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园林的政治文化意蕴_王书艳

合集下载

《古代文人的府邸与园林:雅士的境遇与情趣》

《古代文人的府邸与园林:雅士的境遇与情趣》

古代文人的府邸与园林:雅士的境遇与情趣一、介绍古代文人府邸与园林的背景和意义在古代中国,文人雅士常常追求自然之美和心灵的宁静。

他们喜欢在自己的府邸中营造出一个独特而富有诗意的环境,以满足他们对艺术和美学的追求。

古代文人府邸和园林不仅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更是体现了他们品味、修养和世界观的象征。

二、古代文人府邸与园林设计特点1."小住"理念:古代文人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追求静谧并能够融入自然。

因此,他们倾向于选择小型而精致的建筑结构。

2.园林布局:古代文人府邸中常设有演唱厅、藏书楼、雅集处等不同功能区域,并利用水池、假山、亭台等元素来打造富有层次感和景深感的园林布局。

3.意境表达:古代文人府邸与园林通过景色、装饰品、摆设等手法,表达诗意和情趣。

常见的意象有脆李花、竹子、水墨画等。

4.人文氛围:园林中常保留着文人雅士的字画和书法作品,以及他们与友人举办的文艺活动的痕迹。

这些都为府邸营造出一种浓厚的人文氛围。

三、著名的古代文人府邸和园林1.苏州拙政园:由明代词人王献之扩建而成,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其精巧的设计和精致的布局成为了后世私家园林建筑的典范。

2.杨柳青书画社:位于北京的杨柳青书画社是清代著名学者郑板桥在自家府邸中创办的一处艺术圈子。

这里汇聚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书法和绘画大师,成为当时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场所。

3.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是古代文人钟嵘和牛希济等多位文学家题咏的地方。

园林内有诗碑、石刻和咏景亭,使整个府邸充满了文学气息。

四、古代文人府邸与园林的影响1.文化传承:古代文人府邸与园林成为了当时艺术、诗词等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他们不仅收藏了大量艺术品和书籍,也促进了友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美学价值:这些古代文人府邸与园林以其雅致的设计和独特的意境,对后世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现代私家园林都借鉴了古代文人府邸与园林的设计理念。

3.品味教育:通过研究古代文人府邸与园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深入探索古代雅士们追求自然美和心灵净化的精神世界。

家国情怀影响下的宋代文人园林特征分析

家国情怀影响下的宋代文人园林特征分析

156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2.16的风格。

当时园林建设甚多,绮丽豪华与清纯优雅共存,其中文人园林风格占造园主流,并影响到其他园林甚至皇家园林。

1文人园林的概念文人园林不仅包括文人经营或拥有的园林,也泛指受到文人情趣、文人精神浸润的一种园林[2]。

文人园林这种风格最早起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世流园林,经唐朝的兴盛,到了宋代,文人执政,文人的情趣爱好浸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园林被附上文人色彩,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出现了文人园林。

这时的文人园林简约、自然而且高雅。

2影响文人园林的家国情怀文人园林形成的深层次因素是传统文化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的影响。

中国“士”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基础。

《大学》有言:“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两宋时期,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状态,却频繁受到外族的侵扰。

内忧外患的环境,使宋代文人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3]。

在文人的忧国忧民、对国土的眷恋等深层次因素的影响下,文人园林呈现出乡土性、崇尚自然、简约实用并蕴含高雅的文化等特征。

3蕴含家国情怀的文人园林特征3.1眷恋乡土,师法自然的景观3.1.1乡土格局乡土景观是当地人在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在历史岁月中留下浓厚的人文精神,也是士人的一种情感归宿。

南北朝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丘迟用这种乡土景观感动陈伯,陈伯最终归降。

中国山川秀丽,山水众多,其中山地(包括高原、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2/3,多河湖。

摘要 宋代文人地位高,普遍受人尊敬。

他们自幼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受其影响热爱祖国,眷恋国土,有着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在这种思想意识的影响下,经由他们主持营建的,或者受其影响修建的园林呈现出简约、朴素、乡土化和高雅的特征,被称为“文人园林”,并成为一种造园主流。

唐代文人园林的营造实践

唐代文人园林的营造实践

唐代文人园林的营造实践作者:禄梦洋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12期摘要:白居易(772-864)营造的宅院为唐代文人私家园林的代表,白居易的园林营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重视选址,在置石、理水、植物方面有着独特的造园手法。

关键词:白居易;园林;营造隋唐时期(589-960)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全盛时期。

在雄厚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化影响下园林盛行,园林艺术也极大的提高。

唐中期,文人政治上的失意,使得“中隐”思想盛行,园林成为文人士大夫情感精神的栖居地。

白居易一首《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喧嚣。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1]道出“中隐”盛行的缘由。

这一时期白居易的宅院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的私家园林是唐朝文人园林的的典范。

白居易(772-846),是我著名的唐代诗人,创作的诗歌类型多样,尤以讽喻诗,闲适诗突出。

其中闲适诗记录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并且有大量诗文透露其园林营造的思想智慧。

白居易重视宅园的选址,并且重视在宅园营造中置石、理水、栽植等园林营造要素的作用。

白居易一生共营造过四个宅园:洛阳履道坊、庐山草堂、渭上南园、长安新昌坊。

这四个宅院中宅园中尤以洛阳履道坊宅园和庐山草堂为其园林宅园中的代表作。

白居易凭借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进行过很多园林营建活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造园手法、造园思想。

一、园林营造追求自然意趣唐代著名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的心源”,虽是画论,但是与中国古代园林崇上“师法自然”艺理相同。

作为著名诗人的白居易一生热爱游历于大山大水自然之中,这一爱好使得白居易深得自然之精髓,对其造园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选址方面,白居易选择风景佳地作为其园址。

其在洛阳的履道坊宅院虽然处于城市之中,却是繁华热闹处的幽境之所。

在《池上篇·序》:“都城风土之胜在东南隅,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

西闬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乐天退老之地”[2]。

唐朝的宫廷建筑与园林设计

唐朝的宫廷建筑与园林设计

唐朝的宫廷建筑与园林设计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也是宫廷建筑与园林设计达到巅峰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宫廷建筑被赋予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内涵。

同时,唐朝的园林设计也成为了后世的典范,不仅强调了自然美的追求,还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本文将详细探讨唐朝宫廷建筑与园林设计的特点和影响。

一、宫廷建筑的特点1. 大规模、雄伟壮观:唐朝的宫廷建筑追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体现了当时帝国的强大和尊贵。

以长安宫为例,它占地广阔,有着宏伟的建筑群,包括殿宇、楼阁、庭院等。

这种大规模的建筑体系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展现了皇帝的威严与权力。

2. 建筑材料丰富多样:唐朝的宫廷建筑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建筑材料,如木材、砖石、琉璃等。

这些材料不仅保证了建筑的坚固和耐久性,还增添了建筑的华丽和装饰效果。

例如,琉璃瓦的使用使得建筑在阳光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效果,充满了艺术感。

3. 建筑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唐朝的宫廷建筑布局合理,各部分的功能设计齐全。

例如,宫殿、寝宫、宴会厅等都有明确的定位和用途。

这种合理的布局和功能设置使得宫廷建筑体现了一种秩序,同时也为帝王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二、园林设计的特点1. 自然与人工的结合:唐朝的园林设计注重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追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园林中的湖泊、山石、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与人工建构的亭台楼阁、回廊走廊相互交融,共同呈现出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2. 侧重观赏与游憩功能:唐代的园林设计鼓励人们在其中观赏和游憩。

园林中设置了精心设计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供人们欣赏风景、小憩休息。

同时,这些景点的布置也考虑到了人们的行走路径和视觉体验,使得游览者可以更好地感受自然之美。

3. 体现意境和文化内涵:唐朝的园林设计不仅追求自然美,还注重表达主人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通过园林的布局、景观元素的选择和摆放,诸如翠竹、莲花、悬崖瀑布等,反映了主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

同时,园林中也常常设置一些雕塑、题字,以传达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园林的园林艺术与政治

园林的园林艺术与政治

园林的园林艺术与政治园林艺术是一门古老而又精致的艺术形式,它的发展历史与政治、文化紧密相连。

园林艺术是凝聚了人们对自然和人文的理解和思考的产物,通过对景观构建、植物选配和空间布局等多方面的设计来营造出一种优美、和谐的氛围。

这个氛围不仅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更是一种文化、精神享受和生活方式。

而在一定程度上,园林艺术的发展也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园林艺术的发展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政治、文化特征。

在中国,园林艺术在唐代达到了高峰,并在明清时期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园林艺术被看作是文化、艺术、宗教和哲学等多种因素的结合体,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在园林的设计和建设中,文人墨客为主导力量,通过对文学、诗歌、书法等方面的精深涵养,为园林赋予了深奥的文化。

因此,园林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和思想传承的载体。

其次,园林艺术对于政治思想的传递和推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曾把园林作为宣扬政治、宗教和道德教育的手段。

在唐代,园林艺术因其精美的造园技艺,成为了皇帝赏赐功臣的一种特殊方式,同时也成为了充满政治、文化和艺术特色的城市文化中心。

在明清时期,政治人物更是运用园林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理念。

比如,明朝时期,嘉靖皇帝和他的官员经常参观园林并在其中举行政治活动,同时也大力推广儒家思想和道德伦理观念。

在清朝时期,康熙、雍正和乾隆等大帝更是力推园林文化,以表达对人民和国家的关爱和管理。

因此,政治和园林艺术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政治宣传和文化传承的反应,更是一种文化和思想传递的重要途径。

最后,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园林艺术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园林不仅仅是一种建筑艺术,更是一种生活和居住方式。

它可以作为一种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社交、娱乐、休闲等各种生活需求。

在国际上,园林艺术早已成为了一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形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被遮蔽的幽境:唐代园林诗初探

被遮蔽的幽境:唐代园林诗初探

被遮蔽的幽境:唐代园林诗初探
李浩;王书艳
【期刊名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39)001
【摘要】文学史研究中长期流行的山水诗与田园诗两分法及其至唐合流的说法使诗歌分类陷入困境,忽略了唐代造园产业兴盛的事实,遮蔽了以描写园林生活为内容的大量作品,因而有必要引入"园林诗"概念.园林诗作为一种独立于山水诗、田园诗又与其有交叉关系的诗歌类型,有着自己的特点.唐代园林诗不仅拓宽了诗歌的创作题材,促进了唐诗的繁荣,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文人生活与心态、有助于认识唐代园林文化,并对后代园林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页数】5页(P96-100)
【作者】李浩;王书艳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唐代边塞诗与幽、蓟平台 [J], 王之望;姜声调
2.携“境”入诗——浅谈唐代“诗境”论的“法”与“破法” [J], 李巍;
3.携“境”入诗——浅谈唐代“诗境”论的“法”与“破法” [J], 李巍
4.山水园林诗中的情境类型及其建构对园林营造的启示——以张九龄的山水园林诗为例 [J], 欧阳宁;杨学成
5.唐代佛境风物诗述论(摘要) [J], 王辉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声音的风景:园林视域中的唐诗听觉意象

声音的风景:园林视域中的唐诗听觉意象

声音的风景:园林视域中的唐诗听觉意象王书艳【摘要】唐代兴盛的构园之风促使唐入将自然声响引进园林,并用多情的笔触进行描摹与诗化,从而创作了多姿多彩的听觉意象.这些听觉意象以其空间构建性与情感性构筑了浑然一体的诗歌意境,并对空寂与闲逸的诗美具有衬托之效.浑融的诗境与多样的听觉意象又对园林的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听觉意象物化为园林中的声景观,诗歌的静美与闲逸也成为园林立意的重要主题.这种诗歌与园林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揭示了诗歌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多元价值.【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5页(P144-148)【关键词】唐诗;园林;声音;听觉意象;意境【作者】王书艳【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42唐诗之所以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代表,与其丰富多彩的意象书写密不可分,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说到:“唐诗之富于艺术魅力,原因之一就是多姿多彩的意象层出不穷。

”[1](序P4)而意象“是一个既属于心理学、又属于文学研究的题目”[2](P201)。

周寅宾在《论唐诗意象的心理特征》[3](P41)中从心理层面分析了唐诗意象的知觉特征,包括嗅觉、视觉、听觉、触觉等。

作为人类两大重要的感官,听觉同视觉一样都是诗人认知自然感悟人生的手段与方式,唐代诗人创造了丰富的听觉意象。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①本文所引诗句均出自《全唐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商女不闻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这样的诗句举不胜举。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对诗歌的意象色彩具有渲染之功,且不同的生活景象也会引发不同的情感心绪,因而,对唐诗中的听觉意象只能采取具体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述而不能一概论之。

唐代皇家园林的政治意义与文化表现

唐代皇家园林的政治意义与文化表现

唐代皇家园林的政治意义与文化表现唐代皇家园林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皇家园林之一,其中以西安大明宫和洛阳白马寺为代表。

这些具有鲜明唐风特色的园林不仅在建筑、雕刻、景观、植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是当时社会政治、文化情趣的反映,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文化价值。

一、唐代皇家园林的政治意义唐代皇家园林的建设始于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兴盛于唐玄宗时期。

唐玄宗统治时期是唐代皇家园林建设的黄金时期,建造了诸多园林,其中颇为知名的有长安大明宫和洛阳白马寺。

这些园林的建设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首先,唐代皇家园林建设是统治者宣扬自己权威和荣光的重要手段。

唐玄宗在位期间,通过修建园林展示自己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向天下展示统治者的霸气和权威,同时也反映出唐玄宗个人的文化情趣和品味。

其次,唐代皇家园林建设是统治者巩固政治地位、策划政治活动的重要基地。

唐代皇家园林既是皇帝休息、修身养性之处,同时在园林中展开政治活动也是常态,例如举行宴会、狩猎、演出等盛大活动,大大提高了政治宣传的效果,深受民众的青睐。

再次,唐代皇家园林建设是政治危机下统治者稳定政权的重要手段。

唐朝在发展过程中,时常发生内忧外患等危机,唐代皇家园林成为了能够和平化危机的疏导场所。

例如,定都洛阳后,唐玄宗就在白马寺内修建了传花池等园林,直接增加皇帝与民众的联系,缓解了政治危机,保持了政局的稳定。

二、唐代皇家园林的文化表现唐代皇家园林建设展示了唐代文化的辉煌和成就,成为唐代文化的重要折射。

首先,唐代皇家园林建筑设计和雕刻艺术表现出了唐朝建筑风格和技术的巨大进步。

建筑和雕刻艺术表达了唐代文化的鲜明特点,这些技术和艺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唐代建筑中,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手段。

其次,唐代皇家园林众多景观和植被元素给人带来了重要的美学体验,反映了唐代文人雅士的情趣和品味。

唐代文化在诗歌、绘画等方面有光辉的成就,而皇家园林的自然景观与文人士大夫的兴趣爱好相融合,形成了唐代皇家园林独特的雅景。

建筑文化视野中的诗美境界——廊的空间情态与唐诗的审美意蕴

建筑文化视野中的诗美境界——廊的空间情态与唐诗的审美意蕴
李泽 厚先 生说 :“就整体 看 ,从 古 至今 ,可说 并没 有纯粹 的所 谓艺 术 品 ,艺术 总与一 定 时代社 会 的 实用 、功 利紧密 纠缠在 一起 .总与 各种 物 质 的或 精神 的需求 、内容相 关 联 。”l6 廊 具 有重 要 的建 筑 实 用 性 ,与 人 类 的 日常 生 活 密 切 相 关 , 而 这 恰 是 艺 术 生 成 的 基 础 。
廊的空 间架构性 表现为 ,廊 是建 筑 空 间环境 的组织 手 段 。正如 “朱 夏 五更 后 ,步廊 里馀 。有 人 从翰苑 .穿人 内中书 。 、廊 ,连接 了翰苑 和 中书省 ,长度 达 里有 余 。 “长廊 抱 小楼 ,门牖 相 回互 。” 更以拟人 化的动人 形象说 明 了廊 的连 接功用 诗歌描 绘的真实 性可 以在敦煌 壁 画 中找到 印证 ,“唐代 建 筑一般 以对称设 计 ,中央有大殿 ,两 侧有 侧 殿 ,中央 与两 侧 以回廊 相 连接 ,平 面往 往成 品 字形 ,形 成 一 殿两 厢 的形 式 。”l3 廊 将若干个 单体 建筑 组织 起来 ,形 成 了空 问层 次 丰富多 变 的建 筑群 体 ,这种 手 法 可谓 中 国传统 建筑 的典 型特征 。
中 图 分 类 号 :TV一854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8—6552 (2016) O2~0138—07
廊具 有交通 连接与组织 空 间的物 质功 用 ,是古 代 居处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与士 人 的 日常 生 活息 息 相 关 。有生 活 ,便有 了情感 ,廊走进诗 歌 ,在诗 人 的不 断 歌 咏 中成 为 一个 蕴 含 丰 富的 审美 意 象 ,对 唐 诗 的 意 境 营 造 有 着 重 要 影 响 。 同 时 ,唐 代 诗 人 对 廊 的抒 写 歌 咏 ,也 不 断 丰 富 、深 化 着 廊 的 艺 术 审 美 , 使 其成 为园林 中富有诗意 的同林景 观 ,融 物质 功 用与 精神 审美 于 一体 ,并 由此 成 为体 现 东方 园林 意 趣 的 独特要 素 ,推动着 中 国园林 审美 文化 的发展 。

唐宋文人园林的意象研究

唐宋文人园林的意象研究

唐宋文人园林的意象研究摘要隋、唐时期,园林较之魏晋南北朝更兴盛,艺术水平也大为提高。

其一,隋代统一全国,修筑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盛唐之世,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呈现为历史上空前的太平盛世。

人们普遍追求园林享受。

其二,兴起科举制度,广大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有了晋升的机会,他们一旦取得官僚的身分便有了优厚的俸禄和崇高的社会地位,然而却没有世袭的保证。

宦海浮沉,升迁贬谪无常,共同的经历形成了共同的处世哲学。

在朝为官努力做一番事业,同时也自己预留致仕罢官后的路。

经营园林,便是为将来退隐林下独善其身。

其三,科举取士,文人做官的比较多,园林成为他们的社会交往的场所,受到文人趣味、爱好的影响也较上代更为广泛、深刻。

中唐以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规划,凭借他们对大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规划,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

于是文人官僚的士流园林所具有的那种清新雅致的格调得以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更添上一层文化的色彩,便出现了“文人园林”。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者,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关键词:文人园林,意象,主题园,隐逸1 前言中晚唐开始,美学发展呈现出三教合流的态势,特别是禅宗思想,禅宗主张“即心是佛”、“心无外佛”、“顿悟成佛”,既追求超出人世烦恼、达到绝对自由,但又泯灭了人佛之间的根本差距,不离此生此岸即可得到解脱,极大的强调了主观心灵的能动性,强调个体“心”对外物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个体的直觉、顿悟而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追求。

在禅宗这种唯心主义神秘形态下,杜牧提出了“文以意”为主的主张。

突出了个体“意”在艺术创作中的重大作用,开中国美学重“意”不重“道”的美学潮流的先声。

[1]人们开始从自身的愿望、情感、理想相契合的自由境界中去找美的满足。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中国文人在中国园林史上写下了清新雅致的一笔。

唐代文人参与造园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意义

唐代文人参与造园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意义

唐代文人参与造园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意义唐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文人墨客们对造园的参与和推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唐代文人参与造园,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也为后来的园林艺术提供了基础和启示。

首先,唐代文人参与造园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多元化发展。

唐代文人在造园中注重景观和意境的营造,注重自然山水、人文历史等元素的融合。

例如,王维在“阳台山水图”中巧妙地将自然山水和文学意境相结合,体现出唐代文人对于自然山水和诗词艺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认识。

同时,在唐代,有许多名士游历天下、寻幽访胜,在他们游历过程中,不断吸收各地风景名胜之精华,并将其融入到自己所建造的庭院之中。

这些庭院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花草树木堆砌而成,更是一种以自然为基础,以文学为灵魂的艺术品。

其次,唐代文人参与造园也推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

唐代文人在造园中注重形式和意境的统一,强调庭院景观的整体性和完美性。

他们不仅注重庭院的布局和景观的搭配,而且还注重细节和装饰的处理。

例如,在唐代,常见于庭院中的石雕、铜雕、木雕等工艺品,在造型上更加精美细致、富有意境;在装饰上更加考究精美、富有文化内涵。

这些艺术品不仅增添了庭院景观的美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

最后,唐代文人参与造园也反映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中人文因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

唐代文人在造园中注重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

例如,在庭院布局中常常出现汉唐建筑风格,如云门、廊房、井台等;在花草树木选择上也多采用古典文学中所描绘的植物,如梅花、竹子、松树等。

这些元素不仅表现了唐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更是一种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敬畏和追溯。

综上所述,唐代文人参与造园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多元化发展,推动了其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并反映了人文因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

他们所建造的庭院不仅是一种美学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

政治场域变迁下传统文人园林中的权力体现

政治场域变迁下传统文人园林中的权力体现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12-0001-04 收稿日期 2023-03-09摘 要 长期以来关于园林的研究往往将其置于权力的对立面,学者们将它视为文人逃避政治权力的一方净土。

该文从现代权力视角重新审视了文人园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从园林的物质性、实践性和空间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文人园林的权力体现,发现园林的发展历程与文人社会阶层的变动及政治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探究文人园林发展背后的动力机制与权力象征为当代园林保护和建设提供了新视角与思路。

对重新梳理遗存古典园林在当代社会中的权力关系,重新寻找古典园林的集体认同和社会记忆有基础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文人园林 文化资本 权力体现Abstract Long-standing studies of gardens have tended to place it in opposition to power, and scholars have seen it as a pure land for literati to escape political power. In this paper we re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i gardens in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power, and analyze the embodiment of literati gardens from three aspects: materiality, practice and space, then we find tha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garde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of literati social class and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Exploring the dynamic mechanism and power symbol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i gardens provides new perspectives and ideas for contemporary garden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It is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significance to reorganize the power relations of the remaining classical garden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research the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social memory of classical gardens.Keywords Literati garden, Cultural capital, Power embodiment政治场域变迁下传统文人园林中的权力体现in the Political Field其相关研究不仅仅与园林相关的以往学国古代整个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下,如王毅在《中国园林文化史》中将集权制度与隐逸文化的此消彼长作为对比,认为园林后期的发展僵化是由皇权的集中与压迫所致[1];宋曙华以观念性造园中的仪式与日常作为研究视角,通过梳理园林中神权、皇权、儒权的相互影响,解读园林空间与行为的独特性[2];杨小彦结合中国传统意识形态与等级制度实践,分析了城市、园林中所蕴含的等级空间 [3]。

唐代文人的赏石美学及其生态智慧

唐代文人的赏石美学及其生态智慧

作者: 王书艳
作者机构: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出版物刊名: 理论界
页码: 118-12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8期
主题词: 唐代文人 赏石 人与自然 生态 精神
摘要:唐代文人的赏石美学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从灵石崇拜到形态审美,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纯粹的审美关系;一是从形态审美到精神审美,主要包括石之象征自然山峰、蕴含隐逸色彩、浸染理想人格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纯粹审美上升到精神相通。

针对当前社会的各种生态问题,学界提出了“回归自然”、“精神生态”的论题,关注焦点从自然转向人的精神,与唐人的赏石美学异质同构。

饱含生态智慧的诗歌、文化等文学艺术有着重要的生态美学价值。

论唐代园林与文人隐逸心态的转变

论唐代园林与文人隐逸心态的转变

论唐代园林与文人隐逸心态的转变
李红霞
【期刊名称】《中州学刊》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唐代以前,士人隐逸多出于对抗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全身远祸的需要.他们或远离尘世,采取苦行僧式的山林之隐,或栖迟园林、寄情山水,以此抒发内心的苦闷.唐代相对宽松温和的政治环境,使士人们不必用隐逸来对抗社会.文人们可以在社会与自然、政治与田园以及自我的精神领域内找到一种平衡,产生和谐的心态,从而完成文人隐逸心态的转变.唐代是园林建筑史上富有艺术才情的时代,其清幽澹雅的文人园林展示出这一时代独特的隐逸情韵.唐代城郊园林的大发展,调和化解了仕与隐的矛盾,为唐代文人的"吏隐"提供了实现的途径.
【总页数】3页(P120-122)
【作者】李红霞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留学生教学部,广东,深圳,518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隐逸文化与中国文人审美文化心态管窥——以唐长安隐逸文化为例
2.古雁吐忧文人孤鸣——浅谈雁意象与唐代文人的怀乡心态
3.唐代园林别业与文人隐逸的关
系(上)4.唐代园林别业与文人隐逸的关系(下)5.浅析唐代文人登山活动盛况下的文人心态及其社会影响——以“登山”诗歌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稿日期] 2015 - 12 - 19
代文人园林与公众世界的种种政治关联 ,以此展 现文人园林的政治文化意蕴。 一、赏赐与没收: 政治权利的体现 唐代文人园林从所有权上说属于私人, 然 而,当政者凭借其政治权利亦可对其进行支配 , 具有最终裁决权,主要表现在赏赐与没收两个方 面。 将园宅赏赐给隐士或功臣,在唐代社会中并 。 “湘 浦 怀 沙 已 不 疑, 京 城 赐 第 岂 前 不少见
[4 ] ( p. 461 ) : “谁知始疏凿,几主相传授。 ” 叹 剔除诗 中的感伤情绪,呈现出来的是居第别业的产权更
迭,王维之辋川别业曾是宋之问的故居 ,驸马都 尉杨慎交山池本是徐王元礼之池,等等,园林产 权迭替的背后实是政治权势的消与长 。 私家园林产权的更迭从小的方面说是家族之 势变迁的体现,从大的方面说则又是国家兴衰成 。 《旧唐书 · 文宗纪 》 记载 : “上好为 败的征候 : ‘江头宫殿锁千 诗,每诵杜甫 《曲江行 》 云 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 乃知天宝以前曲江四岸
2016 年第 2 期 ( 总第 256 期)
THE NORTHERN FORUM
No. 2 ,2016 Total No. 256

唐代文人园林的政治文化意蕴
王书艳
( 浙江传媒学院 文学院,浙江
[ 摘
杭州 310018 )
要] 唐代文人园林既具有私人空间的独立性 , 又受到公众世界的政治牵制 ,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
空间领域。统治阶层凭借政治权利以赏赐与没收的形式对文人园林进行政治介入与干预 ,士大夫文人则发 挥了园林在进仕与退隐中的政治功用 ,文人园林在统治层的政治掌控下 、士人的政治权威认同及政治理想 表达中蕴含了政治文化意蕴 。这种政治解读,揭示了文人园林长期被遮蔽的政治性 ,这是当前唐代园林文 学与文化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 [ 关键词] 唐代; 文人园林; 政治; 仕隐 [ [ 中图分类号] I207. 2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761/ki.bflc.2016.02.018 [ 文章编号] 1000 - 3541 ( 2016 ) 02 - 0089 - 05
— 89 —
系,表面看,这些只是简单的赏赐行为, 然而, 其背后却隐含了一定的政治目的 。当政者为了点 缀太平, 不辞 “访道山林, 飞书岩穴, 屡造幽 [2 ] ( p. 5116 ) ,并亲赐居第别 人之宅,坚回隐士之车” 。《新唐书 · 隐逸传 》 记载了两则赏 业以示嘉奖 赐隐士宅园的故事: “卢鸿, 字 颜 然, 其 先 幽 州 范 阳 人, 徒 洛 阳。博学,善书籀。庐嵩山……帝召升内殿,置 酒。拜谏议大夫,固辞。复下制,许还山,岁给 米百斛、绢五十,府县为致其家,朝廷得失,其 以状闻。 将 行, 赐 隐 居 服, 官 营 草 堂, 恩 礼 殊 涯。鸿到山中,广学庐, 聚徒至五百人。 及卒, 帝 赐 万 钱。 鸿 所 居 室, 自 号 宁 极 [3 ] ( pp. 5603 - 5604 ) ” 云。 “贺知章 …… 天宝初, 病, 梦游帝居, 数日 瘩,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 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 [3 ] ( pp. 5606 - 5607 ) ” 刘川一曲。 赐予宅园嘉奖隐士,可以说是对隐逸之行的 官方认定,如同颁发一张盖有公章的许可证 ,保 证了隐逸的可行, 对当政者而言既是其举贤重 能、苦心治国的明君表现,也是盛世太平的有力 妆点,这样的政治目的完美地包孕在普通的赏赐 行为中,宅第别业作为赏赐之物也便成为政治权 利的直接表征。 如果说赏赐园宅给隐士是举贤任能 、妆点太 平的话,那么,赏赐宅园给功臣则是 “劝忠臣 ” “导直臣” 的政治表现。 唐太宗感于魏征之功为 其营殿堂,到魏征十五代孙时宅第已几经分割, 当宪宗准备造访魏家宅邸时,却发现早已数易其 主,这时李师道表示愿意出钱赎回并归还魏家 , 令人惊奇的是这件事情却引起了朝臣间带有政治 : “事关激劝, 合出朝 性的争论, 白居易认为 廷。师道何人,辄掠此美? ” 建议由朝廷亲自买 回宅第 并 赐 还 魏 氏 后 人, 这 样 做 的 目 的 在 于 “劝忠臣 ” 、“事出皇恩, 美归圣德 ” ,于 是宪宗采纳了白的提议。诗人陈彦博和裴大章作 《恩赐魏文贞公诸孙旧第以导直臣 》 对此予以赞 : “阿衡随逝水, 池馆主他人。 天意能酬德, 誉 云孙喜庇身。生前由直道,殁后振芳尘。雨露新 恩日,芝兰旧里春。勋庸留十代, 光彩映诸邻。 ” “邢茅虽旧 共贺升平日,从兹得谏臣。 锡,邸第是初荣。迹往伤遗事,恩深感直声。云 孙方庆袭,池馆忽春生。古甃开泉井,新禽绕画 楹。自然垂带砺,况复激忠贞。必使千年后,长 ” 书竹帛名。 — 90 —
学界关于文人园林的研究多关注园林的文 人性格与隐逸情志,认为园林是文人坚守自我人 格独立的堡垒。然而,这种看法并不全面。文人 园林既有 “私 ” 的独立性, 又在公众世界中受 到政治社会的牵制, 是一个 “相对独立 ” 而非 “绝对独立” 的空间领域, 与政治密切相关。 唐 代的私家园林亦脱离不了传统政治的统摄 ,就当 权者而言,园林可以作为表现政治权利的有效手 段,服务于政治; 就官僚士人而言,他们一方面 将园林作为进仕之阶、身份地位的象征,以直接 的积极方式对政治权威进行认同 ; 另一方面,他 们又将园林作为政治退隐之地,以间接委婉的方 式进行政治理想表达。本文拟从政治层面探讨唐
[1 ] ( p. 8831 ) [1 ] ( p. 5542 ) ( p. 3343 ) [4 ]
治宣传,既显示隆恩,又勇激忠贞,成就了千秋 美名。 当政者对宅园有赏赐的权利,更有没收的权 [4 ] ( p. 243 ) 。马遂在 利,正所谓 “今岁官收别赐人 ” 唐代因镇压公元 781 —785 年 的 叛 乱 功 勋 卓 著, 留名后世,然而,在他死后,儿子马畅则畏于权 : “中官往往逼 势将宅邸进献朝廷,史书记载说 取,畅畏不敢吝, 以至困穷 …… 诸子无室庐自 ” 讬,奉诚园亭观, 即其安邑里旧第云。 后世常常将 “奉诚园 ” 看作是奢侈蓄厚付出的 惨重代价, 例如, 白居易的 《杏为梁 》 将魏氏 宅的 “诏赎赐还 ” 与马家宅的 “犹存敬奉 ” 进 行对比,得出 “俭存奢失今在目 ” 的警戒之语。 今昔对比亦引起了诗人盛衰之变的感叹 ,薛逢在 《君不见》 中说道 : “马侍中, 韦太尉, 盛去衰 来片 时 事。 人 生 倏 忽 一 梦 中, 何 必 深 深 固 权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俭奢之戒、 盛衰之变背后,还有一层政治威势的存在,马畅 畏于权势而献园,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没收,决 定没收行为发生的原动力则是朝廷至高无上的政 治权利。 与 “官收 ” 相应的是皇亲国戚凭借政治权 , 大量的史料说明了这 利对私家宅园的 “强占 ” 。 《朝野佥载 》 称安乐公主 “夺百姓庄园, 一点 造定昆池四十九里,直抵南山,拟昆明池。累石
Abstract : The literati garden of the Tang Dynasty,which had the independence of private space and the politics of the world ,i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pace. The ruling class relies political involvement and intervention on the literati gardens by the political rights in the form of reward and confiscation ,meanwhile,the scholar plays political function of literati garden in the Jin Shi and seclusion. Literati garden contains political culture implication in the political control of rule layer and identity politics authority and political ideal that scholars express. This kind of political interpretati reveals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the literati garden that has long been obscured,which is an important aspect in the research of garde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ang Dynasty. Key words: Tang Dynasty; literati garden; Politics; Shi Yin
[5 ] ( p. 41 ) ” 为山,以象华岳; 引水为涧,以象天津。 贾岛的 《题 兴 化 园 亭 》 中 “破 却 千 家 作 一 池, [3 ] ( p. 4890 )
位! ”
[1 ] ( p. 6320 )
不栽桃李种蔷薇”
( p. 6692 ) [1 ]
,则是对裴度为建构园
林强占土地的讽咏。皇亲国戚、权贵官僚凭借手 中的政治权利通过强占别人的宅园扩充自家别 , “强占 ” 行为的发生亦是受政治权势的支 业 配。 “强占 ” “官收” “别赐人 ” 等行为都受制 于政治权势的介入与干涉,是政治权利的直接体 现。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这些行为导致的后果 是园林别业产权的频繁更迭, 正如白居易的感
[1 ] ( p. 8579 ) ” “ 家 贫 仍 受 赐, 身 老 未 酬 期。 [1 ] ( p. 2998 ) ” 恩。 这可谓当政者对私家宅园的权利介
入,5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唐代园林与文学之关系研究 ” ( 15YJC751043 )
Political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Iiterati Garden in the Tang Dynas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