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1)(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版 新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 贞观五年,唐太宗设“九卿议刑”制,亲自规定“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
此外,他还总结维承并发展自汉以来的“录囚”制度,即皇帝和各级司法、监察机关对囚犯的情况进行审录。
这表明A. 唐初皇帝具有慎刑理念B. 古代德刑并举的传统C. 中央机构职能大的转变D. 唐初行政受司法制約【答案】B............2. 宋代官员待遇优厚,体禄以货币为主,官员除了月给俸钱之外,还有禄粟、职田等实物和土地报酬,以及“农粮钱”、“餐钱”、“给券”、“茶汤钱”等津贴。
据此可知,宋代的停禄制A. 易于滋生肩败堕落现象B. 加拿了人民的经济负担C. 促使重文轻武展面出现D. 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中对于官员俸禄之外,还有多种土地报酬,这种做法显然容易导致腐败现象发生,故A正确;材料中俸禄的作用,显然是国家负担,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文轻武思想,故C错误;材料中是对于官员津贴做法,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D错误。
3. 明朝末年,作恶多端的魏忠贤遭贬自缢后,人心大快,世何紛传,演魏忠贤一事的小说一时成为热门。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载有《皇明中兴圣烈传》(后改为《佛忠贤轶事》、《警世阴阳梦》《梼兀用评》等。
这主要说明了A. 评论宦言专权是明末小说的题材之一B. 市民阶层对通俗小说有更深认识C. 魏忠贤的倒台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D. 明末印刷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中小说成为热门,关于该故事的版本众多,显然是印刷术技术推进的作用,故D正确;题材不是材料中说明的主旨,故A错误;市民阶层材料没有明显显示,故B错误;C中历史必然性显然不符合材料内涵。
4. 《国民党一大宣言》:“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地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
故当由国家规定土地……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個户者,国家当給以土地,资其耕作。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据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燕国辖地(今鞍山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刀币和铁制农具。
在热河兴隆的古代冶铜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有文字的铸造生产工具的铁花,还有锄、镰、斧、凿、刀等生产工具。
这说明A.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________B. 铁器己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应用C. 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成为生产主导________D. 货币和文字的使用己相当普遍2.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
材料中的“惠商”政策A. 维护了封建专制政权的经济基础________B. 使商品经济成为封建经济的支柱C. 是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________D. 使汉代抑商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3.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据材料可知唐太宗的“君道”A. 体现了传统儒家的仁政思想________B. 为近代民主政治奠定基础C. 完全取决于帝王的个人品质________D. 是分权制衡体系的新发展4.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意在强调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________B. 政治改革的条件C.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________D. 社会教化的作用5. 下表是很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1893~1899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担)。
该表反映了A. 中国的农业生产快速发展________B. 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________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6. 1923年,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理论形成,他将资产阶级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主张首先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里变得强大,再由无产阶级掀起一场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向社会主义转变。
2019高三历史ⅱ人教新资料二轮模块考试1(含解析)

2019高三历史ⅱ人教新资料二轮模块考试1(含解析)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1、17世纪70年代末,英国议会制定并通过了《人身保护法》。
其目的在于()。
A、限制国王的政治迫害B、维护议员的言论自由C、建立议会的政治权威D、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在近代法国历史上,为确定近代欧洲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3、以下对长期议会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议会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②它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领导中心③它通过了《大抗议书》试图限制王权④查理一世再次解散了长期议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7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29题〕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内容丰富,观点纷呈。
以下作品表达了维新思想中的“进化史观”的是①《劝学篇》②《孔子改制考》③《天演论》④《海国图志》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了〔〕A.生命权B.自由权C.财产权D.反抗压迫权6、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
这说明陕甘宁边区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指导C、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7、《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2) Word版含解析

热点试题综合练(2)1、据学者研究发现:1688—1783年,英国社会拥有一个易于仲缩的社会分层系统,社会流动日益加剧。
贵族阶层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
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英国(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B.推行“重商主义”政策C.完成了向工业社会转变D.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2、英国学者戴维·米勒在反思西方代议制民主时指出,被称为民主的那些政治体制只为公民在政府中提供了非常有限的角色空间。
决定民主社会之未来的真正权力显然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这表明代议制( )A.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内部民主B.普通民众并没有民主可言C.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民主D.不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3、政治学者刘瑜说,确实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独立战争是场革命的话,立宪会议本质是反革命。
因为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自治的能量,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给重新往回收了一点。
这说明( )A.独立战争失去其政治成果B.制宪会议背离了独立精神C.三权分立消耗了地方能量D.联邦制抑制了可能的乱局4、美国1787年宪法中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部分内容直到1791年修正案才补上。
这说明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 )A.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B.存在着种族歧视的观念C.致力于制度的顶层设计D.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少5、1789年《人权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法国制宪运动的开始。
往此后的近代史阶段,法国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
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
唯独1875年的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
1875年宪法相对长寿是因为( )A.宪法全面体现了启蒙思想B.宪法是各派妥协的产物C.绝大多数国民赞成共和制D.宪法内容完整、体制健全6、1871年完成统一后,鉴于本国立足未稳,为避免引起周边列强的忌惮而遭围攻,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德国政府四方游说,八方斡旋,维持了欧洲列强的均衡态势,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周边环境。
2019年全国高考历史II卷解析

1.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
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只是水利工程发展的一个因素,并非主要因素,B选项排除。
交通运输网络畅通的说法与材料无关,也不符合当时的史实,C选项排除。
2.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统治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
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
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且汉代并没有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
3.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可知程颢强调的是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全解全析)

24.C【解析】韩非认为社会历史是分阶段、不断向前发展的。
历史不会倒退,复古是不可能的,这与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局势相符,故C 项符合题意。
材料主要是反对墨守成规,没有体现君主至尊,排除A 项。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影响大,但“深入人心”说法欠妥,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 项。
推动儒学成为主流思想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排除D 项。
25.D【解析】依据材料“对于皇室、朝廷、百官以至贵族们所需的服饰……都各有生产的手工业部门”可知,“日益商品化”与材料信息不符,也不能体现官营手工业的效率提高,排除A、B 两项。
根据材料“设置了专门管理手工业的机构”“直接控制大量的工匠”可知,政府加强了对手工业的管理,加强了对工匠的人身控制,故D 项正确,C 项错误。
*网27.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故此时期英国尚未打开中国市场,排除A 项。
鸦片战争前,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在中英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殖民主义者大量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受到破坏,吏治更加腐败,加深了清廷的统治危机,B项符合题意。
清廷查禁鸦片入口政策是正当的,排除C。
中国民族意识从萌芽到觉醒经历了四个阶段,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半梦半醒”,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甲午战争时期民族意识进一步加强,五四运动时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抗日战争时民族意识空前高涨,故D 项“已经觉醒”说法错误。
【名师点睛】2019 年是虎门销烟180 周年,与这一内容相关的知识很可能成为2019 年高考的命题点,本题以鸦片战争前西方列强对中国的鸦片输出为切入点,旨在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进行考查。
28.A【解析】材料“未得到法律上的保证”“敲诈勒索”“苛捐杂税”说明本国的封建主义束缚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 项正确。
2019高考历史二轮(精选试题)整合练主题二Word版含答案

主题二田园风情——权力支配的古代中国经济主题整合练第28页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1)《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正确;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的内容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不符,故B项错误;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西周时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经济形态不是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
2.(2018湖南长郡中学全真模拟三,24)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
这说明此时期()A.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B.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铁农具的出土位置来看可知,铁是从西部游牧民族传过来的,因而首先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然后春秋中晚期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提供了出土的铁农具,非武器,因此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仅提供了铁农具的出土地区,未体现铁农具的冶炼工艺,因而无法得出冶铸技术是否进步的结论,故C项错误;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是在汉代以后,故D项错误。
3.(2018博文雅道第一次联合质量测评,3)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等法律极力限制不合规定的商业活动,禁止非商业单位经商,禁止官吏经商;统一商品价格,重要商品由国家专营。
2019年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人教)历史热考大题练(1)李仕才1.(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人团体的兴起是明清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以地缘关系组合而成的商帮和以业缘关系组合而成的行会等组织具有很多的经济功能。
以行会为例,通过统一规定手工业产品的规格、价格,限制作坊开设的规模和地点,统一工资等手段来限制同行竞争。
明清时期的商人组织承担着市场交易中所需的信用与保证功能,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对市场交易进行规范。
商人组织还经常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信息网络,收集市场价格、政府政策等信息并由此获利。
一些商人组织规定,会员间及会员与其他商人组织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由董事仲裁;如遇重大事情,便召集全体会员来共同评判,给出的处理意见具有一定的强制力。
当时的商人组织在同政府的博弈中通过同盟抵制和抗争等手段,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摘编自杨海滨、杜佳《明清商人组织与市场网络》等材料二商会是清末新政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工商业社团。
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谕令在全国各省各埠设立商会,后来逐渐形成了总会、分会与会所的三级组织体制。
据统计,苏州商务总会的首届会员多达40个行帮1 056户;天津商务总会1905年入会者有32行581家。
商会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商部规定:“如遇需索留难等事,倘有阻碍,该董事尽可直言指报,由商会处送交司务厅严办。
”商会的内部构造一般由各业行会和新式企业的代表组成,处于领袖地位并能左右会务活动的主要是新式企业代表。
商会开会时“务须开诚布公,集思广益,各商如有条陈,尽可各抒议论,稗择善以从,不得稍持成见。
”上海商务总会规定,表决时“以可否孰多之数为准……倘事不便言明者,可用机密投筒法。
”到1912年,商会覆盖了除内蒙和西藏之外的全国各省区。
在抵制美货、挽回利权、国会请愿、兴办教育等活动中,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人团体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商人团体的经济功能。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2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2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 下图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
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3. 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
”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4.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5.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6. 下面是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战舰对比图,这从侧面突出反映了( )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B.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C.华夏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差距D.儒学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7. (2014·江苏单科,5)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二、综合题8.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2019届高考历史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

2019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如你是古罗马一位执政官,当你遇到以下案子时,你判为合法的是()①主人拒绝为他工作了20年而要求给予自由的奴隶②一个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但杀人者自称其行为合法③某平民将他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其小儿子。
④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时为了赚钱卖了20个奴隶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2.教皇子午线(图所示)是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将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实线)作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
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虚线)。
对该子午线表述正确的是①该线以西的殖民地主要划归西班牙②该线以东的殖民地主要划归葡萄牙③该线西移说明了教皇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④该线是环球航线开辟后对西葡势力范围的划分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3.18世纪,西方某位思想家希望人们“保持高度的警惕,以便在迷信和暴政重新在地球上冒头的时候,我们立即就能认出它们来,并借助的力量将迷信和暴政的种子铲除掉。
”横线上的文字是A.人文主义 B.理性 C.自由主义 D.法律4.“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并且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
”材料所描述的措施出自于A.巴黎公社 B.人民公社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D.德意志帝国5.近代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是()A. 京张铁路B. 紫光阁铁路C. 京广铁路D.京沪铁路6.20世纪早期,一位旧派人士在抨击某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教,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
……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
”这段材料从侧面反映了该运动的积极影响,其中不包括A.破除旧有伦教,冲击儒家思想B.变革文字语言,冲击封建文学C.提倡民主共和,抨击君主专制D.动员青年学子,革除社会旧弊7.有学者认为:苏联和东欧模式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无法化解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卷一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综合卷一)1、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平原君门客四千,孟尝君门客三千,信陵君门客三千, 春申君门客三千。
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A.导致宗法分封制的瓦解B.冲击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C.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D.冲击了贵族世卿世禄制度2、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
这表明在宋朝( )A.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B.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C.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D.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3、古代雅典公民参加公民大会时会得到装饰着各种图像的青铜或铅制的证牌,公民可凭此在参加完会议后获取一定的薪酬。
这说明古代雅典( )A.注意提高公民参政热情B.政冶腐败现象日趋严重C.重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D.公民大会兼有商业活动4、负责起草《独立宣言》的杰斐逊曾在一封信中宣称.他起草的文件只经过富兰克林等人轻微的修改就通过了。
后经历史学家研究发现.《独立宣言》其实被改动之处达86处,约占全文四分之一的篇幅.在内容中还删除了反对奴隶制的重要段落。
由此可知( )A.需要对史料的背景调查考证并进行史料批判B.回忆录与书信属于一手史料且可信度非常高C.只要对史料敢于作新解释就可以得出新结论D.回忆录与书信等史料具有主观性,没有可信性5、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共同纲领》中孕育了。
这说明1954年宪法( )A.缺乏变革的创新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D.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6、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
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1)含答案解析

热点试题综合练(1)1、春秋战国时期,无视“礼法”的各诸侯国比以往更加重视筑城,有学者认为当时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筑城运动”。
这一时期城邑数量之多,现于《春秋》《左传》《国语》者即达1016个,其中有“国”名为城邑之名者百余。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各诸侯国的统治者拥有空前集中的财富B.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2、“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
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
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B.中央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削弱地方、强化中央集权C.挑选精兵强将,充实禁军D.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3、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 )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
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B.加强专制制度,巩固统治基础C.扩大入仕途径,加强统治基础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5、明初制度,京官三品以上乘轿。
其它官员骑马;到了明代中期,士大夫“始骑马”,不久“皆乘轿”;而到明代后期,一般的读书人都可以乘轿出行。
这反映了明朝( )A.科举制推动知识分子地位的提升B.士大夫率先奢靡的行为影响深远C.经济繁荣促进了交通工具的改善D.礼法观念松驰带动社会习俗变化6、“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
2019届高考历史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专题综合训练(一)含解析

专题综合训练(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广安二诊)吕思勉在《中国简史》中记述:“(两汉社会的地方官吏)服官州郡的,称其官署为本朝。
长官死,僚属都为之持服(守孝、服丧)”。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方官职礼仪尚不够健全B.沿袭了分封时期的诸侯观念C.上下级之间依附关系严重D.州郡地方官员权力普遍过大解析:选B。
解读题干材料,这一现象体现出两汉官员的上下级关系受到分封制严格等级观念的影响,而上下级的依附关系是分封时期观念的表现,故B项正确,C项错误;由材料中的现象不能得出地方官职礼仪的整体状况,故A项错误;地方官员权力大不一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D项错误。
2.(2018·德州模拟)乐在广义上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它们在氏族社会本来都是用以表达感情的文化活动。
但到西周时,乐的情感内容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同阶层的人所用乐舞在规模、人数方面均有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A.遵循了孔子的思想B.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C.体现出与礼的对立D.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解析:选B。
根据题干中“不同阶层的人所用乐舞在规模、人数方面均有严格限制”,可知具有鲜明的等级观念,故B项正确;孔子生活在东周春秋末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礼乐制度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对等级制度进行维护,与礼是相辅相成的,故C 项错误;礼乐制度是宗法制的维护工具,故D项错误。
3.考古学家在河北临城县中羊村发现了属于战国后期赵国的墓葬群,该墓葬群采取了聚族而葬的方式,间距稠密,在2 25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150余座墓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
可见当时()A.社会的等级结构层次分明B.周天子宗族礼制下移民间C.地方的宗族力量由弱变强D.地方的宗族力量依然强大解析:选D。
题干材料“采取了聚族而葬的方式,间距稠密,在2 25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150余座墓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从数量和形式上,反映了地方的宗族力量依然强大,故选D项。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24.A【解析】秦朝时三公九卿部分机构既管理全国事务,也管理皇室相应事务,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下中央政府的职能不清,但到隋朝时期,皇室内部事务由专门设立的事务机关管理,这样实现了国家事务与皇室事务的分离,使中枢机构的权力更加清晰,A 项正确。
B、C 两项说法为史实性错误,可排除;D 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25.D【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数学家吴文俊在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数学的某些理论,得出了彻底解决高次联立方程组求解的方法,说明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故选D。
A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中国传统科技一直领先世界与史实不符,B 错误;“现代数学源于古代数学理论”说法错误,排除C。
27.A【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记载了玉米的功用、药用价值以及来源,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已从多角度研究玉米,A 项正确。
B 项“内容完全一致”的说法错误;这些记载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无法得出哪一部著作更为可信,C 项错误,排除;通过这些记载无法确定玉米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前还是之后传入的,D 项排除。
28.C【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通过否定“古文”经典来打破人们的盲从信古,引导人们去怀疑业已流传千年的封建经典,从而动摇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石,为维新变法运动寻找理论依据,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体现了学术为政治服务,故选C 项。
康有为的目的是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排除A 项。
B 项材料无从体现。
动摇传统儒学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D 项说法错误。
29.C【解析】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洋布行中洋布盛行,而传统的土布却不受青睐,结合这一时期的史实可知,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导致中国传统手工业的衰败,这一变化是近代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嬗变文科综合历史第1 页(共5 页)的明显例证,故C 项正确。
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材料反映的时期是民国时期,此时自然经济已经在逐步解体,A 错误;材料说明洋布盛行,但不能说明民众崇洋媚外风气盛行,B 错误;从材料中不能看出民族工业发展受到限制,D 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试题综合练(1)1、春秋战国时期,无视“礼法”的各诸侯国比以往更加重视筑城,有学者认为当时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筑城运动”。
这一时期城邑数量之多,现于《春秋》《左传》《国语》者即达1016个,其中有“国”名为城邑之名者百余。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各诸侯国的统治者拥有空前集中的财富B.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2、“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
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
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B.中央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削弱地方、强化中央集权C.挑选精兵强将,充实禁军D.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3、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 )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
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B.加强专制制度,巩固统治基础C.扩大入仕途径,加强统治基础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5、明初制度,京官三品以上乘轿。
其它官员骑马;到了明代中期,士大夫“始骑马”,不久“皆乘轿”;而到明代后期,一般的读书人都可以乘轿出行。
这反映了明朝( )A.科举制推动知识分子地位的提升B.士大夫率先奢靡的行为影响深远C.经济繁荣促进了交通工具的改善D.礼法观念松驰带动社会习俗变化6、“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
”据此判断“他们”是( )A.内朝成员B.三省长官C.内阁大学士D.军机大臣7、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后,规定:“元老会议检查每一个人的谋生之道,惩罚没有行业的人”,“全家迁来雅典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可以归化为雅典公民”。
这些规定( )A.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B.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C.有利于平民政治地位的提高D.有利于推动雅典经济的发展8、梭伦废除了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债务,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最高行政机关。
这些措施( )A.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走向顶峰C.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D.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9、伯里克利对“梭伦改革以来历经一百多年的规定做了重大的、实质性的修改”。
这一修改主要体现在( )A.“解负令”B.参与公民大会的资格C.选官的范围D.陪审法庭陪审员的资格10、雅典把损害公民利益的人流放国外但不得动其财产。
其中渗透出的基本原则与古罗马法律原则相符的是( )A.不告不理的原则B.民主集中的原则C.人人平等的原则D.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11、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个法表主要是由贵族编订的并为其利益服务,在引起平民强烈不满后,才增编两表,虽然《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撰却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
这是因为( )A.是在平民主导下诞生的B.奠定了“万民法”的基础C.体现了罗马公民的意志D.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12、恩格斯说,以罗马法为蓝本的《拿破仑法典》.不愧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他还说,“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恩格斯的这一论述表明( )A.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的统治支柱B.各国法律的制定都参考罗马法C.近代欧洲立法深受罗马法影响D.罗马法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
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
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藉颁赐给边疆民族。
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
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
”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二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提要》中说道:“吾人既欲实行民族主义,当以美为模范,以汉人之文明,另造一五族混合之新民族。
如满蒙等怀疑及于并吞,则并以平等待遇加之。
平等待遇之先,须先之以调和,则须弃汉族之名称,另造一民族名称,曰‘中华民族’。
”孙中山的民族观后来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制定边疆政策的主要依据。
国民党在历次大会的宣言、提案及重要讲话中,对边疆的范围均有涉及。
1929年,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蒙藏与新疆之决议案》提道:“随此数地人民之方言习俗,与他省不同,在国家行政上,稍呈特殊之形式,然在历史上、地理上,及国民经济上则固同为中华民族之一部,而皆处于受帝国主义压迫之地位者也。
”该提案将新疆与蒙藏列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突出了蒙、藏、新地区在国家行政中的特殊地位。
——摘编自王德《中国传统民族边疆观念的演变与近代民族边疆观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措施与特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南京国民政府边疆治理理念有哪些发展,并说明其发展的原因。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七分之一,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现今中国的一个乡镇的大小。
材料二公民大会时间长短不定,处理例行公事仅一个上午,较大议案可能要拖一天,如战争与和平问题,常需开多次会议才能确定。
材料三克利斯提尼时期:制定“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6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10年。
伯里克利时期:五百人会议通过抽签从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组成,共500人。
陪审法庭由十个部落从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选举产生,每部落各选600人,共6000人。
材料四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债权人有权拘禁债务人,甚至可以给债务人戴上脚镣。
在拘禁债务人60天后,双方未达成和解则债权人可以连续3次把债务人牵至广场集市出卖。
如果第三次没有出卖掉债务人的,或者没有人为债务人代为清偿和提供保证的,那么债权人就可以把债务人卖到外国甚至是杀死债务人。
如果债权人是多数的,就由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希腊城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政治顶峰时期的公民大会的职能。
3.材料三中抽签选举的方式有什么优势和缺陷?4.读材料四,判断它可能出自哪部法律?答案1.C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无视‘礼法’的各诸侯国比以往更加重视筑城”,这一时期有“国”名为城邑之名者百余,联系所学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国力增强,分封制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正确。
2.B3.D4.C5.D6.A7.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梭伦改革在手工业方面的措施,有利于雅典手工业的发展,从而推动雅典经济的发展,因而选择D 选项。
材料未涉及债务奴隶,排除A选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改革内容,B、C项与题意不符。
8.A9.C解析:伯里克利时代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故选C。
“解负令”是梭伦颁布的措施,故排除A。
只要是公民,就能参与公民大会,梭伦时期也是如此,故排除B。
公民都可以成为陪审法庭陪审员,梭伦时期也是如此,故排除D。
10.D11.D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因此是平民的胜利,D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在平民和贵族矛盾激化斗争的情况下产生的,并不是平民主导的,A错误;奠定了“万民法”基础是公民法,B错误;《十二铜表法》实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C错误。
12.C13.1.措施:设立不同的机构以加强行政管辖;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实施宽松的文化传播政策;逐渐弱化华夷之别;制定笼络和安抚少数上层的各项政策。
特点:具有历史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始终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推行边疆政策。
2.发展:认同边疆民族与汉族的地位平等;强调边疆民族在国家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将治理边疆与反帝斗争相结合;强调民族交融的重要性。
原因: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观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14.1.小国寡民。
2.是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对战争与和平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3.优势:相对公正、公平;劣势:可能会使素质不高的人参与政权,导致国家权力滥用。
4.《十二铜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