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轮虫高密度培养的研究

合集下载

褶皱臂尾轮虫高密度养殖

褶皱臂尾轮虫高密度养殖
种对温度有所差异ꎬ 小型种繁殖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加ꎬ 在 30 ~ 34℃ 繁殖最快ꎬ 在 15℃ 以下时几乎不繁
殖ꎬ S 型小型种的最适温度为 25 ~ 35℃ ꎮ 此外ꎬ 有研
究表明ꎬ 当 L 型和 S 型 2 种轮虫混合培养时ꎬ 水温在
20℃ 以下时ꎬ L 型轮虫种占优势ꎻ 20℃ 以上时ꎬ S 型
[1]
有丰富 的 蛋 白 质、 脂 肪 酸、 微 量 元 素ꎮ 因 其 适 应 力
推广利用ꎬ 是水产养殖业常用的生物饵料ꎮ 因此ꎬ 轮
虫高密度养殖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ꎬ 人工养殖轮虫纲
的技术也在逐渐提高ꎮ 环境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养殖影
响较大ꎬ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的环境条件对褶皱臂尾
轮虫繁殖的影响ꎬ 为人工养殖轮虫技术 提 供 有 效 依
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项目 (项目编号: ITTFRS2017005)ꎻ 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 TJAE201805)ꎻ 天津市
科技重大专项与工程项目 (项目编号: 15ZBFNC00120)
作者简介: 马婷 (1995-) ꎬ 女ꎬ 硕士在读ꎮ 研究方向: 渔业资源与环境修复ꎻ 通讯作者周文礼 ( 1969-) ꎬ 男ꎬ 博士ꎬ 研究员ꎮ 研究方向:
水域生态学和微藻资源利用与研究ꎮ
※水产科学
农业与技术 2020ꎬ Vol 40ꎬ No 13 15 1

褶皱臂尾轮虫较无光照下的数量多ꎬ 即密度显著增加ꎻ
长ꎬ 同时藻类饵料进行光合作用ꎬ 释放的氧气还为褶
虫后ꎬ 轮虫若未能及时摄食ꎬ 短时间内会大量死亡、
皱臂尾轮虫呼吸供氧ꎮ 有研究表明ꎬ 褶皱臂尾轮虫生
下沉并降解ꎬ 从而败坏水质ꎮ 饵料中一般添加光合细

关于轮虫高密度培养的研究

关于轮虫高密度培养的研究

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 轮虫营养丰富 特 别 是 n ( ) , 酸 n 和二 3 HU F A 尤其是 二 十 碳 五 烯 酸 ( E P A) 十二碳 六 烯 酸 ( 含 量 丰 富 。E DHA) P A 和 DHA 在生物发育过程 中 对 维 持 细 胞 正 常 的 生 理 功 能 、 神经系统发育 、 繁殖率与孵化率等有重要作 用
[ 2]
。以下讨论主要围
1. 1 褶皱臂尾轮虫和圆形臂尾轮虫 褶皱臂 尾 轮 虫 被 甲 长 平 均 2 甲均宽 4 0μ m、 通常 称 为 “ 轮 虫; 圆形臂尾轮虫相 1 7 0μ m, L 型” , 对个体较小 被甲长平均 1 4 0μ m 甲均宽 1 1 0μ m,
池塘前期的肥水阶段 。 首先把微藻接种到藻类营 — 5 5 —
[ 4]
一般在 论用酵母培养轮 虫 还 是 用 混 合 类 型 培 养 , 轮虫使用之前都要经过营养强化的过程 。 通常营 养强化的方法有 两 类 : 一是用单细胞微藻进行二 方法与微藻类培养轮虫相仿 ; 另一类是使 次培养 , 用营养 强 化 剂 。 营 养 强 化 剂 的 种 类 和 形 式 比 较 多, 最早是用鱼油 和 蛋 黄 与 海 水 混 合 搅 拌 得 到 乳 其 HU 化油 , F A 含量大约占总 脂 肪 含 量 的 2 5% , 若 继 续 进 行 化 学 纯 化 得 到 浓 缩 油 脂 的 乳 化 油,
1] 。 常见于一次性轮虫培养方式中或者 广泛认可 [
1 高密度培养轮虫种类选择
目前 , 在海水和半咸水育苗过程中 , 广泛使用 的轮 虫 是 褶 皱 臂 尾 轮 虫 ( B r a c h i o n u s l i c a t i l i s) p ; 和圆形臂尾轮虫 ( 在 B r a c h i o n u s r o t u n d i o t m i s) f 淡水育 苗 中 , 常使用萼花臂尾轮虫( B r a c h i o n u s 进行实际生产 c a l c i l o r u s) y f 绕此三种展开 。

室内高密度培养轮虫是怎样操作的?

室内高密度培养轮虫是怎样操作的?

室内高密度培养轮虫是怎样操作的?轮虫是一种小型浮游动物,具有适应性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易于培养、不污染水质等优点,是虾、蟹幼体和各种鱼苗的最佳开口饵料。

目前轮虫已被应用于60多种海水鱼和20多种甲壳动物的育苗。

轮虫在海水育苗中的应用,使得育苗业有了长足进步,提高了苗种的质量,增加了单位水体的出苗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因此在轮虫培养中必须科学地从进水、接种、培养管理、采收等方面做足功夫,稳定培养优质的轮虫。

轮虫(rotifer)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是水中浮游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鱼类、甲壳类重要的天然饵料生物。

人们对轮虫的生物学、人工培养和应用进行过许多的研究,其中以半咸水种类褶皱臂尾轮虫(以下简称轮虫)的研究最为深入,它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和容易培养等特点,可至少在60种海洋有鳍鱼类和18种甲壳动物幼体的培养过程中应用。

下面就轮虫培养技术进行一定的探讨,为轮虫的人工培养增添更多借鉴。

1 清池进水清池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干水清池,即把池水排干,在烈日下曝晒3-5天,即可达到清池目的,如有必要,可再用清池药液,部分或全部泼洒池底和池壁;另一种为带水清池,即培养池连同池水一起消毒,按水体量加入药物杀死敌害生物,池水没有浸泡到池壁,则用清池药液泼洒消毒。

药效消失后,即可进水。

灌入池中的海水,必须通过250目或300目的密筛绢网过滤,以清除敌害生物。

池塘一次进水不宜过多,第一次进水约20-30 cm,随后逐步增加。

2 接种轮虫的接种密度大小要由所使用的饵料种类来决定,因为单细胞藻类为活饵料,接种密度大小对用单胞藻培育轮虫的影响不大,但作为生产性培养,密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一般10-30个/毫升;如果接种量小于10 个/毫升则偏低,大于50个/毫升则偏高。

如果用酵母培养,则接种密度需要大一些,一般20-50 个/毫升为好。

轮虫高密度培养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轮虫高密度培养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关 键 词 : 虫 ; 密度 ; 料 ; 养 强化 轮 高 饵 营 中 图分 类 号 : 9 5 3 ¥ 5 .2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4 9 4 ( 0 2 0 — 1 0 0 1 7—9 4 2 1 )70 5—2
1 引 言
轮 虫 营养 丰 富 不 仅 含 有 n 3系 列 多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影 响较 大 、 量 不 稳 定 、 期 长 的缺 点 , 以轮 虫 高 密 度 产 周 所 快 速培 养势 在 必 行 , 同时 解 决 高 密 度培 育 轮 虫 的技 术 问 题 迫 在 眉 睫 。本 文 依 托 于前 人 的研 究 结 果 加 之 自己 的 研 究 , 轮虫 高 密 度 培 养 的 现 状 进 行 有 针 对 性 的 综 述 , 对
(3 n HUF , 其是 二 十碳 五烯 酸 ( P 和二 十 二碳 六 A) 尤 E A)
强, 时代 周 期 短 , 件 适 宜 易 成 为 养 殖 池 塘 的优 势 种 群 。 条
此外 , 花 臂 尾 轮 虫 活 动 速 度 缓 慢 , 宜 于 水 产 品动 物 萼 适
摄食 。
烯 酸( DHA) 含量 丰 富 。EP 和 DHA 在 生 物 发 育 过 程 A
摘 要 : 述 了国 内有 关轮 虫 高 密度 培 养 方 面 的 研 究 现 状 , 重介 绍 了轮 虫 高 密 度 培 养 过 程 中轮 虫种 类 的 选 综 着
择、 饵料 种 类 的 选择 、 养 条 件 的设 置 、 养 的 方 式 方 法 和 营 养 强 化 等 方 面 的研 究 成 果 。 培 培
虫作 为该 产 业 育 苗 阶段 理 想 的开 口饵 料 其 需 求 量 不 断
可作 为 轮虫 的饵 料 。但 是 人 工 培 养 出 的 轮 虫 作 为 幼 苗

褶皱臂尾轮虫高密度培育技术的研究

褶皱臂尾轮虫高密度培育技术的研究
的供应 。结果表 明 :培育轮虫 的水体 经紫外 线和臭 氧消 毒处理 ;混合 投喂小 球藻 、面包 酵母和光 合细 菌 ;
经5 7 ~ d的培育后 , 进行全换 水等 方法 有利 于轮 虫 的繁育 和持续生 长 ;轮虫初 始接 种密 度 为 29// L 0 bm ,
经9 d培育 ,可达到 4 7 'mL的高密度。 0 9 ̄/ 关键 词 :褶皱臂 尾轮 虫 ;高 密度 ;人 工培育

投饵 次数
3 5

培养天数 ( ) d 1
5 4 5 2
50
条件 相 同 ,进 行 7 d的培养 。
1 不 同换水 方式 培养 轮 虫 .

7 3 6 9
6 4

9 2 9 7
8 6

14 1 19 0
】 21

17 4 12 3
摘要 :本文在 通过实验确认 了褶 皱臂尾轮虫 的最佳培育水 温 ( 8~ 0 2 3 ℃) 和 比重 ( . 1 )的条件下 , 10 5
开展了轮虫培育水体 的紫外线和臭氧消毒处理 、不 同换水方式 、不 同的饵料组合 和培育 方法等试验 ,以期 达到利用小水体 实现 轮虫生产性 的高密度培养 ,降低劳动 成本和生产 时间 , 证经济水 产动物开 口活饵料 保
水产动物种苗 的培育密度不断提高 ,作为优质活
饵 料一 轮虫 的需求 量 也就越 来越 大 ,因此 能否 持 续 生产 轮虫 ,已成 为水 产动 物种 苗生 产不 可短 缺
的环节。 目 前生产性的轮虫培育 ,一般的培养密 度只有 20// L左 右 ,由于培育水体 相对 较 0 卜m
大 ,环境 条 件 较 难 控 制 ,不 仅 占用 了 较 多 的 水

循环水超高密度轮虫连续培养技术研究

循环水超高密度轮虫连续培养技术研究

福建省宁德市 邮编:福3建52省10宁0 德市 邮编:35福21建00省宁德市 邮编:352100
【提要】 利用循环水系统装置、浓缩藻类小水体培养及常规室内水泥池三种不同培养方式进行工厂化轮虫培养 对照,以探索最佳的培养方式,结果表明:(1 )在水温 2 7 ℃,盐度 2 8 ‰初始培养数量均为 2 0 亿的相同条件下,经 过 1 0 d 的培养,三种不同培养方式的轮虫分别采收 5 , 3 0 0 × 1 0 8、6 , 3 0 0 × 1 0 8、6 5 0 × 1 0 8,日平均增值率分别为 2 . 6 5 、 3 . 1 5 、0 . 3 2 ;(2 )三种不同方式培养的轮虫每亿成本分别为 2 . 3 元、5 . 2 元和 1 . 5 元;(3 )采用适合的饵料利用循环 水装置培养方式可使轮虫培养密度保持在 6 , 5 0 0 个 / m l 以上,单位培养成本最低。
2 结果与讨论
2.1 试验组和各对照组的增值率比较 三组不同轮虫培养方式和不同饵料试验均以培养到第十 天为试验测定结果,试验组和浓缩藻培养对照组以及常规干 酵母培养对照组从开始时的接种密度分别为400个/ml、2,000 个/ml、66个/ml,经过10d的培养其密度分别上升到6,230个/ ml、9,478 个 /ml、270 个 /ml;日平均增值率分别为 2.65、3. 15 和 0.32(见表 1),从试验结果可以明显的看出试验组和浓 缩藻对照组其平均增值率差异不大,两组均具有快速的增值 速度,而常规干酵母培养对照组同其他两组相比其增值率明
参考文献 [ 1 ] 夏连军、黄宁宇、陆建学、董娟,2 0 0 4 。褶皱臂尾轮虫的第20卷 源自第11期现 代 渔 业 信 息
25
干酵母工厂化培养技术。水产科技情报,3 1 (6 ) [ 2 ] 申红旗、张黎,2 0 0 5 。小水体高密度轮虫快速培养技术。

利用地下卤水高密度培育轮虫技术(精)

利用地下卤水高密度培育轮虫技术(精)

利用地下卤水高密度培育轮虫技术潍坊市有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利用地下卤水进行轮虫的人工培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卤水来源于海水,生成于海侵期的海退阶段,是经过蒸发浓缩、聚集和海陆变迁埋藏形成,因此地下卤水具有与自然海水相似的组成成份,而且不受陆源污染的影响,近几年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获得了稳产高产的效果。

笔者在近十年的水产苗种生产中,总结出一套利用地下卤水高密度培育轮虫的生产技术,与同仁们探讨。

一、品种选择选择好的轮虫品种是高密度培育轮虫生产的基础,不仅省时省力,还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轮虫生产过程中选取L型的褶皱臂尾轮虫做为培育对象。

褶皱臂尾轮虫背甲长190~340微米、宽150~200微米,具有适应力强、生长快、游动缓慢、易培育等特点,适合大规模人工培养,是海水鱼幼体不可缺少的开口饵料。

二、饵料1.饵料选择褶皱臂尾轮虫摄食细菌、浮游藻类、小型的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一般大小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较为合适。

笔者选用食用鲜酵母作为主要饵料,有条件的单位可添加单胞藻和海洋红酵母作为辅助饵料。

食用鲜酵母的单细胞个体一般为1~5微米,来源广、营养好,是轮虫适口的饵料,且无饵料短缺之忧。

2.饵料加工饵料的加工比较简单。

在投饵前将鲜酵母从冰箱取出解冻3~5小时,用300目的筛绢在清水中过滤即可。

三、日常管理1.水质调控(1)曝气:因地下卤水经海水长时间沉积、浓缩而成,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充分曝气,经氧化后再使用。

(2)水温控制:褶皱臂尾轮虫一般在17~20℃时出现,当水温低于10℃时会产生冻卵、成体死亡。

其最适的温度范围在25~30℃。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水温一般控制在24~26℃,水温过高浪费能源,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容易造成水质败坏,水温过低褶皱臂尾轮虫生长慢,达不到生产要求。

(3)盐度控制:褶皱臂尾轮虫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很强,但对盐度的变化耐力较低,最适的盐度范围在15~25,笔者在生产过程中盐度控制在18~20,取得了较好效果。

轮虫的培养实验报告

轮虫的培养实验报告

轮虫的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轮虫的培养条件,掌握其生长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轮虫在生态系统和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轮虫是一种小型水生动物,具有分布广泛、繁殖迅速等特点。

其培养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光照、pH值、食物和盐度等。

本实验将通过控制这些因素,研究其对轮虫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基:选用适宜的淡水培养基,加入适量的细菌和藻类作为轮虫的食物。

2. 接种轮虫:将采集来的轮虫接入培养基中。

3. 设定培养条件:将培养温度设定为25℃,光照强度为2000 lux,pH值为7.0,盐度为0.5%。

4. 培养管理:每天观察轮虫的生长情况,适时添加食物和调整培养条件。

5. 数据记录:记录轮虫的生长情况,包括个体数量、体重等数据。

6.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结论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轮虫的繁殖速度较快,短时间内个体数量增长显著。

2. 随着时间的推移,轮虫的体重逐渐增加,表明它们在正常生长。

3. 在本实验设定的条件下,轮虫的生长表现良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基础。

海水轮虫高密度培养技术

海水轮虫高密度培养技术


1个采 川纳 米 连 接 制氧 机进 加纯氧 充气埘 高密 度培养 轮虫有
行 纯氰 充气 , 余 3个采用 通 更好 的溶解氧 保证 。
2017年 7月刊 总 279期
警(个慧/m 墨L】
氯甄氨 每母 百日万力 轮轮 虫里 11天大
‘, me,/ 投嚷 的浓缩溪 量
优 质活 饵料 的轮 虫 的需 求量 也 日 250亿 /m1 ,投 饵量 为每 百 万 轮 590个 /mL; 3ml 的只增长 到 241个 /1//1 时 ,
益 增』JIl。 H前 同内轮虫 的来 源 , 虫 1天投 喂 6mI ,采川 微量 泵进 轮虫 密度越 尚 ,培 养水体 的 氮 含 也越 l翻,6mL组
轮 虫培 养方法 。水 义研 究如 何存 适 宜条 件 。
个较 高 的水平 随着轮虫 数 fl}的增 K,应 意控 制水
小 水体提 高轮虫 培育 密度 ,以狭
体 的氨氮 含 } .
得 ,卜产性 的技 术 要求 和运片J 、
二 培养 结果
3.接种 锵度 的 比较 在理 想 条件 下 ,轮虫 的增 是按 2的俯数 进行 的 ,
嘤是通 过 外土池 人T养歹rf或 行 连续投 喂 ;培养周期 为 5天 。 和 9ml 组最 终郁 为 30mg/1 ,3mI 组 l1.4mg/L。
内水 泥池培 育 ,一般的培 养密 在 培养 过程 巾 ,我们探 讨 了纯氧 从 【割 3培 养水体 的溶解 氧来厅 .3m1 组 币¨6n,l 都能
培养 条件
1.纯 氧充 气进行轮 虫培 养 接种 密度 对轮虫 的数超增 殖将 } 很大 的影响 。我们 充 气 是 保 证 水 体 溶 解 氧 的 采 用 3种 不 的接种 密度进 } 了轮 虫培养 , 过 5夫

利用轮虫高密度培育鱼苗的试验小结

利用轮虫高密度培育鱼苗的试验小结

利用轮虫高密度培育鱼苗的试验小结
孙大力
【期刊名称】《黑龙江水产》
【年(卷),期】1993(000)002
【摘要】轮虫做为鱼苗的天然饵料生物,由于具有适口性强、营养价值高和在池塘中分布均匀等优点,是其他食物种类所无法比拟的。

在池塘培育鱼苗的生产中,用人工的方法在池水中培养轮虫,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工饲料。

正确地运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缩短培育鱼苗的时间,而且可以加大鱼苗的放养密度。

此外,由于成本低廉和节省粮食,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笔者近年来一
【总页数】3页(P33-34,52)
【作者】孙大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水产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利用地下卤水高密度培育轮虫技术 [J], 张志;张守本;谢仲理
2.北方地区如何充分利用轮虫培育优质鱼苗 [J], 李霞
3.利用轮虫培育鱼苗水花技术 [J], 冉井洪
4.利用轮虫和豆浆培育团头鲂鱼苗对比试验 [J], 刘敏[1];付增才[2]
5.利用天然饵料——轮虫培育团头鲂鱼苗的试验报告 [J], 付增才;王志远;郭维士;魏法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轮虫高密度培育技术

轮虫高密度培育技术
轮虫高密度培育技术
种的采集与分离
用浮游生物网(200目)从池塘沟渠中捞取浮游生物样品,在解剖镜下比较容易将轮虫分离。为避免其它浮游动物的混入,可先将轮虫吸于一清洁的玻片上,经观察后再转到小的三角烧瓶或烧杯中,以保证轮虫种的纯度。将分离出来的轮虫分成几个小单位分别进行培养,防止可能发生的污染等情况而使轮虫培养失败,从而保持并储备数量充足的原种。
4)接种
轮虫的接种密度一般以2~5个/mL为宜。在适宜的温度、饵料、溶氧、光照等条件下,经8~10 d即可扩大培养或收获。
5)饵料投喂
培养轮虫的饵料以酵母和光合细菌等为主。在培养过程中,要保持较好的光照条件。目前培养轮虫较理想的饵料为单胞藻、酵母和光合细菌等。光合细菌对轮虫的种群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投喂量为5x106—10x106个m1。并根据培养中的具体情况及轮虫胃中内含物的多少来调节投饵量,以吃饱且略有剩余为宜,过多或不足都不利于轮虫的增殖。
2)容器的准备与消毒
我们采用水泥池进行温室培养。培养前用25mg/l高锰酸钾进行消毒,一天以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待用。
3)培养用水
培养用水亦须严格消毒。培养前水体须用药物消毒,常用药物为漂白粉。漂白粉可以杀死大部分敌害生物及藻类,具体用量为80 x10-6,因其药效消失快,故经5—7d充分充气后即可使用。但在正式使用前,应以少量轮虫试水,确认轮虫无不良反应后方可接种。
7)水质控制
轮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水质关系很大。在培养过程中,随着轮虫密度的增加、饵料密度的变化以及轮虫排泄物的积累,水体中的理化因子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应定时观测水质,及时补加新水。
8)轮虫的扩大培养
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充足的饵料,良好的水质及合理的培养方法下,经10d左右的培养,当轮虫的密度达到200个/ml以上时,即可进行扩大培养或采收。

轮虫大规模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轮虫大规模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2020.12褶皱臂尾轮虫是一种微型浮游动物,隶属轮虫动物门、单巢纲、游泳目、臂尾轮虫属,主要分布在由暖温带到热带广大地区的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

褶皱臂尾轮虫凭借大小适口、繁殖迅速、活动缓慢和易于培养等优势,成了海水仔鱼和虾蟹幼体的开口饵料。

轮虫的质量和数量已成为限制水产养殖育苗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获得高密度和高品质的褶皱臂尾轮虫可更好地助力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

一、轮虫的培育条件影响褶皱臂尾轮虫培育的因素有很多,环境因子的改变会诱发轮虫两性生殖,导致轮虫种群密度增长缓慢,造成培养的“崩溃”。

而人工培养轮虫的目的就是获得高生物量的轮虫,因此,培养条件要有利于维持轮虫的单性生殖,使种群“暴发式增殖”。

轮虫的培育条件主要包括温度、盐度、pH、氨氮、溶氧和光照等因素。

1.温度温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起决定性作用,可以显著影响轮虫的种群增长和种群密度。

褶皱臂尾轮虫的生存温度范围是5~40℃,最适培育水温为28~30℃,最适繁殖温度为20~30℃。

董婧等(2014)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20~30℃),随温度的上升,轮虫种群密度最高峰时间前移,种群的增长率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盐度褶皱臂尾轮虫具有广盐性,在盐度1~60均有存在,种群增殖的最适盐度为15~25。

但是褶皱臂尾轮虫对盐度的大幅度变化耐受性低,盐差越大,轮虫的适应能力越弱。

轮虫对低盐环境的适应性强于高盐环境,在高盐条件下,轮虫后代的数量降低,脂肪酸的表达降低。

3.pH 褶皱臂尾轮虫对pH 的适应范围较广,适宜pH 为6~9,最适pH 为8~8.2。

pH 是反映水质的化学指标之一,pH 下降,标志着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溶氧含量降低,会影响轮虫的正常生理活动;pH 升高,总氨中分子氨的比值就升高,易于混交雌体的出现,减慢了轮虫的增殖速度。

4.氨氮氨氮是水产养殖中需重点关注的环境因子,特别是非离子氨(NH 3),由于其是亲脂性的小分子,容易穿透脂质性的生物膜进入轮虫体内,对轮虫的抗氧化防御系统造成影响。

小水体高密度轮虫快速培养技术1

小水体高密度轮虫快速培养技术1

塑料软管、 阀门进入培养装置底部, 末端接有超密 散气板或散气棒, 每个培养容器! ! "个。 ! ) & ) " 充气设备 以罗兹鼓风机或涡轮鼓风机 作为风源, 经由塑料软管、 阀门进入培养桶, 末端 接有散气石, 每个培养容器$ ! *个。 直径约 & 高 ! ) * 净水板 实为圆桶形装置, ( + #, 铁丝及尼龙网作框架, 桶壁两端敷晴 . ( !/ ( + #, 万方数据
《河北渔业》 (总第! " ( ( *年第!期 $ 6期)
!饵料肥料
小水体高密度轮虫快速培养技术
申红旗 张 黎
(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河北 石家庄 ! ) " ! ! # #
轮虫是多种水产养殖动物苗种阶段优良的活 体饵料。目前国内轮虫的来源, 主要是室外土池 人工养殖或室内水泥池培育。但前者受自然条件 影响大, 后者培养周期长, 产量低, 往往不能满足 生产需要。近年来, 国内从韩国引进小水体高密 度轮虫快速培养技术, 在大菱鲆等名贵鱼类的早 繁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技术利用 !!" #
$
纶棉制成。每个培养容器! 分两组交替 (只左右, 使用。 (浓缩小球藻) 容器、 微量 ! ) . 投饵设备 由饵料 泵、 控制器及塑料软管等部分组成, 出口置于培养 桶上方。 配 ! ) / 收获设备 制作" ( (目筛绢制成的网箱, 备塑料大盆及木质或铁质框架。 以上除大部分供水设施外, 其余设备均置于 温棚内。 " 接种 " ) ! 消毒 接种前培养桶及所有培养用品均需
的容器, 高密度接种褶皱臂尾轮虫 ( %种) , 持续投 喂韩国产 “超洋藻” ( 浓缩小球藻) , 严格控制水质
$ 水体可生产轮虫 环境, 经过" & ’培养, ! # ! ( (亿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

泥鳅活饵--褶皱臂尾轮虫培养黄爱丹2012092616摘要:褶皱臂尾轮虫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是鱼类、虾蟹类等的重要天然饵料生物。

随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褶皱臂尾轮虫作为优质活饵料的用量越来越大。

通过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可作为泥鳅的饵料。

关键词:泥鳅、褶皱臂尾轮虫、生物饵料、培养方法褶皱臂尾轮虫培养的目的以泥鳅为例,轮虫这个活载体,可以传递泥鳅苗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幼苗轮虫种的分离与保种在已有轮虫繁殖的场所,便于大量培养。

褶皱臂尾轮虫培养的主要过程海边小水体、小池塘、半咸水坑洼处、冷库周围小坑洼处,用浮游生物网(250目以上)捞取浮游生物样或取底泥,加半咸水或海水(盐度15~25)浸泡后,经60目筛绢过滤,滤去大的砂粒、杂质,再经过80目筛绢进一步滤去杂质,剩下泥质物再经过250目筛绢滤去细泥后,把留在250目筛绢的样品放在水槽内,水温控制在25℃,经5~7天,孵化出轮虫,用250目筛绢捞取,在解剖镜下用细吸管吸出轮虫,继续培养后再经2~3次分离,除去原生动物等敌害生物,再把分离出的轮虫按l~2个/ml接种到保温性能好的水槽(池)内,或水族箱内,水温控制在25℃,投喂单胞藻,每天搅动水体或间断充气,当密度达100个/ml以上时再扩大培养。

轮虫一般采取保存冬卵的方式进行保种。

目前苗种生产单位一般不需要分离保种,可从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取得。

另外,目前已有专门的销售轮虫冬卵的单位,可以购进轮虫冬卵进行孵化、培养。

褶皱臂尾轮虫培养的方法1.室内培养可采用间收法和连续接种培养法,也可以两种方法混合使用。

培养水池(槽)为1~6Ⅲ3的小型水池(槽)和20~50m3的大型水池(槽)。

使用单位,应根据其培养方式、需求数量、培养时间等实际情况,而决定所采用水池的容量。

也可用虾、蟹育苗池培养轮虫。

一般用连续接种培养法,培育密度高,采收密度在200~300个/ml,培养效率高,能较长时间稳定培养,有计划地生产。

褶皱臂尾轮虫的高密度养殖技术

褶皱臂尾轮虫的高密度养殖技术

环境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69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属轮虫动物门,单生殖巢纲,游泳目,褶皱轮虫科,臂尾轮虫属。

褶皱臂尾轮虫被甲前背面前棘刺6个,排列不对称;被甲前腹面有4个褶片;足孔近方形,是一种半咸水的滤食性浮游动物。

褶皱臂尾轮虫对非生物环境的适应性很强。

有资料显示,褶皱臂尾轮虫生存的盐幅为1~98 g/L,最适盐度为10~20 g/L;pH为5~10,最适pH为7.5~8.5;温幅为5 ℃~29 ℃;最适光强为2000 lx,最适光照时间为18 h [1]。

轮虫是海产鱼类仔稚鱼和虾蟹等甲壳类幼体的优质开口饵料,能够迅速繁殖,并且易于消化吸收,营养价值较高。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轮虫作为优质的开口饵料,其用量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目前人工饲料难以取代其作为开口饵料的地位。

因此,研究轮虫的高密度养殖尤为重要。

该文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研究现状及养殖方式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水产科研工作者进行轮虫的培养提供参考。

1 褶皱臂尾轮虫的研究现状目前生产所用的轮虫,根据体型大小,1977年大上和前田将其划分为L型(大型)和S型(小型)两个亚种,其中,L型背甲长度130~340μm,S型(小型)背甲长度100~210μm。

不仅仅体型不同,两者对温度的适应情况也不同,L型轮虫的最适温度为25℃,S型轮虫的最适温度为30℃~34℃;混合培养时,在20℃以上S型轮虫占优势,20℃以下L型轮虫占优势[2],也就是说在高温季节轮虫普遍小型化,在低温季节轮虫体型大型化,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可逆变化。

L型轮虫以及S型轮虫,在室内外培养中生长周期及培养密度是有限的。

在日本,轮虫的培养技术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繁殖密度从最初每毫升几百个到几千个,以至达到上万个,培育体系日趋成熟和完善。

但国内外有关轮虫土池培养技术还不成熟,使用室外土池培养方法,轮虫的密度只能达到30~40个/mL,实际生产中产量不稳定、持续供应时间短。

轮虫的密度测定实验报告(一)

轮虫的密度测定实验报告(一)

轮虫的密度测定实验报告(一)轮虫的密度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实验目的:测定轮虫的密度。

•实验背景:轮虫是一种微小的多细胞生物,广泛分布于水体中。

测定轮虫的密度可以对水体生态环境进行评估,了解水质污染程度等信息。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选择一个适合的水样取样点。

–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

2.取样–在取样点附近使用玻璃容器或桶装取样器收集水样。

–保证取样器不接触底部或附着物,以避免轮虫沉积在容器底部。

3.样品处理–将取样的水样倒入测量杯或计数板中。

–用适量的水样将轮虫稀释至合适的浓度,以便于观察和计数。

4.观察和计数–用显微镜放大视野,观察并计数轮虫数量。

–记录所观察到的轮虫数量,并进行多次计数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5.数据分析–根据实际观察到的轮虫数量和所取样的水体体积,计算出轮虫的密度。

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在取样点附近收集了水样,经过稀释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了轮虫数量。

根据多次计数的结果,求得平均值并计算出轮虫的密度为 xx 轮虫/mL。

•通过轮虫的密度测定,我们可以评估水体的生态环境。

轮虫的存在与数量可以反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水质污染状况等。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以获得更全面的水质评估结果。

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计数轮虫数量来测定水体中轮虫的密度。

•实验结果可作为评估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

•通过合理的样品处理和精确的数据记录,可以获得较准确的实验结果。

本实验的成功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轮虫的密度测定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水样取样点时,应尽量避免有明显的污染源和废水排放口,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在取样时,注意避免触碰容器底部或附着物,以免对轮虫分布造成干扰。

3.在进行观察和计数时,应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并小心操作以避免人为误差。

4.为了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建议进行多次计数并取平均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萼花臂尾轮虫 萼花臂尾轮虫是常见的普通大型轮虫种类之 一, 被甲长平均 4 被甲宽平均 1 0 0μ m, 9 0μ m。 分 布较为广泛 , 可分 布 在 淡 水 和 河 口 的 半 咸 水 环 境 中, 但抵抗酸 性 环 境 能 力 较 弱 。 是 我 国 淡 水 湖 泊 繁 殖 力 强, 时 代 周 期 短, 条 池塘 的 习 见 轮 虫 种 类 , 件适宜易成 为 养 殖 池 塘 的 优 势 种 群 。 此 外 , 萼花 臂尾轮虫活动速度缓慢 , 适宜于水产品动物摄食 。
《 河北渔业 》 总第 2 2 0 1 2 年第 1 0 期( 2 6 期) ○ 专论与综述
: / d o i 1 0.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4-6 7 5 5. 2 0 1 2. 1 0. 0 2 0 j
关于轮虫高密度培养的研究
[] 优势 , 2 0 ℃ 以上时 S 型轮虫种占优势 3 。 在不同

温度下培养萼花臂尾轮虫研究表 ( 下转第 6 6 页)
《 河北渔业 》 总第 2 2 0 1 2 年第 1 0 期( 2 6 期) ○ 行业特写 录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 2 年 。 七农场采用定期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的方 式, 普及 “ 恒行 ” 河蟹生产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和河 蟹标准化养殖 。2 七农场共组织参加水产 0 1 1年, 对农工进行水产养殖 养殖 技 术 培 训 4 5 0 余 人 次, 技术 、 及 健 康 养 殖、 质 量 安 全 培 训。 通 过 技 术 普 及, 提 高 了 科 技 到 位 率, 作 出 了 卓 有 成 效 的 业 绩, 七农场在省 、 市河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 据统计 , 七 农场的标准化推广 , 带动了周边农户 2 使 2 0 多户 , 产品质量和市场 竞 争 能 力 明 显 提 高 , 经济效益有 了大大提升 。
《 河北渔业 》 总第 2 2 0 1 2 年第 1 0 期( 2 6 期) ○ 专论与综述 养液中 , 微藻种 类 以 富 含 n 新月菱 3 HU F A 优 先, 形藻 、 三角褐指藻 、 球等边金藻 、 微绿球藻 、 小球藻 等, 结合对环 境 适 应 能 力 以 小 球 藻 为 最 佳 。 当 微 根据条件接种上文中的 藻培养到适宜高 浓 度 后 , 优 质 轮 虫 种。 用 小 球 藻 等 微 藻 培 养 的 轮 虫 足以满足鱼虾幼 苗 n 3 HU F A 含量丰富已被公认 , 早期对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 。 但是在高密度 培 育 轮 虫 之 前 , 需要培养大量 的单细胞藻 类 。 日 本 一 个 海 产 经 济 鱼 类 育 苗 场 , 各种 水 池 的 总 容 量 比 , 育 苗 池: 轮 虫 培 养 池: 小球 藻培养池大概是 1∶0. 可见 5~1. 8∶1. 5~2. 1, 普通方式用小球藻为饵料培养高密度的轮虫需要 花费大量的 设 备 和 人 力 。 其 次 , 一般直接单纯用 微藻高密度培养 轮 虫 时 , 微藻与轮虫种间竞争激 烈 。 例如两者对于溶氧消耗关系和对轮虫繁殖的 影响 。 常常导致 轮 虫 培 养 密 度 不 高 , 实际生产中 一般选用浓 一般只能达到 4 0~6 0 个/ m L。 目前 , 缩小球藻 和 充 纯 氧 气 方 式 进 行 轮 虫 的 高 密 度 培 养, 有时会添加一些辅助因子如维生素 C 等 2. 2 酵母类 自从 1 9 2 7 年在 日 本 用 面 包 酵 母 代 替 海 水 小 生产中用酵母菌培养轮虫 球藻培养轮虫成 功 后 , 逐渐增多 。 且酵母培养轮虫的密度可以很容易达 到4 甚至可以高达至几千个以上 0 0~6 0 0 个/ m L, 相比微藻优势十分显著 。 除此之外 , 酵母 每毫升 , 储藏方便 、 投喂便捷等优 相比微藻还有供应稳定 、 点, 因此节约了培 养 微 藻 所 需 的 大 量 的 设 备 和 人 用酵母培养轮虫也存在缺点 , 在用酵 力等 。 但是 , 母培养的轮虫育真鲷 、 石鲷等鱼苗时 , 表现的十分 突出 。 仔鱼刚开始表现摄食少 , 活动减弱 , 后来渐 渐地死亡 。 经研 究 发 现 仔 鱼 所 含 n 3 HU F A 匮乏 尤其是 E 严 重 影 响 了 组 织、 神经等 D A 和 DHA, 的 发 育 。 最 根 本 原 因 是 ,酵 母 营 养 物 质 中 n 3 HU F A 含 量 低 ,导 致 培 养 出 的 轮 虫 缺 乏 5] 。 从而不能满足仔鱼的营养需要 [ n 3 HU F A, 2. 3 酵母与微藻混合类型以及营养强化 结合上文两种 饵 料 优 缺 点 , 目前实际高密度 培养轮虫时 , 通常 将 微 藻 与 酵 母 根 据 培 养 条 件 合 以期达到优质高产的效果 。 但是 , 在单纯 理搭配 , 用小球藻培养的轮虫与小球藻与酵母混合培养的 轮虫营养对比中 得 出 , 后者在不饱和脂肪酸和氨 基酸等的组 成 和 含 量 上 明 显 偏 低 。 所 以 , 目前不 — 5 6 —
1] 。 常见于一次性轮虫培养方式中或者 广泛认可 [
1 高密度培养轮虫种类选择
目前 , 在海水和半咸水育苗过程中 , 广泛使用 的轮 虫 是 褶 皱 臂 尾 轮 虫 ( B r a c h i o n u s l i c a t i l i s) p ; 和圆形臂尾轮虫 ( 在 B r a c h i o n u s r o t u n d i o t m i s) f 淡水育 苗 中 , 常使用萼花臂尾轮虫( B r a c h i o n u s 进行实际生产 c a l c i l o r u s) y f 绕此三种展开 。
[ 4]
一般在 论用酵母培养轮 虫 还 是 用 混 合 类 型 培 养 , 轮虫使用之前都要经过营养强化的过程 。 通常营 养强化的方法有 两 类 : 一是用单细胞微藻进行二 方法与微藻类培养轮虫相仿 ; 另一类是使 次培养 , 用营养 强 化 剂 。 营 养 强 化 剂 的 种 类 和 形 式 比 较 多, 最早是用鱼油 和 蛋 黄 与 海 水 混 合 搅 拌 得 到 乳 其 HU 化油 , F A 含量大约占总 脂 肪 含 量 的 2 5% , 若 继 续 进 行 化 学 纯 化 得 到 浓 缩 油 脂 的 乳 化 油,
[ 1]
称为 “ 轮虫 。 前者为冷水 、 广盐性种类 , 后者 S 型” 相对属于高温种类 。 两者均存在孤雌生殖和两性 生殖世代交替的 过 程 , 研究轮虫孤雌生殖的调控 因子对延长高密度培养轮虫时对数生长期有重大
3] 。 意义 [

此外轮虫一般个体较小 , 适宜于幼苗的口径 , 游泳 速度慢 , 容易消化吸收 , 一直被公认是鱼虾蟹等经 济水产品育苗阶段优质的开口饵料 。 目前经济水 产品养殖发展形 势 不 断 高 涨 , 轮虫作为该产业育 苗阶段 理 想 的 开 口 饵 料 其 需 求 量 不 断 增 大 。 然 目前国内轮虫 的 来 源 主 要 是 依 赖 于 室 外 土 池 而, 培养和水泥池培养 。 这两种培养方式存在受自然 因素影响较大 、 产量不稳定 、 周期长的缺点 。 所以 同时解决高密度 轮虫高密度快速 培 养 势 在 必 行 , 培育轮虫的技术问题迫在眉睫 。 本文依托于前人 的研究结果加之 自 己 的 研 究 , 对轮虫高密度培养 的现状进行有针 对 性 的 综 述 , 旨在为相关领域研 究提供参考 。
[] HU F A 含量能提升到 8 0% 左右 6 。
3 高密度培养轮虫水环境
3. 1 溶氧与通气 轮虫对水坏 境 中 溶 氧 浓 度 的 适 应 范 围 较 广 。 / 用小球藻培养 L 型轮虫时 , 溶氧在 5~7 m L时 g / 用油脂酵母培养时 , 溶氧在 2 m 仍能正常繁殖 ; g L 时仍能正常生长 。L 型轮虫对低氧甚至 缺 氧 的 在以氮换氧的海水中 , 大约 6h 仍有 耐受力很强 , 半数以上存活 , 再 经 6h 才 基 本 全 部 死 亡 。 但 是 用浓缩小球藻为 饵 料 高 密 度 培 养 轮 虫 时 , 一方面 由于轮虫培育密 度 较 高 , 单位体积的轮虫耗氧较 多; 另一方面 , 随着小球藻 、 细菌等增加 , 导致单位 导致轮虫培养密度不高 。 体积的耗氧进一步攀升 , 总之 , 溶氧成为用 浓 缩 微 藻 类 培 养 轮 虫 高 密 度 的 限制因子 。 此外 , 对于充气方式 , 以往常用陶瓷做 当通气率增大到一 的气石经导管连 接 气 泵 充 气 , 容易产 生 较 强 的 机 械 扰 动 力 和 小 而 密 定程度后 , 的气泡泡沫 , 严重影响轮虫的正常活动 , 最终轮虫 最高密度难以超越5 密度 不 增 反 而 减 , 0 0 0 个/ 对于溶 氧 的 解 决 , 一般是通入纯氧气 m L。 目前 , 7] 。 的方法 , 可使轮虫密度提高了近 4 倍氧 [ 3. 2 温度 不同的种类和品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差别较 大 。L 型轮虫等大型种在 2 5 ℃ 时繁殖速度最 快 , 2 6~2 7 ℃ 以 上 时 繁 殖 速 度 减 慢 甚 至 停 滞, 1 0℃ 时还能大量繁殖 , 培养的适宜 温 度 范 围 一 般 为 1 5 5 ℃ 。S 型 轮 虫 等 小 型 种 的 繁 殖 速 度 随 着 温 ~2 度的升高而加快 , 水温降到1 3 0~3 4 ℃ 时 最 快, 5 培养的适宜温度范围一般 ℃ 以下时几乎不 繁 殖 , 为2 5~3 5 ℃ 。 此外研究表明 L 型和 S 型 两 种 轮 虫混合培养时 , 水温2 0 ℃以下时 L 型轮虫种占
[ 2]
。以下讨论主要围
1. 1 褶皱臂尾轮虫和圆形臂尾轮虫 褶皱臂 尾 轮 虫 被 甲 长 平 均 2 甲均宽 4 0μ m、 通常 称 为 “ 轮 虫; 圆形臂尾轮虫相 1 7 0μ m, L 型” , 对个体较小 被甲长平均 1 4 0μ m 甲均宽 1 1 0μ m,
池塘前期的肥水阶段 。 首先把微藻接种到藻类营 — 5 5 —
2 饵料种类选择与培养方式
轮虫属于滤食性生物 , 食性较杂 , 可摄食光合 细菌 、 酵 母 菌、 单 细 胞 微 藻、 有机碎屑乃至微颗粒 饲料等 。 自然条 件 下 , 只要直径大小适宜于轮虫 口径的可食物质都可作为轮虫的饵料 。 但是人工 培养出的轮虫作 为 幼 苗 的 开 口 饵 料 , 对其营养成 分的含 量 及 轮 虫 的 产 量 有 较 高 的 要 求 。 综 合 考 目前作为轮虫 高 密 度 培 养 的 饵 料 主 要 有 单 细 虑, 胞微藻类 、 酵母类 、 混合类三大类 。 2. 1 微藻类 单细胞微藻直 径 大 小 适 宜 于 轮 虫 的 口 径 , 加 之微藻自身蛋白质 、 n 3 HU F A 等高营养价值的 成 分所含比例大 , 用单细胞微藻培养轮虫一直被认 为是比较经典的 方 式 , 被饵料生产界和育苗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