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一)“以人为本”学生观(材料分析题)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材料分析考点: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人,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生犯错误,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材料分析考点:学生一时犯错误很正常,不代表学生不会改正,教师要原谅学生错误;学生一时成绩不好,不代表永远不好

正例:发现学生的问题,给予学生机会,帮助学生改正

反例:发现学生的问题,立刻处罚,不相信学生会进步、有所提高

P.S.写材料: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处于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正式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成为不同领域内各有所长、有所成就的人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与成人之间是存在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用自己的视角和观念思考和评价学生的想法和行为,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伤害学生的心灵。

材料分析考点:“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教师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充分地让每位学生得到个性发展。

P.S.写材料: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性。

正例:看到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正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反例:未能正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的处理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愿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个体存在独立性的人来看待,因势利导地去施加教育,推动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也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和享受特定的伦理权利,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P.S.写材料: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独立于老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性,是学习的主体,是责权的主体。正例:采纳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

反例:拒绝采纳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侮辱学生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A.教师角色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习)

首先,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方面——启发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材施教

育人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做人;学会合作

材料出现老师对学生学科加以指导、帮助

材料出现老师培养学生良好情绪、良好思想品德、人格养成方面、身体方面、心理方面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教师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

建设者——(从有到优)——改进现有的课程

开发者——(从无到有)——发新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评价课程

材料分析考点:这个老师对课程开发和建设有没有做出贡献,老师围绕课程建设或开发。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类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材料分析考点: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撰写研究论文

材料中出现老师看书、寻找材料,请教别的有经验的老师。老师在教育教学当中一定发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某老师课后收集材料。4.从教学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类的开放的老师

(不光是学校的教师,还是社会的教师)社会学校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材料分析考点: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

材料出现老师走出课堂,参与社区活动(社区教育、心理咨询、学生课业辅导)。材料中老师除了完成学校课程之外,还能服务社会,走进街道,家庭教育,对学生课业辅导。服务社区、街道。

B.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缺点和过错的学生,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学生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另外,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3.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和终身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艰苦的能力。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这种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材料中老师有没有与其他老师交流、沟通、帮助、探讨,相互之间的学习和借鉴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适应时代要求,每个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水平。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教师应该培植自我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后果,不断自我修正、调整和更新,加快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积极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深入研究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4.重视沟通,加强效与合作能力:教师之间的效与合作有多种形式。新课改提倡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经常主动更新观念,学习新知,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意识地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创造地进行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教师专业知识素养

1.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任教学科的知识

2.条件性知识:主要指教育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这类知识是用来支撑学科内容的本体性知识的,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