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很少出内奸和叛徒
日本社会低犯罪率的原因
⽇本社会低犯罪率的原因 ⽇本,国名意为“⽇出之国”,领⼟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岛及7200多个⼩岛组成,那么为什么⽇本社会低犯罪率呢,今天店铺就给⼤家整理了导致⽇本社会犯罪率低的原因,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本社会低犯罪率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本是⼀个礼教国家,⼈⼈都要遵守礼仪。
这对整个国民性的塑造是⾄关重要的。
从⼩被灌输礼仪的⼈,有⼀定的教养,长⼤去做罪犯的概率⾃然低。
⽽且社会⼤环境,对异端,或者是罪犯⾮常不宽容,犯罪的⼈会被全社会孤⽴和抛弃,其中滋味太过苦涩。
所以这也是⽇本社会低犯罪率的原因之⼀。
敏感负责的⽇本警察作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部门,⽇本警察的作⽤是不能不提的。
到⽇本呆了⼀段时间以后,发现⼏乎每个⼗字路⼝都有巡警派出所,巡警派出所平时肩负着⼀些给⾏⼈指路的职责,当然社会治安也在治下。
警察⼀般是过⼀段时间骑着单车出去巡逻⼀次。
巡警派出所张贴了⼀些⼤案要案犯罪嫌疑⼈的⼤幅照⽚,起到⼀定的震慑作⽤。
这些巡警派出所由于在东京成⽹络分布,警⼒延伸到社区,因⽽出警⾮常迅速,同时也容易形成联防体制。
科技治安⽆处不在⽇本的治安好坏与⽇本先进的科技系统也有关系。
⼏乎每个街道都有监控的摄像头,⼀些车库、僻静⼩巷也有摄像头,不过有些地⽅的摄像头是假的,可是“摄像头”的⼩红灯也是⼀闪⼀闪的,真真假假让⼈⽆法分辨。
有些地⽅看不到摄像头,但是有个醒⽬的地⽅⽴个看板,上⾯写着:这⾥装有防⽌犯罪的摄像头。
到现在为⽌,我也不知道是真还是假,⼼想说不定还是⼀出“空城计”呢。
但是,摄像头的作⽤还是有的。
⽇本有⼀些街道、站台是禁烟的,但是⼈吸烟很难取证,这时摄像头就管了很⼤的⽤。
我有⼀次就发现⽇本⼀则电视新闻还真播出⼀条新闻,根据摄像头的监控录像,这个⾏⼈违禁吸烟,在监控录像⾯前不得不认罚。
很多刑事案也是根据摄像头监控录像的现场记录⽽侦破的。
⽇本的社会治安良好其实是⼀个系统⼯程,⽐如说⽇本的教育⽔平较⾼,对于给别⼈添⿇烦之类的事情是很忌讳的,更不⽤说犯罪了。
论日本叛徒少
论日本叛徒少的原因日本,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带有特殊感情色彩的国家。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之前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更是还有不少人对历史的否认和狡辩。
这些对于国人来说都已经见怪不怪,听到的看到的也已经是意料之中的了。
历史不能忘记,抛开历史,对于这么一个名族,有不少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讨论的地方。
每个名族都有其被人认可和尊敬的地方,对于日本来说,在战争时期出现的叛徒就比较少,相对历史上中国出现的叛徒走狗,日本却很少见甚至没有。
下面就来分几个点简单论述一下为什么日本很少出现叛徒。
首先,对于日本这个名族来说,名族凝聚力是比较强的,人们讲究团队合作,合作时对彼此信任。
这份信任也来源于较高的国民素质,日本人为人作风比较真实,厌恶欺骗。
在日本,耍小聪明投机取巧被人认为是很低劣的行为,所以强烈的团队意识是建立在彼此的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也凭借这份信任和凝聚力才能做到“以小欺大”。
其次,日本国内受军国思想,武士道精神影响严重。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一种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
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可见武士道精神中的忠义是最受人重视的,也从侧面反映出日本为什么少叛徒。
八路军抗战八年 活捉汉奸44万只俘获日军1000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八路军抗战八年活捉汉奸44万只俘获日军1000
余
导语:中国整个近代史,既是一部先烈的牺牲奋斗史,也是一个不断地出现叛徒的历史。
尤其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叛徒比比皆是,汉奸众多。
曾经看过一个
中国整个近代史,既是一部先烈的牺牲奋斗史,也是一个不断地出现叛徒的历史。
尤其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叛徒比比皆是,汉奸众多。
曾经看过一个抗日战争的统计,就八路军方面的统计,八路军活捉的日本鬼子有1000人左右——因为当时抓一个活的鬼子是很难的,活捉汉奸44万。
汉奸是什么人?汉奸就是跟着日本鬼子干的中国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
为什么会出这么多的汉奸?当然有外因,也有内因。
这里先剖析一下外因。
剖析外因的时候一定要提到两个人,两个所谓的中国汉奸之父,一个是板垣征四郎,一个是土肥原贤二。
板垣征四郎是关东军的高级参谋,后来作为关东军的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在九一八事变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板垣身材矮小,头剃得精光,脸刮成青白色,黑色的眉毛和小胡子特别显眼;总是服装整洁,袖口露出雪白的衬衫,加上有个轻轻搓手的习惯动作,颇给人一个温文尔雅的印象。
他早年的职务几乎都与中国有关:1916年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参谋本部中国课课员;1919年任中国驻军参谋,之后任云南、汉口、奉天等处日军特务机关长和使馆武官。
长期对中国的研究观察,使他成为日军中著名的“中国通”。
他又是一夕会的重要成员,政治上胆大妄为,一意孤行,具有少壮派军阀的一切特点。
虽然身份不过是一个参谋,但连内阁首相他也不
生活常识分享。
日本为什么很少有贪腐
日本公务员为什么很少贪腐贪污腐败被彻查家底已经屡见不鲜。
更有“官场上的哪有几个不贪污”的言论充斥网络。
但我们发现,据此前联合国公布的公务员清廉指数显示,在全球174个主要国家中,日本公务员清廉指数为76,世界排名第15,亚洲排名第1。
究竟为何日本公务员很少有贪污腐败的现象出现呢?此前,日本有个叫野々村龙太郎的官员,因为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公款吃喝花费30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被彻查后,在电视上嚎啕大哭。
他的认错非但没获得民众同情,甚至被日本网民疯狂嘲讽,最后落得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的下场。
那么,日本到底是靠什么手段治理腐败的呢?我们不妨把日本和中国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从后果上讲,日本贪污后果严重至公务员惧怕贪污,一旦被抓名声败裂且永无翻身之日。
虽然法律具有约束人触犯禁忌之行为的能力,但与日本相比,中国公务员贪污一旦被抓后果更严重。
近日某省一女厅官被抓,结果儿子被抓丈夫自杀,一家三口全军覆没。
这种一人被抓全家覆没现象在日本不多见。
中国公务员因贪污腐败被查,畏罪自杀者屡见不鲜。
从法律上讲,相比较约束日本公务员贪污腐败的《国家公务员伦理规程》。
中国关于廉政建设的规定可谓多之又多。
除历史上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外,还有《公务员法》、《反贪污贿赂法》、《行政监察法》、《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干部纪律处分条例》、《干部监督条例》以及各种版本的《八不准》等。
在法律法规方面中国并不日本差。
从退休待遇上讨论,日本公务员退休福利与其他国家公务员相比没什么优势。
日本公务员60岁退休后,到65岁才能拿到养老保险。
其间5年还要继续打工养家糊工。
中国公务员即使55岁退休,从下月起就可享受退休金。
日本在职的与退休的收入差别较大。
与其相比中国公务员退休金与原工资差距不是很大。
中国公务员退休后政府医疗负担比例在80%到100%之间。
国内高级公务员退休有的可保留专车、有的可保留专秘,退休后住房旅游等隐性福利如采暖费等更是日本所不能想像的。
日本文化 叶建斌
日本文化论文标题:《日本人中为什么很少有叛徒内奸》指导老师:陈橹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专业:土木工程班级: 10土木一班姓名:叶建斌学号: 1001051452011年11月30日日本人中为什么很少有叛徒内奸摘要: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日本人中为什么很少有叛徒内奸,日本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日本虽然小但他的经济和科技比我们强多了。
他们有一股拼劲,坚持不懈,对于一件事有不做到最好不罢休的精神,而中国什么都学但什么也没学好。
日本是我们的一个参考系,我们发展的指标,没有小日本就没有中国现在的崛起!关键词:日本叛徒内奸原因正文:一、大体原因1、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民族团队意识比较强,凝聚力比较强;二是因为这个国家历史比较简单,基本是单一民族国家,被征服、混合比较少,几乎没有,当叛徒的机会比较少。
三是因为收买叛徒无非是想通过叛徒去获得更大的利益,日本资源匮乏、无利可图,也就没有多少人去做赔本生意收买日本人。
四是因为日本的文化里有“耻”的观念,背叛、出卖自己国家或自己所属团队的人会受到周围的人强烈地批判,在战前的日本社会甚至要求做“内奸”的人剖腹自杀来谢罪。
现代日本人做事情还是很注重团队协作精神,每个人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协助完成一个项目,要是其中有人偷奸耍滑的话会被别人瞧不起,虽然不至于被要求自杀以谢罪,但以后在团代或公司里会一直抬不起头,失去生存的空间。
2、这和日本的教育很有关系, 从小培养忠诚和爱国思想。
在日本人的心中,能为天皇而死是很光荣的。
他们就是在这种的思想下走过来了的。
二、历史原因中国由于清朝政府的奴化教育而甘愿称臣做奴才!明朝末年清军入关,用了二十多年才平定中原及以南地区!可是到了清末奴化教育已经深入人心.摧毁了人们的民族气节!使人们心甘情愿的为人们驱使,而日本人则完全不同!虽然他们也曾经处于幕府高压统治,但是他们的思想是以能为天皇效忠为荣誉!三、举例分析从反面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武士对主君的“忠”的本质,是建立在主君对武士的认同尊重的基础上的。
日本为何没有精神领袖
日本为何没有精神领袖日本上演“购岛”闹剧,妄图通过所谓“国有化”霸占中国的钓鱼岛,引发了两国争端,至今仍然没有悬崖勒马的迹象,不知道他们究竟意欲何为?让我们最难以理解的是,日本这出闹剧在国际上失分,反而能在国内得分,人们不得不问,日本到底是一个什么民族?过去看过一本书,说日本这个民族没有政治道德,印象很深。
有这样一个例子,美国进攻日本岛屿,战争打得非常惨烈,美国人两颗原子弹向本土一扔,日本马上宣布无条件投降。
仅凭这一点也许证据不足,政治家及早作出抉择,能够减少国家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也是一种选项吧,至少是日本人的一个选项。
问题在于,美国人进入日本,日本人马上上街欢迎,他们身上带着血,脸上却带着笑!好像广岛、长崎的死难者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同胞,冲绳全体阵亡的军人只有琉球人没有大和人似的!后来有人拿这件事儿和中国人做了一个对比,日本当年占领上海,中国人也被逼着上街,但所有的人都是神情忿然。
刺刀下的动员和“邀请”,手无寸铁的民众没有第二个选择,但那颗心却不会屈服。
像中国人这种情况,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会如此,而像日本人这样,却是世界少有。
这足以说明,日本人没有政治道德观念。
一个没有政治道德观念的民族,是不会产生自己的精神领袖的。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连政治领袖都很少。
世界上的大国,每一个国家都有号召本国进而影响世界的领袖人物,就连美国这样一个完全由移民组成的国家,还出了华盛顿这样一个伟人。
甚至一些小国,像越南、柬埔寨、新加坡等等,更不用说中国、印度、俄罗斯等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了。
反观日本有什么?有签署投降书还能继续在位的天皇,有战犯摇身一变的首相,有神鬼一室的靖国神社,还有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的政客,就是没有一脉相承的精神支柱。
说起政客来,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能够比得上日本!短的几个月,一般一年多两年不到换一个首相,想想日本究竟有多少前首相?能当上首相,说明这人应有过人之处,但在日本看不到,能够看到的只有政坛上的匆匆过客。
为何日本的贪污现象少
为何日本的贪污现象少?导读:提要:日本的“金权政治”是很有名的。
这40年来,日本的政界就没有断过这种金钱丑闻,但高级公务员因贪污而落马的却很罕见。
旅日作家俞天任在他的新书《谁在统治着日本》中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官僚没有这种需求,政治家需要用钱而官僚不需要用钱。
不少日本的陆海军高级军官,在他们身上有很多问题,唯独贪污、冒领和喝兵血的事件非常罕见,同样日本官僚中贪污的事例也很少见。
日本的“金权政治”是很有名的。
特别是从田中角荣的洛克希德事件曝光之后,一直到现在正在闹的小泽一郎疑惑,这40年来,日提要:日本的“金权政治”是很有名的。
这40年来,日本的政界就没有断过这种金钱丑闻,但高级公务员因贪污而落马的却很罕见。
旅日作家俞天任在他的新书《谁在统治着日本》中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官僚没有这种需求,政治家需要用钱而官僚不需要用钱。
不少日本的陆海军高级军官,在他们身上有很多问题,唯独贪污、冒领和喝兵血的事件非常罕见,同样日本官僚中贪污的事例也很少见。
日本的“金权政治”是很有名的。
特别是从田中角荣的洛克希德事件曝光之后,一直到现在正在闹的小泽一郎疑惑,这40年来,日本的政界就没有断过这种金钱丑闻。
但是由那些高级公务员们所组成的官界几乎没有丑闻,高级公务员因贪污而落马的很罕见,只有1996年,厚生省事务次官冈光序治和2007年防卫省事务次官守屋武昌等,掰着指头都能数得过来的几个,而且所牵涉的金额也不大。
冈光序治受贿6000万日元,折算过来还不到三年年薪,而守屋一案并没有发生多少直接的金钱授受,只不过是请客吃饭,而且牵涉到的金额全部算出来也只有1249万日元,才半年的工资。
这两个案子放在一些没有正规公务员制度的国家,估计根本就不是问题,起码不是什么大案。
看起来很有必要探讨一下,为什么日本的官僚阶层贪污现象少?特别是日本曾经还是一个几乎赤裸裸的“金权政治”的国家。
造成这种现象的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官僚没有这种需求,政治家需要用钱而官僚不需要用钱。
日本为何没宦官
日本为何没宦官
李长声
【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日本有一个叫桑原鹭藏的,大正十二年(1923年)写了一篇八千多字的文章发表在大坂的报纸上,题目是《中国的宦官》。
他说:“独我国自隋唐以来广泛采用中国的制度文物,但惟有宦官不拿来,这不能不说实在是好事。
英国的斯坦特曾发表论文《中国的宦官》一语道破:东洋各国如此普通的宦官制度在西洋却不太流行,这完全托基督教的福。
然而,我国丝毫不指望宗教的力量,竟然不感染此一蛮风,岂不更足以自负。
我们就此也必须十分感
【总页数】1页(P43-43)
【作者】李长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31.3
【相关文献】
1.从日本人的民族特性——"均一性"(没个性)看日本人的行为准则 [J], 谭冰
2.没食子鞣酸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肝病理改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J], 李尤玲;杨靖;李健;李刚
3.日本豆腐原料没豆子 [J], ;
4.日本遗嘱培训班让老人没遗憾 [J], ;
5.摸一摸日本的军事家底日本“右翼”何以日益嚣张官方阁僚何以“口没遮拦” [J], 赵宗九;顾伟;吴张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首相下野
日本首相下野,社会为何不乱王锦思日本首相菅直人8月26日正式提出辞职,新首相在30日诞生。
我们可以看到,纵观日本政坛近十年的更替,首相走马灯似的频繁更换是家常便饭,这期间除了被外界公认的强硬派首相小泉纯一郎达到5年任期外,其余没有一位结束任期。
但是令人惊奇的是,日本政治体制在暴露出其首相更迭频繁的痼疾之时,也体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稳定态势,政府运作并未受到重大影响,文官体系基本保持健全,社会基本保持稳定。
二战以来,发达国家领导人任期以日本最短。
日本首相任期平均是26个月,而德国总理是88个月。
二战后日本换了至少31位首相,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最少的是8个,最多的是13个。
日本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但是唯独在政治领域给人以侏儒的感觉,重要一点是首相更换频繁。
物以稀为贵,而首相太多,就让人觉得日本首相不值钱了,不仅是中国人,连日本人恐怕都不知道首相是谁。
但是,对于日本来说,不幸中的万幸,自民党和民主党轮番坐庄,首相更迭频繁,日本却能保持国家正常运转,无论是经济架构和社会发展都不会因为首相下野产生巨大震荡。
究其原因,日本是以体制治国,而不是以人治国。
大政方针相对固定,合理的制度和健全的政治体系比较完善,能够有序运行。
一个制度成熟的国家,基本上就是无人驾驶,实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境界,才使整个社会秩序井然。
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菊与刀》指出:日本人最重视的是“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并借此得到尊严与安全感。
日本有完善的公务员制度,以及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社会上每个成员大都认真工作,兢兢业业,谁也不拿首相当回事。
首相在与不在,是谁还是不是谁,他们并不关心,只关心是否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仿佛首相更替之事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日本首相不过是一个国家领导层的代言人,缺乏绝对权威,不是靠一个人领导,而是一个领导体系。
大政方针是相对固定的,由各省具体执行,任何一个首相上台下台,都不影响内政外交的根本性变化,即使政策变了,也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影响国家稳定和民生百态。
日本的间谍和情报活动
曰本的间谍和情报活动谈起间谍和情报活动,人们的注意力总盯着欧美一些国家,警视着原苏联的“克格勃”和美国的“调查局”。
而往往忽视日本的间谍活动,低估日本的情报能力。
事实上,不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时期,日本都高度重视间谍和情报活动。
英国情报专家理查德*迪肯在比较了美、俄、日及以色列的间谍和情报活动后,曾感慨地说:“日本在用间上堪称一绝,它对情报的概念比任何别的国家都更广泛,更有想象力。
日本人获取情报的欲望比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都更强烈。
”一、间谍活动肇端日本在用间中崛起:日本的间谍活动可以追溯到16世纪。
当时日本处于十几个尔虞我诈的军阀统治之下,长期的内战使其满目疮痍。
1536年1月1日,丰臣秀吉诞生。
他不仅是统一国家的著名政治家,而且还是日本间谍活动的策划者和指挥者。
他按《孙子兵法》用间,但他别具匠心,为我所用。
他把大批间谍派往全国各地,以使自己掌握每一地区的情况。
他要求间谍不断移动,按严格规定的路线轮流侦察,以便能用后一组的报告对前一组的情况进行核实。
1587年,在征服日本最南端的九州岛时,丰臣秀吉把进攻时间推迟了七年多,为的是让间谍不仅有时间搞到更多时隋报;:而且还能就地开展离间活动,搅乱人心。
他要求间谍送回各种详尽的地形图和有关收成、粮食供应以及各军阀与其部队等情报。
直到掌握详细的情报后;他才拟定作战计划。
西方历史学家认为,秀吉在军事上的胜利不仅归功于他在战场上所运用的战略战术,也归功于他精心制定的窃取敌军情报的计划,称他为统一国家的间谍大师”。
1867年,明治天皇登基,这位君主制定了“五条誓言”,立志要“从全世界寻求知识,以巩固帝国统治的基础”。
从此,日本的眼光和手臂延伸到岛外。
为了建立一支效仿列强的强大陆海军,日本开始尝试与欧美建立联系,同时不惜破费重金选派“留学生”出国,以便大规模收集情报。
1871年,天皇的国务大臣岩仓亲王率领一个重要的外交代表团访问了欧美一些国家;该团包括54名专门搜集情报的留学生。
日本为什么不在腐朽的北洋时期进攻中国呢?
日本为什么不在腐朽的北洋时期进攻中国呢?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从日本的角度来看。
因为和北洋军阀同时代的大正时代(1912-1926)的日本并不是军国主义国家,反而有向民主国家发展的趋势,“日本向何处去”那个时候还是一个争论的话题,日本并没有确定走向法西斯主义。
大正时代发生了两件大事深深影响了日本,导致日本出现了民主思潮。
一,1911年-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令日本政府大为震惊。
当时日本政府吃惊道“满清皇帝像一个干完累活就被一毛钱打发走的苦力一样被汉人赶走了”。
而且消灭了几百万八旗满人(当时日本报纸原话,有几百万人因为留着辫子被杀了)。
日本政府也惧怕日本人会即起效尤,模仿辛亥革命行为,对天皇和几十万华族和士族进行革命。
因此日本政府开始尝试实行宽松政治,进一步推动日本民主化。
比如禁止现役将领担任首相,只允许退役将领担任首相等等(当然这点改革又在昭和被破坏了)。
辛亥革命木版画—革命军斩首三名满清要犯。
辛亥革命成功震惊了日本朝野,最后影响了日本社会。
二1918-1922年日本战败,具体来说就是干涉俄国十月革命战败。
沙俄灭亡后,日本曾经试图趁沙俄灭亡吃掉外东北甚至整个西伯利亚。
并一度打到今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赤塔,也就是外蒙古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北部。
但是最后还是被苏联军队打败,被迫退出西伯利亚。
日本宣传画—-日军干涉俄国内战占领海参崴这次战败对日本的影响和震动是巨大的,如果二战日本是“大惨败”,直接导致了日本战后民主化甚至萌豚化的话,这次战败对于日本就是“小惨败”,和辛亥革命一样推动了日本大正时代的民主化。
这是日本近代以来第一次没有获得赔款也没有获得领土的战争,出兵四年一无所获。
而且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日军军纪和军队形象也在这次战败中丢了精光。
日军开始出现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没有出现过的嫖娼和染上性病的情况。
苏联军队脚下的被冻死的日军尸体,1918-1922年干涉十月革命惨败是日本第一次败给苏联,也是日本近代以来第一次惨败。
古代日本紧跟中国,什么都向汉人学习,但是日本为什么没有太监
历史上的日本非常崇尚华夏文明,日本也紧跟着中国,学习汉文化,学习各种耕种技术,另外还学习各种的风俗习惯,即便是很多不好的文化,也被日本人吸收了,可是日本人为什么对与后宫的宦官制度没有学呢,这和日本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受日本的地势影响,日本是一个非常狭长的岛国,他们的军队几乎没有骑兵,在中国为了建立骑兵,会把很多战马都会骟掉,也就是所谓的去势,这样的战马比较顺从人类。
而小日本的国土因为太小,因此对牲口的驯服技术西安队落后,这种阉割技术也没有中国这样普及,因此也没有流传到宫廷里面。
另外就是与日本的生活习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日本人以吃大米为生,畜牧业非常的不发达,当时的日本人以养猪、吃鸡,还有就是他们是吃鱼的,他们吃的是整条的鱼,也没必要像游牧民族那样,对吃牛马这样的费力,不需要很多的加工。
这样的民族当然不懂得阉割技术,连动物动不会阉割,就更不用说阉割人类了。
日本文化史论文
日本为什么没有和奸——略看战国到幕府末期武士忠诚感的发展与演变卢沟桥事变之后,侵华日军的铁蹄很快踏遍了半个中国,并在1937年12月攻陷了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至武汉。
嚣张的侵略者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
——引言回首抗战历史,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着实无法与日本这个东亚最强帝国直接相抗衡。
然而,中国初期的惨败与汪精卫,周佛海,陈公博之流的投敌叛国是分不开的。
在那个时期,中国的汉奸的确为国土的沦陷贡献了很大了力量。
相较于中国遍地的皇协军,伪政权,日本军队投敌叛国,甚至主动投降的“和奸”是极少的,甚至没有。
仅此一点便可看出中日两国在对待忠诚上的巨大差异。
日本人的忠诚是可圈可点的。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信仰,在这个问题上日本人一点都不含糊。
在他们崇尚的武士道上就很明显的表现出来。
作为一个武士,战死沙场才是荣誉,而苟全性命苟且偷生的人会被人看不起。
就是这样造就了日本强大的战斗力。
在丰臣秀吉晚年的时候,曾经发动过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
在侵略朝鲜的时候,将朝鲜打败。
这时朝鲜向中国的明朝求援。
中国派出兵力支援。
当时,中国援朝将领李如松在攻打日本占领的朝鲜首都时,遇到了日本军队的顽强抵抗。
在日本看到中国军队强大的同时,并不是放弃抵抗乖乖投降,反而是拼死战斗。
当然这次战役最终以中朝胜利告终,但是却展示出来日本人顽强的一面。
这其实就是他们信仰的武士道,宁可战死沙场,不向敌人投降。
家臣山内一丰在丰臣秀吉死后,迫于德川家康的势力和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而加入德川派,在这个问题上面也体现了“忠诚”这一精神。
也许有人会不解,既然倒戈了,何来忠诚?其实山内一丰的倒戈完全是为了家族的利益,在秀吉死后,丰臣秀赖还只是个4、5岁的小孩,虽然已经“元服”(继承将军之位)但却只是形式上的。
德川一直想夺取大权,怎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后来在德川的挑唆下,石田三成发动了战争。
在大小名纷纷意识到必须从德川或者是丰臣中选择一个势力跟随才能活命的时候,山内一丰并没有去投靠德川,原因就是他对丰臣家的忠诚。
日本为什么叛徒少
日本为什么叛徒少古今中外,叛徒总是存在于历史的缝隙中。
基于此,我们不得不佩服日本人。
那么,与其它国家相比,为什么日本的叛徒会那么少呢?对于我们来说,这有点难以理解,因为我们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都拒绝正视日本。
谈起这一点,我们首先要了解日本的地理,因为地理因素对于国家的形成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
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多火山、地震,平原面积小,多为丘陵、山地。
因此,在古代,她的交通十分地不便,由此,形成了她特殊的统治特征。
那时,日本由许多的藩国组成。
每个藩国内的子民都对藩主负责,而由于藩国的领地都很小,因此,藩主可以直接有效地管理藩地。
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拓展领土,藩主颁布一些宽松的政策,使人们富足,国家富强。
因此,人们没有叛变的理由。
其次,叛徒的下场都很惨。
叛徒以及叛徒的家人会被人们看不起,世世代代都要背负叛徒的罪名。
而因为你曾经叛变过,你新的家主也不会重用你,因为谁也不知道你会不会再次叛变。
再者,如果你叛变没有成功,那么,不止你的家人,家佣,以及亲戚等都会被杀死。
在战国时期,织田信长就是这样处置叛徒的。
因此,可以说,畏惧也是一种原因。
我们都知道日本的武士道,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
“武士道”一词在江户时代才出现,武士道的思想借用了儒家的“忠”和“勇”,禅宗的“生死一如”等思想,并在神道思想的天皇信仰中杂糅重造而成。
受到武士道深深影响的武士,在考虑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时,根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生死对一切来说,还在其次,让自己行动发挥效果才是正道。
日本人喜欢用樱花比喻武士,他们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们不畏惧死亡,因此,武士叛变的几率小之又小。
“二战”日本为什么不背叛德国和美国妥协
“二战”日本为什么不背叛德国和美国妥协2010-5-13几乎可以肯定,日本并不关心德国的胜败本身,甚至随时随地打算背叛德国。
它只不过企图利用德国的胜利,为自己谋利。
否则它就不会拒绝和德国夹击苏联,只是企图让德国为自己火中取栗。
那么日本为什么不和美国妥协呢?很简单,双方在价格上谈不拢。
1940-1941年日美进行过多次谈判。
双方各怀鬼胎。
在一开始的具有官方背景的民间接触中,美方对日本作了较大让步,达成备忘录,包括实际上承认满洲国以及承认日本在中国的某种优势和特权。
对这一备忘录,天皇似乎很满意,但是日本仍有很多意见对此不满,认为获益不够。
而美国官方则并不打算接受备忘录,只是为了先牵住日本,表示愿意以此作为进一步磋商的基础。
后来的谈判焦点逐渐集中在日本在中国关内占领区的驻兵权问题上,日本认为驻兵权是日本独霸中国的保证,坚决不让步,美国则针锋相对,不作实质妥协。
双方还在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问题上保持实质的对立。
日本军方的看法大概在1941年初就对日美谈判表示绝望,认为,美国不过是借此拖延时间,使双方的力量对比随时间向美方有利的方向转变。
日本海军秘密制定了对美开战的决心和宣传策略,指示要大力宣传“如不开战,日本就要完蛋”,“只要日本有决心,就一定会胜利”,营造开战气氛。
所以,这时根本就不存在海军反对开战,陆军一意孤行的情况。
日美不能妥协的症结在于:日本希望美国能允许它在远东自由行动,至少是允许它独霸中国,后者是它的谈判底线。
美国则希望拉住日本,使自己能有力量先打败德国。
但是美国人没有蠢到把中国全部奉送给日本,因为如果日本独霸了中国,它就取得了和美欧平起平坐的地位,基本上摆脱了对美欧的依赖,成为了国际政治中独立的一极。
美国决不愿养虎为患。
因此,除非美国允许日本独霸中国,基本上成为世界体系中独立的一极,“翩然翱翔,不可复制”,和自己平起平坐,或者日本放弃“二战”这次强力崛起的机会,心甘情愿继续充当美欧的跟班,双方没法妥协。
作业:论日本叛徒少的原因
论日本叛徒少的原因从古至今,我们只要一谈到“叛徒”一词便会产生鄙夷的情绪。
然而,叛徒则一直存在于历史的缝隙里。
在诸多的中国战争题材中出现了很多代表性的中国叛徒——汉奸,而日本的间谍则在暴露身份时则会切腹自尽,这两种情况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情况。
然而日本叛徒少的原因有很多,要从多方面来分析。
从传统观念来看,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军国主义色彩浓重的国家,日本人民深受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有着传统武士道精神。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一种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
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是武士道精神的主要要求,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在战争时期,这种武士道精神体现的尤为突出。
日本人从小接受这种思想,即使现在并不处于战争时期,他们仍有着强烈的国家和家庭荣誉感,认为背叛是一种耻辱。
另外,日本人很注重名誉。
在日本叛徒的下场一般都很惨,叛徒的名誉会受损,叛徒的家人及亲戚都会被人们看不起,世世代代都背负着叛徒的罪名。
对于那些叛变的人,只要一次叛变,很难再得到他人的信任。
就像今天日本的企业,企业中很少出现跳槽的现象,一般都会一生都在同一企业工作,这和中国的现象完全相反。
在日常工作中,日本人注重“上级施恩,下级尽忠”,日本人的恩义意识又有所不同,即日本人在价值取向上与我们有所不同。
在日本,所谓恩义,包括两方面。
一个是“恩”的方面,即上级、地位高的人给下级、地位低的人的各种好处;另一个是“义”方面,下属,地位低的人对自己接受各种好处都有还报的义务。
日本人不喜欢平白无故的接受别人的恩惠,负恩的严肃心理,他们觉得报恩是个重负。
在日本,只要有人送礼物,接受者必须马上算出礼物的价值,根据送礼人的身份,送回一份相当的礼物。
在日本企业,一个公司经理每逢过节都会给公司职员送礼,而自己从不接受职员的礼,这样,作为无形的回报,是职员们对公司的忠诚。
日本为什么很少出叛徒
日本为什么很少出叛徒叛徒这个字眼在历史上经久不衰,从秦皇汉武到今朝,叛徒频频出现,纵观日本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日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很少出现叛徒。
即使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日本的各个行业里也很少出现”叛徒“。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如下:一、日本民族团队意识比较强,凝聚力比较强。
日本人具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其生存环境造成的。
日本人生活在一个四周环海、面积不大、多山的狭长岛国里,矿产资源贫乏,而且地处亚欧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饱受台风、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对日本人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自发形成各种行为准则,日本人为了保持这种社会约束力,基础教育中培养日本人注重团队意识,注重团结,注重于培养一种民族精神,也正是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使日本摆脱了一次次的困境,因此日本人都把勇于进取, 忠精团结,舍身奉献作为民族精神的精髓。
从而成为日本叛徒少一方面的原因。
二、日本资源匮乏、无利可图。
收买叛徒无非是想通过叛徒去获得更大的利益,然而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收买日本人可谓是损人不利己。
对于那些有野心的国家来说,日本是不值得他们去征服的,如果去征服获得的利益有可能比自己付出的少很多,一定意义上相当于支出大于收入。
“得不偿失的征服”也就间接地减少了日本人当叛徒的机会。
三、这个国家历史比较简单,基本是单一民族国家,被征服、混合比较少,几乎没有当叛徒的机会比较少。
日本的历史大体上就是分为天皇当权时代和幕府当权阶段。
在其历史中,几乎没有被外来国家的征服的经历,只能顺着本国的历史发展,从而使得这个民族的人当叛徒的机会变得很少。
四、日本人从小就学习武士道精神,全力为天皇服务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因而不会出现叛逆现象。
后又与德国联盟,武士道精神就和法西斯精神融合在一起,将武士道精神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所以在后来的战争中,日本军人即使没法脱身,都是很习惯性的自杀,拿把枪把自己毙了,或者被打得血肉模糊还没死,若他手上还有个手雷,拉一下就炸了,只要一有机会还是会寻死的,日本人理所当然的认为,对外作战的军人是在为天皇而战,就是在为国家为民族而战,阵亡者是在为国家捐躯,他们信仰这是效忠天皇的至高无上的光荣。
日本出现不了大量亲华派的原因是什么?日本观察
日本出现不了大量亲华派的原因是什么?日本观察最近几年,虽然中国人去日本旅游的人数剧增,但是日本国内做过一个调查,日本人对于中国有好感的人数依然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而且不光在日本民间是如此,在日本的政坛也是如此这般。
那么为何在日本出不了对中国充满好感的政治家?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与中国的利益矛盾多于共同利益,先来看看近几十年来的中日关系,你心里自然就有数了。
中国大陆在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就和日本的民间外交,关系已经颇为不错。
而后中日又恢复了正常邦交,最有名的就是田中角荣首相的访华,加剧了中日关系的升温。
美国的两颗原子弹让日本服服帖帖的,自那以来,其实日本对于美国一直是一种担惊受怕的自卑心态。
时间推移到了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超高速发展,美国经济却停滞不前。
日本迎来了“神武景气”“奥运景气”等等一系列景气,整个日本一片大好,经济到了一种空前繁荣的地步。
于是日本开始蠢蠢欲动,试探美国的各种底线,试图挑战美国的各种想法,觉得日本自身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也能翻盘,并且和美国平起平坐。
于是日本开始了他的亚洲结交之旅,并且在他们心中“大东亚共荣圈”的想法还没有散去,暗自在心中打起了小算盘,幻想着自己能够代表整个东方世界和西方世界来一次彻彻底底的决战。
日本开始暗自自诩自己是亚洲龙头,当然也就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进行了大量的援助、无息贷款。
中国是这些援助中最大的获利者。
日本对华援助开始于1979年,援助形式包括低息贷款、无偿援助和技术援助三部分。
这种成体系和全方位的日本对华援助是空前绝后的。
截至2009年底,日本对华援助总额约达350亿美元,而这350亿美元占据了中国接受国外援助贷款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而且这日本对华援助中,百分之九十都属于低息贷款,并且被用于中国的基建项目,例如铁路和发电站。
而2008年日本才停止了低息贷款项目,并且至今,日本都保留着对华的无偿援助和援助项目。
这时候小编要做一个小梳理,其实日本在援助方面还是很有自己的小算盘的。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为何没有倾巢而出?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为何没有倾巢而出?1937年侵华战争爆发初期,日本只向中国出动了二三十万人的兵力(注意:是指初期),而且还不是一次性出动,是逐次增兵,须知,逐次增兵,可是兵家大忌,属于低级错误。
在1937年,日本国内也没有转向战时体制,更没有进行全国总动员,而是按照一场局部战争来打的,假设日本一鼓作气、倾巢而出,在一开始一次性动员200万兵力,可能侵华战争的战局会大不一样,所以,日本在1937年悍然侵华的战争行为,其实看起来是不太正常的。
那么,为什么1937年日本没有倾巢而出、而且表现得根本就不像是鲸吞一个大国的样子呢?今天,老冯为你解释一下,解开这个谜。
这个问题的答案,简单地说,是这样的:日本1937年出兵中国的模式,仍然是参照老一套,参照的是1932年(淞沪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1928年(济南惨案)、1914年(日本攻击青岛德军)、1904年(日俄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1894年(甲午战争)的模式,这些模式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日本出动一定兵力,向对方狠狠一击,对方就屈服了。
也就是说,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之后,吃了一系列发动战争的甜头,而且几乎每次都是出兵狠狠一击,对手就屈服了,这给日本人造成了很严重的路径依赖:认为只要“帝国”出手狠狠一击,对手就会投降。
当年的日本人,存在这个认知的局限,他们没有打过持久战,也不知道持久战是个什么东西,日本人的脑子里,只有“一击即溃”这个历史记忆。
所以,在1937年这次也一样,日本人当时非常自信:只要在上海、南京一带对中国军队狠狠一击,中国就会屈服,签订城下之盟,达成日本的目的,然而,日本没有做后备方案,这个后备方案就是:万一中国死扛、坚持抗战、不投降、和日本打持久战,怎么办?日本人没有想到这个,因为在他们的历史上,没有经历过这种事。
日本没有做这个预案(Plan B),结果,日本人万万没想到,1937年这次真不一样,日本人是真开眼了:中国作为弱国,竟然一反常态,死不投降,竟然咬牙坚持,和日本打持久战!于是,日本人反而方寸大乱,进退维谷,因为日本人根本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这是日本人认知局限的结果,路径依赖这个东西,有时候能提供方便,但是也有时候,真的很害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为什么很少出内奸和叛徒
912113100137 黄雨
“忠诚”被视为一种美德,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忠义是以忠诚和信义为中心的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和日本同样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背叛是一种不道德的并受人唾弃的。
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内奸和叛徒不在少数,日本在历史上却鲜有出现。
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从地理位置说起,日本是一个处于茫茫大海之中的岛国。
地理的封闭性和岛国的狭小形成了家本位的思维方式。
以一个一个家为单位构成了日本的“集团型”的社会,个人的价值必须在集团中得到认可后才能实现。
因此,日本人十分重视自己在集团中的位置,对集团给予自己的评价也十分重视。
为取得集团的认可,他们不得不以集团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以集团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
因自己的错误而给集团带来损失,他们便会产生一种无法忍受的羞耻感。
其次,这种“集团型”的封闭社会很稳定。
这种稳定的外在表现是封建世袭制度,即使在大量学习隋唐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也没有将科举制度吸收进去。
因为日本人最重视的是“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并借此得到尊严与安全感。
天皇子孙永远是天皇,藩主子孙永远是藩主,农民的子孙永远是农民。
日本人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不会去试图改变现状。
每个藩国内的子民都对藩主负责,而由于藩国的领地都很小,因此,藩主可以直接有效地管理藩地。
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拓展领土,藩主颁布一些宽松的政策,使人们富足,国家富强。
因此,人们没有叛变的理由。
当然,战乱的时候,社会本身就不稳定,有才干的人会通过努力逐渐登上权力的顶峰,不过这种人比较少。
再讨论宗教和信仰方面的原因。
在日本,天皇不是实际的统治者,而只是一个象征。
天皇的隔绝尘世,一来不妨碍重臣掌握实权,控制朝政;二来无实权就不会犯什么大错,也不会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这样有利于维护天皇制的长久性和国民对天皇的精神信仰。
久而久之天皇也就被神化为日本统一与永存的超凡脱俗的象征,近乎宗教信仰。
所以,日本历史上没有发生过改朝换代的事情,征战只在幕府将军和大名、藩主之间。
天皇和幕府将军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欧洲国家的教皇和国王的关系,国王不会想要取代教皇,因为他们只要权力,而教皇代表信仰。
除了这种达到信仰的高度,日本人对天皇还有一种更平常普通的感情——报恩。
当人们受到最好最大的恩情,也就是通常说的“皇恩”时,“恩”实则蕴含了一种无限忠诚的意思。
楠木正成的举兵勤王以及临死时的所谓“七生报国”思想便是很好的体现。
特定的历史背景也会有特定的原因。
早在明治初期,日本从小学生起就“以神话为主进行世界观教育”。
日本宣扬天皇是神,是神武天皇的后代,有“三件神器”为证。
天皇是“万世一系”的神,是“天照大神的子孙”。
继而又将天皇奉为陆海军大元帅,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如此军队就是神的皇军,军队的军国主义行为也就成了按神的旨意行事的“合法的”、“神圣的”行动。
历史上的有名的忠君人物也会被拿来大肆宣传,比如提出“七生报国”的楠木正成和武士道第一个切腹的藤原义。
近代日本用尽一切手段使这种情感集中于天皇一身。
日本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一切偏爱都增加了对天皇的感情。
除了本来就有的职分意识和服从思想,这种强烈的忠君和殉国的军国主义教育也注定了日本很少出现内奸和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