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家创新体系

合集下载

4.3中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4.3中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一、技术创新概念分析1、熊彼特的创新概念A、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当我们把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结合起来,生产其他的东西,或者用不同的方法生产相同的东西”,即实现了生产手段的新组合,出现的“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

简单说就是“企业家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实行新的组合,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坚持了发展的观点,强调了实现创新的“新组合”是通过小步骤的不断调整从旧组合中产生的。

B、要素新组合的五种形式(1)引进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

制造一种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与过去产品有本质区别的新产品。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

采用一种产业部门从未使用过的方法进行生产和经营。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

开辟有关国家或某一特定产业部门以前尚未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即开发新的资源,不管这种资源是已经存在,还是首次创造出来。

(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

如形成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建立或打破某种垄断。

2、狭义的技术创新与广义的技术创新查到了两种说法,不知道应该是哪种狭义的技术创新是继承熊彼特的创新思想,主要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等;而广义的技术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还包括产品和工艺创新过程中开展的技术改进及其相关的研究与发展活动等。

从狭义上讲,技术创新是指新技术(含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应用、进入市场并实现商业利益的整个经济技术活动过程,其中每个环节都不可少。

尤其是实现商业利益是技术创新的目的所在,没有实现商业利益的技术发明或创造不能算作技术创新。

从广义上讲,技术创新是一种善于把握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善于创造新的商业机会的能力,是一种不断追求卓越、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的理念。

3、技术创新中的几对关系A、技术的利用与技术的获取技术创新是指把技术这种要素引入生产体系,实现技术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使得技术发明得到商业应用。

国家创新体系 及美国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   及美国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及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布时间:2008-10-31] [已浏览:165次] [文章来源:营口市图书馆]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及政府等组成的网络,它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使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融为一体,协调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弗里曼对日本成功经验的总结,其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激励,以取得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

我国着力构筑国家创新体系(2002年9月25日《中国审计报》)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界将全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未来一个时期科技工作发展思路将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导思想,更加强调原始性创新,力争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世纪,国际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原始性创新已经成为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的分水岭,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基础条件。

强调自主创新,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关系。

经验告诉我们,战略技术、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只能下决心自主创新;引进的目的是为了消化吸收和在更高的层次上自主创新、实现跨越。

——围绕构建技术支持体系,进一步调整科技力量布局结构,构建互动有效的国家研发体系。

加速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进程;加强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企业联合共建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发基地。

——在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上,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人才问题特别是尖子人才对于创新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当前,关键是要完善和实施以人为本的若干重大政策,力争在科研院所人事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科研评价和奖励制度、各种创新创业产权激励政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 1989年国家科委研究中心对宜昌市产值在100 万元以上105家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 • 1991年至1993年清华大学先后六次对1051家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调查 • 1994年国家科委研究中心对钢铁、集成电路、通信设备等若干产业的技术创新调查 • 199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福建、甘肃两省(10%抽样)及福州、兰州两市
(4)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CIS2)
100% 80% 60% 40% 20% 0% 所有企业 对于市场的新产品 小型企业 中型企业 大型企业 产品无变化
仅对于企业是新产品或改进产品
不同规模的制造业中新产品或改进产品销售额的分布
(7)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CIS3)
从CIS3的调查结果看,无论产品创新活工艺创新,都是以企 业内部研制为主,其次是合作研制,委托研制最少。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1)不同类型的创新企业的创新目标(CIS2)



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被认为是创新活动的最重要的目 标。60%的制造业创新企业和68%的服务业创新企业 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对所有规模的企业来说都是 主要的目标。 扩大产品或服务范围,开拓新市场或提高市场份额也 被认为是企业创新的主要目标。 在比利时,法国,爱尔兰和卢森堡的制造业部门,开 拓新市场或提高市场份额被认为是比提高产品质量还 要重要的企业创新的目标。
一、创新的基本概念及创新统计

自主技术创新
或该企业所在产业甚至国家的利益,选择设定、组织实 施、控制完成的技术创新过程。简言之,自主技术创新 就是民族企业或民族资本主导的技术创新。
• 指民族企业或民族资本控制的企业,为实现该企业利益
• 完整的过程。包括创新目的的自主设定,创新过程的自主 控制,创新成果的自主拥有。关键在于谁有技术主导权。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创新大会上指出:“自主创新,就是 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国家创新体系名词解释

国家创新体系名词解释

国家创新体系名词解释
国家创新体系( National(Innovation(System,NIS)是一个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国家创新体系 National(Innovation(System,NIS)是一个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和中介机构等组成的网络结构,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它包括了各种制度安排,如知识产权保护、税收政策、教育和培训、研发投资等,以促进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

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增强其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政府通常会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提供研发资金支持、建立科技园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等。

此外,国家创新体系还强调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科研人员进行创新活动;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技术技能;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知识的快速传播和应用。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只有当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有效地协同工作,才能实现科技创新的最大效益,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家创新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家创新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已经使得科技创新成为了日常运转的关键点,而创新也成为了各个国家之间竞争的重心。

因此,各个国家都在加强自己的创新体系,寻求实现更加伟大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国家创新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一些事例来阐明这个观点。

一、创新体系与经济发展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活动的总体框架,它涉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目标和任务分配,组织协调,以及更高层次的科学发展战略确定等方面。

国家创新体系制定在了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基础上,可以为国家提供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进而实现更快、更大、更好的经济发展。

首先,创新体系可以带动经济结构转型。

当国家创新体系逐渐成形时,可以吸引大量的优秀的创新型企业、科研院所等人才聚集,形成良好的企业环境与科研环境。

这也有利于形成一体化的科技和经济体系,促进经济发展从传统工业向科技创新领域转型。

例如,中国因其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迅速崛起,并引领了世界的科技创新趋势,进而带动整个经济产业的发展。

其次,创新体系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驱力,科技创新可以大幅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体经济增长的质量。

创新也可以增加社会资本积累和就业机会,给市场带来良性循环,促进经济的整体稳定发展。

最后,创新体系可以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由于新兴产业的诞生、利润空间的增长、聚集的问题以及产业链条的延伸,创新型企业或产业可以成为市场上的热门。

由此,可以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发展,从而强化国家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1、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可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推动经济复苏和转型升级。

首先,创新引领经济发展,重在不断开拓、创新、发现和应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率。

其次,科技创新也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动态优化,推动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领域进军。

例如,近年来,中国的创新领域逐渐发展,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创新成为了重要产业,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分四类:第一,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合作 研究活动和其它技术合作;第二,公私相互作用, 指企业、大学与公共研究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包 括合作研究、专利共享、合作出版和更正规的联系 ;第三,知识和技术的扩散,包括新技术的工业采 用率和通过机器设备等途径的扩散,这是创新系统 中最传统型的知识流动;第四,不同部门之间的人 员交流,主要是指技术人员在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 内部的流动以及在两者之间的流动。
1978年至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这 时期,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采取了“复合模式”, 即在传统的计划体系下逐步引入竞争手段。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创立与变革
• 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1992年至今),在国 家创新发展战略上,我们从过去的非单纯经 济指向的结构赶超型发展战略转变为有较强 经济指向的结构赶超型战略,建立“企业主 导模式”成为新时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工 作重心。
模式
线性推动模式
英国:纯探究传统
▪ 在18、19世纪的英国,从事纯科学研究与从 事技术研究的人群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虽 然有像普利斯特列、道尔顿和法拉第这样的 科学家出身朴素,但那段时期的科学进步大 都是由出身好的、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取得 的。
▪ 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就,使英国形成了以科学 家个人独立研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科研模式 。这种模式的重点一直放在知识创造而不是 知识应用上。
德国:技术学校
德国人最完整地体制化了这个新体系。为了维 持技术的快速发展,德国注重应用科学及其在 技术学校和工业中的发展,并对他们所建的技 术学校和专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德国人有 一种强烈的意识,即在大学和研究所里,技术 与纯科学是相互分离的。学生们从小就能被引 导到这些供选专业上来。
德国模式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略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

略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的始作俑者是英国著名学者费里 曼。他在1987年研究日本时发现,日本在技术落后 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辅以组织创新和制 度创新,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便使国家的经济出 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工业化大国。这说明国 家在推动一国的技术创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技术领先国家从英国 ,到德国美国,再到日本,这种追赶、跨越,不仅 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且还有许多制度、组织的创 新,从而是一种国家创新体系演变的结果。
现在在国际上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派。 一派以丹麦阿尔伯格大学伦德沃尔教授及其同事为 代表。这一派分析的侧重点是生产企业和用户、企业和 供应商的互相作用。 另一派以费里曼和美国的纳尔逊为代表。这一派认 为制度的设定和功能是决定创新体系效率的关键。 第三派是现在有人提出跨国家的创新体系概念,即 在某些地区,跨国家的创新体系的作用比国家的作用还 大。
高校
企业
政府
科技中介
科研院所
企业在创新能力和组织建设上都有较大发展,已不再是 过去的生产车间的角色。企业已成为创新体系中的重要 一员。 首先是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投入不断增加,企业现已占三 分之一天下。 其次,企业办的研究开发机构也不断增加,标志着其技 术开发实力的增强,并将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三,企业的创新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就我国而言,国家创新体系的机构包括:经济科技管理 部门,技术标准制订部门,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技术中 介服务机构,高校,企业等。制度包括中国的有关法律 和政策,相关的道德规范等。
国家创新体系的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图
国际国内环境 企业
政 府
科学院所
高校
科技中介 产业技术基础 市场环境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主战场,而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容、构建路径、促进创新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容国家创新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科技创新体系、人才创新体系和制度创新体系。

1. 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研究与开发,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体系。

在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新技术是最具有潜力的创新领域和优先发展领域。

2. 人才创新体系人才创新体系是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通过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作平台来实现创新发展的体系。

3. 制度创新体系制度创新体系是重点在于创造相适应的制度环境,以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环境。

在这一方面,关键在于政策制定,如法律、产权等各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以符合现代市场的要求。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路径1. 突破科技瓶颈,推进产学研技术合作。

企业是实施创新的主体,而科研机构则是创新基础和创新单位,但二者缺乏互补和协调,信息不畅,技术上也相互脱节。

通过产学研技术合作,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创新更加紧密。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创新和知识产权是相辅相成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成果的合法权益,同时激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积极性。

3. 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以支持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因此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需要得到充足的经费支持。

建立有效的资金投入和协调机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科学策划和有效监管,可有效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运作能力。

三、促进创新的措施1. 优化支持产业发展创新政策,打破创新障碍。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关键是加强政策导向、发挥政策支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打破原有的管理体制障碍,提高政府部门与各领域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调控力、引导力和服务能力。

3、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任务

3、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任务
相联系和合作较差,各政府部门间面向 创新体系的各种努力缺乏协调;
政府研究机构的基础研究和企业的应用 研究、技术开发之间不匹配,技术转移 机构的作用发挥不好,企业的信息获取 和技术吸收能力较差等。来自3、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任务
(1)解决科技发展中的“市场失效” 市场失效: 一些重要的、长远的研究开发项目和基
础性的、公益性的研究开发项目很难吸 引企业投资; 同时,由于短期利益的影响,一些企业 也不愿意增加研究开发投入。
3、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任务
(2)解决科技发展中的“系统失效” 系统失效:系统内部各类角色之间的互

名词解释:国家创新体系

名词解释: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部分相关名词科技创新平台包括:体系平台、服务平台、创业平台、研发平台。

1体系平台包括: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国家等;2服务平台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等;3创业平台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4研发平台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发改委)、企业技术中心(经信委)、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人社局)、院士工作站(科协)等。

发改委平台是随着项目的实施打包进行的,项目完成后相应的平台即行终止。

1.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国科发高〔2010〕680号第四条: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以科技型创业企业(以下简称在孵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辅导、咨询,提供研发、试制、经营的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法律、财务、投融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和加速成长等方面的服务,以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长性,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

2.重点实验室:是指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重要的实验室,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

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2008年8月科学技术部、财政部颁布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规定:“重点实验室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

”“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的科研实体,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

”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主要依托于行业、领域科技实力雄厚的重点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或高校,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较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能够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与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同时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科研开发实体。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创新过程的测度
(1)创新的目的 (2)创新的信息源 (3)阻碍创新的因素 (4)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5)创新的扩散 (6)技术创新的进程 (7)技术创新的方式 (8)得到政府支持的方式
(1)不同类型的创新企业的创新目标(CIS2)
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被认为是创新活动的最重要的目 标。60%的制造业创新企业和68%的服务业创新企业 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对所有规模的企业来说都是 主要的目标。
扩大产品或服务范围,开拓新市场或提高市场份额也 被认为是企业创新的主要目标。
在比利时,法国,爱尔兰和卢森堡的制造业部门,开 拓新市场或提高市场份额被认为是比提高产品质量还 要重要的企业创新的目标。
(1)不同类型的创新企业的创新目标(CIS2)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替代已淘汰的提产高品产或品扩开服或大拓务服产新务品市改质或场进量服或产务提品范高或围市内场部履份经行额营规过格程标的准灵降活低性降劳低动原成材本料降消低耗能源减消少耗环境危害
(2)创新企业的信息来源情况表(CIS3)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设备、原材料、集零企团部业内件内的以部其及他软企竞件业争的对供客手应大户或商学或政其以消府它及费或行其者私业他人内高非企等赢业教利育性机的构研专究家机会构议或期刊 展览会
制造业(%) 服务业(%)
(3)阻碍企业创新的因素(CIS3)
35 30 25 20 15 10
5 0
所有企业
小型企业
中型企业
制造业 服务业
大型企业
1996年EEA政府援助的创新企业的比重(%)
(8)得到政府支持的方式(CIS3)
在CIS3的调查结 40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一、创新的基本概念及创新统计
创新统计的发展
随着对创新的认识不断深入、方法论的不断发展、以及创新数据对 随着对创新的认识不断深入、方法论的不断发展、 分析决策重要性不断增加,创新调查所涉及的创新活动的内容、 分析决策重要性不断增加,创新调查所涉及的创新活动的内容、 对象范围、调查框架和调查制度等都在发展: 对象范围、调查框架和调查制度等都在发展: 从技术创新扩展到非技术的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 从技术创新扩展到非技术的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 从制造业创新扩展到服务业创新 建立规范与国际可比 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制造业(%) 服务业(%)
替 代 已 淘 汰 的 提 产 高 品 产 或 开 扩 品 服 拓 大 或 务 新 产 服 市 品 务 改 场 或 质 进 或 服 量 产 提 务 品 高 范 或 市 围 内 场 部 履 份 经 行 额 营 规 过 格 程 标 的 准 灵 降 活 低 性 降 劳 低 动 原 成 材 本 降 料 低 消 能 耗 减 源 少 消 环 耗 境 危 害
一、创新的基本概念及创新统计
自主创新的三个着力点 在关键技术领域和重点产业领域发展壮大民族产
权 培育、构建适合中国发展特点的产业技术轨道 培育、 建立、健全面向传统产业的技术转移扩散体系 建立、
一、创新的基本概念及创新统计
2.国际创新统计的起源与发展 2.国际创新统计的起源与发展 源于政策制定者的需求 了解技术变革为什么发生,以及企业为什么创新 了解技术变革为什么发生,
10
20
30
40
50
60
集 团 企 内 业 设 的 内 备 其 部 、 他 原 企 材 业 竞 料 、 客 争 零 户 对 部 或 手 件 消 大 以 费 及 政 学 者 咨 软 府 以 询 件 或 及 公 的 私 其 司 供 人 他 应 非 高 商 赢 等 利 教 性 育 的 机 研 构 究 机 基 构 专 于 信 专 利 息 家 的 网 会 揭 络 议 露 的 或 电 期 子 刊 计 算 机

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一)概况国家创新体系是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摇篮,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灵魂和焦点,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

“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促进知识创新工程”;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战略。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

随后,政府部门的科研机构、企业的科研机构、大学的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都相继建立。

可以说,中国国家的创新发展是和新中国的成长同步的。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系统在不断发展演化着。

从总体上看,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和加强。

(二)中国的国家创新战略阶段中国的国家创新战略的演化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张凤等,1999)。

1. 形成阶段(1949—197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各类科研机构,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计划,逐步形成国家创新体系。

这个时期的科技计划主要有“12年科技发展规划”等。

这—阶段主要是为了国防安全的需要,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倾向于军事方面,在高能物理、化学物理、近地空间海洋科学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其重要的标志。

这些科技的成就,不但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而且促进了此后中国高新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此时的国家创新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由政府直接控制,相应的组织系统按照功能和行政隶属关系严格分工;创新动机来源于政府认为的国家经济的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需要,等等;创新各级政府制定;政府是资源的投入主体,资源严格按计划配置,创新的执行者或组织者进行创新是为了完成政府任务,其利益不直接取决于它们的现实成果,同时也不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和责任。

2. 发展阶段(1978—1995年)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是探索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政策,出台了改革政策和措施。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其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鼓励,以取得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期,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中国科学院借鉴国外对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功效和实际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在《迎接知识经济时期,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组成部份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和非获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

”这表明中国创新体系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举的系统。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筑,主要有以下几点:(1)创新是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导向的行为,创新的实质是发展经济。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必须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从中国自己的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既要有在世界最前沿领域开拓进取,也要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与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3)在中国,创新的核心是要从体制上、机制上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创新的关键是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实力。

(4)创新不仅表现为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而且表现在创新系统多元化的要素有效地使用与协同,构成知识与技术的创造、获取、转移和应用的网络。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

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摘要:在知识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在国家竞争中越来越成为关键因素。

中国提出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来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国家创新体系;创新型国家;中国特色1 引言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均不断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并以此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手段。

中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以科技创新支撑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在于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目前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从创建国家创新体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不是单纯的从创新客体向创新主体的转变,而是从整体上考察创新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1]。

2 国家创新体系概念及构成2.1 国家创新体系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联系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沟通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整合科学知识生产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并因此决定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政府、企业、大学与研究院所和中介机构之间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而相互作用,并将创新作为关键驱动力的体系。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使创新体系各主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创新的“合力”。

我国新时期国家创新体系主要体现为,在国家层次上推动持续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组织与制度。

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的概念,主要包含了科学发现和创造、技术发明和商业价值实现的一系列活动,即科学创新、技术创新[2]。

2.2 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在构成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一种分析框架,其实质上是把构成和影响创新的诸多因素和要素都纳入对创新的理解框架范围内,创新是这些(组织上和制度上)要素互动作用和合力作用的结果,它强调各要素的互动作用和相互依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创新体系
用户名:Z020*******
共有:21个题目,作对0题
一、单选题
1、()是当今世界变化的主要推动力。

A、环境保护
B、劳动力知识水平的提高
C、生产力发展
D、科技进步和创新
答案:(D)
2、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了()。

A、社会的进步
B、经济结构的调整
C、生产力发展
D、劳动者素质提升
答案:(C)
3、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着世界范围内()的重大调整和优化升级。

A、经济结构
B、产业结构
C、劳动力结构
D、社会结构
答案:(A)
4、美国经济十年持续增长,实现了所谓的二高一低是()。

A、高增长、高通涨、低失业
B、高增长、低通涨、高就业
C、低增长、高通涨、高就业
D、高增长、低通涨、高失业
答案:(A)
5、在欧盟国家中,芬兰研发投资指数排名居()。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答案:(B)
6、在欧盟国家中,芬兰的研发投资量约占其GDP总量的()。

A、5.8%
B、4.8%
C、3.8%
D、2.8%
答案:(D)
7、曾被称为“欧洲农村”的国家是(),经过十年发展现在人均GDP已超过美国。

A、芬兰
B、爱尔兰
C、以色列
D、荷兰
答案:(B)
8、排名世界第二的软件出口国是()。

A、美国
B、日本
C、印度
D、爱尔兰
答案:(B)
9、以色列拥有新兴的高科技公司()多家。

A、2000
B、3000
C、4000
D、5000
答案:(B)
10、以色列大约每年涌现200多家新的高科技公司,其高科技公司拥有量排名世界()。

A、第二位
B、第三位
C、第四位
D、第五位
答案:(A)
11、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已名列()。

A、世界第一
B、世界第二
C、世界第三
D、世界第四
答案:(A)
二、多选题
12、国家技术领先指数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 )。

A、美国
B、日本
C、瑞典
D、芬兰
答案:(ACD)
13、日本经济严重衰延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

A、科技人员创新动力不足
B、创新体制不健全
C、创新资金投入量的不够
D、社会对失败缺乏宽度
答案:(AD)
14、从1996年到1999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其印尼、泰国、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
下降了( )。

A、53%
B、23%
C、58%
D、20%
答案:(ABD)
15、1998年、1999年、2000年三年我国经济竞争力在47个国家中分别排在( )。

A、28位
B、32位
C、38位
D、41位
答案:(ABD)
16、1997~2000年连续四年,我国科技竞争力的排名分别是13位、20位、25位和28位,其中排位最低和最高的年份是( )。

A、1997年
B、1998年
C、1999年
D、2000年
答案:(BD)
17、一段时期内我国科技竞争力呈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有( )。

A、企业科技竞争力不足
B、科技生产能力较弱
C、国家重视程度不够
D、经费投入不足
答案:(ABD)
18、构建国家创新体制主要克服的问题有( )。

A、观念上的滞后
B、机制上的落后
C、体制上的分割
D、力量上的分散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9、没有政府职能的转变,没有政府创新的良好的政策社会环境,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就没有基础()。

答案:(正确)
20、创新是整个社会的全面改革和整体转型的一项系统工程()。

答案:(正确)
21、“重发现、轻发明”,“重成果,轻转化”,“重研究,轻实践”。

几方面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北京有色重属研究院创新改革的重要成果()。

答案:(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