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中医药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理学第十章-4-心衰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2021/6/1
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使AngII生成减少。
血管
肾素
紧张素原
血管 紧张素I
血管紧张素I 转化酶
血管 紧张素II
AngII ↓ →血管舒张
→醛固酮分泌↓
→交感N活性↓
2021/6/1
→防止与逆转心室A壁增厚
ATⅡ
↓
ATⅡ-R
+ 通过G蛋白
磷酯酶C
↓
花生四烯酸分解↑
IP3
DAG
↑Ca2+内流 ↑胞内Ca2+释放 激 活PKC
2021/6/1
药物的相互作用
奎尼丁、维拉帕米、胺碘酮、硝苯地平、地尔硫卓、 华法林、红霉素、苯乙哌啶,使地高辛血浓度升高。 制酸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镇静药,使地高 辛作用减弱。
2021/6/1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 西拉普利(cilazapril)、贝那普利(benazapril)、 培哚普利(peridopril)、雷米普利(ramipril)及福 辛普利(fosinopril)等 。
注意:室性心动过速禁用强心甙,以免引起心室纤 颤。2021/6/1
中毒和防治 临床应用强心甙时应注意毒性反应, 原因是:
安全范围小、治疗量与中毒 量较接近。
个体差异大。
2021/6/1
易引起中毒的因素: 肝、肾功能 心脏疾病 电解质(低钾、低镁、高钙)
2021/6/1
毒性反应的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出现较早,有厌食、恶
2021/6/1
6. 对血管和肾脏的作用: 缩血管作用。 利尿作用: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直 接 抑 制 肾 小 管 Na+-K+-ATP 酶 , 减 少 肾 小 管 对 Na+的重吸收,促进钠和水排出。
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使AngII生成减少。
血管
肾素
紧张素原
血管 紧张素I
血管紧张素I 转化酶
血管 紧张素II
AngII ↓ →血管舒张
→醛固酮分泌↓
→交感N活性↓
2021/6/1
→防止与逆转心室A壁增厚
ATⅡ
↓
ATⅡ-R
+ 通过G蛋白
磷酯酶C
↓
花生四烯酸分解↑
IP3
DAG
↑Ca2+内流 ↑胞内Ca2+释放 激 活PKC
2021/6/1
药物的相互作用
奎尼丁、维拉帕米、胺碘酮、硝苯地平、地尔硫卓、 华法林、红霉素、苯乙哌啶,使地高辛血浓度升高。 制酸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镇静药,使地高 辛作用减弱。
2021/6/1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 西拉普利(cilazapril)、贝那普利(benazapril)、 培哚普利(peridopril)、雷米普利(ramipril)及福 辛普利(fosinopril)等 。
注意:室性心动过速禁用强心甙,以免引起心室纤 颤。2021/6/1
中毒和防治 临床应用强心甙时应注意毒性反应, 原因是:
安全范围小、治疗量与中毒 量较接近。
个体差异大。
2021/6/1
易引起中毒的因素: 肝、肾功能 心脏疾病 电解质(低钾、低镁、高钙)
2021/6/1
毒性反应的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出现较早,有厌食、恶
2021/6/1
6. 对血管和肾脏的作用: 缩血管作用。 利尿作用: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直 接 抑 制 肾 小 管 Na+-K+-ATP 酶 , 减 少 肾 小 管 对 Na+的重吸收,促进钠和水排出。
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演示文稿护理课件
案例二:急性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案例三:老年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总结词
个体化方案
VS
详细描述
患者王某,男性,85岁,因多种老年慢 性病并发心衰。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制 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药着重改善心 肌供血、减轻心脏负荷,中药则注重调理 全身机能、改善心肺功能。经过精心护理 和持续治疗,患者长期保持稳定状态,延 长了寿命。
• 心衰概述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的理论基础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的护理措施 • 心衰患者的康复与预防 • 典型案例分享
心衰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各器官灌注不足的疾病。根据病理生理特点,心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类型。
详细描述
心衰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使得心脏无法维持足够的血液输出,以满足身体各器官的需求。 急性心衰通常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引起,而慢性心衰则由长期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慢性 疾病发展而来。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健康教育
生活护理
休息与活 动
预防感染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感染,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
饮食护理
控制钠盐摄入 合理膳食搭配
心衰患者的康复指 导
运动康复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根据心衰程度和医生建议,进行适当 的运动康复训练,如散步、游泳、太 极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规律 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预防呼吸道和 消化道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心理调适
心衰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问题,应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进 行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治疗。
心衰的预防措施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ppt课件
*
中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 估计中国心衰总人数约为585万 男性0.7%; 女性1.0% 北中国:1.4%;南中国:0.5% 城市人口:1.1%;农村人口:0.8% 在西方国家,心衰患病率在1.5%-2%之间,美国有450万心衰患者,每年新增40-70万。
现状
*
心衰患者四大特点:
1.预后差,5年死亡率高达60%以上。 2.生活质量低,再住院率高。 3.治疗费用高,社会、家庭负担重。 4.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早期心力衰竭的患者没有及时就医,没能延缓或控制心衰的进展;多数的医院没有设置心力衰竭组,集中精力研究心衰。
*
4、潜在的心衰治疗药物
(1)LCZ696 PARADIGM-HF对改善心衰患者预后的意义非凡,是一项突破性成就, Mariell评论认为心衰的药物治疗十年来一直维持不变,LCZ696可能是第一个突破性的药物。而LCZ696在未来可能代替ACEI/ARB,形成新的金三角。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
(3)生物学治疗时代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的RALES试验(1999年)、EMPHASIS-HF(2011年)又成功地降低了死亡率。至此,心衰治疗理念有了重大突破里程碑式进展: ①心肌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②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旨在有力地改变衰竭心肌的生物学性质,延缓逆转心肌重构。
*
2013年 51例 2014年 74例 2015年(1-9月)70例
我院开展IABP情况:
*
2、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CRT应用始于1999年,医生根据经验判断患者是否需要CRT治疗(Ⅱb)。其后大量研究证实,该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而且能降低死亡率。因此,2005年指南将CRT使用定义为Ⅰ类推荐,至今已有10年。2007年慢性心衰指南推荐CRT适用范围为NYHAⅢ-Ⅳ级(Ⅰ,a);2014中国心衰新指南将CRT适应症扩大到NYHAⅡ级心衰,但对QRS宽度及形态有更严格限制。
【中医课件】 心力衰竭证治19页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中医课件】 心力衰竭证治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通用课件
疗中的推广应用。
心衰中医护理的未来研究方向
1 2
加强基础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心衰中医护理技术的理论体系和 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制定标准规范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推动中医护理技术 在心衰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和规范化实施。
3
开展临床试验
系统地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在心衰治疗中的临床试 验,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为推广应用提供可靠 的依据。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通 用课件
目 录
• 中医对心衰的认识 •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 心衰中医护理技术 • 心衰中医护理案例分享 • 心衰中医护理的挑战与展望
01
中医对心衰的认识
心衰的中医定义
01
心衰在中医中被称为“心水病” ,是指由于心脏功能异常而导致 水液代谢紊乱的疾病。
பைடு நூலகம்02
中医认为心衰的根本原因是心脏 阳气不足,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 减弱,进而引发全身的水液代谢 紊乱。
法。
02
泡脚技术的原理
中药泡脚技术是通过将中药汤剂浸泡脚部,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
疲劳、改善睡眠等效果。
03
泡脚技术的实施
在进行中药泡脚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汤剂,如艾叶、红花、花椒等
,将药液倒入盆中,温度要适宜,泡脚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
穴位按摩技术
按摩技术的历史
穴位按摩技术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按摩疗法。
中医护理技术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护理技术拥有独特的理论体 系和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 中药敷贴等,这些方法在心衰治
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综合调理作用
中医护理技术强调整体观念和辨 证施治,可以通过综合调理作用 改善心衰患者的体质和症状,提
心衰中医护理的未来研究方向
1 2
加强基础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心衰中医护理技术的理论体系和 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制定标准规范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推动中医护理技术 在心衰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和规范化实施。
3
开展临床试验
系统地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在心衰治疗中的临床试 验,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为推广应用提供可靠 的依据。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通 用课件
目 录
• 中医对心衰的认识 •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 心衰中医护理技术 • 心衰中医护理案例分享 • 心衰中医护理的挑战与展望
01
中医对心衰的认识
心衰的中医定义
01
心衰在中医中被称为“心水病” ,是指由于心脏功能异常而导致 水液代谢紊乱的疾病。
பைடு நூலகம்02
中医认为心衰的根本原因是心脏 阳气不足,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 减弱,进而引发全身的水液代谢 紊乱。
法。
02
泡脚技术的原理
中药泡脚技术是通过将中药汤剂浸泡脚部,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
疲劳、改善睡眠等效果。
03
泡脚技术的实施
在进行中药泡脚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汤剂,如艾叶、红花、花椒等
,将药液倒入盆中,温度要适宜,泡脚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
穴位按摩技术
按摩技术的历史
穴位按摩技术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按摩疗法。
中医护理技术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护理技术拥有独特的理论体 系和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 中药敷贴等,这些方法在心衰治
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综合调理作用
中医护理技术强调整体观念和辨 证施治,可以通过综合调理作用 改善心衰患者的体质和症状,提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 细、虚数或涩、结代。
慢性稳定期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 ,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 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 细、虚数或涩、结代。
慢性稳定期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 、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 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
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中药浴足)(详见附录2)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方药遵医嘱执行。如气虚、血瘀者可选 用:红花、银花、当归、玄参、泽泻、生 甘草等。阳虚、水停者可选用经验方(足 疗老中医袁海波)桂枝、鸡血藤、凤仙草 、食盐、芒硝等。
特色技术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1)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随症配 穴。如:心悸主穴:心、小肠、皮质下, 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水肿 主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配穴: 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便 秘主穴:大肠、三焦、脾、皮质下,配穴 :肺、便秘点等。
喘促
• 喘脱的护理 (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 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 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 洋地黄类药物等。
胸闷、心悸
•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 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 。 • 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胸闷、心悸 喘 促 尿 少 肢 肿
神疲乏力
喘促
• 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 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张口抬 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 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 沫样痰)。 • 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两虚型或心肺气虚型,心肾阳虚型,多见于早期心
力衰竭;心肾阳虚型,多见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肾两虚气血瘀阻型,多见于慢性心衰合并有心源性
肝硬化;心气不足或心气阴两虚型,多见于病毒性心
肌炎,风湿性心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心力衰
竭;水瘀互结型多见于急性肺水肿;而心阳虚脱型,
多见于心力衰竭晚期合并心原性休克。
8
灵活用药,掌握时机
心力衰竭的治疗,关键要强调一个“急”字。不
仅要治标,还要治本,必要时要标本同治,充血性动
力衰竭,除急性心衰外,大多为慢性、渐进性发展过
程。一旦出现Ⅱ度、Ⅲ度心衰,往往比较棘手,大多
合并有多脏器病变。故积极治疗寻找病因与诱因。及
时处理合并症,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治疗原发病,非
常重要。根据我们观察,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心
水湿、血瘀、痰浊。外邪反复感染、劳倦、思
虑、饮食所伤为诱发及加重病情,促进病变发
展的重要原因。
4
五脏兼顾,病证结合 心衰与心、肺、脾、肾等脏器有关。其本虚邪实,虚实错
杂,可因先天不足,或他病及心,或因君主自病,心体受损而 发病。《丹溪心法》记载:“心虚而停水,则心中漉漉,虚气 流动水即上乘,心不自安。”张石顽说:“水停心下侮其所胜, 心主畏水,不能自安,故为悸也。”这指出了心悸的发病原因 多由气血虚弱而引起,同时指出心悸与停水有联带关系,这与 心力衰竭时。心悸与水肿症状并存的观点是一致的。《金匮要 略·水气病篇》亦指出:“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 而燥、其人阴肿”、因本病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故致心肺 气阴两虚,肺失宣降,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肾失温煦,终至 痰凝、瘀血、水湿相互为患,虚实错杂。血瘀以程度轻重的不 同存在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在治疗上古人有“气喘尿少,通 身肿胀者,暖下泄泻”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思路与方法 治病求本,谨审病机 中医古代文献中虽然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病名,
但类似心力衰竭的一些征候、治疗早已有详细记载,如“胸痹断 气”,“喘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喘息胸痛”,“心动 悸”,“脉结代”等,这些记载至少包括了心脏病、心力衰竭的 多种症状在内。心脏的生理功能,最主要的有个方面,即主阳气、 主血脉、主神志。《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为阳中之太阳, 通于夏气”。《素问·金匮真言论》亦说:“阳中之阳,心也”。 所谓“夏气”“太阳”“阳中之阳”,都是指心脏中存在着具有 火热性质的阳气。“心为火脏”,血液的循环,脾胃的运化,肾 气的温煦等,都不能缺少这种阳气。血液之所以能循环,则有赖 于心脏的推动,故《素问》说:“心主身之血脉”,心脏之所以 能主持血脉,全有赖于所储备的阳气,因而有“气为血帅”,气 行血行,气止血止之说。
()痰瘀阻滞型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
逐瘀汤加减。
10
心力衰竭乃危急重症,故争分夺秒, 积极抢救,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 关键。目前,国内已开发出了多种中药静 脉注射制剂,如参附注射液、生(参)脉 注射液、参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等, 由于本病所表现的病理特点是阳气衰竭, 故治疗应以补阳益气为主,根据病证结合 原则,适当配合养阴宁心。活血化瘀,温 阳利水,降逆平喘,固脱回阳等法。对中、 重度心衰,吸氧为常规使用。在扶正益气 的同时,可配合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如 红花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有利于 11
5
脏。反之,他脏病变亦可影响及心而演变 为心气,心阳虚衰或心阳不足,心血瘀阻 等病证。如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 早期为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 困难,动则气短加重,随着病情发展,出 现不能平卧,卧则喘息气短咳嗽,甚则咳 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状痰,其病变机 理为心脉与肺相通,心脉起于心,其直者 却上肺,心气虚衰则血瘀,血瘀则水液也 随之滞留,而渗溢于脉络之外。当血瘀于 肺,水液滞留而渗溢于肺脏时,即谓之水 饮客肺。致肺窍壅塞,肺失清浊之运化,
土,脾必受损,运化失职。脾虚日久,血内停:血行依赖心气推动。心气阳虚, 无力帅血,血行滞缓,易致血瘀。命门火衰, 心阳失于激发,行血更迟,瘀血更甚。 ()水湿泛滥:水的运化,也靠气的推动,阳 的温化。心阳亏虚,肾失蒸腾,气化不利,水 湿停聚,不能运化排泄,浸渍脏腑经脉,泛滥 为肿。血瘀日久,瘀阻血络,更加剧水邪为害。 这型之间,常常是两型合并出现,如心肾阳虚 合并瘀血内停;心脾两虚合并水湿泛滥;甚则 型互见。如心肾阳虚合并水瘀互结。
心衰的临床辨证思 路、方法与治疗
1
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组 织一般代谢需要的病理状态,是各种 病因导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在过去 的年中,现代医学对心功能不全的发 病机理和临床治疗有了新的进展,但 仍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其病情发展与演 变。如何治疗心力衰竭,已成为中西 医共同注意研究的问题。中医治疗心 衰,包括对顽固性心衰已取得了很好 的疗效。我们根据近期中医药治疗心 力衰竭的研究概况,归纳总结出治疗 2
3
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变化在心,与肺、脾、
肾的关系也很密切,心主血脉,是全身气血运
行的中心,心气虚弱,心阳不足则鼓动血脉运
行无力,每易形成气滞血瘀,又可累及肺、脾、
肾,使水液运化排泄障碍,肾脏虚衰不能纳气,
则气逆于上,如本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心阳虚
极就会出现心阳气脱的危险重症。本病虚证为
本,以心肾阳虚为主,实证为标,病理因素为
6
产生呼吸困难,气短不能平卧,水性下沉,
从临床实践观察来看,心衰的发病机
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心肾俱虚:心主一身血液运行,肾
为五脏之本,命门所在。心衰初期多为
心气虚,日久心病及肾,心肾俱虚。命
门火衰心阳失于命门之火的温煦激发而
愈虚。
()心脾两虚:心衰患者心气心阳虚亏,
心血耗伤,心失濡养。心气虚,火不生
9
从发病病程来看:
()心脾两虚合并水湿泛滥证多为急性期,
以苓桂术甘汤加党参、黄芪、泽泻、丹参、
半夏等效果较好;()心肾两虚证多为慢
性期,以济生肾气九合真武汤加减效果较
好。()阳虚血瘀型多见于病程反复,缠
绵不愈之发作期,可用真武汤合桃红四物
汤加减;()气阴两虚型多见于阳虚日久,
耗及肾阴,用生脉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