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PPT课件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328c47a8114431b90dd899.png)
机
丰藏 收民
羊 毛 喜 获 语开 新朗 闻老 和人 歌喜 曲听 藏
材料:
表一:
年份 地区
全区国内 人 均 生产总值 GDP
说明
2005 内
年
蒙
古
3822.8亿元 15210元
“十五”期间,国内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6.6%,超过全国平 均水平。
2006 西
年
藏
290.05亿元
二、平等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
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
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
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
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 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 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 原则。
2435元
(农牧民纯 收入)
前两项分别增长 13.4%,17.2%,创 20年来增长幅度新高
“手拉手”互助活动
“手拉手”互助活动是 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 工委发起的,以城市和 农村、富裕地区和贫困 地区、健康的和有残疾 的,以及不同民族的少 年儿童互相结对、互助 互学、共受教益的一项 实践教育活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材料: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 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 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 用。今后,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这一制度在国家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九上道德与法治第7课必考知识点梳理
![九上道德与法治第7课必考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b32ee622b160b4e767fcf98.png)
九上道德与法治第7课必考知识点梳理九上道德与法治第7课必考知识点梳理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一、促进民族团结1.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2.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4.民族平等的内涵和法律依据。
(1)内涵: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2)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5.为什么要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2)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3)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6.党和国家为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1)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华民族大家庭说课稿
![中华民族大家庭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ec45f4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8.png)
中华民族大家庭说课稿今天执教的这一课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国家领域——热爱祖国与民族团结主题——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说一说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
一、依托新课程标准,深度解读教材。
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应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那么核心素养就是课程育人价值的总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道德与法治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这五个核心素养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正是核心素养内涵中的政治认同范畴,是政治认同中的第三条“家国情怀”,着重培育学生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此过程中落实对学生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培育。
《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目的是了解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运用信息,理解并认识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各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三个板块相互联系。
第一个板块从总体上明确了民族关系,即56个民族是一家。
第二个板块与第三个板块分别从认知和行动两个层面说明了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的意义,进一步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
根据教材提供的教学建议,我将第一二个板块内容整合作为一课时,正是我今天的教学内容。
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https://img.taocdn.com/s3/m/255b8b82a0116c175f0e4895.png)
共同进步
我国为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发展采取的措施 青少年应维护民族团结
一、兄弟姐妹
1、 中华族。
2、我国的民族自治区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至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干部队 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全区各级党政领导班 子成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占到40.3%
请思考: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材料二: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的代表中,少数民 族代表所占比例都超过 了其人口所占的比例。 如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 少数民族代表415名,占 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 13.91%,而55个少数民 族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 的8.48%。 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在投票
2、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国家制定和采取 了哪些方针政策、措施?或我国是如何保证少数民族同 胞权利的?(参考教材第P61第一段大字、P66页第一 段文字)
(1)方针政策: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大力培养和使用 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使少数民族在政治 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 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各 民族的文化,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具体措施:①修建青藏铁路、成 昆铁路; ②东部沿海各省市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给予西部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援助。孔繁森是其中优秀代表之一;③大学 生到西部义务支教;④汶川地震、玉树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 难发生后,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给予了无私的援助,使灾区从 “悲壮”走向“豪迈”。
P6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课件 教科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课件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9ad4bf998fcc22bdd10d08.png)
回 族
开 斋 节
清真寺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壮族
壮锦
“兄弟姐妹猜猜看”
满族 主要聚居在辽宁省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
朝 鲜 族
象帽舞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南部
傣 族
泼 水 节
︵ 傣 历 新 年
苗族 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东南部
风花雪月
芦笙舞
彝族 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
火把节
(农历6月24)
兄弟姐妹连连看:
习惯吃牛羊肉,忌讳猪肉 习惯吃肉和奶制品,喜欢 喝奶茶酥油茶的少数民族 习惯吃抓饭的少数民族
习惯吃打糕、泡菜的民族 习惯用竹筒做米饭的民族
傣族
维吾尔族 藏族 蒙古族 朝鲜族 回族、维吾尔族
兄弟姐妹连连看:
火把节 泼水节 那达慕 开斋节 雪顿节
傣族 蒙古族 藏族 彝族 回族、维吾尔族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中华民族大家庭
(一)兄弟姐妹• 我国有5个民族 • 55个少数民族:1.宗教信仰 2.风俗习惯 3.语言文字
1956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共34张PPT)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34e7ceaeaad1f347933f02.png)
2018年教科版 九年级下 册 道德与法治 第三单元 在同一片土地上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56个民族各具特色; 2、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3、了解党和家为了各民族的平 等权利制定的方针政策。(难点)
教学目标:
一、兄弟姐妹是一家
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 互依存、交流融合、 休 戚与共,形成了统一稳 固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1)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状况,是衡量少数民族发展 进步的重要标志。 (2)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都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
队伍建设作为保障民族平等、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
展的关键。
为了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国家采取了 哪些措施?
(1)专门创办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民族 院校。
(2)在内地部分高校和中学举办了少数 民族预科班和各类民族班,对提高少数民 族的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1)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平等团结是我国 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 内容。 (2)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 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 重要保障。 (3)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
为什么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1)新中国成 立以来,国家 新建了一批重 点基础设施项 目,极大地改 善了民族地区 交通、通信等 基础设施的状 况。
(2)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现代工业是支持少数民族 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如内蒙古包头钢铁基 地、新疆克拉玛依油 田、云南个旧锡业公 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教科版思品八年级下册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x
![教科版思品八年级下册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e1d460fa51e79b8969022603.png)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 56 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要自觉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3、了解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能力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是经过几千年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而逐步形成的。
2、懂得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3、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教案★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兄弟姐妹”教学设计案例★课后作业:完成配套练习★板书设计:一:兄弟姐妹1、中华民族是由 56 个民族共同组成2、说说你知道的民族★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平等尊重”教学设计案例★课后作业: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一、国家制定和实施了那些保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民族区域自制的提出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权自治区设立时间少数民族文化二、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的体现三、如何维护民族团结★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教学设计案例★课后作业:完成配套练习★板书设计:一、各民族团结互助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国家的稳定的繁荣2、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文成公主入藏二、历史上各民族团结的见证金城公主入藏昭君出塞三、新中国建立后,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制定的政策和措施1、国家陆续建设了青藏公路、成昆铁路、青藏铁路2、选派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3、用法律确认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课后反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上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上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8a9ca4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01.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上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上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们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容易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关系,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知道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知道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3.案例分析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 课件(共47张PPT)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 课件(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c056f950e2524de4187e07.png)
蒙古族
聚集地—内蒙古自治区。 人口—约有600万
“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服饰舞蹈
蒙古族传统习俗---烤全羊
游牧在南起长城、北抵大漠、东达兴 安岭、西越贺兰山的广袤大地上; • 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穿长袍, 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 冬季穿皮袍、棉袍。 • 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 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 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 “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 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
我国的藏族人口有600 多万,主要分布在西藏自 治区,以及青海省的玉树、海南、黄南、海北、 果洛五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 治州等。
布 达 拉 宫
藏族
藏族
藏族的饮食主 要是糌粑、肉 食和奶制品, 不吃奇蹄类兽 肉,大部分地 区还有不吃飞 禽和鱼的习惯
1.为什么说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 你了解多少?
图3–1
草原上的蒙古族青年
蒙古族
图3–2
蒙古族摔跤
“蒙古”,意为“永恒之火”。我国蒙古族现有人口约 600 万,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 治区。 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我 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蒙古族 被称为“草原骄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进程中,蒙古族在 历史、文学、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为丰富和发展中华 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开拓和保卫边疆方面也功不可没。
壮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现有人口约 1700 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和 四川等地区。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壮族人口 1400 多万,占全国壮族人口的 80%以上。 壮族是最早栽培和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 发达。壮锦是壮族传统的工艺美术织品, 质地精良, 花纹图案鲜艳夺目,闻名全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上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上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6b281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8.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上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民族知识,对我国各民族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较模糊,容易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问题,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使学生认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尊重各民族差异。
3.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问题,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环节,准备好教学用具。
3.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等方面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
如:过节日、饮食习惯、服饰特点等。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大家庭》](https://img.taocdn.com/s3/m/0b1d50d2f61fb7360a4c6504.png)
回族
聚集地—北起黑龙江,南到海南岛,西起帕米尔高原, 东至东海之滨。人口—约有981.6万
壮族
人口—约有1800万
聚集地—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和四川等省区。
纳西族
聚集地—丽江地区。
人口—约有30.8万
高山族
聚集地—台湾省原住少数民族 人口—约有38万
1、我国各民族人口比例 和分布特点
人口比例:在56个民族中,汉 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 91.59%.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相互杂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平等尊重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 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 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 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 共同繁荣的原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 文字。 ④宣传、拥护党的民族政策,同破坏民族团 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做斗争。 ⑤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 族团结的事不做,以实际行动为维护民族团 结做贡献。
本课小结: 兄弟姐妹
我国有56个民族 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7个主要少数民族的情况和特点
中 我国法律维护各民族平等的权利 华 第 民 平等尊重 我国维护民族平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 七族 的方针和政策 民族干部 课大 家 尊重各民族文化 庭 各民族的团结互助的重要意义 团结互助, 我国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 共同进步
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大家庭](https://img.taocdn.com/s3/m/b27d0dd2b14e852458fb57b0.png)
民族区域自治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兄弟姐妹平等尊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 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 助的关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 • • • • • (1)维吾尔族 A、《乌苏里船歌》 (2)藏族 B、《北京的金山上》 (3)彝族 C、《八角飘香》 (4)傣族 D、《阿里山的姑娘》 (5)壮族 E、《七月的火把节》 (6)赫哲族 F、《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7)蒙古族 G、《达坂城的姑娘》 (8)高山族 H、《金孔雀轻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 大家庭。56个民族具有不同的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甚至有的 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56 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共同属于 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
56个兄弟姐妹(1)
56个兄弟姐妹(2)
56个兄弟姐妹(3)
做一做:在我国的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
回族、壮族的人口数和居住地
• 维吾尔族:”维吾尔“意为”团结“或”联合“,约有 839.9万人,居住在新疆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库尔勒、 伊犁和湖南的桃源、常德。 • 藏族:有541.6万多人,居住在西藏、青海的玉树、海南、 黄南、海北、果洛、海西、四川的甘孜、阿坝、甘肃的甘 南和云南的迪庆。 • 蒙古族:”蒙古“意为”永恒之火“,约581.3万人,居 住在内蒙古。 • 回族:有981.6万人,居住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 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 • 壮族:达1800万人,居住在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 南、四川。
• (1)G、(2)B、(3)E、(4)H、(5)C、(6)A、(7)F、(8)D
【教学设计】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设计】中华民族大家庭](https://img.taocdn.com/s3/m/ec2c7c6450e2524de5187ef4.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课题: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民族分布特点,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各民族习俗,在地图上找出主要民族的分布地区等方法引导得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民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准备课件、备课、挂图等。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我国民族组成,民族分布特点,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理解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教学过程:一、问题引领、预习反馈1.新课导入: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音乐带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刚才上我们欣赏了歌唱家宋祖英带来的《爱我中华》,思考一下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生: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
生: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
师:咱们班同学都是哪个民族的?生:汉族。
师:咱们把除了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什么?生:少数民族。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2.问题出示:(1)、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个民族?(2)、我国最大的、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民族呢?(3)、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什么民族?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环节一: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https://img.taocdn.com/s3/m/d5eeccd728ea81c758f57869.png)
请你列举对中国的统一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 秦始皇,汉武帝,忽必烈, 康熙,毛泽东。
统一对国家和社会有什么作用? 答:使国家稳定,人民生活安康,有 利于社会进步。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 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江泽民
蒙回藏维苗,土满 彝记牢。 壮族人最多,珞巴 人最少。 散居各地这,惟独 数回族。 民族种类多,云南 独占鳌。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了六国和包括今天广西、云南等在内的广大 少数民族地区。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今天新疆各族人 民在内的疆域宽广的国家。秦汉是我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 期。隋唐结束了割据局面,是我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元朝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明清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得到巩固的重要时期。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出现了三次民族大融 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伟大的祖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
民谣
中华民族是一家,平等团结举世夸. 五十六个亲兄弟,神州大地把根扎. 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百万有十八. 大杂居,小聚居,多在边疆安好家. 汉族兄弟人最多,各族共进建中华.
我国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族? 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哪些?
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的分布 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在边 疆地区,汉族多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 我国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 东北等边疆地区。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 居”。虽然我国各民族相对集中分布,但 从人口普查的情况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县 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例如上海市虽 然以汉族为主,但是也有37个少数民族的 居民。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为各族人民互相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 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华民族大家庭PPT课件
![中华民族大家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62ed3f6294dd88d1d26b80.png)
维吾尔族 藏族 蒙古族
习惯吃打糕、冷面和泡菜 的少数民族
习惯嚼槟榔的少数民族
习惯用竹筒做米饭的民族
朝鲜族 黎族、京族 回族、维吾尔族
.
20
➢火把节 ➢泼水节 ➢那达慕 ➢开斋节 ➢雪顿节
傣族 蒙古族 藏族 彝族、白族、纳西族 回族、维吾尔族
.
21
二、平等尊重
交流:
1、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哪些保障各民族 的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措施?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3、尊重各民族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类别
援疆干部 援藏干部
批次
4 5
总人数 1739 2892
思考:国家为什么要采取这一系列的政策?
.
34
环节三:喜看少数民族地区新变化 科 技 油 菜 试 验 田
房在 里属 学于 习自 电己 脑的
机
.
丰藏 收民
羊 毛 喜 获
语开 新朗 闻老 和人 歌喜 曲听
藏
35
环节四:
“手拉手”互助活动
“手拉手”互助活动 是由共青团中央、全国 少工委发起的,以城市 和农村、富裕地区和贫 困地区、健康的和有残 疾的,以及不同民族的 少年儿童互相结对、互 助互学、共受教益的一 项实践教育活动。
纳
西
族
文
.
字 17
纳西族民居
.
18
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原住少数民族的统称,约 有38万人,主要居住在台湾省,其余散居 在福建、浙江、上海、北京、湖北等地。
.
19
请将有关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习惯和对应的民族连线
习惯吃牛羊肉,忌讳猪肉、 猪油
傣族
习惯吃肉和奶制品,喜欢 喝奶茶酥油茶的少数民族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兄弟姐妹PPT课件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兄弟姐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d3a290aaea998fcc220ec4.png)
情系故乡
在我们古蔺这片土地上,有 哪些兄弟民族呢?
你知道古蔺有哪些苗族乡吗? 你知道他们有哪些风俗习惯吗?
请你记住
古蔺县有箭竹苗族乡、 大寨苗族乡和马嘶苗 族乡。
踩山节:是苗族同胞的传
统节日,每年正月十三至十 五,川黔相邻地区的苗族同胞
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宝佤山,连续三日在山上喝 酒、吃肉、唱歌、跳舞,而苗族青年男女便在 此时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以交换腰带定情,约 定自己的终身伴侣,因此“踩山节”也可以说 是
侗族 彝族
dòng yí
傣族 羌族 佤族
dǎi qiāng
wǎ
柯尔克孜族 kē ěr kè zī
达斡尔族 dá wò ěr 傈僳族 lìsù
请你说出下列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域(省)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和贵州等地
蒙古族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回族 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青海以及河 南、河北等地 维吾尔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和湖南
A.他喜欢傣族所有的生活方式 B.这是傣族的风俗习惯 C.入乡随俗不得已而为之 D.违反了民族团结原则
维
吾
蒙
尔
古
族
族
藏族
傣族
纳 西 族
羌族
彝
瑶族
族
盛装
壮
苗
族
族
布 依 族
白 族
仫
布
佬
朗
族
族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2、请看下面的图片,他们分别代表我国的( B)
A.维吾尔族、藏族、回族、蒙古族 B.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藏族 C.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藏族 D.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
07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
![07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https://img.taocdn.com/s3/m/02f9340f90c69ec3d5bb754a.png)
教学重点
“维吾尔族”、“藏族”和“高山族”。各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意义。
教学难点
“纳西族”和“高山族”。
教学方法
导学法
教具
多媒体
导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音乐欣赏
青藏铁路刚通车,是社会的热点新闻。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教学环节二:播放《公仆赞》,体会和重温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的先进事迹
1.教师:国家不仅在帮助西部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如通过东西部的交流以及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帮助西部地区的发展。孔繁森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典型代表。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孔繁森其人其事。(展示反映孔繁森援藏中的事迹的照片资料或者是电影片段)
这一部分是学生不了解的,因此应该以教师讲授为主。可以通过背景材料的学习,了解坚持民族平等、互相尊重是我党一贯的主张
教学环节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教师: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法的规定,各少数民族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享有当家做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这些规定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以竞赛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知识容量更大。学生的参与率也能提高。
注意了解和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民族习惯有利于民族团结。
教学环节三: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第二项竞赛:合作探究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结构
我国有56个民族
兄弟姐妹 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中
7个主要少数民族的情况和特点
华
第民 七族
平等尊重
课大
家
我国法律维护各民族平等的权利
我国维护民族平等 的方针和政策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 民族干部
庭
尊重各民族文化
各民族的团结互助的重要意义
团结互助, 我国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
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
原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环节二: 党的民族政策
“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 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积极培养、选拔少 数民族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 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准备】
1. 查找各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如民族的名称,人口 及分布,传统节日,饮食习惯,风俗习惯,民族建筑等 民族特色的资料。
2. 查找历史上和现在促进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的典型事例。
3.查找西藏、新疆、内蒙古等自治区成立以来所取得 的成就的相关资料。
4.了解《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关于民族平 等与尊重的有关条款,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 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学情分析】
由于现代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很多学生会唱不同 民族的歌曲、会跳不同民族的舞蹈。学生通过各民族 的音乐和舞蹈,能够了解一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 信仰等。但是,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政策 和新型民族关系等相关内容了解比较少。同时到了八 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 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明显发 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情况,国家 的民族政策,懂得各民族友好相处的意义,是很有必 要的。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环节二: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结合课前的准备进行 知识大比拼,看哪个小组知道民族知识多。老 师在课件上出示与民族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说 出民族的名称、人口及分布、传统节日、饮食 习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建筑等民族 特点,或者表演该民族的歌曲或简单舞蹈。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二、平等尊重
环节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
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
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
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
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 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一项基 本民族政策,作为初中学生对国家的这一政策在生活中接触 并不是太多,也不太了解。因此,对于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这 一基本政治制度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3.主要理论观点: (1)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我国保障各民族权利平等的方针和政策: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尊 重各民族文化。 (3)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自宁 治夏 区回
族
广西壮族 自治区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环节二: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结合课前的准备进行 知识大比拼,看哪个小组知道民族知识多。老 师在课件上出示与民族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说 出民族的名称、人口及分布、传统节日、饮食 习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建筑等民族 特点,或者表演该民族的歌曲或简单舞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 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 大的作用。今后,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这一 制度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单元 在同一片土地上
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在同一片土地上
中华民族大家庭
兄
重平 步团
弟
等
结
姐
尊
互
妹
助Leabharlann ,共同进
共同的愿望
一
和
国
平
两
统
制
一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依据】
三.4.6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靠各族人民 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共同进步 我国为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发展采取的措施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青少年应维护民族团结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等尊重”,“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平等尊重,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基本原则,各民族平等尊重、团结互助,有利于促进各民族 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只有让学生 深刻理解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重要性,才能使学生以实 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环节三:国家政策经纬
交流:国家为维护各民族的平等尊重 采取了哪些措施?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尊重各民族文化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材料: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5. 了解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建设的 相关资料。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欣赏《爱我中华》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一、兄弟姐妹 环节一: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
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找一找在哪儿,分别主要聚居着哪些兄 弟民族?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各民族文化、风俗 习惯,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制度,以自 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团结。
能力:培养与其他民族成员友好交往的能力。
知识: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各具特色;知道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昌盛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 业,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