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儿童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皮亚杰认知发展的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的出现, 个体开始形成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形式运算的发展提供 了对各类问题进行推理和形成逻辑的能力。尽管这些问题 的解决在具体运算阶段可能已经得到了实现,但使用的方 法却明显不同。
(1)假设推理 (2)抽象思维 (3)系统思维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 贡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理解为一个
充满好奇的、积极主动的探索者,认为发展是有 阶段、有顺序的,他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了儿童 发展许多重要方面,揭示了儿童每一阶段的一些 显著的重要特征,许多方面无疑是正确的。
局限:
(1)皮亚杰可能低估了他所认为的前运算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 的思维能力,而高估了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
(2)皮亚杰提出形式运算出现于青春期早期,但近来研究表明能够 教具体思维者进行抽象推理,尽管这些影响是短暂的。皮亚杰提出认 知发展有四个阶段,但也可能认知发展还存在第五阶段。
同化就是把新感知的材料或经验纳入到已 有图式中从而理解新事物的过程。
3.顺应(accommodation):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经验的 过程。
4.平衡(equilibration):而不平衡是认知冲突的一种状 态。当个体的经验不能与预期相匹配时,它就会出现。
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已有的图式-同化-不平衡-顺应-平衡 -…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很大的发展,但 还不具备运算(operation)的性质,运算 在皮亚杰理论中是指一种可逆的心理表征。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许多局限:
(1) 自我中心(egocentrism):儿童只能够从自己的 角度理解事物,不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色中或不能明白 他人的感觉。
(2) 中心化(centralization):只注意物体或活动的 一方面,而且通常是那些具有感知优势的方面,而忽视了 其它方面。
儿童掌握守恒概念的顺序:数目守恒(6-7 岁)-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面积和 重量守恒(9-10岁)-体积守恒(12岁)。
数目守恒(6-7岁)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
皮亚杰设计的一个类包含问题。给儿童呈现16朵花,其中4朵是 蓝色的,12朵是黄色的。问儿童黄花多还是花多,前运算阶段的 儿童会回答“黄花更多”,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黄花和蓝花是包 含在花这个类别里面的。
介绍几种典型的守恒试验: 数守恒; 长度守恒; 液体质量守恒; 面积守恒; 体积守恒; 重量守恒。
(1929 )
下面是Piaget描述一个七岁儿童对类包含的 理解:
你呈现给幼儿一个打开的盒子,里面装有木 制的珠子。这幼儿知道它们都是木制的,因为他 抓起它们,触摸每一个,发现它是用木头做的, 大部分珠子是棕色的,一小部分是白色的,我们 提的问题很简单,它是:是棕色珠子多还是木头 珠子多?让我们设定A为棕色珠子,B为木珠子, 于是问题简化为B包含A。对于七岁以前年龄的儿 童,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于是我再一次问他:“是棕珠子多还是木珠 子多?”现在,很明显,幼儿开始理解这个问 题,知道确实有问题,这个问题不象他们开始 想的那么简单。
我看着他,看到他正努力地思索着,终于他 断定“但还是棕色珠子多;如果你拿走棕色珠 子,就只剩下两、三白珠子了。(1963 )
一、认知发展的机制
认知发展是一个在已有心理结构即图式的 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反 复,逐渐发展的过程。因此,要理解皮亚 杰认知发展理论就需要理解他提出的图式、 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the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1岁)
具体运算是一种和真实的、具体的物体相关的可 逆的心理活动。与前运算阶段相比,具体运算阶 段的儿童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具体的问题,即 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但 需要事物和直观形象的支持,不能够进行纯符号 运算。这一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物质守恒(7-8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A与B一样大小
向儿童呈现(Ⅱ)
B球变了
A
B
A
B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长度守恒(7-8岁)
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 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重量守恒(9-10岁)
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A更重” (不守恒)
“一样重” (守恒)
体积守恒(12-13岁)
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
的体积不变
(4)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物体的共同 特征归入不同类别的过程。
(5)序列化(seriation) :是指能够根据大小、 体积、重量或其它的一些特性对一系列要素进行 心理上排序。
(6)推断事实(inferred reality):透过表面 现象对于事物真实意义的推断和理解。
认知不平衡(cognitive disequilibrium)
(二) 平衡
对皮亚杰而言,平衡是指个体试图保持其认知 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是隐藏于个 体发展背后的动力。没有平衡就没有发展,平衡不 是静态而是动态的,平衡是不断发展的,一个较低 水平的平衡,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渡到 较高水平的平衡。也就是说,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 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这样不断发展的 平衡—不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认 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
面积守恒(8-9岁)
基本原理:不管图形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1)去中心化(decentering):能够考虑事物的 多个感知特征,得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2)可逆性(reversibility):运算思维的基 本特征,指能够改变思维的方向,使其回到出发 点。
(3)守恒(conservation):当物体的外观在某 些表面上发生变化时,仍能够认识到物体的本质 没有发生变化。
直觉性
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 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 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 化的过程。
泛灵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 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自我投射
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 象
现象学因果关系
指若两件事情连续发生,儿童会认为 第一件事情是引起第二件事情的原因。
(3) 不能逆运算(inability to reverse operation): 不能够改变思维的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使其回到出发点。
(4) 泛灵论 (animism):把生命特征赋予无生 命的物体。
(5) 转换推理 (transductive reasoning) :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形式。 “我没睡午觉,因此这不是下午。”
“我们用什么作梦?” ——“我不知道。”
“用手吗?……什么都不用?”
——“是什么都不用。”
“你在床上作梦时,梦在什么地方?”
——“在我床上,在被子底下。我真的不知道。 说不定在我肚子里(!)那么骨头一定在那里, 所以我才看不见它”
“梦在你脑袋里吗?”
——“是我在梦里,而不是它在我脑袋里(!) 你作梦时,你不知道你是在床上。你知道你在走。 你是在梦里,你是在床上,但你不知道你是在那 里。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临床访谈法
从 Piaget 的 著 作 中 的 两 段 摘 录 , 可 以 看 到 Piaget应用临床谈话法,追踪一个幼儿的认知 推理。在第一段中Piaget探究一个五岁的儿童 对梦的理解。
“梦是从哪儿来的?” ——“我想你睡的很香所以作梦”
“它们是来自我们自己还是来自外面?” ——“从外面”
幼儿说道所有珠子都是木头的,说大部分是棕 色的,小部分是白的。但如果你问他是棕色棕子多还 是木珠子多,他立刻回答:“棕色珠子多因为只有两、 三个白珠子。”于是你说:“听着,这不是我所问的。 我不想知道是棕色珠子多还是白珠子多,我是想知道 是棕珠子多还是木珠子多?”同时,为了使问题更简 单,我拿一个盒子放在装珠子的盒子边,问道:“如 果我把木珠子放在旁边那个盒子里,这个盒子里还剩 几个?”幼儿回答:“没有,没一个剩下,因为它们 都是木头的。”于是我说:“如果我拿棕色珠子放在 那个盒子里,这个盒子里还剩几个?”幼儿回答: “当然剩两、三个白珠子了。”显然,现在他理解这 问题了,事实是所有的珠子都是木头的,其中有些珠 子不是棕色的。
自我中心言语
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 点出发来说话。 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
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 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 的思维、动作。 集体独白: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 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 不相干。
皮亚杰的三山问题。
每座山的颜色和山 顶都是不同的。一 座山上有红色的十 字架,另一座山上 有一个小房子,第 三座山山顶上有一 个“雪帽”。前运 算阶段的儿童是自 我中心的,他们不 能说出在娃娃眼里 的三座山是什么样 子,只能说出从自 己这个角度看到的 三座山的画面。
皮亚杰:智慧的本质是适应
二、认知发展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12-15岁 7-12岁 2-7岁 0-2岁
(一)感觉运动阶段(0-2岁)
依赖感觉与运动来认识事物。 本能性的反射发展到目的性的活动。 出现客体永恒性(object permanence):即婴儿能意识到即
自我中心
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 点缺乏理解。
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 事物和他人的立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集 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这种自 我中心不仅表现在儿童的言语中、表象中、逻辑 中,而且在儿童中的外部行为也比比皆是。
不可逆性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 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 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
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 准备放入水中
上升到一样的高度。
A
B
A
B
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 低于A杯?
“高一些”或“低一些” (不守恒)
“一样高” (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 (11岁- )
1.图式(schema):表示一种认知结构或者 心理结构,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 。
2.同化(assimilation)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适应
(adaptation),而适应的是通过同化 (assimilation)与顺应(accommodation) 来调整图式以对环境做出反应。
使物体从眼前消失,但它们仍然存在。 延迟模仿:榜样离开,间隔一段时间如隔天后,表现出榜样
的行为。
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the preoperational stage,2-7 岁):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比感觉运动阶段更加符号 化、象征化。与感知运动阶段相比,本阶段儿童 的思维并不是通过动作或行动来进行,而是通过 符号和表象表征进行的,即儿童能够使用心理符 号去重建或再现以前或当前的经历,但还不具有 运算思维的能力。
第十一章儿童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主讲人: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Piaget.J)是瑞 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 家,于20世纪60年代 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 皮亚杰,瑞士人,他的认知理论是发展 理论中最重要、最详尽和最有争议的理 论。1907年,他发表在杂志上的第一篇文 章时年仅10岁。4年后他又发表了一些关 于软体动物的文章。这使他萌发了在日 内瓦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软体动物的部 门供职的愿望,但是博物馆主任知道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