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导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学生教学认识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非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主动参与,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技能,以及培养道德情操等,都必须通过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去完成。学生接受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能否按老师所期望的方向转化,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本身的自觉性,只有在学生强烈的自觉追求新知识的愿望与旧有水平和状态相矛盾时,学生才会学好,才能将一次次教师所教的内容领会深刻、掌握牢固,才能实现主体的发展变化,而这种自觉性是学生学习主体的具体表现。
第二,独立性。学生有各自相对独特的个性,都有其自主作用和独立的倾向。无论教师的威信多高,导向作用再好,学生都有取舍、选择的自主权。如何学习、生活、做人,不同的学生有其独立的倾向。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考虑这种独立倾向并予以充分的尊重,而不能强求一律或包办代替,只有尊重学生的这种自主权和独立倾向,进而启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实践,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学生的这种自主独立性也表明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须有机地结合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第三,创造性。学生的创造性是他们的知识、智能和体力的结合运用,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最高表现形式。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将学生当作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倒多少,装多少,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由“死学”变为活学,进而达到会学,不能将学生培养成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激发其创造才能,尤其要对思维活跃、独立思考能力强、善于发现和钻研问题、有独立见解、标新立异的学生,给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将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出来,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这样更能体现出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构成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决定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就师生关系而言,我们在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的同时,绝对不能否认或低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能主张“学生中心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赖于教师的激发、培养和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就越高,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机的结合,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指学生所学的内容、所采取的学习方式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学习的愿望、认识兴趣、学习习惯是教师正确引导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是启蒙者、领路人。正是教师的教反映了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决定着学生发展的水平和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传授知识技能。
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这是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正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完成的。教师是教学内容和手段的载体,整个教学计划的安排,每节课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及其方式、进程,不是由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
2、教会学习方法。
在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上,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作了题为《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的报告,认为人们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概念,就难以在二十一世纪生存。“终身学习”的理论启示我们,学校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要着眼于未来,为学生的将来奠定扎实的学习和发展基础。变终结性教育为发展性教育,变学生的维持、消极学习为创造性、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学生的这些习惯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学生这些良好品质、习惯的养成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严格督促、培养教育的
结果。
3、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厌学,机械地学,不是主动地学,对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要求变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做到引导学生愿学、乐学、爱学、会学并善学。
4、培养个性优势。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必须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研究他们的具体情况和特征,承认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异,并把它们作为教育的依据,使其成为自我发展的动力源泉。培养学生个性优势要善于发现学生,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其个性才能,要善于利用学生的个性优势,培养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使学生精神生活丰富、充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出自己个性潜能的独特领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生活热情。要引导学生将优势强项转移到整个学习和生活中,促使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优势强项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认真、刻苦、诚实、热情、正直、自信、自爱等,使之在弱势项目的学习科目上也能坚持和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克服非良性的个性品质,如马虎、懒惰、虚伪、冷漠、软弱、自卑、自傲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细小的进步和变化,及时地鼓励和赞扬,使每个学生都沉浸在教师的欣赏和尊重的氛围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注意把学生个性的优势,作为教育的起点和突破口,逐步将学生个性中的闪光点演变成闪光片,再变成闪光面。
5、塑造人类灵魂。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要成为学生的师长,在思想道德上更应成为学生的楷模。韩愈将教师的职责称作“传道、授业、解惑”。育才先育人,育人的核心是育德。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影响学生的过程,教学要贯穿教材本身并体现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的观点、态度、言行举止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做人的准则。教师要按照社会要求,对学生的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进行培养,启迪学生的思维,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言行,使学生从严要求自身,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关心同学,爱护他人,与人为善,乐于奉献。通过教师的教育培养和学生的自身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行为习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题地位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对立面的矛盾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求知欲很强、可塑性较大的学生。他们从无知到有知,从消极到积极,从无兴趣到有兴趣,从被动到主动,从被迫学(“要我学”)到自愿学(“我要学”),变外在的学习动机为内在的学习动机,一句话,变受动性为能动性,不是无条件地自我自然转化,必须依赖一定的条件。毛泽东指出:“矛盾着的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而“条件”由谁来创造?在学校范围内首推是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教学的阵地,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结合。从理论上说,“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虽然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但它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和条件,学生没有“学会”就不可能“会学”,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条件,是矛盾次要方面(客体)向主要方面(主体)转换、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化的关键。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施教的内容由静态变成了动态,书本知识变成了学生掌握的活知识,因而,教师、教材、学生的组合是可变的组合、活的组合。所以说教学系统的运行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实施教育教学的行为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既是教师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