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园林的政治文化意蕴_王书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litical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Iiterati Garden in the Tang Dynasty
WANG Shu - yan (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Hangzhou 310018 ,China)
要] 唐代文人园林既具有私人空间的独立性 , 又受到公众世界的政治牵制 ,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
空间领域。统治阶层凭借政治权利以赏赐与没收的形式对文人园林进行政治介入与干预 ,士大夫文人则发 挥了园林在进仕与退隐中的政治功用 ,文人园林在统治层的政治掌控下 、士人的政治权威认同及政治理想 表达中蕴含了政治文化意蕴 。这种政治解读,揭示了文人园林长期被遮蔽的政治性 ,这是当前唐代园林文 学与文化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 [ 关键词] 唐代; 文人园林; 政治; 仕隐 [ [ 中图分类号] I207. 2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761/j.cnki.bflc.2016.02.018 [ 文章编号] 1000 - 3541 ( 2016 ) 02 - 0089 - 05
[1 ] ( p. 8831 ) [1 ] ( p. 5542 ) ( p. 3343 ) [4 ]
治宣传,既显示隆恩,又勇激忠贞,成就了千秋 美名。 当政者对宅园有赏赐的权利,更有没收的权 [4 ] ( p. 243 ) 。马遂在 利,正所谓 “今岁官收别赐人 ” 唐代因镇压公元 781 —785 年 的 叛 乱 功 勋 卓 著, 留名后世,然而,在他死后,儿子马畅则畏于权 : “中官往往逼 势将宅邸进献朝廷,史书记载说 取,畅畏不敢吝, 以至困穷 …… 诸子无室庐自 ” 讬,奉诚园亭观, 即其安邑里旧第云。 后世常常将 “奉诚园 ” 看作是奢侈蓄厚付出的 惨重代价, 例如, 白居易的 《杏为梁 》 将魏氏 宅的 “诏赎赐还 ” 与马家宅的 “犹存敬奉 ” 进 行对比,得出 “俭存奢失今在目 ” 的警戒之语。 今昔对比亦引起了诗人盛衰之变的感叹 ,薛逢在 《君不见》 中说道 : “马侍中, 韦太尉, 盛去衰 来片 时 事。 人 生 倏 忽 一 梦 中, 何 必 深 深 固 权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俭奢之戒、 盛衰之变背后,还有一层政治威势的存在,马畅 畏于权势而献园,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没收,决 定没收行为发生的原动力则是朝廷至高无上的政 治权利。 与 “官收 ” 相应的是皇亲国戚凭借政治权 , 大量的史料说明了这 利对私家宅园的 “强占 ” 。 《朝野佥载 》 称安乐公主 “夺百姓庄园, 一点 造定昆池四十九里,直抵南山,拟昆明池。累石
[ 收稿日期] 2015 - 12 - 19
代文人园林与公众世界的种种政治关联 ,以此展 现文人园林的政治文化意蕴。 一、赏赐与没收: 政治权利的体现 唐代文人园林从所有权上说属于私人, 然 而,当政者凭借其政治权利亦可对其进行支配 , 具有最终裁决权,主要表现在赏赐与没收两个方 面。 将园宅赏赐给隐士或功臣,在唐代社会中并 。 “湘 浦 怀 沙 已 不 疑, 京 城 赐 第 岂 前 不少见
— 89 —
系,表面看,这些只是简单的赏赐行为, 然而, 其背后却隐含了一定的政治目的 。当政者为了点 缀太平, 不辞 “访道山林, 飞书岩穴, 屡造幽 [2 ] ( p. 5116 ) ,并亲赐居第别 人之宅,坚回隐士之车” 。《新唐书 · 隐逸传 》 记载了两则赏 业以示嘉奖 赐隐士宅园的故事: “卢鸿, 字 颜 然, 其 先 幽 州 范 阳 人, 徒 洛 阳。博学,善书籀。庐嵩山……帝召升内殿,置 酒。拜谏议大夫,固辞。复下制,许还山,岁给 米百斛、绢五十,府县为致其家,朝廷得失,其 以状闻。 将 行, 赐 隐 居 服, 官 营 草 堂, 恩 礼 殊 涯。鸿到山中,广学庐, 聚徒至五百人。 及卒, 帝 赐 万 钱。 鸿 所 居 室, 自 号 宁 极 [3 ] ( pp. 5603 - 5604 ) ” 云。 “贺知章 …… 天宝初, 病, 梦游帝居, 数日 瘩,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 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 [3 ] ( pp. 5606 - 5607 ) ” 刘川一曲。 赐予宅园嘉奖隐士,可以说是对隐逸之行的 官方认定,如同颁发一张盖有公章的许可证 ,保 证了隐逸的可行, 对当政者而言既是其举贤重 能、苦心治国的明君表现,也是盛世太平的有力 妆点,这样的政治目的完美地包孕在普通的赏赐 行为中,宅第别业作为赏赐之物也便成为政治权 利的直接表征。 如果说赏赐园宅给隐士是举贤任能 、妆点太 平的话,那么,赏赐宅园给功臣则是 “劝忠臣 ” “导直臣” 的政治表现。 唐太宗感于魏征之功为 其营殿堂,到魏征十五代孙时宅第已几经分割, 当宪宗准备造访魏家宅邸时,却发现早已数易其 主,这时李师道表示愿意出钱赎回并归还魏家 , 令人惊奇的是这件事情却引起了朝臣间带有政治 : “事关激劝, 合出朝 性的争论, 白居易认为 廷。师道何人,辄掠此美? ” 建议由朝廷亲自买 回宅第 并 赐 还 魏 氏 后 人, 这 样 做 的 目 的 在 于 “劝忠臣 ” 、“事出皇恩, 美归圣德 ” ,于 是宪宗采纳了白的提议。诗人陈彦博和裴大章作 《恩赐魏文贞公诸孙旧第以导直臣 》 对此予以赞 : “阿衡随逝水, 池馆主他人。 天意能酬德, 誉 云孙喜庇身。生前由直道,殁后振芳尘。雨露新 恩日,芝兰旧里春。勋庸留十代, 光彩映诸邻。 ” “邢茅虽旧 共贺升平日,从兹得谏臣。 锡,邸第是初荣。迹往伤遗事,恩深感直声。云 孙方庆袭,池馆忽春生。古甃开泉井,新禽绕画 楹。自然垂带砺,况复激忠贞。必使千年后,长 ” 书竹帛名。 — 90 —
[1 ] ( p. 8579 ) ” “ 家 贫 仍 受 赐, 身 老 未 酬 期。 [1 ] ( p. 2998 ) ” 恩。 这可谓当政者对私家宅园的权利介
入,这种介入使文人园林与社会政治发生了联
[ 基金项目] 2015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唐代园林与文学之关系研究 ” ( 15YJC751043 )
学界关于文人园林的研究多关注园林的文 人性格与隐逸情志,认为园林是文人坚守自我人 格独立的堡垒。然而,这种看法并不全面。文人 园林既有 “私 ” 的独立性, 又在公众世界中受 到政治社会的牵制, 是一个 “相对独立 ” 而非 “绝对独立” 的空间领域, 与政治密切相关。 唐 代的私家园林亦脱离不了传统政治的统摄 ,就当 权者而言,园林可以作为表现政治权利的有效手 段,服务于政治; 就官僚士人而言,他们一方面 将园林作为进仕之阶、身份地位的象征,以直接 的积极方式对政治权威进行认同 ; 另一方面,他 们又将园林作为政治退隐之地,以间接委婉的方 式进行政治理想表达。本文拟从政治层面探讨唐
[4 ] ( p. 461 ) : “谁知始疏凿,几主相传授。 ” 叹 剔除诗 中的感伤情绪,呈现出来的是居第别业的产权更
迭,王维之辋川别业曾是宋之问的故居 ,驸马都 尉杨慎交山池本是徐王元礼之池,等等,园林产 权迭替的背后实是政治权势的消与长 。 私家园林产权的更迭从小的方面说是家族之 势变迁的体现,从大的方面说则又是国家兴衰成 。 《旧唐书 · 文宗纪 》 记载 : “上好为 败的征候 : ‘江头宫殿锁千 诗,每诵杜甫 《曲江行 》 云 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 乃知天宝以前曲江四岸
2016 年第 2 期 ( 总第 256 期)
THE NORTHERN FORUM
No. 2 ,2016 Total No. 256
唐代文人园林的政治文化意蕴
王书艳
( 浙江传媒学院 文学院,浙江
[ 摘
杭州 310018 )
[5 ] ( p. 41 ) ” 为山,以象华岳; 引水为涧,以象天津。 贾岛的 《题 兴 化 园 亭 》 中 “破 却 千 家 作 一 池, [3 ] ( p. 4890 )
位! ”
[1 ] ( p. 6320 )
不栽桃李种蔷薇”
( p. 6692 ) [1 ]
,则是对裴度为建构园
林强占土地的讽咏。皇亲国戚、权贵官僚凭借手 中的政治权利通过强占别人的宅园扩充自家别 , “强占 ” 行为的发生亦是受政治权势的支 业 配。 “强占 ” “官收” “别赐人 ” 等行为都受制 于政治权势的介入与干涉,是政治权利的直接体 现。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这些行为导致的后果 是园林别业产权的频繁更迭, 正如白居易的感
皇帝的赏赐行为犹如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则政
皆有行宫台殿、百司廨署,思复升平故事,故为 [2 ] ( p. 561 ) ” 从这则材料中可以看出两 楼殿以壮之。 点: 一是唐前期与后期在社会面貌上有着显著不 同,这从曲江周围的行宫台殿见出; 二是文宗重 新建构楼台以图恢复社会升平景象 ,园林的兴废 成为国家兴衰成败的表征。 大型的公共园林如 此,众多的私家园林更是如此, 李格非在 《洛 : “洛阳之盛衰者, 天下治乱之 阳名园记》 中说 。 ” “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 由此 候也 “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 洛阳之盛 ” 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 李格非将洛阳 园林的兴废看成是唐宋两代的政权交替 ,由园林 知天下, 以园林警当世, 可谓 《名园记 》 的写 作初衷。 二、进仕之阶: 政治权威的正面认同 唐朝统治者出于政治考虑通过赏赐宅园对隐 逸之行进行嘉许, 这是其政治权利的直接表现, 与之相应, 唐代士人纷纷建构园林, 或以隐求 仕,或获取方外之名,又或表征身份地位,对当 政者的政治策略深表认同。可以说,唐代士人的 政治诉求与当政者的政治需求取得了一致 ,变六 。 朝时期的 “对抗” 为 “双赢” 当政者为了彰表贤能、妆点太平,对隐士赐 服赐地, 而士人对此也表现了极大热情, 纷纷 “结庐泉石, 目 注 市 朝 ” , 隐 逸 动 机 由 “藏 声 ” ” 。 《旧唐书 · 田游岩传 》 记载, 田 变为 “扬名 游岩与妻母同有方外之志,后入箕山在许由庙东 : “先生 筑室而居,后来高宗幸嵩山造访, 谓曰 : “臣泉石膏盲, 养道山中,比得佳否? ” 游岩曰 : “朕 ” 帝曰 烟霞痼疾,既逢圣代, 幸得逍遥。 今得卿,何异汉获四皓乎? ” 然后将田游岩封官 [2 ] ( p. 5117 ) 进爵, 使 其 “并 家 口 给 传 乘 赴 都 ” 了。 其中不免有沽名钓誉之嫌,然而,唐代士人对此 不但毫不介意, 而且趋之若鹜, 纷纷隐逸名山, 疏泉弄石,以求仕进。李白曾隐于岷山之南,岑 参曾 隐 于 嵩 阳, 窦 常 于 代 宗 大 历 十 四 年 ( 779 年) 进 士 及 第 后, 隐 居 扬 州 柳 杨, 疏 泉 种 竹, 10 年后出仕。 隐逸在唐代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不为全 身避祸,不为消极避世,而是为了扬名增誉。王 : “置身青山, 俯 昌龄在 《上李侍郎书》 中即说 饮白水,饱于 道 义, 然 后 谒 王 公 大 人, 以 希 大 ( p. 3353 ) [7 ] ” 遇。 以隐求仕是唐代 士 人 的 普 遍 行 为, 说明士人对当政者鼓励隐逸的政治策略普遍积极 认同,并付诸构园实践。 也正是这种心理认同,
Abstract : The literati garden of the Tang Dynasty,which had the independence of private space and the politics of the world ,i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pace. The ruling class relies political involvement and intervention on the literati gardens by the political rights in the form of reward and confiscation ,meanwhile,the scholar plays political function of literati garden in the Jin Shi and seclusion. Literati garden contains political culture implication in the political control of rule layer and identity politics authority and political ideal that scholars express. This kind of political interpretati reveals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the literati garden that has long been obscured,which is an important aspect in the research of garde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ang Dynasty. Key words: Tang Dynasty; literati garden; Politics; Shi 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