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数学合理选择统计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98~99页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各类统计图的特点,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获得的信息和需要,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1、观察下列三张统计图(折线、条形、扇形统计图,图略),从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2、比较以上三张统计图,说说三类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2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1)上杭县蓝溪梅永小学2019—2019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2019年上杭县蓝溪梅永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3)2019年上杭县蓝溪梅永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2、分组讨论:(1)从三个统计表中你分别获得哪些信息?(2)你认为可以用哪几种统计图来表示每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哪种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3、交流汇报(1)指名分别说说各组的讨论结果。
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4、总结比较各种统计图,讨论: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优势?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用统计图?(1)比较第(1)题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都可以表示出各年的树木数量;也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不同点:提问:如果要知道2019年的树木棵树,你能从这两幅统计图中看出来吗?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量增减变化趋势中的优势。
(2)比较第(2)题的条形统计图及扇形统计图相同点:都可以表示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可以比较所占百分比的多少。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02课时,主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更好地展示和分析数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图知识,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统计图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巩固新知。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统计图的种类及其特点2.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3.实例分析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合理选择统计图(课件)
树种 杨树 柳树 松树 槐树 其他 总量/棵 50 40 30 30 50
给出了各种树 木的数量。
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他的 统计图?
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图
为什么不用其他 的统计图?
杨树 柳树 松树 槐树 其他 树种
(1)绿荫小学2017-202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94075-70611)÷70611≈33.2%
答:2016年年末的移动宽带用户比2015 年年末多33.2%。
(2)请你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我国2014-2018年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和移动宽带用户数统计图
58254
70611
94075
113152
130565
20048 25947
34854 40738 29721
图示
作用
能量较清的。楚 多地 少看,便出于各比数能 物 化 多情清 的少楚 数况。地量及数反增映减量事变的
能清楚地表示出 各部分数量与总 数之间的关系。
仅统计各种数量的多少时,首选条形统计 图;要清楚地看出数量变化的趋势时,首选折 线统计图;要能直观地呈现各部分数量与总量 之间的关系时,首选扇形统计图。
知识运用
扇形统计图是利用圆和( 扇形 )表示 总数和部分的关系,圆代表的是总体, 即100%,扇形代表( 总数量 ),圆的大 小与( 部分 )无关。
1.哪种统计图表示下面数据最合适?
①表示参加各种小组的学生人数情况。 条形统计图
②表示各大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百分数。扇形统计图
③表示我国几座名山主峰的海拔。 条形统计图
(1)绿荫小学2017—202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 况统计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件
三、巩固练习
三、巩固练习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2014年各大洲人口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2014年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清晰地反映世界人口从1957—2014年的变化情况,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三、巩固练习
请你把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011 12 农村 城镇 截至2012年6月末,全国农村网民规模为1.46亿,比2011年12月末增加1464万。
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
教材第104页第8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现在你知道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图了吗?
(1)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份
0
50
100
150
200
250
总量/棵
100
120
150
170
200
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 树木总量变化
(3)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202X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一、复习引入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统计图
一、复习引入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个数量的多少
一、复习引入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接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这两种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比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它们。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对于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讨不同统计图的适用场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统计图的表现效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案例和素材。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和分析统计图。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三种统计图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1.条形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
2.折线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统计图。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统计图的问题,检查他们对统计图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让学生举例说明。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此外,学生对统计图的选择和绘制过程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统计图的选择和绘制过程的熟练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实例和学具,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分析其特点和作用,总结选择统计图的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合适的数据和统计图形式,进行绘制和展示。
4.巩固提高: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统计图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5.2统计图的选择|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 5.2 统计图的选择|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5.2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具体是第五章第二节统计图的选择。
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并学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信息。
教学目标:1. 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2. 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缺点,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重点:掌握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方法和解读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展示不同统计图的例子。
2. 分组讨论的卡片或表格。
3. 练习本和彩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解读,引起学生对统计图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样的统计图能够更好地展示这些数据呢?”二、讲解统计图的类型:1. 条形图:适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
2. 折线图:适用于展示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3. 饼图:适用于展示各部分数据占总数据的比例。
三、案例分析:1. 每组学生将会得到一组数据,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
2. 学生将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选择和理由。
四、实践练习:1. 学生将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要求他们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 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2. 我会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简洁的统计图,并标注出其特点和用途。
作业设计:1. 请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数据集,尝试使用不同的统计图来展示。
2. 让学生思考在不同的情况下,为什么选择某种统计图更好。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统计图的选择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统计图是我们解读和分析数据的重要工具,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重视并熟练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每种统计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新人教版》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填空。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考点】:常用的统计图的种类【解析】: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由此可知答案。
【答案】:条形、折线、扇形【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常用的统计图的种类的掌握情况。
2、如果要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统计图表示。
【考点】:扇形统计图的优点【解析】: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答案。
【答案】:扇形【总结】:本题主要考查扇形统计图的优点的掌握情况。
3、如果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用()统计图表示。
4、要反映小明家上个月各项支出占他家总支出的关系,可选用()统计图。
【考点】:扇形统计图的优点【解析】: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答案。
【答案】:扇形【总结】:本题主要考查扇形统计图的优点的掌握情况。
5、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 )统计图【考点】: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解析】: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折线统计图能等直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由此可知答案【答案】:扇形;条形;折线【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各统计图的优点的掌握情况。
7、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最好选用()统计图。
【考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解析】:扇形统计图是用圆表示总数,用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由此可知答案。
【答案】:扇形【总结】:本题主要考查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的掌握情况。
8、要绘制一幅能反映出全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绘制成()统计图较好。
【考点】: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解析】: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由此可知答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7单元 扇形统计图-第2课时 合理选择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7单元扇形统计图-第2课时合理选择统计图一. 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对于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共同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关于扇形统计图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扇形统计图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扇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统计图的选择》教学案例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统计图的选择》教学案例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中的《统计图的选择》,主要是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学习目标(1)学科性目标①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②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2)教育性目标统计可以直观、有效地表述数据,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创新性目标学生在读图、分析、讨论中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发展学生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学习重点】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了解他们的特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学习过程(1)谈话引入,明确方向学校一年一度的校体育节即将拉开帷幕,从学校到区、市、省、国家、亚洲、世界等各级各类运动会。
奥运会是全世界人的体育盛事,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
第29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扇形统计图)。
从24届-30届奥运会我国获金牌情况如下图:(条形统计图)。
24-30届奥运会我们获金牌的变化情况如下。
【评析】:借助身边的近期即将开展的体育节过渡到奥运会。
(2)运用四学,探究新知首学任务:①观察三个统计图,你能读出哪些信息?②对比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优势?互学要求:分享信息,可补充;分享优势,可质疑。
群学:A.读统计图信息,初步感受特点生:从标题可知三幅统计图描述的主要内容,从数据可知图中的具体信息。
第一幅: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可知,24-30届奥运会,中国每届获金牌的数量是多少枚啊。
分析还可发现第29届获得金牌最多,24届获得金牌最少。
师:你怎么读出数量的。
生:统计图中直条的长短代表了数量的多少。
师:你们读出了数量,读出了最多和最少。
第二幅:生:从扇形统计图中知道,第29届奥运会我国金牌、银牌、铜牌的分布情况,金牌占获得奖牌总数的51%,银牌占获得奖牌总数的21%,铜牌占获得奖牌总数的28%。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合理选择统计图》第二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合理选择统计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相关信息。
教学内容一、复习导入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优点?(1)绿荫小学2017-2011年校园内数目总量变化统计表。
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预设:横轴表示年份,竖轴表示树木的总量。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在于什么?预设:条形统计图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你觉得用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表中的信息更合适,为什么?预设: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2)202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百分比25%20%15%15%25%分析:这道题给出了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这些信息,用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3)202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这道题目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它统计图?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不合适。
因为没有百分比的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具体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具体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
三、巩固应用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
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表示?哪种更直观些?答:因为百分比指的是部分数量占总体数量的百分率,所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一个整体数量与部分数量的关系更加直观。
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提示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它可以直观反映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也可以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可以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统计图,讨论统计图特征,并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过程。
2.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进一步了解不同的统计图在表示数据中的作用,认识到学习各种统计图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难点经历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过程,利用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统计图绘画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投影出示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师:这五位朋友大家很熟悉吧,见到他们你想到了什么?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
2.师生谈话交流2008年奥运会即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时间和我国获得的奖牌情况。
3.课件出示历届我国金牌成绩情况。
师:观察表格,你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生:第29届我国的金牌数最多,是51枚。
生:第24届我国的金牌数最少,是5枚。
生:从第23届至第30届我国的金牌数量整体上是上升的趋势。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表扬)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事件引入,使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师:如果用一种统计图来表示这张统计表中的数据,你认为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好?为什么?生1:选择条形统计图,因为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表示出每届奥运会中国队获得的金牌数。
生2:选择折线统计图,因为用折线统计图可以反映出从第23—30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数的变化情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些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的模板和一些练习题。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板书,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包括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以及通过统计图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1. 小明的班级有20名男生和15名女生,请问你认为用哪种统计图来展示这个数据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
答案:我认为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这个数据比较合适,因为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类别的数量。
2. 请根据下面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这个数据,并解释你的选择。
数据:某商店一周内每天的销售额如下:周一:1200元周二:1500元周三:1800元周四:1600元周五:1900元周六:2100元周日:1700元答案:我会选择折线统计图来展示这个数据,因为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方面,我认为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了一定的统计图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实际应用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或参加实践活动来拓展延伸所学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对于教学内容的介绍,我选择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作为我们学习的重点。
这是因为这三种统计图是最常见且最重要的,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情况,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通过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统计图的选择课件15张
某气象小组的同学们记录了他们开学后每个月的 降水量,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月份
九
十
降水量(mm)
205
150
十一 150
十二 52
请你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
统计图的绘制可以不唯一,这个问题,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都可以。我们应该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数据。
课堂小结
1、学习了这节课后你有何收获?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都是人们 处理一些数据的有效方法,它们的共性是直观、明了、 美观。今天我们通过绘制三种统计图,了解三种统计 图的特征, 我们应根据数据的实际背景选择适当的统 计图来描述数据。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
统计图的选择
知识点
• 能读懂三种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
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说一说: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说一说:你能获取哪些信
统 计 图 特 点
1.你能从下面三幅图中读出哪些信息?
1.你能从下面三幅图中读出哪些信息?
1.你能从下面三幅图中读出哪些信息?
2.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说一说。
淘气一家三口随旅游团去九寨沟旅游,淘气把旅途的费用 支出情况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食宿 30% 路费
购物
(1)哪一部份的费用占整个支出的25%?
(2)若他们共交给旅行社2000元,则在食宿上用去了多少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统计图的选择教案
2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统计图的选择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材第98~99页例2)二、教学目标1.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相关信息。
一、复习引入复习学过的统计图及其特点。
师: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学生举手,点名回答)师: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呢?分别适合在哪种情况下使用呢?(学生小组讨论,点名汇报)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统计图的选用。
二、学习新课教学教材第98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2)师:上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板书课题:统计图的选择)(1)解决问题(1)。
①分析统计表中数据的特点。
统计表中给出的是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的树木总量,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树木总量的变化情况。
②判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思考:用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树木总量;用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树木总量,还能体现出各个年份树木总量的变化情况。
结论:可以用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
(2)解决问题(2)。
①分析统计表中数据特点。
统计表中给出的是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
②判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这些信息,但用扇形统计图能更直观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解决问题(3)。
①分析统计表中数据的特点。
统计表中给出的是各种树木的数量,这些数据具有独立性,数据间不存在相互关系。
②判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这组数据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③追问: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99页“做一做”。
扇形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更直观。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统计图的选择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直观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重要性。
2.能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3.提高学生的图表解读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2.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展示给定数据。
三、教学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合理选择统计图的能力。
2.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的能力提升。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统计图的示例和练习题。
2.板书:绘制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3.学生文具:铅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实例引入统计图的选择问题。
比如给学生一组数据,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统计图展示。
2.学习(1)讲解教师讲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如柱状图适合比较数据大小,折线图适合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等。
(2)示例教师通过示例展示给定数据选择不同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际情况下的选择方法。
3.练习(1)个人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绘制。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给定一组数据让小组共同讨论选择哪种统计图进行展示,并进行汇报和讨论。
4.总结通过学生的练习与汇报,教师总结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方法和技巧,并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并写出选择该统计图的理由。
七、课堂延伸可邀请学生自行收集数据,设计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图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 第2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还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势,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练习法: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统计图的选择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实例,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准备课件,展示不同统计图的例子和特点。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了解这些数据,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势。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来表示给定的数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 第2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统计图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学生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统计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统计图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的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3.统计图材料:准备一些统计图的材料,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的实例,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数据,让学生尝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
如:某学校六年级有100名学生,其中男生60名,女生40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试牛刀
1、填空题
(1)我们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
(2)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 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C.阳阳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1.下图是李家庄2016年农作物种植面积情况统计图。 如果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130公顷,则总种植面积是 多少公顷?其他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各为多少公顷?
总种植面积是:130÷65%=200 (公顷)
棉花种植面积是:200×12%=24 (公顷)
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是:200×23%=46 (公顷)
2.某校六年级学生视力统计情况如下,看图回答问题。
(2)请你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4.截至2012年6月末,全国农村网民规模为1.46亿,比2011年 末国家1464万。
(选自教材P103练习二十一第7题)
(1)截至2012年6月末,我国共有网民多少人? 1.46÷27.1%≈5.39(亿人) 答:截至2012年6月末,我国共有网民5.39亿人。
A用( 扇形 )统计图,B用(条形 )统计图,C用( 折线)统计图。
例 下面的调查结果( )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育才小学六年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上网查资料:68.5% 上网玩游戏:42.5%
上网聊天:48%
上网通信:53.6%
A.能
B.不能
C.无法确定
错误解答:A
正确答案:B
错因分析:虽然上面的 调查反映的是各部分数 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但是各调查项目的百分 比之和大于1,即被调 查的学生中,有同时选 择两项或两项以上的。 所以上面的调查结果不 能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
第2课时 合理选择统计图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重点) 2.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判断的能力。 (难点)
说说下面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旧知回顾:
1.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2.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在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2)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 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 的关系。
作业1:预习下一课。 作业2:完成教材详解对应的练习题。
(2)2011年12月末,我国共有农村网民多少人?
1.46-0.1464=1.3136(亿人) 答:2011年12月末,我国共有农村网民1.3136亿人。
(3)请你把下页的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011 12
27.1
72.9
农村 城镇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呈现各种数量的多少。
视力正常人数:114 (人) 视力非正常人数:300-114=186 (人)
114:186=19:31
3.下面是我国2006— 2011 年年末电话用户数量的情况。
(选自教材P102练习二十一第6题)
(1)2006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比固定电话用户多百分之多少? 2011 年呢?根据计算结果,和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感想。 (46106-36779)÷36779≈25.4% (98625-28512)÷28512≈245.9% 答:2006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比固定电话用户多25.4%。 2011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比固定电话用户多245.9%。
(1)视力正常的有114人,那么假性近视和近视的各有多少人? 六年级总人数:114÷38%=300 (人)
假性近视人数:300×32%=96 (人)
近视人数:300×30%=90 (人)
如图所示(2)假性近视源自人数比近视的多多少人? 96-90=6 (人)
(3)视力正常与视力非正常人数之比是多少?
用哪一种统计表才能更好地表示出题目(3)中的统计表呢?
3、分析解决问题: 题目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要表示各种树木数 量的多少,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1)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3) 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1)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用哪一种统计表才能更好地表示出题目(1)中的统计表呢?
1、分析问题: 表格中给出了5年中每年的树木数量,用条形统计图和折 线图统计图都能表示出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但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 地表示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用哪一种统计表才能更好地表示出题目(2)中的统计表呢?
2、分析解决问题: 题目中给出了各种树木总量的百分比,用条形统计 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这些信息(如图所示),但用扇形统计图 更能直观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的适同 统合学 计用们 表来觉 呢表得 ?示哪
题个 目更 中加
(3) 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