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型铜金矿床研究新进展_聂凤军

合集下载

斑岩型铜矿床成矿过程中铜的迁移与沉淀机制研究新进展

斑岩型铜矿床成矿过程中铜的迁移与沉淀机制研究新进展

1998年第2期 第12卷1998年4月M I NER AL R ESO U R CES A N D G EO L O GY总第64期斑岩型铜矿床成矿过程中铜的迁移与沉淀机制研究新进展¹金章东 李福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 210093)摘 要 作为主要铜源的斑岩型铜矿床一直是研究、生产部门关注的热点。

依据多年研究成果和大量文献资料,并以德兴斑岩铜矿研究新成果为实例,综述了斑岩铜矿矿质迁移沉淀机制研究的新进展,包括铜的迁移形式和演化,流体演化对铜络合物作用,铜在熔体相、流体相和晶体相配分以及铜居留场所和形式等。

关键词 斑岩铜矿,铜及络合物,流体,元素配分,江西德兴在全球范围内,斑岩铜矿化均与浅成硅质小岩体(<1km2)有关,并且集中于第三系和较老的火山岩造山带(包括环太平洋、加勒比海、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等造山带)。

矿床与侵入斑岩体之间的同源性是很明显的,并且近来的研究认为此类型矿床并不是异常金属含量小岩体侵入后结晶的结果,而只要在地壳浅处斑岩体内能产生广泛的热液流体对流循环作用就可以将岩浆中的铜聚集起来,最后形成斑岩铜矿床[1-3]。

1 铜来源岩浆体系的证据自然界岩浆体系中铜的硫化物、氯化物广泛存在于火山气体和喷气孔升华物中已有越来越多的报道[3-4]。

铜的硫化物富集在熔融包裹体含CO2、Cl-的气相部分,比共存的熔体高几十倍,最高可达170×10-6[5]。

大量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资料均表明:岩浆熔体在结晶分异过程中能分离出大量有利于铜、钼等金属迁移富集的饱含H2O、Cl-和溶解性离子,如Na+、K+、Ca2+、H+等的高盐度流体相[4]。

矿化斑岩体中铜丰度明显地高于维氏值几倍至几十倍,矿化蚀变黑云母中铜的含量也比未矿化斑岩体中黑云母至少高一个数量级[6]。

更多的岩石元素组合、氢氧稳定同位素、硫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均表明铜等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侵岩浆。

蒙古国欧玉陶勒盖斑岩型铜(金)矿田的找矿新进展

蒙古国欧玉陶勒盖斑岩型铜(金)矿田的找矿新进展


, 平均品位分别为 0. 另有推测的 1 平均品 9 8 3% 和0. 3 5ˑ1 0-6的铜和金的金属资源量分别为 36 8 7 万t和 13 1 4t 1 万t钼资源量 ( , 位1 最新发现了荷茹嘎北部矿点和乌兰乎德北部矿点 , 其资源量仍有待突破 ㊂ 欧玉陶勒盖地区的泥盆纪和石炭纪的 4 2ˑ1 0-6) 岩石记录了多期岛弧 ㊁ 大型斑岩铜 ( 金) 系统 ㊁ 喷发和多相变形的演化框架 ㊂ 成矿围岩是泥盆系阿拉嘎巴彦群的玄武质火山岩和次 ( ) ) 和花岗闪长岩 ( 的侵入体相关 , 表明欧玉陶勒盖铜 ( 金) 矿田产出于泥盆纪 - 石炭纪火山岛弧环境 ㊂ 3 7 2M a 3 6 6M a 关键词 : 欧玉陶勒盖 ;斑岩型铜 ( 金) 矿田 ;火山岛弧 ; 找矿新进展 ; 蒙古 中图分类号 : P 6 1 8. 2
90°E 96°E 102°E 108°E
为是超大型欧玉陶勒盖斑岩型铜 ( 金) 矿田的围岩 ㊂ 岩和火山碎屑岩组 成 , 侵入体主要是泥盆纪-二叠 ) ㊂ 欧玉陶勒盖铜 ( 纪花岗岩类岩体 ( 图2 金) 矿田位 于泥盆系基性 - 中 性 火 山 岩 ㊁ 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 的极少露头范围内 , 晚泥盆世侵入岩被石炭纪火山 岩和沉积岩所环绕 ㊂
第3 2卷 第5期 2 0 1 3年 8月
G e o l o i c a l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n f o r m a t i o n g g yI
地 质 科 技 情 报
V o l . 3 2 N o. 5 A u 0 1 3 g. 2
蒙古国欧玉陶勒盖斑岩型铜 ( 金) 矿田的找矿新进展
限分别被北北东向 的 倾 滑 断 裂 所 隔 开 , 并且把矿化 和未矿化的泥盆系或者更老的地层与上盘的石炭系 分开 ㊂ 此外 , 雨果杜 梅 特 地 区 与 南 部 欧 玉 陶 勒 盖 矿 床之间 , 被一条 弓 形 的 东 西 向 北 倾 断 层 所 隔 开 ㊂ 在 矿化带的南部 , 北北 东 向 的 泥 盆 纪 岩 石 与 一 系 列 从 西到北东向的上泥 盆 统 - 石 炭 系公司网站发布的最新

斑岩型铜矿床研究现状与进展

斑岩型铜矿床研究现状与进展
2.2在岩浆侵位和热液演化过程中导致金属铜富集的关键因素是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还是岩浆(长英质岩浆和铁镁质岩浆)的混合作用?金属铜是如何从岩浆中进入流体,从而发生大规模沉淀?其过程与岛弧环境斑岩铜矿金属铜的沉淀机制有何差异?
2.3在大陆内部的演化过程中,岩石圈的持续性阶段伸展或者伸展-挤压-伸展交替的背景对陆内斑岩铜矿的形成有何制约因素?大陆内部不同的构造-岩浆演化方式和不同演化阶段,斑岩型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类型有何差异?阶段性的隆升和剥蚀能否是陆内伸展环境斑岩铜矿形成的重要因素?
2.6 Houetal.(2015源自)对华北中生代伸展背景下木吉村斑岩铜矿角闪岩的结果表明角闪石中Cu的含量为Cu含量17×10-6~60×10-6,与原始弧岩浆中Cu的含量基本一致,从而得出木吉村斑岩铜矿形成于正常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Piqueretal.(2017)认为伸展环境下斑岩铜矿的规模可能较小,但是可以形成大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床,但是,从华南地区德兴斑岩矿床的规模和品位来看,陆内伸展背景形成大型斑岩铜矿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因此,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陆内伸展型斑岩铜矿具有形成大矿、高品位矿床的潜力,那么什么条件下可以形成高品位的大型矿床?陆内伸展背景高品位大型斑岩铜矿的形成与岩浆源区是否富含金属物质的关系如何?
2我国斑岩铜矿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本文以我国华南陆内伸展型斑岩铜矿为例,作者认为,陆内伸展型斑岩铜矿的研究可能有以下一些关键的科学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2.1与俯冲以及后俯冲伸展型斑岩铜矿相比,陆内伸展型斑岩铜矿岩浆起源的诱导机制是什么?金属铜的来源是哪里?大规模铜矿的形成是受控于富铜的岩浆源区还是受控于岩浆-热液过程?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地壳物质的混染(包括早期侵位的岩浆岩及其上升通道中围岩)对形成大型斑岩铜矿有何影响?何种作用导致了陆内伸展环境形成不同金属组合的矿床?新生地壳?古老地壳?还是古老的岩石圈地幔和新生的岩石圈地幔?

浅谈斑岩铜矿床的研究进展

浅谈斑岩铜矿床的研究进展

铜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战 略 金 属,其 具 有 导 热、导 电、耐 磨 损、易铸造、延展性及机械性能良好等诸多特征,已被广泛 应用于军工、能源、建筑、电子信息、电器及化工等多个与 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息息相关的工业领域,在用量上仅次 于铁和铝 [1]。在世界上,铜矿类型主要有斑岩型、砂页岩型、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岩浆铜镍硫化物型及铁氧化物铜 金型等 [1]。其中,斑岩型铜矿提供了世界上近 75% 的 Cu、 50% 的 Mo、20% 的 Au 及大部分的 Re[2],是矿床研究和找 矿勘查的重点之一。
近 20 年来,随着人们对青藏高原地区研究的深入,一 大批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已被发现,构成了特提斯 ~ 喜马 拉雅成矿带,该带中斑岩铜矿主要形成于中 ~ 新生代,产出 有 Sar Cheshmeh、玉龙等世界级斑岩铜矿。不同的是,环 太平洋成矿带、中亚成矿带中的斑岩铜矿主要为俯冲型 ; 而在特提斯 ~ 喜马拉雅成矿带中,中生代的斑岩铜矿主要
1 斑岩铜矿的提出及早期发展 斑 岩 铜 矿 的 研 究 始 于 20 世 纪 初,Ransome 对 美 国
Bisbee 矿床进行野外研究时,首次提出了“浸染状铜矿”与 斑岩体间可能存在的成因关系,而斑岩铜矿的概念则是由 Emmons 在 1918 年首次提出。
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斑岩铜矿的发展主要以观察和描 述为主,在斑岩铜矿蚀变和矿化特征、斑岩与成矿的关系等 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极大的促进了斑岩矿床的找矿勘查, 并发现了一大批大 ~ 中型斑岩铜矿。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 学者们通过对美国西南部 San Manuel 矿床进行热液填图 及构造恢复,从而成功的发现了 Kalamazoo 矿床,Lowell and Guibert 通过总结以后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斑岩铜矿蚀 变和矿化的经验模式。在该模式中,蚀变以岩体为中心向外 依次为钾化蚀变带、绢英岩化蚀变带、泥化蚀变带和青磐岩 化蚀变带 ;矿化同样由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可以划分为黄

中蒙边境欧玉陶勒盖大型铜-金矿床的发现及对找矿勘查工作的启示

中蒙边境欧玉陶勒盖大型铜-金矿床的发现及对找矿勘查工作的启示

! 资料来源: WWW5Q?;=O37PQ=7:5V3P
第 !! 卷 第 " 期
张义等: 中蒙边境欧玉陶勒盖大型铜 : 金矿床的发现及对找矿勘查工作的启示
AC"
图#
中蒙边境及邻区铜、 金和银矿产地分布略图
$%&’ # (%)*+%,-*%./ .0 1.223+, &.45 6/5 )%473+ 532.)%*) %/ *83 98%/3)3:;./&.4%6/ ,.+53+ +3&%./ 6/5 %*) 65<613/* 6+36
走向为北西西向, 一般含有薄层状和团块状硫化物, 其基质含有浸染状硫化物,这是这种角砾岩筒较为 常见的特征。 成矿期后的岩墙有长石斑岩岩墙、 正长 岩墙和辉绿岩墙。 多数岩墙沿走向一般延伸几百米。 长石斑岩墙的形态不规则,其走向主要是北西向 (!"CGE=#CG ) , 往往在几米范围内收缩、 膨胀或突然 尖灭。辉绿岩墙的产状更加不规则,从穿插关系上 看, 正长岩墙和辉绿岩墙是晚期侵入相。 在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陆块过渡带内, 铜、 金、 钼、 铅锌矿床 (点) 分布非常广泛, 矿床类型众多。西 从甘肃的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 、 白山堂斑 岩 型 铜 金矿床, 经过内蒙古霍各乞沉积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炭窑口沉积型铜矿床,到蒙古国欧玉陶勒盖斑岩铜 金矿床、 查干苏布尔加斑岩铜钼矿床, 再延伸到小坝
C
成矿背景,重新审视中蒙边境中国一侧存在的成矿 条件, 对扩大中国矿产资源量具有重要意义。
A
欧玉陶勒盖矿床成矿地质环境
从大地构造上讲,欧玉陶勒盖铜 9 金矿床位于
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陆块之间古生代造山带东蒙古 地幔异常区 (构造隆起带) 南缘, 属南蒙古后贝加尔

内蒙古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辉钼矿铼_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_聂凤军

内蒙古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辉钼矿铼_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_聂凤军

第81卷 第7期2007年7月地 质 学 报 ACT A GEOLOGICA SINICAV ol.81 N o.7July 2007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573025)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07 05 18;改回日期:2007 06 22;责任编辑:郝梓国。

作者简介:聂凤军,男,1956年生。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通讯地址:100037,北京西城百万庄大街26号;电话:010 ********;Em ail:nfjj@ 。

内蒙古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辉钼矿铼 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聂凤军1),张万益1),杜安道2),江思宏1),刘妍1)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2)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内容提要:为了进一步查明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的形成时间,对主要钼矿体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 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35.5 1.5M a(2 ),其M SWD 值为1.4。

鉴于辉钼矿呈浸染状和团块状分布于斑状花岗岩株中,并且与石英和钾长石呈共生结构关系,可以推测小东沟地区钼矿床和斑状花岗岩株的形成时间均为早白垩纪,属燕山期构造 岩浆活动的产物。

关键词:铼 锇同位素年龄;辉钼矿;成矿时代;斑岩型钼矿床;小东沟;内蒙古小东沟是华北地质勘查总院燕郊综合勘查院(以下简称综合勘查院)和内蒙古兴业集团公司地质人员近两年来在内蒙古中东部发现的一处中型钼矿床。

该矿床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广兴元镇,西北距离克什克腾旗政府所在地 经棚镇30km,南距赤峰市220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7 42 30 ~117 45 00 ,北纬43 00 15 ~43 04 15 。

该矿床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北坡近主脊部位,属于中高山区,为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同时,也是内蒙古中东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地区之一。

小东沟钼矿床及外围的区域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1年至1982年间,原辽宁省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在该区开展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并且提交有相应的文字报告;1980年至1983年间,原治金工业部第一地质勘查公司综合普查大队(综合勘查院前身)与第二地球物理探矿大队合作在该区进行过1:5万普查找矿工作,并且圈定出一大批铜、钼、铅、锌和银异常;1982年至1983年间,综合普查大队对小东沟地区重要元素地球化学异常进行系统野外地质调查、物化探测量和钻(坑、槽)探工作,先后发现和圈定19条钼矿体;2004年,内蒙古兴业集团公司获取小东沟钼矿化区探矿权后,委托综合勘查院对前人所圈定的钼矿化体进行了系统地质勘查工作,获钼矿石量4153万吨,钼金属量3.3万吨,整个矿床钼含量变化范围为0.037%~0.112%,平均含量为0.09%。

内蒙古加快推进煤田自燃灭火

内蒙古加快推进煤田自燃灭火

全 区减少二 氧化碳 排放 减少二 氧化 硫排放 7 0多
衡 ;二是火区治理效果有好 有差 , 对
比悬殊 ; 三是 回填 、 复垦 、 绿化任 务艰
巨。

多斯 市是 内蒙古 煤火 治理 域 ,全市共有火 区 1 0处 , 4 区总数 的 5 . 鄂尔多斯 96 %。
治理 中制定 了严格 的土地
内蒙 古 自治 区经信 委有关 负责
人对 记者表示 :火 区治理 的终极 目 “ 标是把火灭掉和恢 复生 态环境 。 火灭 不 了 , 源得不到保 护 , 资 安全 得不 到
沉积 岩型铜多 金属 和铀 矿床 ( ) 砂金和铂 矿床 点 ,
( ) 点 。
二是首次圈定 了 1 个金属矿化集中区。分别 0 是阿斯嘎特一呼 阿达尔 、 布尔吉一苏海特 、 萨拉乌
将全 面完成火 区治理任务
建立各 级政府 和企业在 火 区治 理生 态环境恢 复建设 的长效责任机制 , 做 到生态环 保 内容不符合 要求 的不审 批 ,生态环保措施未落实 的不验收 , 保 证火 区治理与生 态环境 治理 同步
规划 , 同步竣工。 文 ,内蒙古 自治 区煤 田局
圈定 了 1 个金属矿化集 中区 O
中国地质科 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聂凤军研究 团队在 中蒙边 境 地 区地质 找矿 基 础研 究获新 进 展 , 究区金属矿床 ( ) 为 6 将研 点 划分 种类 型 , 首次
圈定 了 1 0个金属矿化集中区。 蒙古 国位 于亚 洲腹 地地 区,与 中国和俄罗斯
内蒙古煤 田煤矿火 区治 理
艰巨 。
绍, 今年是 内蒙古煤 田 煤矿
三年攻坚的第二年 , 到今年
地壳特定演化阶段构造一岩浆活动的产物 。

斑岩铜矿若干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斑岩铜矿若干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t ersa c e n s c s e t 8tco i a dma mai o d t n ,o iis fo ef r igf isa dmeas n h ee rh so u ha p cs3 e t nc n g t c n i o s r n r— m n ud n tl,a d c i g o o l fco sc n r ln s c tdm eal o p n nsi o p y yc p e e o i .S u isi e e ty r h w h t a tr o t l ga s i e tlcc m o e t np r h r o p rd p st oi o a i s t de rcn e ss o t a n a
等多个方面。部分研究成果应作为找矿标志在实践 中运 用。
关键词
地质学 ; 岩铜 矿 ; 斑 构造背景 ; 岩浆 活动 ; 矿金属 ; 成 成矿流体 ; 伴生 元素 ; 综述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 分 类 号 : 6 84 P 1 .1
Th a e t a v n e n r s a c so r y y c pp r d p st e l t s d a c s i e e r he n po ph r o e e o is
斑 铜 若 干 问题 的最 新 研 究 进展 岩 矿
姚春 亮 陆建 军 郭 维民 袁 林2李 伟3 , , , ,
(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 系 , 1 江苏 南京 209 ; 10 3 2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 发局 攀西地质队资源所 , 四川 西 昌 6 5 0 ; 10 0
350 ) 2 06 3浙江省第十一地 质大 队地 质调查院 , 浙江 温州 摘 要
Z eagP oic, ezo 2 0 6 hj n ,C ia hj n rv e W nhu3 50 ,Z eag h ) i n i n

浅谈斑岩铜矿床研究进展

浅谈斑岩铜矿床研究进展
M 管理及其他 anagement and other
浅谈斑岩铜矿床研究进展
陈祖见,秦 权
(广西二一五地质队有限公司,广西 柳州 545005)
摘 要 :斑岩铜矿是一种重要的铜矿床类型,本文总结了该类矿床的矿床基本地质特征、时空分布规律、金属来源、成矿流体
来源及演化和找矿勘查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详细介绍了斑岩铜矿形成过程。极大的方便了地质找矿工作者理解及应用。
1 斑岩铜矿的基本特征 斑岩铜矿是一种与中、酸性斑岩侵入体密切相关的铜矿矿
床,其通常具有储量大、品位低及埋藏浅的特征。在斑岩铜矿的 形成过程中通常伴随着大规模的中 - 高温热液蚀变,形成钾化、 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蚀变。其中,钾化蚀变以出现钾长石 - 石 英 - 黑云母 - 磁铁矿 - 硫化物 ± 硬石膏等矿物组合为特征,通常 分布于成矿系统的中部,主要出现在中酸性侵入体及其附近围 岩中 ;青磐岩化蚀变以出现绿泥石 - 绿帘石 - 方解石 - 阳起石等 矿物组合为特征,通常分布于钾化外围,主要出现在中酸性侵入 体的围岩中 ;绢英岩化以出现黄铜矿 - 黄铁矿 - 硬石膏 - 绢云母 矿物组合为特征,通常分布于钾化带和青磐岩化带之间,主要出 现在中酸性侵入体及其附近围岩中。斑岩铜矿中的矿化,主要以 黄铜矿 - 石英 - 黄铁矿 ± 辉钼矿 ± 磁铁矿组合出现,通常以浸 染状、细脉浸染状、网脉状分布于中酸性岩体中,其为世界提供 了约 75% 的 Cu,90% 的 Mo,及 20% 的 Au。斑岩铜矿的形成通常 在地表以下 5km 以内,在其形成之后,经过风化、剥蚀作用通常 出露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中。斑岩铜矿中 Cu 的品位通常不超过 0.5%,极少数能达到 0.8%,单个斑岩铜矿的储量通常能达到几 十到上百万吨,甚至几千万吨,且具有成群、成带的特征,具有 极高的经济价值 [1]。此外,斑岩铜矿的形成的过程中,通常在其

浅析西藏墨竹工卡县地区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浅析西藏墨竹工卡县地区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浅析西藏墨竹工卡县地区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摘要:西藏墨竹工卡县地区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上,该地区多期次多类型的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成就了具有“四位一体”特征的多金属矿床-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文章通过对甲玛铜多金属矿床进行细致分析,对矿体深部地质特征和赋存成矿情况有了新的认识,甲玛矿区近些年来在其周边的探矿突破也使得我们思考以其为模板,为该地区寻找铜多金属矿工作提供指导思想和方向。

关键词:墨竹工卡县,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1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西藏特提斯构造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体)板片中南部、次级构造冈底斯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陆缘岩浆弧中段北部。

据1∶25万拉萨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其自北向南分为:班戈-嘉黎早燕山期陆缘岩浆弧、措勤-纳木错晚燕山期弧后盆地、念青唐古拉断隆、冈底斯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陆缘岩浆弧等四个次级构造单元。

冈底斯成矿带处于滇藏地层大区南部,由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群变质杂岩构成的陆壳结晶基底,晚古生界石炭系-新生界的地层均较发育,其中尤以三叠系-白垩系地层分布最广,出露最多。

地层区划属冈底斯-腾冲区之拉萨-察隅地层分区,拉萨-察隅地层分区是冈底斯铜多金属矿带中最主要的地层分区。

拉萨-察隅地层分区西边以念青唐古拉山前大断裂为界,北、东接永珠-嘉黎波密构造带,南边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该地层分区最老的地层为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群,主要分布在羊八井地区。

古生界石炭系以来的地层发育较全。

图1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构造-地层分区图Ⅰ-喜马拉雅区:Ⅰ1-北喜马拉雅分区,Ⅰ2-康马-隆子分区。

Ⅱ-雅鲁藏布江地层区:Ⅱ1-仲巴-扎达分区,Ⅱ2-蛇绿岩分区,Ⅱ3-拉孜-曲松分区。

Ⅲ-冈底斯-腾冲地层区:Ⅲ1-日喀则分区,Ⅲ2-拉萨-察隅分区,Ⅲ3-隆格尔-南木林分区,Ⅲ4-措勤-申扎分区,Ⅲ5-班戈-八宿分区。

IV-班公湖-怒江区:IV 1-蛇绿岩分区,IV 2-东恰分区,IV 3-聂荣分区。

V-羌南-保山区。

铜金矿床成矿理论新发展

铜金矿床成矿理论新发展

中国矿业报/2008年/10月/21日/第B04版地学·地调铜金矿床成矿理论新发展——聂凤军研究员谈氧化铁型铜—金矿床成矿理论张丽华 徐丛荣有专家认为,随着氧化铁型铜-金矿床成矿理论模型的不断完善和找矿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以氧化铁为主体的铜金矿床完全有可能取代以传统硫化铁为主体的铜多金属矿床,成为铜、金、铀、钴、铋、铌和稀土元素以及其它金属开发利用的对象,从而开创以氧化铁为主体的铜金矿床时代。

那么,氧化铁型铜-金矿床成矿理论到底有哪些创新?对于我国新时期的新一轮地质找矿尤其是深部找矿又有什么现实意义?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矿床学专家聂凤军研究员。

一、20世纪是硫化铁型铜-金矿床时代记者:据了解,进入21世纪以来,矿床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据说“氧化铁型铜-金矿床”理论就是这种进展的代表之一。

作为这方面的专家,请您分析一下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

聂凤军: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一系列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找矿勘查活动获得了巨大成功,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一大批铜金矿床。

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注意到,部分新发现矿床与传统铜金矿床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矿床包括:1975年在澳大利亚南澳州发现的奥林匹克坝铜-金-铀矿床、1980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找到的斯坦铜-金矿床、1987年在智利发现的拉坎德拉利亚铜-金矿床、1988年在澳大利亚找到的奥斯本铜-金矿床、1991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发现的欧内斯-享利铜-金矿床、1996年在巴西找到的萨洛博矿床。

考虑到上述矿床含有大量低钛磁铁矿或赤铁矿(含量大于20%),因此,部分学者将其称之为氧化铁型铜-金矿床。

在此之后,地质工作者对这类矿床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形成机制和找矿模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发表了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著,为提高氧化铁型铜-金矿床成矿理论研究水平和推动此类矿床找矿勘查工作做出了贡献。

由于氧化铁型铜-金矿床无论在产出环境和地质特征方面,还是在形成机理上都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人们对其类型的划分尚存在不同的看法。

毛景文:斑岩铜矿床研究勘查新进展

毛景文:斑岩铜矿床研究勘查新进展

毛景文:斑岩铜矿床研究勘查新进展俯冲环境斑岩铜矿Sillitoe,1972首先注意到斑岩铜矿与板块俯冲的关系,并提出俯冲板片环境中的构造成矿模式,认为与斑岩铜矿成矿有关的岩体是洋壳在俯冲过程中部分熔融的产物。

Sillitoe(1998)进一步研究认为斑岩铜矿形成于挤压环境,并注意到挤压导致地壳加厚与智利中北部、亚利桑那西南部,伊朗Jaya等超大型矿床形成上具有同步性,表明了挤压环境有利于形成斑岩铜矿。

同时,注意到南美古新世—始新世弧于挤压走滑环境导致形成Cujaone超大型和 T oquepala巨型矿床,而一些小型矿床出现在相邻的智利北部的引张环境(Sillitoe,1998)。

Sillitoe(1998)总结提出挤压环境可有效地阻止岩浆直接穿过上地壳形成火山岩,因此形成比伸展环境更大的浅部岩浆房;挤压环境的浅部岩浆房很难喷发,从而促进了岩浆房的结晶分异,进而导致了挥发分的饱和以及大规模岩浆热液的形成;挤压环境下很难发育陡立的张性断裂,从而有效地限制了在岩浆房顶部形成岩株(枝)的数量,有利于岩浆热液的聚集。

大陆环境斑岩铜矿斑岩铜矿除了形成于活动岛弧和大陆边缘外,也出现在大陆内部,空间上可以有两种形式,即:一种是沿古缝合带分布,另一种远离现代或古代缝合带分布,分别可能是碰撞后和板内环境的产物。

Hollister等(1974)最早注意和研究美国阿巴拉契亚造山带内的斑岩铜矿,发现随着地质历史演化先后形成一组古生代斑岩型矿床,早期为斑岩铜钼矿,晚期为斑岩钼钨矿。

与斑岩铜钼矿成矿有关的岩石为石英斑岩、石英二长岩型和石英闪长斑岩,Hollister等(1974)提出了与石英二长斑岩为核心的矿化蚀变模型,该模型略不同于以美国西南部斑岩铜矿为例建立的经典斑岩铜矿蚀变模型。

在澳大利亚西南威尔士州的Lachlan褶皱带发育有 Cadia等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

Jones(1985)研究认为这组南北向沿火山链分布的斑岩铜金矿位于 Bogangate海槽东部大陆边缘,是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在大陆开裂过程形成。

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胡树起;马生明;刘崇民【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1(35)4【摘要】斑岩型铜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随着矿业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查地球化学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变得愈来愈重要.为此,在收集整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过去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包括地球化学特征、勘查方法、异常评价及找矿标志等方面.以富家坞铜矿为例,介绍斑岩型铜矿的最新研究进展.%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pper deposit type in 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of mineral exploitation, 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in mineral explor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ased on related literature, this paper sums up the exploration geochemical research results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which include such aspects a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exploration methods, anomaly evaluation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Exemplified by the Fujiawu copper deposit, this paper report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总页数】7页(P431-437)【作者】胡树起;马生明;刘崇民【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相关文献】1.斑岩型铜矿成矿流体特征及研究进展 [J], 王旭辉;邓煜霖;娄渝明;韩鹏2.新疆区域勘查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及找矿重大突破 [J], 杜佩轩;田素荣;田晖3.斑岩型铜矿床成因研究进展 [J], 饶世成;高智4.斑岩型铜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J], 李宏宇5.斑岩型铜矿床研究现状与进展 [J], 刁开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斑岩型铜—金矿床研究进展

斑岩型铜—金矿床研究进展

斑岩型铜—金矿床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介绍了斑岩型矿床的全球分布规律,总结了矿床形成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热液成矿系统,详述了区域基地构造和断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斑岩矿床;研究进展;综述0 引言斑岩型矿床作为一种最重要的铜金矿床类型,为世界提供了50%以上的金属铜资源[1]。

该类矿床金属储量巨大,Cu储量可达千万吨,因此一直是矿业界的首要勘查目标和科学界的长期研究热点。

本文结合该类矿床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对其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做一综述。

1 斑岩型矿床的全球时空分布规律据研究,全球斑岩铜矿在空间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3条大的成矿带上:环太平洋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和古亚洲成矿带(中亚成矿带)。

前者可分东西两带。

东带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东岸的科迪勒拉和安第斯山脉;西带分内带和外带,内带从俄罗斯鄂霍茨克北缘,经我国东北的东部、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外带从日本列岛经我国台湾、菲律宾、加里曼丹岛、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

此外,还有少量斑岩铜矿床形成于各地块边缘活动带[2]。

全球斑岩铜矿成矿具有一定的等时性,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矿化强度不一样。

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占整个历史时期斑岩铜矿的90%以上,其次形成于古生代。

对富金斑岩型铜矿而言,尤以第三纪成矿最为普遍。

最近研究发现[3],其成矿时代较为年轻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许多富金斑岩型铜矿床与火山弧关系密切,而火山弧的侵蚀速度很快,从而使古代矿床难以保存下来;二是,由于大部分矿床处于气候多雨湿润地区,丰富的雨水加速了侵蚀和剥露速率,使得矿床保存潜力减低;三是,矿床多产于挤压性岩浆弧环境,挤压性弧的快速隆升也使得区域侵蚀加速,使之保存潜力大大减小。

2 成矿地质背景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大洋板块俯冲产生的岩浆弧,根据弧后盆地的发育与否,可分为岛弧和陆缘弧。

前者缘于大洋板块的陡深俯冲,以发育弧后扩张盆地为特征;后者缘于大洋板块的较缓俯冲,其弧后区通常不发育扩张盆地。

内蒙古正镶白旗东胡矿区银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内蒙古正镶白旗东胡矿区银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内蒙古正镶白旗东胡矿区银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摘要:文章通过对内蒙古正镶白旗东胡矿区银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矿体呈脉状赋存于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陆相火山碎屑岩及侏罗纪花岗斑岩中,矿床成因严格受地层、岩性、岩浆期后及地下水热液叠加等因素的控制,矿床成因较为复杂。

矿床矿体赋存于构造裂隙中,应属于与中生代火山热液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关键词:正镶白旗,多金属矿,成因浅析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Ag-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Donghu Mining area, Zhengxiangbai Banner, Inner MongoliaXuYan-mingChifeng Rineng Mining Co.,LTD.,Chifeng 024000,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Pb-Zn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in Donghu mining area, Zhengxiangbai Banner, Inner Mongolia,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ore body exists in vein form in the continental pyroclastic rocks of the Upper Jurassic Manketou Ebo Formation and the Jurassic granite porphyry.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i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stratigraphy, lithology, post-magmatic period and the superposition of groundwater hydrothermal and other factors. Ore bodies occur in tectonic fractures and belong to epithermal deposit related to Mesozoic volcanic hydrothermal.Key words: Zhengxiang Baiqi, polymetallic ore, cause analysis1区域地质背景古生代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内蒙古草原地层区赤峰地层小区,中新生代地层区划属滨太平洋地层区,博克图—二连浩特地层小区。

德兴朱砂红斑岩型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德兴朱砂红斑岩型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德兴朱砂红斑岩型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德兴朱砂红斑岩型铜(金)矿床位于江西省德兴市境内,是一种典型的岩浆热液型矿床。

岩浆在地下逐渐冷却成岩浆岩,并在岩浆岩中注入了热液,最终形成了这种矿床。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研究矿床成因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德兴朱砂红斑岩型铜(金)矿床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富含铜、金的流体包裹体,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首先,研究人员对采样的矿石进行了显微镜下的观察,发现其中富含小液滴,即流体包裹体。

接着,研究人员将样品放入高压装置中,逐渐增加温度和压力,使流体包裹体中的液体逐渐膨胀,并逐步观察其熔化和沸腾温度,得出流体的成分和含量。

研究结果表明,德兴朱砂红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热液流体主要由水蒸汽、二氧化碳、氢气、氧、氮等组成。

其中,水蒸汽是流体中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在70%以上。

而铜、金等金属元素则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流体中。

此外,研究还发现,矿床形成的深度在2-5公里之间。

流体包裹体研究的结果为研究德兴朱砂红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成因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研究表明,这种矿床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其中水蒸汽是主要的矿化流体。

此外,铜、金等金属元素在流体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这说明矿床形成时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

总之,流体包裹体研究为研究德兴朱砂红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成因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这种研究方法在矿床勘探和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关于德兴朱砂红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相关数据:1.矿床中主要含有的金属元素为铜和金,其中铜的平均含量约为0.5%左右,而金的平均含量在0.5ppm以下。

2.矿床的形成深度在2-5公里之间,这个深度的形成是由于地下深部岩浆的力量,以及地壳运动、岩浆冷却和流体的移动等因素所致。

3.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热液流体主要由水蒸汽、二氧化碳、氢气、氧、氮等组成,其中水蒸汽是主要的矿化流体。

4.德兴朱砂红斑岩型铜(金)矿床是一种典型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矿物主要由黄铜矿、黄铁矿、方铜矿等组成。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额尔登陶勒盖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额尔登陶勒盖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额尔登陶勒盖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摘要:研究区位于白音呼布尔-额仁高毕一带,研究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

通过对研究区内成矿类型及矿(化)点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成矿类型为陆相火山岩型。

成矿地质体为流纹岩,为同生矿床。

该地区找矿应着重于寻找与火山岩同生的成矿结构面,如火山岩性岩相构造、火山构造、次火山岩体构造。

上述各类成矿结构面中的矿体,都和喷发期后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

关键词:额尔登陶勒盖,地质特征,成矿类型Analysis 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Erden Tolgoi area, East Wuzhu Muqin Banner,Inner MongoliaSunDian-fuBaotou Steel (Group) Sanheming Mining Co.,LTD.,Baotou 014010,Inner Mongolia,ChinaAbstract: 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the Baiyin Hubuer-Erren Gaobi area, which has frequent magmatic activity and struct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types and mineralization points in the study area,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etallogenic type is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 type.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body is rhyolite and syngenetic deposit. The ore prospecting in this area should focus on the ore-forming structural plane with volcanic rocks, such as volcanic lithology lithofacies structure, volcanic structure and subvolcanic rock mass structure. The ore bodies in all kinds of metallogenic structural planes are relatedto the volcanic and subvolcanic hydrothermal fluids after the eruptive period.Key words: Erden Tolgoi,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types1区域地质特征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伯利亚板块(Ⅰ级构造单元)东南陆缘增生带(Ⅱ级构造单元)之东乌旗-扎兰屯火山型被动陆缘(Ⅲ级构造单元)上的吉林宝力格大队晚古生代增生带(Ⅳ级构造单元)内。

希腊斯克瑞斯斑岩型铜-金-铂族元素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型

希腊斯克瑞斯斑岩型铜-金-铂族元素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型

希腊斯克瑞斯斑岩型铜-金-铂族元素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型张雪旎;聂凤军;王佳新【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15(034)006【摘要】斯克瑞斯斑岩型铜矿位于希腊北部哈尔基迪基半岛,塞尔维亚马其顿成矿带.矿体赋存于侵入到韦尔蒂斯科斯组的古近纪-新近纪碱性岩体中,岩体的分布受深部断裂影响.截至2011年,斯克瑞斯矿床已开采5.2×108t铜,Cu平均品位为0.5%,Au平均品位为0.8×10-6,Pd平均品位为110×10-9,Pt平均品位为17×10-9.铜-金矿化呈脉状、网脉状及浸染状分布于岩体及围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等,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硅化、青磐岩化、绢云母化等.锆石U-Pb年龄、全岩Ar-Ar年龄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岩浆侵位与成矿作用之间关系密切,其形成时代约为19Ma.该矿床以Pd-Pt含量较高为特征.对斯克瑞斯斑岩型富铂族元素斑岩铜矿特点及成矿规律的系统总结,可以为在中国境内寻找同类矿床提供参考.【总页数】14页(P1203-1216)【作者】张雪旎;聂凤军;王佳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2【相关文献】1.安徽省宣州区茶亭斑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讨 [J], 钱仕龙;杨前国;谢祖军;刘静2.云南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 [J], 郭晓东;王治华;陈祥;王欣;王淑贤3.希腊斯克瑞斯铜-金-铂族元素矿床 [J], 张雪旎;聂凤军;王佳新4.北祁连山与斑岩有关的碲金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模型 [J], 杨建国;马中平;任有祥;李智佩;宋忠宝5.西藏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Ⅰ、Ⅱ号矿体热液黑云母特征及地质意义 [J], 肖鸿天;谢富伟;郎兴海;冉凤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斑岩铜矿地质特征与成因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斑岩铜矿地质特征与成因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斑岩铜矿地质特征与成因王军;李廷栋;耿树方;聂凤军【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0(031)003【摘要】东准噶尔成矿带是中国主要矿集区之一,也是斑岩矿床形成的有利地区.近年来,在东准噶尔邻区先后发现了土屋和欧玉陶勒盖特大型斑岩铜矿,推动了东准噶尔地区斑岩铜矿的找矿和研究工作,之后又发现了哈拉苏,蒙西、玉勒肯哈拉苏、琼河坝、和尔赛、铜华岭和乌伦布拉克等斑岩铜矿.本文论述了东准噶尔斑岩铜矿形成的地质背景,依据金属矿床围岩岩性组合和成矿作用特征,确定东准噶尔斑岩铜矿床有2个成矿时代和二种矿床类型:早古生代斑岩铜钼矿床和晚古生代斑岩铜金矿床.在较详细剖析各类金属矿床(点)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3个矿化集中区:卡拉先格尔斑岩矿集区、乌伦布拉克斑岩矿集区和琼河坝斑岩矿集区,并讨论了东准噶尔区域地壳演化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的金属矿床(点)成矿作用分别形成于萨吾尔晚古生代岛弧和纸房-琼河坝早古生代岛弧,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发生与板块构造活动相吻合,是地壳特定演化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总页数】11页(P423-433)【作者】王军;李廷栋;耿树方;聂凤军【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01;P618.41【相关文献】1.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卡拉麦里金矿带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浅析 [J], 鲁劲松;高莹2.新疆东准噶尔地区金矿类型、地质特征 [J], 路彦明;张玉杰;潘懋;范俊杰;刘翼飞;张栋;陈晓吾;潘爱军3.新疆东准噶尔金矿成因类型及地质特征 [J], 杨富全;吴海4.新疆东准噶尔地区洋板块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 [J], 赵同阳;朱志新;刘阁;李平5.新疆东准噶尔顿巴斯套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J], 刘文祥;邓小华;吴艳爽;韩申;陈西;李巽;王永;陈衍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斑岩型铜金矿床基本地质特征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 ,可将斑岩金属矿床划分为若干类型 ,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有: ( 1)根 据含矿斑岩体的形态、岩性组合和形成深度 ,可将斑岩矿床划分为经典型、火山岩型和深成 岩型 ; ( 2)依据成矿主岩化学性质 ,可将其划分为钙碱质和碱质类矿床 ; ( 3)根据金属元素组 合 ,可将其划分为斑岩铜矿床、斑岩铜钼矿床、斑岩钼矿床、斑岩铜金矿床、斑岩金矿床、斑岩 铜钼矿床和斑岩钼金矿床。 限于篇幅 ,这里我们仅对第一种分类方案、富金斑岩金属矿床和 碱质类斑岩铜金矿床进行介绍。 3. 1 经典型斑岩铜金矿床
N ew Advances on Porphyry
Copper and Gold Deposits
N IE Feng jun, JIAN G Sihong , ZHAO Xing min
(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 100037, P RC )
2000年第 2期
内蒙古地质
· 3·
( 2)部分斑岩型铜金矿床在优地槽褶皱带和陆块内部产出 ,它们要么同造山期或造山晚 期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 ,要么受基底深大断裂控制。
( 3)西利托 ( 1987)认为 ,大约有 85% 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与俯冲板块的张性构造活动有 关 ,低角度和快速的板块俯冲是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形成的关键所在。 部分地质学家也指 出 ,斑岩铜金矿床是局部岩浆活动的产物 ,与板块俯冲的角度和速率毫不相干。 2. 2 含矿侵入岩特征
在岩石化学方面 ,含矿斑岩体的 SiO2、 TiO2含量相对较高 ,并且见有斜方辉石或刚玉标 准矿物分子。 另外 ,含矿侵入岩的 87 Sr /86 Sr初始比值变化范围为 0. 704 0. 706,属幔源或深 源岩浆上侵定位的产物。 2. 3 形成时代
尽管一些前寒武纪金属矿床也被划分为斑岩型矿床 ,但是具有确凿证据的最古老斑岩 铜金矿床的形成时代为古生代。对于绝大多数钙碱性斑岩铜金矿床来讲 ,其形成时代为中生 代 ,第三纪或更年轻。相比之下 ,许多碱质类斑岩型铜金或金矿床的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需 要指出的是 ,在斑岩型铜金矿床集中区 ,不同期次和各种规模岩浆岩分布广泛 ,极为发育 ,铜 金矿化往往同最年轻一期的侵入岩相有关。 另外 ,铜金矿床的形成时间往往滞后于侵入岩 体 ,时间差变化范围为 0. 5Ma~ 3Ma。
· 6·
斑岩型铜金矿床研究新进展
总第 95期
此类矿床主要在深成岩体 (岩基 )内产出 ,局部地段发育有大量的岩脉和角砾岩。具有工 业价值金属矿床的元素组合主要为铜钼 ,金含量相对较低 (通常 < 1g / t)。 在热液蚀变方面 , 矿体的核心部位为硅化带 ,向外依次为钾化带、泥化带、千枚岩化带和青盘岩化带。最典型的 实例为加拿大海兰德谷和澳大利亚凯蒂亚大型铜钼或铜金矿床矿集区。 深成岩型斑岩铜金 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列于表 1,代表性平面和剖面地质简图见图 3。 3. 4 富金斑岩金属矿床
近几年来 ,随着黄金采、选、冶技术的飞速发展 ,与侵入岩有关的各类低品位、大吨位金 矿床的找矿勘查与理论研究工作正在倍受人们的关注 ,其情景如同七十年代中期地质学界 关 注斑岩型金属矿床一样。 西利托 ( 1989)曾指出 ,如若某一斑岩金属矿床的金含量大于 0. 4g /t ,那么 ,这一矿床可称为富金斑岩矿床。实际上 ,许多富金斑岩矿床的平均黄金含量大 都在 2g /t 以上。
1 斑岩型金属矿床的定义
斑岩型金属矿床是“与侵入岩有关金属矿床”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 ,其形成作用与岩浆 活动具密切时空分布关系。鉴于地壳演化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复杂性 ,在一些矿集区 (或带 )很 难将斑岩型和其他侵入岩类金属矿床划分开来。到目前为止 ,尽管尚未找到一种较为简单的 分类判别准则 ,但是矿床地质学家均认为 ,斑岩型金属矿床应具下述地质特征:
2 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地质环境
2. 1 构造环境 尽管斑岩型铜金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多种多样 ,但是大地构造对斑岩型铜金矿床
的控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大多数斑岩型铜金矿床都产在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 ,特别是大洋板块与古陆块
俯冲带的陆块一侧。 这些交接部位通常发育有深断裂 ,其切割深度可达岩石圈。
( 1)金属矿化在斑状侵入岩及围岩中呈浸染状或细网脉状产出 ; ( 2)无论在空间分布上 ,还是在形成时间上 ,金属矿化与浅成侵入岩具密切关系 ; ( 3)大多数含矿侵入岩为钙碱性或碱性岩浆岩系列 ; ( 4)典型的含矿斑状岩浆岩组合为花岗闪长岩 花岗岩或闪长岩 正长岩 ; ( 5)与钼矿床有关的侵入岩大都为钙碱性长英质火成岩 ; ( 6)含矿侵入岩体大都为复式侵入杂岩 ,金属矿化仅与其中某一期侵入岩有关 ; ( 7)金属矿化与岩脉群和角砾岩管伴生 ,角砾组份复杂 ,磨圆度高 ; ( 8)含矿侵入岩体及围岩均遭受到普遍的和强烈的断裂与破碎作用 ; ( 9)尽管大多数矿化地段受断裂控制 ,但是在一些矿床中 ,浸染状金属矿石占有很高的 比例 ; ( 10)尽管各金属矿床在热液蚀变类型、强度和规模等方面变化很大 ,但是代表性的蚀变 带普遍存在 ,并具一定的分带性 ; ( 11)在部分矿区 ,风化淋滤可以造成金属元素次生富集 ; ( 12)绝大多数斑岩型铜金矿床以规模巨大和品位偏低为特征 ,一般来讲 ,铜矿石储量至 少为 2000万吨 ,铜的品位为 0. 1% 或更高 ; ( 13)主要斑岩型金属矿床类型为 ,斑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矿床、斑岩型铜金钼矿床、 斑岩型金矿床和斑岩型钼矿床。
· 2·
斑岩型铜 in po rphyry deposi ts. T oday , ex plo ratio n fo r copper g old porphyries i s i n high g ear. T his paper a tt empts t o m ake a summa ry o f the majo r prog resses on theo reti cal st udi es and ex plo ra tio n o f the porphy ry copper and gold deposi ts. T he defi ni tio n of the term“ po rphy ry deposi t” wi ll be consi dered first , t hen classifi cati on. T he distribution, ag es, geological set ti ng , relat ed i ntrusive rocks a nd deposi t f eat ures w ill be described. T he genesi s a nd ex plorati on cri teria w ill al so be di scussed. Key words: Porphy ry copper g old deposi t; Mi neral ex plo ratio n; Ore fo rming m echa nism; Geological features
· 4·
斑岩型铜金矿床研究新进展
总第 95期
图 1 经典型斑岩铜金矿床模式 3. 2 火山岩型斑岩铜金矿床
此类矿床主要在古火山喷口的根部带内产出 ,含矿火山岩既可以是钙碱系列的 ,也可是 碱质系列。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大都伴生有浅成 超浅成侵入岩株、墙、枝和脉群。铜金矿化一 般在各类火山岩、角砾岩和岩脉内部及旁侧产出 ,青盘岩化可从矿体中心地带一直延伸到围 岩中。 火山岩型斑岩铜金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列于表 1,代表性平面和剖面地质简图见图 2。 3. 3 深成岩型斑岩铜金矿床
富 金斑岩体多为一些超浅成的 I型 (或磁铁矿系列 )花岗岩类 ,代表性岩体多为直径 1km 2km的筒状复式岩株 ,成岩时代为第三纪。 在西南太平洋和南美洲一些国家 ,含金斑 岩株侵位于同期层状火山岩地层中 ,其岩石化学组份多为钙质、高钾钙碱质或富钾碱质 ,钙 碱质含金斑岩体较为少见。 大量统计数据资料表明 ,多数含金斑岩株以富磁铁矿为特征 ,
2000年第 2期
内蒙古地质
· 5·
图 2 典型火山岩型斑岩铜金矿床模式
图 3 典型深成岩型斑岩铜金矿床模式 FeO / Fe2O3 比值 > 0. 5,另外 ,磁铁矿 /黄铁矿比值也远高于其他类型金矿床。 富金斑岩矿床 多以发育有中等程度泥岩化 (绢云母— 粘土— 绿泥石 )和钾硅酸盐蚀变以及缺失千枚岩化为
本文拟对近年来斑岩型铜金矿床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简要总结 ,对斑 岩型金属矿床的定义、产出环境、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讨论 ,进而提 出斑岩型铜金矿床成因模式与找矿标志。 关键词: 斑岩型铜金矿床 ;找矿勘查 ;成矿机理 ; 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18. 41; P618. 55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W orldwide, po rphyry copper and go ld depo sit s occur i n o rogenic bel t, and m any a re relat ed to subducti on g enerat ed plut oni sm and vo lcani sm a t plate ma rgi ns. Studies show that mo re than half t he wo rld 's go ldreserves and 80% o f the w o rld 's copper
大量统计数据表明: 斑岩型铜金矿床是铜或金矿床最重要的工业类 型之一 ,在北美科第勒拉造山带 ,斑岩型铜矿床约占各类铜矿总储量的 80% ,斑岩型金矿床约占各类金矿床总储量的 60% ,此外 ,从斑岩型铜金 矿床回收的银约占全部银产量的 30% 。斑岩型铜金矿床在金属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