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还是“门前”——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词句辨正

合集下载

《浣溪沙》课文知识点讲解

《浣溪沙》课文知识点讲解

《浣溪沙》课文知识点讲解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作者介绍: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合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合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主要作品:《江城子》《水调歌头》《念奴娇》《水龙吟》《赤壁赋》等。

诗词理解: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释:回到少年时代呢?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不要在年老时感慨时光的流逝主题:这首词描写了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词人即景抒怀,表达自己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赏析:《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所作。

词的上阕写景,描写生机盎然的早春景象,同时也烘托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

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

下阕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叫声带来的愁思中,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重来吗?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体现了词人旷达的人生观。

千百年来,这首词像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样,不知给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天,读了也让人倍受鼓舞。

苏轼·浣溪沙译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苏轼·浣溪沙译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苏轼·浣溪沙译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苏轼·浣溪沙译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初二语文:浣溪沙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简介
苏轼·浣溪沙原文及注释翻译
【原文】
浣溪沙
苏轼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①蕲qi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②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③潇潇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

”子规,布谷鸟。

④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⑤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译文】
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译文与赏析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译文与赏析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译文与赏析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

萧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

注释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写作背景: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

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赏析一: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

“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在对语文科目的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诗词吧。

我国古代诗人留下很多优美的诗篇,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品简介《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

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作品原文浣溪沙⑴苏轼游蕲水⑵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⑶,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⑷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⑸?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⑹唱黄鸡⑺。

作品注释⑴浣溪沙:词牌名。

⑵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清泉寺:寺名,在蕲水县城外。

⑶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⑷潇潇: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⑸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⑹白发:老年。

⑺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作品译文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

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布谷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蕲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

《东坡志林》卷一云:“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浣溪沙作者: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潇潇一作:萧萧)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苏轼注音: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 。

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ǎo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ā chàng huáng jī 。

浣溪沙苏轼翻译: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浣溪沙苏轼字词解释: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浣溪沙苏轼赏析: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苏轼·浣溪沙译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苏轼·浣溪沙译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苏轼·浣溪沙译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苏轼·浣溪沙译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初二语文:浣溪沙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简介
苏轼·浣溪沙原文及注释翻译
【原文】
浣溪沙
苏轼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①蕲qi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②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③潇潇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

”子规,布谷鸟。

④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⑤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译文】
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初二语文: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初二语文: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初二语文: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初二语文: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诗词原文】浣溪纱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词大意】译文一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译文二山下兰芽短浸溪,(山下的兰草已长得与溪水相连)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林间的小路干干净净的,没有稀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天快黑了,细雨中传来了子规的啼叫声)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休将白发唱黄鸡。

(何必自伤白发,感慨“黄鸡催晓”)【诗词赏析】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作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

这时作者谪居黄州已经二年,得臂疾,往蕲水(今湖北浠水县)请庞安常医治。

疾愈后与庞同游清泉寺,那里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洌,下至兰溪,水作西流,苏轼感而填写此词。

作者这时已是48岁的人了,旧时已是接近所谓“知天命”之年,而且又闻“萧萧暮雨子规啼”,羁旅之情,应当是沉郁的,但清明的山水给了他一个好感觉。

臂疾已愈,庞安常又是个奇人,善医而聋,虽聋而颖悟过人,以指画字,不尽数字,辄了人深意(见《东坡志林》),因此,作者心境还是不差的,在这种情况下,忽见泉水西流,就激发起作者的不悲白发、虽失意而仍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来。

于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一作“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妙句就这样诞生了。

黄鸡催晓、白发催年都是催人老的意思,作者反其意而用之。

全诗用浅俗的语言,但“浅浅语亦觉不凡”,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驾驭语意,并使其蕴含韵味的能力,而句中折射的哲理、积极和高亢的情调,千百年来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公元 1082 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三月,苏轼游览蕲水清泉寺时,写下了这首词。

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蕲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

上阕三句,描绘了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脚下,溪水潺潺流淌,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的冲刷,一尘不染。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这一派充满诗意的景象,洗去了官场的污浊,没有了尘世的喧嚣。

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了诗的情趣和春的生机,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激发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之情。

环境的启迪,引发了诗人的灵感。

于是,在下阕中,苏轼迸发出了令人振奋的议论。

他以反诘的方式唤起人们的思考:“谁道人生无再少?”以借喻的手法回答道:“门前流水尚能西!”光阴如流水般匆匆流逝,一去不返,但人并未完全没有机会重新焕发青春。

只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自强不息的精神,就能够在岁月的流逝中保持活力和激情。

词人在这里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但他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豁达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认为,人们不应因年老而自怨自艾,叹息时光的不再。

相反,应该珍惜每一个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就像门前的流水一样,虽然无法倒流,但依然可以向西流淌,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和价值。

这首词不仅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乐观态度,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

词的语言简洁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写景状物生动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美妙景色;抒情议论真挚深沉,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共鸣和思考。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一首充满人生智慧和情感力量的词作。

它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这首词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赏析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赏析

《·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
〔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

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

常言道"花
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

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

东流水亦可
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

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非凡。

"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

部编版小学语文《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课文原
文及赏析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原文: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全词以描绘蕲水清泉寺的自然景色为引子,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首句“山下兰芽短浸溪”,形象地描绘出春天山脚下的景象:新生的兰芽短短的,浸泡在潺潺流淌的小溪中,生机勃勃。

接着,“松间沙路净无泥”,展现了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无泥,环境清幽宁静。

“萧萧暮雨子规啼”,傍晚时分,细雨潇潇,子规鸟的啼声在空气中回荡,增添了词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子规鸟的叫声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或悲秋之意,但在这里,它可能更多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下阕转入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谁道人生无再少?”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可能性的肯定和对青春活力的向往。

紧接着,“门前流水尚能西!”通过比喻,说明即使岁月如流水般逝去,但只要有决心和勇气,人生仍可以像西流的水一样逆流而上,重新焕发青春的活力。

最后一句“休将白发唱黄鸡”,是对消极悲观态度的反驳。

这里的“白发”和“黄鸡”都是衰老和时光流逝的象征,作者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感叹岁月无情,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珍惜当下,勇往直前。

总的来说,《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苏轼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艺术享受。

初中语文文言文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译文与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译文与赏析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译文与赏析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

萧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

注释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写作背景: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

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赏析一: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

“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

苏轼《浣溪沙》赏析

苏轼《浣溪沙》赏析

•••••••••••••••••苏轼《浣溪沙》赏析苏轼《浣溪沙》赏析在学习当中,学会赏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赏析是什么意思,到底该怎么写吧。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浣溪沙》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作鉴赏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

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词作鉴赏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

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七年级浣溪沙知识点

七年级浣溪沙知识点

七年级浣溪沙知识点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一首词——《浣溪沙》。

《浣溪沙》是词牌名,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远的意境,深受大家的喜爱。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关于七年级《浣溪沙》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词牌名“浣溪沙”。

“浣溪沙”这个词牌名,又作“浣纱溪”,相传是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在溪边浣纱的故事而得名。

它的格式多样,但通常每句字数较为规整,韵律优美。

以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为例:“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春日景象,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从词的内容来看,上阕写景,描绘了清泉寺周围的优美景色。

“山下兰芽短浸溪”,写出了山脚下溪边的兰草刚刚长出短短的嫩芽,浸泡在水中。

“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萧萧暮雨子规啼”,傍晚时分,细雨萧萧,杜鹃鸟在啼叫。

这几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

下阕抒情,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两句是词中的名句,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乐观态度,认为人可以保持年轻的心态,不必为衰老而悲伤。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在白发苍苍时感叹时光的飞逝,要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

在诗词的语言方面,《浣溪沙》用词精炼,生动形象。

比如“萧萧暮雨子规啼”中的“萧萧”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细雨的声音,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谁道人生无再少?”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引发读者的思考。

对于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学习《浣溪沙》还需要掌握一些诗词鉴赏的方法。

比如,要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像“兰芽”“松”“暮雨”“子规”等,它们都蕴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意义。

还要注意诗词中的押韵和节奏,感受其音乐美。

在理解诗词的主题方面,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初中语文文言文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译文与赏析【word版】.doc

初中语文文言文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译文与赏析【word版】.doc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译文与赏析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

萧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

注释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写作背景: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

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赏析一: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

“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

苏轼《浣溪沙》翻译赏析

苏轼《浣溪沙》翻译赏析

苏轼《浣溪沙》翻译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译文] 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你看门前清澈的溪水,东流还能转为西行。

[出自]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

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译文:游览蕲水清泉寺,清泉寺靠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的嫩芽浸在溪水中,松林相间的山路,铺满了沙子,干净得没有一点泥土;傍晚的时候小雨淅沥地下着,布谷鸟在不停地叫着。

谁说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就不再年轻了呢?门前的溪水还能够向西奔流!不要因为自己老了就感慨时光的流逝过快。

赏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当时诗人贬谪黄州,而且疾病初愈。

其中“写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暮雨中子规(即杜鹃)声韵优美,情致凄婉。

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题100道(带答案)文学常识题

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题100道(带答案)文学常识题

文学常识题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B、《关睢》和《蒹葭》两首诗都选自《诗经》。

C、《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为词牌名。

D、《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苏轼。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A、《春》和《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

B、《马说》和《捕蛇者说》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韩愈。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

D、《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和《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A、《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

秋思》是元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

B、《枣核》和《背影》是叙事散文,《白杨礼赞》和《春》是抒情散文。

C、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

D、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马克。

吐温的《竞选州长》都是小说。

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

B、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有苏氏三父子,他们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

D、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故乡》、《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宋代人,他的作品还有《岳阳楼记》。

B、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孔乙己》。

D、《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阅读答案及翻译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阅读答案及翻译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阅读答案及翻译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浣溪沙》是苏轼46岁被贬湖北黄州游清泉寺所作。

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1、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2、词的上阕,通过写雨中的兰芽、沙路和子规营造了怎样的境界?(3分)3、苏轼诗词中常有哲理性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

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也富含哲理。

请说出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

(4分)4、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3分)5、白居易《醉歌》中写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苏词和白诗都写道“唱黄鸡”,两者表达的感情一致吗?请简要分析(5分)6、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木糙住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7、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8、发挥想象,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所展现的画面。

《浣溪沙》苏轼赏析

《浣溪沙》苏轼赏析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朝代:宋代
原文: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潇潇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注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赏析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
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本词是苏轼 谪黄 州时 元丰五年(0 2年 ) 18 游蕲水清泉
寺而作……《 东坡志林 》 卷一 ‘ 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 黄外I
亦 日螺 师 店 , 买 田其 间 。 … 余作 歌 云 ”这 表 明 初 中 予 … ’ 收 录 的 苏 轼 的 《 溪 沙 ・ 下 兰 芽 短 浸 溪 》 是 《 坡 浣 山 就 东 志林》 一《 沙湖》 的“ 作歌 云” 那首歌 。 外 , 卷 游 中 余 的 此
黄 州 东 南三 十 里 为 沙 湖 . 亦 日螺 师店 。予 买 田其
上海辞书出版 社出版的 《 唐宋词 鉴赏辞典}9 7年版 18
第 7 0页 也 收 录 该 词 , 明 确 说 明 :《 坡 志 林 》 一 3 并 “东 卷 ‘ 州 东 南 三 十里 为沙 湖 。 … 余作 歌 云 。这 里所 指 的 黄 … ’ ‘ ’ 歌 即这 首 《 浣溪 沙 》 除 第 五 句 ‘ 前 ’ ‘ 看 ’ , , 门 作 君 外 其 余 文 字完 全 相 同 。 ” 既然 是 同 一 首 词 , 何 出 现 不 同 版 本 . 底 是 “ 为 到 君
就 是《 东坡 志林 》 的 “ 中 余作 歌 云 ” 那 首歌 。 的
△ ・





由郑 竹 青 等 主编 、 解放 军 出版 社 出版 的《 国 历代 中 诗歌 通 典 》 中 卷 ) 第 2 5 ( 2 4页 也收 录 了该 词 ,并 注 明 :
仄 仄平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 仄仄平平 。
注 释 说 明 文 章 出 自《 坡 志 林 》 一 ( 华 书 局 校 东 卷 中 本 ) 。 人 教 版初 中《 语文 》 八年 级 上 《 外 古 诗 词 背诵 》 课 第 2 5页 收 录 的苏 轼 的 《 溪 沙 ・ 2 浣 山下 兰 芽 短浸 溪 》 词 , 一 其文如下 :
注释说明该词出 自《 东坡 乐府 》 语文 出版社 初中 。
《 文 》 年 级 上册 第 15页 也收 录 该 词 , 了 “ 潇 ” 语 八 9 除 潇
变 为 “ 萧 ” , 余 字 词 与 人教 版 八 年 级 《 外 古 诗 词 萧 外 其 课
背诵》 均相 同 , 而且 也出自《 东坡 乐府》 并注明 了是上 ,
看 ” 是“ 前” ? 还 门 呢
间。 往相得疾 , 因 闻麻 桥 人 庞 安 常 善 医 而 聋 。 遂往 求 疗 。 常 虽 聋 , 颖悟 绝人 , 纸 画 字 , 不数 字 , 深 安 而 以 书 辄
了人 意 。 戏之 日 :余 以手 为 口 . 以眼 为 耳 。 一 时 余 “ 君 皆 异人 也 。疾 愈 . 之 同游 清 泉 寺 。 在 蕲 水 郭 门外 二 里 ” 与 寺
《 东坡志林》 一书所载为苏轼杂说史论 ,四库全书 《
总 目 》 为 “ 轼 随 手 所 记 。 非 著 作 , 无 书 名 。 后 以 盖 本 亦 其
人裒 而录之 , 命目《 泽》 而 于 轼 集者 不欲 以父 书 目 手 ; U
之, 题 目《 林> 。《 故 志 耳 ” 东坡 志 林 》 卷 本 较 权 威 的 有 一 宋 左 圭 《 川学 海 》 , 是现 在 通 行 的版 本 。 百 本 这 大 家 知道 ,东 坡 乐 府 》 宋 徽 宗 崇 宁 二 年 与 苏 轼 《 在 的 其 他 著 作 集 子 一起 被 禁 ,东 坡 乐 府 》 存 最 早 的版 《 今 本 是 元 延 祜七 年 f3 0年1 辰 南 阜 书堂 刻 本 。 12 叶 由 此可 知 ,东 坡 志林 》 录 更 早 , 该 更 贴近 苏轼 《 所 应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8 版 弄 清 楚 是 “ 看 ” 是 “ 9 8年 要 君 还 门
沙》 双调四十二字 , 前阕三 旬三平韵 , 后阕三句两平韵 ,

韵到底 。 其平仄要求是 :
仄 仄平 平仄仄平 , 平仄仄仄平平 。 平 平平仄 仄仄平平 。

前” “ 、潇潇 ” 还是 “ 萧萧” 我们首先 要知道这首词 是否 。
游 蕲 水 清泉 寺 , 临 兰溪 , 寺 溪水 西 流 。
原作。 出现“ 门前 ” 替代 “ 君看” 也许 是拓 印或 编撰过程 .
中 的 笔 误 , 许 是 后 人 有 意 改动 。 是 后 人 有 意 改动 , 也 若
山下 兰 芽短 浸 溪 . 问沙路 净 无 泥 。 潇暮 雨 子 规 松 潇
啼。
谁道 人 生无 再 少? 门前 流 水 尚能 西 ! 将 白发 唱 黄 休
鸡。
我 们 可 以揣 测 一 下 改 动 的 真 正 原 因 .看 看 改 得 是 否 恰
当。
从 语 法 上 讲 ,君 看 ” “ 前 ” 符 合 规 则 。 字 音 “ 与 门 都 但 平 仄 有 区别 ,东 坡 乐 府 》 元 代 收 录 。 代 时 “ ” 就 《 在 元 看 早 是 仄 声 字 了 . 推 测 改 动 者 可 能 认 为 “ ” 宋 代 是 仄 我 看 在 声 字 , 了 “ 溪 沙 ” 平 仄 要 求 才 改 换 的 。 牌 《 溪 为 浣 的 词 浣
许 , 王逸 少洗 笔 泉 , 有 水极 甘 , 临 兰 溪 , 水 西 流 。 下 溪 余 作歌 云 : 山下 兰 芽 短浸 溪 。 间 沙路 净无 泥 。 萧 暮 雨 “ 松 萧 子 规 啼 。 道 人 生 无 再 少 ? 看 流 水 尚能 西 , 将 白发 谁 君 休
唱 黄 鸡 是 日剧饮 而 归 ” … …
举I教参质 难 学考疑 I 大・问 ,
“ 君看” 还是“ 门前"
— —
苏轼 《 浣溪沙 ・ 山下 兰芽 短浸溪 》 句辨 正 词
画 夏峥 嵘
人教 版 高 中二 年级 《 文 》 选 修 ) 14页 收 录 了 语 ( 第 1 苏 轼 的 一篇 游 记 《 沙 湖 》 有 以 下 文 句 : 游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