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文化宣传册内容——董敏园悬灸养生馆特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灸疗秘史
传播健康
弘扬中医灸疗文化!
点穴施灸,技术正途,效果立竿见影!艾热深沉,循经走脉,温享灸疗柔情!董敏园悬灸,把“艾”传天下!
※灸法起源
灸法的运用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艾灸疗法运用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已有对于灸疗“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可见艾灸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广为盛行,成为人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艾灸疗法流传至今已逾2000年的历史。

※艾草——百草之王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就是艾草提炼出来的艾绒,艾草在中医学界一直被称为“百草之王”,尤其以湖北的蕲艾效果最佳,《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民谚也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

现代研究证明,艾草具有抗菌、抗真菌、平喘镇咳、抑制血小板聚集、止血等作用,各类用艾草提炼的精油、沐浴露、香皂等产品也在市场在走俏。

艾草艾绒
※针法与灸法的区别
现代人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

所谓针灸即是“针刺”和“艾灸”的合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中医调理方法,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刺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明·杨继洲曾说过:“病在肠胃,非药而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刺不能以及;在腠里,非灸、爇(ruo、音弱,点燃的意思)、熨不能以达。

”,《皇帝内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明朝《医学入门》亦云“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针法和灸法的不同之处。

针刺艾灸
※艾灸的作用和效果
1.作用
▲通经活络
▲行气活血
▲去湿逐寒
▲消肿散结
▲回阳救逆
▲防病保健
2.效果
▲全身由里而外的感到轻松,解除疲劳。

▲解除和缓解各种痛症。

▲祛除或淡化各种斑点使气色红润。

▲改善失眠,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更年期症状。

▲补阳扶正,增强抵抗力。

▲改善性机能,预防早衰。

▲通气,通便,改变体型
▲有益于儿童生长发育。

※艾灸手法分类
1、直接灸
将艾柱或者艾绒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燃烧的一种方法,是古代传统中医艾灸疗法主要的手法,具有效果明显的有点,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比较痛苦,形成不同程度的疤痕,影响美观。

2、隔物灸
是一种在艾炷与施灸部位皮肤之间衬隔物品的灸法,有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等不同的分类。

此灸法效果显著,较之直接灸痛苦少了许多,但是也极易烫出水泡。

现代科学实验证实,隔物灸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呼吸、循环、泌尿与生殖等系统的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3、温针灸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

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

此艾灸手法要求施灸者数量掌握针刺技术,不适合在民间推
广,针刺过程会对皮肤形成创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艾灸手法的特点是具有针刺和艾灸的各自优点,特别适合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4、悬灸
即为悬空施灸,直接将艾条悬于人体皮肤穴位上方灸炷的一种艾灸手法,具有不用针、无接触、无伤害、无副作用的优点,但是此艾灸手法效果比较慢,是现代艾灸最为主要和流行的一种艾灸手法。

目前较为流行的悬灸手法有点穴悬灸,雀啄灸,温和灸,回旋灸等,尤以点穴悬灸的效果最为直接和明显。

※古代医书对艾灸的记载
《医学入门》讲:“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扁鹊心书》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扁鹊心书》中说:“人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孟子》“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针灸资生经》说:“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
《本草纲目》说:“艾叶味苦,气微温,阴中求阳之最,主灸治百病。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说:“凡灸诸病,火必足,气到始能求愈。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更明确提出了“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的治疗规律。

※艾灸故事
故事一: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

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

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健步如飞……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

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

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

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用艾火灸出来的。

故事二:日本《帝国文库》中有一段记载,说元保十五年九月十一日,永代桥的换架竣工仪式上,要推举几位长寿老人从桥上走过,最先走过的是三河水泉村平民百姓满平和其一家三代的六位长寿老人。

其中满平242岁,满平妻221岁,满平子万吉196岁,万吉之妻193岁,满平孙万藏151岁,万藏之妻138岁。

人们自然十分惊异,纷纷询问“汝家有何术?能长生若是耶?”满平笑而答曰:“惟有祖传三里灸耳”,三里灸,是艾灸的一种,指“足三里”穴位,据记载这种方法是唐代我国著名文化使者鉴真大师东渡后,传给日本人的。

※艾灸治百病
1、颈部调理
成因:
1、长期不正确的坐姿→颈部肌肉、韧带受损→局位组织缺血缺氧→钙化→退变→引起疼痛。

2、受寒→局部经络瘀阻→局位组织缺血缺氧→退变→引起疼痛。

3 、肾气虚→椎间盘退化→椎间隙逐渐变窄→椎间孔或韧带关节囊松驰→椎体骨刺形成颈髓或神经根受压→头、颈、肩、臂、手会产生不适之症。

艾灸调理方法:
基本方:命门、肾俞
调理方:风池、阿是穴、大椎、肩中俞、气海
2、肩部调理
成因:
因疲劳或受风寒→局部血液循环受阻→颈肩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韧带以及关节等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和慢性无菌性炎性改变→引起疼痛。

艾灸调理:
基本方:命门、肾俞
调理方:风池、阿是穴、大椎、肩中俞、气海
3、便秘调理
中医认为,便秘原因较复杂,因此调理应当分虚实。

虚秘是气血亏损,因此,调理以补气养血为主。

实秘是胃肠燥热,因此调理以清热润肺,用泻法为主。

艾灸调理方法:
虚秘调理组方
基本方:命门、肾俞
调理方:中脘、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
实秘调理组方
基本方:命门、肾俞
调理方:合谷、气海、上巨虚
4、前列腺调理
前列腺的正常发育有赖于男性激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雄激素及雌激素的改变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因素。

前列腺增生症的情况发展缓慢,常有好几年的发展过程,大多发生在50~70岁之间的男性,现在逐渐年轻化,这和现代人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其表现主要有,尿频、夜尿次数增多。

排尿无力,排尿启动缓慢,以后发展到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线中断、射尿无力及尿射程变短,有时有排尿不尽感或尿后滴沥,尿潴留等症。

形成此症的原因与中老年人性激素平衡失调、饮酒和过食辛辣,以及尿路梗阻等原因有关。

中医认为,男性到中年由于肾气渐渐开始虚衰,中气不足,肾阴亏损,肾阳气化无力,会导致一系列慢性前列腺肥大的症状。

因此,调理重点以补肾为主。

艾灸调理方法:
基本方:命门、肾俞
调理方:中脘、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
5、脾胃调理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到体质的强弱。

脾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气机的作用。

饮食物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后,下行于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与脾的运化转输功能密切配合,以完成其通降传导作用。

脾运化水谷功能正常,才能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养料,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及全身组织得到充分营养。

艾灸调理方法:
基本方:命门、肾俞
调理方:中脘、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6、失眠调理
成因:
1.心胆气虚,多因精神上受到突然的刺激,如惊吓,恐惧,主要症状就是要失眠多梦,时常受到噩梦惊扰,夜寐易醒,方以安神定志丸为基础。

2.阴虚火旺,主要对于男性而言,多为性生活过频,肾阴虚所致,也可因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鸣健忘,舌红,脉细数。

方以朱砂安神丸、二丸为基础。

3.心脾两虚,主要是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失眠患者而言,认为是各器官功能退化所致,进而引起气虚血亏,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黄色少华,舌淡苔溥,脉细弱。

方以归脾汤为基础。

4.肝郁化火,多因内体虚火所致,患者多表现为易怒烦躁,以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而发病,方以龙胆泻肝汤为基础。

艾灸调理方法:
基本方:命门、肾俞、神阙
调理方:风池、神门、关元、足三里、涌泉
7、腰部调理
成因:
1、外伤
2、感受风寒湿邪→留滞经络→气血瘀阻→血脉凝涩→不通则痛。

3、肾气虚→椎间盘退变→椎间隙逐渐变窄→椎间孔或韧带关节囊松驰→形成腰椎骨刺→
神经根受压→引起疼痛。

艾灸调理方法:
基本方:命门、肾俞
调理方:腰阳关、八髎、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
8、痛经调理
女性在月经前后,尤其是在行经期间下腹部有阵痛,并向腰部、阴道、肛门放射,同时出现恶心,甚至昏厥等症状,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称为痛经。

痛经常见于未婚或未孕女性,往往生育后痛经会减轻或消失。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本症是因经期受寒或饮冷;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肝郁气滞,经血滞于胞宫;或肝肾气虚,精血亏损,胞脉失养而发生痛经。

因此,调理以肝、肾、脾为主。

艾灸调理方法:
基本方:命门、肾俞
调理方:中脘、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
9、乳房调理
乳房的丰满与否,与肾经天癸,冲任两脉的盛衰和营养状况以及肝脾肾功能相关。

艾灸调理方法:
基本方:命门、肾俞
调理方:风池(肺俞)、大椎、乳中、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10、月经不调调理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症状之一,主要是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出现异常。

现代医学认为,月经受腺垂体和卵巢内分泌激素的调节,而呈现的有规律的周期性子宫腔流血。

如丘脑下部一垂体一卵巢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失去平衡,则导致其功能异常。

中医认为,肾气亏虚,失其封藏,冲任失调,以致血海溢蓄失常;或肝郁化火,热扰血海;或饮食不常,劳倦过度,思虚伤脾,因而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或久病阴亏,阴虚内热,热扰冲任等,使月经失调。

艾灸调理方法:
基本方:命门、肾俞
调理方:中脘、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
※艾灸的注意事项
1、《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

《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

这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2、艾灸后2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半小时之内不宜艾灸。

5、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
6、过饥、过饱、酒醉禁灸;
7、孕妇禁灸;
8、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9、手术后在体内埋钢钉或者其他东西的人,不要随便在做过手术的位置艾灸。

※现代艾灸纯技术手法第一人——董敏园
中国悬灸技术开发专家
国家悬灸保健技术职业资格考试教材《悬灸保健
技术》主编
上海针灸学会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徐汇区刮痧协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当代著名灸疗大师
董敏园悬灸创始人
40余年从医经验、15年灸疗研究
上海艾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
董教授和韩国针灸学会会长
前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曹泽毅为董教授颁奖董教授及弟子和首愚法师合影
董敏园主编悬灸师考试教材《悬灸保健技术》
※董敏园悬灸灸法特点
董敏园悬灸有其独特的操作手法,较之普通的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相比具有见效快、灸层深、温而不烫、效果显著等特点。

1、独具特色的点穴施灸手法,通过左手的食指和中指点穴下沉的力度大小,加以配合右手拿捏艾条的捏力,可以控制艾热灸入人体的深浅。

一般的温和艾灸只是停留在表层,艾热很难进入身体深层,对于深层寒湿之气效果甚微。

2、从感觉上而言,普通艾灸一般灸至穴位皮肤发红,被灸者明显感觉一种灼痛感。

董敏园悬灸可以通过独特的点穴艾灸手法让艾热进入人体深层,被灸者只是感觉表面温和,身体里面能明显感觉到一种热流顺着经络方向传递。

3、从艾灸时间上而言,一般的温和灸或者借助艾灸工具操作的灸法只是根据经验决定每个穴位的施灸时间,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寒湿病气不同,这个时间不一定对所有人都合适,而董敏园悬灸可以根据左右点穴的手指灸感(酸、胀、痛、麻等)判断被灸的穴位是否灸好,做到适可而止。

4、董敏园悬灸采取整体调理,从温补命门开始,命门穴是调理所有项目必灸的第一个穴位,比如调理颈椎病,采取基本主穴加上调理配穴的方法施灸,按照疗程施灸,艾灸层次由浅入深,真正做到整体调理,从根本上解决病痛!
董敏园悬灸logo
※董敏园悬灸独特30大调理项目(1)颈部调理
(2)肩部调理
(3)背部调理
(4)腰部调理
(5)膝部调理
(6)脾胃调理
(7)肠道调理
(8)莫名疼痛调理
(9)亚健康调理
(10)抗疲劳调理
(11)失眠调理
(12)感冒调理
(13)预防脱发调理
(14)乳房调理
(15)痛经调理
(16)宫寒调理
(17)月经不调调理
(18)乳腺问题调理
(19)更年期综合症调理
(20)孕前调理
(21)产后康复调理
(22)美容、美颜、美体调理
(23)男、女生殖保健调理
(24)男、女性机能调理
(25)前列腺问题调理
(26)抗衰老调理
(27)预防老年痴呆症调理
(28)儿童厌食调理
(29)儿童视力疲劳调理
(30)儿童增高增智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