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合集下载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一、抢救工作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以救治患者生命为中心,尽快稳定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2.原则:迅速、准确、规范、科学、有序、团队协作。

二、抢救工作的组织和配备:1.医院应建立危重病人急救专科或急诊科,配备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医生和护士。

2.抢救工作应有临床抢救组,组长是急救科或急诊科主任,组员包括内科、外科、麻醉科等相关专业医生和护士,并根据患者情况随时组织其他专业人员参与。

三、抢救工作的流程:1.急救通知:当接到危重病人抢救通知时,医务人员应迅速响应,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2.到达现场:医务人员应快速抵达抢救现场,并对环境进行判断和处理,保证抢救环境安全。

3.评估和初步处理:医务人员应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明确病情,并进行初步的抢救处理,如开通静脉通道、给予氧气、监测生命体征等。

4.受理手续:医务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重要信息,并填写相应的抢救记录表。

5.抢救措施: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抗休克、纠正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失衡、呼吸支持、心脏复苏、抗感染等抢救措施。

6.监测和观察: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意识等,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抢救记录: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抢救过程和用药情况等重要信息,并及时上报给主管医师。

8.家属沟通:医务人员应及时与患者的家属沟通,向他们介绍患者的病情和抢救措施,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四、抢救工作的培训和质控:1.培训:医院应定期对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抢救技术和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急救能力和专业素质。

2.质控:医院应建立抢救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评估抢救效果、分析抢救失败原因、改进抢救流程和培训医务人员等。

五、抢救工作的风险预防和安全保障:1.风险预防:医务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如感染、误用药、误伤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安全保障:医院应提供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并保证其正常使用和保养。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内容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内容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内容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是指针对急危重症患者在医院内发生意外或病情突变时的紧急抢救措施和流程。

下面是常见的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的一些内容:
1. 快速判断:医务人员需要快速判断患者的情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循环、体温等,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

2. 召集急救团队:及时调动急救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专业人员,进行联合抢救。

3. 保证通畅的呼吸道: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可以通过气管插管、鼻咽通气管等方式来维持患者呼吸。

4.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便给予抢救所需的液体、药物等治疗。

5. 快速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相关检查结果等,以确定抢救方案。

6. 给予急救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急救所需的药物、治疗和操作,如心肺复苏、药物输注、电除颤等。

7. 实施监测和观察: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观察,包括生命体征、心电图、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等。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判断。

8. 及时转送重症监护室:如果患者病情无法稳定或需要进一步抢救,应及时转送到重症监护室或相关专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9. 抢救记录和反馈:对抢救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抢救措施、药物使用、病情变化等。

同时,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出相应的解释和反馈。

以上是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的一些内容,不同医院和科室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配合,按照制度和流程进行操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抢救成功的概率。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急危重症患者是指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抢救的疾病患者。

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过程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步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操作流程。

为此,制定一份完整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非常必要。

一、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前期准备工作1. 把急危重症患者及时转入救护车,并告知医生病人的相关病情。

2. 记录病人的基本情况、病史等重要信息,并在转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3. 安排好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确保有足够的抢救人员和必要的设备。

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基本流程1. 病情评估: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病情评估,评估病情的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治疗实施: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氧气吸入、心肺复苏等。

3. 心电监护: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心电监护措施,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电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 血压监测: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血压监测措施,及时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如给予血压调节药物等。

5. 心肺复苏:对出现心脏骤停的病人采取心肺复苏,提高心脏跳动和呼吸效率,将病人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6. 给予支持治疗:根据病人的病情,给予支持治疗,如输液、止痛等。

7. 及时反馈:医护人员应及时反馈病人的病情和救治效果,不断调整救治方案,改善及时的抢救效果。

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的注意事项1. 抢救过程中要保持沉着冷静,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以避免出现紧急情况时无人应对。

2. 保持沟通顺畅,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抢救效果,及时调整抢救方案。

3. 抽取病人的血样、体温、呼吸和心跳等数据,并进行快速诊断和判断,得出救治方案。

4. 手术室或抢救室内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即时反应,对病情快速反应并接受抢救。

5. 安排好急诊科室,保证仪器设备能够及时运转并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

四、结语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是一个非常艰难和严峻的过程。

制定一份完整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对于救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院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医院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医院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第一条为了保证急危重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及其他涉及急危重病人处理的科室工作人员要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

第三条医院建立院内急救、抢救网络及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医疗小分队,成立院级急救、抢救小组,小组成员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保持通讯畅通。

各科室配备的急救、抢救设备和物品要每日检查,确保完好。

抢救药品要每日清点,确保所有抢救药品在保质期内,数量不足时随时补充。

第四条急诊、各病区必须设置抢救室,抢救室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第五条对急危重病人严格履行首诊负责制度,开放急救绿色生命通道,对病人的诊疗进入优先程序,危急生命情况时,不得因病人未交钱等各方面的原因拒绝或延缓对病人的紧急处置。

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第六条抢救的同时应设法与病人的家属取得联系,尊重
病人家属的知情权及取得病人家属的知情同意。

紧急情况时,患者病情危重,需进行有创诊疗措施,若无法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为抢救患者生命,可在征得医务处或总值班人员同意后进行。

事后及时将诊疗情况向病人家属通报,并将通报的内容和家属的意见记录在病历上。

第七条抢救结束后,经治医师应在6小时内据实补记抢救的过程。

定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定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定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急危重病人抢救是医疗领域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能够救助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痛苦。

因此,建立健全的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对于医疗事业的发展、提高医疗水平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意义重大。

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下阐述。

一、制度的意义1. 不同类别的急危重病人,采取统一的急救标准和抢救措施,可以降低失误率,提高抢救效果。

2. 借助制度,医院可以对急危重病人抢救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病例、逐步积累抢救经验,促进医疗技术进步。

3. 制度的规范可防止抢救操作随意,让医生和护士按规定操作,也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整个抢救过程,增强治疗的信心。

二、制度内容1. 急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

适应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意外伤害、心血管等急危重病人,具体标准由专家和医院制定。

2. 紧急呼叫制度。

针对突发事件,医院应按时分别负责召集相关急救人员和救护车,迅速赶赴现场。

3. 抢救流程标准。

针对不同的急危重病人,医院应提前设计完善的抢救流程,如急性心肌梗塞的处理,病人的无意识状态处理等。

4. 专家引导。

医院需组织权威专家,对于医学科研难点、疑难复杂的急危重病人,协助其他医生开展治疗。

5. 技术保障。

所有抢救设备均需符合国家标准,抢救中所用药物同时需通过专业机构验收并加强使用安全监管。

三、制度实施1. 加强宣传。

将抢救制度在医院内进行详细说明,并公示在各个医疗科室、值班室等突出的位置上,提醒医护人员随时掌握和执行。

2. 加强培训。

针对不同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病人抢救的常规流程进行培训,以逐渐形成统一的抢救标准和操作流程。

3. 定期检查。

医院需定期检查抢救设备的状态,确保能够支持及时、有效的急救救治工作。

定期召开研讨会议,以评估抢救效果,整合抢救经验。

总之,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建立和优化,是医院、医护人员、患者及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的方向,需要注重规范化、科学化、有效性和实施性。

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可以更好的提高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效果,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是医院为了保障危重病人得到恰当、及时和有效的抢救服务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

危重病人是指临床上危及病人生命的病情或伤情,通常表现为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科常见的病情,如心肺骤停、重度创伤、严重中毒等。

以下是一份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的示例。

一、抢救团队建设1.1建立专门的抢救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专业人员。

1.2抢救团队成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保证其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

1.3在各个科室中设立抢救队,有统一的抢救制度和操作规范。

二、抢救设备和药品准备2.1配备齐全的抢救设备,包括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氧气吸入装置等。

2.2确保抢救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经常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在抢救中能正常使用。

2.3准备与危重病人抢救相关的药品,并按规定进行分类和储存,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抢救流程和指标3.1制定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包括急诊处理、诊断评估、急救措施等环节。

3.2根据不同病情,确定抢救的优先级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抢救方案。

3.3设定抢救的时间指标,包括到达时间、对危重病人进行初步评估的时间、开始抢救的时间等,以确保抢救措施的及时性。

四、抢救记录和评估4.1在抢救过程中进行详细的抢救记录,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用药剂量等。

4.2对抢救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的恢复情况、病情变化的趋势等。

4.3根据抢救记录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抢救措施和药物治疗方案。

五、抢救后的处理和随访5.1抢救成功后,及时将病人转入相应的科室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

5.2对抢救失败的病人,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以提供最佳的护理和安慰。

5.3对抢救后的病人进行定期的复查和随访,关注其身体和心理的恢复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六、制度的宣教和培训6.1定期开展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宣教和培训,使所有医护人员都熟悉制度和操作流程。

6.2加强与其他科室、抢救队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团队配合和协作能力。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范文(4篇)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范文(4篇)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并保障医护人员安全和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制定本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第二条危重病人抢救应当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注重生命尊严,依法严格保护患者的医疗权益。

第三条危重病人抢救应当坚持及时、全面、科学、有序、协作的原则,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危重病人抢救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指定具有抢救能力的专业人员参与抢救工作。

第五条医护人员参与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要求,且应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保持抢救能力和水平。

第二章危重病人抢救准备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对危重病人进行基本救治。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类危重病人抢救指南和流程,明确抢救流程和步骤,规范抢救操作。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危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病历、抢救过程和抢救结果,保护患者隐私。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保证危重病人抢救所需的医护人员数量和质量,确保抢救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专门的危重病人抢救病区,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支持抢救工作的展开。

第三章危重病人抢救流程第十一条在发现危重病人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向院内急救中心或抢救组报告,并保持与急救中心或抢救组的通讯畅通。

第十二条急救中心或抢救组收到报告后,按照抢救等级和急救标准,立即出动抢救人员和设备前往现场。

第十三条抢救人员在抵达现场后,应迅速判断患者的意识、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进行初步救治和稳定抢救。

第十四条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抢救指南,有序进行急诊检查、实施急诊治疗和手术等必要的措施。

第十五条抢救过程中,应当确保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和其他意外伤害。

第十六条抢救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家属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抢救情况说明和告知。

第四章危重病人抢救授权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危重病人抢救的授权程序和范围,规定抢救适用的条件和审批程序。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一)定义: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指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并对抢救流程进行规范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急危重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

2.临床科室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

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

3.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应当将抢救记录记入病历,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主持抢救的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

(三)实施细则1.急危重患者的范围根据本机构或科室常见疾病谱情况来确定,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的患者等。

(1)患者急性起病,诊断未明确,根据其症状的诊疗流程,必须立即处置,否则可能导致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或危及生命;(2)患者急性起病,诊断明确,根据诊疗规范,必须立即处置,否则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危及生命,如有明确治疗时间窗的疾病;(3)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4)出现检验或检查结果危急值,必须紧急处置的患者;(5)患者出现其他预计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必须紧急处置的病情。

2.急危重症患者多学科救治时应遵循的原则:急危重症患者涉及多发性损伤或多脏器病变的患者,应及时请专科医师会诊,并由现场主持抢救的最高资质的医师主持多学科会诊。

根据会诊意见,由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患者,并负责组织抢救,如落实救治科室存在争议,应立即通知医疗管理部门予以协调确认。

3.抢救记录是指患者病情危重,采取抢救措施时所做的记录。

(1)抢救记录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及措施、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姓名等,要做到及时记录,抢救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2)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3)危重症患者应及时向患方报病危,并记录与患方沟通的情况。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是指针对生命垂危的患者制定的一套抢救方案和运行规范,旨在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效果和质量,使抢救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和高效。

下面将介绍一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的内容。

首先,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包括了患者的分级和收治流程。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确定患者的收治优先顺序。

同时,制度还规定了急症科、重症监护室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快速接转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专业的救治。

其次,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明确了急救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制度规定了急救人员的身份、资质和培训要求,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进行抢救。

此外,制度还明确了急救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协作机制,确保他们能够高效地进行急救操作和团队合作。

第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规定了抢救设备和药物的配置标准。

针对不同级别的急危重症患者,制度规定了应具备的抢救设备和药物种类、数量和规格,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抢救措施。

此外,制度还规定了抢救设备和药物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要求,确保其可靠性和可用性。

最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还规定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

制度规定了抢救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控制要求,包括患者信息管理、病情评估与监测、操作规范和护理质量评估等方面。

此外,制度还规定了医疗差错处理和抢救记录的保存要求,以便后续的质量评估和问题分析。

综上所述,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是一套完整而科学的抢救方案和运行规范,能够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效果和质量。

通过明确患者分级和收治流程、规范急救人员职责和权限、标准化抢救设备和药物配置、控制医疗质量和安全措施,该制度确保了急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救治和安全管理。

急救人员应严格按照该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不断完善和提高抢救技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定义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是指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并对抢救流程进行规范的制度。

二、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一)患者急性起病,诊断未明,根据其症状的诊疗流程,必须立即处置,否则可能导致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或危及生命;(二)患者急性起病,诊断明确,根据诊疗规范,必须立即处置,否则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危及生命,如有明确治疗时间窗的疾病;(三)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四)出现检验或检查结果危急值,必须紧急处置的患者;(五)患者出现其他预计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必须紧急处置的病情。

三、抢救程序及要求(一)对于急诊科急危重患者应立即开启绿色通道,按急诊绿色通道相关管理制度处置。

如在门诊突发的急危重患者应立即抢救并联系急诊科到场协同参加抢救工作。

(二)住院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

特殊病人或需跨多学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三)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

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

(四)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或带班组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

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六)对危重患者应及时开出病重或病危医嘱,向病人家属告知有关情况并进行谈话签字。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一、各科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科主任、护士长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护士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二、特殊病人或特别重大的抢救工作或需跨专业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向科主任汇报,由全科统一组织力量进行抢救,若需多科配合,应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总值班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成立抢救小组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凡涉及纠纷或争议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三、对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的患者均需积极组织抢救,按常规向家属或代理人发出病危通知单,并对病情危重性进行必要的讲解,将告知内容如实记入病程记录中,让家属在病危通知单上签名。

四、在抢救中,各级医护人员应本着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做到观察细致,诊断准确,及时进行救治、记录完整,对疑难及诊断不明病人,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或组织会诊。

五、医生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并提供诊断依据。

六、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熟记抢救药品的编号、定位、用途、剂量、用法等。

各辅助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全力协助,不得以任何借口延误抢救工作。

七、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述一遍。

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即刻据实补记医嘱。

八、对危重不宜搬动的病员,应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由医护人员护送到病区,对需立即行手术的病员应在诊断确立后及时送达手术室施行手术。

急诊医师应向病区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

九、各有关科室遇有危重病人之检查、治疗、取药、住院等均应及时处理,不得过分强调手续,以免延误抢救。

十、不得因抢救而忽视正规操作和传染病人之消毒隔离,严防事故和交叉感染发生。

十一、科室或病区的抢救药品、器材定点定位放置,每班交接清楚,指派专人负责,定期做好清洁、消毒、清理、补充工作。

十二、抢救结束,主管医师(主管医师不在时,由值班或参加抢救医生)在当日病程中据实完成抢救记录,准确、及时、完整记录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如遇急危重患者,或者患者病情加重或突发病情变化时,现场医护人员必须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二、如遇急危重患者抢救,医师尚未到达现场时,现场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给予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如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基本生命支持操作等。

三、抢救工作一般由科室主任(副主任)主持,主任不在场时,由在场的专业技术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并及时通知科主任。

特殊患者或需多科室协同抢救的患者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并报医务科或医院行政总值班。

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由科主任提出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分管院领导协调抢救事宜。

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疗管理部门和分管院领导,并负责联系安排外请专家会诊。

四、参加危重患者抢救的医护人员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者的安排,密切合作,各负其责。

有益的建议和意见要向主持者汇报,主持抢救者同意后方可执行。

五、口头医嘱必须由护士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安瓿保留至抢救结束,经两人核实后方可弃去。

抢救完毕,医师要即刻补记医嘱并签名,补记医嘱的时间为执行医嘱的实际时间。

六、抢救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做好抢救药品、器械清理消毒工作,及时补充抢救车药品、物品,并使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七、参与抢救的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抢救记录和抢救登记本,做到详细、及时、正确记录,并加以注明时间,重点记录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及抢救措施、参加抢救人员等。

八、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适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病情及抢救情况,并将谈话内容记录并由医患双方签字确认。

患方家属应签署意见,时间具体到分。

九、对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均应实行“先抢救、后付费”。

十、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

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十一、抢救过程中的所有医疗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操作规范和医院有关医疗管理程序,逐级负责,责任到人,严格纪律,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技术纠纷。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目的:为规范临床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各临床科室三、定义急危重患者:指病情紧急、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患者,如呼吸困难、呛咳窒息、大出血、突发昏迷、心跳骤停、剧痛等患者。

四、组织:凡遇急危重患者,由现场最高职称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并及时报告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

重大抢救事件应及时报请医务科、业务副院长,由医务科通知相关科室参与抢救,必要时向区卫计委汇报,启动区级抢救。

节假日报告总值班。

五、分工:参加急危重患者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密切合作,一切抢救工作在主持人的领导下实施抢救。

做到边抢救边记录,包括抢救过程出现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用药情况等;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主持抢救医师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医师。

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双人核对后执行,所用药品的空安瓿保留至抢救结束,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丢弃。

指定专人做好护理相关记录,防止发生差错事故;所有记录要准确、清晰、扼要、完整,时间具体到分钟。

六、告知:主持抢救的人员应及时向病员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并填写病情危重通知单,对患者目前的病情、拟采取的措施及可能的预后向患者家属交待并签字,放入病案。

对患者意识障碍或昏迷而家属未及时赶到,应按医院《知情同意告知制度》中关于免除和补充告知情况执行,应紧急请示报告科主任、医务科,医务科报告院长,经院长或院长授权的负责人(分管院长或医务科负责人、夜间及节假日为医院总值班人员)批准,并记录在病程中,在病情好转后或其他情况变化后,应向患者监护人或委托人补充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七、记录:急危重患者抢救后,6 小时内将抢救情况按时间顺序记入病程记录中。

抢救记录内容包括:出现险情的确切时间及主要症状、体征及急做辅助检查结果,抢救措施、效果,抢救时生命体征变化,会诊的意见,记录抢救结果及终止抢救的理由。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一、按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技技术规范,定期进行培训考核。

二、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由科主任组织科室技术力量进行救治,必要时请多科会诊,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务部或院领导参加组织。

三、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

四、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

在抢救过程中要做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五、抢教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

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六、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教,特殊治疗(包括特殊诊方案),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各主管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并向患者及家属沟通签字同意,同时报医务部备案。

七、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务部,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

八、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时,由科主任提出后上报医务部安排专人协调抢救事宜。

九、科室应指派专人向有关部门提供抢救情况汇报,书写抢救记录以备检查。

凡是报医务部的治疗抢救意见及过程要实事求是,如实报告病例情况。

十、凡病情危重病人(包括明确诊断而预后不良的病人),主管医生除立即汇报级医师并积极安排抢救措施外,还要及时填写“病危通知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家属籍以加强口头交代外,另一份保存在病历中,同时填写危重病人日报表报医务部备案,以便院领导及时了解情况,采取必要的安排。

十一、危重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由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将病人的诊断、抢救经过以及死亡原因等情况,向家属进行详细交待。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1.定义急危重症患者的标准:急危重症患者是指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治疗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严重创伤、严重感染、大出血、脏器功能衰竭等。

2.确定急危重症患者的优先级: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紧急程度,将急危重症患者分为不同的优先级,以确保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3.建立急诊治疗流程: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急诊治疗流程,包括急诊医生的快速评估和处理、抢救设备的配置、急救药品的准备、危重病房的管理等。

4.明确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原则:明确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原则,包括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等。

5.制定急危重症患者的观察和监测标准:制定急危重症患者的观察和监测标准,包括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电解质、尿量等指标的监测和记录。

6.确立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诊机制:建立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诊机制,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转诊,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7.培训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建立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

8.定期评估和完善规章制度:定期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范围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完善,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目的
迅速果断采取相关诊治措施,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

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特修订本制度。

二、定义
是指救治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两个以上的器官系统功能不稳定,减退或衰竭病情发展可能会危及到病人生命的管理规定和流程标准。

三、依据
《执业医师法》、《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四、适用范围
全院各科各类医务人员。

五、条款
(一)职责
1.院领导负责主持全院性重大抢救指挥工作。

2.医务部负责制定和修订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负责组织全院性重大抢救协调工作及督导各科室急危重抢救制度落实情况。

3.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护士长负责主持、指挥、协调实施科内急危重患者抢救工作。

4.各级医师和护士负责参与科室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二)组织抢救
1.科内一般抢救:主治及以上医师和护士长负责组织抢救实施。

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迅速予以解决。

如需会诊者,应本着“先科内、后科外”的原则及时组织会诊,各类医务人员接到急会诊后应在10分钟内到位。

2.多科抢救:对复合伤或夹杂多种疾病的抢救病人,要坚持先危后重、先重后轻的原则,先由威胁生命的主伤或主病科接诊抢救。

对其他科的疾病,由主治科负责邀请有关科参加抢救,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

3.突发事件抢救:当接诊大量突发事件病人,急诊护士及时通知医师,并即刻报告科主任、保健科、医务部或行政总值班室。

医师在接到呼叫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现场参与抢救,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必要时由科主任、医务部或院领导到现场主持抢救,并根据规定上报上级领导及主管
部门。

4.配合:各有关科室遇有危重病人的检查、治疗、取药、住院等均应按“三先三后”制度处理,不得过分强调手续,以免延误抢救。

凡遇有大灾害、事故抢救,接到病人或有关部门的呼叫时,应服从医院统一组织,立即准备,随叫随到。

若把病人接运回院抢救,床位不足时,及时报科主任调配床位,必要时时报医务部或行政总值班室调配,医务部或行政总值班室有权调配全院床位。

5.转院:超过医院诊治能力的急危重患者如病情允许转院,科主任同意后,由经管正(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向患者家属讲明病情及途中风险,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签字后进行,同时报告医务部或行政总值班室。

6.准备:一切抢救物品实行六固定(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定期消毒、定期维修)。

各类抢救设备要定期查检,保持性能良好,防止抢救时出现故障。

抢救室物品一律不外借。

值班护士要做好物品交接班,并做好签名记录。

7.讨论:必须按《疑难病历讨论制度》认真执行。

(三)抢救实施
1.医嘱:医师因抢救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无误后后方可执行。

抢救结束后据实补记医嘱。

2.告知:有关实施抢救的医师要认真及时向家属介绍病情和抢救情况,并同家属签署相关告知单。

3.填单:对病(危)重患者,填写《病危(重)患者通知书》一式三份,一份交病人家属,一份贴在病历上,另一份报医务部,节假日和非正常班及时送达院行政总值班室,特殊情况可先电话通知,再补送单。

危重病人通知单由科主任签发,特殊情况下由副主任或以上医师签发。

4.报告:对重大抢救、“三无”或特殊患者,按照《**医院“三无”及特殊患者医疗救治就费用管理暂行规定》执行,开展必要的救治工作。

(四)抢救记录
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

记录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措施及时间、抢救医瞩、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等,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同时记录《科室急危重患者登记本》中。

认真书写急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字迹清晰、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全面,能体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五)抢救物资
1.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必须常备各种抢救和器槭,由专人保管,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及时更新,确保抢救物品齐备完好。

2.抢救完毕,整理抢救现场,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时补充,急救物品完好率要达到100%。

3.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血空袋等用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与医嘱查对无误后输入抢救医嘱以便查对。

(六)考核
1.考核方法
(1)根据各科室送交《病危(重)患者通知书》、查阅病历,考核危重病人抢救是否符合要求。

(2)患者投诉或医务人员报告。

2.考核周期
医务部每月抽查临床科室考核一次,并进行反馈,全院通报。

护理部、药剂科、设备科定期对各科室的抢救仪器设备、药品等进行专项检查。

(七)奖惩
1.未按规定填写《病危(重)患者通知书》或记录《科室病危(重)患者登记本》,每例扣发医疗组当月奖金200元。

2.对于未执行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导致导致医疗差错、事故、医疗纠纷或医院经济损失,按《**医院医疗事故与纠纷处理规定》执行。

3.通过“病人安全报告”邮箱,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并报告他人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不落实的情况,每次给予年度医德分加2分奖励。

六、相关制度(文件)
《**医院“三无”及特殊患者医疗救治就费用管理暂行规定》。

七、使用图表
无。

八、附则
(一)本制度为**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

(二)本修订制度自下发之日施行。

(三)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医院医务部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