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简答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二、简答题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23 《诗词曲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3 《诗词曲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3《诗词曲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找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边塞风光的,写出了边塞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写景的句子:前十句。

开头两句,突出了边塞的气候特征: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

一个“即”字,表明这里与内地相比,冬天来得格外早。

接着,诗人将北风看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何等新奇,格调多么豪迈! 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下面两句诗仍追逐着雪花来写,不过情景一转,由户外写到室内。

雪花飘进珠帘,沾湿罗帷,轻柔而浪漫,还真有几分梨花的神韵。

但“狐裘不暖锦衾薄”的严酷现实也提醒人们,寒冷在考验人们的毅力和耐心。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是从军旅生活方面写天气的寒冷。

将军不能弯弓,不能披战衣,怎么带兵打仗呢?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类显得这样的无助和无奈。

展现出边塞奇寒、艰苦的环境特点。

二、《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结合全诗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示例:这两句直抒胸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抒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参考答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心中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四、《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

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参考答案:改写《十五从军征》秋天已经接近尾声了,连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也已凋落。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简答题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1、答: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诗词曲五首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诗词曲五首  (含答案)

课时作业(二十三)[23诗词曲五首]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松柏冢.()累累(2)狐裘.()不暖锦衾.()薄(3)山河破碎风飘絮.()(4)兔从狗窦.()入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知饴.阿谁(同“贻”,送给)B.瀚海阑干..百丈冰(纵横交错的样子)C.干戈..寥落四周星(代指战争)D.坐断..东南战未休(坚持)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语句描写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一个“聚”字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一个“怒”字将黄河拟人化,写出了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让读者耳边不禁回响起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该句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巧妙地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处境和心情,可谓史上之绝唱!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借古讽今,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4.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刻画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表达其悲痛之情的句子是:,。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喻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成为咏雪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地表明词人渴望恢复中原、回归故土的句子是:?。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两句,表现出了诗人的坚贞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6)《过零丁洋》中的“,”两句,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国势衰微,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5.学完本课后,班级拟开展“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作品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八十始.得归。

(始:才)B.中庭..生旅谷。

(中庭:院子里)C.羹饭一时..熟。

(一时:一会儿)D.不知饴.阿谁。

(饴:留下)2.下列诗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B.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庭院的中间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

C.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做菜羹。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沾湿了我的衣襟。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B.“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说明老兵的家曾经是如此的充满生机。

C.“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反映了老兵孤独凄凉的心境。

D.这首诗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的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节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取喻新,设想奇;同时“千树万树”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尽渲染雪之大。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运用夸张的手法,其中“愁”字隐约对离别做了暗示。

C.“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以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的样子象征将士们威武不屈的形象。

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了互文的手法。

2.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中的“忽如”一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诗人看到雪景时的惊异神情。

B.这首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有致的节奏旋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阅读理解题背诵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阅读理解题背诵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阅读理解题背诵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阅读理解题背诵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目录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过零丁洋/XXX山坡羊·潼关怀古/XXX《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XXX?”“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XXX。

中庭生旅谷,XXX。

XXX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XXX。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多年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

2.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答:十5、八十。

3.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答: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XXX。

4.“十五”“八十”是____的伎俩,这样写的目标是什么?答:夸张,露出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真个不公道。

5.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兔从……葵。

”6.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答: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XXX,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7.“兔从狗窦入,雉从XXX。

中庭生旅谷,XXX”描绘了一幅如何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分)走抵家门前瞥见野兔从狗洞里收支,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1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由远及近地描写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

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分)“十五”与“八十”相对照,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

说明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歌的主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XXX北风卷地/白草折,XXX/即飞雪。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精选练习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精选练习附答案解析)

诗词曲五首(附答案解析)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踌.躇(chóu)瀚.海(hàn)冷难着.(zháo)B.松柏.(bǎi)羌.笛(qiāng)寥.落(liǎo)C.狗窦.(dòu)风掣.(chè)飘絮.(xù)D.狐裘.(qiú)兜鍪.(móu)羹.饭(gěng)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中庭生旅谷..(野生的谷子)B.辛苦遭逢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C.何处望神州..(指中国大地)D.望西都..(指长安)3.根据要求填空。

(1)《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极度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

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_____,_____”。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及不尽愁绪与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

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坚持抗战的句子是“_____,_____”。

点明该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

(4)《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_____,_____”。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气势雄伟,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英雄是人类历史天空的璀灿星辰,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中华民族起起伏伏,低潮时有慷慨悲壮之士力挽民族危亡,振兴时有英雄豪杰人物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3课《诗词曲五首》各首同步达标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3课《诗词曲五首》各首同步达标练习(含答案)

《诗词曲五首》各首同步达标练习十五从军征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冢.()窦.()雉.()舂.()羹.()饴.()2.《十五从军征》节选自,由代所编。

被称为“乐府双璧”(又名长篇叙事诗双璧)的两篇是为与。

3.默写。

(1),雉从梁上飞。

(2)舂谷持作饭,。

(3)诗中极言从军之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描写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景象的诗句是,。

,。

二、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问题。

4.对《十五从军征》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五从军征》描写了一个服役六十五年的老兵回乡后无家可归、满目惨况的悲惨遭遇。

B.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人的凄凉;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C.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D.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5.作者返乡的经历如何?情感有何变化?请结合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6.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7.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积累运用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是代诗人。

他与高适并称为,同为派的代表。

诗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写。

2.默写。

(1)散入珠帘湿罗幕,。

(2)纷纷暮雪下辕门,。

(3)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4)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以下问题。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中“忽如”二字用得巧妙,不禁写出了大雪来得急骤,而且表现出诗人的心情。

4.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暗示归途艰险,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春花喻冬雪,展现了边塞雄奇瑰丽的景象。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诗人驻足远望的情形。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诗词曲五首赏析试题《十五从军征》练习题及答案1.按要求填空。

(1)本诗选自《》,“乐府”原是————的名称,后人把————也称作“乐府”。

(2)本诗中表现从征历时之久的诗句是————;描写久经征战的士兵归来时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是————;暗示老人孤苦哭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2.本文主人公家里还有哪些人?(用原文回答)3.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4.诗歌的主题在于表现————————————————————————————。

5.给本文再设一个问题,并给予回答。

(不能与上面的问题重复)6.战争是残酷的,可对于日益猖狂的台独势力,我国在提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冒着战争的危险,声称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参考答案:1、(1)《乐府诗集》,音乐机关,乐府机关所采用的配乐的诗(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2、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3、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能通过路人说出的哀景来写出哀情,环境描写写出了家中的荒凉景象,动作神态描写写出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而又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或:多侧面地分步骤地传达出主人公凄凉悲伤的感情不断加深的过程)。

4、封建社会的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劳动人民身受其害,以及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意思对即可)5、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手法、句子的赏析、表达方式等任何一个角度去设题。

6、当今台独势力猖獗,如果台独分子关掉和平的大门而恣意迈开台独实质性的步伐的话,我们也只有采用正义的战争去维护领土的完整去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全诗以写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景,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2.赏析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课《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含各首赏析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课《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含各首赏析及答案)

《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冢.(zhǒng) 舂.谷(chuī) 羹.饭(gēng) 罗幕.(mù)B.狐裘.(qiú) 瀚.海(hàn) 阑.干(lán) 羌.笛(qiāng)C.掣.(zhì) 辕.门(yuán) 都.护(dū) 难着.(zhuó)D.兜鍪.(móu) 寥.落(liáo) 踌躇.(chú) 宫阙.(qu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知饴.阿谁(同“贻”,送给)B.将军角弓不得控.(控制)C.坐断..东南战未休(占据)D.望西都,意踌躇..(迟疑不决。

这里形容心潮起伏)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D.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4.名句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兵役极度不合理的句子是: ,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和不尽愁绪的句子是: ? 。

(4)《过零丁洋》中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忠心报国的崇高气节的名句是: ? 。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 。

(6)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 , ”两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景,并巧妙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之情。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问题。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人教部编版九下全册古诗词简答题

人教部编版九下全册古诗词简答题

部编版语文九年下全册古诗词简答题及答案班级:姓名:目录: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五、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六、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七、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八、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23.诗词曲五首九、十五从军征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十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十二、过零丁洋/文天祥十三、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十四、南安军/文天祥十五、别云间/夏完淳十六、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十七、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习题】简答题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3 《诗词曲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找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边塞风光的,写出了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前两句中,“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见雪。

“白草折”显出风来势猛。

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

“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生动地写出了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后两句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

以春景写冬景,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忽如”二字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之态,而且再次传达出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浪漫色彩。

二、《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结合全诗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

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参考答案: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四、《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

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参考答案:改写《十五从军征》秋天已经接近尾声了,连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也已凋落。

统编版九下全册古诗词简答题及答案

统编版九下全册古诗词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下全册古诗词简答题及答案班级:姓名:目录: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五、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六、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七、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八、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23.诗词曲五首九、十五从军征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十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十二、过零丁洋/文天祥十三、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十四、南安军/文天祥十五、别云间/夏完淳十六、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十七、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习题】简答题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3、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了互文的手法,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不平。

4、这首词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答:①“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的。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

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

——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诗词曲五首》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23.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习题】
简答题:
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1、答: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

孤苦无依、内心哀伤;春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
答: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难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而“采葵持作羹”“不知饴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灯;尤其是“出门东向看”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极,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习题】
简答题:
1、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答:①八月飞雪苦寒图②军营饯别奇寒图③东门惜别惆怅图④别后雪地思乡图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整句有什么妙处?答:“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

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暖意和生机。

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3、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答: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手法上,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4、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试描述一下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答: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山路盘旋,大雪纷飞,诗人向友人招手,友人的身影越来越小,诗人的手还停留在空中。

已看不见友人身影,只看到雪地上留下一串串马蹄的足迹。

5、这既然是一首送别诗,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咏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

在边地奇异雄伟
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习题】
简答题:
1、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答: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2.“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兜鍪”代指士兵。

“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此处用“兜鍪”代指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带着头盔的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孙权统帅着这些士兵,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3.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

结合全词对该特点做简要分析。

3、答:开头两句“何处望神州”,以问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千古兴亡多少事”,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天下英雄谁敌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

通过这些问句,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4、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中的人物形象。

答: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永不屈服,何等英雄气概!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习题】
简答题: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答: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

“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

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请从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领联:以“风飘絮”“雨打萍”为喻,形象地抒写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

颈联: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国家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习题】
简答题:
1、仔细品味“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说说“聚”“怒”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答:“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

“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

2、“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答:写作者远望长安,往日辉煌的西都,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哀伤感之情。

3、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
答: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连,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