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基本内容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与作用
1、国际分工的含义
指世界各国生产货物与服务的劳动 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
2、国际分工的作用
1)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2)可以产生专业化效应,规模经济效 应,竞争效应。对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 资源有效配置有明显促进作用。
二、二战后国际分工的特点 1.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2.产业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形式发生
变化:工农——工业 4.区域性经济组织内部分工加强 5.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发展领域各不同。 6.跨国公司内部与外部分工的发展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
(一)被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和地区 不断增多。
(二)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 。(各产业)
(三)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垂直、水 平、网状)
斯密的贸易理论
斯密的贸易理论包括两个重要部分,一是 “绝对利益说”(absolute advantage), 另一个是“剩余出路说”(vent for surplus)
前者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基点,后者则 隐含着规模收益递增的条件。
绝对利益说
原理:
每个国家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于 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而导致生产 成本绝对低,这叫做绝对利益原则,又 称绝对优势说。他认为各国存在生产技 术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 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 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 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 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什 么都生产更为有利。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
的产出率来衡量 : 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
Qj L
来
表示,其中Qj是j产品的产量,L是劳动
投入。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
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
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 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
比较优势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赫——俄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新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Baidu Nhomakorabea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始祖 (1723至1790)
重要的著作:
《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原因的研 究》(1776)
“看不见的手”
理论评价:
积极意义 亚当·斯密第一次运用劳动价值论
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为科学的 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局限性
该理论只说明了国际贸易中的一种 特殊的现象,即至少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 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才能参加国际分工 和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得利益。而在生产上 并不具有优势的国家能否参加国际分工和 国际交换,能否获得利益,斯密的理论并 没有回答。
(四)构筑国际分工的纽带增多(货物、 资本、服务)
四、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 社会生产力是决定因素 自然条件是基础 资本流动是推动力量 政府行为的影响
五、国际分工的性质——两重性?
一方面可节约社会劳动,另一 方面又带来国际分工利益的不平等。
第二节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节约了社会劳动。
贸易交换比例
实际中的交换比例取决于国际市场上两种 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有一点是明确的,葡 萄牙用1单位葡萄酒换取的毛呢不能少于 80/110单位,否则不如自己生产;进口1 单位葡萄酒,英国愿意支付的毛呢不会超 过120/70单位,否则无利可图。两国都能 从分工和贸易中获利的毛呢/葡萄酒交换 比例应在80/110(0.727)与120/70( 1.714)之间
绝对优势理论产生背景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通过对 国家和家庭进行对比来描述国际贸易 的必要性。他认为,既然每个家庭都 认为只生产一部分它自己需要的产品 而用那些它能出售的产品来购买其他 产品是合算的,同样的道理应该适用 于每个国家。
时代: 18世纪,英国正处于工场手 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
假设前提: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此 即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
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
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规模报酬不变; 完全竞争市场; 无运输成本;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国际分工后
英国
第二葡步萄牙:
1生2产0+毛70呢人专门专业化1生分1产0工+葡80生萄人酒专产门
产量为:
产量为:
190/70=2.714单位 190/80=2.375单位
贸易利益
1.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分工后两种产品 的总产量都增加了,这显然是劳动生产 率提高的结果。
2.提高了消费水平。假定英国用1单位毛 呢换葡萄牙1单位酒,则英国酒和毛呢 的消费量分别为1单位和1.714单位,葡 萄牙酒和毛呢的消费量分别为1.375单 位和1单位,都比分工前增加了。
从劳动生产计率算的角绝度对:优势
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Qj/L) 酒(人均产量 ) 毛呢(人均产量)
英国 1/120=0.008
英国 1/70=0.014
葡萄牙 1/80=0.0125
葡萄牙 1/110=0.009
从生产成本的角度 :前一页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英国在 生产毛呢上具有绝对优势,葡萄 牙在生产酒上具有绝对优势.两 国开展国际分工,专门生产其具 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即葡萄牙专 门生产酒,英国专门生产毛呢。
单位产品j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
量) 可用
a Lj
L Qj
表示。
如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一国单
位产量所需的要素投入低于另一国,
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示例:
国际分工前
国家
酒产量 所需劳动 人数(人 /年)
英国 1
120
葡萄牙 1
80
毛呢产 所需劳动
量
人数(人/
年)
1
70
1
110
断两按国照各判自断具第绝有对一绝优对步势优的:势方的法产,品我。们判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的地域间,由 于落后国家和地区各部门的劳动生产 率均显著低于先进国家和地区,用绝 对利益原则作指导,前者就只好闭关 自守,避开同后者的经济交流了。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基本内容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与作用
1、国际分工的含义
指世界各国生产货物与服务的劳动 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
2、国际分工的作用
1)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2)可以产生专业化效应,规模经济效 应,竞争效应。对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 资源有效配置有明显促进作用。
二、二战后国际分工的特点 1.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2.产业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形式发生
变化:工农——工业 4.区域性经济组织内部分工加强 5.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发展领域各不同。 6.跨国公司内部与外部分工的发展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
(一)被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和地区 不断增多。
(二)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 。(各产业)
(三)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垂直、水 平、网状)
斯密的贸易理论
斯密的贸易理论包括两个重要部分,一是 “绝对利益说”(absolute advantage), 另一个是“剩余出路说”(vent for surplus)
前者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基点,后者则 隐含着规模收益递增的条件。
绝对利益说
原理:
每个国家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于 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而导致生产 成本绝对低,这叫做绝对利益原则,又 称绝对优势说。他认为各国存在生产技 术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 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 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 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 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什 么都生产更为有利。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
的产出率来衡量 : 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
Qj L
来
表示,其中Qj是j产品的产量,L是劳动
投入。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
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
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 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
比较优势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赫——俄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新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Baidu Nhomakorabea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始祖 (1723至1790)
重要的著作:
《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原因的研 究》(1776)
“看不见的手”
理论评价:
积极意义 亚当·斯密第一次运用劳动价值论
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为科学的 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局限性
该理论只说明了国际贸易中的一种 特殊的现象,即至少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 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才能参加国际分工 和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得利益。而在生产上 并不具有优势的国家能否参加国际分工和 国际交换,能否获得利益,斯密的理论并 没有回答。
(四)构筑国际分工的纽带增多(货物、 资本、服务)
四、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 社会生产力是决定因素 自然条件是基础 资本流动是推动力量 政府行为的影响
五、国际分工的性质——两重性?
一方面可节约社会劳动,另一 方面又带来国际分工利益的不平等。
第二节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节约了社会劳动。
贸易交换比例
实际中的交换比例取决于国际市场上两种 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有一点是明确的,葡 萄牙用1单位葡萄酒换取的毛呢不能少于 80/110单位,否则不如自己生产;进口1 单位葡萄酒,英国愿意支付的毛呢不会超 过120/70单位,否则无利可图。两国都能 从分工和贸易中获利的毛呢/葡萄酒交换 比例应在80/110(0.727)与120/70( 1.714)之间
绝对优势理论产生背景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通过对 国家和家庭进行对比来描述国际贸易 的必要性。他认为,既然每个家庭都 认为只生产一部分它自己需要的产品 而用那些它能出售的产品来购买其他 产品是合算的,同样的道理应该适用 于每个国家。
时代: 18世纪,英国正处于工场手 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
假设前提: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此 即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
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
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规模报酬不变; 完全竞争市场; 无运输成本;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国际分工后
英国
第二葡步萄牙:
1生2产0+毛70呢人专门专业化1生分1产0工+葡80生萄人酒专产门
产量为:
产量为:
190/70=2.714单位 190/80=2.375单位
贸易利益
1.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分工后两种产品 的总产量都增加了,这显然是劳动生产 率提高的结果。
2.提高了消费水平。假定英国用1单位毛 呢换葡萄牙1单位酒,则英国酒和毛呢 的消费量分别为1单位和1.714单位,葡 萄牙酒和毛呢的消费量分别为1.375单 位和1单位,都比分工前增加了。
从劳动生产计率算的角绝度对:优势
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Qj/L) 酒(人均产量 ) 毛呢(人均产量)
英国 1/120=0.008
英国 1/70=0.014
葡萄牙 1/80=0.0125
葡萄牙 1/110=0.009
从生产成本的角度 :前一页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英国在 生产毛呢上具有绝对优势,葡萄 牙在生产酒上具有绝对优势.两 国开展国际分工,专门生产其具 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即葡萄牙专 门生产酒,英国专门生产毛呢。
单位产品j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
量) 可用
a Lj
L Qj
表示。
如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一国单
位产量所需的要素投入低于另一国,
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示例:
国际分工前
国家
酒产量 所需劳动 人数(人 /年)
英国 1
120
葡萄牙 1
80
毛呢产 所需劳动
量
人数(人/
年)
1
70
1
110
断两按国照各判自断具第绝有对一绝优对步势优的:势方的法产,品我。们判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的地域间,由 于落后国家和地区各部门的劳动生产 率均显著低于先进国家和地区,用绝 对利益原则作指导,前者就只好闭关 自守,避开同后者的经济交流了。