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太阳病的预防PPT课件
太阳病的预防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了解太阳病 预防太阳病的重要性 预防太阳病的方法 保持身体水分 穿着合适的衣物 寻求阴凉 结论
引言
引言
太阳病是一种在夏季常见的与 高温和紫外线暴露有关的健康 问题。
预防太阳病非常重要,以保护 我们的皮肤和身体免受炎热天 气的伤害。
了解太阳病
了解太阳病
太阳病是由于高温和强烈阳光引起的一 系列症状,包括中暑、皮肤晒伤和晒斑 等。
结论
让我们一起采取预防措施,阳病的方法
使用高SPF的防晒霜涂抹在暴露 的皮肤上,尤其是面部和手臂 。
保持身体水分
保持身体水分
在炎热的天气中,保持充足的水分非常 重要。喝足够的水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中 暑和脱水。
穿着合适的衣 物
穿着合适的衣物
在夏季选择轻松透气的衣物, 避免紧身衣物和黑色衣物,以 减少炎热和晒伤的风险。
太阳病可导致头痛、恶心、皮肤痛和疼 痛等不适症状。
预防太阳病的 重要性
预防太阳病的重要性
太阳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 题和并发症,包括中暑、皮肤 癌和眼睛疾病。
通过预防太阳病,我们可以避 免这些困扰并保持身体健康。
预防太阳病的 方法
预防太阳病的方法
避免在炎热的天气中暴露在阳光下,特 别是在中午时分。 戴一顶宽边帽和太阳镜以保护头部和眼 睛。
寻求阴凉
寻求阴凉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寻找阴凉的地方, 例如树荫下或遮阳篷下。
遮阳伞也是保护自己免受阳光曝晒的好 方法。
结论
结论
通过预防太阳病,我们可以保 护自己的皮肤和身体免受高温 和紫外线伤害。
预防太阳病的方法包括避免阳 光直射、佩戴帽子和太阳镜、 使用防晒霜、保持身体水分、 穿着适合的衣物和寻求阴凉等 。
目录 引言 了解太阳病 预防太阳病的重要性 预防太阳病的方法 保持身体水分 穿着合适的衣物 寻求阴凉 结论
引言
引言
太阳病是一种在夏季常见的与 高温和紫外线暴露有关的健康 问题。
预防太阳病非常重要,以保护 我们的皮肤和身体免受炎热天 气的伤害。
了解太阳病
了解太阳病
太阳病是由于高温和强烈阳光引起的一 系列症状,包括中暑、皮肤晒伤和晒斑 等。
结论
让我们一起采取预防措施,阳病的方法
使用高SPF的防晒霜涂抹在暴露 的皮肤上,尤其是面部和手臂 。
保持身体水分
保持身体水分
在炎热的天气中,保持充足的水分非常 重要。喝足够的水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中 暑和脱水。
穿着合适的衣 物
穿着合适的衣物
在夏季选择轻松透气的衣物, 避免紧身衣物和黑色衣物,以 减少炎热和晒伤的风险。
太阳病可导致头痛、恶心、皮肤痛和疼 痛等不适症状。
预防太阳病的 重要性
预防太阳病的重要性
太阳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 题和并发症,包括中暑、皮肤 癌和眼睛疾病。
通过预防太阳病,我们可以避 免这些困扰并保持身体健康。
预防太阳病的 方法
预防太阳病的方法
避免在炎热的天气中暴露在阳光下,特 别是在中午时分。 戴一顶宽边帽和太阳镜以保护头部和眼 睛。
寻求阴凉
寻求阴凉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寻找阴凉的地方, 例如树荫下或遮阳篷下。
遮阳伞也是保护自己免受阳光曝晒的好 方法。
结论
结论
通过预防太阳病,我们可以保 护自己的皮肤和身体免受高温 和紫外线伤害。
预防太阳病的方法包括避免阳 光直射、佩戴帽子和太阳镜、 使用防晒霜、保持身体水分、 穿着适合的衣物和寻求阴凉等 。
解读太阳病
二 怎样判定太阳病
①以太阳病提纲为主 古人经过长期临床用药治病经验观察,总结出太阳病的症
状特点,即太阳病提纲,这就是《伤寒论》中的第1条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是判定太阳病,即表阳证的主要提纲,是说太阳病,不是 指的一种个别的病,而是指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特征的 一般常见的证。即是说无论什么病,若有脉浮、头项强痛而 恶寒等一系列症状者,即称太阳病。提纲高度概括而准确。 提纲在现代更有重大意义,人们往往以“相当于西医什么病” 去思维,而这里强调了不是指具体的病,既不是西医的什么病, 也不是中医的个别的病如感冒),而是指各种病患病后症状反 应在表的阳证,是独特的经方概念。
属张冠李戴,不应当再墨守下去……因风性疏泄,所以自汗脉缓 名为中风。寒性凝敛,所以无汗脉紧,名为伤寒。仍是用病因解释
大青龙治病与麻黄汤证相似,但病尤重,而又加烦 朱肱: 躁者。用大青龙以其有烦躁一症故可用也。大抵
感外风者为伤风,感寒冷者为伤寒,故风则伤卫,寒 则伤营。
熊 : 寒邪侵袭太阳经脉……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 郁滞,肺气失宣。
结果: 8时服药一煎后汗出,未再出现寒战。微热,37.6摄氏
度,继服麻杏苡甘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而愈。
案4:皮肤病 王某,女,13岁 2003年3月6日初诊。自感身痒1周多,自服新息敏效不明显,白
天痒轻,晚上痒较重,用手挠之起小丘疹,白天却看不到,有时感 面热,无汗出口中和,别无所苦,舌苔薄白,脉细寸微浮。
倪海夏:对于太阳,可以代表经络中的太阳,也可 代表全体阴阳状态的太阳。
经方原旨:症状反应于表的阳证。
误读传统2:中风是中于风:以病因解释
成无己:风,阳也;寒,阴也。风则伤卫,发热汗出恶 风者,卫中风。程郊倩、章虚谷类同;错误认为:桂枝汤治伤风?
太阳病本证课件.ppt
【原文】(57)
【原文】(57)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①,脉浮数者, 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词解】
复烦: 此处指重新出现表证。
【提要】 论伤寒汗后余邪复聚的证治。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释义】
伤寒发汗已解 半日许复烦
伤寒发汗后,脉静身凉,表已解。 半日左右又复发。
病因:余邪复聚,或复感外邪。
复烦 脉浮数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现代研究】
本方能降低丘脑调节体温的调定点水平,对 体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本方既能显著抑制亢进 的肠蠕动,又可使受抑的肠蠕动活动增强,从而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动物实验证明,桂枝汤具有 使小鼠体液、细胞免疫参数上升,显著抑制流感 病毒增殖,具有抗炎、镇静、镇痛作用。改善心 血管功能,增强血液循环,明显增加心肌血流量。 本方尚具抗过敏作用。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原文】 (1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①,阳浮者,热自发, 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②,淅淅恶风③,翕 翕发热④,鼻鸣⑤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词
解】
• ①阳浮而阴弱:一指中风表虚证浮缓之脉;二指中 风表虚证卫强营弱之病机。
【原文】(53)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①,荣气和 者, 外不谐②,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 则愈,宜桂枝汤。
【词解】
①荣气和:即营气未直接受病。 ②外不谐:卫气发生了病理变化而不与营气相谐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提要】
论常自汗出的病机及治疗。
【释义】
病 常自汗出
【提要】 再论太阳中风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 [讨论] ❖ 1 从巳至未上 ❖ 指巳午未三时。 ❖ 一天之中的巳午未三时,即9点至15点。 ❖ 一年之中的巳午未三时,即老历的四、五、
六月。
❖ 十二消息卦:
❖ 复( )、临( )、泰( )、大壮 ( )、夬( )、乾( )、姤( )、 遯( )、否( )、观( )、剥( )、 坤( )。
❖ 复(十一月)、临(十二月)、泰(正 月)、大壮(二月)、夬(三月)、乾(四 月)、姤(五月)、遯(六月)、否(七 月)、观(八月)、剥(九月)、坤(十 月)。
❖ 4 关于“不恶寒”
❖ 温病的病因是热邪,热邪无收引凝滞之性, 不可能束缚卫气,所以不可能恶寒。因为不 恶寒,所以温病的初期不是表证,也就是说, 温病的初期不属于太阳病的范畴。
(1)《伤寒论》中温病提纲无 “恶寒”。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 为温病。”
(2)将温病提纲中的“不恶寒” 解释为“微恶寒”没有根据。
❖ 四 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 [原文]
❖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 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4)
❖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 傳也。(5)
❖ [讨论]
❖ 1 原文分析
❖
脉静――脉无变化――不传
❖ 伤寒一日 脉数急――脉已变化
太阳受之 躁烦
传
证已变化
颇欲吐
❖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不传 (少阳阳明)
❖ 2 最佳服药和治疗时间
❖ 太阳病的最佳治疗时间当然也在巳午未, 道理不言而喻。如果用针灸治疗,应该在巳 午未时。子午流注的理论与此相同。
❖ 现在西医治疗肾病综合征时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也强调服药时间,在清晨服药效果最好, 副作用最少。
伤寒论-太阳病-PPT
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 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 桂枝汤主之。(1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 邪风者,宜桂枝汤。(95)
阳浮:卫强,风寒束表,卫气浮于外,与邪气抗争而发热。 故“阳浮者,热自发”。 阴弱:荣弱,因卫气浮于外,不能固守,营阴外泄而汗 出。在加上风邪开泄,腠理不固。故“阴弱者,汗自 出”。
• 主症:发热,恶风,无汗;喘;头痛,身疼,腰痛,骨节 疼痛(麻黄八证),脉浮紧。
• 病机:风寒外束,卫强营郁,肺气失宣 •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方药:麻黄汤
君:麻黄 臣:桂枝 佐:杏仁 使:炙甘草 • 调护法:温覆取微汗,不需啜热粥,以防发汗太过。
麻黄汤的灵活运用
•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
煎煮时要注意:先煮大黄,去药渣后纳入芒硝,最后 入甘遂末。
现代用于治疗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 特发性腹膜炎、局限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所引起的 腹膜炎、胸膜炎、腹水、水肿等。
• 3)太阳病,经治疗(发汗或误下)后,仍有表证,宜用桂 枝汤解表。(有喘的兼症,加厚朴、杏子)
桂枝汤的灵活应用
•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 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 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 4)营卫不和的自汗,用桂枝汤。
桂枝汤的灵活应用
太阳病的基本表现是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
风寒外袭
卫气受遏 经气不利
恶寒 头项强痛
正Hale Waihona Puke 奋起抗邪 邪正抗争于体表发热 脉浮
太阳病概述 PPT课件
卫气抗邪于外。
结 论
1、脉浮既是表证,亦是 太阳病的主脉; 2、脉浮+恶寒可辨为表证; 3、脉浮+恶寒是辨表里证 的关键。
思
考
凭恶寒、脉浮可以 诊断为太阳病吗?
风寒之邪, 头项强痛: 郁于经输。
结
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头项强痛是太阳病特有症状, 反映太阳经输受邪,亦称经输证。
2、脉浮、恶寒、头项强痛 俱见可辨为太阳病。
3、表证与太阳病严格上说 是有区别的。
4、上述“两症一脉”是太阳 受邪之后,从一系列复杂证候 中归纳、总结出来的,能揭示 风寒外束、营卫失调的病机及 其临床特征。故列为太阳病的 提纲证。
“太阳之为病”的两种解释
“太阳”为提前 宾语 “病”是动词 其意义即为“患 太阳病……”
“为”为动词 “之”为助词 其意义为“太 阳得病怎么样 呢?”
3、恶寒每每与发热并见,
寒罢热退。
结
论
恶寒既是表证,亦是太 阳病必见之症,故后世有 “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 表证”,诚为经验之谈。
思
考
仅凭恶寒一 证,能否诊 断为表证?
不能诊断的依据
《内经》曰:“阳虚生外寒”。 原文7: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言三阴 病亦可见到恶寒之症。
脉浮: 风 寒 外 束,
《伤寒论》
第 一 章 太 阳 病 脉 证 并 治 上
第一节
太阳病概论
一、太阳的生理功能
(一)太阳之气:膀胱、肺、胃、心、 肾及其相应经脉相互配合下所产生之气。
从部位名为表气 从功能则为卫气 (就太阳病篇而言)
太阳之气、卫气、表气名异实同。
为何云太阳之气是上述脏 腑、经脉功能综合体现?现试 从卫气的生成来看。
结 论
1、脉浮既是表证,亦是 太阳病的主脉; 2、脉浮+恶寒可辨为表证; 3、脉浮+恶寒是辨表里证 的关键。
思
考
凭恶寒、脉浮可以 诊断为太阳病吗?
风寒之邪, 头项强痛: 郁于经输。
结
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头项强痛是太阳病特有症状, 反映太阳经输受邪,亦称经输证。
2、脉浮、恶寒、头项强痛 俱见可辨为太阳病。
3、表证与太阳病严格上说 是有区别的。
4、上述“两症一脉”是太阳 受邪之后,从一系列复杂证候 中归纳、总结出来的,能揭示 风寒外束、营卫失调的病机及 其临床特征。故列为太阳病的 提纲证。
“太阳之为病”的两种解释
“太阳”为提前 宾语 “病”是动词 其意义即为“患 太阳病……”
“为”为动词 “之”为助词 其意义为“太 阳得病怎么样 呢?”
3、恶寒每每与发热并见,
寒罢热退。
结
论
恶寒既是表证,亦是太 阳病必见之症,故后世有 “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 表证”,诚为经验之谈。
思
考
仅凭恶寒一 证,能否诊 断为表证?
不能诊断的依据
《内经》曰:“阳虚生外寒”。 原文7: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言三阴 病亦可见到恶寒之症。
脉浮: 风 寒 外 束,
《伤寒论》
第 一 章 太 阳 病 脉 证 并 治 上
第一节
太阳病概论
一、太阳的生理功能
(一)太阳之气:膀胱、肺、胃、心、 肾及其相应经脉相互配合下所产生之气。
从部位名为表气 从功能则为卫气 (就太阳病篇而言)
太阳之气、卫气、表气名异实同。
为何云太阳之气是上述脏 腑、经脉功能综合体现?现试 从卫气的生成来看。
1太阳病ppt
原文1首冠“太阳之为病” 而本条结尾以“ 原文1首冠“太阳之为病”,而本条结尾以“名为 中风”,可知太阳中风是太阳病的主要证型之一 中风”
【原文】第3条 原文】
太阳病,或已发热,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 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 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 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之气--化生于下焦、补充于中焦、 太阳之气--化生于下焦、补充于中焦、宣发于上焦
二、太阳病理
病因:外感风寒 少阴寒化以寒盛伤阳为 病因:外感风寒(少阴寒化以寒盛伤阳为 主者) 主者 病位:足太阳膀胱经、膀胱腑、体表 病位:足太阳膀胱经、膀胱腑、 病机:外邪侵袭太阳肤表,直中太阳经络, 病机:外邪侵袭太阳肤表,直中太阳经络,正 邪交争,营卫失调,经俞不利。 邪交争,营卫失调,经俞不利。 病性: 病性:阳证 病势: 病势:初起
三、太阳病证型
太阳本证
– 太阳表证(太阳经证) 太阳表证(太阳经证)
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 -- 太阳伤寒证--麻黄汤证 太阳伤寒证--麻黄汤证 -- 太阳温病
– 太阳腑证
太阳蓄水证--五苓散 太阳蓄水证--五苓散 -- 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 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 --
太 阳 病 概 论
临 床 基 础 教 研 室
一、太阳生理
1.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起 于目内眦,上头行项,夹脊,行 于目内眦,上头行项,夹脊, 人身之背。(人体最长的、 人身之背。(人体最长的、穴位 。(人体最长的 最多的经脉) 最多的经脉) 2. 其脉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 其脉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
分析
太阳病——原文1 太阳病——原文1的脉证 ——原文 发热——正气抗邪 发热——正气抗邪 ——
太阳病3(10)
真热假寒 “反不欲近衣”——邪热壅遏于内——“热在骨髓”(里)
太阳病 4
寒热真假辨别表
真寒假热证
真热假寒证
望 诊
舌淡,苔滑润,颧红如妆 舌红,苔黄燥裂,质红绛,面色晦暗 ,有时烦躁,状若阳证, ,神情昏昏,状若阴证,但目张有神 但精神萎靡,似睡非睡。 ,扬手掷足,谵语烦乱,喜敞衣被。
闻 诊
语声细微,气息低弱,口 鼻气冷,口无秽恶,大便 无恶臭。
太阳病 5
(120)太阳病误吐脾胃受损的变证
太阳病,恶寒发热——发汗解表 表解里伤,中阳虚损——汗自出,不恶寒发热,关脉细数
误吐 一二日吐之——胃气已伤——腹中饥,口不能食 三四日吐之——胃阳大虚,虚阳躁动——不喜糜粥,欲食 冷食,朝食暮吐
治疗:温胃散寒,和胃止呕——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太阳病 6
“发汗过多” “叉手自冒心”(双手交叉近压心胸部
阳随汗泄,心阳受损 ) “心下悸、欲得按” 胸闷、气短、乏力
太阳病 28
桂枝甘草汤证证治
【病机】心阳受损 【治法】温补心阳 【方药】桂枝甘草汤方 【方义】桂枝:辛甘——入心助阳 辛甘合化
炙草:甘温——补中益气 温通心阳
太阳病 29
(118)火逆致心阳虚烦躁证证治
“火迫却之” ——火疗强迫发汗
汗出过多 阳随汗泄
“亡阳”(心阳亡失)——心失所 养
胸阳虚损,引动痰饮——痰饮扰心
惊惕不安 狂动 卧起不安
太阳病 32
桂枝加芍药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证治
【病机】心阳亡失,心神浮越,痰饮扰心 【治法】温补心阳,镇惊安神,兼祛痰饮 【方药】桂枝去芍药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 【方义】桂枝、炙草——辛甘化阳,以复心阳
香豉
和胃降气
太阳病 4
寒热真假辨别表
真寒假热证
真热假寒证
望 诊
舌淡,苔滑润,颧红如妆 舌红,苔黄燥裂,质红绛,面色晦暗 ,有时烦躁,状若阳证, ,神情昏昏,状若阴证,但目张有神 但精神萎靡,似睡非睡。 ,扬手掷足,谵语烦乱,喜敞衣被。
闻 诊
语声细微,气息低弱,口 鼻气冷,口无秽恶,大便 无恶臭。
太阳病 5
(120)太阳病误吐脾胃受损的变证
太阳病,恶寒发热——发汗解表 表解里伤,中阳虚损——汗自出,不恶寒发热,关脉细数
误吐 一二日吐之——胃气已伤——腹中饥,口不能食 三四日吐之——胃阳大虚,虚阳躁动——不喜糜粥,欲食 冷食,朝食暮吐
治疗:温胃散寒,和胃止呕——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太阳病 6
“发汗过多” “叉手自冒心”(双手交叉近压心胸部
阳随汗泄,心阳受损 ) “心下悸、欲得按” 胸闷、气短、乏力
太阳病 28
桂枝甘草汤证证治
【病机】心阳受损 【治法】温补心阳 【方药】桂枝甘草汤方 【方义】桂枝:辛甘——入心助阳 辛甘合化
炙草:甘温——补中益气 温通心阳
太阳病 29
(118)火逆致心阳虚烦躁证证治
“火迫却之” ——火疗强迫发汗
汗出过多 阳随汗泄
“亡阳”(心阳亡失)——心失所 养
胸阳虚损,引动痰饮——痰饮扰心
惊惕不安 狂动 卧起不安
太阳病 32
桂枝加芍药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证治
【病机】心阳亡失,心神浮越,痰饮扰心 【治法】温补心阳,镇惊安神,兼祛痰饮 【方药】桂枝去芍药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 【方义】桂枝、炙草——辛甘化阳,以复心阳
香豉
和胃降气
《伤寒论通解》二十五课太阳病篇汗法禁忌一ppt课件
➢ 钱天来:“疮家,非谓疥廯之疾也。益指 大脓、大血、痈疽、溃疡、马刀侠瘿之属 也”
➢ 证候: ➢ 1.少阴体质——多见 ➢ 津血亏损较 ➢ 2.阳明湿热 ➢ 3.太阴水饮
➢ 治疗相当困难。
➢ “虽身疼痛”——脉象也会有浮 ➢ “虽”——“即使”,表示假设。 ➢ 病机:不通则痛 ➢ 1.津血亏损,瘀血内阻, ➢ 2.湿热 ➢ 3.寒饮内阻
➢ 真武汤,或者五苓散之类证候。
➢ 3.少阴病营卫不足证候。
➢ 主要是人参黄芪汤证候。
➢ 疲倦,脉虚弱。
➢
列入“不可发汗”
➢ “发汗必便血”: ➢ “必”——“可能”的意思 ➢ 不一定。 ➢ “便血”————尿
血?????????? ➢ 肉眼血尿 ➢ 1.多从下焦与津血着手。 ➢ 2.本涉及“水府”——气化失常。 ➢ 过度发汗,病势深入,而津液大伤,病入
“燥,焦也。”,
➢ 阳明病:恶热、贪凉喜冷、小便黄。
➢ “不可发汗”——阳热证候 ➢ 伤津液——津血
➢ 误用: ➢ 1.更伤津液与营血 ➢ 2.增加邪热 ➢ “热热”之戒。
➢ 如何治疗?
➢ 总宗旨:“清”——断其病源。 ➢ 辨证原则:分证候 ➢ 白虎加桂枝汤; ➢ 黄连阿胶汤证候; ➢ 承气汤类方。
血分
➢ “便血”如何解决?——猪苓汤 ➢ 1.发汗,伤津液,生邪热 ➢ 存在:阳明证候 ➢ 2.本有水饮证候。
➢ 最终:水热互结证候 ➢ 清热、渗湿、止血。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 则痓。(宋85)
➢ 此条讲“疮家”“不可发汗”的情况。
➢ “疮家”: ➢ “疮”——“疡科” ➢ 特点: ➢ 1.皮肤上肿烂溃疡——渗液 ➢ 2.长期的,反复发作。
➢ 此条讲“淋家”禁用汗法的情况,而且言 明“发汗必便血”。
➢ 证候: ➢ 1.少阴体质——多见 ➢ 津血亏损较 ➢ 2.阳明湿热 ➢ 3.太阴水饮
➢ 治疗相当困难。
➢ “虽身疼痛”——脉象也会有浮 ➢ “虽”——“即使”,表示假设。 ➢ 病机:不通则痛 ➢ 1.津血亏损,瘀血内阻, ➢ 2.湿热 ➢ 3.寒饮内阻
➢ 真武汤,或者五苓散之类证候。
➢ 3.少阴病营卫不足证候。
➢ 主要是人参黄芪汤证候。
➢ 疲倦,脉虚弱。
➢
列入“不可发汗”
➢ “发汗必便血”: ➢ “必”——“可能”的意思 ➢ 不一定。 ➢ “便血”————尿
血?????????? ➢ 肉眼血尿 ➢ 1.多从下焦与津血着手。 ➢ 2.本涉及“水府”——气化失常。 ➢ 过度发汗,病势深入,而津液大伤,病入
“燥,焦也。”,
➢ 阳明病:恶热、贪凉喜冷、小便黄。
➢ “不可发汗”——阳热证候 ➢ 伤津液——津血
➢ 误用: ➢ 1.更伤津液与营血 ➢ 2.增加邪热 ➢ “热热”之戒。
➢ 如何治疗?
➢ 总宗旨:“清”——断其病源。 ➢ 辨证原则:分证候 ➢ 白虎加桂枝汤; ➢ 黄连阿胶汤证候; ➢ 承气汤类方。
血分
➢ “便血”如何解决?——猪苓汤 ➢ 1.发汗,伤津液,生邪热 ➢ 存在:阳明证候 ➢ 2.本有水饮证候。
➢ 最终:水热互结证候 ➢ 清热、渗湿、止血。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 则痓。(宋85)
➢ 此条讲“疮家”“不可发汗”的情况。
➢ “疮家”: ➢ “疮”——“疡科” ➢ 特点: ➢ 1.皮肤上肿烂溃疡——渗液 ➢ 2.长期的,反复发作。
➢ 此条讲“淋家”禁用汗法的情况,而且言 明“发汗必便血”。
伤寒论课件: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二、太阳病分类
➢ 太阳温病 ➢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
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 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 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原文6)
太阳温病的脉证提纲及误治后变证
太阳病有自愈之机及预防传经之法
➢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 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 使经不传则愈。 (原文8)
太阳病有自愈之机及预防传经之法(原
文8)
“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 与第7条“发于阳者,七日愈”说法一
脉相承 ➢ 太阳病为阳病,当在阳数之期愈。在愈
前的第6 日,当太阳之期已过,邪气已 衰,故为病愈。
太阳病自愈之机
➢ 文中仅举出头痛一证,临床当与发热恶 寒项强脉浮等证合参
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原文3)
太阳伤寒证主要脉证 (原文3)
病因:寒邪袭表
太
发热 体质较强者,恶寒与发热并见
阳
体质较弱者,先恶寒后发热
伤
寒 证 必恶寒---不论发热与否,必先见恶寒-----
证
卫阳被遏
体痛---寒邪外束,经脉受阻,运行不畅
呕逆---毛窍壅滞,卫气不通,胃气上逆
脉:阴阳俱紧 寒邪束表,肌腠收缩,寸尺两部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原文1)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原文1)
病因:风寒袭表 太阳病 脉:浮-正气抗邪于外,气血充盈于表
(定位) 证 头项强痛-经气郁遏不舒(定位)
太阳病的预防课件
太阳病的预防 课件
目录 简介 太阳病的症状 太阳病的急救措施 注意事项
简介
简介
什么是太阳病? - 太阳病是由长时间处于太阳下
暴晒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如头昏、 恶心、呕吐、皮肤痒等。
简介
太阳病的危害 - 严重的太阳病会引起中暑
、脱水等病症,危及生命。
简介
太阳病的预防 - 在阳光炎热时减少户外活
太阳病的急救 措施
太阳病的急救措施
发现太阳病症状,立即停止户 外活动
将患者移到阴凉处,解开衣领 、脱掉鞋袜等紧身物品
太阳病的急救措施
给患者喝适量的淡盐水或饮料 ,以补充水分 用毛巾或冰块轻轻擦拭患者身 体,或使用清凉油膏缓解症状
太阳病的急救措施
如情况严重,及时送往医院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太阳病的高发期一般在夏季、午后 和户外活动剧烈的时段,要注意防 护。 肥胖、高血压、贫血等人群更容易 患太阳病,要加强防护。
注意事项
太阳病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消 化系统、泌尿系统等造成不良 影响,要引起重视并及时治疗 。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动时间 - 穿着透气性好、轻便、宽
松的衣服和帽子 - 经常喝水,保持水分和电
解质平衡 - 红花油等清凉油膏可以缓
解太阳病症状
太阳病的症状
太头皮、面部、四肢浮肿 - 大量出汗 - 皮肤红肿、疼痛、瘙痒 - 恶心、胸闷、呕吐
太阳病的症状
严重太阳病的症状 - 中暑 - 脱水 - 皮肤烧伤、晒伤 - 抽搐、昏迷
目录 简介 太阳病的症状 太阳病的急救措施 注意事项
简介
简介
什么是太阳病? - 太阳病是由长时间处于太阳下
暴晒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如头昏、 恶心、呕吐、皮肤痒等。
简介
太阳病的危害 - 严重的太阳病会引起中暑
、脱水等病症,危及生命。
简介
太阳病的预防 - 在阳光炎热时减少户外活
太阳病的急救 措施
太阳病的急救措施
发现太阳病症状,立即停止户 外活动
将患者移到阴凉处,解开衣领 、脱掉鞋袜等紧身物品
太阳病的急救措施
给患者喝适量的淡盐水或饮料 ,以补充水分 用毛巾或冰块轻轻擦拭患者身 体,或使用清凉油膏缓解症状
太阳病的急救措施
如情况严重,及时送往医院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太阳病的高发期一般在夏季、午后 和户外活动剧烈的时段,要注意防 护。 肥胖、高血压、贫血等人群更容易 患太阳病,要加强防护。
注意事项
太阳病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消 化系统、泌尿系统等造成不良 影响,要引起重视并及时治疗 。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动时间 - 穿着透气性好、轻便、宽
松的衣服和帽子 - 经常喝水,保持水分和电
解质平衡 - 红花油等清凉油膏可以缓
解太阳病症状
太阳病的症状
太头皮、面部、四肢浮肿 - 大量出汗 - 皮肤红肿、疼痛、瘙痒 - 恶心、胸闷、呕吐
太阳病的症状
严重太阳病的症状 - 中暑 - 脱水 - 皮肤烧伤、晒伤 - 抽搐、昏迷
《太阳病。2》_图文
所谓卫强,并非指卫气的正常功能强盛,而是指卫气 浮盛的异常亢奋状态,亦即“阳浮者,热自发”之意。
所谓荣弱,也不是营阴真正的虚弱,而是指卫外不固 ,营阴外泄,汗出营伤,营阴与异常亢奋状态的卫阳 相比呈现出不足状态,亦即“阴弱者,汗自出”之意。
荣弱卫强,相当于后人所谓的营卫不和或营卫失调, 此病机是以卫气的异常为主要矛盾,而营气失和乃卫 失外固所致。由于太阳中风证是因风邪偏胜,营卫失 和所致,当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故曰“欲救邪风者,宜 桂枝汤。”
在本条中,“阳浮而阴弱”是理解全文的重点。“阳浮而 阴弱”既指脉象,又述病机。指脉象即浮缓之脉,指病 机即卫强营弱。
结合第1条、第2 条综合分析,太阳中风证的临床表现 为:发热、汗出、恶风、恶寒、头痛、鼻鸣、干呕、 脉浮缓。其病机为:外邪袭表,卫阳浮盛于外以抗邪 ,卫外不固,营阴外泄,营卫失调,邪干肺胃,肺气 不利,胃气上逆。
本条尚有示人头痛、发热、恶风是中风证与伤 寒证所共有,惟汗出一症为两者鉴别要点之意 。
本条仅述症而未言脉,说明太阳中风证固然多 见浮缓脉,但桂枝汤证却未必全是浮缓脉。因 此,运用桂枝汤时必须脉症合参,全面分析。
95条重点论述太阳中风的病因、病机 及治疗
本条指出太阳中风证的主症是发热汗出,并进一步突 出汗出一症的基本病机是营弱卫强。
发汗解 表,宣 肺平喘
。
麻黄汤
无汗,脉浮紧 。
而喘,脉
浮紧。
温
(后世 发热,口渴,
病
温热之邪侵犯肺 卫。
发热,口渴,为恶 寒。
辛凉解表
银翘散 不恶寒,(脉 等) 浮数)。
【辨治要点】
病机:风寒袭表,卫阳浮盛,卫外不固 ,营阴外泄。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脉浮 缓。
所谓荣弱,也不是营阴真正的虚弱,而是指卫外不固 ,营阴外泄,汗出营伤,营阴与异常亢奋状态的卫阳 相比呈现出不足状态,亦即“阴弱者,汗自出”之意。
荣弱卫强,相当于后人所谓的营卫不和或营卫失调, 此病机是以卫气的异常为主要矛盾,而营气失和乃卫 失外固所致。由于太阳中风证是因风邪偏胜,营卫失 和所致,当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故曰“欲救邪风者,宜 桂枝汤。”
在本条中,“阳浮而阴弱”是理解全文的重点。“阳浮而 阴弱”既指脉象,又述病机。指脉象即浮缓之脉,指病 机即卫强营弱。
结合第1条、第2 条综合分析,太阳中风证的临床表现 为:发热、汗出、恶风、恶寒、头痛、鼻鸣、干呕、 脉浮缓。其病机为:外邪袭表,卫阳浮盛于外以抗邪 ,卫外不固,营阴外泄,营卫失调,邪干肺胃,肺气 不利,胃气上逆。
本条尚有示人头痛、发热、恶风是中风证与伤 寒证所共有,惟汗出一症为两者鉴别要点之意 。
本条仅述症而未言脉,说明太阳中风证固然多 见浮缓脉,但桂枝汤证却未必全是浮缓脉。因 此,运用桂枝汤时必须脉症合参,全面分析。
95条重点论述太阳中风的病因、病机 及治疗
本条指出太阳中风证的主症是发热汗出,并进一步突 出汗出一症的基本病机是营弱卫强。
发汗解 表,宣 肺平喘
。
麻黄汤
无汗,脉浮紧 。
而喘,脉
浮紧。
温
(后世 发热,口渴,
病
温热之邪侵犯肺 卫。
发热,口渴,为恶 寒。
辛凉解表
银翘散 不恶寒,(脉 等) 浮数)。
【辨治要点】
病机:风寒袭表,卫阳浮盛,卫外不固 ,营阴外泄。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脉浮 缓。
1-太阳病篇
❖ 即:“咽、淋、瘡、衄、血、汗、寒”及尺 脉迟、尺脉微禁用或慎用麻黄汤等辛温发汗 方剂
(尺脉迟:阴血不足;尺脉微:阳气不足) ❖ 即:“气血阴阳诸不足,虚热、湿热、毒热
均应慎用或禁用辛温发汗剂”
第46页,共181页。
临床应用
❖ 1.感冒、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上呼吸 道感染等;
❖ 2.由于寒邪闭阻,营血流行不畅而致的身痛 ;
❖ 3.水肿:如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 4.其它:脉管炎、荨麻疹、冻疮等。
第47页,共181页。
(三)太阳伤寒兼证
1、葛根汤证 【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 主之。(31)
第23页,共181页。
临床应用
1.感冒;
2.颈椎病、偏颈、落枕、肩周炎;
3.痢疾;
4.荨麻疹、风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 5.重证肌无力。
第24页,共181页。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原文】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提要】 外感风寒引发宿疾喘息的证治 【释义】
主症: 喘 ——表邪内迫,肺气上逆。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1页,共181页。
概说
太阳病是外邪侵犯人体太阳所主肌表 与经络,正邪交争,出现以恶寒发热、头 项强痛、脉浮为主症的疾病(也称表证)
第2页,共181页。
分类
一、太阳病本证 1.太阳中风证 主症:恶寒发热,汗出,头痛,恶风,脉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2.太阳伤寒证
【治法】解肌祛风,温经复阳。 【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汤—— 解肌、通阳。 附子一枚—— 温经助阳。
第36页,共181页。
5、桂枝新加汤证 【原文】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 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太阳病纲要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
恶寒。(1)
条文分析
脉浮——风寒外束,卫气抗邪于外 结 论
–脉浮既是表证,亦是太阳病的主脉 –脉浮+恶寒是辨表里证的关键
条文分析
头项强痛——风寒之邪,郁于经输,太阳经 气不利-太阳病的定位性症状
结论
头项强痛是太阳病特有症状,反映太阳经输受邪, 亦称经输证。
– 从病机推论—营阴郁滞 – 从原文35条:“无汗而喘” – 反证法而言:中风有汗,伤寒应无汗
为何说太阳伤寒感邪重,卫阳郁闭甚?
– 从原文“必”、“紧” – 或未发热 – 体痛 – 呕逆
【原文】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 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凤温为病,脉阴 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 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6)
寒、头项强痛、脉浮”是太阳病必见之症,故作为太 阳病的提纲证。 3. “恶寒、脉浮”是表证之主证主脉,“头项强痛” 是太阳病特有症状,又是与其它五经病证相鉴别的要
二、太阳病的分类—— 中风、伤寒、温病及变证
【原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 名为中风。(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析
太阳病——指原文1的脉证 发热——正气抗邪,热争于外 发热特点:
讨论
“恶寒、发热”每每并见, 为何提纲证不列举发热一 症?
发热是正气抗邪的反映,与脉浮机理一样。 发热虽常见,但早期每尚未发热而恶寒已见。 反证法,若列举发热,显然不能突出提纲证意义。
小结
1. “外感风寒、营卫失调”是太阳病的病机。 2. “营卫失调”的矛盾主要方面在卫而不在营,“恶
为何本条是拟“恶风”,原文1冠以“恶寒”?
– 为了突出中风病机特征—卫阳不固,营阴失守中风 证,每每觉翕翕发热,随之汗出,因汗出腠理疏松, 继之淅淅恶风,故原文12条的三证排列是符合临床 实际的。
– 恶风与恶寒的机理一样,仅是程度轻重而已,从原 文2、12、13条反映仲景时用恶风时用恶寒。
小结
分析
太阳病-风寒 (病因)
发热
为温病
口渴 (症状)
不恶寒
误汗:身灼热(即白虎之壮热)汗出、身重、嗜睡、呼吸
有鼾声,
风
说话困难,脉洪大,名为风温。
温
病 误下:小便不利,瞪眼直视,小便失禁
误火法:轻则发黄,严重如惊痫一样
误火熏法:加速阴阳离决
三、外感病初起辨阴阳的要点
【原文】 (7)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 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 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 数六故也。
太 阳 病临
床
概基 础
论教 研 室.
一、太阳生理
1.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起 于目内眦,上头行项,夹脊,行 人身之背。(人体最长的、穴位 最多的经脉)
2. 其脉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 下络腰肾,和肾相连。--主管一 身阳气
3. 足太阳经别上行散布于心
4. 足太阳膀胱腑: ---化生阳气,通过膀胱经、三焦输布到体表 “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参与水液代谢
–病初即见 –热势一般不高,仍属自觉症状为多 –每每与恶寒并见
风性开泄,营阴外泄
因 汗出—— 感受风寒,卫外不固,营阴失守
脉缓
果
结合原文1应为浮缓
缓脉因汗出而阳气外泄, 血行缓慢
恶风—— 卫阳不固,汗出肌腠疏松
综上诸脉证分析,中风证的病机是:风 寒外束,卫气受伤,营阴失守
讨论
与内科中风证,名同实异。
太阳之气--化生于下焦、补充于中焦、宣发于上焦
二、太阳病理
病因:外感风寒(少阴寒化以寒盛伤阳为 主者)
病位:足太阳膀胱经、膀胱腑、体表 病机:外邪侵袭太阳肤表,直中太阳经络,正
邪交争,营卫失调,经俞不利。 病性:阳证 病势:初起
三、太阳病证型
太阳本证
– 太阳表证(太阳经证)
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 太阳伤寒证--麻黄汤证 太阳温病
– 太阳腑证
太阳蓄水证--五苓散 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兼变类证
兼证 变证
在本证基础上兼有其它证候 本证失治误治后出现的病证
类似证 类似于本经病的其它病证
四、太阳病治则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太阳病当治以 “汗”法。《伤寒论》的太阳病,主要是风寒 表证,故汗法主在辛温发汗。
–或已——感邪轻,卫气闭塞不甚,阳气即外透 –或未——感邪重,卫气闭塞甚,阳气不易外透
恶寒——感受风寒卫气功能失常
–必——感邪重,卫阳郁闭较甚
呕逆—寒邪犯胃 体 痛
感受风寒,卫气被遏,营阴郁滞 脉浮紧
综上述脉证,伤寒证的病机是:风寒束表,卫 气被遏,营阴郁滞
讨论
本条原文未及汗出否,究竟有无汗出?
本证: 中风表虚证--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伤寒表实证--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太 阳 温 病--辛凉解表
兼证--主治方加减 变证--随证治之 疑似证--注意鉴别
五、太阳病转归
病愈--治疗得当,正复邪退 传经--正退邪盛,病情发展
– 伤阳寒化传三阴 – 伤阴热化传阳明、少阳
变证--治不如法,失治误治
脉浮、恶寒、头项强痛俱见可辨为太阳病。
条文分析
恶寒—风寒之邪伤及体表太阳阳气,卫气功能失常 恶寒特点
–以自觉症状为主; –邪气不退,恶寒始终存在,寒罢邪退; –恶寒每每与发热并见,寒罢热退。
结论:恶寒既是表证,亦是太阳病必见之症,故后世 有“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诚为经验之谈。
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脉浮缓是太阳中风的主要脉 证,其中以汗出、脉浮缓为辩证要点
原文1首冠“太阳之为病”,而本条结尾以“名为 中风”,可知太阳中风是太阳病的主要证型之一
【原文】第3条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 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 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分析
太阳病——原文1的脉证 发热——正气抗邪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5. 太阳之气
–温养肌表 –管理汗孔开阖,调节气温 –防御外邪 肥腠理,司开阖,卫外而为固
一、太阳生理
太阳之气又言表气(部位)、卫气(功能) 太阳之气与下列脏腑相关
–肾-肾阳温煦(肾与膀胱相表里) –脾胃-脾胃中津气滋养 –肺-肺气宣发与敷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