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十三、现代诗三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欣赏、背诵名家诗歌,感受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深刻含义。
2.品味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
3.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象征、比喻、反复等手法,把握其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布置预习
1.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艾青、罗洛、刘湛秋以及他们的作品。
2.印发三篇诗歌创作的有关时代背景,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朗读诗歌,初步感悟诗歌内容。
检查预习
1.给画线字注音
兀立()山崖()蔷薇()()敦厚()契机()
2.释词
兀立:直立
姹紫嫣红:形容各种好看的花。这里形容各种色彩非常美丽。
契机:指食物转化的关键。
导入新课
生命就像一棵树,注定要承受许多风风雨雨。当你身处逆境或遭受挫折时,总觉得被世人遗忘在孤独的角落里。这时,你最需要什么?伟大诗人艾青、罗洛会给我们满意的答复。
教学新课
一、反复诵读,把握诗意
1.师生共同明确朗读要求:有感情,读出节奏。
2.师范读,生评议。
3.生齐读,师评议。
4.师领读每节诗的第一句,生齐读其余部分,进一步感悟诗意。
5.各学习小组挑选最感兴趣的一首作为鉴赏对象,结合时代背景,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归纳各节诗的大意,进而概括全诗的中心意思。
6.师生共同赏析,并附以板书。
树
联想
孤离、兀立纠缠、伸长
象征
它们作为一个伟大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信念
坚强、站在崖层上:信念是高山柏
不弯腰、不屈膝、树梢向上扬起:只有严格考验,信念才会坚定
头顶祖国蓝天、根扎祖国崖层:坚定的信念来自对祖国深沉的爱
永远站在坚实的崖层上:信念与祖国命运和前途相联系,永不动摇。(主旨)
中国的土地
7.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如:①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赋予树以人的性格,象征了一个伟大民族正在团结)
②根牢牢地/扎在崖层深处(揭示了信念来自于对祖国深沉的爱)
③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快/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已经成熟;中国人民饱经风霜的洗礼,摆脱了幼稚和愚昧,走向了改革与开放。)
二、现象联想
1.根据《信念》2、3节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句描绘高山柏战胜困难、屹立山崖的形象,字数200字左右。
2.《信念》第二节写到风对高山柏的摧残,当然还应有雨、雷、电等的打击,通过想象,用诗句加以描绘。《中国的土地》第一段用自然景观展示中国土地的神奇,运用联想与想象,用诗句借助其它景观加以展示。
三、比较品味,探求异同
1.结合课后“探究练习”第一题,比较三首诗的内容的异同。(学习小组先讨论后回答)
2.结合课后“探究练习”第二题,启发学生比较三首诗的表现手法。
①找出运用反复修辞手法的地方,说出其作用
(“一棵树,一棵树”,反复,加深读者的印象)
(《信念》中首尾段中的句子:“信念是一株树/一株坚强的高山柏”,间隔反复,使读者的印象更丰富,具体。)
②投影《辞海》中关于“比喻”和“象征”的诠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来辨别是否运用了比喻和象征,并把握它们的作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3.在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这三首诗,要求背出诗歌的感情、节奏和韵律。
4.引导学生归纳三首新诗的基本特点:精炼、押韵、大体整齐。
四、拓展延伸,尝试写作
以《校园里的一棵小树》为题,尝试写一首托物言志的现代诗,互相交流、评价。(要求:能运用比喻、反复或象征的手法)
五、布置作业
把《信念》改写成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字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