷、呼吸困难以至脑水肿、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长期接触一定尝试的天然气,有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恶心、食欲不振、无力等症状。
皮肤直接接触液体可致冻伤。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剧毒,对水生环境可能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发生剧烈反应。
1.3液化气(液化石油气)1.3.1理化特性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常压冷却或常温加压下可变为液态;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相对密度(水=1)0.5,(空气=1)1.2~2.0;引燃温度(℃)426~537;闪点(℃)-74;爆炸极限5.0%~33.0%。
1.3.2危险性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
燃烧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1.4轻质油1.4.1理化特性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溶于醇及有机溶剂;相对密度(水=1)0.78;熔点(℃)-182.5;沸点(℃)20;闪点(℃)-2;爆炸极限1.1%~8.7%。
1.4.2危险性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易燃,使用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石油开采过程中危险化学品主要事故类型由于石油、天然气(甲烷)、液化石油气、稳定轻烃等危险化学品具有燃烧性、爆炸性、腐蚀性和毒性等固有的危险特性,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易引发事故。
其事故类型主要包括井喷、火灾、爆炸、中毒和环境污染等。
2.1井喷事故油气井井喷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种工程事故。
由于地质及工程技术人员对地层岩性、物性、压力等认识不清,设计及施工安全措施不当,应急抢险不及时,往往会造成强烈井喷或无控制井喷。
发生井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多数油气井有高压层和漏失层,作业施工时井筒内压井液受油气层高压流体的影响其密度逐步降低,以及漏失层的严重漏失,造成井筒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致使液柱与地层压力失去平衡,若无及时的补救措施,易引发井喷;井口设备装置、井身结构、油层套管、技术套管等内在的质量问题、完井固井质量问题,以及受地面、地下流体的侵蚀和长期生产维护不及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设备破坏,破裂渗漏,也能引起井喷;井下工具、分隔器胶皮失灵,解封不开,起钻时抽吸地层,同样会引起井喷。
这是井喷发生的客观原因。
由于地质、工程设计的失误,导致施工的盲目性;无预防措施或措施不当;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误操作以及在施工中使用的压井液质量不合格;不按设计施工;防喷设备、工具不配套,设备故障;未制定突发事故抢险应急预案或未演练,应急能力差;采油过程中井口人为破坏等,是导致井喷事故的人为责任原因。
还有一些如地震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的因素,也能引起井喷。
2.2火灾事故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石油、天然气等泄漏后,一旦遇明火或火花,达到其最小点火能量时即被点燃,扑救不及时就造成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最常见的事故。
不同燃烧形成的火灾危险性不同。
可燃气体的燃烧包括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发生的燃烧为混合燃烧,混合燃烧反应迅速,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危险性大。
可燃性气体由管中喷出,与周围空气接触,可燃性气体分子与氧分子相互扩散,一边混合一边燃烧,即扩散燃烧。
在扩散燃烧中,只是部分氧进入反应带参加反应,燃烧不完全。
可燃液体的燃烧分为蒸发燃烧和分解燃烧。
发燃烧是可燃液体本身不燃烧,而只是由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气进行燃烧。
这种形式的燃烧蒸气被点燃起火后,形成的火焰温度进一步加热了可燃液体表面,从而加速可燃液体的蒸发,使燃烧继续蔓延和扩大。
可燃液体的分解燃烧是可燃液体受热分解而产生可燃气体的燃烧。
点火源是燃烧的基本要之一,明火、静电放电、电火花和雷电火花、摩擦或使用非防爆工具、车辆产生的火花,都可能成为易燃液体及易燃气体的点火源,都能引发火灾事故。
石油、天然气易燃性与燃烧极限、最小点火能、闪点、自燃点、燃烧速度、火焰蔓延速度以及燃烧温度等有关,也与沸点、导电率、密度、粘度、与水混合性等有关。
特别是石油的沸溢、爆喷特性和静电聚集特性,决定了石油火灾的易发生、发展,很难控制与扑灭。
2.3爆炸事故石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轻质油的爆炸,以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为主要形式。
其爆炸虽然发生于瞬间,但也存在一个发展过程。
一是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阶段,即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扩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或火花后开始燃爆;二是连锁反应阶段,爆炸性混合物与点火源接触后便有自由原子基生成而成为连锁反应的作用中心,热和连锁载体向外传播,促使邻近一层爆炸混合物起化学反应,然后这一层又成为热和连锁载体的源泉,从而引起另一层爆炸混合物的反应。
火焰是以一层层同心圆球面的形式向各方面蔓延。
若在火焰的扩散线路上有遮挡物,燃烧热的积聚导致气体温度上升,连锁反应急剧加速引起压力的急剧增加,使爆炸威力升级;三是完成爆炸阶段,爆炸力造成破坏,甚至造成灾难。
影响石油爆炸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闪点、爆炸极根、电阻率、粘度、受热膨胀系数等,闪点越低、爆炸极限越宽、电阻率越大、粘度越低、受热膨胀系数越大,则爆炸危险性越大。
影响天然气爆炸危险性的主要因素自燃点、爆炸极限、密度、扩散系数、爆炸威力指数等,自燃点越低、爆炸极限越宽、与空气密度越相近、扩散系数越大、爆炸威力指数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2.4中毒事故石油、天然气及其蒸气具有一定的毒性。
石油蒸气石油气经入的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而产生急性及慢性中毒。
当空气中含量为0.28%时,人在该环境下经过12~14min便会有头晕感;当含量达到1.13%~2.22%时,人将难以支持;含量更高时,人会立即晕倒,失去知觉,造成急性中毒,并可能导致窒息死亡。
若皮肤经常与油品接触,则会产生脱脂、干燥、裂口、皮炎或局部神经麻木等症状;油品进入口腔、眼睛时,会使粘膜枯萎,有时还会引起局部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