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课后习题

合集下载

武汉地大环境地质学作业答案解析

武汉地大环境地质学作业答案解析

环境地质学作业答案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人类环境宣言》是在_____会议上通过的?(5分)(A) 开罗;(B) 斯德哥尔摩;(C) 里约热内卢参考答案:B2.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与_____的关系的学科。

(5分)(A) 自然;(B) 地理环境;(C) 地质环境参考答案:C3. 广义的环境是与_____相对的?(5分)(A) 人;(B) 自然;(C) 系统参考答案:C4. 地质环境系统是_____系统。

(5分)(A) 开放;(B) 封闭;(C) 孤立参考答案:A5. 系统的演化是指系统内部_____。

(5分)(A) 量的改变;(B) 质的改变;(C) 度的改变参考答案:B6. 地质灾害发生前都有一个_____的过程。

(5分)(A) 渐变;(B) 突变;(C) 质变参考答案:A多选题7. 环境地质学是_____的交叉学科?(5分)(A) 环境科学;(B) 地质科学;(C) 系统科学参考答案:A,B8. 环境地质学的理论体系包括_____。

(5分)(A) 基础理论;(B) 专业理论;(C) 系统理论参考答案:A,B9. 地质环境是_____重要的组成部分。

(5分)(A) 人类环境;(B) 环境;(C) 地球环境参考答案:A,C10. 地质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

(5分)(A) 地质体;(B) 地质背景;(C) 渗流场参考答案:A,B,C11. 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阶段包括_____。

(5分)(A) 稳定;(B) 失稳;(C) 稳态重建参考答案:A,B12. 下列哪些类问题属于地质灾害?_____(5分)(A) 地面沉降;(B) 滑坡;(C) 泥石流参考答案:B,C判断题13. 滞后是指输入信号序列的高值与响应信号峰值在时间上的错位现象。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4. 我国地质环境问题种类齐全.频繁发生是因为人口众多.人为活动涉及面太广所致。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5.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系统的环境,也不存在没有环境的系统。

环境水文地质学习题集讲义

环境水文地质学习题集讲义

环境水文地质学习题集环环境境水水文文地地质质学学习习题题集集目录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第二部分: 填空题 第三部分: 作图题 第四部分: 简述题 第五部分: 计算题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第一章: 环境水文地质学 环境科学 自然环境问题 人为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 环境地质问题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第二章: 生态学 生态系统 林德曼定律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破坏 环境系统工程第三章: 地方病 水迁移系数 地球化学垒 生物地球化学病带 地氟病 地甲病 克汀病 大骨节病 微量元素第四章: 地下水污染 污染程度 水质标准 地下水背景值 自然污染源 地下水污染方式 大气污染 酸雨 拉波特效应 热岛效应 辐射损伤 驱体效应第五章: 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环境水动力学作用,环境水物理学作用 环境水文地质生态作用 弥散作用 弥散现象 分子扩散 对流弥散 第七章: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部分 填空题第一章 1.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问题是近代水文地质学理论与实践领域内的崭新课题它包括保护地下水资源免于涸竭和免于污染两方面的内容2.目前人类活动的范围它限于地壳地面和围绕的大气层的一部分,一般包括不到11千米的海洋和高度不到9千米的大陆表面和海岛,以及高上海平面12千米以内的大气层3.环境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环境问题,另一类是人为环境问题4.地质环境应具有物质组成 地质结构 动力作用这三种基本要素5.环境地质问题是研究由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中物质组成,性质状态和地质结构变化及其与有关的地质作用和现象问题.第二章 1.任何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联系等 基本功能. 2.按林德曼定律,假若某人靠吃鱼增加体重2公的,需吃鱼20公斤这些鱼需消耗2000公斤的水草3.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标准是结构破坏 功能衰退4.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有三 生产 生活 还原5.环境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第三章.1.人体组织中元素的丰度与地壳元素丰度图式相似,若人体中某种元素与标准丰度曲线明显偏离 即可能与其具体生活环境的特异性密切相关2.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及毒性取于微量元素的 剂量 元素存在的状态及组合的致病影响3.水的迁移系数公式4.元素的迁移强度决定于其本身的特性和所处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5.世界上最早发现地方性甲状腺与积水有关的是唐朝的李羽6.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舟,饮之于水,食之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是明朝李时珍关于水土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的阐述7.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是林德曼提出的.8.甲状腺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神经骨骼生长的功能9.人体内环境化学元素含量异常中所指的是指缺乏过剩10.克山病病因有生物病因说营养缺乏说水土病因说11.氟病的成因类型按地带性的分布有蒸发浓缩型淋失贫化型第四章1.地下水污染包括水质污染的原因程度结果特点等内容2.地下水污染标准一种是采用水质标准平衡量,另一种是采用背景值3,生活饮用水质标准的项目中有感官怀指标化学指标毒性指标细菌指标4.地下水区域背景值是指天然状态下地下水某种化学组分的含量5.生活污水总的特点是含氮硫磷较多6.华东地院将水污染质分为四大类12种是根据污染质的环境危害性及其特性划分的7.地下水污染方式是指包括污染途径在内的污染质从污染源进入地下水的全部时空规律.8.酸雨定义中把降水PH< 5.6 定义为酸雨9.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硫化合物氮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10.拉波特效应是指城市排放的微尘利于水气凝结,导致下风向降水增多的现象11.土壤的净化作用取决于土壤吸附性氧化还原特性酸碱性络合物方面的特性2.土壤的本质特性有两方面一是具有肥力另一方面环境方面的特性是指土壤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物质的能力13.我国滨海型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地面沉降癌症高发其代表城市有上海广州天津等14.酚属细胞原浆毒质,低浓度使蛋的质变性高浓度使蛋的质沉淀,对各种细胞有破坏作用,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15.水侯病是由于金属元素,骨痛病是由于重金属元素.鸟脚病是由于微量元素在人体内过量引起的.16.辐射损伤具远期效应包括两类: 驱体效应遗传效应第五章 1.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作用实质物质迁移2.环境水动力学作用的作用实质能量转化3.环境水物理学作用的作用实质热量转化4.环境水文地质生态作用的作用实质生态效应5.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常见的作用有溶解-沉淀氧化还原吸附-解吸释释-浓缩等第六章 .1.环境水文地质勘查方法包括调查勘探监测试验实验报告编写环境质量评价等2.工业污染源调查应查明工业污染源的位置由废水,废气,废渣中排出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年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途径处理及综合利用情况.3.地下水监测点可分为区域性和控制性监测点水位监测频率一般3天或5天监测一次水质监测一般一年四次,监测六大污染毒物指汞镉氰酚砷铬4.分子扩散是由化学势梯度而引起的分子(离子)扩散运动5.对流弥散是溶液在多孔介质中运动时流体内各点流速向量方面和大小不同而引起的溶质分散第七章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预断评价第三部分作图题第一章1.绘图表示地质环境在环境中的位置2.环境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框图第二章1.生物金字塔第三章1.必需微量元素缺乏和过量对机体影响曲线2.非必需微量元素和过量对机体影响曲线第四章1.入渗污染途径(固态液态污染物两种类型)2.越流污染途径3.侧向污染途径4.岩溶污染途径5.诱发污染途径第五章绘图表示在均匀一维流场中的井水中的弥散现象第六章1.地下水污染带呈狭长条带并平行于流向的井孔布图示意图2.弥散试验孔测孔布置图第七章1.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程序框图第四部分简述题第一章1.地下水在规模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哪些2.开采利用过程中地下水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工业生产对下水环境的影响4.发达国家在积极进行地下水保护工作中采取的措施5.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问题6.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几类7.污染环境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内容8.病理环境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内容第二章1.简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生态平衡的破坏3.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有哪几方面第三章1.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及毒性2.元素存在状态及组合的致病影响3.控制环境中元素迁移的地理和地质因素有哪些4.酸性,弱酸性还原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主要特点5.元素富集腐殖贫乏的碱性,弱碱性氧化的水文地球环境的主要特点6.氟病水文地球化学成因类型有哪些7.氟骨症和斑釉齿的致病机制8.地甲病的水文地球化学成因类型中沼泽因典型的各项特征第四章1地下水污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地下水污染的特点3.正态分布类型4.对数正态分布如何确定背景值5.在地下水污染分级中 Xo<X<=Xs,X>Xs分别说明什么问题6.工业废水的特点7.城镇生活污水的特点8.农牧业废水的来源9.地下水污染途径的决定因素10.能否发生地下水区域性污染的决定因素。

环境地质学试题答案

环境地质学试题答案

第二章1.地质环境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2.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3.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来评定。

4.人地复合系统人地复合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两大系统耦合而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而有序的开放系统。

人地复合系统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智慧圈。

2. 当前世界环境地质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向1着眼于地球是个复杂系统,是个多层次结构,以及通过各圈层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来研究全球性环境变化。

不仅是研究现代的,而且研究过去地质历史时期,同时对今后21世纪内全球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全球性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全球性气候(包括古气候)、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全球物质和能量循环等等,并且对这些全球性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后果进行预测。

2.以动态观点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地质环境演化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灾变预报的可能性。

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双重的作用。

这些因素的变化在许多情况下是无序的,是一个非线性问题。

这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热点问题。

3我国主要环境地质学问题我国四大生态脆弱带:黄土高原与北部毗邻的沙漠、岩溶石山区、南方贫瘠的红壤区以及西部高寒地区。

因此,当前和今后我国的环境地质问题将会日益突出。

1. 淡水资源危机正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开展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新的一轮区域性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综合分析水资源问题的基础性地质工作。

同时迅速建立多种水资源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研究制图、预报网。

全国统一环境水文地质监测信息系统,作为研究各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前景分析的科学依据。

环境地质学考试题

环境地质学考试题

环境地质的内涵:各个圈层环境地质:地质学在环境中相互作用。

GEOSS涉及到的九大领域:15水 6天气 7生态系统 8农业 9生物多样性。

根据灾害持续的时间:突发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的容量:可以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输入和输出) 地质资源:能源、矿物、地下水、地质景观、地质空。

环境地质作用:自然地质营力:内动力、外动力。

人为地质营力:;剥蚀、搬运、堆积、塑造、塌陷、矿物迁移与富集。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自然历史分析法:知;地球化学法:健康与环境的关系;系统分析法:非线性研究;环境地质制图:要素库、图形库;模拟预测:监测、机理、模型。

井工煤矿开采的主要特点:向地下开掘一系列井巷,其生产过程是地下作业,自然条件比较复杂,开采的主要特点是需要进行矿井通风,存在瓦斯、煤尘、顶板、火、水五大灾害。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的特点:应衍生性:连带效应,地表-地下区域性:岩性、构造等地质背景多样性: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预防性:规律、机理研究为基础影响范围:社会、经济、环境。

煤矿露采的主要特点 (1) (3)水土流失煤矿水害的界定:凡影响煤矿井安全的、增加吨煤成本使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没的水都称为矿井水害。

分区:1华北石炭二叠系岩2华南晚二叠统岩溶水害区;3东北侏罗系裂隙水水害区;4西北侏罗系裂隙水水害区;5西藏一滇西中生代裂隙水水害区和台湾第三系裂隙、孔隙水水害区。

形成煤矿水害的三大要素:水源:矿体及其围岩中赋存的地下水大气降水:降水地表水:渗地下水:老空水:采空区积水。

2 通道:构造裂隙带;岩溶塌空区上方冒裂带;隔水底板与突水通道. 3触媒:引发山压力;矿山排水;地震裂隙通道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12.1起执行。

九章140条矿井防治水地面防治的留设;排水系统;水闸门与水闸墙;疏干开采和带压开采;注浆堵水矿井水可分为洁净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和特殊污染型矿井水等五种类型煤矿塌陷区分类:1丘陵地北、西南等区有众多煤矿分布在丘陵地带,塌陷后形成局部漏斗式的塌陷坑和锯齿状地裂缝,地形地貌无明显变化;2平原地带塌陷区:北等地相当一部分煤矿分布于平原地区塌陷坑内部分区:塌陷引起直移动和水平移动;在地表的变形则表现为倾斜、弯曲和水平变形。

(整理)地质学课后思考题1.

(整理)地质学课后思考题1.

(整理)地质学课后思考题1.第⼀章地球概述1、地质学的概念?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门⾃然科学。

包括:固体地球表层及地球内部结构。

2、⼤陆架、⼤陆坡、⼤陆基、⼤陆边缘、岛弧、海沟、洋中脊、⼤洋盆地的概念?①⼤陆架(陆棚):是⼤陆在⽔下⾃然延伸的海底平台。

特点:坡度平缓,⼀般⼩于0.3度;⽔深⼀般⼩于200⽶;平均宽度75千⽶。

②⼤陆坡:⼤陆架外缘坡度变陡的海底斜坡。

是地球上最⼤的斜坡。

特点:坡度3度左右,最⼤可达20度;⽔深200—3000⽶;宽度⼩,平均宽度28千⽶;在斜坡上有许多海底峡⾕。

③⼤陆基:⼤陆坡与洋盆之间的缓坡地带,坡度<1o,在海沟发育地区没有这⼀地形单元。

④⼤陆边缘:⼤陆和⼤洋盆地之间的连接地带约占海底⾯积的五分之⼀。

⑤岛弧:呈糊弧状分布的⽕⼭列岛,常发育于⼤陆架的边缘。

⑥海沟:岛弧靠⼤洋⼀侧常发育为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

⑦洋中脊:海岭顶部的中央裂⾕。

⑧⼤洋盆地:地球表⾯的最⼤洼地,约占海底⾯积的⼀般。

3、什么是地温梯度和地温深度?答: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所增加的温度。

地温深度:地温每升⾼1度所增加的深度。

4、什么是莫霍⾯和古登堡⾯?莫霍⾯:地壳和地幔的分界⾯。

(⼤陆上平均深度33km左右,⼤洋则为11--12km)古登堡⾯:地幔和地壳的分界⾯(深度为2898km)。

5、什么是地磁三要素?答:磁偏⾓:地理⼦午线与地磁⼦午线的交⾓。

磁倾⾓:磁⼒线与⽔平⾯的交⾓。

地磁场强度:地球上某⼀点的磁场强度。

6、什么是克拉克值?克拉克值是某种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

第⼆章地质作⽤1、地质作⽤的概念?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然作⽤。

2、地质作⽤能量来源有哪些?①内能(能量来⾃地球本⾝)重⼒能、放射能、地球旋转能、结晶能及化学能②外能(来⾃地球以外的能量)太阳辐射能、⽇⽉引⼒能3、地质作⽤的类型?①内⼒地质作⽤(由内能引起的地质作⽤)地壳运动、岩浆作⽤、地震作⽤、变质作⽤。

环境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环境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思考题:(标出的页码只是为方便大家更快找到相关的一些内容,但并不是说只限于这些内容,书本上有些章节的内容也是有交叉的,所以其它页也会有相关的内容,请自己复习时进行综合,有必要也可自己查资料)1-1. 环境地质学的含义是什么? 其所涉及的内容有哪些?p1-31-2.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p4-61-3. 学习、研究环境地质学有何重要意义?2-1.什么是地质环境的容量?什么是地质环境的质量? P112-2.地质环境有那些基本特征?p11-122-3.请阐述人为地质作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p13-173-1. 请结合土地的基本特性阐述土地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p233-2. 土地开发利用中可能产生哪些方面的负环境效应?p26-364-1. 水资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40-424-2. 人类活动是如何使地球上的水平衡循环系统发生改变的?p45-47,p138-1414-3. 水资源开发的负环境效应有哪些?简述它们产生的原因?p68-764-4. 地下水污染的特点与地表水有哪些不同?简述地下水污染途径的决定因素有哪些?p42/58-595-1. 矿产资源露天开采会引起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p87-915-2. 地下开采矿山资源会引起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p91-955-3. 矿产资源开采为何会破坏水文地质环境?其具体表现有哪些?7-1. 简述环境工程地质学与传统工程地质学有何不同?7-2.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p125-1317-3. 城市地质灾害的特点有哪些?p141-142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的目的?P248为何要进行地质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工作?p251-2517-4. 请以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阐述跨流域调水工程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P1457-5. 城市废弃物在进行地质填埋处理时应如何考虑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屏障的作用?p152-153 8-1.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p164你如何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8-2.简述原生灾害效应、次生灾害效应和后续灾害效应的特点8-3.谈谈你怎样认识人类在进行技术应用和资源配置时与地质灾害的协调关系。

环境地质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环境地质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环境地质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以下不属于土地环境问题的是?答案:梯田增多2.中国的土地盐渍化主要发生于我国的滨海半湿润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答案:河套地区3.以下不属于地面沉降的特点的是?答案:只在小范围内发生4.以下不属于海水入侵的防治对策的是?答案:转移地下淡水资源5.以下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答案:石油6.以下不属于全球主要环境问题的是?答案:城市内涝7.泥石流的基本特征是:①具有土体的结构性,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②;③一般发生在山地沟谷区,具有较大的流动坡降。

答案:具有水体流动性8.岩溶地面表现形式以塌陷为主、并多成塌陷坑?答案:圆锥型9.环境地质学一词是哪一年首次提出的?答案:1962年10.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标志,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便应运而生。

请问是哪一年发表的?答案:1987年11.关于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个?答案:山地少、平地多,土地资源区域差异不显著12.土地利用的正环境效应是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而产生的。

下列人类活动哪些会产生土地利用的正环境效应?答案:防护林体系建设13.水污染问题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期?答案:罗马时期14.对大型采矿边坡,需要构筑的工程措施是什么?答案:抗滑挡土墙、抗滑桩15.污染物在人体内得以迁移运转的主要介质是?答案:血液16.海水入侵的防止对策有哪些?答案:监测预测阻隔水流合理开采地下淡水资源人工回灌17.防治土地退化的原则有哪些?答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原则实行预防与治理相结合18.以下属于矿产资源的特征的是?答案:不均匀性有限性相对性19.下面属于常规能源的是。

答案:水力煤炭石油20.以下哪些是城市化带来的水问题。

答案:城市水污染问题城市水资源短缺城市水灾害问题21.下列哪些学科属于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答案: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学灾害地质学22.下列哪些问题属于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答案: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问题陆地水圈演化与地下水渗流理论全球变化问题地球表层系统非线性演化问题23.下列哪些问题属于当今全球面临的水问题?答案:淡水资源短缺水文循环发生变化河川径流量减少水体污染24.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下列属于工业废水特性的有:答案:悬浮物质含量高温度较高25.下列能源分类正确的是:答案: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燃料性能源和非燃料性能源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26.环境容量的大小,一方面与环境要素组成和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数量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环境地质学重点[试题]

环境地质学重点[试题]

1、环境地质学定义:环境地质学是应用地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功能和自身演变规律的学科,侧重研究人类工程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环境地质学研究对象: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环境地质学任务: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对策与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4、地质环境指的是与人类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岩石圈之表层,是人类生存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5、地质环境基本要素: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动力作用6、地质环境的容量:是指区域地质环境或环境要素(如土地、水体等)对资源开发或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容许承受量或负荷量。

7、地质环境的相容性:地质环境对人类施加的某种干扰的适应性。

8地质灾害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9、崩塌定义:是较陡斜坡上的部分岩土体在以重力为主的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10、滑坡: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

11、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12、水土流失: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13、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14、盐渍化是一种渐变性地质灾害,它是盐分在地表土层当中逐渐富集的结果(含盐量超过0.3%)。

15、水资源开发的负环境效应:(1)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原因是地下水多年平均开采量超过多年平均补给量,破坏了地下水的动态均衡状态,消耗含水层的“储存量”,其结果就是出现了直观上的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洪卫东 2010~2011 (1)环境地质学复习题

洪卫东 2010~2011 (1)环境地质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12分)1、地球从地表到核心可分为地壳、地幔与地核三个最基本的层圈。

2、属地球科学,是应用地质学和地理学原理,合理利用地质资源,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介于地质学、地理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科学。

3、地震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

4、采矿过程中采掘出来而未经加工的天然物体称为。

5、由于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叫做。

6、含水层上直接覆盖具有渗透性的岩层(或土层),称为含水层。

7、板块边界类型有:离散型板块边界、转换型断层边界、敛合型板块边界。

8、地震按其成因,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人工触发地震四类。

9、地震按震源深度,可以分为深源地震、中源地震、浅源地震。

10、震源在地表投射点称震中。

11、震源至震中的距离震源深度。

12、地震后地面上地震烈度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称等震线。

13、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颁布的《21世纪议程》要求各国制定并组织实施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4、地理信息系统英文简称GIS,成为环境资源综合评价、规划、管理、决策的现代技术手段。

15、环境地质学属地球科学,是应用地质学和地理学原理,合理利用地质资源,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介于地质学、地理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科学。

16、元素在地壳中平均重量的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

17、长石、石英、白云母等富含Si、Al,颜色浅,称为浅色矿物;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等富含Fe、Mg,称暗色矿物。

18、根据火成岩岩浆中SiO2的含量的多少,可以将岩浆分为超基性岩浆(SiO2<45%、基性岩浆(SiO245%~52%)、中性岩浆(SiO252%~65%)和酸性岩浆(SiO2>65%)四种类型。

19、板块边界类型主要有:离散型板块边界、转换断层边界、敛合性板块边界。

20、地震波包括两种在介质内部传播的体波和两种限于界面附近传播的面波。

环境地质学试题库

环境地质学试题库

环境地质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1、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地质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2、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外界自然因素的总和。

3、原生自然环境:又称第一环境,其最基本的要素组成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浅部表层,是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已客观存在着的空间和物质环境。

现在一般是指未经人类活动影响,仍保持自然状态,环绕于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4、次生自然环境:又称第二环境,是受人类活动因素的冲击、影响而改变了原来面貌的自然环境。

5、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6、环境背景(本底)值:原生值.是环境不受或未受污染影响的“纯自然”情况下,各环境要素的化学元素正常含量和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7、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变质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8、地质环境的容量:一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工程发展的最大潜能。

9、自净作用:环境自身能逐步清除一定数量的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目的,这种作用称环境的自净作用10、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一般是指在一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某些要素或总体对人类或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1、环境效应:是指在环境要素作用下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及其后果。

环境效应可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及人为环境效应,一般所称的环境效应多数是指人为环境效应12、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概括为环境问题。

目前所指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利用环境不当和人类社会发展中与环境不协调所致。

13、原生环境问题: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由自然界原来的环境给人类造成的,如许多自然灾害,是大自然活动的必然结果;又如疾病的流行或某些地方病的发生等。

14、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环境地质学试题1(试题参考)

环境地质学试题1(试题参考)

06 级工程地质、煤田地质专业《环境地质学》A试题题别一二三四五总分总分人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矿产资源2.地理信息系统3.生态环境地质4.环境水文地质作用5.放射性废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2.非燃料性能源指不需通过燃烧就可以获得能量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地质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4.含氧量高的岩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治理岩溶地面塌陷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火山喷发活动的威力是巨大的,其破坏性是很严重的,可造成的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太阳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其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地质学考研题目及答案

环境地质学考研题目及答案

环境地质学考研题目及答案
题目:简述环境地质学中“地质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如
何评估某一地区的地质环境承载力。

答案:
地质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质环境对人类活
动和自然过程的支撑能力。

它反映了地质环境对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生态保护等人类活动的承载限度。

地质环境承载力的评估通常涉及地
质结构、地质作用、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土地利用等多个方面。

评估某一地区的地质环境承载力,首先需要收集该地区的地质数据,
包括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地形地貌等。

其次,分析该地区的地质作用,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频率和强度。

然后,评估地
下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包括水资源的量、水质以及补给和排泄条件。

此外,还需考虑土地利用情况,如土地覆盖类型、土地利用强度等。

例如,评估一个山区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收集山区的地质资料,了解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

2. 分析山区的地震活动历史,评估地震对山区的影响。

3. 调查山区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
危害程度。

4. 评估山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可利用性。

5. 考虑山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如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等。

6. 综合以上因素,评估山区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确定适宜的开发利用
方式和规模。

通过这样的评估过程,可以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避免
过度开发导致的地质环境破坏。

环境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

1.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所组成,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是人类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即客观物质世界或自然界。

2.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环境条件,如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相应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和机构等社会环境。

3. 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地质作用(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体现了自然对人类的作用。

如火山爆发、地震、洪水、滑坡及地质环境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引起的生物效应问题(地方病等);二是人为活动改变地质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是人类对自然的作用改变了环境或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所带来的问题。

如水污染、资源枯竭、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废物处置不当使地表元素分布更为不均等。

4. 1962 年国外首次提出了“环境地质学”的概念;我国70 年代末“环境十年” ,80 年代末“减灾十年” ,90 年代末“能源十年” 。

5.环境地质学研究方法首先要以地质环境的研究为基础,其次要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最后环境地质学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综合性学科。

6.生态学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意义:物物相关、相生相克、能流物复、负载定额、协调稳定、时空有宜。

(P7)7.地质环境:是指与大气、生物、水相互作用最直接,又是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那部分岩石圈。

地质环境是有空间概念的。

环境地质:是研究人类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科。

环境地质则无空间概念。

(P9)8. 自然系统具有典型的复杂性:(1)在自然界某一行为过程中,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2)自然界中完全不同的行为作用可能导致相似的特征现象;(3)盲目地遵循“均变法则”或“递变法则”而导致的误解。

9. 环境的负效应,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的必然表现。

表现方式不同:超采—地表形变(坍塌,沉降)表现程度不同;表现时间不同:短期,长期认识意识与手段的差别水坝建设;具有异位特点:地下水污染,与水的流动性有关;具有连锁性:过量开采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农业漫灌-土壤盐渍化-肥力降低-农业成本提高。

环境水文地质学习题

环境水文地质学习题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环境水文地质学是环境科学中环境地学的一个分科,也是环境学中的水体环境部分。

是以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水文地质环境与环境质量关系的一门学科。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控制的科学自然环境问题是自然力或人为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人为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地质环境:地壳上部包括岩石、地下水、微生物、五色气体在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系统,它应具有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三个基本元素。

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中的物质组成、性质、状态和地质结构变化有关的地质现象的问题。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是把人为开采、疏干、充水、污染等因素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导致地下水组分,性质,状态和水动力特征等变换的环境问题。

*地方病:是水体的化学成分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产生贫化、富集或转化作用造成的原生环境中元素分布不均匀所造成的各种地方性疾病。

水迁移系数:等于化学元素在水中的含量与岩石中含量之比。

地球化学垒:表生带在短距离的迁移条件明显交替,并导致元素浓集的地段。

生物地球化学病带:是指不适于人类和生物生存发展的元素贫乏或富集的地带性水文地球化学环境,而非地带性的这种环境。

地氟病:由于一定地区的外环境中的氟元素过多,致使生活在该环境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

地甲病:是一种伴有机体摄入碘量的多少,而造成甲状腺组织发生代偿性肿大的疾病。

克汀病:是地甲病的延伸,可能是先天性缺碘和缺甲状腺素所导致的一种胚胎疾病。

大骨节病:是一种伴有机体改变的,进而造成四肢畸形的地方性疾病。

微量元素:在人体含量低于人体体重万分之一的元素。

地下水污染:某些污染物质、微生物或热能与各种途径进入水体是水质恶化,并影响其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正常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

环境地质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环境地质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环境地质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重点有地质环境条件的区域规律、区域地壳稳定性和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参考答案:错误2.哪一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大大促进了环境调查研究工作的进程和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参考答案:1972年3.下列哪些属于地质灾害的内涵?参考答案:灾害事件的后果_致灾的动力条件4.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的河床上,使河床不断增高,形成世界闻名的“地上悬河”。

参考答案:正确5.水库边造再造主要有岸坡坍蚀和岸坡崩滑破坏两类参考答案:正确6.海水入侵的防止对策有哪些?参考答案:监测预测_阻隔水流_合理开采地下淡水资源_人工回灌7.地方性氟病的症状是?参考答案:氟斑牙8.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图系包括?参考答案:地质环境分区图9.以下不属于土地环境问题的是?参考答案:梯田增多10.干旱气候不是发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外界因子,蒸发量与大气降水量的比值和土壤盐渍化没有关系。

参考答案:错误11.下列哪些是矿产资源的特征?参考答案:有限性_不均匀性_相对性_生态性12.影响元素迁移的最大活力是活的有机体和天然水。

参考答案:正确13.为了研究和有效地解决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国际科联(ICSU)于哪一年正式组织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即全球变化研究。

参考答案:1986年14.石油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参考答案:对地表的破坏_含油污水污染环境_泥浆污染环境_废气与炼厂渣污染环境15.人为因素会造成岩溶地面塌陷。

参考答案:正确16.二氧化碳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它和四氯化碳、三氯乙烷一起对臭氧层破坏所起的作用占80%以上。

参考答案:错误17.相对短暂的人类历史而言,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蕴藏量也是有限的。

参考答案:正确18.在较为平缓的斜坡上不会发生滑坡。

参考答案:错误19.泥石流不是山地特有、突发性的灾害现象。

环境水文地质学-复习.

环境水文地质学-复习.

最终计算结果三氯乙烯的R最小,表明最容易迁移;DDT的 R最大,表明其最难迁移。
第三节 地下水的赋存
3.3 地下水的分类
1、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分类 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自流水
(承压水)三大类。 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水停留在浅层的岩石
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 潜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水,通常所见到的地
K d foc Koc
例题:
解:

3)
已知n=0.2,ρb=2
g/cm3

R
1
b
n

Kd
求R
三氯乙烯:R =1+(2/0.2)*0.14=2.4
四氯乙烯: R =1+(2/0.2)* 0.25=3.5
DDT: R =1+(2/0.2)* 1.15=12.5
因为,R越大,越不易迁移。
系,致病因子是什么? 5. 大骨节病和克山病与地质环境及水源水质有什么关系?
二者在地质环境类型、致病因子及分布上有什么异同?
Review
6. 什么是地下水污染,判别标准是什么? 地下水 污染有什么特点。
7. 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分为几类,其主要污染物有 那些?
8. 地下水的污染方式有几种,地下水的污染途径 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
9. 简述地下水系统的氮污染机理。
Review
环境水文地质学Environmental Hydrogeology):是 以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特别是水文 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水文地质环境与环 境质量关系的一门学科。
环境水文地质学教学内容: ● 原生环境水文地质(Originally

环境地质学课后习题

环境地质学课后习题

1、环境地质学产生的社会、科学背景是什么?答:环境地质学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及学科发展的时代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越来越大,以致各个学科都从自身专业出发,将自己的研究深入到环境领域,而传统的地质科学也在逐渐延伸着自己的研究领域。

世界地质工作发展整体上也正由以资源勘查为重点的时代进入到更加强调社会化与环境的时代;地质工作部署的重点正逐渐由山脉和盆地转移到人类活动密集的城市地区和重大工程建设区。

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转移到灾害减轻、废物处置、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水资源与城市发展、公众健康等环境领域上来。

因此,环境地质工作,尤其是城市环境地质和矿山环境地质已成为当前地质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肩负着推动地质科学发展的重任。

2、人—地关系包括那些内容?答: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过程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人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

3、为什么把系统科学作为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答:因为概念是科学的基石,先进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发现的先导。

因此,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必然具有强烈的科学方法论的色彩,以达到多学科的综合及普适性规律认识的目的。

所以,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分析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系统。

4、环境地质学重点研究哪些科学问题?答: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客观背景(自然与社会)、地质学机理、时空分布规律,并从地质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理念出发,探索地质环境问题防范、治理对策,以服务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人居环境改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主要研究四个科学问题,即:地质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规律;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办法。

第三讲:崩塌1、坚硬块状岩体和软弱碎裂岩体崩塌的各自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答:①由厚层坚硬的岩层如灰岩、砂岩、砾岩、花岗岩、闪长岩等构成的斜坡体,岩石强度大,裂隙发育,形成高陡边坡;②相对软弱的岩层如页岩、泥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等强度较小,裂隙细密,岩石常呈碎块,个体稳定性较差,在稍陡的坡面上甚至偶尔的刮风或因人为踩踏,单个块体就会失稳,而形成泻溜。

环境土壤学习题三答案

环境土壤学习题三答案

环境土壤学习题三答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环境土壤学》习题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下列土壤中类种类中,属于地域性分布土壤的是(C)A、棕色针叶林土B、红壤土C、紫色土D、黄壤2、紫色土的主要剖面形态之一是(C)A、剖面发育好,层次过渡明显B、剖面发育差,层次过渡明显C、剖面发育差,层次过渡不明显D、剖面发育好,层次过渡不明显3、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粘化过程的土壤的是(B)A、暗棕壤B、棕壤C、黄壤D、红壤4、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脱硅富铝化和生物富及过程的土壤是(D)A、棕壤B、黄棕壤C、褐土D、红壤5、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A)A、暗棕壤B、黄棕壤C、黄壤D、砖红壤6、成土过程深受母岩影响,发育相对幼年的岩成土壤是(A)A、紫色土B、燥红土C、黄壤D、砖红壤7、植物必须营养元素可按照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进行分类,氮肥属于(B)A、全量元素B、大量元素C、重量元素D、微量元素8、植物必须营养元素可按照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进行分类,镁肥属于(C)A、全量元素B、大量元素C、重量元素D、微量元素9、植物必须营养元素可按照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进行分类,锌肥属于(D)A、全量元素B、大量元素C、重量元素D、微量元素)种A、在土壤中,氮素的损失途径主要有(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A、3B、4C、5D、611、在播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其目的是培养和改良土壤及供应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的营养需要的肥料是(A)A、基肥B、种肥C、追肥D、有机肥12、在播种时施在种子附近,其目的是给种子萌芽创造良好的营养和环境条件的是(B)A、基肥B、种肥C、追肥D、有机肥13、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入,目的是补充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养分,可多次施的肥料是(C)A、基肥B、种肥C、追肥D、有机肥14、给木本植物施肥常用的方法是(D)A、撒施B、条施C、根外追肥D、环状施肥15、以下哪种质地类型土壤其缓冲性能最好 (D)A、砂土B、粘土C、砂壤土D、有机土16、根据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蔬菜大棚用地至少应满足下列哪类标准?(B)A、Ⅰ类B、Ⅱ类C、Ⅲ类D、以上都不是17、目前,( C)是导致土壤环境下降和质量退化的最根本的驱动因子。

环境地质学复习题

环境地质学复习题

环境地质学复习题————————————————————————————————作者:————————————————————————————————日期:ﻩ第一章绪论一、环境地质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任务环境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任务:在分析地质环境组成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与方法,为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全球变化的研究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各章)资源开发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三、四、五、六章)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八章) 城市环境地质研究(七章)重大工程建设的环境地质研究(七章)医学环境地质研究(九章)生态环境地质研究(各章) 现代科学技术在环境地质学的应用研究☐研究方法自然历史分析法地球化学法系统分析法环境地质制图方法模型模拟与预测方法环境地质评价方法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第二章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地质环境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二、环境地质作用人类-地质环境系统中的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作用的基础概念内容。

☐ 1.如何理解地质环境概念?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与人类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场所,它构成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客观实体。

☐与其它环境的关系:地质环境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及宇宙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地质作用)☐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的容量:可用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提供人类利用的地质资源量和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物的容纳能力来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地质学产生的社会、科学背景是什么?答:环境地质学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及学科发展的时代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越来越大,以致各个学科都从自身专业出发,将自己的研究深入到环境领域,而传统的地质科学也在逐渐延伸着自己的研究领域。

世界地质工作发展整体上也正由以资源勘查为重点的时代进入到更加强调社会化与环境的时代;地质工作部署的重点正逐渐由山脉和盆地转移到人类活动密集的城市地区和重大工程建设区。

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转移到灾害减轻、废物处置、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水资源与城市发展、公众健康等环境领域上来。

因此,环境地质工作,尤其是城市环境地质和矿山环境地质已成为当前地质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肩负着推动地质科学发展的重任。

2、人—地关系包括那些内容?答: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过程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人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

3、为什么把系统科学作为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答:因为概念是科学的基石,先进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发现的先导。

因此,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必然具有强烈的科学方法论的色彩,以达到多学科的综合及普适性规律认识的目的。

所以,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分析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系统。

4、环境地质学重点研究哪些科学问题?答: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客观背景(自然与社会)、地质学机理、时空分布规律,并从地质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理念出发,探索地质环境问题防范、治理对策,以服务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人居环境改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主要研究四个科学问题,即:地质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规律;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办法。

第三讲:崩塌1、坚硬块状岩体和软弱碎裂岩体崩塌的各自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答:①由厚层坚硬的岩层如灰岩、砂岩、砾岩、花岗岩、闪长岩等构成的斜坡体,岩石强度大,裂隙发育,形成高陡边坡;②相对软弱的岩层如页岩、泥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等强度较小,裂隙细密,岩石常呈碎块,个体稳定性较差,在稍陡的坡面上甚至偶尔的刮风或因人为踩踏,单个块体就会失稳,而形成泻溜。

2、山区和水库区崩塌致灾的差异。

答:1)山崩是在裂隙发育的陡峭斜坡上,失稳的岩土体在重力等作用下,发生的崩落现象。

这种崩塌发现在山区以及具有高陡边坡的地形条件下。

2)库岸崩塌主要是水流冲刷、浸润岩土体、掏空水库坡岸作用造成。

多发生在河岸或水库边岸带;在海边因海浪对陡立海岸的冲击掏蚀而破坏,也有可能发生崩塌。

1、滑坡和崩塌的相同点和区别?答: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滑移的现象和过程。

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崩塌是位于陡崖、陡坡前缘的部分岩土体,突然与母体分离,翻滚跳跃崩坠崖底或塌落在坡脚的过程与现象。

相同点:均为斜坡上岩石遭受破坏而失稳,进而向坡脚方向运动的形式。

它们的形成条件相似,可以伴生,并可相互包含与转换。

区别:滑坡有滑动面,崩塌无滑动面;崩塌速度比滑坡快;崩塌一般发生在坡度大于50,高度大于30m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的斜坡上。

2、河谷侵蚀卸荷作用下,岸坡应力重分布的特点。

答:在平坡段:侧压力较小,稳定性中等。

在凹破段:侧压力较大,合力与重力方向相反,有利稳定。

在凸坡段:拉张侧压力,合力与重力方向相反,不利稳定。

3、滑坡预测预报的类型和基本理论依据。

答:1)空间预测,包括区域性滑坡预测、地段性滑坡预测、场地性滑坡预测。

空间预测:主要是通过滑坡条件分析,确定出对滑坡作用有利的因素组合,根据这些有利因素组合来预测区域上某斜坡段将来产生滑坡的可能性,圈定出可能产生滑坡变形的范围。

其理论基础——工程地质类比法。

2)时间预报,包括滑坡长期预报、滑坡短期预报、滑坡临滑预报。

其理论基础——岩土体蠕变(流变)理论3)时空耦合预测预报4、结合实例说明滑坡防治的措施。

答:对于正在活动的滑坡,一般的工程布置应避开滑坡,尤其是一些大型滑坡或滑坡群所在地段应是工程避开的地方。

当必须进行处理时,首先要查明滑坡发生的原因,了解当前滑坡活动的主要激发因素,从而采取正确的治理措施。

处理时,原则上应一次根治彻底,不留后患。

对于区域性的国土规划,开展区域性滑坡空间预测工作是减少滑坡灾害的重要前提之一。

具体措施:绕避;削方减载;抗滑桩;锚索;格构护坡;挡土墙;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岩土体改良(六字方针:挡、排、削、护、改、绕)。

第五讲:泥石流第六讲:地面塌陷1、水对岩溶塌陷形成的作用包括哪些方面?答:岩溶洞隙的发育一般受岩溶地下水排泄基准面的控制,多发育于浅部,向深部逐渐减弱。

浅部岩溶洞隙由于地下水活动频繁,交替强烈,一般连通性较好,成为塌陷物质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

塌陷坑与开口洞隙存在着密切的垂向对应关系。

洞穴愈大,塌陷规模也愈大;洞隙开口愈大,塌陷速度愈快。

在岩溶地区,降水入渗对补给封闭岩溶洞穴,快速上升的岩溶水会压缩洞内,形成上挤的压力,导致气爆发生,引发洞顶塌陷。

河、湖近岸地带的侧向倒灌作用。

2、采矿区防治塌陷的工程措施有哪些?答:(一)采空区地面塌陷危害的预防(1)、矿山开采前应结合开采方式、开采进度,运用采动理论估算不同开采期,地面变形的范围和程度,做出风险评估,必要时修改原有开采方式和流程。

(2)、要明确禁采区和限采区,对地表重要建筑物、水库和城镇所在地要结合采深采厚和地质条件分析,拿出危害后果最小的开采方案。

(3)、开采过程中要对不同区块的地面变形进行监测预报,及时撤离人员。

(4)、矿坑排水设计必须考虑地面塌陷的可能地点、规模,避免单纯追求疏干工期的做法。

(5)、改进井巷顶板管理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充填法。

在一般情况下,为减少地面变形造成的损失,应留有足够数量的保安矿柱,而且禁止对矿柱的回采。

(二)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治理(1)、对破坏的土地应进行整理、平复,以防滑坡、崩塌的出现。

(2)、危房改造必须到位,严重损毁的房屋必须拆除。

(3)、对进入充分采动阶段(冒落带发育到地表)的地段,土地整理工作至少应在塌陷后两年进行,由于残余变形将持续很长时间,这些地段短期内一般不宜建造永久性建筑物。

对仍处于非充分采动阶段的地段,不宜开展正规的土地整理,以免前功尽弃,或采用钻孔灌注法,填充地下空腔,使之达到稳定状态。

第七讲:地面沉降1、辨析题:2、在砂砾质含水层中抽水,不会产生地面沉降现象。

答:错误。

由于沙砾质含水层本身的孔隙度较小,可供压密的空间小,所以,地面有沉降现象,只是总沉降量较小。

(详见课本143-144页)2、论述题:根据砂砾质土与粘性土失水压密机制,试分析典型山前洪积扇各地段(扇顶、中部和扇前缘)地面沉降的特点、危害及其原因?答:砂砾层的压缩量小于等有效应力作用下粘性土的压缩量,粘性土的累积厚度越大,压缩总量越大,在同等开采条件下,粘性土层数越多,沉降速率越大。

洪积扇组成物质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扇顶到扇缘,可分为三个项带:扇顶相:位于洪积扇顶部。

通常表现为舌状叠覆的砾石堆积体。

此地段地面沉降幅度小,地面沉降时间滞后短,延迟效应不明显,地面沉降具有弹性变形特点。

扇中相:位于洪积扇中部。

组成物质较扇顶为细,主要由砾石、砂和粉沙组成。

扁平的砾石呈叠瓦状向上游倾斜。

砂层中常见交互层理。

砂质透镜体或砾石透镜体分布很普遍。

此地段同扇顶相。

扇缘相: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

组成物质较细,由亚沙土、亚粘土组成,有时夹有砂质或细砾石透镜体,具有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

地下水往往在该带溢出地面,局部地段产生地表水滞水和沼泽化等现象。

此地段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粘性土的释水压密具有滞后时间长、延迟时间长的特点,以致能产生较大的地面下沉量,地面沉降滞后时间长,延迟效应明显,造成的地面沉降大部分是永久性的。

第八讲:海水入侵1、结合渤海湾海水入侵的形成机制,如何在该地区进行海水入侵防治?答:海水入侵是陆地地下水的压力与海水压力失衡造成的。

海平面的相对上升主要包括:海水量的变化(气候、冰川消融等),海洋盆地容积的变化(大洋中脊扩张、陆源物质堆积等),滨海地区地面沉降(构造沉降);陆地地下水头下降主要包括: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筑坝建水库等拦截地表水,气候干旱。

此外还有修建盐田、近海河道清淤、沿海城市建设等原因。

为了对渤海湾地区进行海水入侵防治,我们需进行以下工作:根据地质背景调查、遥感解译、地下水监测、水文物探资料,综合分析造成海水入侵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查明海水入侵途径,根据水化学分析、物探成果,进行海水入侵程度分区,分析海水入侵发展趋势。

地下水系统软结构的调整:限制淡水开采量;进行人工回灌,提升陆地淡水水位;设置抽水槽,抽出咸水。

地下水系统硬结构的调整:隔水槽,阻断咸水的入侵途径。

第九讲: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1、试分析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北干旱地区土壤盐渍化特点和成因的差异,各自的防治对策答:我国东南沿海为半湿润和湿润季风气候滨海盐渍化区,由于长期受海水侵袭,土壤和地下水含盐量很高。

防治对策主要为防治和减少高矿化水的进入,咸水灌溉要慎重和尽量避免(咸水、污水),防止海水入侵。

防止地下水位上升:水库渠道防治,将大水慢慢改变喷、滴、灌溉,减少回归下渗,排水系统使潜水低于临界深度。

西北干旱地区为干旱荒漠和荒漠草原盐渍土区,区内除现代积盐的硫酸盐-氯化物或氯化物-硫酸盐盐渍土外,分布土壤含盐量很高的内陆盐渍土,还有龟裂碱化土和部分残余盐渍土。

防治对策主要为灌水淋洗,尤其是干旱地区,将土层表面的盐分溶解,渗入地下;减少土面蒸发,深耕、松土,地膜覆盖,施用有机肥改善土粒固粒结构,种植田间林带,改善小气候,提高空气湿度,同时可降低地下水位;因地制宜,选用耐盐作物,耐盐作物的培育。

2、试分析我国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主要原因及其可能的防治对策。

答:现状: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华南山地丘陵发育最强烈。

统计表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km2,平均侵蚀模数约8000吨/km2/a;长江中下游、珠江、辽河流域相对较轻,但也在加剧。

水土流失在各地的发育强度差异明显,呈现出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特点。

水土流失的发育具有累进性和渐变的特点,其危害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不自觉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怪圈中。

危害:(1)侵蚀区:土地生产力下降。

土壤和肥分的流失,土层变薄,土地贫瘠,宜耕地减少。

(2)堆积区:水体泥沙淤积。

流失土壤的堆积,使河道水库淤塞,加剧洪涝灾害的威胁。

(3)径流区和堆积区:水体水质下降。

水土流失所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是下游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外界作用:天然条件下,影响坡面岩土系统的外部输入主要是降雨,它是坡面侵蚀发生发展的动力来源,决定了外界作用对表层岩土系统的侵蚀力大小,因此又常被称为动力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