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件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ppt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ppt

发展得越快、越好,面临的问题越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持续性、 全面性。
经济的增长带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现在探明的储量:
世界人口 公元初年约2.5亿 1900年,16亿 1950年,25亿 1980年,44亿 1999年,60亿 2040年,100亿
石油1万亿桶 天然气120万亿立方米 煤炭1万亿吨
1600-1900年,抗拒新的思想。
16世纪初,利玛窦与徐光启翻译阿基米
德几何原理,比牛顿的力学原理(1687年
发表)还早80年。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点击文档67
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的思想,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位置。 具体做到: (1)加速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科学技 术跨越式发展。 (2)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 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 革 。 (4)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
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次:美国电力技术革命 1879-1930
电力“四大发明”: 马可尼尼电力通讯,西门子的电机, 贝尔的电话, 爱迪生的电灯; 完善三大技术: 铁路、化工、电力; 完成三大发明: 汽车、飞机、无线电技术; 泰勒制的实施,大规模生产方式形成,实现元部件标 准化、系列化。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2.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 4.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做到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 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什 么?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 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 芬兰、韩国等。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指示文档85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课件)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课件)

• 发展生产力首先要解放生产力,改变不适应生产
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马克思: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列宁:社会主义就是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
动生产率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列宁的社会主义公式
苏维埃政权 + 普鲁士电气化铁路 + 美国托拉斯 + 资本主义管理经验
•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正确的理论成果, 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甚至出 现了严重的背离:主要是1957年以后,"左的思 想开始抬头,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 思想,出现了一些严重错误,如"大跃进","文化大 革命"。 • 毛泽东失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 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
• 1981年3月,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
• 1986年底,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还说:"我们要发
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 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 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
化。这就叫社会主义。"
• 1990年2月,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
主要矛盾
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
矛盾
基本矛盾 主要矛盾
二、发展生产力的现实意义 --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一,"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 住。” 第二,"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 的发展。” 第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 发展。” 第四,"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最新毛概-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ppt课件

最新毛概-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ppt课件

列宁:开始主张在苏俄直接应用马克思主 义创始人的预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建设 新社会。也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以下几点特 征: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 斯大林强化了生产资料公有 制、指令性计划经济、无产 阶级专政等方面的内容,把 它作为社会主义模式加以僵 化、固定,并把苏联模式的 特征看成社会主义的本质特 征。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3)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提出了改革开放政 策,但是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会有人产生一些不同 的意见。原因在于实行这些新的经济政策,与过去关于 社会主义的观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完全不同,而 且从表面上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距离实现马克 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的要求也越来越远, 仿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倒退,使人们在心理上难 以接受,产生疑问:照这样发展下去,社会主义还能 够得到巩固和发展吗?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江山人民保. 人民江山坐得牢, 反动分子想反也反不了.社会 主义一定胜利, 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 一定来到
共产党好, 共产党好! 共产党领导中国富强了; 人民江山坐得牢, 反动分子想反也反不了. 社会主义一定胜利, 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 一定来到
请思考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为什么提出? (1)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后来的第一 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者, 都没有科学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 三、坚持科学发展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 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 质基础。 • 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 道路。 • 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总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 第一,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 第二,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的迫切需要。 • 第三,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客观 要求。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 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 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 代化。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 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毛概课件第5章

毛概课件第5章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过程
1980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概念。1992
年,作出明确概括,历时12年之久。
1、1980年5月邓小平首次提出“社 会主义本质”。 “讲社会主义 ,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 主要的。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 民不相信。” 2、1985年4月,邓 小平说:“经验告诉我们: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 探索,主要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 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20世纪50年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科学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9页,记录
•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 的本质,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和基础。 •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社会主 义的本质,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和保证。 • 第三,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从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根本目标 角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运动 的结果。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本质的论 述
斯大林

毛概第五章ppt

毛概第五章ppt

文化大革命影视资料
小组学习项目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 成就和存在的失误,可以给我们留下哪些启 示?
1956-197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的经验和教训 经验:
1.提出“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 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判断。 3.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理论及发 展动力理论;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 4.提出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文 化、经济、外交、国防、党建等各个方面。
差发 党 生的 了指 表现 “ 导 原因 左思 ”想 的逐 偏渐
对建设社会主义的 客观规律缺乏深刻 的认识
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 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 环境中,对全国规模 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 和科学研究
比较正确的趋向:
①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 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社会主义理论观点;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理论上——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 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实践上——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和道路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部矛盾的问题》)
《复兴之路—中国新生》片段《马 寅初被批斗》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曲折发展阶段 (1957年下半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

5章课件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5章课件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 本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 结。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二、践行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
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
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求具体落实在行
动上。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 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 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的经验(“以苏为戒”)相联系 的。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 系》的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 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 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 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 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
目标上。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 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具有很强的 针对性,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总的来说,这些失误归根到底都有一个思想认
识的根源和理论的根源,这就是对于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没有完全搞清楚。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1.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的背景 2.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 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

毛概第5章PPT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毛概第5章PPT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 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如
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 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两个阶段;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 系;提出“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 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提出我国永 不称霸的重要思想。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改革的起步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萌芽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 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 不出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阶段:改革的展开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提出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 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 第二是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 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 中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所取得的成就仍是 巨大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提出“搞清楚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 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 条件。

最新(精品资料)(课件)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0月修订)

最新(精品资料)(课件)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0月修订)
第一,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 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第二,发展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第三,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 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第四,毛泽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 规律,必须不断从实践出发,积累经验,逐 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
★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 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 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 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 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4、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社会主义建设 的正确认识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巨 大的。
一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总 结;
二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三是适应当前的时代特征的要求。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表 达社会主义本质的。
注意: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由此将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B、用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体 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社会主义本质理 论的提出
(1)我国传统的 社会主义观念
(2)对社会主义 建设历史经验的总 结
(3)从根本上说 是因为推进改革开 放的需要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左”的偏差 (1)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左”的偏 差的原因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毛概课件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毛概课件
❖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社会是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的社会。
❖ 从社会意识角度来看: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了共同富裕 的社会。
❖ 从实现过程来看: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发 展过程。
❖ 4、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化
❖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 二、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 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 1、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
❖ 马克思只对未来社会做出有待实践检验的预测:社会生 产力高度发展;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商品和货币 交换,实行有计划的生产;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 则。
❖ 列宁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由理论 到实践的转变,提出社会主义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大力发 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
❖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 科技是现代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
❖ 科技作为智能要素渗透于生产力基本要素中,对生产力 发展具有乘数作用。
❖ 现代科技推动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是潜在生产力变为 现实生产力的关键。
❖ 高科技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 70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家之间的竞争凸 显为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为我国发展带 来新机遇和新压力。
❖ 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反复,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 体现会主义”成为我们必须面对 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
❖ 2、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键,是能否“始终代表”。
❖ 必须瞄准世界的先进生产力,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 越式发展。
❖ 必须提高人的素质、技能和创造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课件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课件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关系,已经指向 了苏联模式的弊端,从而开启了对适 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 索。 《论十大关系》表明以毛泽东为代表 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确立了走自己的 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 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原因: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
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 发展规律有待于继续探索。 我们党对于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
具体表现:
1忽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成的社 忽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成的社 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落后的现实, 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落后的现实, 1958年 年 大搞人民公社、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大搞人民公社、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人为拔高生产关系
1986年9月, 1986年 社会主义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 第一是发展生产, 第一是发展生产, 第二是共同富裕。 第二是共同富裕。”
1990年12月,又一次强调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992年,邓小 平在南方谈话 中,明确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 的著名论断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从1980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 本质”的概念到1992年作出明确概括, 历时12年。
1980年 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 邓小平指出: 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 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 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 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 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毛概5.6.7章节课件

毛概5.6.7章节课件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 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 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 同新民主主义社会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区别。
• 毛泽东在初步探 索中提出许多重 要思想和观点,尽 管有的还是不够 成熟的设想,有的 并未付诸实施,有 的在实践中没能 坚持下去,但它们 都为后来的探索 做了开创性的工 作,有着十分重要 的理论和实践价 值。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 1957年在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党在指导 思想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 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至后来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 从1956年4月到1966年4月,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时期。

• •

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提出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的方针。 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共八大,1956年9月)
•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 地泛滥开来。 • 1959年,在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同志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 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 • 1962年9月的八届十中全会上,进步断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和企图复辟,并成为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 • 1965年初又错误地提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 义道路的当权派”。 • 1966年5月至1967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 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 从八大以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 探索的经验教训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 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 基础。

第五章 毛概课件

第五章  毛概课件

六、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认识偏差的表现及其原因
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经 的 现的 、 于
生 了 “ 左
表现
党 的 指 导 思 想 逐 渐 发
的 的 的
原因

的认识 于
” 的 偏 差
于 建设
2、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
毛泽东——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 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 毛泽东 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 社会主义”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 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 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在社会主 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 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 又搞资本主义” 义,又搞资本主义”;要防止和反对帝国主 义的“和平演变” 义的“和平演变”,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的先进性和不变质的思想; 两个中间地带” 的先进性和不变质的思想;“两个中间地带” 三个世界划分”等等。 和“三个世界划分”等等。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初步探索
马克思、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 1、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2、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生产 3、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4、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 不仅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 5、不仅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而且消灭了一 切阶级和阶级差别 无产阶级专政不再存在, 6、无产阶级专政不再存在,国家消亡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 根本目标的统一 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和社会关系的统一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 最终目的的统一
3、对社会主义本质科学概括的意义

毛概课件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毛概课件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 根本任务
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 出及其意义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 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在指导 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一个发 展趋向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的趋向; 另一个发展趋向是错误的趋向。”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 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 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命题
我们总结了几十 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 社会主义是什么,马 克思主义是什么,过 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 清楚。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 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 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 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 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 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 楚。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105——p111
总 结: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有 哪些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对 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 导意义?
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是什么?
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要内容及提出 的意义?
1 突出强调“ 解放 生产力 ”和 “ 发展生 产力 ”,揭示了社会主 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邓小平指出:“ 革命是
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 产力。” “ 过去,只讲在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 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 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 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就是在社会主义条 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
课堂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恩来: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 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 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 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 经营是补充;
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 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 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初 步地一、正确地、系统 地回答了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 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搞 “清楚”的是,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 好制度,必须坚持;
二是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二)、社会主义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断的提 出
社会主义本质的展开是一个认识、实践、 再认识的过程: 邓小平从(80.5)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的提出 到(90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二、全面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 本质理论
(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层次: 1、从目的和目标(最高)层次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2、从制度(特征)层次 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等 3、从体制(模式)层次
夫提出“三和”、“两全”路线;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和平竞赛、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全民党、全民国家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国内: “左”的错误有所抬头;大跃进、
共产风、主观主义、唯意志论严重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958年山东范县县委要三年实现 共产主义新乐园,并报告中央: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 步探索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理论成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向全 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 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 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 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毛主席批示: 此件很有意思,是一首诗, 似乎是可行的。只是时间似太仓促,只三年, 也不要紧,三年完不成,顺延可也。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三、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 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在搞清楚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 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理 论及其要求; 2、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认识社会主义的 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从中 学习邓小平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3、认识和掌握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 主要讲三个问题
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 一系列重要观点。即使在“文化大革命” 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 思想观点。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在探索适合中国国 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也作出了积极 的贡献:
刘少奇: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 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 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 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 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 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 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1956年8月,党的八大召开,鉴于我国社 会主义矛盾的变化,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社会主义事业主要包括三个基本 问题
什么是 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如何建立社会主义
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和枢纽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二,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社会主义过去遇到的挫折,关键是没有搞 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全部邓小平理论都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尚未搞 “清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 根本目的是什么,以此决定的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 西是什么,究竟通过怎样的体制、走怎样的道路来 发挥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优越性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3、对社会主义在认识上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根源:
一是教条式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
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3)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 确处理人中国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 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观点和思想。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957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国内出现了一
些复杂的情况。 国际:中苏两党展开了大论战;赫鲁晓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 的根本问题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的三种形态
理论、运动、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的三个层次
本质、特征、体制(模式)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 论问题
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 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 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邓小平: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 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朱 德: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 营
邓子恢:在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