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件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件 (共18张PPT)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件 (共18张PPT)

性质 主题
中国 贡献 结果
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 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探究:周总理提出的
同:
“求同存异”方针,
你知道亚非国家同与异有哪些吗?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和发展民族经济。
异: 社会制度不同。
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A)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3.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叙述不正
确的是(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 建立了外交关系 D.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基本原则
意识形态不同。
建国初期我国外交领域有哪些重 大成就?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1953年12月,中国与印度谈判首次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和印度、 缅甸联合发表。 ③1955年4月,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
请说说周总理的故事
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 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智 慧谋略。
(1)另起炉灶:不承认以前的一切外交关系,重建 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 势力
(3)一边倒: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思考:为什么新中国成立时在外交上要“一边倒?
1.因为西方国家的敌视
2.中国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
3.苏联对中国的支持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 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件(共15张PPT)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件(共15张PPT)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关系?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保证 核心和基础
平等互利 目标 和平共处 我国处理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
4、意义:
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的基本准则。
你知道这是什么历史事件吗?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和发展民族经济。
异: 社会制度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为什么周恩来的发言体现“民主精神”?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观 点,一方面肯定了各国的处境不同、 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没 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呼吁为 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 结与合作。
新中国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形象地比喻为“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
“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建立的一切 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 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 清除干净,不给它们留下活动余地,然后再考虑建交问题。 “一边倒”:外交上明确宣布将联合苏联,站在国际和平 民主阵营一边。
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 中 国 的 外 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的方针
为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创 造 了 条 件
1.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2.战争发生的起止时间和结果? 3.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
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
新中国成立第一天,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告: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 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 外交关系。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八下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 课件(21张)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八下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 课件(21张)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首次)
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的谈判中 首次提出。
2、首倡国: 1954年6月,中国、印度和缅甸
3、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核心和基础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保证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必须制定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外交应该尽力在独立、自主、平等等原 则基础之上。
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 1.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具体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另起炉灶”:不承认以前的一切外交关系, 重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的国际会议
⑶会议主题: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4)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求同存异”
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 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 立异的……”
• “我们亚非国家,中国也在内,不论经 济上或是文化上都很落后。……我们的会 议应该求同而存异。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 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 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 相猜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1953年12月,中国与印度谈判首次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和印度、 缅甸联合发表。
③1955年4月,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
改错题: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
的“中国声音”
印度
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在同缅甸政 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相互尊重主 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1955年在日 内瓦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求同存异” 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北师大版八年级(2017)历史下第一单元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件(共21张PPT)

北师大版八年级(2017)历史下第一单元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件(共21张PPT)

新中国必须制定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外交应该尽力在独立、自主、平等等原 则基础之上。
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 1.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具体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另起炉灶”:不承认以前的一切外交关系, 重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我 国的残余势力,不给他们留下活动余地,然后 再考虑建交问题。 “一边倒”:明确宣布将联合苏联,站在国际和 平民主阵营一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保证
核心和基础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目标
4、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对中国)
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在印度尼西 亚的万隆举行会议,通称万隆会议。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改错题: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 的“中国声音” 印度
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在同缅甸政 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相互尊重主 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1955年在日 内瓦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求同存异” 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西藏和平解 放(1951.10)
稳定物价
土地改革
1950-1952
对内: 巩固政权
对外: 外交成就
抗美援朝
1950-1953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 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 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多年 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要学他们,我 们不要被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 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件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件北师大版
温故知新
西藏和平解放 稳定物价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巩固政权
外交成就 (建国初期)
பைடு நூலகம்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
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 新中国成立第一天,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告: 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 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 唯一合法政府。 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 外交关系。
结合课本24页的材料阅读回答问题
求同存异的“同”和“异”指的是什么? 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和发展民族经济。
异: 社会制度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为什么周恩来的发言体现“民主精神”?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观 点,一方面肯定了各国的处境不同、 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没 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呼吁为 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 结与合作。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 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 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 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新中国初期,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 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 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 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 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搜集周总理的外交故事, 写一篇关于周总理的外交艺术风采的小论文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件北师大版1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件北师大版1

(1)材料一中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破坏亚非会 议? 参考答案:破坏亚非国家的团结,削弱亚非国家的影响力,从而分别 控制亚非各国。
(2)会议主要就哪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你能归纳会议中形 成的万隆精神吗?你认为万隆精神对今天不同国家处理相互间的 关系有没有作用?为什么? 参考答案: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 问题。团结、合作、平等。有作用。它是推动亚非团结与合作的 动力源泉;今天,我们更应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选择不同发展 道路的自主权,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
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 1.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 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倡导:1954年6月,中国、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 4.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 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 属于其内容的是( A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4.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增进各 国友谊的我国领导人是( B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胡锦涛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 2.会议特点: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 国际会议。 3.主要内容:保卫世界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4.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材料一中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破坏亚非会 议? 参考答案:破坏亚非国家的团结,削弱亚非国家的影响力,从而分别 控制亚非各国。 (2)会议主要就哪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你能归纳会议中形 成的万隆精神吗?你认为万隆精神对今天不同国家处理相互间的 关系有没有作用?为什么? 参考答案: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 问题。团结、合作、平等。有作用。它是推动亚非团结与合作的 动力源泉;今天,我们更应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选择不同发展 道路的自主权,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问题2】 中国同参加万隆会议的其他亚非国家的“同”与 “异”是什么? 探究:(1)同:①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干涉和侵略。②维护 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③互帮互助,发展亚非国家的经济和 文化。 (2)异:①社会制度不同。②意识形态不同。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阐述 包括( A ) ①一边倒 ②另起炉灶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④和平共处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目前,我国已同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我们的朋友遍天 下”。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 B 系的国家是 ( ) A.朝鲜 B.苏联 C.美国 D.印度
5.万隆会议期间,时任菲律宾外长的罗慕洛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的 讲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他这样说 B 的原因是 ( ) A.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C.会议讨论了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 D.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 2.会议特点: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 国际会议。 3.主要内容:保卫世界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4.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问题1】 我们应如何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探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初提出,是为了发展同周边国家 的睦邻友好关系。后来经过我国政府的倡导,它不仅成为中国外交 的基本原则,而且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 准则。这说明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这说明中国的外交不谋求单边利益,而注重发展同各国的全方位友 好合作关系,在合作中争取共同发展。 (3)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过 程中,不论其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大小、社会制度的差异,都一视 同仁。这说明中国的外交方向是面向世界,以广交朋友,争取友好 合作为宗旨。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
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 1.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 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倡导:1954年6月,中国、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 4.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 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 属于其内容的是( A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⑤⑥ 4.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增进各 国友谊的我国领导人是( B ) A.毛泽东B.周恩来 C.邓小平D.胡锦涛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亚非会议,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从一开始就抱着极端 敌视的态度。它通过报刊等宣传机器来贬低会议的意义,硬说亚非 会议“算不得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散布会议不可能达成任 何协议的悲观论调,企图煽动一些国家在会内制造矛盾,使会议达 不成协议。会议前夕,1955年4月15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将 向国会要求通过“援助”的新计划,妄想以“经济援助”为饵,诱 使某些国家上钩,听从美国的指挥。 材料二 会议就有关亚非国家的利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一些重大 问题达成了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并在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