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复习材料(2010)

公共行政学复习材料(2010)
公共行政学复习材料(2010)

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材料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绪论

一、公共行政的含义:

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2000年前的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蒸汽机发明家瓦特曾提出建立一门行政学。其次是普鲁士政治家、行政法学家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卡尔?史坦因男爵,他在1856年在研究行政法时使用了这个概念。现代英文的行政源于拉丁文。

行政是指政府处理国家的公共事务。公共行政是相对私人行政而言的,私人行政是私营部门的行政,公共行政是指公共组织的行政,即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广义的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一切社会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许多学者将公共行政等同于政府行政。因此,行政与公共行政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界定公共行政的领域:

(1)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权力分立制度是西方现代民主制度的核心,对公共行政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形成了西方发达国家权力的基本结构。从“三权分立”的角度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而且三种权力各自独立,互相制约。

(2)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角度来对界定公共行政范围,威尔逊在《行政之研究》和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都主张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二、公共行政的特点:

公共行政的特点

(1)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政治性;(3)严格的法制性;

(4)民主性;(5)公平性;(6)高效性。

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这是我国的公共行政与其他国家的公共行政的最大区别,也决定了我国公共行政的独自特点。

三、公共行政的作用:

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

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

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

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

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四、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科学管理时期;行为科学时期;新公共行政学时期;新公共管理时期(20世纪70年代迄今)

1、科学管理时期

科学管理时期的公共行政学(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也称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或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或X理论时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威尔逊、古德诺、韦伯、泰勒、法约尔、古立克等。

2、行为科学时期

行为科学时期的公共行政学(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也有人称之为动态行政学时期,或Y理论时期。代表人物有梅奥、巴纳德、马斯洛、西蒙、沃尔夫等。

3、新公共行政学时期

新公共行政学(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而言的。新公共行政学力图摈弃传统行政的权威主义和以效率为中心的取向,而试图建立以公平为中心的民主行政。

4、新公共管理时期(20世纪70年代迄今)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产生是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必然产物。

新公共行政管理过分地强调绩效,而对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和摆正政治与行政的关系有不足。

五、公共行政学的含义: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六、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

1、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能够管什么。这是指行政环境。

2、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应该管什么。这是指政府职能。

3、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由谁来管,指政府管理的主体是谁。即公共组织、行政体制、行政领导、人事行政、机关行政。

4、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怎么管。首先是政府管理的过程,即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其次是政府管理的依据,即法治行政、行政方法和公共财政。

5、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为什么管,也就是管理的目的。政府管理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效率,一个是公平。即行政效率和行政改革。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含义:

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一般的环境不能称之为公共行政环境,只有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作用公共行政系统和行政行为的环境,才能称之为公共行政环境。一般公共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系统外部的宏观环境,具体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环境。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组织文化和管理对象等。

二、行政环境的特点:

1、复杂性。

2、约束性。

3、特殊性。

4、不稳定性。

三、行政环境的作用:

公共行政环境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的关系上。

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

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

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

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

对公共行政环境的研究形成了一门新学科叫公共行政生态学。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1936年他发表了《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1947年他发表了《政府生态学》,更加强调公共行政环境对公共管理的作用。

1957年哈佛大学教授里格斯发表了《比较公共行政模式》,1961年又发表了《公共行政生态学》,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

四、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模式及其主要特点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家长制,任人惟亲,实行等级森严的世卿世禄制度;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民主行政,官员依法任命,依法行政;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既有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是两者混合体。

五、一般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

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

六、具体环境与公共行政

1、具体环境的概念

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它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的凝聚力、管理对象等。

2、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的含义。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第三章政府职能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

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二、政府职能的特点:

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

2、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

3、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

4、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

5、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

三、政府职能的类型:

对政府职能的划分,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政府职能可以分为政府基本职能和政府运行职能。

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关于政府的运行职能,是指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程序、方式和方法,即管理过程当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的学者看法也不同。法约尔曾提出管理的五项职能,古立克也曾提出管理的七项职能

四、市场失效:

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市场不是万能的,它在某些方面也是失效的,也就是市场表现得无效率。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1、外部性问题。外部性就是溢出,是市场经济主要的无效率。。

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

3、公共物品的提供。市场经济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

4、无知和非理性。。

5、不平等问题。市场经济体制最大的问题是它必然造成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这是靠市场经济体制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市场经济体制在平等问题上是失效的。

市场失效是政府干预的基础,如果不出现市场失效,政府进行干预是不必要的。

五、政府失效

1、政府成本过高。

2、政府的低效率。

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4、寻租。

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六、政府干预应该遵循的原则:

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

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

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

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七、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八、政府的社会职能

政府除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职能之外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内容1、维持社会秩序,保证人身安全和私人财产安全的职能; 2、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3、环境保护的职能;4、社会保障职能。

九、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

意识形态职能;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十、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要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就必须正确确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事业单位、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管理的目的和宗旨都是为社会服务,任何背离这一根本价值的政府行为都必然削弱政府的合法性。因此,政府在社会中的作用应当定位在除了政府必须行使政治统治职能之外,社会管理职能是有限度的,政府只管理社会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社会事务,而那些凡是社会能够进行自我管理的领域,政府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管。

这就要求政府不能垄断所有的社会权力,不能包揽所有的社会事务,必须分权给社会,否则政府就会既管不了,也管不好。

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政府与市场在各自领域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互相代替的。市场是以利润为基础的,它在资源配置方面优于政府;政府是以权力为基础的,它在规范市场和公平方面优于市场。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是依法管理,是宏观控制和间接管理,是按市场规律进行管理,是低限度的干预。同时,政府必须弥补市场的失效,不能经常用行政手段去干预市场,否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求企业作为独立法人资格进入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要有自主权和自决权。政府除了管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之外,其他的权力都应该归还给企业。政府与企业分开,政府不再扮演企业经营者的角色,有利于廉政建设。政府一般不直接从事以赢利为目的生产经营活动,因为行政权力进入市场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必然造成垄断。

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事业单位是我国比较特殊的现象,这些年来,政府对它们进行了改革。在我国除了确保基础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之外,其余的都可以走入市场。事业单位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是单位制。就是单位办社会。现在必须进行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社会组织是指除了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在改革开放之后,这类社会组织发展很快,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能够减轻政府的负担。许多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会事务都由它们承担。它们是社会自组、自助、自理的组织。尤其是社会中介组织,起着沟通与桥梁的作用。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方便了公众。政府放手让中介组织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这些社会组织虽经授权有行政管理职能,但它们并不是政府,也不是变相的政府。

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在任何社会中,政府为公民提供服务,公民离不开政府。尤其是现代社会,许多事情公民更无法离开政府,必须靠政府予以解决或给予帮助。但政府对公民的责任是有限的,不能像在全能政府条件下,政府包揽一切事务,政府必须摆脱那些不应该由其管理的而应该由公民自理的事情,只有那些确实依靠自身力量不能解决的,不能自理自立的,政府应该给予帮助。政府不能对公民负责一切,公民也不能事事依赖政府。政府责任有限,公民必须自立自理。

第四章行政体制

一、行政体制的含义:

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从国家的层面上来看,是指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权力划分。因此,行政体制是相对于国家的立法体制和司法体制而言的。

从如下几个方面理解行政体制:

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

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它涉及到中央政府的权力划分与配置,涉及到政府集权与分权的程度,涉及到政府组织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权力划分与配置;

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

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二、如何理解行政体制鲜明的政治性特点?

1、行政体制必须体现政治和政治体制的要求,是实现政治统治目标,加强政府合法性功能的体制性的和强制性的工具。

2、国家意志和公共利益必须通过行政系统贯彻才能实现。

3、行政体制是以各级各类行政组织有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价值的。政府公平、高效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满足广大公众的要求,就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

三、如何理解行政体制较强的稳定性特点?

1、行政体制是由政治体制的稳定性决定的。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一般是不会轻易变动的,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2、一种行政体制一旦形成,便不会经常变动。它不仅可以确保公共行政管理的有序性,也可以确保社会的稳定。

四、内阁制的特点

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是以国家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议会拥有立法权和监督内阁的权力,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国家元首一般是世袭的国王或天皇或由公民选举产生的总统担任。国家元首代表国家,但不是政府首脑。内阁由在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几个政党组成政党联盟的领袖,经国家元首任命组成。在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党的领袖,经国家元首提名并经议会同意,才能成为内阁首相或总理,内阁成员也是议会议员。内阁首相或总理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长,是政府首脑,但不是国家元首。国家元首发布的命令和法律必须由内阁首相或总理及有关阁员的副署才发生效力。内阁首相或总理是国家实际权力中心。内阁是国家的决策中心。内阁成员由首相或总理在执政党内挑选,并任命他们担任政府各个部门的重要职务,授予他们相应的权力。政府或内阁不向国家元首负责,但必须向议会负责,接受议员的质询,解释政府的政策和决定。议会有罢免首相或总理的权力。

五、总统制的特点

总统由全国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不需要议会批准。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政府首脑。总统对全国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政府由总统组阁,不需要得到议会大多数的支持。议会中的政党对总统没有直接的决定性影响,总统所在的政党并不一定是议会中的多数党。总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和决策中心。由总统组织和领导内阁,各部部长是内阁成员。内阁成员不能兼任议会议员。总统没有向议会提出法案的权力,但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有签署权,并且有否决权。但是,议会也可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推翻总统的否决,该法案就可以立即成为法律生效。议会没有对总统投不信任票或迫使总统辞职的权力,但可以对总统违法违宪的行为进行弹劾。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六、半总统制的特点

经全民投票当选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又掌握行政权,总理是名义上的政府首脑。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和总理。这样,政府实际上有两行政首长。总理领导政府,对议会负责,而不对总统负责。总统是实际的权力中心,他不对任何机关负责,但是他有很多权力。他有召集议会特别会议、签署法令、发布命令、公布法律等权力,负责制定外交政策。他有权任命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内阁会议,发布总统咨文。议会通过谴责案即对政府不信任投票案或对政府的政策进行否决时,总理必须向总统提出总辞职。总统有解散议会的权力,也有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将重要法案提交全民公决的权力。同时,总统又是国家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指挥军队的权力。

七、委员会制的特点

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掌握在总统或总理的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的政府体制。委员会制兼具总统制和内阁制的特点,具体有: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是由联邦议会选举产生的联邦委员会,联邦委员会是联邦议会的执行机关。它必须服从并执行联邦议会所做的决定和政策,无权否决联邦议会所通过的法律和决议,也无权解散联邦议会。联邦议会也无权迫使联邦委员会辞职,当联邦议会否决联邦委员会的提案时,并表示对委员会不信任,委员会不必辞职。联邦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政党推荐,议会选举产生,但他本人并不一定是该政党的领袖或成员。委员会委员一旦当选之后,不对其所属政党负责,而只对委员会集体负责。委员会委员不一定是议员,如果是议员,则必须放弃议员资格。联邦委员会采取合议制,各委员们地位完全平等,职权完全相同,政府的一切决策都由委员会集体讨论,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予以通过。联邦主席或总统对外代表国家,地位与其他委员完全相同。

八、部长会议体制的特点

部长会议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选举产生,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对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要服从它的决定,无权与它抗衡,也无权将它解散。部长会议由部长会议主席、第一副主席、副主席、各部部长、各国家委员会主席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它有权按照宪法来领导和管理国家一切政务。部长会议主席团是其常设机构,由部长会议主席、第一副主席和副主席组成,人数较少。部长会议主席团集体掌握国家行政权力,集体决策,实行会议制,不实行政府首脑负责制。

九、中国国务院体制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中国最高行政机关,由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产生,是中国最高权力机关的立法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国务院组成人员包括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总理由中共中央按法定程序推荐,由国家主席提名,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由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均由中共中央推荐,总理提名,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由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总理领导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协助工作。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提出的提案,任免人员,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法规,都必须由总理签署。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十、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的特点

1、地方自治政府具有“权力合一”特点,行政与立法分权比较模糊不请,没有一个十分确定的强有的地方行政首长。

2、地方政府是以由议员们选举产生的地方议会为中心,由地方议会和各委员会组成。地方议会的各委员会是实际处理各种地方议会事务的机构。地方议会任命各种常任官员组成执行部门,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3、地方政府具有独立地位和法人地位,这种地位一般由议会立法授予或法律授予。地方政府的职责、权限由议会立法确定,在法定范围内地方政府有充分的自治权,中央政府不予干预。

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法律上是一种伙伴关系,但实际上中央政府也对地方政府进行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和财政监督。同时,各级地方政府没有隶属关系。

十一、行政体地方政府体制的特点

1、德国地方政府实行公共行政的隶属原则,是建立在“地区整体从属”的基础之上的。各级政府部门对本级政府负责,下级政府整体上对上级政府负责。

2、联邦政府负责制定政策、法律和规章,但大部分是由州政府负责执行。县、乡镇政府负责承担大量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委托处理的社会公共事务以及地方社会公共事务。因此,地方政府具有地方自治单位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双重属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隶属关系比较明显。

3、上级政府仅履行那些下级政府不能履行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联邦政府负责制定全国性的法律、政策,除国防、外交、铁路和邮政等涉及到主权和全国性的事务之外,其他事务委托给州政府负责管理,州政府把这些行政职能分配给州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

4、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由有关的法律确保它们的法律地位,法律上和理论上它们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一种辅助关系。而实际上是一种上下隶属的不平等关系。

十二、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体制的特点

1、中国地方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下级政府是上级政府的执行机关。

2、各级地方政府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3、各省、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自治区有自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

4、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上级和同级的中国共产党委员会的领导,执行党的常委会和委员会所做的决定和制定的政策。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是党的常委会成员。

十三、中央集权制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1)国家政令统一,有利于国家统一指挥和统一领导,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完整,有利于整合国家各种资源和进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建设;(2)集权制对环境反映灵活,决策快,效率高。

2、缺点:国家行政体制比较僵化,行政首长集权,独断专行,会造成决策失误;如果对行政首长的权力缺乏制衡,就会出现家长制或一言堂。同时,由于集权制严格地控制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缺乏充分的自主权,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由于行政首长权力过大,可能产生滥用权力和寻租行为。

十四、地方分权制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地方政府有较充分自主权,可以独立自主地开展各种社会管理活动和进行经济建设。在民族自治地区,可以保持民族文化和民族习惯。(2)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地自主决策,解决本地区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可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区各种资源,可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分权制有利于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和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民主建设。缺点:(1)如果过度分权,可能出现地方各自为政,中央政府政令不畅的局面,更有甚者会出现地方割据,不利于国家政令统一,不利于统一指挥,统一领导。(2)地方分权制因为受地区限制,容易形成地方主义。

十五、行政体制的类型

(一)中央政府体制

中央政府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等制度的总称。中央政府体制可分为:内阁制、总统制、半总统制、委员会制、部长会议体制和国务院体制

(二)地方政府体制

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自治体地方政府: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2、行政体地方政府:德国地方政府是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

3、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中国地方政府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4、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1)中央集权制:①复合制国家的集权制;②单一制国家的集权制;③中央集权制的优点和缺点。

(2)地方分权制。亦称多元制和分离制。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分权制又分为联邦分权制和单一分权制。

地方分权制的优点和缺点。

5、行政区划体制

所谓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行政区划应该以有效管理为原则,地域不应该过大,人口不宜过多。

(1)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

①政治原则;②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③有利于发展的原则;

④有效管理的原则;⑤民族自治原则。

(2)行政区划的类型

①传统型;②发展型;③特殊型。

第五章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的特点:

1、政治性;

2、社会性;

3、服务性;

4、权威性;

5、法制性;

6、系统性。

二、公共组织结构:

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公共组织结构方式取决于公共组织的职能目标、职位和职权以及人员划分等诸要素的构成方式。

一般来说,公共组织结构方式具有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结构

公共组织结构的纵向结构,亦即层级化。它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层级关系有序构成形式。组织设计的等级原则要求职位、职权和职责等级垂直分布,形成等级结构。它以上下关系为重点,以命令与服从为原则,职位、职权和职责从最高层向最低层沿直线分布。每一层级都有其自己的管辖范围,有其自己职责和权力。层级越高,管辖范围越大,其职责和权力也越大。层级化要求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听从上级的领导、指挥与命令。信息沟通是通过逐级传递的方式来实现。无论公共组织的层级多么低,一般都具备上级行政组织的管理职能,其行政目标必须与上级行政目标保持一致。

2、公共组织结构的分部结构

公共组织分部结构,亦称分部化、部门化或职能化。它是指行政同级部门之间平衡分工的构成形式。一级政府,除领导决策机关之外,按行政目标、权力责任、专业性质或管辖区域的不同而划分若干个平行的职能部门。这种划分既是对行政职能目标的分解,也是扩大公共行政管理的职能并进行行政分权。

公共组织部门划分的标准有多种,一般按下列三种标准划分:

(1)按管理职能和职能目标来划分行政部门。

(2)按地区划分行政部门。

(3)按公共行政管理的不同环节来划分公共行政管理部门。

三、公共组织的类型

集权制和分权制1.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2 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完整制和分离制1, 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2 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首长制和委员会制1 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2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

层级制和机能制1 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2 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四、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1) 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2)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3)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应控制管理层次,应尽量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应当明白,管理层次过多则会增加信息的流失率和政策的执行力,领导层和执行层缩短行政距离,便于领导和沟通,便于监督和考察。

五、学习型组织它具有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学习型组织是指组织通过个体学习、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观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点有:1、学习型组织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能力,使组织成员有接受新观念的开放性;

2、组织成员有共同愿景;

3、善于不断学习;

4、自主管理;

5、组织的边界将重新界定。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核心修炼是:1、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3、建立共同愿景;4、团体学习;5、系统思考。

第六章行政领导

一、行政领导的含义:

1、领导和领导者的含义

(1)领导的含义

所谓领导是指社会组织中承担主管职能的个人或集体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依据法律或组织规章制度,行使其职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

(2)领导者的含义

我们习惯上把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领导者称之为领导,也把领导者的行为称之为领导。

2、行政领导与行政领导者

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二、行政领导者的类型与产生方式

1、行政领导者的类型

(1)政务类行政领导者。(2)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2、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1)选任制。(2)委任制。(3)考任制。(4)聘任制。

三、行政领导的权力与责任

1、行政领导权力的概念

关于领导权力的概念,学者们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如下观点:(1)领导权力是决策权;(2)领导权力是一种能力;(3)领导权力是一种关系;(4)领导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

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2、行政领导权力的构成

(1)权力性影响力(2)非权力性影响力

3、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

(l)合法权力。(2)奖惩权力。(3)专业知识权,又称为专家权。(4)归属权,又称关系的权力。

4、行政领导的责任

(1)行政领导责任的含义

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领导责任分为:1、政治责

任。政治责任一般是由直接或间接选举的行政首长对国家宪法和立法机关以及对公众负的责任。2、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违背或触犯有关法律所形成的责任,根据所造成的后果轻重不同,受到法律的处罚与制裁。这是行政主体与管理对象发生的法律关系。3、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处理公务时,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所形成的责任。行政责任是一种管理责任。4、道德责任。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恪守行政道德和社会道德。如果违背了行政道德和社会道德,将受到处分。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主要有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调工作。

四、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

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

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行政领导者决不仅仅是掌权者、管人者,而首先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忠实于自己的责任,以工作成绩和贡献表明自己的责任心,表明自己对工作的胜任,否则,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完成工作任务,也是对国家应当承担的一种义务,对渎职、失职和不称职的行政领导者要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必要的处理,在行政领导者中树立起责任观念。

五、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主要有

1、四分图理论;

2、领导方格理论;

3、PM型领导理论;

4、领导系统模式;

5、领导作风理论。领导权变理论主要有1、领导行为连续带模式;2、菲德勒的权变模式;3、通路—目标模式;4、领导—参与模型;5、不成熟—成熟理论;

6、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六、行政领导者素质主要有

1、政治素质

2、文化素质

3、道德素质

4、心理素质

5、身体素质。

七、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主要有

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1)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决策能力(3)指挥、协调与监督能力。(4)应变能力。

2、人际关系的能力(1)激励人的能力。(2)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技术能力技术能力就是指专业能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处理专业行政管理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技术,所以叫做技术能力。

第七章人事行政

一、人事行政的含义

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理解人事行政的含义,需把握以下要点:

1、人事行政为履行公共行政职能,完成各种组织目标和社会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人事行政的管理主体是国家人事行政机关;

3、人事行政是法制化和制度化的人事管理;

4、人事行政的管理对象是行政工作人员。

二、人事行政的特点

1、法治化

2、专业化

3、职业化

4、现代化。

三、如何理解人事行政的法治化特点?

法治化是现代民主国家推行法治行政的必然结果。根据法治行政原则,人事行政必须符合宪法精神,并以法律和法规为依据。这可以理解为:1、法定地位;2、法定关系;3、依法行政;4、程序法定;5、法律责任。

四、人事行政专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1、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

2、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

3、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

4、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

五、人事行政职业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1、国家公务员一经任用就取得法定身份,受国家法律保障,除本人自愿转业,即成为终生职业;

2、国家公务员非因违法失职并经过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或停薪,即使被认为有错,本人也有申诉和说明理由的权利;

3、国家公务员身份一经确认,即享有法律规定的一切权益,非经法律程序,任何机关或个人不得剥夺其权益。六、人事行政现代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现代化是指人事行政适应公共行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作的改变或更新。这种改变或更新直接推动着人事行政的发展,使其不断调整完善,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发挥应有的功能。现代化包括:1、观念现代化;2、管理现代化;3、技术手段现代化。

七、人事行政的原则

1、德才兼备原则;

2、知人善任原则;

3、公平竞争原则;

4、功绩原则;

5、依法管理原则。

八、人事行政机关

1、人事行政机关的含义

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2、人事行政机关的类型

(1)部外制:

(2)部内制: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德国和瑞士等。

(3)折中制:折中制是英国实行的一种人事行政管理体制。

(4)党统一领导制。这是中国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事行政体制。

九、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行政相比较的特点是什么?

1、以人为本;

2、把人力当成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当成能带来更多价值的价值;

3、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到首位;

4、人力资源管理被提高到组织战略高度来对待。

人力资源特征:1、人力资源的时效性;2、人力资源的时代性;3、人力资源的能动性;4、人力资源的再生性;

5、人力资源的增值性。

十、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2、严格考核、功绩晋升;

3、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4、人事分类、依法管理。

十一、国家公务员培训

1、初任培训;

2、任职培训;

3、业务培训;

4、更新知识培训。此外,调入行政机关的人员还必须进行调任培训。

十二、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具有哪些特点?

1、培训制度法律化;

2、培训机构专门化;

3、国家公务员培训的终身化;

4、培训、任用和晋升的一致化。十三、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1、功绩晋升制;

2、考试晋升制;

3、年资晋升制;

4、越级晋升制;

5、综合晋升制。

第八章机关行政

一、机关行政的含义

行政机关,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的程序而建立的,具有法定的权威和独立活动能力的公共组织的工作机构。从狭义上来讲,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和其职能部门的内部的综合办事机构。本章所讲的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二、机关行政的特征

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

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

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三、机关行政的基本任务

1、机关行政要做到“人尽其才”;

2、机关行政也要做到“物尽其力”;

3、机关行政还要做到“财尽其用”;

4、机关行政也要做到“时尽其能”;

5、机关行政必须做到“文畅其流”。

四、机关行政的职责

1、参与政务;

2、处理事务;

3、搞好服务。

五、机关行政的作用

1、发动作用;

2、枢纽作用;

3、保障作用;

4、效率作用;

5、联系作用。

六、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

1、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管理

2、会议管理

3、公文与档案管理

第九章行政决策

一、行政决策的含义

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二、行政决策的特点

作为决策的一种特定存在形式,行政决策具有决策的一般特点,如目的性、预见性、选择性、实践性、优化性等,同时,它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

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

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赢利性;

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

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

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三、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公共行政管理有领导、决策、指挥、执行、协调和监督等环节,但是,在所有这些环节中,行政决策是最重要的,是关系到公共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

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决策不仅是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先导,而且贯穿于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从而也主导和左右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一定程度上说,行政决策确实是关系到国家成败和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行政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行政决策水平如何,会影响到行政管理工作是否有生机和活力,行政决策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行政管理成效的高低。

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都必须通过政府予以贯彻执行。政府必须把国家的政治决策转换为行政决策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四、行政决策的原则

1、科学预测原则;

2、信息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满意原则;

5、成本效益原则;

6、公平与民主原则;

7、法制原则;

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五、行政决策的类型

1、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2、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3、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4、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5、危机决策

六、行政决策体制

所谓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由承担各项任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组织体系。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领导决策系统、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

七、行政决策参与

所谓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八、西蒙的决策程序

1、情报活动阶段,

2、方案设计活动阶段,

3、选择方案阶段,也就是决策阶段

4、审查方案阶段

九、行政决策程序

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

2、确定决策目标;

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

4、拟定决策方案;

5、分析方案;

6、选择方案;

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

8、评估决策。

十、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

1、立法机关确立的决策目标;

2、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

3、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具体决策目标;

4、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粗略目标;

5、针对组织本身的发展所确定的决策目标。

十一、评估决策的内容

1、应该评估在决策执行过程中,是否真正贯彻执行了党的方针、政策,是否按照有关的法律和法规执行决策,是否贯彻执行了上级的指示与命令;

2、应该对决策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

3、应该衡量和检查决策执行活动的成本效益并就此进行评估;

4、要评估实施决策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的工作是否卓有成效,坚强有力;

5、采取措施,完善决策。

第十章行政执行

一、行政执行的含义与特点

1、行政执行的含义

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2、行政执行的特点

(1)综合性;(2)目的性;(3)具体性;(4)强制性;(5)灵活性

二、行政执行的作用

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

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

3、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

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三、行政执行的原则

(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

(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四、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总结阶段。

五、行政指挥及其作用。

1、行政指挥是行政执行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是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执行过程中,按照既定的决策目标和实施计划,对其部属进行领导、指导和调度的管理活动。

2、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具有的作用:

(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

(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

(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

(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

(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

六、行政指挥必须遵循的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

2、法定权威原则。

3、果断有力原则。

4、准确权变的原则。

5、合理授权原则。

七、行政组织中的沟通存在的障碍

心理与语言障碍;职位与专业障碍;组织结构障碍。

八、改善行政沟通的途径

1、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

2、明确沟通目的,建立沟通的规章制度,使行政沟通规范化。

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进行信息的核查和监督。

九、行政协调应遵循的原则

1、依法协调的原则;

2、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的原则;

3、求同存异、动态协调的原则;

4、公正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

十、行政协调中,如何理解坚持公正合理的原则?

1、行政协调必须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做到在法律和政策面前人人平等;

2、行政协调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对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一定要弄清原因,分清责任,而不可无原则地进行调和;

3、行政协调还必须充分考虑有关各方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置以及工作任务的分配方面不能搞简单的、绝对的平衡。

第十一章行政监督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与特点

1、行政监督的含义

行政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按行政系统的组织层级或专门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系统自身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广义的行政监督。

2、行政监督的特点:(1)主体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二、行政监督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监督主体依法行使监督权,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各监督主体实施监督活动所需的人员、

经费、技术手段和信息等不受任何监督对象的制约和影响。

三、行政监督的原则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这一原则有三点基本含义:(1)依法监督;(2)自主行使监督权;(3)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贯彻实施这一项原则,对于搞好各项监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有三点:(1)坚持实事求是;(2)重证据;(3)重调查研究。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四、行政监督的作用

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

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行政监督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和任务就是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维护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在公共行政领域中的正确实施。

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监督机关通过惩治腐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廉正建设,维护政治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监督。

五、坚持和实行“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在行政监督工作中的要求是什么?

1、任何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2、任何监督对象都必须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律和行政纪律,不允许有超越法律和行政纪律的特权;

3、一切违反法律和行政纪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任何监督对象都不能例外。

六、行政监督的类型

1、依监督的主体

(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

(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

2、依监督的过程

(1)事前监督;(2)事中监督;(3)事后监督。

七、什么是事前监督?事前监督工作主要应把住的“三关”是什么?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事前监督工作主要应把住的“三关”是:1、分析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把住法律、法规和政策关,看其是否与之相悖;2、分析行政行为的可行性,把住论证关,看行政目标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兼顾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利益,是否科学可行;3、分析行政行为的可靠性,把住措施关,看其对实施中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的分析是否客观、全面、准确,从组织领导到措施保障是否有力。

八、事后执法监督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全面监督,具有综合性;

2、建制堵漏,具有规范性;

3、查案惩腐,具有惩戒性。

九、一般行政监督的含义和方式

1、一般行政监督的含义

一般行政监督制度是基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各级政府对其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监督。在这种法律监督制度中,主体与对象之间领导关系是其首要特征。

2、一般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

(1)工作报告。(2)检查。(3)专案调查。(4)审查。(5)备案。(6)批准。(7)提出议案。(8)改变或撤销。(9)惩戒。

十、一般行政监督中,政府检查的种类大致有几种?

1、全面检查和专题检查;

2、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

3、立法检查和执法检查;

4、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

十一、行政监察

1行政监察的对象

行政监察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2、行政监察机关的职权

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职权由基本职权和辅助职权两部分构成。基本职权包括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行政处分权四种。辅助职权包括对监督事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的查询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对违反

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的处置权等。

十二、惩戒处分分为哪两种情况?

对于下级政府及政府工作部门的违法行为,各级政府可视其情节作出惩戒处分。惩戒处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国家机关适用的,根据行政法规的规定,这种方式主要有:责令检讨、通报批评、限期整顿等,有时还可采取一些经济制裁办法。另一种是对违法机关领导人或违法责任人的。根据现行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行政监察法》的规定,行政处分共有六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十三、行政监察管辖权与行政监察权的关系如何?

行政监察管辖权与行政监察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行政监察权是国家赋予行政监察机关对行政监察对象的违纪行为实施监督的权力;行政监察管辖权是指对某个具体的违纪行为在行政监察机关内部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一方面,行政监察机关依法拥有监督权是确定管辖权的前提,凡是不属于行政监察机关行使行政监察权范围的事项,行政监察机关无权管辖。而另一方面,管辖权是行政监察权的进一步落实,行政监察权必须通过管辖权来行使和体现。

十四、行政监察机关在行使检查权时,有权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查阅、复制材料;

2、要求被监督的部门和人员就监督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3、可以责令被监督的部门和人员停止违反法律、法规和行政纪律的行为。

十五、行政监察机关在行使调查权时,可以采取的行政强制性措施主要有哪些?

1、暂予扣留、封存监督对象与案件有关的材料;

2、责令保全与案件有关的监督对象的财物;

3、责令监督对象在指定的时间、地点解释和说明问题;

4、建议暂停监督对象执行职务;

5、查询监督对象的银行存款和提请法院予以冻结。

十六、什么是审计监督?我国审计体制的特点是什么?

审计监督是指专门审计机关和其他受委托的人员,依法对有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政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以判断其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我国审计体制的特点是:1、国家审计具有强制性;2、国家审计具有权威性。

十七、国家审计的强制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地位上的强制性;

2、审计立项上的强制性;

3、审查权限上的强制性;

4、审计处理上的强制性。

十八、国家审计的权威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1、国家审计行为的依据《审计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较高的地位;

2、审计机关根据《宪法》规定直接在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行政首脑的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并向其负责和报告工作,不受本地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使国家审计具有代表行使监督权力的权威性;

3、根据《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不但可以对各级政府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监督,还可以对经济执法部门如财政、税专、金融、工商行政、物价、海关等专业经济监督部门进行“再监督”的特性,促使其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不仅可对微观层次进行监督,而且可对宏观管理层次加以监督,使其监督工作更具有权威性。

十九、什么是法制监督?它具有哪些特征?

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法制监督具有的特征有: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

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5、以权力制约权力。

二十、什么是权力机关的监督?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是什么?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包括:1、政治监督;2、法律监督;3、工作监督。

二十一、什么是社会监督?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具有的两个前提是什么?

社会监督是指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活动的监督。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具有的两个前提是:1、公共行政的透明度,即政务公开;2、社会监督必须与国家权力体系的监督相结合。

二十二、什么是舆论监督?它具有哪些特点?

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舆论监督具有的特点有:1、监督方式的公开化;2、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3、监督效应的及时性;

4、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

一、什么是公共财政?它具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是: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2、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

二、公共财政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优化资源配置职能;

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3、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三、公共财政的优化资源配置职能主要内容有哪些?

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

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商品和行业;

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

四、公共财政的调节收入分配职能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3、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五、公共财政的稳定经济增长职能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1、调节经济增长速度,使其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2、调节经济结构,使其具有协调性和合理性。

六、什么是国家决算?编制国家决算的重要意义?

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编制国家决算的重要意义体现在:1、国家决算是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体现着一年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2、国家决算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的结果;3、国家决算是制定国家财经政策的基本资料;4、国家决算是系统整理和积累财政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

七、公共预算编制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预算公开性原则;预算完整性原则;预算可靠性原则;预算年度性原则;预算法律性原则。

八、公共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上一年度公共预算的执行情况;

3、计划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指标;

4、公共预算管理体制所规定的管理权限和收支范围。

九、预算草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政策审核;指标审核;体制审核;技术审核。

十、什么是税收?它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含义?

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税收包含的含义有:1、国家的存在是税收产生的前提;2、税收是按法定标准征收;3、履行纳税义务的主体是社会成员。

十一、财政支出必须遵循的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

十二、什么是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政府采购的特点体现在:1、采购资金的公共性;2、采购目标的非营利性;3、采购行为的规范性;4、采购主体的特定性;5、采购活动的政策性;6、采购范围广、规模大、影响力大。

第十三章法治行政

一、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1、规范人们行为的手段不同;

2、规范人们行为的范围和程度不同;

3、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法律一方面要受道德的制约,但另一方面法律也有助于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众所周知,道德先于法律而产生,其覆盖面又广于法律。道德在人类社会中几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其他一切社会规范莫不受道德规范的制约,法律也不例外。首先,道德是立法的基础;其次,道德也是执法的基础。

二、法治行政的特点

1、职权法定

2、法律保留

3、法律优先

4、依据法律

5、职权与职责统一

三、法律优先包含的含义是什么?

法律规范在效力上是有位阶层次的。法律在效力上高于任何其他法律规范。法律优先包含的含义有:1、在已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任何其他法律规范,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凡有抵触,

都以法律为准;2、在法律尚无规定,其他法律规范作了规定时,一旦法律就此事项作出规定,法律优先,其他法律规范的规定都必须服从法律。

四、什么是行政立法?行政立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行政立法应遵循的原则是:1、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2、依法立法原则;3、民主立法原则;4、科学立法原则。

五、我国行政立法要求处处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1、人民权力至上;

2、人民政治参与;

3、个体权利为重点;

4、权利救济。

六、在行政立法中,民主立法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1、立法主体的民主性,立法权应由人民行使;

2、立法内容的民意性,立法应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宗旨,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

3、立法程序的公开性和民主性,立法过程应当实现公开化和民主化,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七、在行政立法中,科学立法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1、立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2、立法必须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

3、立法必须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

八、行政法规

1、行政法规的含义和特征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我国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具有的基本特征有:(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

(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2、行政法规制定程序

《立法法》对制定行政法规主要规定了以下六项程序:

(1)立项和起草。(2)听取意见。(3)法规草案的审查。(4)决定。(5)公布。(6)刊登

九、行政规章

1、行政规章的含义和特征

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规章简称规章,它分为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行政规章具有的基本特点:

(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

(2)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行政法级以及决定、命令的授权;

(3)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

(4)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

十、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的概念所谓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是由行政系统内部的行政机关实施的内部监督和纠错的行为,是一种重要的行政救济法律制度。

行政复议制度具有的特征是:1、行政复议由有行政复议权的上级行政机关作出;2、行政复议的审查对象是引起争议具体行政行为,附带审查部分抽象行政行为;3、行政复议由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依法申请而引起;4、行政复议主要采用书面审查的方式;5、行政复议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审查标准。

十一、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

十二、行政赔偿

这里所讲的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第十四章行政方法

一、什么是行政方法?它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

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行政方法包括的内容有:1、基本手段;2、行政程序;3、技术方法。

二、行政方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公共组织的效率问题。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办事时间;

2、减少行政成本;

3、公共行政的各个环节和步骤采取科学化的管理技术方法,是行政方法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4、虽然行政方法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效率问题,但是,采取任何一种新的行政方法都要以人为本,营造一种民主与自由的组织气氛,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组织成员的才能和智慧。

三、行政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1、科学性;

2、技术性;

3、系统性;

4、创新性;

5、民主性。

四、行政方法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保证。

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

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

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

5、科学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

6、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

五、行政基本方法包括哪几种?

1、法律政策方法;

2、行政指令方法;

3、经济方法。

六、什么是行政计划?编制行政计划的步骤有哪些?

行政计划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和公共利益,依法制定行动方案。编制行政计划的步骤有:1、调查研究,确立计划目标;2、拟订计划方案;3、选择计划方案;4、实施和修正计划方案,确定行政计划之后就予以贯彻执行。

七、什么是目标管理方法?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运用目标管理方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运用目标管理方法的主要作用是:1、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目标管理使传统的分散性管理转变为系统性管理。2、目标管理有利于突出以工作为中心。3、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4、目标管理有利于明确责任,强化责任。因为组织层层有目标,人人有目标,所以责任十分明确。这有利于强化各级组织和每个人的责任。

八、根据公共组织内外部环境,一般可制定的管理战略有哪几种?第一种管理战略是极小—极小战略。这是将公共组织的内部的弱点与外部环境的威胁结合起来的战略。它就是将公共组织的弱点减少到极小,将环境的威胁减少到极小,并将两者结合使公共组织的损失降到最小的战略。第二种管理战略是极小—极大战略。这是将公共组织内部的弱点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结合起来的战略。它就是将公共组织的弱点减少到最小,而最大地利用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并将两者讲话起来的战略。第三种管理战略是极大—极小战略。这是将公共组织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威胁相结合的战略。它就是将公共组织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将外部环境的威胁减到小,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战略。第四种战略是极大—极大战略。这是将公共组织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结合的战略。就是将公共组织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最大地利用外部环境的的机会,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战略。

九、标杆瞄准的类型有哪几种?

1、内部标杆瞄准;

2、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

3、行业内标杆瞄准;

4、跨行业标杆瞄准;

5、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十、什么是政府全面质量管理?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有哪些?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有:1、可靠性;2、回应性;3、服务能力;4、服务渠道;5、服务礼貌;

6、沟通;

7、诚信;

8、安全感;

9、善解人意;10、有形性。

十一、推行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有哪些?

1、政府高层领导者的领导与支持;

2、策略性规划;

3、以顾客为导向;

4、考评与分析;

5、训练与奖惩;

6、赋予组织成员活力与团队合作;

7、质量保证。

第十五章行政效率

一、什么是行政效率?行政效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行政效率主要表现在:1、行政效率离不开定量分析;2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追求社会效益上,这是公共行政管理的方向;3、行政效率体现在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上,是公共行政体系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对各种公共组织、各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以及相关要素的整体要求。

二、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活动的起点.

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只有大幅度地提高行政效率,才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生产力,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

三、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

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

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

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

四、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是什么?

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

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

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

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五、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有哪几种?

1、行政费用测量法;

2、行政职能测量法;

3、标准比较法;

4、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

六、什么是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基本内容是:1、绩效指标;2、绩效评估;3、绩效追踪。

七、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

1、经济指标;

2、效率指标;

3、公平指标;

4、效能指标。

八、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要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效率和公平都是公共行政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在两者发生冲突时,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效率优先就是发展优先。在讲效率优先、发展优先的同时,也必须讲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促进社会全面大发展的正确原则。2、平等原则。平等是指每个公民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享受各种权利没有差别。平等是公平的核心内容。我们强调效率,重视公平,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差别。承认差别是为了发展,并最终消灭社会差别。3、公平分配的原则。公平分配原则是以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为前提。公平分配的实质是指义务平等与报酬平等。公平分配原则所承认的差别是有限度的,是以确保每个人的平等权利为前提的。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竞争尤为重要。但鼓励竞争,必须恪守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机会均等,是指每个公民都有参与社会竞争的平等机会,这就要求必须做到社会各个方面对每个人都应该提供平等的机会。能者优先,不仅是指优先提供机会,而且也是指在职位、报酬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第十六章行政改革

一、什么是行政改革?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理解行政改革,应注意: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公共组织与社会环境是输出输入的关系,两者必须保持动态平衡。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必须不断地调整与社会的关系,界定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必须对政府的行政权的行使的范围、程度和方式进行调整。

二、你认为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行政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行政改革必须从系统的高度认真地看待和研究每个步骤及其各项措施。

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行政

改革不仅仅打破行政系统的自身平衡,而且必然因此造成社会的不平衡。政府是社会的稳定机制,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管理者,是社会的最主要平衡工具和稳定工具。行政改革必须打破政府自身的稳定性,这就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行政改革必须首先改变改革者的观念,应该以民主、公平、效率、服务等观念为先导,才能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行政改革不是人为地制造运动,而是形势的需要和社会推动的必然结果。但如果没有权威的政治支持,行政改革就无法进行,政治是行政改革的保障。行政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改革可以促进政治改革,政治改革可以为行政改革拓宽道路。所以行政改革是一种政治行为。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行政改革就是对政府与社会各种关系的再调整,也就是重新确定政府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进行行政改革就要理顺和摆正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三、行政改革的取向有哪些?

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

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

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

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

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四、行政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

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3 政治官僚集团对行政改革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民族价值观的体现,是民族赖以生存繁衍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整合统一的纽带。传统文化具有十分强大的力量,是任何强权无法摧垮、无法消灭的。当行政改革不为传统文化的这种保守性所接受时,它将遇到非常大的阻力。我国行政改革的阻力不是来自人民群众的传统意识,而是从政为官的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把从政为官放在高于一切之上的地位,这对行政改革造成了巨大的阻力。5、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五、行政改革的动力主要有哪些?

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推动力量,而且是它的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就有什么样的行政体制。政治权威是行政改革的推动力。一般政府会进行自我调节,但很少能够自动地进行改革。行政改革一般都是政治推动,尤其必须有政治权威的推动。在发展中国家,政治权威对改革包括行政改革的作用是巨大的。政治权威不仅是改革的推动者,而且是改革顺利进行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是行政改革的推动力。

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必须适应最活跃的经济基础的这种变化。

3、社会演变的要求。

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新科学、新技术的发展也是推动行政改革的重要力量。

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新思想、新价值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与创新的动力,也是行政改革的动力。

六、对于行政改革的对策,结合教材,谈谈你的看法?

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进行行政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取得政治上的大力支持,没有政治上的赞成与支持,行政改革无法开展。行政改革不仅仅是单纯的行政改革,而且是重要的政治行为。政治支持不仅是行政改革的前提,也是行政改革的保证,而且行政改革往往是在政治的推动下进行的。

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首先,要加强新思想、新价值的宣传,打破僵化、模式化的旧思想、旧价值。对行政改革的宣传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行政改革进行的同时,要加强对新观念、新经验的宣传,强化人们已经形成的新思想、新价值,使之内化为人们自己的新思想、新价值。行政改革必须重视观念更新和新观念的形成。宣传工作必须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宣传可以制造行政改革的气氛和向公众灌输新思想和新观念。

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行政改革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改革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行政改革是在客观环境推动下的被动改革,即使政府自动进行的改革,也往往是在客观环境的压力和推动下行政系统所进行的自我调整。但是,国家制定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是行政改革的强大推动力和强制力。

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行政改革首先要选择那些难度小、震动小、见效快的行政领域和部门开始进行。同时,选择行政改革的时机也很重要。发动改革必须借国家和政府大力宣传行政改革的必要性之时,或寻找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开始着手进行。

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行政改革见效快,效果大,是取得改革参与者和公众认可的重要方法。行政效率明显大幅度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意识和质量也都得到明显的加强,改革参与也

得到了实际利益。要把改革的这些成果及时地反馈给社会和改革的参与者,强化改革意识,化解不同意见,克服改革阻力。

七、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

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

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

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时,也要充分研究不利条件,充分估计这些不利条件在行政改革的过程中所起的负作用。

八、什么是政府再造?政府再造的十条原则是什么?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政府再造的十条原则是: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3、竞争型政府—将竞争机制引进服务当中去;4、有使命感的政府—转变规则导向型组织;5、结果导向型政府—按结果而不是按投入进行拨款;6、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而不是官僚制度的需要;7、企业家政府—挣钱而不是花钱;8、预防型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10、市场导向型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改革。

九、政府再造的战略主要有哪些?

1、核心战略:明确组织目标;

2、后果战略:创设绩效后果;

3、顾客战略:将顾客置于驾驶员的位置上;

4、控制战略:将控制从高层和中央移走;

5、文化战略:创造企业家文化。

十、什么是电子政府?电子政府具有哪些特点?

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电子政府的特点有:1、电子政府是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对政府传统管理技术改造形成的,它具有技术领先的特点;2、电子政府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一个开放政府。它打破了传统政府的封闭性。电子政府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3、电子政府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一个虚拟平台,公众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地发表意见和建议,可以批评政府和政府官员,大幅度地提升公众参与政府管理范围和程度;4、电子政府打破了政府层级限制,可以十分方便地获得不同层级的政务信息,有利于解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肠梗阻”现象,也可以提高信息的真实性;5、电子政府是以顾客为导向,可以满足顾客的要求。

十一、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向民主行政的嬗变;

2、电子政府;

3、市场机制和民营化的引进。

十二、电子政府对公共行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电子政府的出现是公共行政发展的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它彻底改变了政府的管理方式,改变了政府封闭式的、单向式的管理方式,实现了政府与顾客互动的开放式的管理方式;

2、电子政府不仅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减少层级,减少人员,提高效率,更主要的是它朝民主行政的方向发展;

3、电子政府将改变政府的决策方式;

4、电子政府将改变政府工作人员的办公方式,远距离办公方式和家庭办公方式在公司企业已经出现,也势必有一天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办公方式;中中中中

5、电子政府对政府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是通才,也必须是专才;要忠于职守,有敬业精神,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2018级成考专本连读行政管理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创立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学者是( )。 A.威尔逊 B..古德诺 C.怀特 D.韦伯 2.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 A.权力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行机关 3. 现代人事行政制度的基础是() A.任用制度 B.工资制度 C.职位分类制度 D..考核制度 4. 现代行政咨询研究中一项重要的方法是( ) A.头脑风暴方法 B.理论分析方法 C.民意测验方法 D.经验分析方法 5. 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是() A.行政领导B.行政决策 C.行政执行D.行政沟通 6. 行政组织之间、行政人员之间的意见交换和信息交流指的是() A.交流 B.统一 C.沟通 D.协调 7.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8. 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A.领导决策系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 D.信息支持系统统 C.检察机关 D.行政监察机关 二、名词解释 1.行政职能 2.行政决策体制 3.财务行政 4.职位分类 三、判断说明题 1. 行政职能的变化是行政组织机构变化的决定因素。 2. 集权制容易忽视地方利益,压抑地方积极性,而分权制则不具有此缺点,所以,分权制比集权制优越。 四、简答题 1.简述研究行政环境的意义 2. 简述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此的变量关系 3.简述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五、论述题 1.论述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和责任有机统一关系。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A 5.B 6.C 7.D 8. A 二、名词解释 1.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体现着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反应。 2. 指行政决策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决策的有关制度。现代行政决策体制通常由中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和情报信息系统构成。 3. 财务行政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履行国家行政职能,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制度的规定,对国家各种资金的收支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 4. 指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进行分类,划分为若干种类和等级,以便对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人,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治理,对同类同级的人员用统一的标准治理,以实现人事治理的科学化,做到"适才适所",劳动报酬公平合理等。 三、判断说明题 1.正确。行政职能是建立行政组织的最基本依据,它决定了行政机构的设置、规模、层次、数量及运行方式。只有合理的职能结构,才能有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行政职能发生变化,行政组织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行政职能的需要。2.错误。集权制和分权制各有优缺点,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集权制有容易忽视地方利益,压抑地方积极性的缺点,但也有政令统一,统筹全局,层级节制,指挥灵便的优点。分权制有分权治事,分层负责及调动地方积极性等优点,但也有易于形成地方保护主义,加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缺点。因而不能简单地说分权制比集权制优越,而是各有利弊。 四、简答题 1.(1)正确认识和反映行政环境是增强行政管理学应用性的重要前提。 (2)正确认识和反映行政环境,才能科学地确定行政职能和行政管理各个环节、手段,行政环境决定着行政管理学的科学性。 (3)有利于树立起系统整体的公共行政观念。 (4)有利于确立开放平衡的公共行政模式。 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某一特定规模的行政组织内呈反比关系。管理层次多,则每一层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窄;反之,管理层次少,则每一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宽。 3.(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 (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 (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五、论述题 1.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和责任有机统一的。 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 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 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

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全部多项选择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0277)多项选择题(2009-04-23 14:23:40) 标签:教育分类:教育学习类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意识形态、C。道德论理、D。价值观念、E、教育。 2、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A。执 行国际经济政策、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D。提高经济效率、E。改善收入分配。 3、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A。墨西哥、D。埃及。 4、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B。监督 市场、C。监督政府、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5、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立法、C。行政、E。司法三种权力。 6、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西蒙B.怀特C.汤姆森E.斯密 斯堡。 7、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科学管理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E.X理论时期。 8、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C.威尔逊D.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 离的观点。 9、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A.怀特B.魏劳毕E.费富纳完成的。 10、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A.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 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D.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E.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11、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A.自然地理环境B.政治环境C.经济环境E.文化环境。 12、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B.管理对象E.组织文化。 13、行政环境的特点是A.特殊性B.复杂性C.不稳定性E.约束性。 14、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D.衍射型 公共行政模式。

(0603)《景观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603]《景观生态学》 第一批次 [单选题]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上。 A:边缘效应 B:物种-面积关系 C:空间关系 D:结构与过程关系 参考答案:B [多选题]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等。 A:连接度 B:环度 C:曲度 D:间断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一个景观包括()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 A:空间上彼此相邻 B:功能上互相有关 C:发生上有一定特点 D:时间上静态 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基质是()的景观要素。 A:占地面积最大 B:连接度最强 C:干扰最小 D:对景观的功能所起的作用最大 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组成单元或景观要素主要有()等基本类型。 A:斑块 B:廊道 C:网络 D:基质 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的形成主要受()因素的影响。 A:地貌 B:气候 C:自然干扰 D:人为干扰 参考答案:ABCD [单选题]景观中许多廊道,如道路、沟渠、树篱等,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 ( )。 A:廊道 B:结点 C:网眼 D:网络 参考答案:B [单选题]如果某种景观要素类占景观面积的50%以上,那么它很可能就是()。 A:廊道 B:斑块 C:基质 D:网络 参考答案:C [单选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是由不同()组成的镶嵌体。 A:生境

C:生态系统 D:生态因素 参考答案:C [单选题]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与()密切相关。 A:边缘效应 B:物种-面积关系 C:空间关系 D:结构与过程关系 参考答案:A 第二批次 [论述题]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论述景观的涵义及其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 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 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论述题]什么是景观连接度? 参考答案: 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 [论述题]什么是边缘效应? 参考答案: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的现象。目前,景观生态学上,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与内部生境方面的差异以及边缘种与内部种分布上的差异。 [多选题]生态廊道主要由()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 A:植被

中国地质大学2005-2018年博士入学考试矿床学真题

2018年真题(5题全答,每题20分) 1、岩浆矿床控制因素及如何评价含矿性? 2、夕卡岩成矿作用及如何寻找夕卡岩矿床? 3、矿床成因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步骤? 4、金矿、铅锌矿、铜矿成因类型及特点(论述1种矿产)? 5、沉积矿床的特点及沉积建造如何控制成矿? 2017年真题(5选4,每题25分) 1、举例说明我国超大型钨矿、铜矿、稀土矿、锑矿、铅锌矿的成因类型及其成矿特点? 2、举例论述两种我国主要的铁矿床成矿特征? 3、论述斑岩钼矿的成矿特征及成因? 4、矿产勘查学近年来有哪些新的研究成果? 5、矿床学研究方法和步骤? 2016年真题(5选4,每题25分) 1、伟晶岩矿床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请论述以下蚀变的含义,形成条件、特征及其可能相关矿种: 矽卡岩化、黄铁绢英岩化、重晶石化、钠长石化、冰长石化; 3、请论述造山型矿床的特点及其成矿成因; 4、沉积铁、锰、铝矿床的特点及其形成机理; 5、请论述矿化阶段、矿物生成顺序和矿物世代的鉴别标志,并以你熟悉的矿床为例,介绍如何编制矿物生成顺序表。

2015年真题(5选4,每题25分) 1、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与成矿作用 2、铜矿床的工业类型的地质特征,举1~2个实例 3、举例说明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表生变化与次生富集作用 4、VMS与SEDEX的主要区别 5、下列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鉴别特征 黄铁矿、闪锌矿、毒砂、辉锑矿、雌黄、雄黄 2014年真题(6选5,每题20分) 1、举例说明地质异常在找矿评价中的作用 2、简述矿床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3、结合实际分析成矿系列及其在找矿中的应用 4、简述铁矿床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5、根据我国的矿产资源特点谈谈我国矿业发展的思路 6、简述经过我国境内的世界三大成矿带特点 2012年真题(6选5,每题20分) 1、热液矿床的成矿物质沉淀机制 2、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岩浆熔离作用、岩浆爆发作用,各自形成矿产种类 3、MVT特征、成因、意义 4、残余型矿床特征、成因、意义 5、BIF特征、成因、意义 6、以自己熟悉矿床类型,举例说明对热液矿床地质特征及物理化学

行政管理学习笔记教学内容

行政管理 1、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2、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3、政府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主要包括: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其中,以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建设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2)经济职能,主要包括: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市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能够有效运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也称为“法制经济”。 (3)文化职能,主要包括: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4)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4、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

公共行政学模拟试题(二)(优.选)

公共行政学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二、单向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一、、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15个 1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 组织文化: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3 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4 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5 行政领导: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6 人事行政: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7 非程序性决策: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8 经验决策: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 9 行政决策参与: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众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10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11 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12 行政道德: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极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13 行政规章: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14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15电子政府: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1题 一、名词:(每题4分,共20分) 1、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2、脑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1905)创立的,以温度和湿度作为揭示生活型的基本因素,以植物度过不良季节的适应方式作为分类基础的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具体的就是以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以及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 3、偏冠现象:很多树木由于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均匀,枝叶向强光方向生长茂盛,向弱光方向生长孱弱或不能生长,形成明显树冠偏向一侧的现象 4、顶极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是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 5、根际效应:根向根际土壤中分泌的或根系死细胞脱落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园林生物群落中的各物种间普遍存在的竞争、(1)捕食、(2)寄生和(3)共生等各种关系,是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2、极端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可以分为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间接伤害主要有冻拔、冻旱、和冻裂;三种形式。 3、生态学巩固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期间形成四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分别为

(7)北欧学派、(8)法瑞学派、英美学派(9)和前苏联(10)学派。 4、为了方便研究起见,人们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5类,分别是(11)气候因子、(12)土壤因子、(13)地形因子、(14)生物因子和(15)人为因子。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导致园林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群落组成和演替的基本含义(2分);内因( 3 分);外因( 3 分)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举例说明在指导园林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 概念(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3分);合适的例子如 种植密度确定依据(3分);合理的分析(2分) 3、简要说明提高园林植物的减噪效果的方案或措施? 合理植物配置(3分);养护管理方法(促进枝叶繁茂)2分;其他(适当密植、树种选择等)3分 4、简述园林植物群落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作用? 热岛现象的概念及产生原因(3分),园林植物散热原理(5分)(遮阴、降温、营造小气候等) 四、论述:(25分) 不少城市为了亮化和彩化城市夜景,在道路两侧和社区的绿地里安装了昂贵的 射灯,彻夜闪亮,有时围着一棵树就有几盏射灯。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请你 客观地谈谈对这种美化方法的认识 对安灯初衷的客观理解(4分);灯光对植物生长期生理活动的不良影响(6);合理的建议(5分) 2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 20分) 1.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 的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入学考试矿床学真题

真题(5题全答,每题20分) 1、岩浆矿床控制因素及如何评价含矿性? 2、夕卡岩成矿作用及如何寻找夕卡岩矿床? 3、矿床成因研究内容,研究办法及环节? 4、金矿、铅锌矿、铜矿成因类型及特点(阐述1种矿产)? 5、沉积矿床特点及沉积建造如何控制成矿? 真题(5选4,每题25分) 1、举例阐明国内超大型钨矿、铜矿、稀土矿、锑矿、铅锌矿成因类型及其成矿特点? 2、举例阐述两种国内重要铁矿床成矿特性? 3、阐述斑岩钼矿成矿特性及成因? 4、矿产勘查学近年来有哪些新研究成果? 5、矿床学研究办法和环节? 真题(5选4,每题25分) 1、伟晶岩矿床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请阐述如下蚀变含义,形成条件、特性及其也许有关矿种: 矽卡岩化、黄铁绢英岩化、重晶石化、钠长石化、冰长石化; 3、请阐述造山型矿床特点及其成矿成因; 4、沉积铁、锰、铝矿床特点及其形成机理; 5、请阐述矿化阶段、矿物生成顺序和矿物世代鉴别标志,并以你熟悉矿床为例,简介如何编制矿物生成顺序表。

真题(5选4,每题25分) 1、岩浆矿床形成条件与成矿作用 2、铜矿床工业类型地质特性,举1~2个实例 3、举例阐明金属硫化物矿床表生变化与次生富集作用 4、VMS与SEDEX重要区别 5、下列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鉴别特性 黄铁矿、闪锌矿、毒砂、辉锑矿、雌黄、雄黄 真题(6选5,每题20分) 1、举例阐明地质异常在找矿评价中作用 2、简述矿床学重要研究内容和办法 3、结合实际分析成矿系列及其在找矿中应用 4、简述铁矿床重要类型和特点 5、依照国内矿产资源特点谈谈国内矿业发展思路 6、简述通过国内境内世界三大成矿带特点 真题(6选5,每题20分) 1、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沉淀机制 2、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岩浆熔离作用、岩浆爆发作用,各自形成矿产种类 3、MVT特性、成因、意义 4、残存型矿床特性、成因、意义 5、BIF特性、成因、意义 6、以自己熟悉矿床类型,举例阐明对热液矿床地质特性及物理化学

(自考行政管理学本科)领导科学复习资料

领导科学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 1、领导科学是以___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科学地揭示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领导活动) 2、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在__________就有了。历史上把这种原始的自然领导制度称为“__________”。(原始社会、禅让制) 3、原始社会只能采取原始的集体领导方式,并常常与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图腾崇拜) 4、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原始的“禅让制”领导制度被父传子的“_________”所取代。故这种小生产条件下的领导,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世袭制、家长式的经验领导) 5、资本主义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应用而生并逐渐普遍化,科学领导的产生已不可避免。(专家式领导,专家集团式领导) 6、____________说:“领导就是服务。”这是对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论述。(邓小平) 7、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是“____________”的产生。(事业部制) 8、________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斯隆) 9、________进而提出“决策工作专门化”的论点。(西蒙) 10、现代咨询除官方___________外,还有非官方的___________,即民间咨询,如美国___________。(内部咨询、外部咨询、兰德公司) 11、在咨询建议的自主性、客观性方面,外部咨询____________________。(优于内部咨询) 12、____________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供了可能。(领导主体集团化) 13、专制统治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垄断、权责脱离) 14、民主体制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分享、权责一致) 15、“____________”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事业部制) 16、____________必然成为一种维护民主、安全社会、提高领导绩效的现代领导方式。(法治化) 17、_________________,是领导科学产生的源泉。(领导活动实践) 18、领导科学就是对领导活动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_________和_________。(系统化、理论化) 19、现代社会的三门全新的横断科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通称为系统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20、领导科学的出现还是现代社会_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结果。(分工发展、深化) 21、社会分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的______分工,如历史上最早发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另一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的_______分工,如决策与执行的分工,.( 横向、纵向) 22、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人类对领导活动的认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马克思主义) 23、_________为人们提供了研究一切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有这些都为领导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 24、领导科学在我国建立于______________年代,发展于______________年代,完善于______世纪后。(20世纪80、20世纪90、21) 25、柴本良等人写了“________________”一文,开创了我国领导科学研究的先河。(软科学与领导艺术) 26、刘吉、赵红州撰写了“现代领导艺术”和“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___________”的概念。(领导科学) 27、1983年5月,由上海的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撰写的《__________________》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领导科学专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这门科学进入初创阶段。(领导科学基础) 28、领导科学就是专门研究_______________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的学问。(现代领导活动) ________是领导科学中最基本的范畴,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构成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领导) 29、领导过程包括几个基本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 30、领导要素内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以及领导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 31、领导科学研究范围中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主体、结构、过程) 32、领导科学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①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_____。(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 33、现代社会的三大分工是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分工。(决策与执行、决策与咨询、决策与监督) 二、简述题1、简述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①决策工作专门化;②领导主体集团化;③领导方式民主化;④领导方法科学化 2、为什么要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答:①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领导活动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领导活动实践本身就包含着及其丰富的科学内容;②与其他领域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③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3、简述领导方法科学化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最新矿产勘查学试题A答案(11)

矿产勘查学试题A(答案) (201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土壤为采样对象的地球化学测量,又称为(次生晕)。 2.地球物理测量结果的(多解性)一直是影响地质矿产勘查效果的重要因素。 3.勘探网布置形式中所使用的工程种类只能是(垂直的工程)。 4.衡量地质编录资料质量好坏的首要标准是(真实性 )。 5.合理勘探网密度,就是指所获得的地质成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的(最稀的)网度。 6.取样的核心问题是样品的(代表性)。 7.矿化越均匀,取样长度(越大 )。 8.基本分析项目为矿床中的(主要有用)组分。 9.我国现阶段固体矿产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 )三类。 10.边界品位是区分(矿体与围岩)的分界品位。 11.最低工业米百分值是(最低工业品位)与(最小可采厚度 )乘积。 12.矿产勘查的五个具体原则是(因地制宜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面研究原则、(综合评价原则)和经济合理原则。 13.目前我国矿产勘查工作划分为矿产预查、矿产普查、(矿产详查)和矿产勘探四个阶段。 14.确定矿体纵投影图的投影面依据是(矿体产状 )。 15.编码为121的固体矿产储量是(预可采储量)。 16.矿体地质研究的首要问题是矿体标志值的(变化性 )。 17. 传统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形态复杂的 )矿体变为与该矿体(体积大致相等的 )简单形体,从而计算其体积与储量。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矿产勘查是矿产普查、矿产详查和矿产勘探的总称。(√ ) 2.研究矿床在地壳中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的科学,称为矿产勘查学。(×) 3.矿床勘探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矿产储量。(√ ) 4.矿产详查是矿产勘查工作的最终阶段。( × ) 5.地质测量法、重砂测量法、地球化学法、地球物理法、遥感遥测法、探矿工程法都是矿产勘查技术方法。(√ ) 6.地质测量法既研究成矿地质条件,也研究成矿标志。(√ ) 7.重砂测量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岩石中人工重砂矿物。( × ) 8.地球物理测量的对象必须具备与围岩的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差别,且应具有一定的体积和规模。(√ ) 9.穿脉指在矿体中沿走向掘进的地下水平坑道。( × ) 10.勘探工程布置形式,是依据工程种类确定的。( × ) 11.勘探线布置形式中所使用的工程种类只能是垂直的工程。( × ) 12.灵活布置工程也是一种勘探工程布置形式。(√ ) 13.矿床勘探类型是根据自然类型和成因类型划分的。( × ) 14.矿产取样是研究矿产质量的主要方法。(√ ) 15.穿脉编录通常画两壁一底展开图。( × )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一、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管理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它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正面或反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发展发生促进还是促退的影响,从而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之中,是涉及面最广和最具有权威性的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两种严重的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与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对象:1、作为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国家和社会的法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是行政管理的客体;3、公共管理必须共遵守民主法治这一根本原则,行政管理更要率先垂范;4、行政管理关系国计民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内容:环境(形势)、目标、预测、计划、谋略、决策、组织(职能)、人力资源、培训、领导、授权、执行、协调、公共关系、监控、财务、后勤、法规、文化(道德)、心理、信息、沟通、咨询、服务对象、宣传教育、办公室(电子政务)、改革与发展、创新、效率、标准、方法、评估、知识管理、研究、总结、应急等。 方法:法学的、演绎的、归纳的、理论的、历史的、比较的、行为科学的、系统的、计量的、静态的、动态的、单科的、跨学科的、调查研究的、实验的、结构的、综合分类的、心理的等。(方法更新首先要观念更新)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一、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行政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可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影响行政系统的外部化环境有宏观与微观之分。 第二节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 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臵; 3、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二)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臵和运行模式。 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2、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园林生态学作业题参考答案(内后面附带有答案)

园林生态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时值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种间竞争: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一直对方的现象。 3、生态幅:即每一物种对环境引资适应范围的大小,如用广(窄)温性、广(窄)盐性、广(窄)水性等来描述物种对某一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 4、生态位: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二、填空 1、种的性状可分两类:基因型和表现型,前者是种的遗传本质,后者为前者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2、Shelford耐性定律是由美国生态学家 V.E. Shelford 于1913年提出的,是指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程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 至灭绝。 3、植物的繁殖策略可以分为两类,其中 K-选择(策略)者的繁殖能力极强, 而 R-选择(策略)者在稳定的环境中,更能够充分地利用环境承载力。 4、环境因子: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一般可以把环境因子分为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三大类:。 5、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 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三、问答题 1、什么是优势种和建群种?生态学上优势种在群落中有何影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他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力较强的的种类,其中最具有 优势的层次成为建群种。在生态学上,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 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但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 或不显著的变化。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包含的三个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含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在享有地球资源的权力上,人人平等,当代人和后代人拥有平等的发展 机会。 持续性原则:要求人们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和对资源的要求,把资源视为财富,而不是获取财富的手段。 系统性原则:既要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或局部区域看成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 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3、举例说明什么是高斯假说? 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会产生种间竞争,两个物种越相似,他们的生态位 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这种种间竞争情况被称为…..。 4、举例说明什么是他感作用? 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生存竞争的一种形式。 四、简述题

矿床学试卷(B)以及参考答案

装 线 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试出题专用纸 教务处制 试卷类别 [A] [B] 使用班级 02103 使用学期 05年下学期 任课教师 胡明安 教研室主任 审核签字 考试课程名称: 矿床学 学时: 80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其它 考试内容: 一、 选择填空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某矽卡岩主要由透辉石和金云母组成,这种矽卡岩属于( )。 A.内矽卡岩 B.外矽卡岩 C.镁矽卡岩 D.钙矽卡岩 2、矿石与岩石的区别在于其中所含 ___________的量是否达到品位要求。 A.金属矿物 B.有用组分 C.矿石矿物 3、矿石是由 ____________ 组成的。 A. 矿石矿物和非金属矿物 B.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 C.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 4、花岗伟晶岩脉的围岩主要是___________。 A.中高级变质岩 B.花岗岩 C.花岗岩或变质岩 5、斑岩铜矿床最典型的矿石构造是________构造。 A.块状 B.条带状 C.细脉-浸染状 6、矿床的形成深度是指矿化发生地距________的垂直距离。 A.现在地表 B.当时地表 C.A 和B 7、次火山热液矿床是与次火山和________有关的矿床。 A.浅成侵入体 B.超浅成侵入体 C.中深成侵入体 8、沉积铁矿床一般产于海侵岩_________的岩性段。 A.细砂岩-粉砂岩-页岩 B.页岩-硅质岩-碳酸盐岩 C.粗砂岩-细砂岩 9、后生矿床是指( )形成的矿床。 A.矿石矿物晚于脉石矿物 B.矿床晚于围岩 C.矿体晚于围岩,但属于同一地质作形成的 D.矿体明显晚于围岩,且不属于同一地质作用 10、煤的成岩作用指的是泥炭向_________转变的过程。 A.烟煤 B.无烟煤 C.褐煤 二、是非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夹石是指矿体中脉石矿物集合体。( ) 2、碱性超基性岩体常形成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 3、晚期岩浆矿床常伴有明显的围岩蚀变现象。( ) 4、矿液与围岩进行物质交换所形成的矿体是交代矿体。( ) 5、矽卡岩只能发育在侵入体的外接触带上。( ) 6、第三纪以前形成的砂矿床叫古砂矿床。( ) 7、盐盆中远离补给方向盐矿物分带是碳酸盐岩→石膏→石盐。( ).. 8、沉积赤铁矿层发育于海侵岩系的上部。( ) 9、在腐植煤中无烟煤的挥发分含量最低。( ) 10、混合岩化作用的早期以重结晶作用和碱交代作用为主。( ) 1 2

行政管理学-相关资料

一、单选题 1、下列理论或学派中属于科学管理时期的是( C )P5 A.权变理论学派 B.系统管理学派 C.官僚集权组织理论 D.新公共行政学 2、根据行政组织性质、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地方行署应属于行政组织中的( C )P27 A. 领导机关 B. 派出机关 C.辅助机关 D. 监督机关 3、行政决策可以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这种划分的标准是( A )P44 A.决策方法的先进程度 B.行政决策所处的自然状态 C.行政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 D.行政决策对行政管理的重要程度 4、“对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人员能否有效的实施行政决策和实现行政目标,出色的完成行政任务等方面进行测量的方法”属于行政效率的技术性测量的(B )P112 A.行政费用测量法 B.行政功能测量法 C.行政要素评分法 D.标准比较法 5、按照行政监督性质的不同分类,行政监督可以分为( C )P94 A.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 B.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C.一般监督和专业监督 D.政党监督、社会监督和立法机关监督 6、现代行政决策的两项基本要求是科学化和( C )P46 A.保密化 B. 集权化 C.民主化 D. 封闭化 7、以行政工作的结果是否符合法律的、计划的和技术的要求为指标的属于行政效率的

( C )看下这个答案对不对,书上没有现成的 A.时效指标 B.费用指标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8、“认为决策者能够制定和选择出最佳决策方案”,这一特征属于() A.渐进决策模式 B.综视决策模式 C.满意决策模式 D.理性决策模式 9、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强化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这项职能属于行政管理的() A.经济职能 B.政治职能 C.文化职能 D.社会职能 10、对机关人员进行保健服务,这项管理属于() A.日常生活事务管理 B.接待事务管理 C.环境管理 D.物材管理 11、将预算分为总预算、单位预算、附属单位预算、单位预算的分预算或附属单位预算的分预算,其划分标准是( B )P58 A.按照预算的组织形式 B. 按照预算的内容 C. 按照预算的范围 D. 按照预算编制的程序 12、把公文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其划分标准是( B )P71 A. 按特点和作用 B. 按行文关系 C. 按文书的机密程度 D. 按文书的缓急程度 13、行政管理法规分为全国性的行政管理法规和地方性的行政管理法规,其划分标准

2018年电大《公共行政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电大《公共行政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单选题:1*20分多选题1*10分填空题20分 名词解释4*4共16分简述题:8*3共24分论述题:1*1共10分 案例分析题1*1共10分 一. 填空题 1.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哈拂大学教授高斯。2.组织文化包括组织概念.法律意识.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3.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4.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两种。5.威尔逊在《行政之研究》和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都主张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6.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作者是威尔逊。7.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 8.提出著名的PO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古立克。9.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1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11.中国的国务院体制是在总结我党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借鉴了前苏联的部长会议制,于1954年形成的。 12.中国地方政府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13.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也叫传统组织理论。它产生并形成于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 14.新公共行政主张参与行政。一是主张公民参与。二是主张在组织决策过程中下层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 15.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 委任制 .考任制和考任制四种。 16.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17.领导特质理论着重研究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以便发现.培养和使用合格的领导者。 18.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将四分图理论和不成熟—成熟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三维空间的领导模型。 19.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20.我国国家公务员目前主要的轮换形式有经历轮换. 职期轮换和地区轮换三种。 21.目前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实行职级工资制,主要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 22.国家公务员有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或虽构成犯罪但是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 23.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参与政务. 处理事务和搞好服务三个方面。 24.行政机关档案的功能主要在于其具有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